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被曝同工不同酬 临时工月薪千元无社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0:26
农发行被曝同工不同酬 临时工月薪千元无社保

第一财经日报
[导读]算上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的各项社保,他们当前实际收入大多在1000元左右,仅有少数人能够达到1500元以上水平。从进入农发行起,他们几乎从未领过加班费或奖金,而部分临时工至今都没有社保
董云峰 于希

[ 本报记者对8省89名农发行临时工调查显示,算上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的各项社保(通常没有公积金),他们当前从劳务派遣公司或物业公司拿到的实际收入,大多在1000元左右,仅有少数人能够达到1500元以上水平。从进入农发行起,他们几乎从未领过加班费或奖金,而部分临时工至今都没有社保 ]

作为历史包袱沉重的政策性银行,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积极转型,通过大量涉足商业性业务,终于“苦尽甘来”。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农发行总资产、贷款余额均突破2万亿元大关,不良贷款率降至1.33%,去年实现经营利润380亿元。

然而,十多年来,一群农发行人始终被扣着“临时工”的帽子,拿着微薄的薪水,没有正式身份,没有加班工资,没有奖金,甚至没有社保。其实,他们的辛勤付出并不比正式工要少,许多人迄今仍是所在分支机构的一线骨干。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风华正茂的临时工们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他们见证过农发行最艰难的创业时期,奉献了青春,并熬到了农发行蜕变的今天,但他们自己的人生,仍然处于边缘地带。

遗憾的是,2008年正式生效的《劳动合同法》未能改变农发行临时工的命运。如今,《劳动合同法》进入修订程序,约束劳务派遣成为重点,他们的命运能够因此获得转机吗?

严红的故事

那是在1999年初,21岁的严红高中毕业不久,进入农发行中部地区某支行担任文印员,一个月工资300元。在那个劳工用工法规尚不健全的年代,起初严红并不知道自己是临时工。

“即使后来知道是临时的,心情却是愉悦的,全行9个临时工,工作和生活都很充实。”严红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描述道,建行之初的工作很繁重,记忆里经常加班。“这反倒让人欣慰,我是不可或缺的人,是在为社会为单位做贡献。”

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屡屡被评为支行先进工作者,严红渐渐意识到临时工与正式工的不同,三四年过去了月薪还是300元,加班费、取暖费、降温费、值班费等名目繁多的福利却享受不到,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险也没有。

“工作没少干,干得也不错,年年的先进不都是自己吗。看着身边正式工一张张自豪的脸,心里却有一股悲凉。但干了这么多年,心里确实不舍。”严红说。

2004年5月,严红看见了一丝曙光,她被转进“计划内临时工”序列,开始有了医疗险和养老险,包括保险在内的月薪涨到580元。那一刻她感到自己离正式工的距离是那么近,尽管收入差距越来越远。“计划内的,顾名思义就是后备力量,好好干吧,终有一天农发行会承认我的。”

然而,严红等来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2005年初,根据上级指示,严红所在支行8名临时工需要清退4名,人心惶惶过后,她“幸运”地留了下来。严红没有想到,这仅仅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2006年夏天,严红被告知必须与农发行解除临时工协议,将劳动关系转移到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严红欲哭无泪,“那时我已经二十八九岁的年龄了,其余3个临时工都签了派遣合同,我只能当那个第4个。”

从此,严红以劳务派遣工人的身份,继续在农发行工作下去,每月收入不到千元,依然没有加班工资,没有奖金。严红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合同原本是一年一签,但这两年甚至连劳务派遣合同都没能续签了,是一个没有任何身份的临时工,“做了13年啊,可能马上要被推给物业公司。”

这些年来,严红在支行办公室、会纳部的多个业务岗位上工作过,目前从事文印岗位和办公室电子公文的处理以及档案整理。除此之外,她通过自学取得了初级经济师职称,还考取了会计证和本科文凭。

今年1月,严红又一次被支行评为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这又怎样呢?努力了这么多年,期望了那么多年,我的身份仍旧是一名临时工。”她表示,“据说临时工这个提法早就不存在了,但我真是一名临时工,每一个人都这样称呼我。”

7月31日,本报记者致电农发行该分行,其办公室人士表示:“对于这种工作十多年未能转正的临时工,以及同工不同酬的情况,我分行的确是存在,目前还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多少个严红?

