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调查:伟大的时代 为什么缺少伟大的文艺作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32:4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5/27/c_112043948.htm
伟大的时代,为什么缺少伟大的作品?

——从讲话精神看当下我国文学创作的现实问题

    新华网上海5月27日电(记者肖春飞、刘旸辉、孙丽萍)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成就不菲,但是相比于高歌猛进的经济建设明显滞后,缺乏力透纸背、影响深远的经典大家与旷世力作。

  伟大的时代,为什么缺少伟大的作品?毛泽东同志7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批评的文化创作中存在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的问题,在今天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经典与大家,在哪里?

  经典与大家,是衡量一个国家文艺成就的重要标准。今天,人们置身丰富至极的文学作品中,却有些四顾茫然:经典与大家,在哪里?

  一方面文艺作品名类繁多、创作踊跃,长篇小说创作甚至呈井喷之势,但另一方面提供给读者、观众的精品力作并不多,能够震撼心灵、流传后世的伟大作品更是缺乏。同时,随着一些文艺大家的先后辞世,人们在感叹进入了没有大师的时代,近年来虽然涌现一批年轻的优秀文艺人才,但他们尚不足以担当重任。

  1949年至1966年,全国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只有二百多种,而现在一年的长篇小说书目就达千种,加上网络上的新作,更是数不胜数。但这些作品,有多少能够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业史》、《红旗谱》、《红岩》等作品那样家喻户晓?著名作家王蒙说:“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力作,缺少振聋发聩的文艺高潮,缺少学术创新与文化发现,缺少大师式、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伟大作品有几个标准:第一,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的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第二,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第三,要影响深远,不是一部电影一时轰动取得高票房然后就完了,也不是一幅画卖得好价钱就行了,“你问老百姓,近年对哪幅美术作品印象深刻?基本上没有一部作品,老百姓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卖高价画家的名字。”

  冯骥才说,如果一部作品,没有深入人心成为一个国家灵魂的凝聚力,没有成为这个时代创新力的表现,没有成为这个时代人们可以仰视的、崇敬的对象,“那最后它就不可能成为经典。”

  浮躁的“文艺生态”下能诞生经典名家吗?

  文艺界人士在分析阻碍经典大家诞生的客观原因时表示: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文艺界同样出现“GDP至上”,助长拜金主义与浮躁之风;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文学冲击严重,年轻读者的阅读方式与兴趣发生较大变化;缺乏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红包评论”等现象正在侵蚀文学批评应有的功能;此外,文艺创作中的“官本位”等弊病依然存在,违反文艺创作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构成了“文化生态”的复杂与多变性。

  来自于网络、影视传媒等的冲击,使今天的文学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年“全国同读一本书”的盛况已很难发生,传统文学尤其是严肃文学的读者分流严重。《萌芽》主编赵长天说,以年轻读者为主的《萌芽》受的冲击尤其大,年轻人都到网上去看小说了。

  不少人对文艺界“以经济效益论英雄”的现象忧心忡忡,“码洋至上”、“收视率至上”、“上座率至上”,只要能够吸引眼球,哪怕庸俗、低俗、媚俗,也不遗余力炒作,这样势必造成文艺生产中“劣币驱逐良币”。

  上海作家丁宝德经过长达13年的深入生活与艰苦写作,完成90万字的长篇小说《龙家故事》,将人的命运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既感人肺腑,又昂扬向上。但是这部作品被全国多家出版社拒绝出版,原因是“现在市场不看好工人题材”。丁宝德认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背后,是思想与艺术的贫乏,正在蚕食我们健康的文化,使我们的价值观和正常的审美情趣发生可怕逆转。

  复旦大学出版社董事长兼总编辑贺圣遂近年来积极倡导“科学出版观”,他说:一些出版社编辑缺乏鉴赏力,要么重版经典,要么追捧已成名作家,“希望每出一本书都赚钱的心态,其实害了出版界。”

  不接地气,出何大作?

