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南涝北旱"格局正在改变 夏季雨带出现北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1:24:53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5/c_113691292.htm

    核心提示

    很多人感到,最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最新的气候统计和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1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近几年“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发生了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持续近30年的“南涝北旱”格局初步显现转变趋势。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近10年中有8年比常年偏多;西北地区今年夏季降水也明显增多,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7%,是1980年以来最多年。

    北京 今年降水量为近18年来最多,远超近30年均值,2008年以后有向多雨方向转变趋势

    天津 今年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9%,近10年中有7年降水比常年偏多

    河北 今年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近5年中有4年降水比常年偏多

    (截至11月5日数据)

    华北地区近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部分地区干旱化趋势有转折可能

    今年以来,截至11月5日,北京降水量738.9毫米,为近18年来最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常年(近30年)降水量的平均值(533.9毫米)。这是北京连续第二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表示,北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多雨期,80年代后进入持续少雨期,但2008年以后,有向多雨方向转变的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指出,这样的变化不仅出现在北京,在整个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出现了相似的变化。

    宋连春说,从1951年以来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来看,华北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速率为每10年减少14.5毫米。但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2003—2012年的10年中,仅有两年降水量少于常年,其余8年均比常年偏多。

    今年1月1日至11月5日,华北区域平均降水量557毫米,比常年同期值偏多7.9%,已经超过了常年的全年降水量(525.3毫米)。

    气象统计显示,今年夏季,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新疆)的降水也出现明显增加,平均降水量15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5.7%,是1980年以来最多年,也是1951年以来第四多年。

    作为国家防灾减灾领域“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宋连春表示,我国华北西部、西北东部等地,显示出向降水偏多转变的趋势,北方的干旱化趋势的确存在部分地区率先发生转折的可能。

    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南方地区降水有减少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北方降水呈现增加趋势的同时,南方地区的降水开始出现减少趋势:

    2003年后,华南年降水量阶段性减少,已经有5年出现降水显著偏少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0%—20%;2003年后,除2010年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已经有8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15%。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说,长江流域自1998年大水后就没有发生全流域的水灾。最近几年,我国东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发生了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从今年夏天的情况看,多雨带主要在华北和东北南部。

    据宋连春介绍,我国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多寡变化存在一个显著的准20年振荡周期,也就是说,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存在此消彼长的周期性变化,降水格局大致20—30年转换一次。

    专家说,这个周期性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强时,我国雨带位置偏北;季风弱时,我国雨带位置偏南。东亚夏季风减弱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强度偏大的这种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是一个年代)背景,是造成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主要原因。

    关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以后减弱的原因,一系列研究将其归因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年代际厄尔尼诺现象。它引起东亚夏季风减弱,造成水汽输送大多只能到达长江流域,从而引起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增加,而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宋连春表示,近期有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亚夏季风表现出恢复增强的特征;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北京发生的“7·21”暴雨和东亚夏季风的增强关系很大。如果没有季风从南向北输送充沛水汽,北京不会有这么大、这么强的暴雨。

    气候变化模拟显示,东亚夏季风强度增强。

    我国华北夏季降水可能继续增加

    未来华北降水可能继续增加吗?


    有研究表明,未来20年北太平洋涛动(是北半球大气中一个显著的、南北向跷跷板式的低频振荡)可能进入负位相(北太平洋涛动指数通常用代表夏威夷高压区域与代表阿留申低压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差值来表示,负位相即指数为负值)时期。根据北太平洋涛动负位相对应华北降水增多进行推断,华北降水在未来20年可能增加。

    另外,对气候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本世纪东亚夏季风强度将随着大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的持续增加而显著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可能随之出现年代际北移,即华北夏季降水可能增加。但气象专家也表示,温度如果持续升高,可能会延缓或者阻止这种转型。

    宋连春说,年代际尺度旱涝的预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由于理论认识和观测资料等方面的限制,上述预测意见包含许多不确定性。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相信,近几年的持续多雨说明华北已经开始回归降水偏多周期,并将在2020年左右进入降水高峰期。

    专家建议北方应注意防范强降水,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矿业等影响的研究

    多名气象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国北方地区此前长期干旱少雨,今后可能面临更多的强降水威胁,应未雨绸缪加强防范,进一步提高对防汛抗灾形势的认识,增强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变能力。