严红的遭遇,不过是众多农发行临时工命运的缩影。虽然劳动关系早已转移至当地劳务派遣公司或物业公司,他们仍习惯称呼自己为临时工。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数十名“资深”的农发行临时工。这些农发行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分支机构,大多在90年代后期进入农发行,2005年~2007年被推给劳务派遣单位,工作岗位以文印、驾驶、通讯等后勤服务岗位为主,另有诸如严红这样的临时工从事专业工作,包括信贷、清算、会计、出纳和复核等。

历史上,农发行成立于1994年11月,继承了农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成立之初,农发行曾经借用农业银行网点代办业务,此后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布局;到1997年,农发行分支机构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地级市,以及大部分县级行政单位。

早期的农发行坏账突出,财力捉襟见肘,为了维持分支机构的运营,这或许是不得不大量使用廉价临时工的原因。与另外两家政策性银行相比,农发行“广撒网”的布局方式显得激进,业务规模远超农发行的国家开发银行至今没有开设二级分行或支行,而中国进出口银行仅有20多家分行。

农发行从未公开披露临时工整体数据。这些临时工称,目前农发行单一分支机构临时工多为3~6名,部分机构数量较多,甚至达到十余名。据农发行网站披露的资料,该行现有30个省级分行、300多个二级分行和1800多个营业机构。据此粗略估算,目前农发行临时工数量不是一个小数字。

本报记者获得的农发行某地级市分行内部资料显示,该市10多个分支机构临时工总数最高曾经达到97名,2005年清退了26名,此后剩下70名。农发行江苏省某支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农发行在江苏省共有13个市级分行和80多个县支行,县支行临时工一般3到4人,市行6到7人。”

不过,农发行总行新闻处相关负责人近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全行目前正式员工才5万多名,每个基层网点大概一两个临时工,主要是后勤岗位,人数不可能那么多。”该人士并称,农发行总行对临时用工现象并没有统一要求,而是由各地分支机构根据自身状况进行处理,不排除个别分支机构会比较多。

农发行2005年年报显示,当年“对全行临时用工进行了清理,共清退临时用工1687人,转化为社会化用工4736人,补签劳动合同311人”。所谓的社会化用工,主要指的是被转为劳务派遣工人的老临时工。

然而,据本报记者了解,由于农发行各地分支机构的业务需求与编制不足等原因,不仅大部分临时工继续以劳务派遣工人的形式存在,近年来同时新招了一些临时工进入。

据多位临时工反映,农发行内部早就要求临时工不得从事一线业务工作,但许多分支机构仍通过虚假上报信息的方式,使用临时工顶替正式工的岗位,例如某临时工实际上是会计岗位,上报给分行的却是保洁工岗位,“临时工从事会计员工作,只能拿着正式工的柜员卡进行操作。”

于是出现了颇为矛盾的一幕:“今年5月份市分行举办‘办公室综合办公平台系统培训’,我作为支行的骨干参与其中,发现有80%的参会者均为临时工,他们负责所在支行综合办公平台的推广和培训工作,并负责系统的顺利上线。”严红说
农发行被曝同工不同酬 临时工月薪千元无社保

第一财经日报
[导读]算上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的各项社保,他们当前实际收入大多在1000元左右,仅有少数人能够达到1500元以上水平。从进入农发行起,他们几乎从未领过加班费或奖金,而部分临时工至今都没有社保
董云峰 于希

[ 本报记者对8省89名农发行临时工调查显示,算上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的各项社保(通常没有公积金),他们当前从劳务派遣公司或物业公司拿到的实际收入,大多在1000元左右,仅有少数人能够达到1500元以上水平。从进入农发行起,他们几乎从未领过加班费或奖金,而部分临时工至今都没有社保 ]

