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诺贝尔奖今起陆续揭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53:13
晨报讯(记者 邬莹)随着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今日揭晓,人们对于具有103年历史的诺贝尔奖今年各奖项归属的猜测也将陆续划上句号。本周,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与和平奖将陆续找到它们的主人。

    目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人们对2004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各种猜测,其中认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应该会颁给一位女性作家,同时,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颁发给立志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

    诺贝尔奖评选的全过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没有复议。评审们历来在奖项揭晓前三缄其口,既不给任何暗示,也不透露被提名人的名字。此外,按照惯例,各奖项的揭晓日期只提前两天对外公布。在发表最后结果时,也只有获奖人的姓名和简要理由。晨报讯(记者 邬莹)随着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今日揭晓,人们对于具有103年历史的诺贝尔奖今年各奖项归属的猜测也将陆续划上句号。本周,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与和平奖将陆续找到它们的主人。

    目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人们对2004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各种猜测,其中认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应该会颁给一位女性作家,同时,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颁发给立志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

    诺贝尔奖评选的全过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没有复议。评审们历来在奖项揭晓前三缄其口,既不给任何暗示,也不透露被提名人的名字。此外,按照惯例,各奖项的揭晓日期只提前两天对外公布。在发表最后结果时,也只有获奖人的姓名和简要理由。
<P>【凤凰卫视】</P><P>2004诺贝尔和平奖及文学奖将花落谁家?</P><P>凤凰卫视10月3日消息 2004年度“诺贝尔奖庆典”活动将于10月4日拉开序幕,引起媒体广泛猜测的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与“诺贝尔和平奖”将花落谁家? <P><P>法新社透漏,目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人们对今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各种猜测,其中认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应该会颁给一位女性作家,同时,“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颁发给立志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 <P><P>2003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伊朗女律师希林?伊巴迪,以表彰她为民主和人权,特别是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所作出的努力。和平奖将于10月8日宣布。目前,该奖项还没有最热门的人选。不过,有报导说,从事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可能获得该奖项,那很可能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EAE)及其总干事巴拉迪。 <P><P>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伊拉克前政权萨达姆时期的核查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该机构正在努力说服伊朗中止其有争议的浓缩铀计划以及北韩的核开发项目。 <P><P>据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学会”会长托尼森透露,尽管伊朗的核开发争议尚没有明确结果,这可能会不利于巴拉迪及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获奖,但他们仍然是今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最佳人选。 <P><P>报导说,今年角逐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个人和机构的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达到了创纪录的194个。尽管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名单对外界是严格保密的,但许多观察家都预测诺贝尔奖五人评审委员会将会利用这个机会,号召人们为遏制核武器扩散及控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发做出贡献。 <P><P>位于挪威奥斯陆的国际和平研究所(PRIO)的所长斯坦-托恩尼森表示,从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主审委员会可能的选择倾向来看,巴拉迪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成为诺贝尔和平奖本年度的最有力竞争者。他在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网页上写道:“现在已经该到了我们承认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做出的贡献的时候了,巴拉迪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为核控制和核不扩散做出了诸多努力。相信他们将来还会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P><P>托恩尼森告诉法新社说:“诺贝尔委员会在评选今年的和平奖得主时还将会向美国传递双重资讯,首先,它会在反对核扩散问题上与美国的优先选择保持一致,但第二点它会提醒美国,这场反对核扩散的斗争需要一种多边的国际合作机制。” <P><P>除了巴拉迪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外,其他夺标呼声比较高的候选人还有目前正在病中的前捷克领导人哈维尔,在一家澳大利亚网站开出的赔率当中,他紧随巴拉迪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后,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赔率是1赔5。有趣的是,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总统布希和他的铁杆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这次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角逐当中赔率都较低,仅为1赔1001。 <P><P>此外,“诺贝尔奖委员会”可能从今年194位候选人中,选出三位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瑞典皇家学院垂青的女性作家将可能在今年的角逐中胜出。观察家指出,来自美国的卡罗尔-奥蒂斯和英格尔-克里斯蒂森将是热门人选。 <P><P>此外,美国小说家罗斯、阿尔巴尼亚的卡达拉、捷克的昆德拉、叙利亚籍黎巴□诗人阿多尼斯以及瑞典诗人特兰斯特米尔都是希望人选,但瑞典皇家学院今年可能不会再将文学奖颁给男性作家。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于100多年前诞生至今,只有9位女作家获得该奖项,最近一次是1996年,波兰女诗人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获奖。2003年度的文学奖获得者是南非的约翰-库切。 <P><P>除了上述奖项之外,由于物理学、医学、化学和经济学等奖项获奖者的学术研究超过了普遍人的理解力,并不受到人们的过多关注。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科学领域的奖项大都由在美国的科学家获得。物理和化学奖将分别于5日和6日宣布,经济学奖将于10月11日由瑞典中央银行宣布。“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将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举行。 </P>
<P>【南洋网】</P><P>斯德哥尔摩3日法新电-2004年度“诺贝尔奖季节”将在本月4 日拉开序幕,当天将率先宣布200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将人,并以宣布“诺贝尔文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告终。

</P><P>目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人们对今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各种猜测,其中认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应该会颁给一位女性作家;同时,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颁发给立志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诺贝尔和平奖是唯一不在斯德哥尔摩而在奥斯陆颁发的奖项。2003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伊朗女律师希林·埃巴迪,以表彰她为民主和人权,特别是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所作出的努力。

</P><P>诺贝尔和平奖将在本月8 日宣布。目前,有关奖项还没有最热门的人选。不过,如果如上所说,从事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可能获奖,那很可能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

</P><P>此外,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瑞典皇家学院垂青的女性作家将可能在今年的角逐中胜出。

</P>-->--><P>物理奖和化学奖分别会在本月5 和6 日宣布,经济学奖将在本月11日由瑞典中央银行宣布。

<P>“诺贝尔奖”由瑞典科学家诺贝尔设立,于1901年首度颁奖,其中文学奖的奖金为130 万美元(494 万令吉)。除和平奖以外,“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将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
</P>
<P>【重庆经济报】</P><P>诺贝尔奖今撩面纱</P><P>最受关注的和平奖及文学奖到底花落谁家?</P><P>  目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人们对今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各种猜测,其中认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应该会颁给一位女性作家,同时,“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颁发给立志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
  2004年度“诺贝尔奖庆典”活动于4日拉开序幕,首先宣布的是200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随后将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与“诺贝尔和平奖”等。</P><P></P><P>诺贝尔奖颁奖仪式(资料图片)</P><P>猜想和平奖
最热门人选:巴拉迪
  “诺贝尔和平奖”是惟一不在斯德哥尔摩而在奥斯陆颁发的奖项。和平奖将于8日宣布。目前,该奖项还没有最热门的人选。不过,如果如上所说,从事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可能获得该奖项,那很可能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EAE)及其总干事巴拉迪。
  理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伊拉克前政权萨达姆时期的核查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该机构正在努力说服伊朗中止其有争议的浓缩铀计划以及朝鲜的核开发项目。
  不利因素:据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学会”会长托尼森透露,尽管伊朗的核开发争议尚没有明确结果,这可能会不利于巴拉迪及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获奖,但他们仍然是今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最佳人选。</P><P>猜想文学奖
最热门人选:女作家
  “诺贝尔奖委员会”可能从今年194位候选人中,选出3位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瑞典皇家学院垂青的女性作家将可能在今年的角逐中胜出。观察家指出,来自美国的卡罗尔·奥蒂斯和英格尔·克里斯蒂森将是热门人选。
  理由: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于100多年前诞生至今,只有9位女作家获得该奖项,最近一次是1996年,波兰女诗人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获奖。2003年度的文学奖获得者是南非的约翰·库切。
  不利因素:此外,美国小说家罗斯、阿尔巴尼亚的卡达拉、捷克的昆德拉、叙利亚籍黎巴诗人阿多尼斯以及瑞典诗人特兰斯特米尔等著名男性作家都是希望人选。</P><P></P><P>2003年度诺贝尔奖颁奖现场</P><P>猜想其他奖
最热门人选:美国佬
  除了上述奖项之外,由于物理学、医学、化学和经济学等奖项获奖者的学术研究超过了普遍人的理解力,并不受到人们的过多关注。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科学领域的奖项大都由在美国的科学家获得。物理和化学奖将分别于5日和6日宣布,经济学奖将于10月11日由瑞典中央银行宣布。
  “诺贝尔奖”由瑞典科学家诺贝尔设立,于1901年首度颁奖。其中文学奖的奖金为130万美元,最多可以由3个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将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举行。</P>
