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日本热衷首相访华背后有阴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25:03
一波三折的野田佳彦访华终于成行了。印象中,日本领导人访华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好事多磨”。以这次为例,日方原计划把野田访华安排在10月18日他访韩前后,但因中方领导人日程不便而作罢。

此后拟定的日期为12月12日至13日,但就在成行前夕,野田的访华日期再度推迟。这立即引发中日舆论的种种猜测。由于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4周年纪念日,日方猜测日本首相在这个敏感的日子访华会刺激中国舆论,所以有意避开这个日子。

但问题是,当初选定12日和13日时,中方不会不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又有分析认为,是因为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迟了野田的访华日期。当然,也有人将此与中日关系的不和谐背景联系起来,认为日本近来插手南海主权争端,中国以这种较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虽然被两次推迟日期,野田却不改访华热忱,仅仅在二度推迟的10多天之后,野田就踏上了访华之旅。这对大国领导人来说并不容易。相比之下,中方的态度却要持重得多。

因为像首脑访问这样的外事活动,一般是不会轻易更改日期的,除非发生了极为重大的突发事件。但这样的事件近来在中日两国显然都没有发生,所以野田访华的“好事多磨”,当更多的与中日两国对高层访问的姿态差异有关。

就日本而言,它对发展中日关系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性特点。一方面,由于良好的中日关系可以满足日本在经济、政治、外交乃至安全上对中国的战略性需求,所以日方对推动两国高层访问的积极性十足。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12/26/11575941_0.shtml近年来,日本首相上任后大都把访华作为最优先的外交任务之一。2006年10月,安倍晋三上任后不足10天就来华访问。安倍的后任如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等,虽然在任时间都在一年左右,但也都“抓紧时间”实现访华。

菅直人上任后同样如此,只是因为撞船事件、后来又因为核事故而未能如愿。

就连对中日关系一再拉倒车的小泉纯一郎也不例外。为了实现访华,小泉甚至不惜答应中方提出的严苛条件。2001年10月8日,经中日双方一再商量,小泉终于实现访华。

小泉乘飞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甚至没有休息,就直接驱车前往位于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并向烈士敬献花圈。这样的安排是极不寻常的。

如果仅从热衷于高层访华来看,日本似乎不乏改善日中关系的诚意。但问题是,另一方面,日本又在事关中国人民感情与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不断加大防范和进逼中国的力度。

以小泉访华为例,其实就在一个多月以前,这位“怪人”首相刚刚参拜过靖国神社。也正是因为如此,其一下飞机就前往抗战纪念馆凭吊抗战烈士,也就更引人注目。

当然,在小泉之后日本首相在历史问题上要开明得多,但却又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现实问题”上,加大了防范与进逼中国的力度。

以野田佳彦为例,今年9月就任日本首相以后,野田一方面是通过热线电话与中方联系,希望早日访华,多次表示要促进日中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并且在不同场合披露自己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参加过日本三千青年访华活动,称自己是“日中友好交流的孩子”;

另一方面则采取“亲美遏华”的外交政策,与菲律宾、越南、韩国、印度、缅甸、东盟等国家和地域组织携手,配合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不断强化各种防范中国的战略安排。
特别令人诧异的是,日本近来竟然联合东盟国家,明确介入南海争端。其他如在钓鱼岛、东海划界等问题上,日本也不断示硬,比如,近年来不断强化保卫所谓“西南诸岛”的军事布置。

不难看出,日本的对华政策存在着形式与内容两分的缺陷。一方面,在形式上,日本推动日中高层交流的劲头十足,似乎不乏改善日中关系的诚意;另一方面在实质问题上,日本又不断联合其他国家加大防范中国的力度。

日本的如意算盘在于,在不断强化针对中国的战略安排的前提下,仅仅通过“高层会晤”之类的外交技术手段,就实现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愿望。

如此一来,良好的中日关系既满足了日本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对中国的战略需求,日本又得以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下做出各种防范和进逼中国的战略安排。

在此情况下,中方在日本领导人访华问题上表现出谨慎态度也就非常正常了。日本领导人访华经常出现“好事多磨”现象,其深层的背景正在于此。

其实,高层访问只是改善两国关系的方式之一,它固然有利于营造友好氛围,并成为改善关系的突破口,但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实质问题上要持友好与合作态度。
今天白岩松一边说日本要有个稳定政府一边说那是日本内政我们不好评论   一连说了好几次一波三折的野田佳彦访华终于成行了。印象中,日本领导人访华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好事多磨”。以这次为例,日方原计划把野田访华安排在10月18日他访韩前后,但因中方领导人日程不便而作罢。

