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國國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22:04
因次文所涉面宽,本当在军政论坛发,但因需要配图,就暂借这里发帖,完后我在专门回复发完,麻烦斑竹移往军政论坛,拜托.[em11][em11][em11]

[B]2002年美國國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B]

[B]第一部份 引言:差距與不確定性[/B]

 這份報告講的是目前和未來20年人民解放軍軍事科技的發展、中國大戰略、安全戰略與軍事戰略教條與可能發展,以及軍事組織和作戰概念的發展。這份對國會的報告針對4個特定的問題,包括中國的戰略、中國軍事武力、前蘇聯對中國的軍售以及台海安全情勢。

 淨評估辦公室在2000年向國會提出有關台灣關係法執行的報告,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軍力最重要的地方所知甚少。中國到處都是機密,在國防白皮書中對軍隊的質和量沒說甚麼。中國的國防支出,可能是2002年3月所公佈200億美元國防預算的4倍。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派到中國的軍事交流代表團只看得到「樣板」,看不到先進的單位或任何作戰訓練、逼真的演習。因次文所涉面宽,本当在军政论坛发,但因需要配图,就暂借这里发帖,完后我在专门回复发完,麻烦斑竹移往军政论坛,拜托.[em11][em11][em11]

[B]2002年美國國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B]

[B]第一部份 引言:差距與不確定性[/B]

 這份報告講的是目前和未來20年人民解放軍軍事科技的發展、中國大戰略、安全戰略與軍事戰略教條與可能發展,以及軍事組織和作戰概念的發展。這份對國會的報告針對4個特定的問題,包括中國的戰略、中國軍事武力、前蘇聯對中國的軍售以及台海安全情勢。

 淨評估辦公室在2000年向國會提出有關台灣關係法執行的報告,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軍力最重要的地方所知甚少。中國到處都是機密,在國防白皮書中對軍隊的質和量沒說甚麼。中國的國防支出,可能是2002年3月所公佈200億美元國防預算的4倍。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派到中國的軍事交流代表團只看得到「樣板」,看不到先進的單位或任何作戰訓練、逼真的演習。
[B]瞭解的差距[/B]

 國防部指出了美國對中國軍力瞭解的3項差距。第一點是將中台雙方的軍力並列。美國還須多瞭解雙方的策略、使用武力的方式、認知到的弱點、偏好的作戰方式,以及進行軍事評估和規劃的政治軍事組織。第二點是中國的無形戰力--訓練、後勤、準則、指揮與管制、特種作戰和水雷作戰。最後,雖然國防部已經指出日漸浮現、在未來將益形重要的作戰方法--特別是飛彈和信息戰,要準確評估上述這些發展如何影響未來整體軍事競爭,仍有其困難。

[B]關鍵的發展[/B]

 過去幾年,國防部指出中國軍力在許多領域有所改進。最近中國軍力的發展包括:

[B]‧先發制人與奇襲準則[/B]:中國的準則正朝向在開戰階段達到奇襲、欺敵和震撼效果的目標。中國正在鑽研用來逼台灣快速上談判桌的壓制性戰略。

軍事預算:2002年3月,中國宣佈國防支出增幅達17.6 %(約30億美元),使公開的國防預算達200億美元。總支出實際為將近650億美元。而年度預算在2020年將會增加到目前的3到4倍。

‧訓練及聯合作戰的改進:北京的軍事演訓更加以美國為假想敵。

 --解放軍的「三打三防」防空訓練,以打匿蹤飛機、打巡弋飛彈、打直升機和防精確打擊、防電子戰、防敵人偵查為重點。

 --2001年間,解放軍的訓練重點放在海上和兩棲作戰、整合傳電面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空降暨特種部隊。演習納入了更多戰鬥單位,改進了解放軍部署及維持部隊的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6 17:22:08编辑过]
[B]‧空中武力[/B]:

 --中國已從俄羅斯獲得Su-30MKK型戰機,並正在生產Su-27戰機。過去2年來,有更多Su-27和Su-30被納入作戰單位。

 --為進一步增進打擊能力,中國正在研發殲轟7型超音速戰鬥轟炸機的改良型。

 --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戰術部隊正發展和獲得精確導引武器。Su-30配備有反雷達飛彈。

 --中國已將部份較大的機型發展為電子戰飛機,並有計畫在轟炸機、運輸機、戰機和無人飛機上配備新的遠距及護航用干擾器。

 --1999年間,中國公開了一款空中預警機--運8AEW。中國也正想由俄羅斯獲得A-50桅桿(Mainstay)式空中預警機。

 --中國已將台海沿岸的空軍設施予以升級。

 --空戰戰術持續演進,訓練也變得較為進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戰機和加油機,在2000年4月於南中國海上空,成功完成了給油作業。

 中國可能向俄羅斯租購A-50型空中預警機(上),一旦有了A-50,解放軍同時支配飛機在空中作戰的能力將大增,配合高性能的Su-30戰機(下),台海空中優勢將會失衡。
[B]海軍武力[/B]:海軍加強的包括官兵熟練度提升,更熟悉最近獲得的武器裝備。海軍航空兵也增強了海上偵搜能力。

 --解放軍海軍正努力增進其武力投射的選項,方法是延長潛艦的巡邏距離,並為水面戰艦配備更強的防空火力和更具殺傷力的反艦巡弋飛彈。

 --中國正以較新的國產登陸艦艇汰換其二次大戰留下來的老舊船隻。此外,中國有一支約600艘船的軍用/民用船隊,可用於艦岸運動。中國也有龐大的民用商船隊,可徵作軍用,支援兩棲作戰。

 --解放軍海軍第1艘俄製的現代(Sovremenny)級驅逐艦,在2000年2月抵達中國(譯者按:xxxxx)。中國也簽約增購2艘現代級驅逐艦,也可能再採購更多的俄製水面戰艦。

 --中國已自製「宋(Song)級」柴電潛艦,是中國第一種斜式(skewed)螺旋槳的潛艦,也是第一種用來配備尚在發展的鷹擊82型飛彈的潛艦。鷹擊82型是中國第一種以囊狀外包裝、可由潛航中的潛艦發射的反艦巡弋飛彈。

 --中國採購了俄製的基洛(Kilo)級潛艦,是全世界最安靜的潛艦之一,配備有線導型的Test-7ME重型魚雷和可追蹤船隻航行軌跡的53-65KE型魚雷,基洛級潛艦讓中國接觸到前所未有的靜音與武器科技。

 --中國將取得新的核子動力攻擊潛艦--093型,配備線導型和尾追型魚雷,以及巡弋飛彈。


 中國向俄羅斯採購的海軍裝備中,以現代級驅逐艦(上)和基洛級潛艦(下)最受矚目。圖中的現代級是2001年1月服役、編號DDG137的福州號,另1艘編號DDG136的杭州號,則是在1999年12月服役。

 現代級除了SS-N-22超音速反艦飛彈是最可怕的武器之外,SA-N-7防空飛彈的性能和西方國家同級武器相比並不出色,其射程僅25公里,比台灣成功級所用SM-1 MR標準飛彈的46公里差很多。但已經比中國其他的艦用防空飛彈好很多。

 至於基洛級潛艦,則以其靜音科技備受重視,也是中國現役潛艦中靜音效果最好的。


 向俄羅斯採購大批軍備,固然有加強戰略夥伴關係的作用,但也顯示中國在自製驅逐艦和潛艦方面的失敗。
[B]防空與偵測[/B]

 --由俄羅斯提供的SA-N-7防空飛彈,是解放軍海軍短期內獲得的最強的短程防空武器系統。來自SA-N-7的科技可能對中國自製的艦對空飛彈發展有所幫助。未來10年,解放軍海軍可能將發展出約略相當於俄製岸基SA-10的海軍用飛彈。

 --陸基型的長程紅旗9型地對空飛彈正在發展中,可能整合了俄製中程SA-10地對空飛彈。而以早期型為基礎,中國可能藉著整合西方科技,製造海軍用的紅旗9型。

[B]地面部隊與裝甲武力[/B]:過去一年來,解放軍地面部隊已有所進步,證據是訓練的節奏增加,裝備也升級。

 解放軍主力戰車的T-59式,未來仍將保留1,000輛以上。目前正在進行主砲換裝,由原來的俄式100mm換成西式的105mm。

 外界看得到的解放軍演習影片,出現的戰車以59式為主。至於更新型的T-85式和T-90式,多半只有在10月1日的國慶閱兵,或是國際軍火展覽中看得到。

 --解放軍開始推動計畫,把59式主力戰車的主砲升級,並維持已配備105mm主砲的1,000多輛戰車。

 --幾款新型或改良的裝甲車逐步納入解放軍的行列,包括1款輕戰車、1款兩棲戰車和1款兩棲裝甲運兵車。

 --持續製造96式戰車(或98式),預計在2005年部署1,800輛。

 --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解放軍已從100個師縮編為50個師,許多師級單位縮減為旅級單位,以釋出更多資源來進行現代化。


 --解放軍近年來改進了兩棲光攻擊的能力並穩定地擴充其空運地面部隊的能力。

[B]指揮、管制、通訊、電腦和情報(C4I):[/B]中國穩定地改進其C4I能力,並可能正和白俄羅斯企業Agat談判,製造能進行戰鬥管理的C4I軟體和裝備。

[B]情報、搜索、偵察[/B]:中國採購新的太空系統、空中預警機、長程無人飛機和超地平線雷達,將加強其偵測、監控、和瞄準西太平洋的海軍活動。

 --中國可能有3座超地平線天波(sky-wave)雷達,中國希望用來對付航空母艦。

[B]信息戰[/B]:為改善其技能基礎,解放軍透過其後備軍官甄選計畫徵召專家,來設計、瞭解並執行全面的資訊作戰。

[B]電子戰[/B]:中國的電子戰努力重點是科技和設計發展,主要是透過和西方國家的公司合作以及透過後備工程師。中國的新設計較老舊系統有重大的改良。

 --中國正設法獲取尖端科技來改良截聽、方向搜尋和干擾的能力。中國也正在發展能對抗全球定位系統的干擾器。

[B]雷射武器[/B]:中國正積極進行雷射武器的研發。1999年,中國在90-II式戰車上展式一款可能以雷射為基礎的反戰車飛彈干擾器。

[B]無線電頻率武器[/B]:中國的科學家曾撰寫過(中國也可能已經有)計畫,來發展以爆炸為導向的無線電頻率武器科技,未來可能用在飛彈彈頭上或飛機的炸彈上。

[B]太空武器[/B]:

 --中國已獲得高能雷射裝備,能用來發展陸基式反衛星武器。

 --2001年7月,俄羅斯和中國簽署了5年的太空合作協定,中俄兩國將設立特別的部門,共同研究區域飛彈防禦系統,中俄也將以5億美元的資金設立合作機構,發展新一代的高科技武器與裝備。
第二部份 中國戰略的目標與趨勢

[B]大戰略[/B]

 中國的領導人特別強調3個有關中國生存發展的條件,就是國家的統一、穩定和主權。其中,國家統一是最重要的條件。中國政府對於維持統一的專注,是受到許多因素的驅動,包括中國內外部安全環境、國家條件、歷史經驗、國家目標,以及可能最重要的,對中國共產黨合法性的挑戰。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

 老一輩領導人最近正專注於確保政權穩定的短期任務,方法是在面對內部若干不安和不穩定情況時,維持國內秩序和領導權的控制。中國的領導人也堅信他們必須維持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可以從中國在面對人權和民主等國際議題,以及和鄰國的領土、資源爭議時的反映看出來。

 一旦中國涉入一場大戰,國家目標之間相對的優先順序可能會改變。如果中國感受到攸關國家統一、內部穩定或主權的基本威脅,例如有美國軍事介入的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大戰,則「確保對己方有利的權力戰略形勢」,將成為主要的國家目標。中國在戰爭中的目標是,儘快以對自己有利的條件結束戰爭,以專注於發展國家力量的目標。

 中國長久以來都面臨著地緣政治的挑戰,原因是要維持中國核心地帶和亞洲內地的控制權,確保漫長的海陸疆界和海域,而這個海域周邊都是傳統上和中國敵對的國家。這些挑戰造就了中國的大戰略。另外,馬列毛思想、二次大戰與國共內戰的教訓,也都對中國的大戰略有所影響。中國也會研究其他國家如將大戰略納入國際安全事務。

 中國一再對外表示重視「和平與發展」、不以武力解決國際爭端、不介入他國內部事務、中國「防衛性」的軍事戰略、不首先使用核武、支持非核武區域,和不在海外駐軍的立場。不過,這些宣示仍不能掩蓋中國國家發展野心和動武方式的本質,這些本質都是有條件的,而不是被動或防衛性的。中國的評論家經常堅持這些論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認為在國際間製造模糊不清的情況,有助於爭取時間來發展國家力量。
[B]安全戰略[/B]

中國為了達成其國家安全目標,在戰略上整合了外交、資訊、軍事和經濟手段。

 雖然中國在與美國的互動中看到了機會和利益--主要是在貿易和科技方面,但很明顯地,北京也視美國將帶來長期間的重大挑戰。中國領導人堅信美國會以圍堵中國勢力的方式,在地理戰略上保持主導地位,最終目的是把中國「分化」和「西方化」,同時阻止俄羅斯勢力再起。對於美日安保聯盟的強化、美軍在亞太地區活動增加和北約組織擴大,中國都解讀為是美國策略性的示威。


圖為美國「全國飛彈防禦系統  (National Missile Defense,NMD)」的概念圖。NMD是以防範少量的洲際彈道飛彈攻擊而設計,儘管技術上仍有許多困難要克服,仍然引起中國的強烈反彈。有關中國對飛彈防禦的看法,請參閱「各國對飛彈防禦計畫的態度及原因分析」。

 中國明顯地認為美國發展飛彈防禦系統,將挑戰中國的核武嚇阻力,並將實質地擴張到足以保護台灣,削弱其佈署在台海對岸傳統彈道飛彈的壓制能力。

 中國也擔心美國會介入西藏和新疆回族等少數民族等內部爭議問題。美國對1995-1996台海危機的反應、科索夫戰爭和美國領導的國際反恐戰爭,更加強了中國這方面的顧慮。就更長期來看,中國也常常對日本軍力的提升表達擔憂。

 中國的領導人認為要確保經濟力量提升,保護重要的國家利益、讓中國成為亞洲崛起的超強,軍事力量是必要的。而在1999年的科索夫戰爭後,中國正認真考慮,把軍事現代化在四個現代化中的優先順序提高。

 台灣,是在評估中國長期安全戰略時一個重要的變項。中國安全利益的優先項目之一,是阻止台灣進一步走向永久與中國分離,並確保台灣問題能依照中國的條件來解決。把台灣納入中國統治,被認為是完成「國家統一」重要的一步。中國的領導人仍會決心依自己設定的條件來確保「統一」。


 1980年代,鄧小平主張中國應採取積極防禦,而當時擔任海軍總司令的劉華清,也在1985年提出「近海防衛戰略」,主張中國的海洋勢力範圍,應突破第一島鏈(如左圖)推向第二島鏈。

 而從左圖可看出,要從第一島鏈推向第二島鏈,受到衝擊的除了台灣,還有日本、東南亞諸國,以及駐紮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

 中國表面上宣稱武力攻台是為了完成「祖國統一」,事實上,中國的圖謀是拿下台灣,做為進一步向太平洋擴張勢力的跳板,而台灣一旦受到中國控制,北邊的沖繩群島和南邊的菲律賓將無法倖免。

 而從中國的角度看,第一島鏈上的美軍和盟國勢力,延續了冷戰時代的圍堵政策。對中國擴張勢力形成重大的阻礙,因此美日安保同盟、駐韓及駐日美軍、美美國對台軍售甚至檯面下的美台軍事同盟、乃至於美軍偵察機在南海國際水域的偵察行動,都成了中國的眼中釘。

 中國認為如果台灣永久從中國分離,將成為美國戰略上的踏腳石,同時,確實控制台灣,則將使中國的防線進一步向海洋(太平洋)擴張。中國對台灣將持續以壓制性方式為重點。

 在防止台灣邁向獨立的同時,中國也試圖反制美日加強軍事合作,以及防止所謂日本軍國主義的復甦。同時,中國還是會重視與日本科技、貿易交流,吸引日商投資所帶來的利益。

 中國在東亞其他重要的國家安全目標包括:防止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的發展和落實--特別是防止台灣涉入其中、對抗其他國家在東海和南海的主權主張,以及運用雙邊和多邊機制支援其經濟利益。

 而對於美國,中國在嚐試與美國發展穩定關係的同時,也持續找機會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區域影響力。
[B]軍事戰略[/B]

 中國的領導人相信,控制、運用軍隊以及其他的壓制性手段,是安全戰略重要的成份。軍事科技的進步,讓中國的領導人在長期間擁有更多選擇。

 中國在壓制性軍事力量有所進展的主要領域是空中武力、飛彈和資訊作戰。封鎖或隔離也都是有效的軍事壓制手段。而運用地面部隊,則能在弱化敵人意志時提供必要的「震撼價值」。中國的領導人也能藉著操作股匯市和銀行體系,達到經濟上的壓制和政治上、心理上的恐嚇。


 每當台海情勢緊張,台灣股市就會有強烈的反應,而股市大跌之後,台灣政府也立即成為股市投資人抨擊的焦點。而台灣的在野黨也會借力使力,對政府施加壓力。

 中國越來越瞭解這一點。因此在前總統李登輝任內,以及陳水扁擔任總統之後,中國經常透過香港媒體(當然還需要台灣某些媒體配合刊登/播出),放出解放軍演習的訊息,或是中國高層的強硬談話,藉此影響台灣股匯市,然後造成台灣政府的壓力。
第三部份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現代化

 為台灣海峽潛在的衝突做準備,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動力。中國正致力提升迫使台灣依北京條件談判統一的武力,並尋求嚇阻、阻絕、癱瘓外國軍隊介入、支持台灣的能力。中國也正在尋求反制美國在此地區取得進展的手段。最近以來,中國的傳統短程彈道飛彈,是對台灣最有力的威脅。

[B]中國的作戰準則[/B]

 在波斯灣戰爭中,解放軍看到了有高科技裝備的聯軍,是如何快速地打敗了和解放軍十分相似的伊拉克。不過,解放軍也從觀察波灣戰爭、科索夫戰爭瞭解到,美軍過度依賴軍事事務革命(revolution of military affairs, RMA)帶的進步,會有甚麼樣的弱點。因此,修正後的解放軍準則,不再試圖追求RMA的進步,而把重點放在利用其弱點。



圖為波斯灣戰爭期間,1輛伊拉克的T-55/59式戰車被聯軍俘虜後,由聯軍士兵檢查的情形。

 伊拉克大量使用和中國類似的俄製裝備,面對優勢的聯軍時一敗塗地,這對中國軍方高層造成強烈的震憾。

[B]波灣戰爭後的演進[/B]:科索夫戰爭和波灣戰爭一樣對解放軍有重大影響。解放軍對北約在科索夫戰爭中的空軍作戰下了這樣的結論:優勢敵軍對狀況的瞭解和精確打擊武器,可藉著偽裝、隱藏、簡單的誘餌、分散和經常移動部隊等手段予以有效的擾亂。

 解放軍也從波灣戰爭和科索夫戰爭的教訓,研擬出「三打三防」的防空策略。所謂三打就是:打匿蹤飛機、打巡弋飛彈、打直升機,而三防是指:防精確打擊、防電子戰、防敵人偵察。

[B]奇襲與先制打擊在地區衝突中的角色[/B]

 解放軍的作戰理論思想在1990年代,從主力殲滅轉變為壓制性作戰。解放軍戰略專家認為,震撼與奇襲對成攻壓制而言相當重要。因此,解放軍重視在開戰階段,達到奇襲和累積「震撼力」的目標。在未來可能的衝突中,奇襲和先制攻擊的重要性,在解放軍「主動出擊、攻敵不備」的準則中表露無遺。

 「主動出擊」是強調在理想的時機攻擊理想的地點,讓敵人防不勝防。

 「攻敵不備」是指透過偽裝、詭計、佯攻來引藏己方的企圖和戰力,並運用計謀讓相當小規模的部隊能以奇襲主宰敵人。

 在1990年代,解放軍有許多文章強調先制打擊,可以抵銷科技上領先的敵軍所享有的優勢。科索夫戰爭的教訓,讓中國更加致力於發展能在作戰和戰略層次施展攻勢作為的能力。解放軍也堅信,比防禦性武器更具成本效益的攻擊性武器,必須針對敵人實施攻擊或反擊作戰的能力。所謂的效果並非指佔領一個區域,而是指對敵人反抗意志的影響。防守的一方將因失去遂行作戰的能力而陷入被動狀態。



