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乘坐渔政310船探访美济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32:06
媒体记者很少有去美济礁采访的机会,这次距离上次拍摄专题片,已经过了很多年。值得注意的是北斗导航系统的普及,还有新建的现代化四防菜园和永暑礁是一样的。


图为美济礁上第一代高脚屋。杨旭 摄


图为考察人员参观美济礁上守礁人员开辟的菜园子。杨旭 摄


图为美济礁上的美济花园。杨旭 摄


图为海南琼海谭门渔民林庆鉴在操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杨旭 摄


图为美济礁深海网箱养殖基地。杨旭 摄


图为美济礁守礁建筑。图片右侧为第一代守礁建筑高脚屋。杨旭 摄


图为考察团成员乘小艇进入美济礁泻湖考察。杨旭 摄

通讯:南沙群岛美济礁见闻 守礁生活苦也甘

2011年09月24日 2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9-24/3351337.shtml

  中新社三亚9月24日电 题:南沙群岛美济礁见闻

  中新社记者 杨旭 王子谦

  9月20日至24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南沙巡航及渔业生产考察团,赴南沙群岛美济礁和永暑礁进行渔业生产考察并慰问守礁人员,中新社记者与考察团同乘中国渔政310船前往,首次登上美济礁,领略她的别样情致。

  风浪之中登上礁

  经过30多小时的海上之旅,中国渔政310船于9月22日清晨在大雨和风浪中抵达美济礁。远眺美济礁,只见强劲海风吹起的大浪与礁盘相击产生的白色浪花链,远远望去如洁白的珍珠项链。

  美济礁是一个珊瑚环礁,从船上到守礁点,必须离大船换小艇。礁内的渔民热情前来迎接,几条几米长的小渔船满满当当坐着“客人”。风大浪高,“乘客们”左右摇摆,但令人称奇的是,小船上的“瞭望手”丝毫不惧,稳稳站在船头指挥船只躲避暗礁,小艇驶过礁盘,清澈的海水中珊瑚礁清晰可见。

  船过礁盘,原本浪花翻滚的海面立时变得温顺起来,泻湖内虽没有静如镜面,却也没有礁盘外大浪的惊心动魄。泻湖内一片养殖网箱格外醒目,这是海南渔民布设的深海渔业养殖网箱,养殖了老虎斑、珍珠龙胆等名贵鱼种。

  守礁生活苦也甘

  站在守礁点上,周围的景色一览无余。守礁点一侧几栋由铁管搭起的破旧铁皮屋吸引了众人目光,守礁人介绍,这是第一代守礁建筑“高脚屋”。1994年守礁人员登上美济礁时,简易的高脚屋成了他们躲风避雨的家,如今新一代建筑投入使用,“高脚屋”也完成使命,孤零零地站在海风中。

  美济礁守礁点上处处生机勃勃:种在水泥池内的椰子树挺拔生长;“美济花园”中红白两色的小花迎着海风开放,守礁人亲切地称呼它们为“礁花”;在仅有10余平方米的“菜园子”里,人们带来了祖国大陆的泥土,种上了丝瓜、番茄和青辣椒。

  “在这里风吹日晒,有苦但更有乐!”守礁人方瑞说,守在祖国的南大门,他会经常遥望北方。

  世代捕鱼在南沙

  渔民王庆鉴家住海南琼海潭门,20岁开始出海捕鱼,已“耕海”29年。多年出海劳作并未在他脸上留下过多岁月印记。他说:“我们世代都在南沙捕鱼!”

  王庆鉴每年有8个月在南沙捕鱼,每次出海有2个月左右。谈起愿望,王庆鉴希望美济礁能有一个渔港码头,有了码头,加油、加水、船只修理会更方便。

  王庆鉴边操作仪器边说,他正在使用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去年安装的,1万元人民币的设备他只需出1200元,剩余投入及运行费用由政府负责。

  记者了解到,现在南沙作业的渔船安全保障有了很大提升。王庆鉴指着船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说,这是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安装的,比起以前的单边带电台,性能着实提高了不少。

  “有了北斗导航系统,如果南沙渔船出现危险报警,在北京、广州、海南都能确定这艘渔船的位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说。媒体记者很少有去美济礁采访的机会,这次距离上次拍摄专题片,已经过了很多年。值得注意的是北斗导航系统的普及,还有新建的现代化四防菜园和永暑礁是一样的。


