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帖子,青山常绿 英魂永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33:39
青山常绿 英魂永存
——记陕西老山军人为山川秀美工程再添新辉晓 真
<B>一、久违的军人本色</B> </P>
<P>  今年3月15日,《西安晚报》上一则“昔日老山前线立功勋 今朝林场再植满坡绿”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他们有的拄着双拐,有的穿着军装,正热火朝天地义务植树造林。看着当年浴血奋战的照片,老师长黄俊杰和战友们回忆起当年老山战斗的难忘岁月。正为大家拍照的郭建民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他响应国家山川秀美工程号召,利用工作之余承包了三座荒山七百多亩荒地,修路筑堤,自购千余株树苗,打算在这里建一个纪念馆。郭建民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战友们的积极响应。素有“战地女神”之称的刘亚玲、一等功臣李土强,还有被誉为“战地百灵”的徐良也特地赶来参加这次植树活动。</P>
</P>
<P>
  不久,新华网陕西频道又见报道“山中竖起巨幅照片 老兵回忆难忘岁月”。大山里郭建民的图片展览迎来了第一批参观的人。在《难忘岁月》、《壮士归来兮》两幅2×3米高的巨幅图片下面,还有好几个展板。在当年老山前线作战中,郭建民用自己的相机拍下数千张珍贵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战友们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P>
</P>
<P>
  记者的这张照片朴实无华,给人一种“军人本色”的直感。今天的社会还有这样干的人?他为什么在山中竖起巨幅图片?我一向对那些坦然面对死亡的军人们怀有敬意。老山保卫战是八十年代我国南疆边陲最惨烈的战事,这新中国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掠过整整二十载,千千万万稚气未脱的战士血洒疆场,我的记忆竟然淡忘了!我在网上搜索起郭建民的图片。找到了柳军的战地新闻作品,看了女兵梁子《一本打开的日记》,从网站“老山兰”、“燃烧的血”、“中越战争备忘录”下载了一些图文,但没有找到一幅郭建民拍的战地照片。退出互联网,心中却褪不去那映着时代激情的血与火。我陡然想到直接联系郭建民,透过他当年摄下的历史镜头,看看这名曾经战火洗礼的退役军人是怎样一种精神世界。

  电话中郭建民直接了当告诉我,他对互联网不熟悉。作为在职公安干警,工作以外的节假日多在山上种树浇树,一定要在承包荒山的这几十年里,用自己的双手把大山装点的像老山一样绿。他最大的心愿是用多年的积蓄,在青松翠柏间建一个英烈纪念馆,作为参战军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奉献。</P>
</P>
<P>
  我仔细浏览一本本精心保存二十年之久的照片,幸运地聆听这名亲历者的讲述。对比昔日他英气勃发的战地照片,目睹现在连续不断的山间劳作,面孔像老农一样黑红的他,眼中泛起血丝,脸上胡子拉碴,夹克袖口上硬币似的烟烧大洞——省级机关国家公务员中少见的“自虐”,我不禁一阵心疼。上面并列了两张郭建民吃饭时的照片,因为令人感慨:同是风餐露宿,时间跨度十八年。这名当年的营指挥员已年逾五十,他一不攀仕山,二不涉商海,而踏上了一条与大山为伍、常人不走的创业之路。时光流逝,不变的是军人的那样忠诚刚毅,不熄的是火热的战友情怀。
</P>
二、真实的历史镜头</P>
<P>  从最近郭建民为纪念陆军第47集团军139师出征作战二十周年而作《热血的奉献》文稿中,我看到许多真实感人的历史镜头。郭建民说,柳军和梁子都是我部出色的战地记者。47军是当时参战的唯一驻陕部队,139师威武善战,以“西北虎”威震南疆,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为了使今天的人们了解老山军人的精神情怀,我引用了其中一部分图文,扼要转述那段老兵难以忘怀的共同经历。</P>

1.义无反顾</P>
</P>
<P>  部队1985年12月5日奉命接防开拔。越秦岭、穿峨嵋、涉金沙、过滇池,万人大军,行程五千公里,先铁路运送,后摩托化开进,经过七天七夜全部集结云南边境。</P>