<P>【半岛都市报】</P>诺贝尔文学奖将垂青女性?<P>本报讯本年度“诺贝尔奖庆典”活动将于当地时间10月4日拉开序幕。目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人们对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与“诺贝尔和平奖”有各种猜测。</P><P>  其中,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瑞典皇家学院垂青的女性作家将可能在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角逐中胜出。来自美国的卡罗尔·奥蒂斯将是热门人选。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于100多年前诞生至今,只有9位女作家获得该奖项。</P><P>  同时,“诺贝尔和平奖”是唯一不在斯德哥尔摩而在奥斯陆颁发的奖项。从事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可能获得该奖项,那很可能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巴拉迪。</P><P>  “诺贝尔奖”由瑞典科学家诺贝尔设立,于1901年首度颁奖。其中文学奖的奖金为130万美元,最多可以由3个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将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举行。 </P>
<P>【国际在线】</P><P>2004诺贝尔奖庆典明日开幕 和平奖及文学奖前瞻</P><P>国际在线消息 据中新网引法新社报道,2004年度“诺贝尔奖庆典”活动将于4日拉开序幕,首先宣布的是200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随后将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与“诺贝尔和平奖”等。 </P><P>  目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人们对今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各种猜测,其中认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应该会颁给一位女性作家,同时,“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颁发给立志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 <P>  “诺贝尔和平奖”是唯一不在斯德哥尔摩而在奥斯陆颁发的奖项。2003年度的和平奖颁给了伊朗女律师希林·伊巴迪,以表彰她为民主和人权,特别是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所作出的努力。和平奖将于下周五(8日)宣布。目前,该奖项还没有最热门的人选。不过,如果如上所说,从事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可能获得该奖项,那很可能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EAE)及其总干事巴拉迪。 <P>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伊拉克前政权萨达姆时期的核查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该机构正在努力说服伊朗中止其有争议的浓缩铀计划以及朝鲜的核开发项目。 <P>  据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学会”会长托尼森透露,尽管伊朗的核开发争议尚没有明确结果,这可能会不利于巴拉迪及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获奖,但他们仍然是今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最佳人选。 <P>  此外,“诺贝尔奖委员会”可能从今年194位候选人中,选出三位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瑞典皇家学院垂青的女性作家将可能在今年的角逐中胜出。观察家指出,来自美国的卡罗尔-奥蒂斯和英格尔-克里斯蒂森将是热门人选。此外,美国小说家罗斯、阿尔巴尼亚的卡达拉、捷克的昆德拉、叙利亚籍黎巴嫰诗人阿多尼斯以及瑞典诗人特兰斯特米尔都是希望人选,但瑞典皇家学院今年可能不会再将文学奖颁给男性作家。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于100多年前诞生至今,只有9位女作家获得该奖项,最近一次是1996年,波兰女诗人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获奖。2003年度的文学奖获得者是南非的约翰-库切。 <P>  除了上述奖项之外,由于物理学、医学、化学和经济学等奖项获奖者的学术研究超过了普遍人的理解力,并不受到人们的过多关注。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科学领域的奖项大都由在美国的科学家获得。物理和化学奖将分别于5日和6日宣布,经济学奖将于10月11日由瑞典中央银行宣布。 <P>  “诺贝尔奖”由瑞典科学家诺贝尔设立,于1901年首度颁奖。其中文学奖的奖金为130万美元,最多可以由3个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将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举行。</P>
<P>【扬子晚报】</P><P>“诺贝尔奖”今起陆续揭晓
</P><P>本报综合消息 2004年度“诺贝尔奖庆典”活动将于今天拉开序幕,首先宣布的是200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随后将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与“诺贝尔和平奖”等。 </P><P>  人们对今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各种猜测,其中认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应该会颁给一位女性作家,同时,“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颁发给立志核不扩散活动的机构和人士。据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学会”会长托尼森透露,伊朗核开发尚无明确结果,这可能会不利于巴拉迪及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获奖,但他认为,他们仍然是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最佳人选。 <P>  此外,“诺贝尔奖委员会”可能从今年194位候选人中,选出三位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瑞典皇家学院垂青的女性作家将可能在今年的角逐中胜出。观察家指出,来自美国的卡罗尔·奥蒂斯和英格尔·克里斯蒂森将是热门人选。此外,美国小说家罗斯、阿尔巴尼亚的卡达拉、捷克的昆德拉、叙利亚籍黎巴嫰诗人阿多尼斯以及瑞典诗人特兰斯特米尔都是希望人选,但瑞典皇家学院今年可能不会再将文学奖颁给男性作家。 <P>  除了上述奖项之外,由于物理学、医学、化学和经济学等奖项获奖者的学术研究超过了普遍人的理解力,并不受到人们的过多关注。 <P>  据悉,物理和化学奖将分别于5日和6日宣布,经济学奖将于10月11日由瑞典中央银行宣布。 <P>  最后的颁奖仪式将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举行。 <P>   </P>
没中国什么事
