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640机密工程 揭秘中国反导试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55:21
72567288-a947-4b7d-933c-2f68d4d322b4.jpg
疑似1月27日中国进行陆基反导试验时在天空留下的痕迹。
(一)、缘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整个地球已经被冷战的气氛完全笼罩,两大阵营之间也早已是虎视眈眈。其中,导致冷战出现所谓“恐怖平衡”现象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别的,正是核威慑。十多年前,全世界已经领略过核武器的“风采”;一座广岛,一座长崎,成为人类原子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受此刺激,有能力的国家都在研制核武器;而在北约和华约对峙,并“有能力保证互相摧毁”的大背景下,这柄利剑却再也没有出鞘。到了五十年代末期,中国正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时代。国内的问题先不提,只说国际上,也是问题多多:几年前的抗美援朝,已经清楚地界定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人;而随着不断进展的中苏争论,中国与传统的社会主义阵营又面临着彻底决裂的局面。

  一转眼来到六十年代,“大跃进”之后的中国,正在迅速地恢复元气。可是当时的国际处境,却并未好转——确切地说是更糟糕:这时候,中苏联盟已经完全破裂,中苏边境已经是重兵云集。苏军的演习和中国军队的推演,都已经证明了一个问题:苏联的机械化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取道张家口,进逼北京!为此,苏军的可能进攻路线上,中国军队都在层层设防。但是,如果苏军不采用常规进攻,而改用新型的核袭击,又怎么办?

  苏联如果选择核袭击,恐怕未必会只象美国轰炸广岛、长崎时那样,只采用轰炸机投弹的方式来进行了——世界上,已经出现了新的投送平台,那就是装备着核弹头的远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所谓“洲际弹道导弹”的远程弹道导弹,全程飞行时间,不过三十到四十分钟。从蒙古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打到中国境内,整个时间甚至不到十分钟。而且,多弹头分导、诱饵欺骗、弹头机动等等方式,也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核武器的中国,能不能抵挡来自西方或北方的核袭击?

  事实上,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能或者不能,都必须进行抵御——难道因为防御起来“很难”,就不去防御么?断然没有这个道理!
d235ecbd-5f35-45d4-94c1-edbb638c2505.jpg
  
(二)、揭幕

  1963年12月,听取了战略武器问题汇报之后,毛泽东主席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两个月后的1964年2月 6日,这个问题再次被毛泽东提出;当天,他在会见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时,专门谈到了反导弹研究问题:“有矛就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当时毛主席所指的正是我国的“反弹道导弹工程”,代号640。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提出中国的NMD(国家导弹防御),还说了由于研制核潜艇而令人熟悉的“一万年”。显示出中国领导人在这件事情上的巨大决心。

  一九六四年年初的这个指示,从此被称为640指示——相应的,反导相关的研究计划工作,项目代号便是640工程。

  为了落实640指示,一个月后的3月23日,国防科委召开了弹道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一共有三十多位专家和领导,分别来自四机部、国防部五院、国防部十院、中国科学院、解放军炮兵等单位。这个讨论会明确了反导的三个可能途径,并就此做了初步分工:国防部五院负责导弹反导弹,炮兵科学研究院负责超炮反导弹,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负责激光反导弹。其中的超炮反导弹,其实就是超级大炮反导弹的略称——但是这个项目,最终还是花落别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慢慢看吧。

  1964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七机部二院为“反导、反卫星总体研究院”。二院已于1964年初开始着手组织前期准备工作,并于1970年开始进行反卫星计划论证。

  一年后的1965年5月10日,中央专委办公室发出《关于防御敌导弹的研究工作问题的通知》,要求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炮兵、XX基地(注:本文略),必须把防御敌导弹的研究,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和长远规划。两个月后的7月8日,国防科委向中央专委呈交《关于反导弹防御体系的研制规划报告》,计划在1973-1975年间研制出拦截系统,并进行拦截试验。8月27日,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批准了该报告。