圖為1996年3月間,解放軍二砲部隊實施飛彈演習的情形。雖然其影響台灣選舉的企圖沒有實現,但是也展現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實施突襲的能力。

 中國東南沿海的短程彈道飛彈已經超過400枚,到2005年將增加到600枚以上,可成為對台動武「第一擊」的武力。

 中國在政治上並沒有明顯地禁止先制打擊,因此解放軍需要以震撼力來加強武力,讓台灣或是其他潛在的敵人(如美國)措手不及。解放軍提過許多加強奇襲的方法,包括戰略和作戰上的欺騙、電子作戰,以及解除或弱化敵方的政治和軍事領導能力。

 解放軍在科技上的弱勢,加上經濟發展佔了較優先的位置,促使解放軍發展不對稱戰法,讓劣勢者能打敗櫌勢者。

 因此,解放軍重視得以癱瘓高科技敵軍能力的作戰,包括在開戰階段擾亂或延遲敵軍敵軍行動,以及高度重視辨認敵方最具威脅性高科技武器的型號和位置。認出這些武器之後,解放軍就必須設法予以除掉,但不論是用硬殺(例如以火力、特種作戰等等)或軟殺,科技上都不可行。如果弱者要打敗強者,特別是解放軍認知到高科技的敵人資訊系統來遂行作戰時,削弱高科技敵人處理或蒐集資訊的能力,被視為絕對的當務之急。

 中國海軍學院的申贊莊上校就認為,較弱的一方要擊敗較強的一方,可以攻擊其太空中的通訊和偵蒐系統。他還認為,未來的戰爭中雷達、廣播電台、通訊設施和指揮艦這些優先目標,難以抵擋精靈炸彈、電子攻擊和電磁脈衝武器。

 因此,解放軍的作戰理論要求以下列個項為作戰目標:
 摧毀敵人指揮系統;
 瓦解敵人資訊系統;
 摧毀敵人最先進的武器系統;
 瓦解敵人的支援(後勤)系統;
 擾亂敵人作戰系統的關鍵鏈結(也就是消除敵軍藉著科技優勢所獲得的協同能力)
中國傳統軍力的現代化與訓練

 中國保有世界最大規模的軍力,但仍缺乏科技和後勤支援,以致無法將武力投射到並支持在國界以外的地方。軍事現代化指向訓練並裝備各軍種,使其有能力在短期間、高強度的衝突中作戰。既然瞭解到全面現代化曠日廢時,解放軍將致力於有效發揮部隊戰力。


 上圖為中國的Su-27,下圖為俄羅斯的Su-30,都是中國正在接收中的俄製先進戰機。由於這2種戰機將為解放軍空軍的即時戰力和科技水準帶來跳躍式的成長,又被軍事分析家稱為解放軍的救世主

[B]空軍[/B]:雖然解放軍有大約3,400架戰機,但目前只有100架稱得上第4代戰機。研發和採購新戰機的主要努力目標是打敗區域內其他國家的空軍、在海岸線以外的長距離防禦敵機、擊退高價值的空中目標、阻絕美國海軍作戰,並打擊空軍基地和防空設施等其他目標。

 全軍的現代化重點是獲取先進系統、改進訓練的真實程度、採取新戰術來落實現代科技。未來10年,技術熟練的人員將要改進作戰能力,並協助擴展作戰範圍到陸海疆界以外的地方。

 2010年之前,中國可望擁有更強的、配備新式飛彈的第4代戰機、電子反制裝備,以及若干空中預警機。雖然以西方的標準而言,中國飛行員的能力還很差,但人人都有改善,潛力將會增加。
[B]海軍[/B]:解放軍的海軍正努力改善其在區域內投射武力的選擇,方法是改進潛艦延長巡邏的能力、為水面戰艦配備有力的防空武器系統和更具殺傷力的反艦巡弋飛彈。

 另外,中國海軍也注意到反潛作戰的弱點。儘管獲得不少武器,中國海軍仍欠缺艦隊防空能力、超地平線瞄準能力和兩棲作戰所需的海/空運能力。

 解放軍注意到這些缺失,但至少在2005年之前仍不可能在這些領域有重大收獲。然而,解放軍海軍仍是一支足以威脅區域內其它國家海軍的龐大武力。


 中國最新的2款自製驅逐艦,旅滬級(上圖:編號DDG-112的『哈爾濱號』)以及旅海級(下圖:編號DDG-167的『深圳號』)。兩者都大量引進西方國家的技術和武器系統。特別是旅海級在外型上出現了可以減少敵方雷達波的匿蹤設計,是解放軍軍艦中首開紀錄者。

 不過,這2款驅逐艦在武裝上仍有相當大的缺陷。例如紅旗7型防空飛彈,射程只有13公里,比起台灣使用的美製SM-1標準飛彈(46公里)差得太多。而旅滬級使用的C-801反艦飛彈,射程只有41公里,也比不上台灣的國產雄風II型飛彈(80公里--150公里),旅海級的C-802(122公里)勉強和美製的魚叉飛彈(130公里)打成平手。

 因此,中國才積極向俄羅斯採購現代級驅逐艦,主要著眼點就是以現代級的SS-N-22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161公里)和SA-N-7防空飛彈(射程25公里),來改善解放軍的水面戰與海上防空能力。
解放軍近年來相當注重兩棲登陸演習。


[B]地面部隊[/B]:裁軍和有選擇性地獲得新裝備,是讓更多地面部隊更具機動力、戰備程度更高的核心。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解放軍由大約100個師裁減到50個師左右,其中有許多單位是縮編為旅。

 解放軍有3個空降師和2個陸戰旅。但解放軍將武力投射到遠超過陸地國境以外地方的能力仍屬有限,這是因為缺少兩棲艦艇、重型貨機和其他後勤上的缺點。儘管解放軍近年來改善了兩棲攻擊能力,但還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有在增進其重型運輸能量或維繫地面作戰。

[B]傳統飛彈部隊[/B]:中國持續在量和質方面改進其傳統彈頭短程彈道飛彈戰力,是近年來現代化和訓練發展的焦點。目前已有約350枚短程彈道飛彈服役中,每年以50枚的速度增加。其精確度和殺傷力,也可望在使用衛星導引系統之後有所增進。
[B]空中武力現代化[/B]

 解放軍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總共配備了約3,400架戰機,幾乎都是過時的蘇聯設計。1990年代中現代化的焦點,是由俄羅斯採購Su-27和Su-30側衛系列戰機,並透過授權在中國生產更多的Su-27戰機。中國以持續進行國產戰機計畫,包括生產殲轟7型,並將殲7和殲8戰機升級。

[B]作戰飛機[/B]:解放軍現代化的資金有一些是用來從俄羅斯進口現代化武器,包括Su-27防空戰機和Su-30多用途戰機。Su-27的國產化正在進行,雖然速度很慢。中國也持續改良現有的戰機,主要重點是改進偵測器、武器、電子戰能力和資訊鏈結,以加強其殺傷力,否則武器將會落伍。

 據報導,中國正在研發改良型的殲轟7型以提升打擊能力。雙引擎的殲轟7是一種全天候、超音速的中程戰鬥轟炸機,可負擔反艦任務。殲轟7的改良包括較好的雷達、夜攻用航電設備和武裝。未來20年,空中武力在製造方面可望著重在國產的第4世代戰機、改良型殲轟7戰鬥轟炸機 可能對Su-27/Su-30加以升級。

[B]特種任務飛機[/B]:自從波灣戰爭之後,中國就設法提升其特種任務飛機的能力,重點是電子戰飛機、C4ISR平台和空中加油機。據轟炸機報導,中國已將若干較大型飛機發展為電子干擾用飛機,另有若干計畫是在轟炸機、運輸機、戰術飛機和無人飛機平台上,佈署新型的視距外護航用干擾器。


 在以色列因美國壓力,取消對中國的隼式(Falcon)預警機軍售案之後,中國就改而向俄羅斯洽商,希望以租賃或購買的方式,獲得4架A-50預警機(左圖)。

 中國一旦獲得先進的空中預警機,就有能力在狹窄的台海空域投入更多的戰機,並能獲得更完整的戰場情報,以增強對台灣和美、日的軍事壓力。

 中國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就已積極尋求先進的空中偵蒐及管制飛機。1999年,中國引進了「運8-AEW」這種空中預警機。去年(2001)取消採購更強的隼式(Falcon)預94警機的計畫之後,中國被迫轉向其他選擇方案,包括可能向俄羅斯租/購A-50桅桿式(Mainstay)空中預警機。

[B]空中加油[/B]:中國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空中加油技術,把轟6型獾式(Badger)轟炸機改裝為空中加油機。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戰機和空中加油機,於2000年4月在南海上空,成功地進行了空中加油作業,可見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已經能在條件有限、天氣晴朗的白天進行空中加油。然而,訓練仍不成熟,因此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還要幾年之後,才有辦法將空中加油整合到例行作業當中。

[B]無人飛機[/B]:中國在研發無人飛機方面的投資相當可觀。中國有為數不少的短程和長程無人飛機,用在偵察、監測和電子作戰方面。目前也有一些有關偵察、監測、通訊和電子戰的無人飛機科技研發計畫在進行中。



 美國的BGM-109戰斧巡弋飛彈堪稱是目前全世界最成功的巡弋飛彈,在波斯灣戰爭、科索夫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都大出風頭。而中國也致力研發或引進類似的巡弋飛彈技術,以增加解放軍精確打擊的能力。

[B]武器彈藥[/B]:從波灣戰爭後,中國研發空軍用傳統彈藥的途徑有了永久性的改變,也就是大量而有效地引進精確導引武器(precision-guided munition,PGM)。科索夫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使用精確導引武器的情形越來越多,促使中國想要自行研發巡弋飛彈。解放軍海軍航空兵10年前開始,已經使用轟6型轟炸機做為鷹擊6型/C-601海妖式(Kraken)反艦巡弋飛彈的發射平台。

 轟6的另一種衍生型正在研發中,未來將攜帶攻陸巡弋飛彈。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戰術部隊也將研發並獲得精確導引武器。Su-30配備有反雷達飛彈,也能攜帶雷射、電視和雷達導引的飛彈與炸彈。未來的戰機也有可能使用國產或俄製的攻陸/反艦巡弋飛彈和反雷達飛彈等精確導引武器。

