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国空军J-10战术弱点及十大破除法则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51:14
原帖地址: http://bbs.creaders.net/military/bbsviewer.php?trd_id=810182

不知真假,也不知是否泄密, 求评论。 如果违反版规,请版主删帖。

中国空军J-10战术弱点及十大破除法则 zt
深藏不怒的困链之虎——多年地面观察Seeking中国空军作战部队J-10战术机动弱点及Carry the stone十大破除法则

中国空军自2006年末首次对外公开宣传自行研发设计生产的“猛龙J-10”歼击机大规模成建制形成战斗力后, 经历了极其不平凡的“6年青春干涩期”艰苦卓绝的磨合。
时至2013年, 如今的“J-10猛龙”部队究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训练层次水平? 具备了何种深度的战斗实力, 在日常训练中是如何发现规避并隐藏自身的缺陷弱点? 又将以何种面貌的战斗精神状态迎接威胁越来越近的真正实战?

本文将尽最大能力用耗费自己几年时间对PLAAF顶级J-10作战部队进行或断或续的地面观察经验, 独力尝试Seeking突破TG把控极其严密、 虚构混淆异常严重的信息迷雾, 以尽量真实中立客观的判断给全国军友一个相对清晰的观点, 如有不足,欢迎大家热情关注、 谨慎讨论。

本次属于个人Carry the stone(拆除内心城墙)试探性展开, 努力不涉及“厂争、 军种争、地域争”等体制内极其厌恶的风向, 在一不涉及具体图表编制数据; 二发表前没有向任何第三方团体或个人透露; 三无任何私捞盈利过程和目的,采取常规惯用分析战术进行的一次中国式“土法推演”。
大家不必纠结真伪实际与否。
最权威结论当属PLAAF战场真实表现自动解答。

主 题

J-10 是一款吸收西方作战和设计理念后再进行中国式融合的优秀中型单发制空战机, 得益于“纯爱好科技进步”的部分国际友人的微弱协助, 在设计之初即按照中国人的“特性”进行先期注入式构型: 界面简洁、易于理解、操纵简单、不需要高深复杂的理论学习、善于取舍部分指标、匠心独特、优点尽量发挥, 缺和限尽量拉平,尽最大可能加速追上世界技术发展的主潮流, 为今后“弯道超车”打下坚实的各项基础, 并迅速弥补、积累、扩大基层一线作战部队实力。

直接进入关键:( 第一大部分 )

虽然J-10大规模公开服役已经很多年, 但看过真机飞行表演的人还是占少数, 在航展上能有幸目睹的一般也会对它的表现赞叹不已; 加上八股文和日常网络宣传过分夸张的吹嘘和倾向描写。 于是对大部分人来说, J-10其实被披上了一层浓厚炫丽的伪装衣, 真实情况与大众想象期待的还是有很大出入。

现实中真正的一线作战部队J-10 究竟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
快速稳定、 全面全能;
高标进取、 适当保守;
局部精锐、 整体跟上;
有限放开, 严格把控。
个人总结的 32个字可基本概括现阶段的真实情况。

地面观察中J-10 部队出勤率非常高, 且每次正常出勤的飞行时间延长比较过去十分明显, 早期至少基本维持在2小时左右。 快速出动能力也比较满意, 单跑道基本可达到在2分钟间隔内以双机编队持续8-10波次起飞(这速度个人认为相当快)
动作非常标准, 速度节奏控制个体不一但较自如, 爬升路线也较过去随意得多。 绝大多数大角度侧转坡度压的非常大, 速度很快但姿态很稳定, 2机编队的间距在2个机身位左右。 如果速度放得很慢, 低空飞行的噪音还是比较小的, 训练结束时很少见有普遍经常性放油拉烟现象。
不良气候条件飞行占整体的1/6, 夜间飞行也差不多是这个量。 后期(这两年)的出动已经非常不规律, 出勤率也适当低了一些,且起飞后加速极快, 很少有过去大机群集体外出聚集觅食般的壮观。

对比公开资料报道, 一线优秀J-10 部队的宣传表现和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的基本挂得上等号。 特别是自2008年后经常有间歇性的集体外出导致本地非常安静的状态, 且每次在1-2个月时间,留守部队比例在0.35左右 。 看来什么诸如大队人马巡航南海、 空中加油、 远距离转场轮战 基本可以相信。

以上这些都是基本真实可靠的可见信息。

那什么是不可见的呢?( 第二大部分 )

众所周知, J-10装备的是俄制AL-31FN 系列发动机, 这是一款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发动机, 对J-10制约极大, 但不能否认却是J-10赖以成名的绝对利器。
“猛龙”的快速和泼辣全拜FN 所赐, 加上天才绝配般的气动控制更是让J-10 潇洒自如的上冲下刺, 两者互相呼应。 个人认为正是J-10的气动结构才真正发挥了AL-31FN 的最大潜力极致性能!

但中国有句古话“亢龙有悔”, 达到最大也就意味着……
不错, 这一极致性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现实训练中的J-10 最大的不足就是: 部队严格控制“低空大角度加力爬升”! 这在常年的观察中是非常少见, 非常难见的。

这也许出乎很多人的意外, 航展上J-10难道不是一起飞就立即大角度爬升, 从而留给人巨大深刻印象, 难道这一切是假的吗……?

为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猜测分析,个人观点:
装备AL-31的俄式机(如SU-27)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 那就是“跨音速震颤”, 这个时候发动机和机体结构在外界高速气流联合作用下估计容易进入接近共振状态, 从而原始设计对此时机动过载限制较大(需加强结构,实际上是改变同时共振频率), 此时发动机也会因负荷过大而采取自动调整弱化以避开尖峰汇合, 从而达到保护发动机、保证飞机安全的目的。
同样,由AL-31改进而来专为J-10配套设计的AL-31FN也不可避免的要继承这一控制规律。 但可能是J-10的结构和气动设计得较完善和考虑周到(单发机的机体易于搞平衡加强也是个优势), 这一不足早期试飞表现得不明显。

但问题终究是问题, 随着时间的积累物件损耗,迟早要爆发。 目前困扰J-10部队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个“发动机大功率加力使用情况下出现大幅降转” !
“降转”的本意是保护发动机,有积极的一面。 但在某种极端情况下大幅降转却会导致发动机突然“意外停车”! 这是最致命的关键……!