  1966年2月23日,国防科委召开640工程汇报会。1967年1月,中国在军方和科研系统内部召开“640工程”会议,确定了五个分系统代号、各研究单位的分工、系统的研制规划等,并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会上提出计划在73年到75年左右开始。具体内容至今没有解密。有人猜测五大工程系统为:反击一号低层高超音速拦截弹系统[“橡皮套鞋”技术概念];反击二号低层拦截弹系统[用于实战];反击三号高层拦截弹系统[双层拦截系统概念];反卫一号系统[反卫星激光系统];战略预警系统[如探测距离2000-3000公里的7010相控雷达系统、110单脉冲跟踪雷达系统,卫星测控网,180单脉冲精确测量雷达及“远望”船等跟踪制导系统,108乙型计算机及指控中心(C3I),地面设施等等]),提出计划在 1973-1975年间研制出拦截系统,并进行拦截试验,同时会议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
     2b37fbb8-3257-4933-922e-c6f4e6c57945.jpg
     毛泽东与钱学森在宴会上
    关于钱学森与毛泽东一起谈论反导系统的细节,曾有相关资料记录此事。
    1963年12月16日,聂荣臻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谈到利用激光技术搞反导弹武器时,毛泽东说:“‘死光’(指激光),搞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这个。没有成绩不要紧。军事上除了进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问题的研究,也许我们将来在作战中主要是防御。攻击武器,比如原子弹的数量我们比不赢人家。战争历来都是攻防两手,筑城、挖山洞都是防嘛。。”
    几个月后,1964年2月6日,毛泽东主席会见了五院院长钱学森,针对研究反导弹问题,双方有这样一段重要谈话: 毛:我们搞原子弹也有成绩呀。 钱:我有所闻。 毛:怕不止于有所闻吧。 钱:原子弹实在只是有所闻,我是搞运载工具的。 毛:是的,你们搞了一千多公里的,将来再搞两千多公里的,也就差不多了。 钱:美国在东南亚新月形包围圈上的有些基地有二千八百公里的距离。 毛:可以到夏威夷? 钱:XXX就更远了,不止四千公里。 毛:总要搞防御的。搞山洞钻进去,地下就不怕它了。 钱:我们正在遵照主席指示先组织一个小型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小组,准备研究一下防弹道式导弹的方法、技术途径。看来第三个五年计划中由于技术条件不够,还不能开展设计工作。 毛: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毛主席这个讲话后来被称为“六十四○”指示,成为我国探索研究反导武器的依据。因此,反导研究便称做“640”工程,并在一段时间里列为国家的重点任务。
     0c5cc4f6-22ad-472d-a1b2-f056956a3cbd.jpg
                 先锋号超级大炮
      (三)、先锋号超级大炮

  接受毛主席640指示的钱学森,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而随着640工程的逐渐成型,整个国防部五院已经演变成了七机部(航空航天工业部);顺理成章地,它的二分院也就成为了七机部二院。而本文的主角640-2工程,也就是超级大炮项目,正落在了二院的肩上;具体说,是落在了二院二一○所的肩上。

  这个二一○所,就是原来的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一○一研究所;而它之所以被国防科委指名划到二院,正是为了640-2工程。有了任务划分,当然很好;可是,究竟该怎么用超级大炮来反导弹,却成了实实在在的技术难题。来袭核弹头速度太快,高度又太高,这就决定了大炮射出的拦截弹头,其飞行速度必须足够的快,而射高也必须足够的高。

  针对这个问题,二一○所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探索,最终提出了“炮射次口径拦截弹”的方案。在接获640指示的第二年,二一○所就在85毫米口径滑膛炮上进行了试验。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后,重达4公斤的弹丸,其初速已经达到了1200米/秒;而这个速度,比改装以前要高50%。但用于反导,还是不够快。

  在滑膛炮发射次口径弹试验的同时,还研究了火箭加力弹、固体冲压加力弹的试验。后两种试验,现在材料太少,这里就无法介绍了。研究仍然在继续。 1966年到1968年间,在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下(七机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此略过不提),640-2工程又向前进展着:140毫米口径的滑膛炮,发射 18公斤重的弹头,结果初速达到了1600米/秒,射高达到了74公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仅如此,在140炮进行的11次48发试验证明:次口径炮弹弹体结构可靠,飞行稳定。

  中国的超级大炮梦想,也渐渐清晰了……

  1967年1月,“640-2”工程方案论证会召开;就在这个会上,中国超级大炮方案得到了确定。按照方案,超级大炮的设计参数如下:

  炮长 26米
  炮重 155吨
  口径 不详
  炮弹 次口径火箭弹
  弹重 160公斤
  初速 900米/秒
  射高 不详

  设计目标很明确:力争在1969年,参加拦截“东风三号”弹头的试验。这门在中国历史上绝无先例的超级大炮,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先锋号。
     ab1f17f4-1f8b-43a4-a1e5-1f0c9539a8f8.jpg
            反击系列导弹资料图
     (四)、反击系列导弹

  反击一号导弹是当年七机部二院(现在叫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二院,又叫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未完成的低层高速反导试验项目。



 图解:反击一号、反击三号导弹在发射台上昂首向天,防卫着祖国的天空。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充满着光荣和梦想。反击一号至反击三号是我国“640”工程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导弹反导弹部分。

  二院自1964年开始组织队伍,1969年8月改成反导弹、反卫星总体研究院,十几年时间内分别开展了反弹道导弹低拦试验系统击一号全系统配套设备研制。1979年8月至9月经过生产、总装、测试,成功地进行了2发模型遥测弹的飞行试验。