[B]發展能力[/B]:自從中國在1992年接收第1架屬於第4世代戰機的Su-27開始,訓練、戰術和作戰概念,隨著中國將新的科技和能力整合到部隊結構內而緩慢地進步。這樣延長的學習階段,讓中國能充分準備納入更多的第4世代戰鬥機。

 過去2年來,Su-27和Su-30戰機以更快的速度加入了作戰單位。同時,空戰戰術持續發展,而訓練也更為先進。到2010年之前,解放軍將具備一支現代空軍所有的要素,也可能發展完整部隊戰鬥所需的作戰概念和訓練。雖然並非所有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單位都能在2010年之前配備現代化武器,但是部隊的核心將會就緒,使解放軍能執行現有軍事準則所設想的區域作戰型態。
[B]海上武力現代化[/B]


 解放軍海軍有29萬人、約60艘驅逐艦和巡防艦、約50艘柴電潛艦及6艘核動力潛艦,以及40艘兩棲登陸艦艇。另外還有大約350艘輔助艦艇和較小的巡邏艇,海軍航空兵有超過500架固定翼飛機和50架直升機。

 過去10年,中國海軍對所屬部隊進行了裁併和現代化,汰換了大批老舊艦艇,並以數量較少、較新型的裝備取代。潛艦的數量減少了大約一半。二次大戰時美軍建造的登陸艦艇,以完全被較新型的國產艦艇來取代。另外,解放軍有大約600艘登陸用船艇,有軍用也有民用,都能和氣墊船一樣,用於支援部隊的艦岸運動。

 解放軍海軍有數百艘較小的登陸船艇、駁船、兵員運輸艦,都可和漁船、拖船與民用商船,一起增援海軍的兩棲艦隊。主力水面戰艦的規模保持相當的穩定,而老舊的艦艇正慢慢地由較新型的國產驅逐艦和巡防艦來取代。


 1980年代,鄧小平主張中國應採取積極防禦,而當時擔任海軍總司令的劉華清,也在1985年提出「近海防衛戰略」,主張中國的海洋勢力範圍,應由第一島鏈推向第二島鏈(如左圖)。

 公元2000年,被認為是中國海軍發展的轉捩點,在完成近海防禦(第一島鏈,左圖中之淺色區域)建設之後,到2020年為止,中國將以遠洋(第二島鏈,左圖中之深色區域)行動為目標。

 而從左圖可看出,要從第一島鏈推向第二島鏈,受到衝擊的除了台灣,還有日本、東南亞諸國,以及駐紮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

 也因此,從1999到2000年,中國軍艦在日本週邊海域頻繁地活動,在南海也和東南亞諸國有爭執,2001年4月發生的美國EP-3電子偵察機和中國海軍航空兵殲8-II型擦撞事件,並非各別獨立的事件,而是一再證明了中國要擴張海洋勢力,必須和島鏈上的各個國家起衝突。

 解放軍試圖將海上防線向海洋(太平洋)更加推進。作戰上的這項改變需要較新型、較現代化、能把戰力延伸到琉球群島和南海的戰艦和潛艦。在作戰距離延伸的情況下,各種作戰平台將必須加強武裝以防衛來自各方的攻擊。解放軍海軍正透過自行研發和對外引進科技,以廣泛提升海軍的作戰能力,同時也採購新型艦艇,以突破在東海和南海作戰的限制。
[B]主力水面戰艦[/B]:採購2艘俄製的現代級(Sovremenny),改善了中國水面艦隊的戰力。該艦配備了SS-N-22日炙(Sunburn)反艦巡弋飛彈和SA-N-7防空飛彈。現代級也配備了AK-630M 30mm近迫武器系統和130mm兩用艦砲。

主力水面戰艦:採購2艘俄製的現代級(Sovremenny),改善了中國水面艦隊的戰力。該艦配備了SS-N-22日炙(Sunburn)反艦巡弋飛彈和SA-N-7防空飛彈。現代級也配備了AK-630M 30mm近迫武器系統和130mm兩用艦砲。

中國最強的自製水面戰艦--6000噸的旅海級驅逐艦--配備了鷹擊2型/C-802反艦巡弋飛彈,以及海軍用的紅旗7型防空飛彈。

 中國已簽約增購2艘現代級驅逐艦,也可能再增購其他俄製的主力水面戰艦。這些軍購不僅立即提升了作戰能力,也讓解放軍海軍有機會分析更現代化的武器和相關的系統。

 到2010年之前,另一款新型驅逐艦和新型巡防艦可能會服役。到2020年,中國的新型驅逐艦可望進入全面生產階段,並有若干艘服役或即將服役。新型的巡防艦可能也會以類似的步調進行生產。這些巡防艦服役後,將取代老舊的江滬 I/II 級。到2020年,中國可能會汰換大部份的旅大級驅逐艦。
[B]航空母艦[/B]:雖然中國持續研究和討論獲得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顯然已經把這項計畫擱置。

圖為俄羅斯海軍僅存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 (Admiral Kuznetsov)」,同級的另1艘「瓦雅格號 (Varyag)」在建造過程中因預算不足而停工,並在拆除武裝與動力之後賣給中國,最後安置在廣東深圳,可能當成海上卡拉OK之類的餘樂設施。

 中國一直希望有自己的航空母艦,一方面和西太平洋的美軍抗衡,另一方面為夏級或更新的094型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提供保護。不過基於技術的困難,中國短期內將擱置航空母艦計畫。

[B]防空[/B]:解放軍海軍長久以來持續關切與敵機、巡弋飛彈和精確導引武器接戰的能力問題。而隨著海軍要遠離陸基防空武力保護的範圍作戰,這個問題就更加重要。解放軍水面戰艦具備有限的、主要供自衛用的防空戰力。驅逐艦和巡防艦當中,總共只有12艘配備有防空飛彈,其他的只有防空火砲以及可能由人員攜帶的防空飛彈。

 另外,解放軍海軍戰艦缺乏現代化的對空監測系統和區域防空所需的資料鏈。武器射程短、缺乏現代化監測系統,讓解放軍海軍只能進行自衛和點防衛式的防空作戰。因此,除了不尋常的狀況,沒有任何解放軍海軍的戰艦,可以為其他戰艦提供防空火力。此外,解放軍海軍也不能很可靠地對抗現有或未來的反艦巡弋飛彈。

 防空方面的改良包括研發地對空飛彈以提供區域防空。中國因此持續和俄羅斯針對防空相關的雷達和飛彈進行交流。SA-N-7是近期內最強的系統。而SA-N-7的科技可能有助於中國研發自製的海軍防空飛彈。

 未來10年解放軍海軍可能研發大約相當於俄製陸基式SA-10的海軍用防空飛彈。儘管中國偏向於自製防空飛彈,但是中國仍不確定能否在可接受的時間內造出性能相當的飛彈,因此向俄羅斯增購更先進的武器系統勢在必行。

 陸基式的長程紅旗9型飛彈正在研發中,可能會納入來自俄製SA-10的科技。依往例,中國可能製造海軍用的紅旗9型。紅旗9型是設計成長程防空飛彈來對付高性能飛機、巡弋飛彈空對地飛彈和戰術彈道飛彈。中國也可能將來自先進西方武器系統的科技整合到紅旗9型。

[B]潛艦[/B]:解放軍海軍將試圖維持數量龐大的潛艦部隊。中國正在生產更現代化的潛艦,並向俄羅斯獲取科技以改良未來的潛艦。

 現有的潛艦也可能在檢修時予以升級。這支潛艦部隊主要的角色是以魚雷和水雷對付水面船艦,但是為宋級潛艦研發鷹擊82型反艦飛彈,將會使解放軍海軍能從潛航的潛艦發射飛彈。宋級可能配備了法國設計的側邊陣列聲納。中國的柴電潛艦裝配了德國製的MTU柴油引擎。

 解放軍海軍已經接收了4艘俄製的基洛級潛艦。其中2艘是標準的出口型877EKM基洛級,另2艘是636基洛級(改良型的基洛級)。藉著採購基洛級,解放軍海軍獲得了全世界最安靜的柴電潛艦之一。

 由於配備有線導式的Test-71ME重型魚雷,以及可追蹤航跡的53-65KE魚雷,基洛級潛艦讓中國接觸到前所未有的靜音與武器科技。儘管中國還要幾年能有效地運用這些科技,解放軍還是很可能嚐試把這型潛艦的特色整合到國產潛艦上。

 到2010年,中國將汰除羅密歐級潛艦。到2020年,中國的非核子動力潛艦可能有明級、宋級和基洛級。中國將持續運用俄羅斯科技來改善靜音、推進和潛艦設計,並將外國科技整合到現有的潛艦上。中國也將藉著國產潛艦研發基礎設施的成熟,在國內設計、製造現代化的潛艦。


圖為解放軍海軍潛艦中數量最多的明級潛艦,仿自前蘇聯的羅密歐級,以現階段的潛艦科技來看,明級是相當老舊的潛艦,但因數量龐大,仍能在封鎖台海時發揮一定的功能。

 中國近年也致力於自製潛艦,但從2002年決定增購8艘俄製基洛級潛艦可以看出,自製潛艦並不成功。

解放軍最初的核子潛艦「漢級」(上圖),第1艘從1968年就開工,但動力系統有許多問題,導致工程延誤,直到1972年才下水,1974年才正式運轉,第2艘服役也延遲到1980年,最後一艘,也就是第5艘服役是在1990年,距離第1艘開工建造已超過20年以上。

 隨後,中國開始建造093型攻擊潛艦。根據美、日專家的研判,093型的設計應該是「參考」前蘇聯的勝利級(下圖)。

 勝利級的潛航排水量約6,000噸,水中最大速度30節,乘員100人,有6門533mm的魚雷發射管。因此093型的性能諸元應該也差不多。不過,093型應該會具備發射潛射反艦飛彈的功能,這是勝利級所沒有的。


 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夏級」(上圖)在1978年開工建造,到1987年才服役,並在1988年試射巨浪一型彈道飛彈,這雖然顯示中國在造艦方面給予核子潛艦特別優先的地位,在自行開發的技術不可靠的情形下,據說出勤率相當的低。

 而新一代的094型(下圖)目前狀況不明。美日專家認為094型的設進的計是「參考」俄羅斯最先進的Borei級,但從外型來研判,094型和093型非常相似,只有在彈道飛彈發射區的部份隆起。由此看來094型以Borei為藍本的可能性似乎不高。


[B]核子動力潛艦[/B]:中國有5艘漢級核子動力潛艦,都是在1970到1990年間下水。中國唯一的1艘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夏級--在1995到1998年翻修,很可能延長服役到2011年。下一世代的核能潛艦將展現俄羅斯的影響力和科技。