    宋连春说,北方部分地区降水多,可能导致江河库湖水位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汛情,因此要加强雨洪调蓄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强降水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而发生在城市的短时强降水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尽管目前我国城市中的排水管道覆盖率很高,但管网布局不合理、排水标准较低的现象很普遍,排水效果并不理想。宋连春说,提高城市排水设计标准、改建排水系统势在必行。

    宋连春还建议,公众应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防灾避险技能,关注媒体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确保在面对突发气象灾害时,能够临危不乱地自救和互救。

    罗勇认为,华北长期干旱少雨,目前降水在向偏多方向转变,这可能对农业种植、矿产开采加工等产生一定影响。在密切监测华北气候变化情况、进行滚动预测的同时,也要加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

    记者 刘毅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5/c_113691292.htm

    核心提示

    很多人感到,最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最新的气候统计和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1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近几年“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发生了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持续近30年的“南涝北旱”格局初步显现转变趋势。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近10年中有8年比常年偏多;西北地区今年夏季降水也明显增多,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7%,是1980年以来最多年。

    北京 今年降水量为近18年来最多,远超近30年均值,2008年以后有向多雨方向转变趋势

    天津 今年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9%,近10年中有7年降水比常年偏多

    河北 今年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近5年中有4年降水比常年偏多

    (截至11月5日数据)

    华北地区近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部分地区干旱化趋势有转折可能

    今年以来,截至11月5日,北京降水量738.9毫米,为近18年来最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常年(近30年)降水量的平均值(533.9毫米)。这是北京连续第二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表示,北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多雨期,80年代后进入持续少雨期,但2008年以后,有向多雨方向转变的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指出,这样的变化不仅出现在北京,在整个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出现了相似的变化。

    宋连春说,从1951年以来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来看,华北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速率为每10年减少14.5毫米。但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2003—2012年的10年中,仅有两年降水量少于常年,其余8年均比常年偏多。

    今年1月1日至11月5日,华北区域平均降水量557毫米,比常年同期值偏多7.9%,已经超过了常年的全年降水量(525.3毫米)。

    气象统计显示,今年夏季,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新疆)的降水也出现明显增加,平均降水量15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5.7%,是1980年以来最多年,也是1951年以来第四多年。

    作为国家防灾减灾领域“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宋连春表示,我国华北西部、西北东部等地,显示出向降水偏多转变的趋势,北方的干旱化趋势的确存在部分地区率先发生转折的可能。

    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南方地区降水有减少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北方降水呈现增加趋势的同时,南方地区的降水开始出现减少趋势:

    2003年后,华南年降水量阶段性减少,已经有5年出现降水显著偏少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0%—20%;2003年后,除2010年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已经有8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15%。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说,长江流域自1998年大水后就没有发生全流域的水灾。最近几年,我国东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发生了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从今年夏天的情况看,多雨带主要在华北和东北南部。

    据宋连春介绍,我国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多寡变化存在一个显著的准20年振荡周期,也就是说,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存在此消彼长的周期性变化,降水格局大致20—30年转换一次。

    专家说,这个周期性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强时,我国雨带位置偏北;季风弱时,我国雨带位置偏南。东亚夏季风减弱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强度偏大的这种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是一个年代)背景,是造成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主要原因。

    关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以后减弱的原因,一系列研究将其归因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年代际厄尔尼诺现象。它引起东亚夏季风减弱,造成水汽输送大多只能到达长江流域,从而引起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增加,而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宋连春表示,近期有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亚夏季风表现出恢复增强的特征;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北京发生的“7·21”暴雨和东亚夏季风的增强关系很大。如果没有季风从南向北输送充沛水汽,北京不会有这么大、这么强的暴雨。

    气候变化模拟显示,东亚夏季风强度增强。

    我国华北夏季降水可能继续增加

    未来华北降水可能继续增加吗?