  与此同时,由于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中国开始全民进入准战争状态。除了挖洞之外,反弹道导弹计划变得急迫了。为了尽快投入使用,中国首先进行 “反击二号”反导弹系统的低层拦截试验。71年10月到72年4月,中国先后进行了六次1:5模型弹的试验,其中五次成功。1973年因任务调整停止了研制;

  1974年5~6月,七机部和二院共同组织召开了反击三号高拦反导武器系统方案讨论会和技术协调会,并开展了配套设备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1977年反击三号也停止了研制,其中已研制成功的S-7大型车载计算机成为“东风五号”战略导弹和其他型号的配套设备。同时,还完成了实践二号乙卫星设计、反卫一号(以卫星反卫星)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部分设备研制试验,这些试验均获得了成功;我国60年代建设的0.5米高超音速常规风洞就有为了“反击”号导弹试验的目的。75年建成以后,分别为“东风”、“反击”、“巨浪”、“曙光”、“尖兵”、“东升”、“红旗”的各种项目进行风洞试验(来自95年出版的《洞天风雷》一书)。现在只有“东升”这个陌生代号不知道派什么用场,当时需要高超音速吹风的东西真的不多,东升位列曙光、尖兵航天器与红旗防空导弹之中,又是 “东”字头的武器,从战略重要性排序中看,也许是轨道轰炸器这一类的系统。 解放军军方根据反导弹工程的进展情况向中央提出了“北京防区方案设想”。
     7bdea845-39b9-4782-8a47-acf990f1f840.jpg
            反击系列导弹资料图
      1974年5~6月,七机部和二院共同组织召开了反击三号高拦反导武器系统方案讨论会和技术协调会,并开展了配套设备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1977年反击三号也停止了研制,其中已研制成功的S-7大型车载计算机成为“东风五号”战略导弹和其他型号的配套设备。同时,还完成了实践二号乙卫星设计、反卫一号(以卫星反卫星)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部分设备研制试验,这些试验均获得了成功;我国60年代建设的0.5米高超音速常规风洞就有为了“反击”号导弹试验的目的。75年建成以后,分别为“东风”、“反击”、“巨浪”、“曙光”、“尖兵”、“东升”、“红旗”的各种项目进行风洞试验(来自95年出版的《洞天风雷》一书)。现在只有“东升”这个陌生代号不知道派什么用场,当时需要高超音速吹风的东西真的不多,东升位列曙光、尖兵航天器与红旗防空导弹之中,又是 “东”字头的武器,从战略重要性排序中看,也许是轨道轰炸器这一类的系统。 解放军军方根据反导弹工程的进展情况向中央提出了“北京防区方案设想”。
    fd6f01ad-fa90-4460-ac63-16b966ff15ea.jpg   
       7010工程旧址,现在已经荒废
    (五)、战略预警系统

  同反击系列的反导弹拦截弹相比,640工程的战略预警雷达系统发展比较顺利。该雷达系统包括两部堪称中国之最的雷达:7010相控雷达和110单脉冲跟踪雷达。二者都是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产品。其中,7010雷达于70年5月开始研制,72年部分实验安装,74年投入使用,76年开始全面安装,77年全部完成。该雷达可以连续跟踪十批以上目标。110雷达于66年开始研制,77交付使用。

  7010相控阵预警雷达是我国“640工程”的战略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该雷达1970年5月批准研制。7010雷达的发射机采用4只大功率多腔速调管,总峰值功率为10 兆瓦,平均功率为200千瓦,电扫描天线阵面为宽40米,高20米,馈电单元8976个,探测距离3000公里。在方位 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内进行边搜索边跟踪,可连续跟踪多批目标,配备了大中小型计算机对全站实时控制,处理和计算。采用了脉冲压缩,反副瓣,变极化等反干扰措施,对一`些关键器件,分机采用双工冗余技术,配有全机工作状态监测系统和故障显示系统。1972 年开始小面阵天线设备的安装架设和联调。雷达设置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坡上,经过几年 的努力在国庆25周年前夕,观察到外空目标。 1976年进行全面阵天线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转。
    162579bc-c5fe-4b10-9b00-0dd3be24f07e.jpg
    bd54e1d5-8d8c-4e80-91dc-feec154cc240.jpg
       7010工程旧址,现在已经荒废
    c60c0872-ecfa-49fe-ac14-9bbfe493dfea.jpg
                110脉冲雷达
     110单脉冲跟踪雷达是我国“640工程”的战略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探测距离大于2000公里。1965年至1970年,我国在1959年研制的110模拟试验雷达基础上,开展了卡塞格伦式单脉冲天线、脉冲压缩、脉冲多卜勒测速、参量放大器、先进计算机应用、大型天线结构及转台研究,获技术突破并进入雷达工程实施阶段。1977年,我国第一部110超远程跟踪雷达装备部队,可在2000多公里以外跟踪非合作的外空目标,在我国发射洲际火箭、卫星等工程中多次执行了跟踪测量国外外空目标的任务。
    e880effc-4171-4fed-97c0-ceea0850eb0c.jpg
               远望测量船
  (六)、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