此后拟定的日期为12月12日至13日,但就在成行前夕,野田的访华日期再度推迟。这立即引发中日舆论的种种猜测。由于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4周年纪念日,日方猜测日本首相在这个敏感的日子访华会刺激中国舆论,所以有意避开这个日子。

但问题是,当初选定12日和13日时,中方不会不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又有分析认为,是因为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迟了野田的访华日期。当然,也有人将此与中日关系的不和谐背景联系起来,认为日本近来插手南海主权争端,中国以这种较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虽然被两次推迟日期,野田却不改访华热忱,仅仅在二度推迟的10多天之后,野田就踏上了访华之旅。这对大国领导人来说并不容易。相比之下,中方的态度却要持重得多。

因为像首脑访问这样的外事活动,一般是不会轻易更改日期的,除非发生了极为重大的突发事件。但这样的事件近来在中日两国显然都没有发生,所以野田访华的“好事多磨”,当更多的与中日两国对高层访问的姿态差异有关。

就日本而言,它对发展中日关系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性特点。一方面,由于良好的中日关系可以满足日本在经济、政治、外交乃至安全上对中国的战略性需求,所以日方对推动两国高层访问的积极性十足。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12/26/11575941_0.shtml近年来,日本首相上任后大都把访华作为最优先的外交任务之一。2006年10月,安倍晋三上任后不足10天就来华访问。安倍的后任如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等,虽然在任时间都在一年左右,但也都“抓紧时间”实现访华。

菅直人上任后同样如此,只是因为撞船事件、后来又因为核事故而未能如愿。

就连对中日关系一再拉倒车的小泉纯一郎也不例外。为了实现访华,小泉甚至不惜答应中方提出的严苛条件。2001年10月8日,经中日双方一再商量,小泉终于实现访华。

小泉乘飞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甚至没有休息,就直接驱车前往位于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并向烈士敬献花圈。这样的安排是极不寻常的。

如果仅从热衷于高层访华来看,日本似乎不乏改善日中关系的诚意。但问题是,另一方面,日本又在事关中国人民感情与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不断加大防范和进逼中国的力度。

以小泉访华为例,其实就在一个多月以前,这位“怪人”首相刚刚参拜过靖国神社。也正是因为如此,其一下飞机就前往抗战纪念馆凭吊抗战烈士,也就更引人注目。

当然,在小泉之后日本首相在历史问题上要开明得多,但却又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现实问题”上,加大了防范与进逼中国的力度。

以野田佳彦为例,今年9月就任日本首相以后,野田一方面是通过热线电话与中方联系,希望早日访华,多次表示要促进日中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并且在不同场合披露自己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参加过日本三千青年访华活动,称自己是“日中友好交流的孩子”;

另一方面则采取“亲美遏华”的外交政策,与菲律宾、越南、韩国、印度、缅甸、东盟等国家和地域组织携手,配合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不断强化各种防范中国的战略安排。
特别令人诧异的是,日本近来竟然联合东盟国家,明确介入南海争端。其他如在钓鱼岛、东海划界等问题上,日本也不断示硬,比如,近年来不断强化保卫所谓“西南诸岛”的军事布置。

不难看出,日本的对华政策存在着形式与内容两分的缺陷。一方面,在形式上,日本推动日中高层交流的劲头十足,似乎不乏改善日中关系的诚意;另一方面在实质问题上,日本又不断联合其他国家加大防范中国的力度。

日本的如意算盘在于,在不断强化针对中国的战略安排的前提下,仅仅通过“高层会晤”之类的外交技术手段,就实现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愿望。

如此一来,良好的中日关系既满足了日本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对中国的战略需求,日本又得以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下做出各种防范和进逼中国的战略安排。

在此情况下,中方在日本领导人访华问题上表现出谨慎态度也就非常正常了。日本领导人访华经常出现“好事多磨”现象,其深层的背景正在于此。

其实,高层访问只是改善两国关系的方式之一,它固然有利于营造友好氛围,并成为改善关系的突破口,但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实质问题上要持友好与合作态度。
今天白岩松一边说日本要有个稳定政府一边说那是日本内政我们不好评论   一连说了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