<P>【新浪科技】</P><P>瑞典科学院公布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研究成果</P><P></P><P>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分享殊荣</P><P></P><P>颁奖典礼现场</P><P>新浪科技讯 两位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因发现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而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以下是瑞典科学院决定向这两位美国科学家颁发医学奖的文告内容节选:</P><P>  人类的嗅觉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领域。人类认识 和记忆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本原理一直不为人所知。今年诺 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的获奖者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所进 行的一系列先驱性的研究向我们清楚地阐释了我们的嗅觉系 统是如何运作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基因家族。这一基因家族由1000种不同的基因组成(占我们基因总数的百分之 三),这些基因构成了相当数量的嗅觉受体种类。这些受体 位于嗅觉受体细胞之内,这些细胞在鼻上皮的上端,可以探 测到吸入的气味分子。</P><P>  每个嗅觉受体细胞只含有一种嗅觉受体,每个受体可以探测 到数量有限的气味。我们的嗅觉受体细胞因此对一些气味很 敏感。这些细胞直接向特定的微型终端传送神经反应过程。 携带同样受体的受体细胞向同样的肾小球传送他们的神经反 应过程。微型终端再向大脑其它的部分传送信息。数个嗅觉 受体所得到的信息在大脑进行综合,形成一种模式。因此, 我们能够在春天时感觉到丁香的香味,并在其它时候记起这 种香味。</P><P>  理查德·阿克塞尔(来自美国纽约)和琳达·巴克(来自美国西雅图)1991年联合发表了他们有关嗅觉的基础论文。他 们在论文中形容了嗅觉受体的一千种基因组成的基因家族。 他们随后独立地展开工作。他们进一步通过分子结构和细胞 组织清楚地向我们阐述了嗅觉系统。</P><P>  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得出的结论认为每个嗅觉受 体细胞都只表达某一种特定气味受体基因。这个结论出乎人 们的意料。阿克塞尔和巴克继而确定了大脑的第一个中转站 的组织构成。</P><P>  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在研究嗅觉系统中所发现的 一般原则看起来也适用于其它感官系统。信息素是一种可以 影响不同社会行为的分子,尤其是在动物身上。理查德·阿 克塞尔和琳达·巴克都独立地发现了两种其它类型的G蛋白 质连结状受体可以探测到信息素。这两种其它类型的G蛋白 质连结状受体位于鼻上皮的上端。舌味蕾上还有另一种类型 的G蛋白质受体受体,而这与味觉有关。 </P>
<P>【新浪科技】</P>诺贝尔医学奖揭晓 两名美国科学家平分百万奖金<P></P><P>资料图片:诺贝尔医学奖理查德-阿克塞尔</P><P></P><P>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弗雷德-哈钦松癌症研究所工作人员琳达-巴克</P><P>
</P><P>  新浪科技讯: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刚刚公布了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人选: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P><P>  理查德-阿克塞尔在哥伦比亚大学戈瓦尔德-休格医学院和哈梅尔医学中心工作。琳达-巴克是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弗雷德-哈钦松癌症研究所工作人员(女),今年奖金为100万美元 ,由二人平分。</P>
哪个台直播?
<P>小时候觉得诺贝尔奖很神圣</P><P>后来90年代达赖搞了次奖后才知道</P><P>原来西方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纯洁和神圣</P><P>获奖与否太阳照样升起</P>
诺贝尔奖已经被污染了,诺贝尔若地下有知,会跳起来杀光诺贝尔奖评委会的那帮人渣。[em05][em05][em05][em05][em05]
诺贝尔已经成了政治的了`
<P>快讯:三名美科学家获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P><P>新华网快讯 据美联社报道,三名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David J Gross)、戴维·波利茨(H David Politzer)和弗兰克·威尔茨克(Frank Wilczek)获得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P>
<P>详讯:三名蛋白质专家获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P><P></P><P>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新华社照片,斯德哥尔摩,2004年10月6日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这是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的照片。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新华社记者 马世骏摄</P><P></P><P>这是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的照片。</P><P></P><P>这是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的照片</P><P></P><P>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从左至右),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P><P></P><P>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新华社记者 马世骏摄 </P><P>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记者马世骏 王洁明)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P><P>    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贡诺·厄奎斯特带着两名化学奖评委代表笑容可掬地出席了宣布仪式。由于此前揭晓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得主全是美国科学家,因此当厄奎斯特宣布两名以色列人和1名美国人获得今年的化学奖时,全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P><P>    评审委员会说,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近几十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却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蛋白质的降解问题感兴趣。但今年获得化学奖的3位科学家却独辟蹊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被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人的很多疾病就是这一降解过程不正常导致的。</P><P>    评委们指出,“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攻克子宫颈癌等疑难疾病。据介绍,目前已有建立在这一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药物问世,正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进行检测。</P><P>    评委们在现场解释整个理论时,特意用碎纸机将两张完整的彩纸瞬间绞碎,以此比喻细胞好比一个高效的“控制站”,制造蛋白质但又能在瞬间把某些特定蛋白质“降解”为碎片。