  4:“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承担航天飞行器的测量、控制、通信和打捞回收任务,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艘姊妹船1965年经国防科委批准,1967开始由上海708研究所论证设计,1976年9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977年8、10月建成下水,以毛主席手书的叶剑英诗词《远望》命名——“远望1”号、“远望2”号。船总长191米,船宽22.6米,船高38米,平均吃水7.5米,满载排水量 21157吨。“远望一号”船在近30年蹈海测天、追星揽箭的历程中,41次远涉重洋,海上作业近1500天,累计航程27万多海里,先后38次圆满地完成了卫星、飞船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远望二号” 船先后28次远涉重洋,安全航行近4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20圈),20次停靠国外港口,圆满完成了31次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创下了我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六个之最”、“四个首次”(执行任务型号最全、出海频率最高、海上连续测控时间最长、任务转换时间最短、停靠外港次数最多、总航程最远,首次承担国外卫星发射的海上测量任务、首次对卫星进行海上控制、首次成功使用姿章联控技术对卫星进行大调姿、首次停靠外港)等纪录。
   191c822b-c255-49fa-90a8-686d58d84b94.jpg
                 远望测量船
     (七)、640工程主要事件年表

  1963年12月:毛泽东倡议展开防御战略。
  1964年2月6日:明确提出防御战略设想。
  1964年:二院组织研制队伍。
  1964-1966年:国防科委等设想在1973~1975年研制出试验系统。
  1967年10月:“640”工程会议召开,提出“5个系统的工程代号,及加速反导弹试验靶场的建设和开展反导弹用核弹头研制工作的建议。”
  1969年8月14日:周恩来批示七机部二院承担反导弹研制。
  1969年8月:二院成为反导弹、反卫星总体研究院,展开反击一号全系统研制。
  1970年:二院低空拦截武器系统反击二号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
  1971年10月-1972年4月:反击二号进行6次1∶5模型弹弹射试验,5次成功。
  1973年:反击二号停止研制。
  1974年5-6月:七机部和二院召开反击三号高拦反导武器系统方案讨论会和技术协调会,并开展了配套设备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
  1977年:反击三号停止研制。
  1977年:完成实践二号乙卫星设计、反卫一号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部分设备研制试验,均获得了成功。
  1977年:提出了建设北京防区的方案设想和开展天津大会战等等。
  1979年8月-9月:反击一号成功进行2发模型遥测弹的飞行试验。
  1980年3月9日:反卫一号停止。“640”工程暂时停止。
     81970dd6-94ae-4e65-8067-64b229b45cfc.jpg
       【640-3工程】

    至于三种反导方式中的激光反导弹工程,激光子项目被定名为“640-3工程”,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负责,该项目打算生产一款高能激光器,用于拦截弹道导弹。1964年,上海光机所以高功率固体激光器为主攻目标,启动钕玻璃激光系统研制。到70年代期,“640-3工程”的激光远距离打靶和激光反响尾蛇导弹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获国防科委重大科研成果奖。这一项目对发展高能激光技术的历史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它使我国激光技术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其成果主要表现在:(1)建成了具有工程规模的大口径(120毫米)振荡-放大型激光系统,最大输出能量达32万焦耳;改善光束质量后达3万焦耳。(2)实现了系统技术集成,成功地进行了打靶实验,室内10米处击穿80毫米铝靶,室外2公里距离击穿0.2毫米铝靶,并系统地研究了强激光辐射的生物效应和材料破坏机理。(3)第一次提示了强光对激光系统本身的光损现象和机制。(4)第一次深入认识和理解激光光束质量的重要性和物理内涵,采用了一系列提高光束质量的创新性技术。(5)激光元器件和支撑技术有了突破性提高。(6)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队伍。

    得益于之前良好的基础,现在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独立研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虽然激光炮研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后从技术上判定热效应是激光系统的根本性技术障碍,于1976年下马。但“640-3工程”使我国激光技术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两院院士王大珩1993年曾回忆称:“经过长期探索后,我们认为激光不宜用于武器出现,而是把它用到尖端科学技术上去了。我们光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今天已经走到了美国的前面。”
   