目前J-10坠毁的所有事故中, 因降转引发的占绝大多数,虽然部分存在硬件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且整体看出现概率很低, 但也确实成为制约部队追求发挥“高机动性能” 时一块挥之不去的巨大Stone心病。
(双发的苏式机却因为发动机可以单联结合互动, 持续推力有保障相对避开这一陷阱)

观察+推测的结论出来了: J-10在恶劣大工况时会产生“降转”导致“意外熄火停车”是J-10部队在长期的高强度飞行使用积累中发现并找出的自身最大弱点!
而围绕着如何克服避免这一概率极低却相当致命的弱点, 探讨中国空军J-10作战部队会如何改进操作, 紧接着才能进入本文最大主题——Carry the Stone 十大破除法则 。
按实现程度从易到难、一环扣一环深入展开:
――――――――――――――――――――

第1法则: 争取充分利用自身高速可控大过载优势全力占位,尽量避免被动无准备进入近距格斗法则。

实际上第一条的难度就相当大, 飞行员不仅要十分了解飞机的各阶段加速性和可控过载, 并精确控制好 时间 / 油量的关系; 对整体空域态势还要有非常敏锐的直观感觉, 决策要快和坚决, 不能留丝毫占位机会给对手, 先敌占位警告,压制对方首先开火的机会和意图(占位落后一方没有达成优势或开火条件是不敢轻易开火的), 从而遏制对手行动, 取得先期主动迫使对手离开, 取得部分制空权。
换种提法,J-10优先拦截的是机动能力差, 速度慢,或高速大过载机动差的轰炸机、攻击机一类目标, 首先阻止其对我国土关键目标全面精确摧毁性打击才是任务第一核心, 而不是费心去和敌人玩什么“狗斗游戏”。
(毕竟击落敌人1架大型轰炸机, 我方被击落1架歼击机的交换比, 前者明显划算得多)

第一条其实也反应了J-10设计初衷的基本思路、综合性能及防御型作战指导思想: 突然快速的拦截压制、驱离最后击落。 故排第一位。

第2法则: 尽量避免随意进入发动机最大工况状态,大角度爬升尽量不超过8秒法则。

第1条目的就是不让J-10 轻易进入容易产生需要发挥最大恶劣工况的近距盘旋格斗状态, 保证发动机在一种相对稳靠的过载指标下运行,把容易熄火的概率降到最低。
AL-31FN的最大恶劣工况就是“大角度加力近乎垂直盘旋爬升”, 是观察得出的结果。 目前几乎所有的视频里, J-10 的大仰角快速爬升都没有持续超过8-10秒! 不信大家自己去搜。 (再持续下去将导致发动机进入最恶劣满负荷状态, 加大故障爆发率)。
而在多年的地面观察中, 也确实少见一线部队日常训练中敢随意这样操作(不计对抗性高等级演习), 至于“八一表演队”的猛秀, 只能说有宣传、欺骗恫吓的意味。 J-10虽然充分具备这种能力, 但实际还是少干为妙, 没必要,尤其是发动机还是有限外购的情况下。
在国内, J-10这一弱点已经部分在空军顶尖对抗中证实被利用钻了空子。(八股文也多次暗示)

所以每次看到严师长在那卖力反复猛拉只为博一些有钱买票的军迷无谓的欢呼意淫, 看着宝贵的战略资源在阵阵傻笑声中快速消耗, 对比一线部队小心翼翼赌上职业生涯前程的谨慎操作, 真是心痛不已,很无奈矣。 FUK!

声明, 这里并无对严师长的能力质疑和抨击其虚假作秀, 相反锋哥水准极高, 倒是部分展现J-10真实机动水平, 毕竟他也是奉上命行事。

不过,这还是反应了一些问题。 K-24装备J-10的时间也不晚, 却极少见有突出的报道, 到底是这支部队难道只顾着作秀? 有一定的成分在里面, 像“八一“表演队那种操作是很伤飞机的, 估计24S的J-10很多都要充当表演机的零件备份机, 没时间去大规模提高战术水平。
但也可能是K-24S 是一支J-10训练师, 装备的是老旧机型,主要负责全国的基础培训(在双座教练机没铺开之前)。 而且也是第一支招收女飞棍的队伍, 可能女飞行员的操作较柔和,适合保养状态已经开始下降的飞机。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300小时黄金锋芒期过到大修后, 日常的细心甚微的操作对整体使用寿命影响极大。
而且,本来应由K-24S负责帝都拱卫, 不远还有实力不俗的“北霸天”支援; 依旧还在北京附近(大同)200KM处部署最新的部队K-15S的J-10A, 就已经部分说明问题。

第3法则: 近距格斗争取5秒开火法则。

由于受单发机推力限制的原因, J-10 在近距格斗中面对高推比飞机的优势其实不大, 在剧烈爬升等机动时能量持续保证的时间太短,只有8-10秒, 再继续就有失速和恢复慢的危险。

所以, 进入咬尾格斗状态, 如果能抓住机会利用好J-10机头指向快的特点取得瞬间占位优势, 在对方采取高过载剧烈机动成功摆脱前, J-10 飞行员尽量要在成功指向后5秒内完成稳定跟住、锁定、发射等一系列程序, 且实际摁下发射钮后, 还要大概1秒才能看见导弹飞出视线, 这时还要继续跟住对手, 确认对方导弹成功指向目标,对方开始被迫大机动摆脱, 我方J-10才能转向脱离,继续下一步占位或躲避敌僚机可能的攻击,而这个过程又将花费2-3秒时间。
一句话: 即尽量保证大仰角爬升8-10秒后发动机迎来最大恶劣工况到来前完成攻击, 节余过分损耗利于快速恢复能量,同时避免出现那点极低的概率意外。

第4法则: 避免绝对落单法则(至少2机互相长僚配合)

