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经费不足公车消费1/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33:35
中国地震局、审计署、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92家中央部委在其网站上公开了2011年度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等情况。    这是中央部门继去年首度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之后,第二次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并首次分部门公开行政经费。

  与去年相比,今年公开有哪些特点?百姓如何评价?未来我国“三公经费”公开之路将如何完善?据新华社电

  特点一 一天公开90多家,公开更加迅速集中

  与去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持续时间较长不同,今年各中央部门在19日当天“爆发式”集中亮相。截至19日19时,已有92家部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了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等情况。

  按照有关规定,今年6月30日全国人大CW会审查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财政部要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中央部门收到财政部批复后陆续向社会公开决算。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中央部门是在收到决算批复后向社会公开决算等相关信息,公开更加迅速集中。

  “同时同步集中公开,并且大部分出现在部门网站的显著位置,中央部门今年公开的态度更值得肯定,更显规范与及时,有助于公众更好了解情况,化解疑问。”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特点二 亮“细账”,更好地让百姓了解和监督

  查看已经公开“三公经费”的部门网站,一系列细化公开的举措引发关注。

  “与上半年公开部门预算一样,此次各部门决算公开不仅统一了格式,而且内容更加细化,普遍增加了部门职能、机构组成等说明性材料,有的还提供了一年来的事业成效,更方便公众对比了解情况。”白景明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在“三公经费”细化上亦有突破,比如详细说明了与“三公经费”支出相关的车辆购置数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和公务接待等情况。

  此外,今年相关部门在决算公开的文字说明中增加了名词解释,对预决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专业名词进行了说明,对“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的概念进行了解释。

  特点三 行政经费首次亮相

  除了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表格也由2张增加到6张,内容更加全面。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一大亮点是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

  财政部介绍,去年仅在公布2010年中央决算时向社会公布了中央行政经费的总数,今年在继续公布总数的同时,首次公开了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支出情况。

  不过,记者梳理各中央部门网站发现,在公开部门决算的部门中,并非所有部门都公开了行政经费。

  特点四 部门“三公”差异大

  目前各部门“晒”出的“三公经费”账单,从不足百万到超过20亿元,不同部门间差异很大。

  “部门职责不同,‘三公经费’会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现象。”白景明说,有的部门职能特殊,用车较多,如公安部,执法用车很多;有的代表政府外交活动很多,如商务部,出国费用会相对多一些,因此不宜直接就数字简单作比较。

  此外,不同部门人员数量不一,也导致“三公经费”产生差异,特别是实行垂直管理的单位,由于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其“三公经费”相对较高。

  百姓感受 “能公布是个进步,希望以后能省则省”

  随着中央部门的经费账单陆续公开,迎来的是公众的一场热烈讨论。今年的“三公”账单,百姓看懂了吗?是否满意?

  在迅速升温的网友评论中,有些网友说,“何时能从这些账单中看到每一笔支出?”“一次次的出国考察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钱花的是否必要?花的是否合理?”“花了这些钱起到什么效果?”公众更期待能看懂这些数字背后的深意。

  也有一些理性的网友希望“三公经费”规模有所缩减:“能公布是个进步,希望以后能省则省。”“不能单纯看费用多少,要看使用费用的合理性,必须花费的一千万元都没问题,不能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是问题,要有严格的精细化区分。”

  “虽然与民众期待仍有距离,但可以肯定这个距离在不断缩小,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相信有一天‘三公’公开会符合中国民众和纳税人的期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说,“对于公众的质疑,政府应该采纳合理意见,并通过合理引导得到民众认同。”

  白景明认为:“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不同,也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

  专家建议 应更细致地向公众解释每笔钱是怎么花的

  一位深圳的网友表示:“各部门仅仅是公开,但面对质疑,如何调查?针对问题,如何查处?针对不良现象,如何改善?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

  今年10月1日起即将施行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进一步要求各级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并提出县级政府严控“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