 中國將擁有1艘款新的核子動力攻擊潛艦--093型,其科技水準類似於俄羅斯的勝利3級(Victor III)。093型將攜帶線導式和航跡追蹤魚雷及巡弋飛彈。首艘093型可能在2005年之後加入戰備。它將取代漢級。漢級將在2020年之前全面除役。094型可能攜帶1種先進的潛射彈道飛彈(即『巨浪2型』)。

[B]水雷[/B]:中國有足夠的水雷作戰器材,可以使用各種發射平台,遂行良好的守勢水雷戰或是適度的攻勢水雷戰。中國有各式的水雷,包括坐底與錨定式水雷、自走水雷、遙控水雷和推進彈頭水雷等。中國最近開始推銷一些先進的水雷,意味著中國可能有更精密的水雷。

[B]魚雷[/B]:中國在這方面現代化的重點,將是研發有尖端的導向和推進系統的魚雷,可以在聲波上充滿挑戰性的淺水區域操作。中國也可能尋求先進的於雷反制裝置,例如機動式誘餌和以硬殺方式獵殺魚雷用的魚雷,藉此提升其水面戰艦和潛艦的存活率。

[B]潛艦聲納[/B]:解放軍海軍大部份的潛艦都有以老舊類比式設計為基礎的過時的聲納系統。少數的中國潛艦擁有可能以1980年代西方科技為基礎的現代化數位聲納。

 中國對於在潛水區域的聲波有廣泛的研發基礎,對現成的現代化商用電腦處理科技也有使用經驗。中國現有的聲納設計,可能也近似於在商用市場上買得到的西方潛艦聲納系統,其特色為具備現代化、現成的商用處理器和顯示器。

[B]潛艦靜音[/B]:據評估,解放軍海軍的潛艦整合了範圍很廣的靜音科技,多數是進口的。但中國希望發展出自製靜音潛艦的能力。主要的潛艦靜音科技和機器裝配、艦身塗裝和車葉(螺旋槳)。中國顯然想要在不依賴其他國家的情況下,設計並建造靜音潛艦。因此中國在研發和製造方面的投資龐大。
[B]地面部隊現代化[/B]

 中國的地面部隊劃分為大約20個集團軍,超過40個機動師和大約40個機動旅。其中至少十多個師和若干旅被指定為「快速反應」單位。

 中國在2000年完成了裁軍50萬人,以增進部隊效率和釋出資金來進行現代化。裁軍主要是透過解編若干集團軍總部、人員轉移到人民武裝警察(武警),並將大約30個師縮編為旅。最近改善工作也著重在提升後備部隊和民兵的戰力方面。

 以解放軍的規模來看,到2010年,持續的現代化腳步將是緩慢、審慎而有限度的。到2020年,步兵、空降兵、裝甲兵和陸軍航空單位將佔有較大的比重。

[B]裝甲兵現代化[/B]:解放軍已展開為59式主力戰車更新主砲的計畫,已經有超過1,000輛配備了105公厘米的主砲。另外,有數款新型或升級的戰車和裝甲車逐漸納入解放軍的作戰序列,包括1款輕戰車、1款兩棲戰車和1款兩棲裝甲車。96式戰車(譯者按:應為98式戰車)的生產正持續當中,根據公開資料來源,2005年之前可望部署1,800輛。


 中國最新研發的PLZ-45自走砲,戰鬥重輛33噸、最大射程約39到40km、最大射速每分鐘4到5發。佈署時每輛砲車搭配1輛彈藥車為1組,每個砲兵連有8組,各連由1部射擊指揮車負責和營部指揮所聯絡。3個砲兵連組成1個砲兵營,營內另外還有前進觀測車、射擊雷達、氣象雷達、維修車和回收車等支援車輛。

  靠著GPS等先進科技,PLZ-45的命中精確度比解放軍傳統的火砲提升不少。不過,據說PLZ-45是用來外銷的,解放軍可能不會使用。

[B]火力支援現代化[/B]:砲兵方面的研發和製造,重視解放軍砲兵部隊質的改善更勝於大量生產,1種先進的多管火箭發射器和1種兩棲自走砲的研發持續有進展。

[B]特種作戰部隊[/B]:在傳統作戰的現代化之外,解放軍對於特戰部隊也投入相當多的資源。特戰單位也是整個地面部隊現代化的一部份。他們可望在有限的目的、部隊規模和時間對勝利至為關鍵的情況下,對達到目標扮演重要的角色。

 特戰任務將包括執行監測與戰鬥損失評估、標定並摧毀C4I設施、運輸站與後勤倉庫、奪取或摧毀機場與港口、支援入侵部隊、摧毀防空設施,以及遂行阻絕、欺敵和資訊作戰。

[B]陸軍航空[/B]:儘管直升機數量緩慢增加到最近約300架,中國的陸軍航空部隊只能對地面或兩棲作戰提供最低限度的支援。過去幾年,陸軍航空部隊已獲得少量的攻擊直升機和中型運輸直升機,但仍缺乏精密的攻擊直升機。

 雖然解放軍地面部隊持續在幾個領域有進步,但仍面對幾項關鍵的挑戰,包括:

[B]縮編與改組[/B]:中國的領導階層仍然認為,地面部隊的步兵比例太重。北京當局可能認為需要進一步的裁軍和額外的改組,以使解放軍成為更加適度平衡、更具機動性、殺傷力和存活力的部隊。

[B]現代化的腳[/B]步:新裝備分發到部隊的仍十分有限,因此,對提升解放軍多數部隊戰力沒甚麼幫助。儘管把地面部隊資源統合成較少的單位,但陸軍仍然過於龐大,以致於妨礙全軍快速的裝備現代化。但是,新裝備雖然無法普遍佈署於全國軍隊,卻佈署於解放軍在戰略上重要的地區,特別是東南方。

[B]傳統第二砲兵飛彈現代化[/B]

 中國成長中的傳統武裝飛彈部隊,使中國在使用軍事能力時,也能避免使用核子彈頭飛彈時會連帶產生的政治與實際限制。CSS-6(東風15型)、CSS-7(東風11型)短程彈道飛彈,讓中國具備有生存力和有效的傳統打擊武力,裝配傳統彈頭的CSS-5(東風21型)和攻陸巡弋飛彈。
[B]陸基防空與飛彈防禦的現代化[/B]

 中國目前缺乏有條理的、全國性的、戰略層次的整合防空系統。中國有各式各樣的主力防空武器系統,但大多數是以過時的武器系統為基礎,再加上陳舊而無效率的C3系統,對例行的防空作戰,例如為主要城市或高價值據點提供點防空,還勉強應付的了,但若要在全國遂行大縱深或彈性防空就力有未逮。

 中國的防空在戰略方面由解放軍空軍負責,戰術方面則由地面步隊負責。多年以來,中國都依靠大量的攔截機和防空砲兵單位。

 但是在採購現代化的防空飛彈之後,不以防空飛彈為主要接戰選擇的傳統策略,可能加速地改變。

 現代化的防空飛彈是在短距離內對付巡弋飛彈、短程彈道飛彈和戰術飛機的主要武器。解放軍空軍戰機則以在較遠的距離外與敵方戰機接戰為主。在更多防空飛彈加入戰備之前,中國只能有效防堵單一的入侵和小規模的攻擊。


 紅旗2型(HQ-2)防空飛彈試射情形。紅旗2型是中國仿前蘇聯SA-2而成,是1980年代之前的防空主力。曾經在60到70年代因擊落台灣U-2偵察機而聲名大噪。

 不過,紅旗2型已屬老舊裝備,未來將由S-300PMU(中國稱為紅旗10型或紅旗15型)負擔重要地區的防空任務。部份紅旗2型還被改裝為地對地飛彈,外銷給伊朗,稱為M-7型。
中國最近許多的防空現代化,是以北京當局觀察1991年波灣戰爭和1999年科索夫戰爭中,西方國家作戰的心得延伸而來。

 波灣戰爭中,精確導引武器、匿蹤飛機、空中C4I的使用,顯然讓中國瞭解本身防空能力的有限。

 據報導,紅旗9型防空飛彈的設計就是受到這個影響,中國也有升級C4I系統的計畫,並採購新型的俄製防空飛彈,如SA-10和SA-15,做為對抗預想的巡弋飛彈威脅的手段。中國也向外求援,來發展強固的防空系統。

[B]反雷達飛彈的發展[/B]:有關中國反雷達飛彈--FT-2000--的報導,首度見諸1998年9月的法茵堡(Farnborough,或譯為『范保羅』)航空展的銷售手冊。

 FT-2000是1款以紅旗9型/SA-10為基礎,最大射程號稱超過100公里的機動式系統,也被稱為「空中預警機殺手」。也有跡象顯示,中國正加緊研發另一種反雷達防空飛彈--FT-2000A。

 它是將老舊、固定基地式且射程小於100公里的CSA-1(即『紅旗2型』)升級。反雷達防空飛彈要對付的目標,將是空中預警機和任何發射電磁波訊號的飛機。並沒有訊息顯示,有任何國家--包括中國自己在內--對這2種系統表達興趣,這2套系統也沒有進行到超過提出概念的階段。

 俄羅斯的S-300PMU系列,中國編號為紅旗10型或紅旗15型。從1990年代起加入解放軍的防空武力。

 它號稱是與美國愛國者飛彈同等級的武器,也同樣具備有限度的反彈道飛彈能力。PMU1的最大射程約150公里,而PMU2則可以達到200公里。
您今天上传的文件已超出了100个!
======================
[em02][em02][em02]未完,待续
实在是猛!先顶一下再说。
[B]訓練與演習[/B]


 據報導,解放軍在2001年的聯合兵種訓練,著重在以有限的跨軍種參與進行兩棲作戰。2001年中進行了幾次重大的影響,其中有些以兩棲作戰為焦點。解放軍海軍、空軍和二砲部隊也都各自進行了訓練。

地面部隊訓練與演習:儘管無法從歷年經驗中找出可預測的模式或順序,解放軍地面部隊自1990年代中葉以來,確實針對各種不同的主題進行了演訓活動。

 據報導,2001年的演訓活動以海上和兩棲訓練為重點,並整合了海軍陸戰隊、空降部隊和特戰部隊。這是以往年的經驗為基礎,並納入了更多戰鬥單位,也更進一步改善了解放軍部署及維持部隊、在多軍種環境下遂行兩棲作戰的能力。