2.战地豪情</P>
</P>

</P>
<P>  “1986年春节,我回到原任指导员的1营3连。大战在即,部队的思想情况非常复杂。他们是基层连队,他们作战在一线,在今天这个酒,我抱了一个思想:只要大家敬来,我都一饮而尽--这是生死与共的出征酒。那天我喝得不省人事,但想想确实值。这个连队经过一年多的作战,有十一名战友永远离我们而去。”</P>

</P>
<P>  三个月临战适应性训练强度很大,一切为了打胜仗。</P>

3.历经磨难</P>
</P>

</P>
<P>  在老山热带雨林中固守边陲,最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猫耳洞生涯。兵们说:没有谁愿意像冬眠动物一样,蜷缩在污浊黑暗的洞里,一腔热血被压抑得恨不得冲出去厮杀一场。

  曾几何时,老山有一段“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这是因为长驻猫耳洞造成的烂腿烂裆。不少人全身感染奇痒奇脏,脓血泥浆交加粘上衣裤痛苦不堪。那些满身是泥的湿衣服,晾干后穿在身上硬得像个铠甲,磨得溃烂部位刀割一样难忍。前沿阵地没有女性,炼狱之苦使男性在这儿演变得最为原始也最为坦荡。</P>

4.坚守作战</P>
</P>
<P>  老山,远看云雾缭绕、山青水秀,近看工事纵横、千疮百孔。连年不休的战斗,狭长的弹丸地带落有上百吨炮弹。敌我之间犬牙交错,地雷密布,双方最近的哨位只有几米之隔。

  前沿阵地上水极为匮乏,所有水源都是敌人火力控制点。水运不上去,只有喝雨水,喝石缝的水,喝被硫磺、血液污染的水。

  整个军工路纵深七公里,路况复杂艰险,有的路段攀岩绳索直上直下,还必须冲过越军的直瞄火力严密封锁的那拉“百米生死线”,不知有多少军工战士牺牲在这条死亡线上。</P>

</P>
<P>
  “1.7”战斗中,回族战士马占福用自己重伤的身躯把爆破筒死死抵入敌人火力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部队追授他“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称号(图“烈士之手”:马占福烈士的两个手指上都扣着拉火环)。

  我们打的是边境防御战。战士们浴血奋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几次大的作战行动,步兵炮兵协同出击,狠狠遏制了敌人接二连三的挑衅,保持了对敌强大的军事压力。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较量,我部完全夺取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P>

5.文明之师</P>
</P>
<P>  活跃的部队文化生活是我部作战的一大特点。

  电话音乐会,战地“迪斯科”、征文演讲会、猫耳洞健身,分散了恶劣环境带来的烦闷。各种小装饰和花草随处可见。陕西省考试中心还把成人自学考试的考点搬到了老山战场(中右图:考前点名)。高机弹壳制作的手杖曾作为礼物,赠送给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等领导同志。</P>

</P>
<P>  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阻断了交通,山体滑坡造成大范围哨位塌方。师首长带头当军工,送粮食背弹药扛器材,跋山涉水上阵地。机关干部在江中搭起人桥,冒再大危险也要把伤员转移到后方医院。师机关自制预制板送到那拉口前沿,沿“百米生死线”铺设封闭式通道500多米,极大地改善了军工运送环境。</P>

</P>
<P>  1987年5月部队换防。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徐山林代表全省干部群众,迎接打出国威军威的139师英雄将士胜利归来(右下图)。</P>