空中态势瞬息万变,即使是老手都不一定能全力捕捉到瞬间开火时机, 有可能存在被成功摆脱后导致自己陷于不利地位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僚机进行补缺掩护和二次攻击。
观察中, J-10 的水平盘旋速率快速指向的稳定是非同一般的, 这一点不用质疑, 互相咬尾中被对手迅速甩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倒是在急速大仰角爬升时会出现很大漏洞。 而此时只能由僚机来掩护接力弥补。

根据第3法则分析的情况, 僚机最好处于J-10长机后距1000米+上方800米 位置。 当长机急速垂直机动6秒内不能有效跟住, 僚机即可主动接力追击(此前僚机就应加速同向跟上,长机这时迅速采取措施让位恢复能量掩护僚机)。 这样加上僚机的6秒一共12秒, 是可以获得开火机会的。 毕竟大仰角高速垂直转向爬升带来的高过载, 极大多数飞行员都不能持续坚持12秒以上, 就算你的飞机动力再强悍也白搭。

如此配合, 尽量用战术配合和数量去弥补个体能力上的缺陷, 而不是靠骑士般的单挑去决胜负。

而一旦某一机出现故障, 即双机迅速退出战斗,不恋战。如遭遇继续高速追击,掩护机才能折返投入战斗快速远距拦射, 更不要轻易进入格斗。

第5法则: 尽量避免1500米以下急增速大机动过载飞行法则

由于J-10采取三角翼的构型,又受推力限制, 其低空低速性、低空加速能力目前看都略显一般。 更由于此高度的空气稠密, 风切变频繁突然等因素, 加剧了J-10 极快增速时发动机的负荷。
日常观察部队训练都不会在这一高度下大加力爬升, 避免损耗过大。 实际上开加力这时速度也快不到哪去, 完全没必要!非紧急升空拦截不要采取这种极端方式。

举例,当年K-2S 李峰出状况迫降证实就是在1500这一高度大仰角转向爬升时, 导致FN负荷过大从而引发“降转”持续一小段时间后意外熄火。 而且此时高度也只是冲到了2000米。
显然这时重启高度已不够, AL-31FN 重启时间至少6秒, 此时还需要大角度俯冲配合。 如果俯冲6秒后启动成功产生足够可用推力时, 几乎将耗掉至少1500米的高度, 再拉起时已经非常危险, 不能立即成功就绝对是一枚威力巨大的钻地弹! (下面就是学校和公路旁的居民区)
所以李峰才冒险赌命选择无动力滑翔迫降。 他命好,短短十几秒内熄火时他已经把机头预先转向将航线正对机场跑道; 也可以说技术太好, 预见性极佳, 换成别的人估计挂了。

后来才听“普京”说他是先期改装棍子“6人组” 之一, 原来如此,难怪! Oh、My GA!

而更早1年之前K-2S那次灌阳坠机也可以说相对万幸,超低空弹射后无控几乎平擦着土质田地坠降, 虽断裂2截, 但至少飞机没有爆炸烧毁。 那次在迷茫多雾山区峡谷穿行, 高度可能更低。

由此可见J-10 的低空低速性绝不是设计问题, 更多的是发动机问题, 在没有更好的替换者之前, 有选择的针对使用吧。
至少三角翼低空无动力滑翔世界实例无出其右, 2次证明当初设计取舍和提升拉平缺陷目的达到了。 很成功! 飞控加气动构型功不可没!

第6法则: 尽量以半油状态进入格斗法则

现代空战攻防极快, 看起来遥远的几十公里中距弹的有效动力射程,在两机对向高速飞行也仅仅是1-2分钟即可接近到面对面打招呼。
实际即使先发射中距弹后,也没有哪一方会立即主动脱离战场(离开意味着把天空交给别人), 何况目前实战中中距弹的命中率并不太高, 那近距离格斗的事就不可避免。

早期J-10 的推比实际并不高, 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机动性就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般原则就是保证 1/2内油 + 2格斗弹 下推比达到1.1以上, 这时各项负荷数据基数都不大,加速和爬升都会比较轻松,。
处于紧缩防御态势下时, 中国的基层部队比长途奔袭的对手更易于让本机在近距格斗时提前接近达到上述状态, 只要擅长熟练掌握这一点, 那J-10 的推比会在1.12 -1.15 间水平, 已经非常可观。 双方的能量差距就相差不大, 加上J-10固有的一些优势, 我们已经具备抗衡世界几乎所有3代机的基础能力, 这是设计之初就预先着重考虑到了的!
从这一点看, J-10当初的设计很成功,比之过去J-7/8有了质的飞跃, 从不可企及到几乎可比肩互有长短。 作为基层飞行员一定要从理论高度上深刻理解设计师当初的设计思想, 并融会贯通反应到日常操作上去。

第7法则: 尽量利用空中加油法则

本条就是在第6条的基础上极力发挥的套路。 具备空中加油能力非常关键, 是解决战斗中推比与续航力矛盾的最佳途径。 尤其是后半程空中加油更加凸显生存力。
特别是在超音速快速占位和狗斗等耗油量极大的情况下, 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飞机可以尽量延缓开始返程的时间, 充分利用内油少的优势发挥机动性, 反复剧烈拉锯甚至持续追击, 只要坚持到队友及时接应, 即可安然脱离战场到己方 地面/舰队 防空圈内中途短暂加油喘息, 继而飞回降落。
这是推力欠缺的中小型飞机能持续、轻负担战斗的最好办法。 横比,即使马力强悍的冠军队F-1赛车也要有合理的加油战术才能确保最大发挥性能获得速度能量优势从而领先, 同样的道理一样适用于飞机。

第8法则: 加强空中重启高成功率和发动机快速响应法则

这是没有办法时的最好办法。 J-10 深受意外熄火概率的心病制约。如何确保及时挽救极其关键。 “快”是唯一办法, 从技术上一定要解决,提高中低空大负荷飞行的最后保障, 快速响应尽快恢复军用推力, 尽量降低重启的高度限制指标。
比如2009年J-10 迫降那次,2000米都还不能让发动机重启成功, 换成其它复杂地形就几乎铁定要弃机跳伞了(类似最早前那次)。

第9法则: 加大现有近程格斗弹的有效动力射程法则

前面一直都在针对J-10 推力稍欠的弱点, 在格斗中如何充分发挥J-10 瞬间指向能力突出的特点,不让锁定后又被对手轻易逃脱,增大1发命中率,用导弹弥补持续大过载机动能力不足, 也是应该要提到关键上来。
目前狂吹的“大离轴发射”的基础也是加大有效动力射程, 不然一切都是空谈,没有持续动力,如何保证迅速反复调整转向追击大过载机动的目标机?