  文学界人士认为,缺乏与时代相匹配的经典、大家的原因非常复杂,除了创作生态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即文艺创作的心态问题,比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创作理念混乱,价值观缺失,甚至人格萎缩;创作态度浮躁,缺少虔诚,或高高在上,或闭门造车,生活积累少;个人素养不足,缺乏观察世界的胸怀,即使艺术表现能力高超,也因为缺乏思想深度而无法成为精品力作。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文艺理论家王纪人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涌现出鲁迅等一批伟大的作家,这些大家都有共同的特点:既有扎实的国学根底,又有海外留学经历,一些大作家同时还是翻译家,因此他们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眼光,当前的中国作家群里很难找到这样学贯中西的人了。

  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何建明认为,现在作家辈出,但难见大家,首先是中国当代作家缺少与伟大时代相称的博大或宽阔的胸怀,其次是一些作家生活和体验社会的方式不对,此外,有些作家缺失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深刻性的大情爱。

  不少人忧心忡忡:“快餐文化”“娱乐至上”正在侵蚀作家,传统文学赖以生存和吸引读者的重要审美原则正被消解或颠覆。

  何建明说,与前辈作家相比,今天一些作家在创作动机、态度和方法上都出现了异变,“一些作家以为在家里看看网络、报纸,加上自己的‘睿智’的目光就足以了解时代、了解生活,其实,这样只是过着‘二手’、‘三手’的生活。作家一定要贴近生活‘接地气’。”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5/27/c_112043948.htm
伟大的时代,为什么缺少伟大的作品?

——从讲话精神看当下我国文学创作的现实问题

    新华网上海5月27日电(记者肖春飞、刘旸辉、孙丽萍)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成就不菲,但是相比于高歌猛进的经济建设明显滞后,缺乏力透纸背、影响深远的经典大家与旷世力作。

  伟大的时代,为什么缺少伟大的作品?毛泽东同志7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批评的文化创作中存在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的问题,在今天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经典与大家,在哪里?

  经典与大家,是衡量一个国家文艺成就的重要标准。今天,人们置身丰富至极的文学作品中,却有些四顾茫然:经典与大家,在哪里?

  一方面文艺作品名类繁多、创作踊跃,长篇小说创作甚至呈井喷之势,但另一方面提供给读者、观众的精品力作并不多,能够震撼心灵、流传后世的伟大作品更是缺乏。同时,随着一些文艺大家的先后辞世,人们在感叹进入了没有大师的时代,近年来虽然涌现一批年轻的优秀文艺人才,但他们尚不足以担当重任。

  1949年至1966年,全国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只有二百多种,而现在一年的长篇小说书目就达千种,加上网络上的新作,更是数不胜数。但这些作品,有多少能够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业史》、《红旗谱》、《红岩》等作品那样家喻户晓?著名作家王蒙说:“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力作,缺少振聋发聩的文艺高潮,缺少学术创新与文化发现,缺少大师式、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伟大作品有几个标准:第一,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的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第二,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第三,要影响深远,不是一部电影一时轰动取得高票房然后就完了,也不是一幅画卖得好价钱就行了,“你问老百姓,近年对哪幅美术作品印象深刻?基本上没有一部作品,老百姓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卖高价画家的名字。”

  冯骥才说,如果一部作品,没有深入人心成为一个国家灵魂的凝聚力,没有成为这个时代创新力的表现,没有成为这个时代人们可以仰视的、崇敬的对象,“那最后它就不可能成为经典。”

  浮躁的“文艺生态”下能诞生经典名家吗?