6.不能忘记</P>


</P>
<P>
  战争是残酷的,数百名烈士的英灵永远沉寂在这片土地上。

  一个个艰难奋战的历史镜头,记下了老山军人坚守南疆的光荣史实。八十年代的参战军人,其中不乏文艺体育高手,不缺作家画家工程师,有不少我党我军高级将领的子女,有一批受过当代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有许许多多年龄仅为十六、七岁的独生子女。他们共同选择了热血的奉献,历经了和平时期年轻士兵未曾有过的战争洗礼,用血肉之躯筑成“老山精神万岁”的不朽史诗。我肃然起敬……
</P>青山常绿 英魂永存
——记陕西老山军人为山川秀美工程再添新辉晓 真
<B>一、久违的军人本色</B> </P>
<P>  今年3月15日,《西安晚报》上一则“昔日老山前线立功勋 今朝林场再植满坡绿”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他们有的拄着双拐,有的穿着军装,正热火朝天地义务植树造林。看着当年浴血奋战的照片,老师长黄俊杰和战友们回忆起当年老山战斗的难忘岁月。正为大家拍照的郭建民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他响应国家山川秀美工程号召,利用工作之余承包了三座荒山七百多亩荒地,修路筑堤,自购千余株树苗,打算在这里建一个纪念馆。郭建民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战友们的积极响应。素有“战地女神”之称的刘亚玲、一等功臣李土强,还有被誉为“战地百灵”的徐良也特地赶来参加这次植树活动。</P>
</P>
<P>
  不久,新华网陕西频道又见报道“山中竖起巨幅照片 老兵回忆难忘岁月”。大山里郭建民的图片展览迎来了第一批参观的人。在《难忘岁月》、《壮士归来兮》两幅2×3米高的巨幅图片下面,还有好几个展板。在当年老山前线作战中,郭建民用自己的相机拍下数千张珍贵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战友们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P>
</P>
<P>
  记者的这张照片朴实无华,给人一种“军人本色”的直感。今天的社会还有这样干的人?他为什么在山中竖起巨幅图片?我一向对那些坦然面对死亡的军人们怀有敬意。老山保卫战是八十年代我国南疆边陲最惨烈的战事,这新中国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掠过整整二十载,千千万万稚气未脱的战士血洒疆场,我的记忆竟然淡忘了!我在网上搜索起郭建民的图片。找到了柳军的战地新闻作品,看了女兵梁子《一本打开的日记》,从网站“老山兰”、“燃烧的血”、“中越战争备忘录”下载了一些图文,但没有找到一幅郭建民拍的战地照片。退出互联网,心中却褪不去那映着时代激情的血与火。我陡然想到直接联系郭建民,透过他当年摄下的历史镜头,看看这名曾经战火洗礼的退役军人是怎样一种精神世界。

  电话中郭建民直接了当告诉我,他对互联网不熟悉。作为在职公安干警,工作以外的节假日多在山上种树浇树,一定要在承包荒山的这几十年里,用自己的双手把大山装点的像老山一样绿。他最大的心愿是用多年的积蓄,在青松翠柏间建一个英烈纪念馆,作为参战军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奉献。</P>
</P>
<P>
  我仔细浏览一本本精心保存二十年之久的照片,幸运地聆听这名亲历者的讲述。对比昔日他英气勃发的战地照片,目睹现在连续不断的山间劳作,面孔像老农一样黑红的他,眼中泛起血丝,脸上胡子拉碴,夹克袖口上硬币似的烟烧大洞——省级机关国家公务员中少见的“自虐”,我不禁一阵心疼。上面并列了两张郭建民吃饭时的照片,因为令人感慨:同是风餐露宿,时间跨度十八年。这名当年的营指挥员已年逾五十,他一不攀仕山,二不涉商海,而踏上了一条与大山为伍、常人不走的创业之路。时光流逝,不变的是军人的那样忠诚刚毅,不熄的是火热的战友情怀。
</P>
二、真实的历史镜头</P>
<P>  从最近郭建民为纪念陆军第47集团军139师出征作战二十周年而作《热血的奉献》文稿中,我看到许多真实感人的历史镜头。郭建民说,柳军和梁子都是我部出色的战地记者。47军是当时参战的唯一驻陕部队,139师威武善战,以“西北虎”威震南疆,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为了使今天的人们了解老山军人的精神情怀,我引用了其中一部分图文,扼要转述那段老兵难以忘怀的共同经历。</P>

1.义无反顾</P>
</P>
<P>  部队1985年12月5日奉命接防开拔。越秦岭、穿峨嵋、涉金沙、过滇池,万人大军,行程五千公里,先铁路运送,后摩托化开进,经过七天七夜全部集结云南边境。</P>

2.战地豪情</P>
</P>

</P>
<P>  “1986年春节,我回到原任指导员的1营3连。大战在即,部队的思想情况非常复杂。他们是基层连队,他们作战在一线,在今天这个酒,我抱了一个思想:只要大家敬来,我都一饮而尽--这是生死与共的出征酒。那天我喝得不省人事,但想想确实值。这个连队经过一年多的作战,有十一名战友永远离我们而去。”</P>

</P>
<P>  三个月临战适应性训练强度很大,一切为了打胜仗。</P>

3.历经磨难</P>
</P>

</P>
<P>  在老山热带雨林中固守边陲,最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猫耳洞生涯。兵们说:没有谁愿意像冬眠动物一样,蜷缩在污浊黑暗的洞里,一腔热血被压抑得恨不得冲出去厮杀一场。