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国人,一直都是基本模糊中距和近距格斗的界限(格斗弹体积重量很大)。 他们面临的问题和J-10几乎一样, 三角翼的缺点让近距机动能力有限, 发动机又不行, 故只能让导弹来填空。 强调发挥瞬间指向的快速开火原则, 尽量减少导弹大离轴发射的硬件技术支持难度, 尽量减少离轴发射的动力损失,尽量减少能量持续供给的弱势, 尽量减少发射后被干扰打空的几率。 毕竟相对的直线飞行更快到达也最不易丢失目标。
所以,中国空军要致力提高现有格斗弹的整体水平,加大动力射程,毕竟用一次性导弹发动机去弥补飞机的能力弱点是费效比很佳的一种途径(易于改进), 总不能紧急出动占位就报废一台发动机吧, 那面临高度模拟对抗演习怎么办? 何况空战中双方较量打了以后都无果而返的实例比比皆是,哈……
大宗硬件不应被无谓轻易消耗掉还是要优先考虑的(此刻又想起严师座狂秀猛拉垂直爬升)……无力吐槽啊

第10法则: 不断致力提高发动机推力,持续改进J-10电力保障的技术性法则

最后一条回归终点, 不断提高J-10发动机推力(或换发)是走向继续强大的终极保障, 要可靠寿命,也要爆发力!
J-10 的设计有一个特点, 就是部队里的实战派直接参与了先期研制, J-10 的飞行包线无论是高宽的地方和狭窄的区域都尽量被设计控制在部队大多数飞行员能达成有效操纵的地方, 尽量使曲线圆滑过渡, 避免大的落差陷阱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观察中基层部队J-10 的表现不比表演那么够劲的地方, 但对于技术流高手来说, 现实却可以发挥远超标准包线范围内的水准(损耗很大)。 假如能换成推力更大、 特性曲线更全面、 能够源源有效供给的发动机, 那原来狭窄的区域将会被整体迅速放宽扩大, 优势会更加明显,“猛龙”也将更加飚放强悍。

此外,大的动力保障也直接让J-10 能加装更加先进和大容量的供电设备和电池组,支持更大功率的雷达和电子战设备。
更关键的是, 如又遭遇发动机停车事件, 更重更大容量的备用电池组此刻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又回到当年J-10熄火滑翔迫降, 机载电子设备全部熄灭, 作为静不稳定飞机依然能保障微小调节作用面操作直至降落, 全程2分41秒电力耗尽, 导致滑行时起落架不能完全锁定机头下沉受损, 教训可谓深刻而万幸!
以上10条法则, “增加可用推力”最重要, 说的最容易, 做起来也最难全面实现, 故排最后一位。
――――――――――――――――

作为PLAAF 目前两大制空主力之一的J-10歼击机, 未来10年将会继续不断生产和改进下去, 毕竟这是一款非常实用和有针对性的飞机, 自主的设计和制造让其拥有无可比拟的战时急速扩充能力。
虽然现阶段受制于俄制发动机, 且经历300小时黄金锋芒期后会被人为的严格控制使用, 就像一头青壮猛虎被巨大的铁链牵扰制约一样。 在受限的地盘内伺机而动的静静蛰伏, 冷静观察,磨爪舔牙。

但决不能忽视的是: 中国空军作战部队在越来越强烈的实战渴求刺激下,开始变得异常敏锐和行动隐秘而富有攻击性。
PLAAF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有计划、适当强度、间歇性高标准的演练对抗、 战备警戒出发,以可承受的损耗上限, 直接逼迫科研和厂家拼命致力于想尽各种办法提高航空发动机各项指标性能, 早期的TAI-HANG 项目正在努力积累使用和制造经验, 它每付出的一步代价和进步,都会迅速反馈到其它高性能后续航发的研制当中去, 竭力寻找其规律, 逐步完善现有和实现理想的计划内方案。

在一个充满巨大变数和利益诱惑的年代, 世界上任何优秀科技成果都将会被勤劳聪明的中华民族广泛吸收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特点的替代品; 这种奋发的热情将会一点点融化栓在这只猛虎身上的禁锢之链, 而含蓄内敛的性格又使得这一切都被哲学化的埋于智慧的平静等待之中, 好似巨大的秦陵之下桩桩冷酷不怒的兵马之俑。

一旦这支2000年历史的帝国军队再次愤然苏醒,掸尘执戈! Holding the world ! Bury the old stone !


献给J-10官方公开6周年,本文较长,感谢耐心浏览。
原帖地址: http://bbs.creaders.net/military/bbsviewer.php?trd_id=810182

不知真假,也不知是否泄密, 求评论。 如果违反版规,请版主删帖。

中国空军J-10战术弱点及十大破除法则 zt
深藏不怒的困链之虎——多年地面观察Seeking中国空军作战部队J-10战术机动弱点及Carry the stone十大破除法则

中国空军自2006年末首次对外公开宣传自行研发设计生产的“猛龙J-10”歼击机大规模成建制形成战斗力后, 经历了极其不平凡的“6年青春干涩期”艰苦卓绝的磨合。
时至2013年, 如今的“J-10猛龙”部队究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训练层次水平? 具备了何种深度的战斗实力, 在日常训练中是如何发现规避并隐藏自身的缺陷弱点? 又将以何种面貌的战斗精神状态迎接威胁越来越近的真正实战?