  文艺界人士在分析阻碍经典大家诞生的客观原因时表示: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文艺界同样出现“GDP至上”,助长拜金主义与浮躁之风;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文学冲击严重,年轻读者的阅读方式与兴趣发生较大变化;缺乏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红包评论”等现象正在侵蚀文学批评应有的功能;此外,文艺创作中的“官本位”等弊病依然存在,违反文艺创作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构成了“文化生态”的复杂与多变性。

  来自于网络、影视传媒等的冲击,使今天的文学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年“全国同读一本书”的盛况已很难发生,传统文学尤其是严肃文学的读者分流严重。《萌芽》主编赵长天说,以年轻读者为主的《萌芽》受的冲击尤其大,年轻人都到网上去看小说了。

  不少人对文艺界“以经济效益论英雄”的现象忧心忡忡,“码洋至上”、“收视率至上”、“上座率至上”,只要能够吸引眼球,哪怕庸俗、低俗、媚俗,也不遗余力炒作,这样势必造成文艺生产中“劣币驱逐良币”。

  上海作家丁宝德经过长达13年的深入生活与艰苦写作,完成90万字的长篇小说《龙家故事》,将人的命运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既感人肺腑,又昂扬向上。但是这部作品被全国多家出版社拒绝出版,原因是“现在市场不看好工人题材”。丁宝德认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背后,是思想与艺术的贫乏,正在蚕食我们健康的文化,使我们的价值观和正常的审美情趣发生可怕逆转。

  复旦大学出版社董事长兼总编辑贺圣遂近年来积极倡导“科学出版观”,他说:一些出版社编辑缺乏鉴赏力,要么重版经典,要么追捧已成名作家,“希望每出一本书都赚钱的心态,其实害了出版界。”

  不接地气,出何大作?

  文学界人士认为,缺乏与时代相匹配的经典、大家的原因非常复杂,除了创作生态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即文艺创作的心态问题,比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创作理念混乱,价值观缺失,甚至人格萎缩;创作态度浮躁,缺少虔诚,或高高在上,或闭门造车,生活积累少;个人素养不足,缺乏观察世界的胸怀,即使艺术表现能力高超,也因为缺乏思想深度而无法成为精品力作。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文艺理论家王纪人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涌现出鲁迅等一批伟大的作家,这些大家都有共同的特点:既有扎实的国学根底,又有海外留学经历,一些大作家同时还是翻译家,因此他们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眼光,当前的中国作家群里很难找到这样学贯中西的人了。

  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何建明认为,现在作家辈出,但难见大家,首先是中国当代作家缺少与伟大时代相称的博大或宽阔的胸怀,其次是一些作家生活和体验社会的方式不对,此外,有些作家缺失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深刻性的大情爱。

  不少人忧心忡忡:“快餐文化”“娱乐至上”正在侵蚀作家,传统文学赖以生存和吸引读者的重要审美原则正被消解或颠覆。

  何建明说,与前辈作家相比,今天一些作家在创作动机、态度和方法上都出现了异变,“一些作家以为在家里看看网络、报纸,加上自己的‘睿智’的目光就足以了解时代、了解生活,其实,这样只是过着‘二手’、‘三手’的生活。作家一定要贴近生活‘接地气’。”
朱昱同学表示不够淡定了
好的东西都河蟹了,怎么还会有好的出现
50年前是先让你写然后逼你跳水
50年后是先查水表再跨
那说明这个时代不够伟大呗。
这个,60年来就没有一捕作品可以上台面的

主要是,作家领工资

我认为CCTV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品。没有之一。
kkdidi 发表于 2012-5-28 11:22
这个,60年来就没有一捕作品可以上台面的

主要是,作家领工资
文联 作协 领工资 处级诗人 科级作家  

艺术创作是个个人打磨的事  可是咱们这是弄成个工厂 批量化 集体生产 好走量 再加上严格的QC   
wcgsjo 发表于 2012-5-28 11:45
我认为CCTV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品。没有之一。
对啊,大裤衩,绝世之作.
中宣部,光腚总菊,各地作协纷纷发来贺电,纪念XXX在XX文艺座谈会XX讲话发表XX年
记得哪个省文协变武协来着?大伙儿拳脚上见真章
因为伟大的作品多为悲剧,而伟大的时代没有悲剧只有喜剧。
从艺术的角度讲 东方红很伟大
可惜XXX{:soso_e113:}
不接地气,出何大作?