  曾几何时,老山有一段“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这是因为长驻猫耳洞造成的烂腿烂裆。不少人全身感染奇痒奇脏,脓血泥浆交加粘上衣裤痛苦不堪。那些满身是泥的湿衣服,晾干后穿在身上硬得像个铠甲,磨得溃烂部位刀割一样难忍。前沿阵地没有女性,炼狱之苦使男性在这儿演变得最为原始也最为坦荡。</P>

4.坚守作战</P>
</P>
<P>  老山,远看云雾缭绕、山青水秀,近看工事纵横、千疮百孔。连年不休的战斗,狭长的弹丸地带落有上百吨炮弹。敌我之间犬牙交错,地雷密布,双方最近的哨位只有几米之隔。

  前沿阵地上水极为匮乏,所有水源都是敌人火力控制点。水运不上去,只有喝雨水,喝石缝的水,喝被硫磺、血液污染的水。

  整个军工路纵深七公里,路况复杂艰险,有的路段攀岩绳索直上直下,还必须冲过越军的直瞄火力严密封锁的那拉“百米生死线”,不知有多少军工战士牺牲在这条死亡线上。</P>

</P>
<P>
  “1.7”战斗中,回族战士马占福用自己重伤的身躯把爆破筒死死抵入敌人火力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部队追授他“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称号(图“烈士之手”:马占福烈士的两个手指上都扣着拉火环)。

  我们打的是边境防御战。战士们浴血奋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几次大的作战行动,步兵炮兵协同出击,狠狠遏制了敌人接二连三的挑衅,保持了对敌强大的军事压力。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较量,我部完全夺取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P>

5.文明之师</P>
</P>
<P>  活跃的部队文化生活是我部作战的一大特点。

  电话音乐会,战地“迪斯科”、征文演讲会、猫耳洞健身,分散了恶劣环境带来的烦闷。各种小装饰和花草随处可见。陕西省考试中心还把成人自学考试的考点搬到了老山战场(中右图:考前点名)。高机弹壳制作的手杖曾作为礼物,赠送给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等领导同志。</P>

</P>
<P>  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阻断了交通,山体滑坡造成大范围哨位塌方。师首长带头当军工,送粮食背弹药扛器材,跋山涉水上阵地。机关干部在江中搭起人桥,冒再大危险也要把伤员转移到后方医院。师机关自制预制板送到那拉口前沿,沿“百米生死线”铺设封闭式通道500多米,极大地改善了军工运送环境。</P>

</P>
<P>  1987年5月部队换防。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徐山林代表全省干部群众,迎接打出国威军威的139师英雄将士胜利归来(右下图)。</P>

6.不能忘记</P>


</P>
<P>
  战争是残酷的,数百名烈士的英灵永远沉寂在这片土地上。

  一个个艰难奋战的历史镜头,记下了老山军人坚守南疆的光荣史实。八十年代的参战军人,其中不乏文艺体育高手,不缺作家画家工程师,有不少我党我军高级将领的子女,有一批受过当代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有许许多多年龄仅为十六、七岁的独生子女。他们共同选择了热血的奉献,历经了和平时期年轻士兵未曾有过的战争洗礼,用血肉之躯筑成“老山精神万岁”的不朽史诗。我肃然起敬……
</P>
<P>1.义无反顾

部队1985年12月5日奉命接防开拔。越秦岭、穿峨嵋、涉金沙、过滇池,万人大军,行程五千公里,先铁路运送,后摩托化开进,经过七天七夜全部集结云南边境。</P><P>2.战地豪情

“1986年春节,我回到原任指导员的1营3连。大战在即,部队的思想情况非常复杂。他们是基层连队,他们作战在一线,在今天这个酒,我抱了一个思想:只要大家敬来,我都一饮而尽--这是生死与共的出征酒。那天我喝得不省人事,但想想确实值。这个连队经过一年多的作战,有十一名战友永远离我们而去。”</P><P>
三个月临战适应性训练强度很大,一切为了打胜仗。</P><P>3.历经磨难</P><P>