  此外,继2011年7月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后,今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细化公开的内容,尤其是细化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并明确省级政府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白景明指出,建立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政府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更深入细致地向公众解释每一笔钱是怎么花的,同时也要把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监督政府有据可依,充分发挥审计部门、人大和公众等各渠道的监督作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对于‘三公’监管,应建立综合治理机制,事前设立‘三公’标准,并经人大批准,这体现在预算编制中要合理;预算执行过程中,‘三公’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监督;事后有问责机制,这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刘剑文说。

  细账 地震预测经费不足公车消费1/13

  中国地震局19日在中央单位中首个以决算书形式公开2011年度部门决算,其“三公经费”、行政经费情况同时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地震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5770.37万元,全年支出5607.43万元。

  在中国地震局“三公经费”中,因公出国(境)支出决算639.74万元,占11.4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3562.93万元,占63.54%;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1404.76万元,占25.05%。

  据报道,去年年底,中国地震局公布了一年经费细则:地震预报预测270万元,震情跟踪1700万元,地震信息传输及管理5012万元,住房公积金7166万元,购房补贴8678万元,行政运行1.8亿元,机构运行2.1亿元。

  微评

  @fen1234:南水北调办人均每次出国花费5.63万元。真是花人民的钱不心疼啊。欧洲10日游报价也就2万左右,美国10日游也就2万左右,日本6日游才万把块,巴厘岛5日游只要五六千。不知道这些人出国考察人均5.63万都花在了哪些项目上?

  @杜小宝的拨片断了:(人社部去年三公支出1908万,过半系出国费用)每年省点儿三公消费,我们都能提前到45岁退休。

  @我家狗狗叫小胖:不能这样粗略地计算费用,应该明细到个人,都是哪个人花掉的,不能再浪费了。

  @70年代1974:三公支出费用,该由谁出比较客观?自己告诉大家自己花了多少钱,相信与否是智商问题。我们的很多部门时刻在考验我们的智商。就三公支出而言,能否由第三方机构核定后公布呢?

  @彡日:海关总署三公支出超5亿,我算了算,我1天花100元,能花13698年;1天花1000元,能花1369.8年;1天花10000元,能花136.98年。海关总署真是个好部门,1年就有一辈子的钱花。

http://news.sina.com.cn/c/2012-07-20/062624810039.shtml中国地震局、审计署、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92家中央部委在其网站上公开了2011年度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等情况。    这是中央部门继去年首度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之后,第二次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并首次分部门公开行政经费。

  与去年相比,今年公开有哪些特点?百姓如何评价?未来我国“三公经费”公开之路将如何完善?据新华社电

  特点一 一天公开90多家,公开更加迅速集中

  与去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持续时间较长不同,今年各中央部门在19日当天“爆发式”集中亮相。截至19日19时,已有92家部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了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等情况。

  按照有关规定,今年6月30日全国人大CW会审查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财政部要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中央部门收到财政部批复后陆续向社会公开决算。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中央部门是在收到决算批复后向社会公开决算等相关信息,公开更加迅速集中。

  “同时同步集中公开,并且大部分出现在部门网站的显著位置,中央部门今年公开的态度更值得肯定,更显规范与及时,有助于公众更好了解情况,化解疑问。”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特点二 亮“细账”,更好地让百姓了解和监督

  查看已经公开“三公经费”的部门网站,一系列细化公开的举措引发关注。

  “与上半年公开部门预算一样,此次各部门决算公开不仅统一了格式,而且内容更加细化,普遍增加了部门职能、机构组成等说明性材料,有的还提供了一年来的事业成效,更方便公众对比了解情况。”白景明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在“三公经费”细化上亦有突破,比如详细说明了与“三公经费”支出相关的车辆购置数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和公务接待等情况。

  此外,今年相关部门在决算公开的文字说明中增加了名词解释,对预决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专业名词进行了说明,对“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的概念进行了解释。

  特点三 行政经费首次亮相

  除了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表格也由2张增加到6张,内容更加全面。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一大亮点是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

  财政部介绍,去年仅在公布2010年中央决算时向社会公布了中央行政经费的总数,今年在继续公布总数的同时,首次公开了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支出情况。