本文将尽最大能力用耗费自己几年时间对PLAAF顶级J-10作战部队进行或断或续的地面观察经验, 独力尝试Seeking突破TG把控极其严密、 虚构混淆异常严重的信息迷雾, 以尽量真实中立客观的判断给全国军友一个相对清晰的观点, 如有不足,欢迎大家热情关注、 谨慎讨论。

本次属于个人Carry the stone(拆除内心城墙)试探性展开, 努力不涉及“厂争、 军种争、地域争”等体制内极其厌恶的风向, 在一不涉及具体图表编制数据; 二发表前没有向任何第三方团体或个人透露; 三无任何私捞盈利过程和目的,采取常规惯用分析战术进行的一次中国式“土法推演”。
大家不必纠结真伪实际与否。
最权威结论当属PLAAF战场真实表现自动解答。

主 题

J-10 是一款吸收西方作战和设计理念后再进行中国式融合的优秀中型单发制空战机, 得益于“纯爱好科技进步”的部分国际友人的微弱协助, 在设计之初即按照中国人的“特性”进行先期注入式构型: 界面简洁、易于理解、操纵简单、不需要高深复杂的理论学习、善于取舍部分指标、匠心独特、优点尽量发挥, 缺和限尽量拉平,尽最大可能加速追上世界技术发展的主潮流, 为今后“弯道超车”打下坚实的各项基础, 并迅速弥补、积累、扩大基层一线作战部队实力。

直接进入关键:( 第一大部分 )

虽然J-10大规模公开服役已经很多年, 但看过真机飞行表演的人还是占少数, 在航展上能有幸目睹的一般也会对它的表现赞叹不已; 加上八股文和日常网络宣传过分夸张的吹嘘和倾向描写。 于是对大部分人来说, J-10其实被披上了一层浓厚炫丽的伪装衣, 真实情况与大众想象期待的还是有很大出入。

现实中真正的一线作战部队J-10 究竟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
快速稳定、 全面全能;
高标进取、 适当保守;
局部精锐、 整体跟上;
有限放开, 严格把控。
个人总结的 32个字可基本概括现阶段的真实情况。

地面观察中J-10 部队出勤率非常高, 且每次正常出勤的飞行时间延长比较过去十分明显, 早期至少基本维持在2小时左右。 快速出动能力也比较满意, 单跑道基本可达到在2分钟间隔内以双机编队持续8-10波次起飞(这速度个人认为相当快)
动作非常标准, 速度节奏控制个体不一但较自如, 爬升路线也较过去随意得多。 绝大多数大角度侧转坡度压的非常大, 速度很快但姿态很稳定, 2机编队的间距在2个机身位左右。 如果速度放得很慢, 低空飞行的噪音还是比较小的, 训练结束时很少见有普遍经常性放油拉烟现象。
不良气候条件飞行占整体的1/6, 夜间飞行也差不多是这个量。 后期(这两年)的出动已经非常不规律, 出勤率也适当低了一些,且起飞后加速极快, 很少有过去大机群集体外出聚集觅食般的壮观。

对比公开资料报道, 一线优秀J-10 部队的宣传表现和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的基本挂得上等号。 特别是自2008年后经常有间歇性的集体外出导致本地非常安静的状态, 且每次在1-2个月时间,留守部队比例在0.35左右 。 看来什么诸如大队人马巡航南海、 空中加油、 远距离转场轮战 基本可以相信。

以上这些都是基本真实可靠的可见信息。

那什么是不可见的呢?( 第二大部分 )

众所周知, J-10装备的是俄制AL-31FN 系列发动机, 这是一款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发动机, 对J-10制约极大, 但不能否认却是J-10赖以成名的绝对利器。
“猛龙”的快速和泼辣全拜FN 所赐, 加上天才绝配般的气动控制更是让J-10 潇洒自如的上冲下刺, 两者互相呼应。 个人认为正是J-10的气动结构才真正发挥了AL-31FN 的最大潜力极致性能!

但中国有句古话“亢龙有悔”, 达到最大也就意味着……
不错, 这一极致性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现实训练中的J-10 最大的不足就是: 部队严格控制“低空大角度加力爬升”! 这在常年的观察中是非常少见, 非常难见的。

这也许出乎很多人的意外, 航展上J-10难道不是一起飞就立即大角度爬升, 从而留给人巨大深刻印象, 难道这一切是假的吗……?

为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猜测分析,个人观点:
装备AL-31的俄式机(如SU-27)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 那就是“跨音速震颤”, 这个时候发动机和机体结构在外界高速气流联合作用下估计容易进入接近共振状态, 从而原始设计对此时机动过载限制较大(需加强结构,实际上是改变同时共振频率), 此时发动机也会因负荷过大而采取自动调整弱化以避开尖峰汇合, 从而达到保护发动机、保证飞机安全的目的。
同样,由AL-31改进而来专为J-10配套设计的AL-31FN也不可避免的要继承这一控制规律。 但可能是J-10的结构和气动设计得较完善和考虑周到(单发机的机体易于搞平衡加强也是个优势), 这一不足早期试飞表现得不明显。

但问题终究是问题, 随着时间的积累物件损耗,迟早要爆发。 目前困扰J-10部队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个“发动机大功率加力使用情况下出现大幅降转” !
“降转”的本意是保护发动机,有积极的一面。 但在某种极端情况下大幅降转却会导致发动机突然“意外停车”! 这是最致命的关键……!

目前J-10坠毁的所有事故中, 因降转引发的占绝大多数,虽然部分存在硬件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且整体看出现概率很低, 但也确实成为制约部队追求发挥“高机动性能” 时一块挥之不去的巨大Stone心病。
(双发的苏式机却因为发动机可以单联结合互动, 持续推力有保障相对避开这一陷阱)

观察+推测的结论出来了: J-10在恶劣大工况时会产生“降转”导致“意外熄火停车”是J-10部队在长期的高强度飞行使用积累中发现并找出的自身最大弱点!
而围绕着如何克服避免这一概率极低却相当致命的弱点, 探讨中国空军J-10作战部队会如何改进操作, 紧接着才能进入本文最大主题——Carry the Stone 十大破除法则 。
按实现程度从易到难、一环扣一环深入展开:
――――――――――――――――――――