作为历史包袱沉重的政策性银行,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积极转型,通过大量涉足商业性业务,终于“苦尽甘来”。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农发行总资产、贷款余额均突破2万亿元大关,不良贷款率降至1.33%,去年实现经营利润380亿元。

然而,十多年来,一群农发行人始终被扣着“临时工”的帽子,拿着微薄的薪水,没有正式身份,没有加班工资,没有奖金,甚至没有社保。其实,他们的辛勤付出并不比正式工要少,许多人迄今仍是所在分支机构的一线骨干。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风华正茂的临时工们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他们见证过农发行最艰难的创业时期,奉献了青春,并熬到了农发行蜕变的今天,但他们自己的人生,仍然处于边缘地带。

遗憾的是,2008年正式生效的《劳动合同法》未能改变农发行临时工的命运。如今,《劳动合同法》进入修订程序,约束劳务派遣成为重点,他们的命运能够因此获得转机吗?

严红的故事

那是在1999年初,21岁的严红高中毕业不久,进入农发行中部地区某支行担任文印员,一个月工资300元。在那个劳工用工法规尚不健全的年代,起初严红并不知道自己是临时工。

“即使后来知道是临时的,心情却是愉悦的,全行9个临时工,工作和生活都很充实。”严红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描述道,建行之初的工作很繁重,记忆里经常加班。“这反倒让人欣慰,我是不可或缺的人,是在为社会为单位做贡献。”

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屡屡被评为支行先进工作者,严红渐渐意识到临时工与正式工的不同,三四年过去了月薪还是300元,加班费、取暖费、降温费、值班费等名目繁多的福利却享受不到,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险也没有。

“工作没少干,干得也不错,年年的先进不都是自己吗。看着身边正式工一张张自豪的脸,心里却有一股悲凉。但干了这么多年,心里确实不舍。”严红说。

2004年5月,严红看见了一丝曙光,她被转进“计划内临时工”序列,开始有了医疗险和养老险,包括保险在内的月薪涨到580元。那一刻她感到自己离正式工的距离是那么近,尽管收入差距越来越远。“计划内的,顾名思义就是后备力量,好好干吧,终有一天农发行会承认我的。”

然而,严红等来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2005年初,根据上级指示,严红所在支行8名临时工需要清退4名,人心惶惶过后,她“幸运”地留了下来。严红没有想到,这仅仅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2006年夏天,严红被告知必须与农发行解除临时工协议,将劳动关系转移到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严红欲哭无泪,“那时我已经二十八九岁的年龄了,其余3个临时工都签了派遣合同,我只能当那个第4个。”

从此,严红以劳务派遣工人的身份,继续在农发行工作下去,每月收入不到千元,依然没有加班工资,没有奖金。严红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合同原本是一年一签,但这两年甚至连劳务派遣合同都没能续签了,是一个没有任何身份的临时工,“做了13年啊,可能马上要被推给物业公司。”

这些年来,严红在支行办公室、会纳部的多个业务岗位上工作过,目前从事文印岗位和办公室电子公文的处理以及档案整理。除此之外,她通过自学取得了初级经济师职称,还考取了会计证和本科文凭。

今年1月,严红又一次被支行评为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这又怎样呢?努力了这么多年,期望了那么多年,我的身份仍旧是一名临时工。”她表示,“据说临时工这个提法早就不存在了,但我真是一名临时工,每一个人都这样称呼我。”

7月31日,本报记者致电农发行该分行,其办公室人士表示:“对于这种工作十多年未能转正的临时工,以及同工不同酬的情况,我分行的确是存在,目前还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多少个严红?