    有研究表明,未来20年北太平洋涛动(是北半球大气中一个显著的、南北向跷跷板式的低频振荡)可能进入负位相(北太平洋涛动指数通常用代表夏威夷高压区域与代表阿留申低压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差值来表示,负位相即指数为负值)时期。根据北太平洋涛动负位相对应华北降水增多进行推断,华北降水在未来20年可能增加。

    另外,对气候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本世纪东亚夏季风强度将随着大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的持续增加而显著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可能随之出现年代际北移,即华北夏季降水可能增加。但气象专家也表示,温度如果持续升高,可能会延缓或者阻止这种转型。

    宋连春说,年代际尺度旱涝的预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由于理论认识和观测资料等方面的限制,上述预测意见包含许多不确定性。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相信,近几年的持续多雨说明华北已经开始回归降水偏多周期,并将在2020年左右进入降水高峰期。

    专家建议北方应注意防范强降水,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矿业等影响的研究

    多名气象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国北方地区此前长期干旱少雨,今后可能面临更多的强降水威胁,应未雨绸缪加强防范,进一步提高对防汛抗灾形势的认识,增强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变能力。

    宋连春说,北方部分地区降水多,可能导致江河库湖水位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汛情,因此要加强雨洪调蓄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强降水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而发生在城市的短时强降水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尽管目前我国城市中的排水管道覆盖率很高,但管网布局不合理、排水标准较低的现象很普遍,排水效果并不理想。宋连春说,提高城市排水设计标准、改建排水系统势在必行。

    宋连春还建议,公众应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防灾避险技能,关注媒体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确保在面对突发气象灾害时,能够临危不乱地自救和互救。

    罗勇认为,华北长期干旱少雨,目前降水在向偏多方向转变,这可能对农业种植、矿产开采加工等产生一定影响。在密切监测华北气候变化情况、进行滚动预测的同时,也要加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

    记者 刘毅
大的气候环境要发生变化了,中原地区因此重新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
好事啊~~~~
早就说全球变暖是好事


长此以往南水北调不就白整了?或可以北水南调。
也许还会出现绿洲高原和黄土平原。

长此以往南水北调不就白整了?或可以北水南调。
也许还会出现绿洲高原和黄土平原。
总感觉黄土高原的形成,榆林附近的沙漠,还有楼兰的消失,跟气候变化很大关系

气候变暖会增加降水,很可能能改变当地的面貌

变暖是好事
flamdaye 发表于 2012-11-15 10:02
早就说全球变暖是好事
对两极跟沿海来说不是.
真是如此,天佑中国也
北方缺水总趋势不会改变的。
长期气象预报,专家就是X,千万别信他们的,目前水平测不准。
我对“全球变暖”,“减少CO2排放”一直持保留态度。天候变化人力能有多大影响?“人类污染造成气候变暖”很大程度上是“人定胜天”的变形而已。
lhr817 发表于 2012-11-15 10:54
我对“全球变暖”,“减少CO2排放”一直持保留态度。天候变化人力能有多大影响?“人类污染造成气候变暖”很 ...
首先CO2跟变暖有多大关系?

然后变暖就一定是坏事?就算淹没几个小岛,那寒冷地带的人口不是适宜居住的更多?

纯属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阴谋
这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福利啊,想先秦时期黄河流域跑大象
speed2000 发表于 2012-11-15 10:13
长此以往南水北调不就白整了?或可以北水南调。
也许还会出现绿洲高原和黄土平原。
北边再增加25%,也比南边减少25%要来的少,还是要少的多的多
看历史上那些壁画
就知道全球的温度变化不是人类能影响的
唐朝有啥碳排放?弄得比现在还暖
今年上半年整个半年我(长江中下游)这雨就没有停过,专家的话能信吗?怀疑
全球变暖的最大获益者是俄罗斯和加拿大,中国只能分点残汤剩羹。
全球变暖的最大获益者是俄罗斯和加拿大,中国只能分点残汤剩羹。
就俄加的那点人口,就算沃野千里,又能有多大的好处,其实西伯利亚离莫斯科很远,而离中国很近。天佑中华!
好事啊,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了
过去50年,海河流域(包含北京的潮白河、永定河)只发生了两次全流域洪水——1963年、1996年!