</P><P>    在宣布大厅,工作人员当场把电话接到了获奖者之一阿龙·切哈诺沃在以色列海法的家中。尽管切哈诺沃语速极快的以色列英语让很多人不得不最大限度地竖起耳朵,但现场所有人还是从他一些颤抖的语音中感受到了一种兴奋。</P><P>    切哈诺沃笑言,还没来得及把消息告诉亲朋好友,也没想以后怎么用这笔奖金,“在此刻,我觉得我已经不是我自己了!”当记者问到,作为一名非美国人赢得科学类的诺贝尔奖有什么感受,他激动地说:“我深深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切哈诺沃还说,他相信他们的发现对攻克癌症以及多种疾病会有很大帮助。</P><P>    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此前,以色列人曾获得过和平奖和文学奖。评委代表拉尔斯·特兰德在现场就评选人的国籍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在评奖时不考虑研究人员的民族和国籍,“我们只选择那些有最突出成就、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最优秀的科学家”。</P><P>    阿龙·切哈诺沃今年57岁,阿夫拉姆·赫什科今年67岁,都是以色列工学院的教授。今年78岁的欧文·罗斯目前任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完)</P>
<P>科普: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P><P>新华网记者姜岩 毛磊 刘军</P><P>    蛋白质是包括人类在内各种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生物体而言,蛋白质的生老病死至关重要。然而,科学家关于蛋白质如何“诞生”的研究成果很多,迄今至少有5次诺贝尔奖授予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但关于蛋白质如何“死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方面的 工作。</P><P>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P><P>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如同砖头,而蛋白质则如结构复杂的建筑。正如同有各种各样的建筑一样,生物体内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结构,也有不同的功能。通常看来蛋白质的合成要比蛋白质的降解复杂得多,毕竟拆楼容易盖楼难。</P><P>    蛋白质的降解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比如人吃进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就被降解为氨基酸,随后被人体吸收。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简单的蛋白质降解酶如胰岛素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家对这一过程研究得较为透彻,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认为蛋白质降解没有什么可以深入研究的。不过,20世纪50年代的一些研究表明,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P><P>    最初的一些研究发现,蛋白质的降解不需要能量,这如同一幢大楼自然倒塌一样,并不需要炸药来爆破。不过,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却发现,同样的蛋白质在细胞外降解不需要能量,而在细胞内降解却需要能量。这成为困惑科学家很长时间的一个谜。70年代末80年代初,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欧文·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一谜底。原来,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一过程只需要蛋白质降解酶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过程。这如同拆楼一样,如果大楼自然倒塌,并不需要能量,但如果要定时、定点、定向地拆除一幢大楼,则需要炸药进行爆破。</P><P>    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最初是从小牛的胰脏中分离出来的。它就像标签一样,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在那里被降解。</P><P>    这三位科学家进一步发现了这种蛋白质降解过程的机理。原来细胞中存在着E1、E2和E3三种酶,它们各有分工。E1负责激活泛素分子。泛素分子被激活后就被运送到E2上,E2负责把泛素分子绑在需要降解的蛋白质上。但E2并不认识指定的蛋白质,这就需要E3帮助。E3具有辨认指定蛋白质的功能。当E2携带着泛素分子在E3的指引下接近指定蛋白质时,E2就把泛素分子绑在指定蛋白质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指定蛋白质上就被绑了一批泛素分子。被绑的泛素分子达到一定数量后,指定蛋白质就被运送到细胞内的一种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这种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垃圾处理厂”,它根据绑在指定蛋白质上的泛素分子这种标签决定接受并降解这种蛋白质。蛋白酶体是一个桶状结构,通常一个人体细胞中含有3万个蛋白酶体,经过它的处理,蛋白质就被切成由7至9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这一过程如此复杂,自然需要消耗能量。</P><P>    后来很多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实,这种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在生物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如同一位重要的质量监督员,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质量有高有低,通过它的严格把关,通常有30%新合成的蛋白质没有通过质检,而被销毁。但如果它把关不严,就会使一些不合格的蛋白质蒙混过关;如果把关过严,又会使合格的蛋白质供不应求。这都容易使生物体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一种称为“基因卫士”的P53蛋白质可以抑制细胞发生癌变,但如果对P53蛋白质的生产把关不严,就会导致人体抑制细胞癌变的能力下降,诱发癌症。事实上,在一半以上种类的人类癌细胞中,这种蛋白质都产生了变异。</P><P>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在生物体中如此重要,因而对它的开创性研究也就具有了特殊意义。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实验室中,科学家不断发现和研究与这一降解过程相关的细胞新功能。这些研究对进一步揭示生物的奥秘,以及探索一些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完)</P>
<P>美国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确实是最顶层的。</P>