第1法则: 争取充分利用自身高速可控大过载优势全力占位,尽量避免被动无准备进入近距格斗法则。

实际上第一条的难度就相当大, 飞行员不仅要十分了解飞机的各阶段加速性和可控过载, 并精确控制好 时间 / 油量的关系; 对整体空域态势还要有非常敏锐的直观感觉, 决策要快和坚决, 不能留丝毫占位机会给对手, 先敌占位警告,压制对方首先开火的机会和意图(占位落后一方没有达成优势或开火条件是不敢轻易开火的), 从而遏制对手行动, 取得先期主动迫使对手离开, 取得部分制空权。
换种提法,J-10优先拦截的是机动能力差, 速度慢,或高速大过载机动差的轰炸机、攻击机一类目标, 首先阻止其对我国土关键目标全面精确摧毁性打击才是任务第一核心, 而不是费心去和敌人玩什么“狗斗游戏”。
(毕竟击落敌人1架大型轰炸机, 我方被击落1架歼击机的交换比, 前者明显划算得多)

第一条其实也反应了J-10设计初衷的基本思路、综合性能及防御型作战指导思想: 突然快速的拦截压制、驱离最后击落。 故排第一位。

第2法则: 尽量避免随意进入发动机最大工况状态,大角度爬升尽量不超过8秒法则。

第1条目的就是不让J-10 轻易进入容易产生需要发挥最大恶劣工况的近距盘旋格斗状态, 保证发动机在一种相对稳靠的过载指标下运行,把容易熄火的概率降到最低。
AL-31FN的最大恶劣工况就是“大角度加力近乎垂直盘旋爬升”, 是观察得出的结果。 目前几乎所有的视频里, J-10 的大仰角快速爬升都没有持续超过8-10秒! 不信大家自己去搜。 (再持续下去将导致发动机进入最恶劣满负荷状态, 加大故障爆发率)。
而在多年的地面观察中, 也确实少见一线部队日常训练中敢随意这样操作(不计对抗性高等级演习), 至于“八一表演队”的猛秀, 只能说有宣传、欺骗恫吓的意味。 J-10虽然充分具备这种能力, 但实际还是少干为妙, 没必要,尤其是发动机还是有限外购的情况下。
在国内, J-10这一弱点已经部分在空军顶尖对抗中证实被利用钻了空子。(八股文也多次暗示)

所以每次看到严师长在那卖力反复猛拉只为博一些有钱买票的军迷无谓的欢呼意淫, 看着宝贵的战略资源在阵阵傻笑声中快速消耗, 对比一线部队小心翼翼赌上职业生涯前程的谨慎操作, 真是心痛不已,很无奈矣。 FUK!

声明, 这里并无对严师长的能力质疑和抨击其虚假作秀, 相反锋哥水准极高, 倒是部分展现J-10真实机动水平, 毕竟他也是奉上命行事。

不过,这还是反应了一些问题。 K-24装备J-10的时间也不晚, 却极少见有突出的报道, 到底是这支部队难道只顾着作秀? 有一定的成分在里面, 像“八一“表演队那种操作是很伤飞机的, 估计24S的J-10很多都要充当表演机的零件备份机, 没时间去大规模提高战术水平。
但也可能是K-24S 是一支J-10训练师, 装备的是老旧机型,主要负责全国的基础培训(在双座教练机没铺开之前)。 而且也是第一支招收女飞棍的队伍, 可能女飞行员的操作较柔和,适合保养状态已经开始下降的飞机。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300小时黄金锋芒期过到大修后, 日常的细心甚微的操作对整体使用寿命影响极大。
而且,本来应由K-24S负责帝都拱卫, 不远还有实力不俗的“北霸天”支援; 依旧还在北京附近(大同)200KM处部署最新的部队K-15S的J-10A, 就已经部分说明问题。

第3法则: 近距格斗争取5秒开火法则。

由于受单发机推力限制的原因, J-10 在近距格斗中面对高推比飞机的优势其实不大, 在剧烈爬升等机动时能量持续保证的时间太短,只有8-10秒, 再继续就有失速和恢复慢的危险。

所以, 进入咬尾格斗状态, 如果能抓住机会利用好J-10机头指向快的特点取得瞬间占位优势, 在对方采取高过载剧烈机动成功摆脱前, J-10 飞行员尽量要在成功指向后5秒内完成稳定跟住、锁定、发射等一系列程序, 且实际摁下发射钮后, 还要大概1秒才能看见导弹飞出视线, 这时还要继续跟住对手, 确认对方导弹成功指向目标,对方开始被迫大机动摆脱, 我方J-10才能转向脱离,继续下一步占位或躲避敌僚机可能的攻击,而这个过程又将花费2-3秒时间。
一句话: 即尽量保证大仰角爬升8-10秒后发动机迎来最大恶劣工况到来前完成攻击, 节余过分损耗利于快速恢复能量,同时避免出现那点极低的概率意外。

第4法则: 避免绝对落单法则(至少2机互相长僚配合)

空中态势瞬息万变,即使是老手都不一定能全力捕捉到瞬间开火时机, 有可能存在被成功摆脱后导致自己陷于不利地位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僚机进行补缺掩护和二次攻击。
观察中, J-10 的水平盘旋速率快速指向的稳定是非同一般的, 这一点不用质疑, 互相咬尾中被对手迅速甩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倒是在急速大仰角爬升时会出现很大漏洞。 而此时只能由僚机来掩护接力弥补。

根据第3法则分析的情况, 僚机最好处于J-10长机后距1000米+上方800米 位置。 当长机急速垂直机动6秒内不能有效跟住, 僚机即可主动接力追击(此前僚机就应加速同向跟上,长机这时迅速采取措施让位恢复能量掩护僚机)。 这样加上僚机的6秒一共12秒, 是可以获得开火机会的。 毕竟大仰角高速垂直转向爬升带来的高过载, 极大多数飞行员都不能持续坚持12秒以上, 就算你的飞机动力再强悍也白搭。

如此配合, 尽量用战术配合和数量去弥补个体能力上的缺陷, 而不是靠骑士般的单挑去决胜负。

而一旦某一机出现故障, 即双机迅速退出战斗,不恋战。如遭遇继续高速追击,掩护机才能折返投入战斗快速远距拦射, 更不要轻易进入格斗。

第5法则: 尽量避免1500米以下急增速大机动过载飞行法则

由于J-10采取三角翼的构型,又受推力限制, 其低空低速性、低空加速能力目前看都略显一般。 更由于此高度的空气稠密, 风切变频繁突然等因素, 加剧了J-10 极快增速时发动机的负荷。
日常观察部队训练都不会在这一高度下大加力爬升, 避免损耗过大。 实际上开加力这时速度也快不到哪去, 完全没必要!非紧急升空拦截不要采取这种极端方式。

