五院西安分院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为“嫦娥”“瘦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34:27
五院西安分院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为“嫦娥”“瘦身”

[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航天报

着陆上升组合体是嫦娥探测器上的月球探测设备,肩负着月面着陆和返回的任务。落月过程中,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如同“嫦娥”着陆上升组合体的“眼睛”。当组合体和月球表面的相对距离小于敏感器的最大作用距离时,测距测速敏感器就可以获得组合体相对于月球表面的距离和速度信息,以控制和调整下降的速度及姿态。

  五院西安分院遥感数传所的敏感器设计团队专门负责组合体的“眼睛”研制工作,而研制的关键是减重,即为嫦娥“瘦身”。

  多管齐下减重量

  为了实现着陆和返回任务,嫦娥探测器对燃料和其他技术仪器的需求将会增加,而飞行器自重则需要尽可能轻量化,这就要求部分单机的重量必须下调,其中就包括测距测速敏感器。测距测速敏感器在测距测速体制和电性能指标等方面借鉴了以往的设计思路,但减少了11千克的重量。如何在保证电性能的同时,又能完美“瘦身”,成为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攻克的难题。

  为了在短时间内拿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减重方案,西安分院项目组的成员调动各种资源,开展了积极有效的论证工作。

  起初,项目组成员从系统角度出发,不断地进行参数调整、重新分配各分机功能、简化单机主备份设备。接着,他们又从单机设计入手,整合电路设计和印制电路板布局,把原来用分离元器件搭建的电路,改成集成电路,将占地面积较大、使用较多的结构件进行集成封装,但即使这样,距离减重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设计师们把目光聚焦在新材料和新技术上。经过讨论,设计人员决定采用新材料代替原来的材料。这样,测距测速敏感器的整机重量将减轻三分之一。

  项目组成员在调研国内外该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的基础上,一边进行风险性评估,一边考察实践可行性,并协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提前试验。为了成功实现材料替代,设计师们联合结构室、电化学车间突破了多项工艺难题。

  除了使用新材料,测距测速敏感器首次采用了国内领先的技术手段进行多芯片封装,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降低了敏感器的重量。

  通过系统方案调整、单机设计优化、新材料及新技术应用等方法,测距测速敏感器的“瘦身”方案终于出炉,设计重量被成功地控制在要求以内。

  设计方案有了,接下来就是实现的问题。一面是令人满意的减重设计结果,一面是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大家在兴奋的同时,更清楚地感觉到任务的难度和分量。

  群策群力渡难关

  减重设计方案确定后,项目组的总体人员和分机设计师立刻密切合作,快速投入到各分机的设计实现工作中,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设计师们着手研制工程样机时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地对风险性进行再分析、再论证。工程样机一轮做不好,就要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设计调整。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成了研制工作快速推进的障碍。

  面对攻关推进的难题,西安分院有关领导多次组织项目组进行讨论,并最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手段,如补充人员、调整工作重心、优化项目组人员结构等。根据项目组成员的个人设计专长,规划分工,调整后的项目团队,不仅发挥出了更强大的战斗力,还使得每个人能够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工作,有成就感。最终,减重设计方案顺利实施。

  排除万难保节点

  测距测速敏感器的各组成分机验收测试和专项课题攻关结束后,距离敏感器工程样机研制总结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但工程样机阶段的大量测试试验工作都集中在这段时间内。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繁重的工作,把工程样机阶段的工作做到位,为后续阶段积累足够的经验和数据,考验的就是大家的战斗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产品到手后,无论是总体人员还是分机设计师,几乎都放弃了休息,测试、联试、力学考核试验、热真空考核试验、电磁兼容试验……随叫随到,连续作战。令人欣慰的是,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测距测速敏感器工程样机顺利通过了评审。

  但评审结束并不意味着就能松一口气,电性件的设计准备工作已经排上日程。去年年底,测距测速敏感器初样电性件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今后,团队成员不仅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和性能指标,还要确保在工程样机阶段取得的成果能够经受住各类考验,为后续正样阶段打下基础,使得测距测速敏感器具备良好的飞行状态。(张昊)





http://www.cast.cn/CastCn/Show.asp?ArticleID=43725五院西安分院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为“嫦娥”“瘦身”