海軍訓練和演習:解放軍海軍在2001年的演訓相當有限,據報導海軍只參與了一部份演習。另外,原定的年終跨艦隊演習顯然取消了。

空軍訓練和演習:雖然步調緩慢,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戰機飛行員仍持續進行戰術訓練。據報導,2001年期間,空軍一些更先進的戰機,以混合不同種類戰機的方式,實施了先進的戰術訓練。這些先進的戰術訓練,是解放軍朝向現代化戰術,以對抗區域內各國空軍的努力的一部份。演練的戰術和解放軍傳統的訓練有重大差異。

 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在2001年的演訓活動,集中在機動、防空和支援兩棲作戰。防空演習的次數明顯較2000年少,據說都是照表操課,想定也不實際,使演訓帶給解放軍飛行員的益處受到限制。

[B]戰略部隊現代化[/B]

 中國正在進行彈道飛彈現代化的計畫,以期在質和量方面,改善部隊以及所有等級的飛彈。這項計畫將以增加瞄準美國的彈頭數量來提高核武嚇阻力,並改進在因應東亞地區偶發事故時的作戰能力。

 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50週年國慶日遊行的東風31型洲際彈道飛彈,是中國第一種固態燃料、由機動載具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射程約8,000公里,少於東風5型的12,000公里,但是在命中精確度有顯著提升,同時其固態燃料的推進方式也大幅縮減發射準備時間,機動發射的方式也可提高存活率,增加「第二擊」的能力。

 東風31型還有海軍版本,稱為巨浪2型,預計配備於新型的094型潛艦上。
情報、監測與偵察

 中國正加強其對台海衝突中戰鬥空間的熟悉程度。取得現代化的情報、監測和偵察系統,一直是中國軍事現代化重要的一環。

 中國正以自行研發,加上取得外國科技和整體進口外國系統為基礎,來發展其情報、監測與偵察能力。採購新的太空系統、空中預警機、長程無人飛機和超地平線雷達,將能加強其偵測、監視和瞄準西太平洋的海軍活動。

[B]太空中情報、監測與偵察的發展[/B]

 開發太空和取得相關科技,是北京當局的高度優先項目。中國對於設在太空的偵察和監測系統給予高度重視,包括電子光學、人工光圈雷達以及衛星偵察系統。這些系統一旦充份佈署,將具備持續監測(東亞)地區甚至整個東半球的能力。

 中國開始重視以共用衛星匯流排為重點的新式衛星架構。衛星建構方式的基礎,是使用標準的、多用途的衛星匯流排模組,並在容納各種搭載物時做小幅的修改。在自行發展之外,中國也將繼續使用商用衛星影像,並尋求加入國際投資的衛星集團。

 中國正和許多國家進行合作,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巴西、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使中國在太空的裝備更先進。

[B]空中情報、監測與偵察的發展[/B]

無人飛行載具:中國軍方從1980年代起,就操作了長虹1型(CH-1)空中發射的長程無人駕駛偵察機。中國是將越戰中擄獲的美國火蜂式(Firebee)拆解後才發展出長虹1型。

 1種升級後的系統出現在2000年的珠海航空展,準備供外銷之用。1份中國的航空期刊報導指出,長虹1型可以攜帶日光靜態影像、電視或紅外線攝影機。它可能沒有可供遙控操作的資料鏈,也不能提供即時的回饋給遠方的操作者。

 中國軍方也操作其他的無人飛機,主要任務是戰場偵察和電子作戰。

[B]載人飛機[/B]:除了運8-AEW電子戰飛機和努力採購或製造的空中預警能力,中國也有幾種其他飛機能負擔情報、監測與偵察的任務,例如具備電子情報(ELINT)蒐集功能,並可能進行電子戰任務的Tu-154多用途特種任務飛機。據報導,解放軍空軍也有幾種由戰鬥機和轟炸機改裝的飛機,能執行影像偵察的功能。

[B]陸基式情報、監測與偵察的發展[/B]

[B]超地平線雷達[/B]:中國可能有3座超地平線天波雷達,用來追蹤航空母艦,並具備早期預警能力。中國也可能發展至少1座地波超地平線雷達。

[B]海基式情報、監測與偵察的發展[/B]

 中國可能已經研發了用於沿海水域的被動式聲響偵測器。也可能已經有至少1個水下聲響測試場,在演訓中可以追蹤魚雷。

 基於中國對反潛作戰的興趣,未來5到10年將會研發、佈署更多的水下偵測器,並會一直擴大,直到2020年為止。未來這些系統中的一部份,可能會安裝在大陸棚邊緣。

 被動式偵測器在對付靜音潛艦時,只能涵蓋幾英哩的範圍,但在偵測商船和噪音較大的水面戰艦時,涵蓋範圍就遠得多。
太空反制能力

 在公開場合,中國反對太空軍事化,並設法阻止或拖延反衛星系統和部署於太空的飛彈防禦系統的發展。但私底下,一般中國領導人將反衛星武器以及攻擊性的太空反制系統,乃至於部署在太空的飛彈防禦系統,視為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中國正在尋求1種先進的、能追蹤地球低軌道衛星的雷達系統。中國也正在發展能對抗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的干擾器。另外,中國也可能已經擁有在特定情況下摧毀衛星光學偵測器的能力,因為這些偵測器遇到雷射光時非常脆弱。

 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正在發展並擴散有關微型衛星(10到100公斤)和超微型衛星(1到10公斤)的科技。
獲得科技

 1979年,中國開始以重視同時生產軍用和民用物資的方式,對整個國防工業基礎進行了武器生產設施的現代化,目的是透過獲得國外的軍民兩用科技和知識,達成長期間的自給自足。

 同一期間,數千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企業個體在美國成立。這些企業所從事的業務大體上是合法的,但其中某一部份是以軍民兩用商品和管制輸往中國的科技為目標。

 最近,中國有2篇權威的文章,建議加強利用海外的華裔科學家來轉移外國的科技。文章認為應該建立這類海外科學家的資料庫,要求這些科學家為北京的利益做研究,並以透過中間人或第三國的方式來保密。

 文章也建議透過中間人來吸收科學家,以避免因為目標國家政策或敏感性導致事情複雜化。其中1篇文章還建議,民間的中介組織和國際的人材交流協會,可以用來吸收科學家。
第四部份
 前蘇聯各共和國和中國的合作

 中國的軍力現代化相當依賴俄羅斯和前蘇聯各共和國的協助。中國希望在未來幾年,藉著大幅擴張對俄羅斯的武器採購和技術協助,在短期間內迎頭趕上。

[B]前蘇聯各國[/B]
 [B]有關對中國軍售和合作的政策[/B]

 中國已經擁有的2艘現代級驅逐艦。上圖為編號DDG-136的「杭州號」,於1999年12月服役,下圖為編號DDG-137的「福州號」,於2001年1月服役。這2艘都被編入東海艦隊。

 東海艦隊的主要假想敵,除了台灣,還有日本和西太平洋的美軍。而現代級驅逐艦在此扮演的主要角色,是以艦上的SS-N-22超音速反艦飛彈,對付可能進入台灣海峽支援的美軍航空母艦。

 不過,現代級的防空火力和西太平洋各國海軍的主力水面戰艦相比仍稍嫌遜色,對於艦隊在離陸上戰機基地較遠的海域作戰的能力形成限制。


 北京當局在這方面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並增強和前蘇聯各國的關係、擴展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以及獲取軍事現代化所需的軍事科技與武器系統。

[B]俄羅斯[/B]:中俄之間有很強的防衛和安全關係,包括雙邊的政策諮商和專業的軍事交流。對中國出售武器和軍事科技,是俄羅斯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要部份。

 中俄軍事合作是俄方的重要財源,用來資助國防工業,也使俄國的有力人士和團體更加富有。它也讓俄方得以和掘起的勢力(中國)加強關係,並成為俄羅斯持續軍事研究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

 據報導,中國在1990年代平均每年向俄羅斯採購價值約10億美元的軍備,佔俄羅斯軍售總額的四分之一。但從1999年開始,中國對俄的年度採購大約增長了一倍。即使在911事件之後美俄關係有所改善,俄中軍售仍有增無減。

 但是,基於長久以來對中國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顧慮,俄羅斯領導人對軍售中國的武器種類和精密程度仍設下若干限制。

[B]烏克蘭[/B]:對中國的軍售只佔其對外軍售的一小部份。不過,烏克蘭並沒有對中國採取禁運,也沒有外交上的障礙來攔阻和中國的軍事合作與對中軍售。烏克蘭可能會抗拒國際間有關限制和中國合作的壓力,或者烏克蘭會在宣佈配合國際要求的同時,暗地裡和中國交易以避免直接牽連到政府。

[B]白俄羅斯[/B]:軍火工業亟待對中軍售挹注,無意加以限制。

[B]烏茲別克[/B]:一方面顧慮中國在中亞地區的企圖,一方面加強和中國的軍事合作,主要是在軍事交流和援助,軍售和科技移轉相當有限。

[B]哈薩克[/B]:欲藉著軍事合作來促進和中國經濟合作,以及解決邊界解晉、邊界非軍事化等議題,並共同對付回教極端份子。對中軍售相當有限。

[B]吉爾吉斯[/B]:情況和哈薩克非常類似。

[B]塔吉克[/B]:與中國軍事合作限於軍事交流,無重大的軍售案。

[B]其他[/B]: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愛沙尼亞、喬治亞、拉托維亞、立陶宛、摩達維亞和土庫曼,並沒有和中國有重要的軍事合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7 1:20:32编辑过]
第五部份 台灣海峽的安全情勢


[B]北京對台灣的策略[/B]

 長期以來,中國對台灣的策略是多面向的,整合了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北京和台北雙方都宣稱,要尋求和平解決「統一」問題。但是中國充滿野心的軍事現代化,無異讓以和平手段解決與台灣的歧見蒙上陰影。

 中國拒絕放棄武力犯台,還列出若干對台動武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台灣正式宣佈獨立、外國干涉台灣內部事務、無限期拖延兩岸對話、台灣獲得核武和台灣內部動亂。
 
中國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簡稱『國台辦』),是中國對台灣事務發表官方聲明的管道之一。左圖為國台辦發言人舉行例行記者會的情形,右圖為解放軍試射飛彈。

 中國經常在台灣有重大選舉時,一面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一面透過香港媒體放出解放軍演習的風聲,配合台灣某些特定立場媒體的炒作,企圖影響選舉結果。