举例,当年K-2S 李峰出状况迫降证实就是在1500这一高度大仰角转向爬升时, 导致FN负荷过大从而引发“降转”持续一小段时间后意外熄火。 而且此时高度也只是冲到了2000米。
显然这时重启高度已不够, AL-31FN 重启时间至少6秒, 此时还需要大角度俯冲配合。 如果俯冲6秒后启动成功产生足够可用推力时, 几乎将耗掉至少1500米的高度, 再拉起时已经非常危险, 不能立即成功就绝对是一枚威力巨大的钻地弹! (下面就是学校和公路旁的居民区)
所以李峰才冒险赌命选择无动力滑翔迫降。 他命好,短短十几秒内熄火时他已经把机头预先转向将航线正对机场跑道; 也可以说技术太好, 预见性极佳, 换成别的人估计挂了。

后来才听“普京”说他是先期改装棍子“6人组” 之一, 原来如此,难怪! Oh、My GA!

而更早1年之前K-2S那次灌阳坠机也可以说相对万幸,超低空弹射后无控几乎平擦着土质田地坠降, 虽断裂2截, 但至少飞机没有爆炸烧毁。 那次在迷茫多雾山区峡谷穿行, 高度可能更低。

由此可见J-10 的低空低速性绝不是设计问题, 更多的是发动机问题, 在没有更好的替换者之前, 有选择的针对使用吧。
至少三角翼低空无动力滑翔世界实例无出其右, 2次证明当初设计取舍和提升拉平缺陷目的达到了。 很成功! 飞控加气动构型功不可没!

第6法则: 尽量以半油状态进入格斗法则

现代空战攻防极快, 看起来遥远的几十公里中距弹的有效动力射程,在两机对向高速飞行也仅仅是1-2分钟即可接近到面对面打招呼。
实际即使先发射中距弹后,也没有哪一方会立即主动脱离战场(离开意味着把天空交给别人), 何况目前实战中中距弹的命中率并不太高, 那近距离格斗的事就不可避免。

早期J-10 的推比实际并不高, 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机动性就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般原则就是保证 1/2内油 + 2格斗弹 下推比达到1.1以上, 这时各项负荷数据基数都不大,加速和爬升都会比较轻松,。
处于紧缩防御态势下时, 中国的基层部队比长途奔袭的对手更易于让本机在近距格斗时提前接近达到上述状态, 只要擅长熟练掌握这一点, 那J-10 的推比会在1.12 -1.15 间水平, 已经非常可观。 双方的能量差距就相差不大, 加上J-10固有的一些优势, 我们已经具备抗衡世界几乎所有3代机的基础能力, 这是设计之初就预先着重考虑到了的!
从这一点看, J-10当初的设计很成功,比之过去J-7/8有了质的飞跃, 从不可企及到几乎可比肩互有长短。 作为基层飞行员一定要从理论高度上深刻理解设计师当初的设计思想, 并融会贯通反应到日常操作上去。

第7法则: 尽量利用空中加油法则

本条就是在第6条的基础上极力发挥的套路。 具备空中加油能力非常关键, 是解决战斗中推比与续航力矛盾的最佳途径。 尤其是后半程空中加油更加凸显生存力。
特别是在超音速快速占位和狗斗等耗油量极大的情况下, 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飞机可以尽量延缓开始返程的时间, 充分利用内油少的优势发挥机动性, 反复剧烈拉锯甚至持续追击, 只要坚持到队友及时接应, 即可安然脱离战场到己方 地面/舰队 防空圈内中途短暂加油喘息, 继而飞回降落。
这是推力欠缺的中小型飞机能持续、轻负担战斗的最好办法。 横比,即使马力强悍的冠军队F-1赛车也要有合理的加油战术才能确保最大发挥性能获得速度能量优势从而领先, 同样的道理一样适用于飞机。

第8法则: 加强空中重启高成功率和发动机快速响应法则

这是没有办法时的最好办法。 J-10 深受意外熄火概率的心病制约。如何确保及时挽救极其关键。 “快”是唯一办法, 从技术上一定要解决,提高中低空大负荷飞行的最后保障, 快速响应尽快恢复军用推力, 尽量降低重启的高度限制指标。
比如2009年J-10 迫降那次,2000米都还不能让发动机重启成功, 换成其它复杂地形就几乎铁定要弃机跳伞了(类似最早前那次)。

第9法则: 加大现有近程格斗弹的有效动力射程法则

前面一直都在针对J-10 推力稍欠的弱点, 在格斗中如何充分发挥J-10 瞬间指向能力突出的特点,不让锁定后又被对手轻易逃脱,增大1发命中率,用导弹弥补持续大过载机动能力不足, 也是应该要提到关键上来。
目前狂吹的“大离轴发射”的基础也是加大有效动力射程, 不然一切都是空谈,没有持续动力,如何保证迅速反复调整转向追击大过载机动的目标机?

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国人,一直都是基本模糊中距和近距格斗的界限(格斗弹体积重量很大)。 他们面临的问题和J-10几乎一样, 三角翼的缺点让近距机动能力有限, 发动机又不行, 故只能让导弹来填空。 强调发挥瞬间指向的快速开火原则, 尽量减少导弹大离轴发射的硬件技术支持难度, 尽量减少离轴发射的动力损失,尽量减少能量持续供给的弱势, 尽量减少发射后被干扰打空的几率。 毕竟相对的直线飞行更快到达也最不易丢失目标。
所以,中国空军要致力提高现有格斗弹的整体水平,加大动力射程,毕竟用一次性导弹发动机去弥补飞机的能力弱点是费效比很佳的一种途径(易于改进), 总不能紧急出动占位就报废一台发动机吧, 那面临高度模拟对抗演习怎么办? 何况空战中双方较量打了以后都无果而返的实例比比皆是,哈……
大宗硬件不应被无谓轻易消耗掉还是要优先考虑的(此刻又想起严师座狂秀猛拉垂直爬升)……无力吐槽啊