图为美济礁上第一代高脚屋。杨旭 摄


图为考察人员参观美济礁上守礁人员开辟的菜园子。杨旭 摄


图为美济礁上的美济花园。杨旭 摄


图为海南琼海谭门渔民林庆鉴在操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杨旭 摄


图为美济礁深海网箱养殖基地。杨旭 摄


图为美济礁守礁建筑。图片右侧为第一代守礁建筑高脚屋。杨旭 摄


图为考察团成员乘小艇进入美济礁泻湖考察。杨旭 摄

通讯:南沙群岛美济礁见闻 守礁生活苦也甘

2011年09月24日 2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9-24/3351337.shtml

  中新社三亚9月24日电 题:南沙群岛美济礁见闻

  中新社记者 杨旭 王子谦

  9月20日至24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南沙巡航及渔业生产考察团,赴南沙群岛美济礁和永暑礁进行渔业生产考察并慰问守礁人员,中新社记者与考察团同乘中国渔政310船前往,首次登上美济礁,领略她的别样情致。

  风浪之中登上礁

  经过30多小时的海上之旅,中国渔政310船于9月22日清晨在大雨和风浪中抵达美济礁。远眺美济礁,只见强劲海风吹起的大浪与礁盘相击产生的白色浪花链,远远望去如洁白的珍珠项链。

  美济礁是一个珊瑚环礁,从船上到守礁点,必须离大船换小艇。礁内的渔民热情前来迎接,几条几米长的小渔船满满当当坐着“客人”。风大浪高,“乘客们”左右摇摆,但令人称奇的是,小船上的“瞭望手”丝毫不惧,稳稳站在船头指挥船只躲避暗礁,小艇驶过礁盘,清澈的海水中珊瑚礁清晰可见。

  船过礁盘,原本浪花翻滚的海面立时变得温顺起来,泻湖内虽没有静如镜面,却也没有礁盘外大浪的惊心动魄。泻湖内一片养殖网箱格外醒目,这是海南渔民布设的深海渔业养殖网箱,养殖了老虎斑、珍珠龙胆等名贵鱼种。

  守礁生活苦也甘

  站在守礁点上,周围的景色一览无余。守礁点一侧几栋由铁管搭起的破旧铁皮屋吸引了众人目光,守礁人介绍,这是第一代守礁建筑“高脚屋”。1994年守礁人员登上美济礁时,简易的高脚屋成了他们躲风避雨的家,如今新一代建筑投入使用,“高脚屋”也完成使命,孤零零地站在海风中。

  美济礁守礁点上处处生机勃勃:种在水泥池内的椰子树挺拔生长;“美济花园”中红白两色的小花迎着海风开放,守礁人亲切地称呼它们为“礁花”;在仅有10余平方米的“菜园子”里,人们带来了祖国大陆的泥土,种上了丝瓜、番茄和青辣椒。

  “在这里风吹日晒,有苦但更有乐!”守礁人方瑞说,守在祖国的南大门,他会经常遥望北方。

  世代捕鱼在南沙

  渔民王庆鉴家住海南琼海潭门,20岁开始出海捕鱼,已“耕海”29年。多年出海劳作并未在他脸上留下过多岁月印记。他说:“我们世代都在南沙捕鱼!”

  王庆鉴每年有8个月在南沙捕鱼,每次出海有2个月左右。谈起愿望,王庆鉴希望美济礁能有一个渔港码头,有了码头,加油、加水、船只修理会更方便。

  王庆鉴边操作仪器边说,他正在使用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去年安装的,1万元人民币的设备他只需出1200元,剩余投入及运行费用由政府负责。

  记者了解到,现在南沙作业的渔船安全保障有了很大提升。王庆鉴指着船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说,这是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安装的,比起以前的单边带电台,性能着实提高了不少。

  “有了北斗导航系统,如果南沙渔船出现危险报警,在北京、广州、海南都能确定这艘渔船的位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说。
海南渔民:南沙美济礁是我们的家

http://www.hi.chinanews.com/hnnew/2011-09-25/176674.html

http://www.hi.chinanews.com      2011年09月25日 08:15

  中新社三亚9月24日电 题:海南渔民:南沙美济礁是我们的家

  中新社记者 杨旭 王子谦

  9月20日至24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南沙巡航及渔业生产考察团,赴南沙群岛美济礁和永暑礁进行渔业生产考察并慰问守礁人员,中新社记者与考察团一起乘中国渔政310船前往,这是中新社记者首次登上美济礁采访。

  经过30多个小时的海上航行,考察团一行于9月22日在风浪中抵达美济礁。美济礁是南沙群岛东北部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顶部全部由珊瑚构成,内有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6公里的泻湖,平均水深约25.6米。