严红的遭遇,不过是众多农发行临时工命运的缩影。虽然劳动关系早已转移至当地劳务派遣公司或物业公司,他们仍习惯称呼自己为临时工。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数十名“资深”的农发行临时工。这些农发行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分支机构,大多在90年代后期进入农发行,2005年~2007年被推给劳务派遣单位,工作岗位以文印、驾驶、通讯等后勤服务岗位为主,另有诸如严红这样的临时工从事专业工作,包括信贷、清算、会计、出纳和复核等。

历史上,农发行成立于1994年11月,继承了农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成立之初,农发行曾经借用农业银行网点代办业务,此后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布局;到1997年,农发行分支机构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地级市,以及大部分县级行政单位。

早期的农发行坏账突出,财力捉襟见肘,为了维持分支机构的运营,这或许是不得不大量使用廉价临时工的原因。与另外两家政策性银行相比,农发行“广撒网”的布局方式显得激进,业务规模远超农发行的国家开发银行至今没有开设二级分行或支行,而中国进出口银行仅有20多家分行。

农发行从未公开披露临时工整体数据。这些临时工称,目前农发行单一分支机构临时工多为3~6名,部分机构数量较多,甚至达到十余名。据农发行网站披露的资料,该行现有30个省级分行、300多个二级分行和1800多个营业机构。据此粗略估算,目前农发行临时工数量不是一个小数字。

本报记者获得的农发行某地级市分行内部资料显示,该市10多个分支机构临时工总数最高曾经达到97名,2005年清退了26名,此后剩下70名。农发行江苏省某支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农发行在江苏省共有13个市级分行和80多个县支行,县支行临时工一般3到4人,市行6到7人。”

不过,农发行总行新闻处相关负责人近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全行目前正式员工才5万多名,每个基层网点大概一两个临时工,主要是后勤岗位,人数不可能那么多。”该人士并称,农发行总行对临时用工现象并没有统一要求,而是由各地分支机构根据自身状况进行处理,不排除个别分支机构会比较多。

农发行2005年年报显示,当年“对全行临时用工进行了清理,共清退临时用工1687人,转化为社会化用工4736人,补签劳动合同311人”。所谓的社会化用工,主要指的是被转为劳务派遣工人的老临时工。

然而,据本报记者了解,由于农发行各地分支机构的业务需求与编制不足等原因,不仅大部分临时工继续以劳务派遣工人的形式存在,近年来同时新招了一些临时工进入。

据多位临时工反映,农发行内部早就要求临时工不得从事一线业务工作,但许多分支机构仍通过虚假上报信息的方式,使用临时工顶替正式工的岗位,例如某临时工实际上是会计岗位,上报给分行的却是保洁工岗位,“临时工从事会计员工作,只能拿着正式工的柜员卡进行操作。”

于是出现了颇为矛盾的一幕:“今年5月份市分行举办‘办公室综合办公平台系统培训’,我作为支行的骨干参与其中,发现有80%的参会者均为临时工,他们负责所在支行综合办公平台的推广和培训工作,并负责系统的顺利上线。”严红说
同工不同酬

本报记者从一位临时工手中拿到了一份落款日期为1997年2月24日的《雇用临时工协议书》,根据这份协议内容,注定了他们被边缘化的命运,而此后的劳务派遣合同不过在形式上有所变换,可谓“换汤不换药”。

这份协议书第5条规定,“乙方(临时工)不享受正式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医药费自理,在雇用期间乙方出现的人身伤亡事故由乙方自己负担,甲方不负任何责任”。

第9条规定,“甲方有权根据乙方身体健康状况和不良表现提前解除协议辞退乙方”。

正是在这样的协议下,这群农发行人长期忍受着的同工不同酬的不公正待遇。在金融业日益发达的今天,金融机构人员收入水平早已稳居各行各业之首,他们却挣扎在最低工资上下,其所得远低于付出同等乃至更少劳动的正式工。

本报记者对8省89名农发行临时工调查显示,算上按照最低标准缴纳的各项社保(通常没有公积金),他们当前从劳务派遣公司或物业公司拿到的实际收入,大多在1000元左右,仅有少数人能够达到1500元以上水平。从进入农发行起,他们几乎从未领过加班费或奖金,而部分临时工至今都没有社保。

“临时工能身兼多职,一个干很多人的活,招之即来,所以农发行大量使用低薪的临时用工。”严红说,“我行的司机开车得开,打扫厕所也得干;我管文字打印、复印、电子公文、档案管理,全行微机操作上的难题也找我。”

“收入差距那就大了,(正式工)最起码一年是我们的两三倍,还有一些福利我们都没有。”江苏省农发行某临时工告诉本报记者,“我在农发行工作15年每月才1300多元,一年全部收入加起来2万多,正式员工大约在6万多,这还是没有职称的,有职称的还不止。”