  不过,记者梳理各中央部门网站发现,在公开部门决算的部门中,并非所有部门都公开了行政经费。

  特点四 部门“三公”差异大

  目前各部门“晒”出的“三公经费”账单,从不足百万到超过20亿元,不同部门间差异很大。

  “部门职责不同,‘三公经费’会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现象。”白景明说,有的部门职能特殊,用车较多,如公安部,执法用车很多;有的代表政府外交活动很多,如商务部,出国费用会相对多一些,因此不宜直接就数字简单作比较。

  此外,不同部门人员数量不一,也导致“三公经费”产生差异,特别是实行垂直管理的单位,由于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其“三公经费”相对较高。

  百姓感受 “能公布是个进步,希望以后能省则省”

  随着中央部门的经费账单陆续公开,迎来的是公众的一场热烈讨论。今年的“三公”账单,百姓看懂了吗?是否满意?

  在迅速升温的网友评论中,有些网友说,“何时能从这些账单中看到每一笔支出?”“一次次的出国考察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钱花的是否必要?花的是否合理?”“花了这些钱起到什么效果?”公众更期待能看懂这些数字背后的深意。

  也有一些理性的网友希望“三公经费”规模有所缩减:“能公布是个进步,希望以后能省则省。”“不能单纯看费用多少,要看使用费用的合理性,必须花费的一千万元都没问题,不能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是问题,要有严格的精细化区分。”

  “虽然与民众期待仍有距离,但可以肯定这个距离在不断缩小,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相信有一天‘三公’公开会符合中国民众和纳税人的期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说,“对于公众的质疑,政府应该采纳合理意见,并通过合理引导得到民众认同。”

  白景明认为:“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不同,也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

  专家建议 应更细致地向公众解释每笔钱是怎么花的

  一位深圳的网友表示:“各部门仅仅是公开,但面对质疑,如何调查?针对问题,如何查处?针对不良现象,如何改善?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

  今年10月1日起即将施行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进一步要求各级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并提出县级政府严控“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

  此外,继2011年7月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后,今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细化公开的内容,尤其是细化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并明确省级政府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白景明指出,建立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政府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更深入细致地向公众解释每一笔钱是怎么花的,同时也要把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监督政府有据可依,充分发挥审计部门、人大和公众等各渠道的监督作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对于‘三公’监管,应建立综合治理机制,事前设立‘三公’标准,并经人大批准,这体现在预算编制中要合理;预算执行过程中,‘三公’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监督;事后有问责机制,这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刘剑文说。

  细账 地震预测经费不足公车消费1/13

  中国地震局19日在中央单位中首个以决算书形式公开2011年度部门决算,其“三公经费”、行政经费情况同时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地震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5770.37万元,全年支出5607.43万元。

  在中国地震局“三公经费”中,因公出国(境)支出决算639.74万元,占11.4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3562.93万元,占63.54%;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1404.76万元,占25.05%。

  据报道,去年年底,中国地震局公布了一年经费细则:地震预报预测270万元,震情跟踪1700万元,地震信息传输及管理5012万元,住房公积金7166万元,购房补贴8678万元,行政运行1.8亿元,机构运行2.1亿元。

  微评

  @fen1234:南水北调办人均每次出国花费5.63万元。真是花人民的钱不心疼啊。欧洲10日游报价也就2万左右,美国10日游也就2万左右,日本6日游才万把块,巴厘岛5日游只要五六千。不知道这些人出国考察人均5.63万都花在了哪些项目上?

  @杜小宝的拨片断了:(人社部去年三公支出1908万,过半系出国费用)每年省点儿三公消费,我们都能提前到45岁退休。

  @我家狗狗叫小胖:不能这样粗略地计算费用,应该明细到个人,都是哪个人花掉的,不能再浪费了。

  @70年代1974:三公支出费用,该由谁出比较客观?自己告诉大家自己花了多少钱,相信与否是智商问题。我们的很多部门时刻在考验我们的智商。就三公支出而言,能否由第三方机构核定后公布呢?