  是日,美济礁天气恶劣,阴郁的天空下着大雨,强劲的海风吹起大浪,记者未能看到晴朗时碧绿泻湖与蔚蓝大海相接的奇丽风景,只有外海的大浪与礁盘相击产生的白色浪花链一字排开,远远望去如洁白的珍珠项链镶嵌在南海上。当小艇驶过淹没在水中半米深的礁盘时,水中的珊瑚清晰可见。

  穿过环礁进入泻湖,有一片养殖网箱格外醒目。这是海南渔民布设的深海渔业养殖网箱,养殖了老虎斑、珍珠龙胆等名贵品种。在网箱的不远处,停靠着几艘渔船,这是渔民们从事生产生活的“家”。

  77岁的林载亮是国内著名水产养殖专家,南沙美济礁养殖项目运作人。林载亮在南沙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因其曾在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水产学院等高校任教多年,渔民都亲切称呼他“林教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年近八旬的林教授耳聪目明,身手敏捷,站在风浪中的小艇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

  “南沙面积71万平方公里,渔业蕴藏量180万吨,可捕捞量55至60万吨。”谈及南沙渔业资源,林教授如数家珍。据了解,目前他与合伙人在美济礁深海网箱养殖设施已投入逾1000万元人民币,仅一处养殖点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已陆续投放鱼苗2万尾。

  林载亮的合伙人张东海不善言辞,是一位腼腆的海南临高汉子,多年的海上生活把他皮肤晒得黝黑。张东海2006年就开始闯荡南沙,2007年台风“海贝思”使他损失惨重,但他并未灰心,将家中房屋变卖继续在南沙搞养殖。张东海目前在美济礁养殖龙胆、珍珠龙胆、东星斑、老虎斑、军曹鱼等品种,已有深水网箱60余个,产品全部销往香港。

  “多长时间回临高一次?”记者问。“回家要看天气情况,一般三四个月,最快也要两个月。”张东海坦言,美济礁的生活很艰苦,淡水、肉类、蔬菜供应比较紧张,“为了开发美济礁,多苦都要干,美济礁是我们的家!”
留名。战士辛苦啊,记者也挺不容易……
守礁战士是很辛苦的。我们应该对他们更多的关注。也希望我兔给战士们更多实质性的关怀和帮助。记者也辛苦了。话说三十个小时。。。大马力船只两天都到日本了。。。三十个小时。。。起码八百海里啊。。。
保家卫国,农业的···
貌似美济礁守礁的是渔政,不是部队,所谓保家卫国农业部,CCTV7农业和军事频道这么叫是有道理的
守礁是很苦的,应该让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三炮战士去体验下!
兔子不声不响,美济礁已经建设成这个规模了呀

菲佣傻眼了吧
我觉得最苦的是孤独
赞一个。。。
    俺觉得媒体应该多宣传些这类的,积极向上的,少弄些Nx狗屁戏子的内容
就应该多宣传一下
林载亮教授是9月9日坐大型渔船去美济礁的:

http://lt.cjdby.net/thread-1230107-1-1.html
卫星电视可以看吧
不过宽带估计就太奢侈了
南沙养殖 苦乐年华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25/c_122084305.htm

2011年09月25日 11:41:0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海口9月25日电(记者王进业)七八级大风把南沙海域搅得波翻浪涌;船入美济礁,立时风轻波柔,蓝色、浅灰、深灰相间的海面如诗如画。

  “美济礁可是养殖的一块宝地。全中国最好的渔场肯定是我的渔场!”水产专家、渔场“总指挥”林载亮自豪地说。

  美济礁是南沙群岛一个椭圆形珊瑚环礁,泻湖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有“南海明珠”之称。资料显示,中国渔民1000多年前就发现了美济礁这片神奇的平静海域。

  林载亮是最早提出在美济礁开展水产养殖的国内专家。这位海南省水产局原副局长今年虽已77岁高龄,但不管上船下船,依然身手利索,自称眼不花耳不聋。

  玻璃钢小渔船在海面上欢快地跳跃着。9月22日,记者踏上浮在海面上粗粗的胶皮管,但见十几组圆形网箱里,石斑鱼、龙胆鱼等悠悠地游动着,银色、咖啡色鳞片闪着亮光。林载亮指着网箱介绍说,鱼苗是在海南岛育好后运来的。由于美济礁水质没有污染、养料丰富,这些名贵鱼长得又快又好。军曹鱼生长速度比近岸养殖快两至三倍。龙胆鱼5年可长到50多公斤,一条就能卖6000多元。香港的老板主动联系收购。去年以来,军曹、石斑鱼等已销售20多吨,收入360多万元。

  返回途中,一船员指着远处礁盘上的一个白点说:“看,那是死难船员纪念碑!”为了在南沙养殖,海南渔民曾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海南临高县渔民张东海心中永远的痛。