                                                                                                                                                                       转自中华网   



    72567288-a947-4b7d-933c-2f68d4d322b4.jpg
疑似1月27日中国进行陆基反导试验时在天空留下的痕迹。
(一)、缘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整个地球已经被冷战的气氛完全笼罩,两大阵营之间也早已是虎视眈眈。其中,导致冷战出现所谓“恐怖平衡”现象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别的,正是核威慑。十多年前,全世界已经领略过核武器的“风采”;一座广岛,一座长崎,成为人类原子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受此刺激,有能力的国家都在研制核武器;而在北约和华约对峙,并“有能力保证互相摧毁”的大背景下,这柄利剑却再也没有出鞘。到了五十年代末期,中国正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时代。国内的问题先不提,只说国际上,也是问题多多:几年前的抗美援朝,已经清楚地界定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人;而随着不断进展的中苏争论,中国与传统的社会主义阵营又面临着彻底决裂的局面。

  一转眼来到六十年代,“大跃进”之后的中国,正在迅速地恢复元气。可是当时的国际处境,却并未好转——确切地说是更糟糕:这时候,中苏联盟已经完全破裂,中苏边境已经是重兵云集。苏军的演习和中国军队的推演,都已经证明了一个问题:苏联的机械化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取道张家口,进逼北京!为此,苏军的可能进攻路线上,中国军队都在层层设防。但是,如果苏军不采用常规进攻,而改用新型的核袭击,又怎么办?

  苏联如果选择核袭击,恐怕未必会只象美国轰炸广岛、长崎时那样,只采用轰炸机投弹的方式来进行了——世界上,已经出现了新的投送平台,那就是装备着核弹头的远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所谓“洲际弹道导弹”的远程弹道导弹,全程飞行时间,不过三十到四十分钟。从蒙古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打到中国境内,整个时间甚至不到十分钟。而且,多弹头分导、诱饵欺骗、弹头机动等等方式,也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核武器的中国,能不能抵挡来自西方或北方的核袭击?

  事实上,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能或者不能,都必须进行抵御——难道因为防御起来“很难”,就不去防御么?断然没有这个道理!
d235ecbd-5f35-45d4-94c1-edbb638c2505.jpg
  
(二)、揭幕

  1963年12月,听取了战略武器问题汇报之后,毛泽东主席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两个月后的1964年2月 6日,这个问题再次被毛泽东提出;当天,他在会见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时,专门谈到了反导弹研究问题:“有矛就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当时毛主席所指的正是我国的“反弹道导弹工程”,代号640。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提出中国的NMD(国家导弹防御),还说了由于研制核潜艇而令人熟悉的“一万年”。显示出中国领导人在这件事情上的巨大决心。

  一九六四年年初的这个指示,从此被称为640指示——相应的,反导相关的研究计划工作,项目代号便是640工程。

  为了落实640指示,一个月后的3月23日,国防科委召开了弹道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一共有三十多位专家和领导,分别来自四机部、国防部五院、国防部十院、中国科学院、解放军炮兵等单位。这个讨论会明确了反导的三个可能途径,并就此做了初步分工:国防部五院负责导弹反导弹,炮兵科学研究院负责超炮反导弹,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负责激光反导弹。其中的超炮反导弹,其实就是超级大炮反导弹的略称——但是这个项目,最终还是花落别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慢慢看吧。

  1964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七机部二院为“反导、反卫星总体研究院”。二院已于1964年初开始着手组织前期准备工作,并于1970年开始进行反卫星计划论证。

  一年后的1965年5月10日,中央专委办公室发出《关于防御敌导弹的研究工作问题的通知》,要求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炮兵、XX基地(注:本文略),必须把防御敌导弹的研究,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和长远规划。两个月后的7月8日,国防科委向中央专委呈交《关于反导弹防御体系的研制规划报告》,计划在1973-1975年间研制出拦截系统,并进行拦截试验。8月27日,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批准了该报告。

