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对越自卫反击战征召了不少新战士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03:42
无意间看到一个关于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的帖子,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少烈士都是79年1月入伍、2月或者3月牺牲。

该烈士陵园共葬山东籍烈士59人,属于这种情况的有17人。大约30%。河南籍烈士77人,属于这种情况的24人。也是大约30%。这帖子就列了这两个省,其他省份的情况不清楚。

刚刚入伍就直接上前线?这种新兵的战斗力实在令人怀疑。如果是大规模战争可以理解,为啥79年还需要这么干?这种情况当时普遍吗?

无意间看到一个关于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的帖子,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少烈士都是79年1月入伍、2月或者3月牺牲。

该烈士陵园共葬山东籍烈士59人,属于这种情况的有17人。大约30%。河南籍烈士77人,属于这种情况的24人。也是大约30%。这帖子就列了这两个省,其他省份的情况不清楚。

刚刚入伍就直接上前线?这种新兵的战斗力实在令人怀疑。如果是大规模战争可以理解,为啥79年还需要这么干?这种情况当时普遍吗?

2012561758211885196.jpg (115.7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5-16 21:28 上传

2012561756568927707.jpg (117.31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5-16 21:28 上传

1283d622b50abed1d7cae29d.jpg (92.57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5-16 21:28 上传

2012-5-16 21:31 上传

楼主,部队一般平时是缺遍的,战前是要进行兵员配齐满员外,还要补充扩编,而且79年还要提防北面的苏联,所以北面的部队一个没动,新兵当年就上战场很普遍。到85年以后中苏逐渐缓和关系后,这种新兵直接上战场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
要是在秋天、冬天开战的话,就全是老兵了
唯物 发表于 2012-5-16 21:35
楼主,部队一般平时是缺遍的,战前是要进行兵员配齐满员外,还要补充扩编,而且79年还要提防北面的苏联,所 ...
那征召些退伍老兵也总要好些吧。

这种刚入伍的战士,估计也就会开枪和扔手榴弹的水平吧?他们的连排长都不一定熟悉他们的性格和特点呢。这种兵上去能起到的作用估计实在有限,为啥不能从全军其他部队中抽调有经验的老兵或者退役老兵呢?

对越作战的决心,应该是在79年1月之前下的吧?至少人民日报那篇著名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是78年底的。总不会先下决心,然后征兵吧?

志愿军入朝作战前,可是提前3个月就把部队拉到东北熟悉环境的。而且那可都是精锐之师、骄兵悍将的队伍啊。就算是新兵,如果能给3个月训练时间,至少战术水平能高点,连排长们也能更熟悉手下这些兵,伤亡会小些吧?

为啥这次这么仓促呢?
79年WG刚结束不久,WG期间的那些老兵训练水平真不怎样,好不到哪儿去
jtlb2011d 发表于 2012-5-16 22:02
那征召些退伍老兵也总要好些吧。

这种刚入伍的战士,估计也就会开枪和扔手榴弹的水平吧?他们的连排长 ...
也从其他部队征集了不少老兵的
但印象中没有退伍兵
参战部队的新兵都是直接参战的
有些连部队驻地都没去,就直接拉到边境战前训练
打完仗才回原住地。
还要考虑到当时有很多当地知青就地入伍上前线的
另外当时邓大考虑到部队久未作战,在自卫战中后期为了增加部队作战经验,部队轮流上前线打车轮战滴,史称“两山轮战”
七九年的时候部队是成建制拉上去的,有新兵没有什么奇怪的。在战斗中,新兵的伤亡率比老兵要高不少,这可能也是LZ看到新兵比例不低的原因。
10年动乱,那个时候是中国军队训练度最差的一段时期。朝鲜战争和中印边境战争时倒是还有不少老兵。

很多士兵原来都没怎么打过枪,快到越南前线才临时抱佛脚,突击训练枪法。

将领的档次也差了一大截,文革的时候损失严重
jtlb2011d 发表于 2012-5-16 22:02
那征召些退伍老兵也总要好些吧。

这种刚入伍的战士,估计也就会开枪和扔手榴弹的水平吧?他们的连排长 ...
79年参战的29个陆军师
大部分在战前执行的是长江以南乙种师编制
这些乙种师,执行战时甲种师编制时应有人员1.1万多人;平时员额基本都在8000以下
即使乙种师中的全训部队,比如149、163师,人员也是一样缺额的

战时补充人员是很正常的事情
调拨其他部队和征召75年后复原退转军人的事情确实也有
以调拨北方部队人员为主,一共补充了3万余人
这个数字,要完成将各参战陆军师补充至战时甲种师编制,是远远不够的……
jtlb2011d 发表于 2012-5-16 22:02
那征召些退伍老兵也总要好些吧。

这种刚入伍的战士,估计也就会开枪和扔手榴弹的水平吧?他们的连排长 ...
七月做决定时
对越作战的规模确定参战部队在20个师以下
十月底确定扩大规模后,仓促间增加了12个陆军师参战