[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航天报

着陆上升组合体是嫦娥探测器上的月球探测设备,肩负着月面着陆和返回的任务。落月过程中,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如同“嫦娥”着陆上升组合体的“眼睛”。当组合体和月球表面的相对距离小于敏感器的最大作用距离时,测距测速敏感器就可以获得组合体相对于月球表面的距离和速度信息,以控制和调整下降的速度及姿态。

  五院西安分院遥感数传所的敏感器设计团队专门负责组合体的“眼睛”研制工作,而研制的关键是减重,即为嫦娥“瘦身”。

  多管齐下减重量

  为了实现着陆和返回任务,嫦娥探测器对燃料和其他技术仪器的需求将会增加,而飞行器自重则需要尽可能轻量化,这就要求部分单机的重量必须下调,其中就包括测距测速敏感器。测距测速敏感器在测距测速体制和电性能指标等方面借鉴了以往的设计思路,但减少了11千克的重量。如何在保证电性能的同时,又能完美“瘦身”,成为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攻克的难题。

  为了在短时间内拿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减重方案,西安分院项目组的成员调动各种资源,开展了积极有效的论证工作。

  起初,项目组成员从系统角度出发,不断地进行参数调整、重新分配各分机功能、简化单机主备份设备。接着,他们又从单机设计入手,整合电路设计和印制电路板布局,把原来用分离元器件搭建的电路,改成集成电路,将占地面积较大、使用较多的结构件进行集成封装,但即使这样,距离减重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设计师们把目光聚焦在新材料和新技术上。经过讨论,设计人员决定采用新材料代替原来的材料。这样,测距测速敏感器的整机重量将减轻三分之一。

  项目组成员在调研国内外该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的基础上,一边进行风险性评估,一边考察实践可行性,并协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提前试验。为了成功实现材料替代,设计师们联合结构室、电化学车间突破了多项工艺难题。

  除了使用新材料,测距测速敏感器首次采用了国内领先的技术手段进行多芯片封装,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降低了敏感器的重量。

  通过系统方案调整、单机设计优化、新材料及新技术应用等方法,测距测速敏感器的“瘦身”方案终于出炉,设计重量被成功地控制在要求以内。

  设计方案有了,接下来就是实现的问题。一面是令人满意的减重设计结果,一面是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大家在兴奋的同时,更清楚地感觉到任务的难度和分量。

  群策群力渡难关

  减重设计方案确定后,项目组的总体人员和分机设计师立刻密切合作,快速投入到各分机的设计实现工作中,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设计师们着手研制工程样机时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地对风险性进行再分析、再论证。工程样机一轮做不好,就要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设计调整。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成了研制工作快速推进的障碍。

  面对攻关推进的难题,西安分院有关领导多次组织项目组进行讨论,并最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手段,如补充人员、调整工作重心、优化项目组人员结构等。根据项目组成员的个人设计专长,规划分工,调整后的项目团队,不仅发挥出了更强大的战斗力,还使得每个人能够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工作,有成就感。最终,减重设计方案顺利实施。

  排除万难保节点

  测距测速敏感器的各组成分机验收测试和专项课题攻关结束后,距离敏感器工程样机研制总结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但工程样机阶段的大量测试试验工作都集中在这段时间内。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繁重的工作,把工程样机阶段的工作做到位,为后续阶段积累足够的经验和数据,考验的就是大家的战斗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产品到手后,无论是总体人员还是分机设计师,几乎都放弃了休息,测试、联试、力学考核试验、热真空考核试验、电磁兼容试验……随叫随到,连续作战。令人欣慰的是,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测距测速敏感器工程样机顺利通过了评审。

  但评审结束并不意味着就能松一口气,电性件的设计准备工作已经排上日程。去年年底,测距测速敏感器初样电性件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今后,团队成员不仅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和性能指标,还要确保在工程样机阶段取得的成果能够经受住各类考验,为后续正样阶段打下基础,使得测距测速敏感器具备良好的飞行状态。(张昊)





http://www.cast.cn/CastCn/Show.asp?ArticleID=43725
这样的好消息让人振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