经典文学的高峰时代已经过去了,全世界都是一样。

现在是哈利波特和金庸的时代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的时代。
平凡的世界不是蛮好的?
新华网在买萌?
不就是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十三金那啥》不是伟大的作品吗?是不是张某赚钱多了,乃们有点羡慕嫉妒恨呢
没有精神原子弹了
其实矛盾奖的几部小说都不错,但现在社会没有沉淀的气质。

受欢迎的都是像韩寒这种水平不高,但很装B的这种。
kkdidi 发表于 2012-5-28 11:22
这个,60年来就没有一捕作品可以上台面的

主要是,作家领工资
同意这个观点。想得起来的好作品都是不领工资的人写的。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这个话有很大政治问题呀,难道走进新时代今天是好日子不是伟大的文艺作品,难道祖国万岁小河淌水不是伟大的文艺作品,难道;为了谁和谐中国不是伟大的文艺作品?

新华社的屁股不要坐歪了吆
偉大的文學作品?看看某些發言稿就有了。

充滿了激情,悲哀,心動,情色... 早已超過大部分人類的想象力。
十三金、SJ、
参照笑匠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国家就是一个行为艺术,还用搞个毛线艺术?
bk-110 发表于 2012-5-28 16:26
其实矛盾奖的几部小说都不错,但现在社会没有沉淀的气质。

受欢迎的都是像韩寒这种水平不高,但很装B的这 ...
好作品还是有的。
什么是伟大的时代?

伟大的时代就一定会出伟大的作品?

以前的那些伟大的作品好象都不是生于伟大的时代。
yuppppp 发表于 2012-5-29 09:04
同意这个观点。想得起来的好作品都是不领工资的人写的。
JK·罗琳可以凭借哈利波特成为亿万富翁,曹雪芹只能穷困潦倒,换句话说,“中国”的作家基本上都只有饿死的份,而且现代盗版更是凶残
dhfaaa 发表于 2012-5-28 12:53
经典文学的高峰时代已经过去了,全世界都是一样。

现在是哈利波特和金庸的时代
金庸早过时了,目前是卖萌和穿越的年代。。。
其实矛盾奖的几部小说都不错,但现在社会没有沉淀的气质。   受欢迎的都是像韩寒这种水平不高,但很装B的这 ...
不错,MSL的葬礼、尘埃落定、历史的天空等等都很不错。可是真理部想要的反映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是那种讴歌赞美这个时代的,如果有点批判性的作品根本过不了真理部那一关,拍马屁的作品广大人民群众自然就不喜欢。正如上面一个兄弟说的“伟大的作品都是悲剧,伟大的时代产生的是喜剧”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写的真是有问题,就像一个小偷发问:怎么这个世道小偷小摸越来越多。让人哭笑不得
现在能写阿Q,狂人日记吗,能拍一江春水向东流吗
这个时代不算伟大。
ppkshock 发表于 2012-5-29 14:36
JK·罗琳可以凭借哈利波特成为亿万富翁,曹雪芹只能穷困潦倒,换句话说,“中国”的作家基本上都只有饿死 ...
這兩個年代差距太大了。

同時,金鏞,倪匡(當然,他不能算是偉大,但絕對是多產)等人的收入還是讓我們望塵莫及的。
这年头老百姓都识字了,不需要那些鼠目寸光的所谓文学家们的启蒙了,谁还把他们当回事,自然不会产生“大家”、“大师”。
文艺作品的质量其实正好和时代相反。一个悲惨的时代才会出伟大的作品。
bulldog2002 发表于 2012-5-30 02:38
這兩個年代差距太大了。

同時,金鏞,倪匡(當然,他不能算是偉大,但絕對是多產)等人的收入還是讓我 ...
金庸,倪匡在香港,可不算在国内了,既然比同时代的你可以以18-19世纪的中外作家来看看,中国的作家有几个是有钱人,有几个是能专职写作?,国外的作家虽然那时难算大富大贵,但是比较有钱还是不成问题的
2012-5-30 11:1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