<P>获奖者占70%以上 诺贝尔奖缘何频频花落美国</P><P>鼓励创新不搞“论资排辈” 大笔美元用在科研刀刃上 </P><P>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3名美国科学家获得,此前公布的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也是2名美国科学家。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甚至文学领域,美国人在诺贝尔奖领域一直身手不凡。 <P>    截至2003年,美国共有27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文学奖获得者11位,和平奖19位,经济学奖34位,化学奖54位,物理学奖72位,生理学或医学奖83位。 <P>    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其中奥妙何在? <P>    美元万能? <P>    美国物理研究所的菲利普·谢韦曾在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说:“难道是因为美国人更优秀吗?大概不是。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然。” <P>    美国通过国家和私人资金来源向基础研究投入了数十上百亿美元的经费。像贝尔实验室这样一些由公司资助的项目,将无数美元用于研究上。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丽塔·科尔韦尔说,这些经费都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我们资助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人。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强大的动力。”她说,在其他许多国家存在着一种“论资排辈的做法”。 <P>    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多名美国诺贝尔奖得主获奖之前向他们提供了资助,其中包括2000年的4名获奖者,即两名化学奖得主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伦·黑格,新西兰出生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伦·麦克迪尔米德;医学奖得主、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保罗·格林加德;物理学奖得主、德国出生的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赫伯特·克勒默。 <P>    科尔韦尔说,上述科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她说:“一个重要因素,是鼓励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 <P>    “美国梦”? <P>    科尔韦尔说:“人们总将提出疑问,并朝着新领域迈出下一步。可是,许多国家存在一种传统的倾向,不敢打破现状,对长者或上司总是表现得毕恭毕敬。我敢说,美国科学家并不特别顺从于一些过时的想法。”谢韦说,这就浓缩成“美国梦”了。 <P>    他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美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仅在第28位或30位,落后于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士、法国和德国。这多少令人有点不解。”他举例说,一些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学生在一些统一的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考试中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

    他接着说:“不过,在大学阶段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谢韦说,美国学生更注重于独立思考,而轻视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他说:“如果按照人口数量来统计,中国应该有15个爱因斯坦,印度有10个,美国只有3个。” <P>    他接着说:“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如果你在洛杉矶或什里夫波特上学,你成才的概率就会比你在其他国家上学的概率要大。” <P>    以美科学家分享今年诺贝尔化学奖 <P>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左)、阿夫拉姆·赫什科(中)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右),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阿龙·切哈诺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目前都在以色列工学院工作,欧文·罗斯则任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徐海静 </P>
<B>专家称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巴拉迪或摘诺贝尔和平奖</B> 中新网10月6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分析,鉴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最有可能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其总干事巴拉迪。<P>  专家认为,由于世界范围内各种冲突并没有较大的改善,本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会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负责人巴拉迪,以表彰他们在防止伊拉克、朝鲜以及伊朗发展大规模杀伤性等事务中所作的不懈努力。</P><P>  国际问题专家贡纳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些地区的形势并没有显著改善,中东地区就是一个热点。在苏丹,和平协议仍然没有达成,而斯里兰卡的局势也在恶化。此时,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诸如国际原子能机构这样一个机构是很好的机会。”</P><P>  挪威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所长斯坦·托恩尼森也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巴拉迪给予了很高的评论,他说,尽管美国不断施加压力,但是他们却表现出了工作上的公正性。</P><P>  此前,他在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网页上写道:“现在已经到了我们承认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贡献的时候了。巴拉迪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为核控制和不扩散做出了诸多努力,而且他们还会再接再励。”</P><P>  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巴拉迪个人在调查伊拉克前政权武器库以及检查萨达姆政权可疑的核武器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近,他们又在控制朝鲜以及伊朗可疑核活动中作了许多有效的工作。</P><P>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今年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巴拉迪,对于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及其政府来说,这将是他们面临的第四次打击,因为前三次和平奖得主都对布什进行过反对或者正面的批评。200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极力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而2002年的和平奖得主,美国前总统卡特也对布什提出了正面的批评。2003年10月10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伊朗女作家阿卜迪,以表彰她在人权尤其是争取妇女和儿童权益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而阿卜迪在发表演讲时由严厉地批评了美国。她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一些国家以‘9·11’事件以及世界反恐战争为借口,严重地破坏了普遍人权的原则以及相关法规。”</P><P>  据悉,获得今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个人和机构达到了194个,他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2004年10月8日格林威治时间上午9时,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将对外宣布最终的获奖名单。(章田)</P>