  1966年2月23日,国防科委召开640工程汇报会。1967年1月,中国在军方和科研系统内部召开“640工程”会议,确定了五个分系统代号、各研究单位的分工、系统的研制规划等,并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会上提出计划在73年到75年左右开始。具体内容至今没有解密。有人猜测五大工程系统为:反击一号低层高超音速拦截弹系统[“橡皮套鞋”技术概念];反击二号低层拦截弹系统[用于实战];反击三号高层拦截弹系统[双层拦截系统概念];反卫一号系统[反卫星激光系统];战略预警系统[如探测距离2000-3000公里的7010相控雷达系统、110单脉冲跟踪雷达系统,卫星测控网,180单脉冲精确测量雷达及“远望”船等跟踪制导系统,108乙型计算机及指控中心(C3I),地面设施等等]),提出计划在 1973-1975年间研制出拦截系统,并进行拦截试验,同时会议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
     2b37fbb8-3257-4933-922e-c6f4e6c57945.jpg
     毛泽东与钱学森在宴会上
    关于钱学森与毛泽东一起谈论反导系统的细节,曾有相关资料记录此事。
    1963年12月16日,聂荣臻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谈到利用激光技术搞反导弹武器时,毛泽东说:“‘死光’(指激光),搞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这个。没有成绩不要紧。军事上除了进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问题的研究,也许我们将来在作战中主要是防御。攻击武器,比如原子弹的数量我们比不赢人家。战争历来都是攻防两手,筑城、挖山洞都是防嘛。。”
    几个月后,1964年2月6日,毛泽东主席会见了五院院长钱学森,针对研究反导弹问题,双方有这样一段重要谈话: 毛:我们搞原子弹也有成绩呀。 钱:我有所闻。 毛:怕不止于有所闻吧。 钱:原子弹实在只是有所闻,我是搞运载工具的。 毛:是的,你们搞了一千多公里的,将来再搞两千多公里的,也就差不多了。 钱:美国在东南亚新月形包围圈上的有些基地有二千八百公里的距离。 毛:可以到夏威夷? 钱:XXX就更远了,不止四千公里。 毛:总要搞防御的。搞山洞钻进去,地下就不怕它了。 钱:我们正在遵照主席指示先组织一个小型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小组,准备研究一下防弹道式导弹的方法、技术途径。看来第三个五年计划中由于技术条件不够,还不能开展设计工作。 毛: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毛主席这个讲话后来被称为“六十四○”指示,成为我国探索研究反导武器的依据。因此,反导研究便称做“640”工程,并在一段时间里列为国家的重点任务。
     0c5cc4f6-22ad-472d-a1b2-f056956a3cbd.jpg
                 先锋号超级大炮
      (三)、先锋号超级大炮

  接受毛主席640指示的钱学森,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而随着640工程的逐渐成型,整个国防部五院已经演变成了七机部(航空航天工业部);顺理成章地,它的二分院也就成为了七机部二院。而本文的主角640-2工程,也就是超级大炮项目,正落在了二院的肩上;具体说,是落在了二院二一○所的肩上。

  这个二一○所,就是原来的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一○一研究所;而它之所以被国防科委指名划到二院,正是为了640-2工程。有了任务划分,当然很好;可是,究竟该怎么用超级大炮来反导弹,却成了实实在在的技术难题。来袭核弹头速度太快,高度又太高,这就决定了大炮射出的拦截弹头,其飞行速度必须足够的快,而射高也必须足够的高。

  针对这个问题,二一○所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探索,最终提出了“炮射次口径拦截弹”的方案。在接获640指示的第二年,二一○所就在85毫米口径滑膛炮上进行了试验。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后,重达4公斤的弹丸,其初速已经达到了1200米/秒;而这个速度,比改装以前要高50%。但用于反导,还是不够快。

  在滑膛炮发射次口径弹试验的同时,还研究了火箭加力弹、固体冲压加力弹的试验。后两种试验,现在材料太少,这里就无法介绍了。研究仍然在继续。 1966年到1968年间,在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下(七机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此略过不提),640-2工程又向前进展着:140毫米口径的滑膛炮,发射 18公斤重的弹头,结果初速达到了1600米/秒,射高达到了74公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仅如此,在140炮进行的11次48发试验证明:次口径炮弹弹体结构可靠,飞行稳定。

  中国的超级大炮梦想,也渐渐清晰了……

  1967年1月,“640-2”工程方案论证会召开;就在这个会上,中国超级大炮方案得到了确定。按照方案,超级大炮的设计参数如下:

  炮长 26米
  炮重 155吨
  口径 不详
  炮弹 次口径火箭弹
  弹重 160公斤
  初速 900米/秒
  射高 不详

  设计目标很明确:力争在1969年,参加拦截“东风三号”弹头的试验。这门在中国历史上绝无先例的超级大炮,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先锋号。
     ab1f17f4-1f8b-43a4-a1e5-1f0c9539a8f8.jpg
            反击系列导弹资料图
     (四)、反击系列导弹

  反击一号导弹是当年七机部二院(现在叫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二院,又叫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未完成的低层高速反导试验项目。



 图解:反击一号、反击三号导弹在发射台上昂首向天,防卫着祖国的天空。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充满着光荣和梦想。反击一号至反击三号是我国“640”工程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导弹反导弹部分。

  二院自1964年开始组织队伍,1969年8月改成反导弹、反卫星总体研究院,十几年时间内分别开展了反弹道导弹低拦试验系统击一号全系统配套设备研制。1979年8月至9月经过生产、总装、测试,成功地进行了2发模型遥测弹的飞行试验。