在老山热带雨林中固守边陲,最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猫耳洞生涯。兵们说:没有谁愿意像冬眠动物一样,蜷缩在污浊黑暗的洞里,一腔热血被压抑得恨不得冲出去厮杀一场。</P><P>  曾几何时,老山有一段“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这是因为长驻猫耳洞造成的烂腿烂裆。不少人全身感染奇痒奇脏,脓血泥浆交加粘上衣裤痛苦不堪。那些满身是泥的湿衣服,晾干后穿在身上硬得像个铠甲,磨得溃烂部位刀割一样难忍。前沿阵地没有女性,炼狱之苦使男性在这儿演变得最为原始也最为坦荡。</P><P>4.坚守作战

老山,远看云雾缭绕、山青水秀,近看工事纵横、千疮百孔。连年不休的战斗,狭长的弹丸地带落有上百吨炮弹。敌我之间犬牙交错,地雷密布,双方最近的哨位只有几米之隔。</P><P>  前沿阵地上水极为匮乏,所有水源都是敌人火力控制点。水运不上去,只有喝雨水,喝石缝的水,喝被硫磺、血液污染的水。</P><P>  整个军工路纵深七公里,路况复杂艰险,有的路段攀岩绳索直上直下,还必须冲过越军的直瞄火力严密封锁的那拉“百米生死线”,不知有多少军工战士牺牲在这条死亡线上。</P><P>

“1.7”战斗中,回族战士马占福用自己重伤的身躯把爆破筒死死抵入敌人火力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部队追授他“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称号(图“烈士之手”:马占福烈士的两个手指上都扣着拉火环)。</P><P>  我们打的是边境防御战。战士们浴血奋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几次大的作战行动,步兵炮兵协同出击,狠狠遏制了敌人接二连三的挑衅,保持了对敌强大的军事压力。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较量,我部完全夺取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P><P>5.文明之师</P><P></P><P>
</P><P>6.不能忘记</P><P>

战争是残酷的,数百名烈士的英灵永远沉寂在这片土地上。</P><P>  一个个艰难奋战的历史镜头,记下了老山军人坚守南疆的光荣史实。八十年代的参战军人,其中不乏文艺体育高手,不缺作家画家工程师,有不少我党我军高级将领的子女,有一批受过当代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有许许多多年龄仅为十六、七岁的独生子女。他们共同选择了热血的奉献,历经了和平时期年轻士兵未曾有过的战争洗礼,用血肉之躯筑成“老山精神万岁”的不朽史诗。我肃然起敬……</P><P>
时间关系很多照片没有转完,想看全部图片和文字的朋友可以到这个地址
http://jngs.3322.org/mymemo/war79/laobihg/gjm/003-1.htm</P>
敬礼!
建议顶置
<P>好贴!</P><P>我顶!!![em10]</P>
<P>    无言的英雄,中华的脊梁</P>
<P>我当时是小学生,</P><P>还挺过几场事迹报告。</P><P>现在很少提起了,影视作品也很少。可能很多青少年不知道这段历史。</P><P>向他们致敬!</P>
ding
<P>致敬英雄!</P><P>只是那个徐良就不要拿出来了吧!毕竟那不是光彩的事,他英雄是不配唱《血染的风采》的!!!!!</P>
<P>敬礼</P>
<B>以下是引用<I>极品梦游侠</I>在2005-2-20 18:12:51的发言:</B>

<P>    无言的英雄,中华的脊梁</P>
<P>中国脊梁!</P>
为什么我们对战争那么容易淡忘?我们都宣传了些什么?
多嘴说句 我们这里越战老兵静坐 为什么?因为活不下去    农村的地被征了..............
敬礼!
我来顶!!!!
<P>要求加精</P>
<P>要求加精</P>
强烈要求加精
向你们鞠躬了!能活下来的你们过的好吗?!
<P>向英雄们致敬!</P><P>关于徐良的事情是谣传,我记得有辟谣的啊。</P>
真不希望再有战争 可这可能吗?唉...
斑竹置顶好吗?在现在的金钱至上的社会需要点血与火来清醒。
英雄!!!敬礼!!!
<B>以下是引用<I>川流不息</I>在2005-2-20 17:19:31的发言:</B>
建议顶置
<P>中国是一个善忘的国家,中国人是一群善忘的人种,有几个人还记得抗战英烈、抗美援朝的烈士、老山英烈</P>
向民族英雄致敬!!!
向英雄致敬!
感谢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