 這些聲明,加上中國充滿野心的軍事現代化計畫,顯示中國有越來越強的意願對台灣動武以達成「統一」。不過,中國在任何台海危機中的主要政治目的,就是迫使台灣按中國的條件走上談判桌,並以夠快的速度遂行作戰,以排除第三國的干涉。

 儘管陳水扁總統聲明任內不尋求台灣獨立,但中國仍將台灣政治形勢解讀為走向獨立的方向。民主進步黨在2001年12月的地方及國會大選後聲勢上漲,以及陳水扁可能在2004年連任成功,和民進黨的壯大,將使中國主張對台採取攻勢政策的一方更為強硬。不過來自北京的訊息卻是複雜的。

 過去10年,中國內部一直在辯論要如何對台灣做出反應。北京當局在台灣1995和1996年的大選之前採取軍事手段,以脅迫台灣選民不要投給有獨立傾向的候選人。

 在前總統李登輝於1999年提出「國與國」關係的說法後,中國對台灣發動了宣傳攻勢和軍事壓力。而在2000年3月的總統大選,北京顯然選擇不直接施加軍事壓力。在陳水扁當選之後,中國在冷處理之餘,也擴大和台灣統派政經界精英的接觸。其目的是藉著忽略陳水扁,並與其政敵打交道,在國內外孤立陳水扁。

 儘管如此,在2001年12月的立法委員選舉,中國還是沒料到自己屬意的國民黨表現得比預期的糟,而陳水扁的民進黨表現得比預期的好。

 隨著陳水扁在2004年連任的機會越來越高,中國對於是否要以更加高壓手段對付台灣的辯論會愈演愈烈。同一時間,解放軍正發展其軍力,以求在未來的台海衝突中有更多選擇。
[B]北京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壓制[/B]

 每當台海情勢緊張,台灣股市就會有強烈的反應,而股市大跌之後,台灣政府也立即成為股市投資人抨擊的焦點。而台灣的在野黨也會借力使力,對政府施加壓力。
 中國越來越瞭解這一點。因此在前總統李登輝任內,以及陳水扁擔任總統之後,中國經常透過香港媒體(當然還需要台灣某些媒體配合刊登/播出),放出解放軍演習的訊息,或是中國高層的強硬談話,藉此影響台灣股匯市,然後造成台灣政府的壓力。

 中國也發展了許多非殺傷性的壓制手段,包括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手段。中國的壓制策略是要影響台灣的決策者,後者至少部份會受民意的影響。

 近來台灣人民壓倒性地支持維持現狀,也就是經濟繁榮、民主和事實上的自治。任何會威脅台灣生活方式的壓制手段,都會讓台灣領導階層面對相當的內部壓力。

 中國領導人也瞭解,台灣經濟對於兩岸情勢變動的敏感性。中國也會在情勢緊張時,直接或間接操縱台灣的股匯市以影響投資人信心。

[B]北京的軍事手段[/B]

 解放軍的攻擊能力逐年增加,讓中國在脅迫或實際攻打台灣時有更多的選擇。

 一旦中國動武,其主要目標就是迫使台灣依北京所喜歡的條件談判解決方案。這一招需要迅速擊潰台灣的國家意志,以阻止美國介入。

 中國會採取哪一種特定的壓制性軍事策略並不清楚,這可能是中國內部廣泛辯論的主題。一個壓制性的行動可能是以突然的暴力來嚇阻或「懲罰」台灣。中國也可能以逐漸升高軍事壓力的方式,迫使台灣的領導人接受北京所喜歡的政策。

 [B]另一方面[/B],北京可能會試圖瓦解台灣的軍事抵抗能力,藉此迷惑台灣領導人不必做徒勞無功的抵抗。北京也可能採取「砍頭」策略,也就是在假定繼任者會對北京言聽計從的情況下,瓦解台灣的政治和軍事領導階層。

 中國的壓制手段包括(但不限於)資訊戰、空襲和飛彈攻擊,以及海軍封鎖。在幾乎沒有警告的情形下,中國可能會試圖以兩棲或空降方式,迅速佔領台灣少數的關鍵設施,迫使台灣在政治上投降。

 未來,解放軍對於在軍事行動中以最小傷亡取得成功的信心會增加。中國遂行壓制性軍事行動不只是對台灣形成挑戰,也對其他潛在的敵人,例如菲律賓和日本,形成挑戰。

 解放軍近年來相當注重兩棲登陸演習。不過,目前解放軍仍無法以諾曼第登陸的方式入侵台灣,倒是飛彈攻擊、不對稱作戰的可能性相當高。

 如果壓制行動失效,中國可能會嚐試佔領台灣全島。這需要大肆動用民間航空和海上運輸器材,而且也不保證能成功。

 解放軍要以諾曼第登陸的方式成功入侵台灣有許多變數,有形因素--特別是缺乏兩棲運補能力,以及無形因素,如兩岸的人員及裝備損耗率、解放軍聯合作戰能力和中國後勤體系支援高強度作戰的能力。

 為了成功入侵台灣,中國必須擁有面向作戰的能力,包括空襲、空降入侵、特種作戰突襲、兩棲登陸、海上阻絕、空優作戰和傳統彈頭飛彈攻擊。解放軍在2010年之前要遂行如此複雜的作戰,仍然會遭遇相當大的困難。

 不過,如果中國願意承擔對台動武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代價,這樣的行動仍會成功阻止第三國介入。

[B]台灣對壓制的抵抗能力[/B]

 這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最重要的就是中國方面要求的本質。如果中國的要求是有限的,讓台灣願意談判的門檻可能就低一些。

 其他因素包括台灣的軍事能力和弱點、解放軍成功動武的能力,以及北京、台北的領導人在各自政府和民間凝聚共識的能力。

 台灣以反壓制行動在政治、經濟或軍事上要中國政府付出代價的能力,可以增加其籌碼或降低中國的要求。北京要成功壓制,也相當依賴其升高衝突和要台灣為抵亢付出更大代價的能力。

 北京壓制行動成功或失敗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台灣在國際間,特別是在美國享有的支持。

[B]限制中國對台動武的因素[/B]

 中國有關對台動武的決策,受到若干內部、外部的限制。主要因素是領導階層,對於解放軍執行預期的壓制行動以達到預期的政治目標的能力有何種評價。

 北京不只考慮和台灣的相對軍事能力,也會考慮解放軍對外國站在台灣立場介入予以嚇阻或阻止的能力。中國的領導人相信,對台灣軍事冒險失利,將危及中國共產黨的統治。

 中國顯然也對武力犯台可能付出的政治和經濟代價相當敏感,並認為對台動武將傷及中國在區域和全球的利益。中國現階段正進行改革和發展。

 中國對於威脅經濟成長、國外市場、投資與科技的事都會儘量避免。從較小的範圍來看,中國領導階層在是否對台動武的決策過程中,會考慮全盤--特別是亞太地區--的安全情勢。

[B]因應外部干預[/B]

 若中國認知到對台動武乃無可避免,中國將會採取限制衝突地理範圍的作戰策略。

 更進一步地說,中國的領導人會以有效的武力和速度採取軍事行動,在外來勢力為台灣介入以及中國重要的貿易和外國投資受阻之前,達成軍事目標。這項策略需要配合對台灣動武的宣傳攻勢,同時讓外界誤認為台海衝突是內部事務,不需國際的仲裁或介入。

 為了對中國在區域衝突中受到的干預做出反應,解放軍將藉著展示攻擊高價值目標的能力,或是真的攻擊,來削弱第三國的意志。

 解放軍將以日漸嶄露頭角的不對稱戰力,來反擊或抵消敵人的優勢。中國的若干文獻顯示,解放軍企圖以不對稱手段來阻撓美軍以航艦戰鬥群支援台灣。
軍力態勢

 台灣仍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焦點。2002年稍早,北京宣佈國防預算大幅增長。照這個趨勢下去,中國公開的軍費將在2000到2005年之間變為2倍。過去1年中,中國的軍事演訓更加逼真,強調嚴酷的實戰能力,並改進了軍方實際動武的能力。這不只針對台灣,也增加了美軍和美國本身在未來任何台海危機中的風險。

[B]解放軍地面部隊態勢[/B]

 解放軍在數量上比起台灣的陸軍和陸戰隊,佔有可觀的數量優勢。3個集團軍位於台灣對岸的南京軍區,其他幾個集團軍也將在全面入侵台灣時,成為主攻部隊的一部份。3個集團軍很可能由空降、特戰和陸戰隊單位支援。在佔有數量優勢之餘,中國主力地面部隊仍受限於海運和後勤方面的缺失。不過,中國正穩定地增加以空運運輸地面部隊的能力。

[B]解放軍海軍部隊態勢[/B]

 過去10年來,解放軍海軍對艦隊進行了裁減和現代化,汰除較老舊的艦艇並以較少量、較現代化的艦艇來取代。但解放軍海軍還是有將近60艘水面戰艦、約60艘攻擊潛艦、約40艘中型和重型的兩棲運輸艦,以及約50艘沿岸飛彈巡邏艇。這些艦艇有2/3配置在東海和南海艦隊。北海艦隊可在有重要任務時出動增援。另外,中國正致力於改裝商船以補充海軍登陸艦艇的不足。

[B]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態勢[/B]

 解放軍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共有大約3,400架戰機,包括防空及多用途戰鬥機、地面攻擊用戰鬥轟炸機、以及轟炸機。另外還有90架偵察機和約500架運輸機。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戰機的主力部署於東部。

[B]解放軍傳統彈頭彈道飛彈部隊態勢[/B]

 中國所有已知的短程彈道飛彈據信都部署於南京軍區。任何增加的短程彈道飛彈也都可能佈署於南京軍區。未來幾年,佈署在台海對岸的傳統彈頭彈道飛彈將
會增加。

[B]可能加入台海戰爭的部隊[/B]

 在主要的對台軍事行動中,南京軍區將成為「南京戰區」的一部份,此戰區將至少包括南京軍區的3個集團軍,鄰近軍區(如廣州和濟南軍區)各集團軍的部隊,以及空降和陸戰隊也將加入南京戰區。海軍將出動東海與南海艦隊,並由北海艦隊增援重要裝備。最後,所有已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將納入「戰區」指揮官指揮。

[B]對台作戰在戰略和作戰上奇襲的效果[/B]

