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身后"光屁股"小孩走红微博 新闻联播萌翻网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02:08:31
李克强身后"光屁股"小孩走红微博 新闻联播萌翻网友
2013年02月07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记者刘向南”微博截图。
  “光屁股”小孩走红微博 网友赞“越来越真实”

  东方网记者桑怡2月7日报道:今天中午11点,前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资深记者通过“记者刘向南”实名微博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大人物突然来,家里娃儿还在光屁股睡觉,大人一想这样不礼貌,让娃儿躲进柜子里,本以为老李握个手就走,木想到老李还坐了下来,里面的娃儿呆久了受不了,你们聊你们的,我还是进被窝吧……娃儿的童年一下子火了,「新闻联播」播出了他的屁股……”并配以央视新闻频道的截图。微博一出,迅速被转发了近8000条,评论也近千余条。
  其实,这条微博讲述的是,新闻联播中的一个镜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内蒙古看望返乡农民工、棚户区居民等各族干部群众。李克强来到某户棚户区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这户人家的大人与李克强交谈时,家中孩子由于没穿裤子,躲进了房间一侧的衣柜里。但随后憋不住,爬出柜子,钻进了被窝。这个可爱的一瞬间恰巧被镜头捕捉,也反映出人民生活的的真实情况。
  对于这段新闻,网友们的评价很高,“跆拳友道”说:“清晰无码,新闻联播这个走向不错。”网友“清风送香远莲”说:“新闻就是要真实和有看点。”网友“巍小尼”说:“觉得这样的镜头很温暖。”网友“四隐士”的感受比较全面,他说:“这个的确是很真实的。昨晚看中央台的新闻差点笑岔了气,我还在纳闷怎么中央台还会出现这个失误?是来不及切镜头?还是真实点好!”
  总的来说,网友们觉得这样的新闻,真实不做作。可以明显看到,领导人探访也并非有意安排。新闻播出中,并未对一些所谓的“不雅”,加以掩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也有网友提到,没想到副总理真的在棚户区居民家中聊了这么长时间,估计可能真把孩子“憋着了”。
  更多的网友表示,希望这种风格的新闻保持和传递下去。(东方网)





http://www.ce.cn/celt/wyry/201302/07/t20130207_24104926.shtml


李克强身后"光屁股"小孩走红微博 新闻联播萌翻网友2013年02月07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记者刘向南”微博截图。  “光屁股”小孩走红微博 网友赞“越来越真实”

  东方网记者桑怡2月7日报道:今天中午11点,前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资深记者通过“记者刘向南”实名微博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大人物突然来,家里娃儿还在光屁股睡觉,大人一想这样不礼貌,让娃儿躲进柜子里,本以为老李握个手就走,木想到老李还坐了下来,里面的娃儿呆久了受不了,你们聊你们的,我还是进被窝吧……娃儿的童年一下子火了,「新闻联播」播出了他的屁股……”并配以央视新闻频道的截图。微博一出,迅速被转发了近8000条,评论也近千余条。
  其实,这条微博讲述的是,新闻联播中的一个镜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内蒙古看望返乡农民工、棚户区居民等各族干部群众。李克强来到某户棚户区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这户人家的大人与李克强交谈时,家中孩子由于没穿裤子,躲进了房间一侧的衣柜里。但随后憋不住,爬出柜子,钻进了被窝。这个可爱的一瞬间恰巧被镜头捕捉,也反映出人民生活的的真实情况。
  对于这段新闻,网友们的评价很高,“跆拳友道”说:“清晰无码,新闻联播这个走向不错。”网友“清风送香远莲”说:“新闻就是要真实和有看点。”网友“巍小尼”说:“觉得这样的镜头很温暖。”网友“四隐士”的感受比较全面,他说:“这个的确是很真实的。昨晚看中央台的新闻差点笑岔了气,我还在纳闷怎么中央台还会出现这个失误?是来不及切镜头?还是真实点好!”
  总的来说,网友们觉得这样的新闻,真实不做作。可以明显看到,领导人探访也并非有意安排。新闻播出中,并未对一些所谓的“不雅”,加以掩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也有网友提到,没想到副总理真的在棚户区居民家中聊了这么长时间,估计可能真把孩子“憋着了”。
  更多的网友表示,希望这种风格的新闻保持和传递下去。(东方网)





http://www.ce.cn/celt/wyry/201302/07/t20130207_24104926.shtml


  北梁棚户区便是这样一只“麻雀”,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改造难题。解决好这里的问题,对全国便会有一个把握。


 “百姓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做下去”

  一块猪肉,一锅热腾腾的酸菜,56岁的高俊平准备着小年夜的晚餐。灶台旁大床上,小孙子裹被而坐,对即将出锅的美味充满着期待。

  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敲门声响起:“有人吗?”