广州军区炮兵第一师,是第一批接到备战通知的部队之一,九月底便调往前线
163师在国庆节后才将参战命令下发至连一级,从下发命令到部队开拔只准备了一周时间
程度军区149师至十月下旬才接到参战命令,完成部队扩编已经是十二月上旬了
jtlb2011d 发表于 2012-5-16 22:02
那征召些退伍老兵也总要好些吧。

这种刚入伍的战士,估计也就会开枪和扔手榴弹的水平吧?他们的连排长 ...
关于志愿军那段是没有依据的,仁川登陆是9月15日,志愿军入朝是10月,哪里来的3个月熟悉时间??!!
jtlb2011d 发表于 2012-5-16 22:02
那征召些退伍老兵也总要好些吧。

这种刚入伍的战士,估计也就会开枪和扔手榴弹的水平吧?他们的连排长 ...
雷军长的儿子小北京,听说过不?~

唯物 发表于 2012-5-16 21:35
楼主,部队一般平时是缺遍的,战前是要进行兵员配齐满员外,还要补充扩编,而且79年还要提防北面的苏联,所 ...
老兄,85之后好像一直很和谐啊?
kgb1059 发表于 2012-5-16 22:24
七月做决定时
对越作战的规模确定参战部队在20个师以下
十月底确定扩大规模后,仓促间增加了12个陆军师 ...
12月7日定下参战,12月8日下达战略展开命令,这时才边开进边扩编,补入了大批秋季入伍的新兵。79年1月10日前第一批部队到达战区,开始进行临战训练。

163师是12月10日深夜接到55军的作战行动预令,12月21日从驻地开赴前线。

149师是79年1月7日接到的扩编命令,15日前完成了扩编。2月14日奉军委命令赴云南方向参战。

不参战部队老兵没少抽
唯物 发表于 2012-5-16 21:35
楼主,部队一般平时是缺遍的,战前是要进行兵员配齐满员外,还要补充扩编,而且79年还要提防北面的苏联,所 ...
85年到现在中国打过仗么:o
十月赞歌 发表于 2012-5-16 23:48
85年到现在中国打过仗么
两山轮战91年才完事
十月赞歌 发表于 2012-5-16 23:48
85年到现在中国打过仗么
85年以后只是没有大的战斗罢了,小规模的战斗一直有,否则轮战练什么呢?中越边境最后一次战斗发生在1990年2月13日。
85、86年南京军区、济南军区轮战很多是规模较大的山地恶战,越军在两山的劲头就是这两年打没的。
就这么说吧,2012年2月开战,2011年底入伍的那批新兵估计一样会上战场
某年某地处置突发事件,我们支队就是直接把新兵连拉上去了
当年的编制,有许多“架子”部队,需要临时扩充;
前苏联的做法;
这样的安排,今天看来的确颇有不妥,但当年刚刚结束文革那个“全国准军事管理”的年代,专业方面考虑不多;
即便今天,PLA的职业化程度也不能与欧美甚至印度相比。

另外,据家中长辈回忆,当年的“非新兵”,军事素质也挺那啥的;
连级干部看不来地图,可不是特别稀罕的事(《高山下的花环》里面有很隐晦的暗示);
所以,不要对混乱年代的“老兵”期望值太高,他们最多熟悉共同条令和部队的作息。
30%已经小于正常情况了
我觉得很正常,新兵入伍一般在秋冬季节,三月开战刚好完成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刚上战场的时候,新兵确实比老兵伤亡率高,但是当时解放军整体专业素质也不怎么样。有的穿插部队因为看错地图而导致穿插失败的例子。
唯物 发表于 2012-5-16 22:33
关于志愿军那段是没有依据的,仁川登陆是9月15日,志愿军入朝是10月,哪里来的3个月熟悉时间??!!
中央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1950年7月13日)

第40军7月10日开始,已由广州车运也发,直接开到辽东的安东(今丹东),限24日全部到达;
第38、第39军两军主力,7月15日,分由河南的信阳、漯河出发,限8月1日以前,集结于辽东的辽阳、凤城、安东地区,第38军在湘西桃源地区剿匪的第114师和第39军在广西宜山地区剿匪的第115师,解除剿匪任务,限8月4日前到达辽阳集结;
第42军解除农业生产任务,7月30日从齐齐哈尔地区也发,限8月1日到达吉林的通化、辑安(今集安)集结;
炮兵的3个师于7月31日,分别集结于本溪至安东、通化至辑安两线;
另调在上海和广州的共4个高射炮团,到安东、水丰、辑安地区集结,调工兵2个团到安东集结等。

所有上述部队,限8月5日前全部到达指定地区。
时间简史 发表于 2012-5-17 08:46
我觉得很正常,新兵入伍一般在秋冬季节,三月开战刚好完成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刚上战场的时候,新兵确实比老 ...
不对不对,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部队似乎是一边在准备开进、一边在补充新兵。我估摸着这些新兵连部队驻地也没去。是1979年1月入伍哦!2月17日就开打了。