<P>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P><P>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0月2日电  记者刘仲华报道:负责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今天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授予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夫雷德·耶利内克,以表彰她在其小说和剧作中,“用充满乐感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这个充斥着陈腐和压抑的社会的荒谬。”

  她1946年出生于奥地利小镇穆尔祖什拉克,年轻时就开始创作诗歌,此后多次获得各种德语文学奖项。她的代表作有《美好的时光》、《钢琴教师》等。12月10日,她将来瑞典领取1000万瑞典克郎(相当于135万美元)的奖金.</P>
<B>新闻背景:勇闯禁区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B> 中新网10月7日电 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揭下了神秘面纱:最终赢家为57岁的奥地利女作家、诗人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P>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是奥地利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1946年生于奥地利,在名城维也纳长大,并在一所著名的音乐学校求学。她被认为是那个年代奥地利文学创作的领路人,并因在德文创作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海涅希博尔奖。</P><P>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作品在中国不多见,喜爱戏剧的人应该知道这位女作家的针对奥地利最新政治纷争的三部戏剧作品:《沉默》、《死亡和姑娘II》以及《告别》。《告别》是一部关于政治家的作品,采取了独白的形式演出。</P><P>  虽然不少国人对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文学创作不熟悉,但提起获得2001第54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变态”影片——《钢琴教师》(The Piano Teacher),恐怕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其实,这部影片就改编自耶利内克的作品。</P><P>  《钢琴教师》是男导演迈克尔·哈尼克(Michael Haneke)的杰作,但其原始脚本却是女作家耶利内克1983年出版的半自传体小说。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受性压抑困扰的钢琴教师与一位学生的情感纠葛。片中,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女教师艾丽卡靠偷窥和自虐来发泄性欲,最终用刀子刺进了自己的心脏。影片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艾丽卡种种变态的性狂想(如用刀片割伤自己的阴部,在露天电影院偷窥在汽车中做爱的男女等)。片中,艾丽卡把偷窥视为男性的权力,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本片改编自耶利内克的半自传体小说,所以片中表现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作家本人思想的真实写照。</P><P>  《钢琴教师》一片使耶利内克赢得了女“性”作家的称号。在奥地利,似乎没有一位著名女作家敢于触碰变态性心理这个禁区,并大胆出版了半自传体小说。</P>
<B>诺贝尔和平奖今日宣布 伊拉克问题决定最终归属</B>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俄《新消息报》报道,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开奖之前,候选人情况已经曝光,共有194人角逐这一大奖,创造了候选人数量纪录,其中既有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有古巴领袖卡斯特罗,甚至还有受到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指控的南斯拉夫前总统米洛舍维奇。<P>  和平奖人选可能是诺贝尔大奖中争议最多的,主要原因是获奖者所应具备的标准比较模糊。诺贝尔当年定下的标准是奖励那些在巩固民族团结、消除或降低武装对抗风险、组织或协助举办热爱和平力量大会等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显然,根据这一标准,可以推选出各种各样的候选人来。</P><P>  根据传统,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之前,候选人及推选人姓名都是高度保密的,但和平奖却是一个例外,和平奖候选人的姓名越来越较早地被媒体提前报道。2004年候选人名单中就有去年未能获奖的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捷克前总统哈维尔,也有新推选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巴拉迪、联合国伊拉克监督、控制和检查委员会前主席布利克斯,他们二人都在非常复杂的局势下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以避免伊拉克问题的武力解决。</P><P>  总之,伊拉克问题把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分成了两派,颁奖委员会的决定可能表达其在谋求伊拉克和平方面的立场:采取什么道路、从什么角度出发、如何行动。一方面是在美国调查报告得出伊拉克没有大杀伤武器的最终结论后仍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辩护的候选人布什、布莱尔、一方面是布什伊拉克政策的主要批评者巴拉迪、布利克斯、法国总统希拉克。诺贝尔和平大奖最终花落谁家,10月8日晚些时候即可见分晓。(固山)</P>
<P>挪威通讯社称肯尼亚女性获诺贝尔和平奖</P><P></P><P>新华网消息:挪威通讯社8日报道说,肯尼亚女性旺加里·马塔伊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非洲女性。 </P>责编:张娜


</P>
还是没有大陆科学家
<B>以下是引用<I>无敌88</I>在2004-10-8 20:23:00的发言:</B>
还是没有大陆科学家

<P>沮丧地说,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地扩大,</P>
<P>诺贝尔和平奖 要远离现实政治而去吗?