第10法则: 不断致力提高发动机推力,持续改进J-10电力保障的技术性法则

最后一条回归终点, 不断提高J-10发动机推力(或换发)是走向继续强大的终极保障, 要可靠寿命,也要爆发力!
J-10 的设计有一个特点, 就是部队里的实战派直接参与了先期研制, J-10 的飞行包线无论是高宽的地方和狭窄的区域都尽量被设计控制在部队大多数飞行员能达成有效操纵的地方, 尽量使曲线圆滑过渡, 避免大的落差陷阱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观察中基层部队J-10 的表现不比表演那么够劲的地方, 但对于技术流高手来说, 现实却可以发挥远超标准包线范围内的水准(损耗很大)。 假如能换成推力更大、 特性曲线更全面、 能够源源有效供给的发动机, 那原来狭窄的区域将会被整体迅速放宽扩大, 优势会更加明显,“猛龙”也将更加飚放强悍。

此外,大的动力保障也直接让J-10 能加装更加先进和大容量的供电设备和电池组,支持更大功率的雷达和电子战设备。
更关键的是, 如又遭遇发动机停车事件, 更重更大容量的备用电池组此刻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又回到当年J-10熄火滑翔迫降, 机载电子设备全部熄灭, 作为静不稳定飞机依然能保障微小调节作用面操作直至降落, 全程2分41秒电力耗尽, 导致滑行时起落架不能完全锁定机头下沉受损, 教训可谓深刻而万幸!
以上10条法则, “增加可用推力”最重要, 说的最容易, 做起来也最难全面实现, 故排最后一位。
――――――――――――――――

作为PLAAF 目前两大制空主力之一的J-10歼击机, 未来10年将会继续不断生产和改进下去, 毕竟这是一款非常实用和有针对性的飞机, 自主的设计和制造让其拥有无可比拟的战时急速扩充能力。
虽然现阶段受制于俄制发动机, 且经历300小时黄金锋芒期后会被人为的严格控制使用, 就像一头青壮猛虎被巨大的铁链牵扰制约一样。 在受限的地盘内伺机而动的静静蛰伏, 冷静观察,磨爪舔牙。

但决不能忽视的是: 中国空军作战部队在越来越强烈的实战渴求刺激下,开始变得异常敏锐和行动隐秘而富有攻击性。
PLAAF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有计划、适当强度、间歇性高标准的演练对抗、 战备警戒出发,以可承受的损耗上限, 直接逼迫科研和厂家拼命致力于想尽各种办法提高航空发动机各项指标性能, 早期的TAI-HANG 项目正在努力积累使用和制造经验, 它每付出的一步代价和进步,都会迅速反馈到其它高性能后续航发的研制当中去, 竭力寻找其规律, 逐步完善现有和实现理想的计划内方案。

在一个充满巨大变数和利益诱惑的年代, 世界上任何优秀科技成果都将会被勤劳聪明的中华民族广泛吸收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特点的替代品; 这种奋发的热情将会一点点融化栓在这只猛虎身上的禁锢之链, 而含蓄内敛的性格又使得这一切都被哲学化的埋于智慧的平静等待之中, 好似巨大的秦陵之下桩桩冷酷不怒的兵马之俑。

一旦这支2000年历史的帝国军队再次愤然苏醒,掸尘执戈! Holding the world ! Bury the old stone !


献给J-10官方公开6周年,本文较长,感谢耐心浏览。
额,屁眼痒确实影响走路或奔跑
不管观点是否可取,作者精神可嘉啊
耗费自己几年时间对PLAAF顶级J-10作战部队进行或断或续的地面观察经验-----这是一位爬墙党转型为键盘党的军迷吧
我只是来对楼主说一声,这帖子我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通篇最多的话就是“据我多年地面观察”,这个人是在机场外面观察的?
我只是来对楼主说一声,这帖子我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通篇最多的话就是“据我多年地面观察”,这个人是在 ...
就是他是所谓的业内人士也不能直说吧
这帖子发了好多遍吧?
一个中心问题是大推重比发动机,更加优秀的中距近距格斗蛋
好像在天涯看过啊
是不似乎哪里来的啊
zpx20091001 发表于 2013-1-5 09:37
就是他是所谓的业内人士也不能直说吧
…如果他是体制内,为什么还要说“在地面多年观察”?直接说“根据我多年观察”或者不要这句话不就行了吗?
地面观察党威武!!!
楼主很专业,观察和分析很到位。着台美日情报机构收藏转发。
有点水平,不是教主之流的能写出来的。
楼主真能码字。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技术分析贴~~慢慢看
都是心脏惹的祸---发动机KC什么时候才能H起来啊!

要是给J10来台美式发动机,毫无疑问的世界最强空优三代机,10B也不用上PESA了
貌似分析得很有道理,慢慢看
好像是肥羊的色色里的文章,我在那边看到过
等WS-15吧,楼主费什么心思,都是无用功。
yxy123 发表于 2013-1-5 14:14
好像是肥羊的色色里的文章,我在那边看到过
是色色里的文章
菜鸟耶夫斯基 发表于 2013-1-5 03:47
…如果他是体制内,为什么还要说“在地面多年观察”?直接说“根据我多年观察”或者不要这句话不就行了吗 ...
可能是地勤
说的跟真事似的~~

我感觉靠谱~
毛子的发动机战训分开,寿命是按训练模式定的,性能按战时模式标
色色里文采不错。
但歼-10的优势在于滚转,瞬盘,低速区,以及大迎角可控性,而弱点在于爬升率,简单点说,就是水平机动性相对不错,但垂直机动性就不如F-15这类重型战机了。
空战也需要扬长避短,哪有用歼-10和对手拼爬升的?
当然,色色里说AL-31FN的问题,好像并非是空穴来风。
这个只有飞飞才知道
都是心脏惹的祸---发动机KC什么时候才能H起来啊!

要是给J10来台美式发动机,毫无疑问的世界最强空优三代机, ...
99M2也够玩了。
搞些战技术窍门比一门心思等靠要实际的多,比如联合发射,间歇emp干扰攻击之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