山东省农发行某临时工自嘲道:“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听说我们在银行上班,都羡慕得很,我们虽然累死累活一个月就八九百块钱,也只能硬着头皮说每月拿两三千。”

一位辽宁省农发行临时工则对本报记者表示:“给农发行做了多年,现在每月不过1000元,仅够孩子一个月的培训费。这些年加班加点从没给过补助,做的工作最苦最累,得到的却少之又少。”

“我们清晨出车的时候,孩子在睡觉,深夜回来的时候,孩子还在睡觉,终于知道什么是披星戴月了。”上述临时工说。

对此,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办公室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工作十多年的临时工是不可能的,要说有的话,那都是物业的,而且没有政策说是临时工必须要给他转正的。”

被边缘化的人生

“目前农发行由国家全资控股,不仅赚的每一分钱都要上交,全部员工的工资都需要经过财政核定,农发行自身在财务上没有自主权。”上述农发行总行新闻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临时工的工资,只能从各地正式工的工资里面扣除一部分,所以临时工的待遇问题很难解决。”

上述人士同时强调,还应当看到,与商业银行和公务员系统相比,农发行正式工的工资并不高。“最近这些年,商业银行在改革之后,盈利状况大大好转,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待遇非常好,而地方上由于经济发展,公务员工资上升比较快,相形之下,农发行并没有什么钱。”

按照农发行目前常见的分类,作为劳务派遣工人的临时工被称为社会化用工,每年新招的大学生则被称为市场化用工,一般市场化用工在工作三年后可以转为正式工,但社会化用工基本无缘转正。

本报记者接触到农发行临时工普遍反映,“由于编制有限,现在能转为正式工的大学生,都不是一般人,往往是正式工子女。”

对严红而言,经历过那么多次的希望和失望之后,正式工的身份,仿佛一个奢侈的梦想。2008年底,严红努力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本以为就此可以参加市场化用工考试,结果仍被拒之门外,原因是她并非“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

但编制似乎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新疆WWE自治区农发行某支行临时工向本报记者透露,他所在的支行共有临时工11名,虽然该支行尚有多个编制名额,多年来始终拒绝给任何临时工转正。“听说正式工数量少的话,他们每个人的待遇就更好,而上级分行在奖金考核时也会照顾支出更少的支行。”

“我们的利益和正式工的利益是冲突的。”另一位农发行临时工直截了当地说,“临时工没有编制,工资无法从省分行调拨,只能从正式工的福利中扣除,向上报账时,我们的工资列在管理费用科目上,所以大多数正式工对我们没有好脸色,我们是单位里的三类人。”

谈及自己被农发行“抛弃”的过往,一位曾经的农发行临时工不愿多谈:“2009年我受了工伤,仍坚持工作,半年后病情恶化,合同终止,随后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这两年花费数万,没了工作,没了经济来源,但农发行从来没有任何慰问或补偿,什么都没有。”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有些农发行地方分行出台规定,要求临时工司机年满45岁之后,必须转去保洁、厨师或门卫等岗位,否则就强制辞退,而正式工司机则没有这项要求。

无处不在的精神歧视则更令人揪心。上述辽宁省农发行临时工称,“我们做什么都要看正式工的脸色,哪怕是个司机因为是正式工对你指手画脚。正式工经常分东西,高兴了就给你,不高兴了就不给你。”
http://finance.qq.com/a/20120803/000500_1.htm
我国劳务派遣市场鱼龙混杂 遏制劳务派遣泛滥  

 来源:工人日报

  加大违法成本,遏制劳务派遣泛滥http://news.timedg.com/2012-08/03/content_11409182.htm

  ――聚焦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之四

  本报记者 王娇萍

  罚不重不足以服众,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务派遣用工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规制,反而出现劳务派遣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劳务派遣用工规模迅速扩大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一点在关于劳务派遣单位的规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现行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法律责任的规定是第九十二条。该法条是这样规定的:“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在我国劳务派遣市场鱼龙混杂,劳务派遣机构进入门槛极低、只需停留于劳务中介的执业水准即大可渔利的现实背景下,这样“温柔”的惩处,显然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其结果是劳务派遣行业的非正常繁荣。