2004年10月09日 11:29 </P>
<P>200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给了肯尼亚环境保护主义者旺加里·马塔伊,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赞扬她为“可持续性发展、民主与和平所作的贡献”--这位和平奖新科得主最值得称许的成绩,是她发起“绿带运动”在肯尼亚各地栽下了3000万棵树。这样的成绩,是真正反思人类向大自然涸泽而渔似的索取,一树一木实践亡羊补牢似的救赎,拓宽的是整体人类的前路,自然符合诺贝尔设立和平奖的意旨。不过在诺贝尔奖的诸个项目中,和平奖从来就最难捉摸--以至于被提名候选的人数也为各奖项之冠,因而结果也往往最富玄机--尤其是当国际局势日渐趋向复杂。 <P><P>毫无疑问,自2001年9·11事件之后,国际和平的最大敌人是恐怖主义,而国际社会的最大难题则是如何应对恐怖主义。然而三年以来,诺贝尔和平奖似乎完全没有对此作出反应。2002年的和平奖授予了美国前总统卡特,以表彰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为国际冲突寻找和平解决方案、致力于增进民主及改善人权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2003年的和平奖则授给伊朗女律师希林·伊巴迪,以表彰她多年来为“民主和人权”、特别是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所作出的努力。从某个角度来看,他们连同2004年的得主马塔伊,其实是任何时候都可以予以嘉奖的人选。因此,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选择,如果不是因为无可奈何,便一定耐人寻味。 <P><P>尤其是此次和平奖的候选名单上,同时出现了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与联合国伊拉克监督、控制和检查委员会前主席布利克斯五人的名字。很显然,这五人能够被成功提名,几乎都跟伊拉克有关。不同的是,“二布”信奉“先发制人”,声称要“以武止戈”,是伊拉克战争的策动者;而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对伊战,巴拉迪与布利克斯也力图通过说服萨达姆接受联合国检查而避免伊拉克问题的武力解决。这无疑正是上一年云谲波诡的国际核心局势的真实反映,伊拉克战争将“和平”划成两半,支持和反对战争的人,都以“和平”为逻辑的诉求。 <P><P>所以,不乏有人对此次诺贝尔和平奖的结果作这样的等待--究竟是哪一种立场,能够获得这上百万大奖的青睐?这当然不会是一个最终的道德裁判,但绝对是一次重量级的发言。事实上,在结果揭晓之前,有预测便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巴拉迪是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也正因此,一位环保主义者的获奖,多少有些出乎关注者的意料,甚至要引起相关的猜疑--对于当下这场关于和平路径的大争论,诺贝尔和平奖究竟是为什幺要屡屡予以回避呢?是对双方的作为都不满意,还是对双方都不愿得罪? <P><P>可以说,随着美国政府先后承认自己既找不到萨达姆政权跟基地组织勾结的证据,也掌握不了萨达姆政权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痕迹,“二布”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反恐背景正在日渐减弱。但提名“二布”的挪威议员简·西蒙森也绕开了这一尴尬之处,而是直言“伊拉克战争解放了多年被独裁者统治的伊拉克人民”。而反对专制、强调人权,一直是和平奖所自诩的作为与价值。这也许正是诺贝尔委员会虽然不能选中“二布”以示肯定,但也不能以反对伊拉克战争为由来褒奖反战者的原由。不过这并不妨碍和平奖的得主们出面来表达他们对于这一重大问题的评价。在这一点上,前三届和平奖的得主已经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安南、卡特与伊巴迪都曾直言批评布什政府的政策。在领奖仪式上要发表对于和平见解的新得主马塔伊,想必也无法回避这个话题。而她的立场如何,诺贝尔委员会也许早已经心中有数。毕竟对于和平奖来说,远离最急迫的现实政治,也就将会失去切实求索的执着与直面艰难的勇气,更会失去它曾经获得的尊重与关注。 <P><P>2004/10/09 南方都市报社论 </P>
诺贝尔奖摆乌龙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