  在包头北梁区,到高俊平的家,要穿过一条曲曲折折、坑洼不平的小巷,还要登上几级石阶。巷道逼仄,迎面来人要侧身才能过;石阶湿滑,需小心踩踏。

  门开了,看到站在门口的李克强,高俊平愣住了。“我可以进去吗?”李克强笑着问。

  高俊平这才反应过来,搓着手一边念叨着“家小,家小”,一边将客人往屋里让。

  “过小年了,我来看看你们。”李克强低头进屋。

  这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低矮小屋,大床挨着小床,灶头碰着床头,煤炉上架着土制暖气管。多来俩人便难以下脚,进屋就得上床。

  高俊平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了。

  坐在床上,李克强问:“家里收入怎么样?”

  “我下岗了。靠老伴的退休金生活。”

  “屋子结实吗?”

  “外面有层薄水泥,里面是木质结构。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看到你家这样我很不安呀。”

  “住惯了。”高俊平似乎很知足。

  拉着他的手,李克强说:“我们要加快改造棚户区,让你们搬进条件好的新房子。”

  高俊平落泪了……

  他向李克强说出心底话:几十年了,做梦都梦见搬进楼房里呀!

  高俊平家是北梁棚户区家庭的一个缩影。

  先有北梁,才有包头。

  这里曾经写下包头辉煌历史的第一页,如今却被城镇化浪潮冲刷成城市的“低谷”——方圆13平方公里,像高俊平这样的有12万多人。

  两年前,李克强曾走进北梁,提出了棚户区改造的要求。两年后的今天,他重返故地。已有1万多户居民搬进新居。寒风中,登上转龙藏高坡俯瞰,一边是两年来已经改造的崭新建筑,一边是等待变革的低矮老屋,灰蒙蒙的烟雾笼罩着。

  北梁,正在经历一场涅槃似的重生。

  对棚户区,李克强再熟悉不过了。他在辽宁主政期间就率先推动棚户区改造,面积达2910万平方米,被联合国称赞为“世界奇迹”。到中央工作后,在他主持下,这项工作向全国推开。约5000万民众居住条件因此巨变。

  棚改推进五年了,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解剖一个麻雀,便可知微见著。

  北梁棚户区便是这样一只“麻雀”,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改造难题。解决好这里的问题,对全国便会有一个把握。

  在北梁三官庙社区举行的现场会上,李克强直奔主题:“你们不谈情况,就说问题。”

  请来的几位棚户区居民代表直言不讳。

  “棚户区出行不便,取暖不好,希望解决。”

  “二十个大院,约900个人一个厕所。有些人干脆在家里方便了。”

  一位老人干脆地说:“改造就两个字,‘要快’!”

  李克强接过话来:“既快一点又好一点,达到一个理想的标准,咱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李克强说:“现在,棚户区群众是‘有居’却‘忧居’,做饭、烧煤、如厕都很忧心。我们要把百姓‘忧居’变成‘宜居’。不能让城市这边是高楼大厦,那边棚户区连片;这边霓虹灯闪烁,那边连基本生活条件都不具备。”

  地方的同志反映了棚改中筹资、征地、拆迁困难,李克强一一回应。他说,棚改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做下去。

  “到最穷的地方去”

  西部贫困村,是李克强此行考察的一个重点,他提出要到最穷的地方看看。

  从包头出发,李克强先是乘飞机,然后坐车赶了120多公里的路来到兴安盟查干珠日和嘎查(村)。

  “查干珠日和”蒙语意为“像雪一样洁白的心灵”。

  白雪皑皑,寒风猎猎,零下摄氏十几度的低温。查干珠日和静静地躺在雪山坡上。

  兴安盟是内蒙古地区最穷的地方,也是国家连片开发扶贫攻坚区。查干珠日和有300多户,贫困家庭就占200多户。

  踏雪而上,深一脚浅一脚,山路湿滑难行。路边一爿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李克强径直走进去。

  这是76岁的扎那老汉家。屋内光线昏暗。李克强问道:“老人家,备了什么年货?”

  扎那指指墙角。李克强走过去,打开布袋,也就几十斤苞米。掀开锅盖,是一些米饭和粘豆包。另一间小屋地上,堆放着几捆干黄的白菜。这该是全部家当了。

  李克强说,这样的贫困户靠自己是过不去的。要多一些扶持,也要帮助他们尽快修好危房。他紧握着扎那的手:“有困难找政府,来年日子会好的。”

  与扎那老人比,包宝张刚从危房搬进新居。新房内暖洋洋的。坐在炕头上,李克强与闻讯而来的村民们聊起家常。

  “你家年收入多少?”

  “人均3000元吧。”

  “吃低保吗?”

  “不吃。”

  “你也是低保边缘户,老天爷不给面子,收成不好,脱贫之后还会返贫。”

  “你们这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李克强又问。

  一位村民抢着说,“这里山坡地多,十年九旱。三十亩地,就打二十包粮——广种薄收。”

  “要过好日子有什么办法,你们想过没有?”