 解放軍相信奇襲和欺敵是軍事行動致勝的關鍵。除非能在戰略上有重大的奇襲效果,中國不會輕啟戰端。

 以飛彈和空中攻擊突襲台灣,將重創台灣大部份的戰機、削弱其防空和C4ISR系統。同時,解放軍海軍也將在極少或沒有預警的情況下,攻擊台灣的主力水面戰艦。

 一旦成功,這些攻擊將使解放軍能以有效的軍力,保護大規模橫跨台海的陸海空部隊,並在島上建立灘頭堡。如果中國能有效地把這些概念落實為作戰方針,台灣在面對中國戰略和作戰層次的奇襲時,將更加脆弱。

[B]台海軍事失衡[/B]

飛彈:中國有超過300枚可以攻擊台灣的短程彈道飛彈。其數目將在未來幾年充份成長。台灣防衛彈道飛彈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

[B]海軍軍力[/B]:儘管台灣海軍在質方面勝過解放軍海軍,但中國在潛艦數量上遠遠超過台灣,並能以魚雷和水雷構成相當程度的威脅。商船和漁船也能以水雷封鎖港口,造成威脅。另外,巡邏艇和主力水面戰艦上的反艦巡弋飛彈可以攻擊台灣的船隻。

[B]空戰軍力[/B]:台灣空軍多年來主宰了台灣海峽的制空權。今天,台灣的第4代戰機仍在數量上以3倍的優勢領先中國。解放軍空軍顯然不會同時讓大量戰機升空,不會管制大量的接戰行動,也不會在長時間的作戰中維持高的出勤率。飛行員的能力有在改善,但中國最好的飛行員還是比不過台灣的飛行員。

 然而,中國的軍力現代化、武器系統、飛行員訓練、戰術和指揮與管制,開始追上台灣的領先差距。中國的第4代戰機數量將趕上台灣。

 中國將改善其戰場狀況知覺。解放軍的短程彈道飛彈部隊將被用來削弱台灣的空防並干擾機場作業,以支援空中攻擊行動,使台灣空軍失去戰鬥力,並損壞或摧毀台灣的軍事設施。

 照目前的趨勢來看,中國將在未來幾年,能夠綜合運用短程彈道飛彈、攻陸巡弋飛彈、特戰部隊和其他武力,對台灣所有的機場造成重大損害,並迅速瓦解台灣的陸基式防空武力和相關的指揮與管制系統。

[B]地面部隊[/B]:中國地面部隊唯一的優勢是壓倒性的人數,如果這些部隊能投入戰場的話。除非中國大規模地擴充中、重型兩棲運輸船隻和發展強力的兩棲後勤基礎,否則台灣的地面部隊將在本島決戰時保有優勢。中國現有的文獻中還很少有討論到發展這類能力的需要。

[B]在區域內打延長戰的缺點[/B]

 對台軍事行動要成功,中國仍必須克服若干障礙。中國面對的障礙和挑戰包括落實準則的改變、佈署新裝備並充份發揮其潛能、遂行聯合作戰以及吸收新科技。

 目前中國若要在沿岸海域以外的地區打延長戰,其弱點包括無法保護空中和海上交通線不受優勢敵人海空軍破壞、薄弱的反潛戰力、有限的地面部隊兩棲運輸能力、有限的飛彈數量、後勤和訓練有重大缺失、經濟相當依賴對美日的出口,也缺乏即時情報。

 中國面對的挑戰還包括吸收科技遭遇困難。解放軍海軍面對空中攻擊相當脆弱。

 中國正採取各種步驟,希望至少改善一些弱點,包括改善空軍和海軍的戰鬥能力、擴編傳統彈頭彈道飛彈部隊、重整後勤部隊結構、嚐試分散外銷市場,將歐洲列為加強重點,尋求各種具備即時情報蒐集能力的平台,例如偵察衛星和空中預警管制飛機。
評估2000到2001年台灣嚇阻態勢的挑戰

 過去1年間,解放軍的地面部隊有顯著的改善,證據就是訓練強度的增加和裝備的升級。海軍方面加強的,包括人員對於最近獲得的平台和相關的武器系統更加熟練,海軍航空兵的海上搜索能力也有所提升。解放軍空軍部隊態勢最重大的改變,就是獲得並部署了Su-30戰機,並將台海沿岸的空軍設施予以升級。

[B]台灣的國防改革[/B]

 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台灣受到民主化和經濟繁榮的影響,台灣軍方嚐試找出若干缺失。這些缺失包括不透明的軍事決策制度、大陸軍主義以及軍事領導階層的保守風氣。

 為了改善缺失,立法院在2000年1月通過2項重要的國防改革法案,預計在2003年之前生效(譯者按:即通稱『國防二法』的國防法和國防部組織法,並已於2002年3月1日正式生效)。

 國防法正式地將國防部長定位為台灣的國防首長,並將參謀本部列入國防部之下,由國防部全權負責國防政策和軍事研究發展。

 另一項法案(國防部組織法)中增設了1位國防部次長,並將參謀本部所屬15個負責戰略規劃、綜合評估、預算、軍事院校和軍法的處、室、局予以重新編組,納入國防部。參謀總長將直接向國防部長報告,並督導縮編後的參謀本部,專門負責指揮軍事作戰。

 若能成功落實,這些改革的法案將強化文人領軍,降低軍種間的對立,特別是有關台灣的戰略方向和部隊規劃方面。

 這些法案也將促進軍種間的聯合,因為這在面對解放軍正在現代化的海空軍和飛彈部隊時是有必要的。而儘管有這些改革,台灣國防預算在政府總預算中的比例持續降低,將對台灣的軍事現代化形成挑戰。

[B]地面部隊[/B]:在1990年代中期,台灣陸軍是1支有25萬人的部隊,以反登陸作戰為戰略重點。從1997到2001年,精實案將整體軍力由45萬人減為38萬5,000人,而陸軍的裁減則是不成比例。縮編之後,陸軍有20萬人編入聯合兵種旅。

 反登陸的重點還是沒有改變。雖然過去5年來有大顯著的進步,台灣陸軍要做為1支戰鬥部隊仍有重大缺陷,特別是聯合作戰以及精進士官制度的發展。



 台灣陸軍空中騎兵旅的AH-W。作戰立體化是陸軍近年來努力的目標之一,未來還要採購AH-64D長弓阿帕契直升機。

 空騎旅是近年成立的幾種聯合兵種旅當中的一種,而聯兵旅是陸軍在組織上最重大的改變。主要目的是讓聯兵旅成為有獨立作戰能力的單位,同時讓陸軍組織進一步扁平化,以增進效率。

[B]海軍部隊[/B]:經過精實案的改革,台灣海軍由55,000人縮減為45,000人,而基本的組結構、艦隊規模,以及反封鎖/防衛海運線的任務焦點仍予保留。

 台灣海軍的組織運作順暢、裝備保養都不錯,領導階層顯然很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所面對的威脅的本質。台灣海軍因為幾項重大的裝備外購而獲益,因此整個艦隊擁有相當數量的新型軍艦以及增強的作戰潛力。

 但儘管有這些改善,海軍在作戰上並沒有和陸軍、空軍有很好的整合,聯合演訓既不頻繁又不夠進步。更重要的缺點是海軍欠缺同時執行多重任務的能力。

圖為康定級第1艘--編號PFG1202的康定號。

康定級現有:PFG1202 康定號/PFG1203 西寧/PFG1205 昆明號/PFG1206 迪化號/PFG1207 武昌號/PFG1208 承德號

 康定級目前主要的任務是水面戰鬥和反潛,其防空火力過於薄弱,未來兩年之內,海欉樹飛彈將予拆除,換裝由Mk41發射器發射的艦用天劍二型飛彈。
[B]空軍部隊[/B]:過去10年,台灣空軍在很多方面和海軍都非常相似。精實案讓空軍由55,000人縮減為45,000人,同時保存了基本的組織結構、戰機數量以及制空的任務重點。

 空軍的軍官高度專業化,同時工作很努力。空軍在使用和保養老舊裝備方面展現了相當的天份。空軍資深的領導階層,正以延長最短服役年限、提供高額加給、擴大招考飛行員的方式,來彌補眾所週知的飛行員短缺的問題。

 雖然在數量上遠不如解放軍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台灣空軍在武器系統和訓練品質方面勝過海峽對岸的對手。但是台灣空軍的人員--特別是戰鬥機飛行員--工作負擔過重。飛行員的訓練仍以防衛性的制空為重點,卻很少進行不同的空戰訓練。

 隸屬於台灣空軍499聯隊的幻象2000-5D型雙座戰機,負責第一線的防空任務。


 在引進幻象戰機之前,499聯隊使用老舊的F-104,最嚴重時只有1/3的戰機可以執勤,造成相當大的戰力空隙,直到幻象戰機成軍之後,才得以彌補

天弓二型
結論

北京當局正追求長期的政治目標--發展綜合國力並確保對自己有利的戰略勢力狀態。中國透過一個整合的策略,用到了外交、資訊、軍事和經濟等國力的工具來達成安全目標。

 中國領導人相信,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對中國的生存和發展至為重要。中國的領導人也相信,他們必須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

 儘管中國在與美國的互動中看到了機會和利益--特別是在貿易和科技方面,但北京當局顯然相信,長期而言美國帶來重大的挑戰。

 為了支持國家的整體目標,中國進行了軍事現代化,目的是在以軍力對付台灣等潛在目標、阻撓美國介入台海衝突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為潛在的台海衝突做準備,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動力。儘管宣稱願意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中國仍會尋求可靠的軍事手段。一旦中國對台動武,其主要目標就是迫使台灣很快地在對中國有利的談判中解決。

 中國正發展先進的資訊科技和長距離的精確打擊能力,並嚐試瞄準或利用科技優勢敵人的弱點。特別要提的是,一旦在現代化目標充份達成之前就要開戰,中國已大幅擴充的更精準和更具殺傷力的彈道飛彈又派上用場。

 中國的軍力現代化相當依賴俄羅斯和其他前蘇聯各共和國的協助。未來幾年,中國希望藉著擴大從俄羅斯進口武器系統和技術支援,來彌補短期內戰力的不足。中國軍力現代化的成功與否,端賴其是否能克服技術、後勤和訓練上的障礙。
全文完

劳驾斑竹移往军政论坛. 谢谢!
                                 ________ 幻蛊
绝对猛贴!一睹为快!
虽然这仅仅是外方对我们一相情愿的看法,但是从中还是可以看出许多东西的,细研中!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遥遥无期啊!
看繁体好累的说。。。。。。呵呵。。。

我们自己勿妄自菲薄。。。

兔子们+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