  以广东东莞市为例,2008年1月1日以前成立的派遣机构仅43家,2008年成立58家,2009年成立158家,2010年成立358家,到2011年,仅上半年就成立166家,发展速度之快根本不符常理。

  正因如此,要求尽快完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对运营不规范的劳务派遣单位采取强制手段或处罚措施的呼声日高。

  全国人大CW会此次修改劳动合同法显然应和了这样的呼声。修正案(草案)将第九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撤销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行政许可;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不难看出,修正案(草案)对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法律责任部分作了修改:一是增加规定,对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二是进一步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处以罚款,并将罚款额度从“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提高到“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三是对违反本法情节严重的劳务派遣单位除了罚款,还可撤销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行政许可。

  显然,修正案(草案)新增内容切实体现了“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强化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的修法原则。

  不过,有关劳动法律人士认为,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从事劳务派遣无需大的投资,对从业人员的资质也没有强制要求,因此很多不具有经营能力的企业进入劳务派遣行业,再加上违法成本低,结果是以身试法者大有人在。因此,要从根本上规范劳务派遣机构,必须坚持提高准入门槛与加大违法成本双管齐下。

  他们由此建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还可进一步适当提高对劳务派遣单位没收违法所得额度,而对于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以增加违法成本,这样才能增强法律的威慑力,有效遏制劳务派遣机构泛滥现象。

劳动合同法年底修改或实现劳务派遣同工同酬

重庆晨网记者:雍黎http://www.cqcb.com/cbnews/gusty/2012-08-02/1286514.html


    (重庆晨网记者 雍黎 实习生 卢秋池 8月2日17:41报道)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情况将通过明确规定来避免。2日,“律·动中国”FESCO2012年全国法律巡讲来到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杨毅新处长在演讲中透露,实施了4年多的《劳动合同法》将在2012年年底再次进行修订,新的《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合同作为修订重点。
    “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劳务派遣人员达到了3700万人,超过了全国职工数量的十分之一。”杨毅新介绍,这说明劳务派遣被滥用等情况很突出,不少超出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范围,在主营业务岗位上长期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甚至在银行的一些岗位,如银行柜员都使用的是劳务派遣员工。

    为何企业爱用劳务派遣员工,杨毅新说,主要是为了节约用工成本,规避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同时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不严谨,又缺乏配套政策和措施,给劳务派遣的滥用留下了漏洞。

    派遣人员同工同酬将有明确规定
  
    杨毅新表示,2012年底修订的新《劳动法合同法》,将劳务派遣作为修订重点,会从细化关于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对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实行行政许可,切实维护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增加对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法律实施方面的衔接等方面着手修订。

    杨毅新介绍,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CW会审议,为更好地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修正案草案增加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以及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同工同酬的规定。

    草案还进一步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处以罚款,并适当提高了罚款额度;对劳务派遣单位并可吊销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行政许可。
呵呵,国企就是这样恶心
一点都不奇怪.
银行柜台大多是这种零时工,什么移动,联通,电信里零工估计人数不比正式工少,不过现在待遇比以前好点了,有社保医保了。
重要的是修改《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的定性问题
说句不好听,连日本各路财阁集团都玩派选工了。
现在看起来,确实是郎咸平说的劳动合同法缺乏反向论证
ppkshock 发表于 2012-8-4 14:35
现在看起来,确实是郎咸平说的劳动合同法缺乏反向论证
立法时本来要取消这一制度的,但劳动部人事部的大爷们惹不起啊!
mmmmmmm 发表于 2012-8-4 15:47
立法时本来要取消这一制度的,但劳动部人事部的大爷们惹不起啊!
我认为可能不管那些人的事情,你也可能知道,中国现在的阶层是利益集团的,取消派遣制度这种损坏了利益的事情可能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这个劳务派遣制度是一个坏制度,不能马上取消也要从实质上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