可见有多旱!!!!!!!!!!
先秦,汉唐都是气候温暖的时期。越是温暖对中华越是有利。
yhl 发表于 2012-11-15 12:12
就俄加的那点人口,就算沃野千里,又能有多大的好处,其实西伯利亚离莫斯科很远,而离中国很近。天佑中华 ...
好处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MLS国家出现了。
全球变暖对中国确实总体利大于弊

美国可能是最大受害者,6000-8000年前的全新世大暖期,如今的农业发达地区,美国西南部平原曾是一片荒漠
cutter 发表于 2012-11-15 09:11
大的气候环境要发生变化了,中原地区因此重新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
那是一定的了 汉帝国复活
推背图?有人懂这个吗?
大气候环境的变迁……
chata 发表于 2012-11-15 10:44
北方缺水总趋势不会改变的。
长期气象预报,专家就是X,千万别信他们的,目前水平测不准。
长期气象预报指的是十几天以后的预报,你这根本文不对题。
人家说的就是按环比来看得出了北方降水正在增多。
pangtang2004 发表于 2012-11-15 11:57
今年上半年整个半年我(长江中下游)这雨就没有停过,专家的话能信吗?怀疑
民粹思想要不得,日常经验不是万能的,比如日常经验就得不出量子物理的结论。
气候暖了又冷,冷了又暖。多是自然变化。
不过是某些组织希望从中得利,从而站在人类救世主的无敌道德位子上造谣生事,推波助澜。
气候变幻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早作准备到时应该的。
希望我国的气候专家能弄准。
气候变暖在诸位看来是好事,那也只能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对我国坏处远远大于好处,中国很多河流源头来自喜马拉雅山,亚洲7大河源头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最近喜马拉雅山冰川融化速度越来越快了,蝴蝶越飞越高,在过去15年,它们的栖息环境在海拔上提高了500米,珠穆朗玛峰上出现了苍蝇,若冰川全部融化了。短期来讲将导致河流暴涨,洪水泛滥。长期来说连水源头都没有啦,光指望下雨了中国的水资源安全还有保障吗?
北方缺水总趋势不会改变的。
长期气象预报,专家就是X,千万别信他们的,目前水平测不准。
作为一个西安人'感觉这几年就是雨水多了
粮食安全的保障加强了,解除后顾之忧。


也许是退耕还林出效果了。
chata 发表于 2012-11-15 10:44
北方缺水总趋势不会改变的。
长期气象预报,专家就是X,千万别信他们的,目前水平测不准。
感情你比专家还专家还牛!还号召大家别信!人家有证据和数据且说是可能,你倒好有嘴皮,一句话人家就X!
quanhuang2 发表于 2012-11-15 21:04
气候变暖在诸位看来是好事,那也只能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对我国坏处远远大于好处,中国很多河流源头来自喜马 ...
没啥好处坏处,中国的地形决定了总降水量不会减少,只不过分布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已。
至于冰川,该融化的还得融化,当年整个北半球几乎都被冰川覆盖。

quanhuang2 发表于 2012-11-15 21:04
气候变暖在诸位看来是好事,那也只能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对我国坏处远远大于好处,中国很多河流源头来自喜马 ...


长江入海口段的水量中,来自源头冰雪融水的占比不到千分之一。绝绝绝大多数都是由四川盆地到江汉平原到江南丘陵地区的降水汇聚而成。


理论上,两极和高原冰川占了地球上淡水总量的90%以上,似乎河流湖泊中的水并不多,其实并不然,因为后者是流动的,以入海口的总流量计,一年下来河流湖泊流入大海的淡水量是极大的。  一个就好像不动产,一个是流动资金,从经济学上讲,100万的不动产远远不如1万元现金流动一千次所带来的价值大,前者发挥的作用为0,后者发挥了1000万的作用。不动产变成流动资金通常并不是坏事。


quanhuang2 发表于 2012-11-15 21:04
气候变暖在诸位看来是好事,那也只能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对我国坏处远远大于好处,中国很多河流源头来自喜马 ...


长江入海口段的水量中,来自源头冰雪融水的占比不到千分之一。绝绝绝大多数都是由四川盆地到江汉平原到江南丘陵地区的降水汇聚而成。


理论上,两极和高原冰川占了地球上淡水总量的90%以上,似乎河流湖泊中的水并不多,其实并不然,因为后者是流动的,以入海口的总流量计,一年下来河流湖泊流入大海的淡水量是极大的。  一个就好像不动产,一个是流动资金,从经济学上讲,100万的不动产远远不如1万元现金流动一千次所带来的价值大,前者发挥的作用为0,后者发挥了1000万的作用。不动产变成流动资金通常并不是坏事。

为什么水不到西北呢。
-_-传说中的天佑中华
这是好事啊,可以借助这种气候改造沙漠和北方植被
大喜事啊,至少北京这几年降水明确多了。
南水北调呀
这个记得当年md对建设sanxia说出的中国气候变化,不知道资料还能不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