  与此同时,由于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中国开始全民进入准战争状态。除了挖洞之外,反弹道导弹计划变得急迫了。为了尽快投入使用,中国首先进行 “反击二号”反导弹系统的低层拦截试验。71年10月到72年4月,中国先后进行了六次1:5模型弹的试验,其中五次成功。1973年因任务调整停止了研制;

  1974年5~6月,七机部和二院共同组织召开了反击三号高拦反导武器系统方案讨论会和技术协调会,并开展了配套设备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1977年反击三号也停止了研制,其中已研制成功的S-7大型车载计算机成为“东风五号”战略导弹和其他型号的配套设备。同时,还完成了实践二号乙卫星设计、反卫一号(以卫星反卫星)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部分设备研制试验,这些试验均获得了成功;我国60年代建设的0.5米高超音速常规风洞就有为了“反击”号导弹试验的目的。75年建成以后,分别为“东风”、“反击”、“巨浪”、“曙光”、“尖兵”、“东升”、“红旗”的各种项目进行风洞试验(来自95年出版的《洞天风雷》一书)。现在只有“东升”这个陌生代号不知道派什么用场,当时需要高超音速吹风的东西真的不多,东升位列曙光、尖兵航天器与红旗防空导弹之中,又是 “东”字头的武器,从战略重要性排序中看,也许是轨道轰炸器这一类的系统。 解放军军方根据反导弹工程的进展情况向中央提出了“北京防区方案设想”。
     7bdea845-39b9-4782-8a47-acf990f1f840.jpg
            反击系列导弹资料图
      1974年5~6月,七机部和二院共同组织召开了反击三号高拦反导武器系统方案讨论会和技术协调会,并开展了配套设备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1977年反击三号也停止了研制,其中已研制成功的S-7大型车载计算机成为“东风五号”战略导弹和其他型号的配套设备。同时,还完成了实践二号乙卫星设计、反卫一号(以卫星反卫星)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部分设备研制试验,这些试验均获得了成功;我国60年代建设的0.5米高超音速常规风洞就有为了“反击”号导弹试验的目的。75年建成以后,分别为“东风”、“反击”、“巨浪”、“曙光”、“尖兵”、“东升”、“红旗”的各种项目进行风洞试验(来自95年出版的《洞天风雷》一书)。现在只有“东升”这个陌生代号不知道派什么用场,当时需要高超音速吹风的东西真的不多,东升位列曙光、尖兵航天器与红旗防空导弹之中,又是 “东”字头的武器,从战略重要性排序中看,也许是轨道轰炸器这一类的系统。 解放军军方根据反导弹工程的进展情况向中央提出了“北京防区方案设想”。
    fd6f01ad-fa90-4460-ac63-16b966ff15ea.jpg   
       7010工程旧址,现在已经荒废
    (五)、战略预警系统

  同反击系列的反导弹拦截弹相比,640工程的战略预警雷达系统发展比较顺利。该雷达系统包括两部堪称中国之最的雷达:7010相控雷达和110单脉冲跟踪雷达。二者都是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产品。其中,7010雷达于70年5月开始研制,72年部分实验安装,74年投入使用,76年开始全面安装,77年全部完成。该雷达可以连续跟踪十批以上目标。110雷达于66年开始研制,77交付使用。

  7010相控阵预警雷达是我国“640工程”的战略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该雷达1970年5月批准研制。7010雷达的发射机采用4只大功率多腔速调管,总峰值功率为10 兆瓦,平均功率为200千瓦,电扫描天线阵面为宽40米,高20米,馈电单元8976个,探测距离3000公里。在方位 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内进行边搜索边跟踪,可连续跟踪多批目标,配备了大中小型计算机对全站实时控制,处理和计算。采用了脉冲压缩,反副瓣,变极化等反干扰措施,对一`些关键器件,分机采用双工冗余技术,配有全机工作状态监测系统和故障显示系统。1972 年开始小面阵天线设备的安装架设和联调。雷达设置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坡上,经过几年 的努力在国庆25周年前夕,观察到外空目标。 1976年进行全面阵天线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转。
    162579bc-c5fe-4b10-9b00-0dd3be24f07e.jpg
    bd54e1d5-8d8c-4e80-91dc-feec154cc240.jpg
       7010工程旧址,现在已经荒废
    c60c0872-ecfa-49fe-ac14-9bbfe493dfea.jpg
                110脉冲雷达
     110单脉冲跟踪雷达是我国“640工程”的战略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探测距离大于2000公里。1965年至1970年,我国在1959年研制的110模拟试验雷达基础上,开展了卡塞格伦式单脉冲天线、脉冲压缩、脉冲多卜勒测速、参量放大器、先进计算机应用、大型天线结构及转台研究,获技术突破并进入雷达工程实施阶段。1977年,我国第一部110超远程跟踪雷达装备部队,可在2000多公里以外跟踪非合作的外空目标,在我国发射洲际火箭、卫星等工程中多次执行了跟踪测量国外外空目标的任务。
    e880effc-4171-4fed-97c0-ceea0850eb0c.jpg
               远望测量船
  (六)、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