  站在船上,张东海向记者讲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张东海1978年高中毕业后就在南海摸爬滚打,收入不菲。200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启动美济礁养殖研究,并试养成功。在林载亮的鼓动下,2007年,张东海在美济礁一举投资上千万元,成为民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曾想,12月底,风力12级、最大风速16级的“海贝斯”无情地卷走了他的全部投资。看管鱼排的9名渔民不幸遇难,包括张东海的姐夫、林载亮的侄子。张东海把房产、汽车等变卖了近200万元,补偿给9个遇难渔民家庭。

  “那台风毕竟是百年一遇。就这样罢手也对不起死难的兄弟!”2008年10月,在有关方面和好心人的支持下,张东海带领43名渔民,包括他的儿子、弟弟和妹夫,再下美济礁,在同一片海面上,又建起一方方能抗9级风暴的网箱。2007年11月21日,在美济礁礁盘上,张东海亲手立起高1.6米、宽0.6米的花岗岩“中国南沙美济礁养殖遇难者纪念碑”。

  几年下来,张东海网箱养殖面积已达300多公顷。他认为规模还是太小。去年,他与林载亮、孟祥君成立股份公司,养殖面积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

  “七七老汉闯南沙,为国为民尽余生。”林载亮席间抒怀,壮心不已。他说,今后要快速扩大养殖面积,同时下力气打造就地育苗、多品种养殖、高端食品加工、海洋制药、酒店等产业链条,争取年产值达到几十个亿。张东海呼吁,渔业风险大,银行应加强对远洋渔业的贷款扶持。

  海南省海洋渔业厅厅长赵中社说:“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creator_qi 发表于 2011-9-25 12:21
貌似美济礁守礁的是渔政,不是部队,所谓保家卫国农业部,CCTV7农业和军事频道这么叫是有道理的
我们不仅要守卫,还要科学开发利用
支持多开发利用南海
把乌毛那艘“光荣”级废铁买来,也开南沙礼乐滩座沉
逐步發展 完善 擴大再壙大 不久將來美丽富饒的南沙到处都是在強大軍事力量保護下 的生机处处生产基地
可以更名为美济岛了。
e8098 发表于 2011-9-25 13:06
赞一个。。。
    俺觉得媒体应该多宣传些这类的,积极向上的,少弄些Nx狗屁戏子的内容
支持!!!
国家层面应该多宣传这样的事情,而不是搞些选秀节目!
应该是搞浮潜的好地方啊

cnnetspy2000 发表于 2011-9-25 15:59
可以更名为美济岛了。
恐怕不能够
drakan 发表于 2011-9-25 17:53
恐怕不能够
难怪你是少将,俺还是刚晋升的三级军士长。[:a6:]
是的,坚守九段线即可,南海没有岛礁决定领海之说,俺差点犯错误。;funk
而且改礁为岛,正中了棒子和倭寇的下怀。[:a9:]
美济礁是个天然的大鱼塘。国家早就应该修个渔港码头什么的。把礁堡修宽大点,造冷藏库。有了基础设施,后面的就好搞了。上了规模,就可以修机场,空运新鲜渔获。战时起降战机。国家应该在这方面下力气投入。政治、军事、经济效益都很可观。
我国未来在南海。
保家卫国农业部
第一个图应该是第二代高脚屋吧 第一代是竹木的
che 发表于 2011-9-25 13:19
南沙养殖 苦乐年华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25/c_122084305.htm
保家卫国农业部。。。
记者上美济礁了?有什么事要发生...
应该把那些整天对南海打嘴炮的喷子们都送过去劳教一年。
应该把那些整天对南海打嘴炮的喷子们都送过去劳教一年。
pheonix 发表于 2011-9-25 12:29
兔子不声不响,美济礁已经建设成这个规模了呀

菲佣傻眼了吧
还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复旦一兵 发表于 2011-9-25 18:30
美济礁是个天然的大鱼塘。国家早就应该修个渔港码头什么的。把礁堡修宽大点,造冷藏库。有了基础设施,后面 ...
关键是起到一个点带动一片的作用,,,期待开放南海旅游的日子啊,,现在开始攒钱
希望早日能去那里旅游,就不用去什么马尔代夫了,哈哈
很关心渔民们赚了多少钱?
我觉得应该让F22贵宾来看一下什么是给力的正面的爱国媒体的报道
高脚屋实在太艰苦了。就是不知道台风来了得话,高脚屋里的人怎么办?撤离吗?
高脚屋实在太艰苦了。就是不知道台风来了得话,高脚屋里的人怎么办?撤离吗?
战士辛苦啊
很是期待去南沙旅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