我看到2个山东籍新战士的资料:
谢中亭烈士  山东省单县人。1979年1月入伍。共青团员。53254部队炮连战士,1979年2月17日牺牲,终年18岁。荣记三等功。

权亚中烈士  山东省单县人。1979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53254部队特务连战士,1979年2月17日牺牲,终年19岁。

这2个战士估计从入伍到战死也就1个月。之所以给人印象深刻,他们在开战的第一天就牺牲了。真是看到都让人伤心。
越军入侵柬埔寨、驱逐华侨、并在我边境地区骚扰之时,就应该提前组成云南、广西边防军(就像1950年提前组成的东北边防军那样)。这样,到1979年2月开战,这支部队至少可以更多熟悉当地气候环境、并更从容的进行临战训练。

所以我认为,还是毛可以被称作战略家。
kgb1059 发表于 2012-5-16 22:21
79年参战的29个陆军师
大部分在战前执行的是长江以南乙种师编制
这些乙种师,执行战时甲种师编制时应有 ...
1976年到1981年这段时间,陆军师编制不分南北。当时甲种师人数略少于1.1万人,乙种师6000多人。

1979年兵没有像1962年那样采用征召10万退伍老兵公安民警之类补入部队,而是采用补入部分军区的老兵的方法,所以不存在大范围老兵回营的现象,个别的有,也都是参战动员后个人回到部队的。主要从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以军级单位为抽调单元,每个单位抽调2000-4000人,不仅陆军军抽调人员,这三个军区大量的守备部队也同样抽调了人员。

于此同时,三北的四个军区的乙种师都扩编为甲种师(预留近10个连的缺额,差不多9800人)。其他未参战军区的乙种师是否同时扩编还没发现资料。
穿上军装前,这些战士可能是和平年代的农民、学生或者工人,1个月后就得战斗在漫天炮火的前线、在班排长的带领下冲锋陷阵。牺牲时都不一定能准确区分炮弹嘶鸣声所代表的远近。

1月份入伍时,北方还是寒冬腊月的时节,2月中旬这些北方籍的士兵就已经在热带丛林里和越南人厮杀作一处。这些小战士没准还是第一次来到这样的环境。

扯这些东西没别的意思,只是刚看到时非常感慨。决策者在地图上的伸手比划,也许需要士兵们在炮火中一寸寸艰难的爬行执行。应该多为他们考虑考虑,给他们更充分的准备,尽量减少他们的伤亡。

常言道爱兵如子,今天也常说以人为本,这反映的是时代的进步。
今天的人们踏上那块土地,是否能意识到这里曾经埋葬过多少年轻的梦想?
其实,考察一下,一战、二战,包括欧美各主要参战国,新兵大量补充战场是常事。
政治家是冷酷滴,要不然世界就和谐了。只是可怜这些新兵,连基本的三个月新兵集训都没有就上战场了,这样的素质刚开战就牺牲了,实在让人痛惜啊
打仗就是这样 新兵老兵一样是炮灰
米帝的新兵也打不了几枪就上伊拉克
jtlb2011d 发表于 2012-5-17 09:49
穿上军装前,这些战士可能是和平年代的农民、学生或者工人,1个月后就得战斗在漫天炮火的前线、在班排长的带 ...
你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战争是冷血的。
jtlb2011d 发表于 2012-5-16 21:33
我猜想新战士的比例应该不会达到30%吧?可能因为经验不足,伤亡比例显得大些。
我很多高中同学的老爸都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飞行员,炮兵,工兵,侦察兵都有,工兵那个排雷的时候还被弹片破了相。另外当年参军的热情还是很高的,我爸要不是地主子女也会去了,地方上也有最低的参军指标,必须保证完成的
jtlb2011d 发表于 2012-5-17 09:05
越军入侵柬埔寨、驱逐华侨、并在我边境地区骚扰之时,就应该提前组成云南、广西边防军(就像1950年提前组成 ...
你还是没有读过出兵决策全过程。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此一时,彼一时。
我老爹就是广西第二次征兵入伍的,79你元月入伍,83年3月复员
从这些方面来说,组织方面确实很仓促,这么多新兵啊。既然早就准备打,该早作准备啊,不至于1月入伍,2月就牺牲……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2-5-17 07:36
当年的编制,有许多“架子”部队,需要临时扩充;
前苏联的做法;
这样的安排,今天看来的确颇有不妥,但 ...
深表同意。即便是今天,PLA的军事素质也不敢恭维。还死抱着两年义务兵役制么?军官们也换血很快,年纪轻轻就分分转业到地方机关单位。
和本单位的一些转业同志,以及一些退伍士兵聊天,对他们的军事素质很失望。
这种义务兵役制,大规模征兵什么的,放以前打大仗,堆人数还行。现在打仗还堆人数吗?需要职业素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