  4:“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承担航天飞行器的测量、控制、通信和打捞回收任务,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艘姊妹船1965年经国防科委批准,1967开始由上海708研究所论证设计,1976年9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977年8、10月建成下水,以毛主席手书的叶剑英诗词《远望》命名——“远望1”号、“远望2”号。船总长191米,船宽22.6米,船高38米,平均吃水7.5米,满载排水量 21157吨。“远望一号”船在近30年蹈海测天、追星揽箭的历程中,41次远涉重洋,海上作业近1500天,累计航程27万多海里,先后38次圆满地完成了卫星、飞船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远望二号” 船先后28次远涉重洋,安全航行近4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20圈),20次停靠国外港口,圆满完成了31次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创下了我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六个之最”、“四个首次”(执行任务型号最全、出海频率最高、海上连续测控时间最长、任务转换时间最短、停靠外港次数最多、总航程最远,首次承担国外卫星发射的海上测量任务、首次对卫星进行海上控制、首次成功使用姿章联控技术对卫星进行大调姿、首次停靠外港)等纪录。
   191c822b-c255-49fa-90a8-686d58d84b94.jpg
                 远望测量船
     (七)、640工程主要事件年表

  1963年12月:毛泽东倡议展开防御战略。
  1964年2月6日:明确提出防御战略设想。
  1964年:二院组织研制队伍。
  1964-1966年:国防科委等设想在1973~1975年研制出试验系统。
  1967年10月:“640”工程会议召开,提出“5个系统的工程代号,及加速反导弹试验靶场的建设和开展反导弹用核弹头研制工作的建议。”
  1969年8月14日:周恩来批示七机部二院承担反导弹研制。
  1969年8月:二院成为反导弹、反卫星总体研究院,展开反击一号全系统研制。
  1970年:二院低空拦截武器系统反击二号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
  1971年10月-1972年4月:反击二号进行6次1∶5模型弹弹射试验,5次成功。
  1973年:反击二号停止研制。
  1974年5-6月:七机部和二院召开反击三号高拦反导武器系统方案讨论会和技术协调会,并开展了配套设备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
  1977年:反击三号停止研制。
  1977年:完成实践二号乙卫星设计、反卫一号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部分设备研制试验,均获得了成功。
  1977年:提出了建设北京防区的方案设想和开展天津大会战等等。
  1979年8月-9月:反击一号成功进行2发模型遥测弹的飞行试验。
  1980年3月9日:反卫一号停止。“640”工程暂时停止。
     81970dd6-94ae-4e65-8067-64b229b45cfc.jpg
       【640-3工程】

    至于三种反导方式中的激光反导弹工程,激光子项目被定名为“640-3工程”,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负责,该项目打算生产一款高能激光器,用于拦截弹道导弹。1964年,上海光机所以高功率固体激光器为主攻目标,启动钕玻璃激光系统研制。到70年代期,“640-3工程”的激光远距离打靶和激光反响尾蛇导弹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获国防科委重大科研成果奖。这一项目对发展高能激光技术的历史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它使我国激光技术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其成果主要表现在:(1)建成了具有工程规模的大口径(120毫米)振荡-放大型激光系统,最大输出能量达32万焦耳;改善光束质量后达3万焦耳。(2)实现了系统技术集成,成功地进行了打靶实验,室内10米处击穿80毫米铝靶,室外2公里距离击穿0.2毫米铝靶,并系统地研究了强激光辐射的生物效应和材料破坏机理。(3)第一次提示了强光对激光系统本身的光损现象和机制。(4)第一次深入认识和理解激光光束质量的重要性和物理内涵,采用了一系列提高光束质量的创新性技术。(5)激光元器件和支撑技术有了突破性提高。(6)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队伍。

    得益于之前良好的基础,现在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独立研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虽然激光炮研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后从技术上判定热效应是激光系统的根本性技术障碍,于1976年下马。但“640-3工程”使我国激光技术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两院院士王大珩1993年曾回忆称:“经过长期探索后,我们认为激光不宜用于武器出现,而是把它用到尖端科学技术上去了。我们光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今天已经走到了美国的前面。”
   

                                                                                                                                                                       转自中华网   



   
这个大家看过吗
我看看会不会挪到别的板块去
超级大炮,打飞机一定错不了
CD至少见过3次以上,还不算反导实验后这几天的各种帖子
怎么没人出来批判这个完全是胡扯?这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