  包宝张的四岁女儿一直坐在李克强身旁摆弄玩具,这时突然冒出一句:“我不说。”

  人们哄堂大笑。

  李克强笑着说:“她将来会说的。她们这一代长大后会想出更好的办法。你们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一位村民迟疑地答道:“靠科学吧。”

  李克强说,“要想办法多做水的文章。这里地广人稀,扶贫,除靠政府支持外,还要引入社会资本。”

  下山时,李克强回首向着坡上送行的乡亲们大声说道:“一定争取解决广种薄收的问题。”

  ……

  一路风尘,一路挂念。新春纳福,与百姓写出更大的“福”字,正从脚下的路起笔。(人民网)
  @细语春花:啊哈哈哈哈 看了就想笑(央视综合)














出名了
这是76岁的扎那老汉家。屋内光线昏暗。李克强问道:“老人家,备了什么年货?”

  扎那指指墙角。李克强走过去,打开布袋,也就几十斤苞米。掀开锅盖,是一些米饭和粘豆包。另一间小屋地上,堆放着几捆干黄的白菜。这该是全部家当了。

心酸。。。
貌似是孩子见人多自己躲进去的吧,后来又自己出来了~很可爱的孩子
管你是谁!!冷才是真的!
光腚娃出镜,该欣喜还是该羞愧


2013年02月08日
来源: 钱江晚报

  6日晚新闻联播中,很多人留意到,李克强走访包头一家棚户区居民时,一个光屁股顽童突然闯进镜头。他从李克强身后的柜子里钻出来,钻进李克强坐着的炕上的被窝里。短短几秒钟的镜头,让中国人看尽了热闹。

  央视新闻在它的官方微博提供的完整版显示,小家伙事先就在炕上被窝里钻着的。李克强进屋后,径直走过去,欠身做过逗孩子玩的动作。观众对于“孩子是事先被大人藏进柜子”的猜想,可以通过这个完整版得到释疑。

  新闻联播这天的镜头,可谓开了中国观众关于真实的眼界。真实,不仅因为镜头中那连片的棚户区,真实地展示了中国贫穷落后的一面,还让人看到了领导人直面中国这个落后的角落的真情实况,看到了新闻报道画面不修边幅的真实画面。所以,在赞许中央领导人带头转变作风的同时,也有人惊呼:央视报道刮新风了。

  光腚娃出现在中央领导人活动的新闻联播画面中,人们一惊一乍,实在是因为,真实来得太突然了。人们已经习惯了代表官媒导向风向标的新闻联播,几十年沿袭的“前半场领导很忙、中间场形势很好、后半场国外很乱”的基本格调,今天突然把真实的镜头播出来,难免有些不敢相信,难免心存感激。

  光腚娃出镜捣腾了几秒钟,新闻联播就被中国的观众称之为新风,称之为进步,中国的官方媒体不应为此欣喜卖萌,而应感到羞愧难当。网上那句著名的调侃——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里,是善良的中国百姓,对于官媒新闻的全面性真实性,从渴望,到失望的内心写照。这个真实的新闻,就是真实的中国,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被一柄话筒追问幸福时粉饰的盛世。

  想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的人,又岂止中国的平民百姓!如果莺歌燕舞是中国的全部,习近平元旦前就不需要驱车三个半小时,赶到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习近平说,如果能看到真贫,就值了。说完,一屁股坐在了一贫如洗的村民家炕上。这里,人均年收入,只有900元。还不够换来周久耕们嘴上叼着的一条香烟。

  如果太平祥和是中国的全部,李克强今天就不会提出“到最穷的地方去”,就不会看到包头十多万人口的最穷棚户区,就不会低头走进下岗工人高俊平家徒四壁的屋里,就不会看到高俊平心酸的激动的眼泪,就不会有那个顽皮的光腚娃,走进中国人的视线。

  那么多家徒四壁,那么多四壁家徒。这就是当今中国真实场景的一部分。这就是当今中国领导人希望看到、需要看到的另一面。李克强说,四亿多城市居民,与近九亿农民的差距,是最大最普遍的差距。缩小差距,复杂性、艰巨性,世界上少有,成果要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是一国领导人直面真实的中国的深切感受。这些真实的信息,需要一国领导人亲历亲为去感受,其实是对歌颂式信息的不满意,是对好大喜功的虚浮作风的无声批评。太多的中国人,应该在领导人求真务实的姿态中感到羞愧,应该在百姓渴望传递真实信息、看到真实中国的批判中感到失职。

  李克强这次访贫问苦,与村民聊家常时说,“要过好日子有什么办法,你们想过没有?”包宝张的四岁女儿一直坐在李克强身旁摆弄玩具,这时突然冒出一句:“我不说。”人们哄堂大笑。

  这是新闻报道描述的一个场景。我在这个插科打诨式的对话中,设身处境,想到了“真实”二字。要过好日子,排名第一需要做的,就是消灭虚假,消灭粉饰。像习近平近日谈到的选拔干部用人导向时所说的那样,“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直面一个真实的中国,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不盲目陶醉,不装聋作哑,不粉饰太平,不自欺欺人。唯有真实,才敢担当。那些连真实都不敢面对的人,他们的肩膀,怎么可能敢去担当,怎么可能愿意担当?刘雪松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3-02/08/c_114653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