  @彡日:海关总署三公支出超5亿,我算了算,我1天花100元,能花13698年;1天花1000元,能花1369.8年;1天花10000元,能花136.98年。海关总署真是个好部门,1年就有一辈子的钱花。

http://news.sina.com.cn/c/2012-07-20/062624810039.shtml
无语了
我这不知道地震局在中国有啥用?
校长剿匪不力,剿匪不力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这个挺搞笑的,呵呵。
拍脑袋的想法, 他以为预测预报不用车, 坐办公室拿鼠标键盘拍脑袋就能预测了?
碧落黄泉 发表于 2012-7-20 08:54
拍脑袋的想法, 他以为预测预报不用车, 坐办公室拿鼠标键盘拍脑袋就能预测了?
所以说“三公费用”的公布必须细化,让我们看看公务接待费具体都花到什么地方了,购置和维护运行的车辆都是什么车 多少辆,出国都去了哪些地方 谁出去了 都干了什么!

不如发这篇旧闻了, 还能看看。  不过里边说的民科预测地震的看看就算了。
中国这么大,人人有手机。 搞小日本那样的地震快报更靠谱。




http://news.163.com/10/0506/10/660D7BOB00011SM9.html
细心的网友找到了中国地震局2010年部门预算详单,总额达24亿元的预算支出中,用于地震预报预测的仅为270万元,震情跟踪1700万元,此外,住房改革、购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障、行政运行费用等倒是占了不少份额。
公布总数只是第一步,下一步需要公布明细(工资给个总数和人数就行),再下一步是第三方审计(比如人大成立一个审计委员会,适当邀请社会人士参与)
南水北调办人均每次出国花
费5.63万元。真是花人民的钱不心疼啊。欧洲
10日游报价也就2万左右,美国10日游也就2
万左右,日本6日游才万把块,巴厘岛5日游
只要五六千。不知道这些人出国考察人均5.63
万都花在了哪些项目上?
这个应该可以理解吧 出国的费用用旅游团的来对比不妥,官员们开会干啥的都需要钱
碧落黄泉 发表于 2012-7-20 08:54
拍脑袋的想法, 他以为预测预报不用车, 坐办公室拿鼠标键盘拍脑袋就能预测了?
不,记者无知,但这篇报道的做法比无知乱谈更恶劣
那篇报道纯粹是无视地震局公布的报告原文,对里面的主要科研项目视而不见
完全歪曲了资金的主要流向

PS:谁要跟你说给他XX条件去搞理论,他就能在OO程度上预报地震,他就是骗子
白白的黑 发表于 2012-7-20 08:30
无语了
我这不知道地震局在中国有啥用?
http://www.cea.gov.cn/manage/htm ... /1302071232325.html
别理媒体的胡说八道,用你自己的眼睛去看吧
地震局估计和地质局类似,野外考察多,公车消费少不了。
没事
地震局没有那些开支也没法搞预测工作
可以认为这些都是开战预测工作的必须条件
Susie花开 发表于 2012-7-20 10:12
南水北调办人均每次出国花
费5.63万元。真是花人民的钱不心疼啊。欧洲
10日游报价也就2万左右,美国10日游也 ...
欧洲去一次人均2万差不多,如果是想我这样从不跟团的,费用可以降低到1.5万左右。航班不必选择直飞,酒店基本可以住4星级左右的,城际交通选择火车。

美国的日常消费比欧洲要低,不过城际交通大多靠飞机,美国某些小城市的航班非常少,我今年从纽约飞中部的一个小城市,来回机票比上海到纽约还贵!所以10日游费用2万一般是不够的,3万差不多。当然你也可以考虑租车,不过太累了。

巴厘岛消费不高,5K足够。

其实TG公务出差的规格一般般了,花费不会太高。我05年11月在马德里的时候,恰巧和中国空军住同一家酒店。当时是HJT访问西班牙,随后空军也过去交流,领头的是孙俊哲,当时是空军政治部主任(大概第四号人物?),带领了一票小弟(目测50+),秘书是个大校。住的酒店是很普通的4星级,100~120欧元一个晚上,当然也可能是他们行程仓促订不到好酒店。
蔑视权威 发表于 2012-7-20 09:02
所以说“三公费用”的公布必须细化,让我们看看公务接待费具体都花到什么地方了,购置和维护运行的车辆都 ...
说的极是,不细化公布内容,既容易蒙混过关,也容易造成误解。
公布个大概反而容易造成民众的猜疑和有些人用来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