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对《国际展望尖端科技报告》第19期的封面文章《巨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07:12
<P>(原文请哪位网友贴出来,方便大家讨论,谢谢)</P>
<P>个人感觉这只是一篇反映航空一集团大飞机发展思路的文章,并不能代表整个业内的真实看法;实际上在国家其它部门长期以来也对此早有看法,很多实力部门主张在打破旧体制的基础上,先上民用大型飞机。</P>
<P>文章里口口声声说对大型军用运输机需求迫切,却又提出估计要2015-2018年才能研制成功,花几百亿和十多年的时间搞出几架原型机,如何能满足军方的迫切需求?能不能赶上台海危机的解决?况且研制进度能否达到预想的10年,还是个大问号,航空工业这么多年来搞了多少个型号有多少不跳票的?现在一集团其它下属单位和第一飞机研究院正在大搞ARJ21项目,现在由他们马上承担大型军用运输机项目,ARJ21项目怎么办?如果连ARJ21这种小支线飞机项目都搞不好,还有什么资格谈什么搞大型军用运输机?!</P>
<P>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并不要求大规模全球机动和全球部署,按文中的思路对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似乎很大,可是我们国家并不像美国那种霸权主义国家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做到四处杀人放火,在大多数没有战事的情况和时间下,维持这样一只数量巨大的战略空运部队是否有必要。况且以同样的换回几架原型机的几百亿经费,在比10多年研制时间少得多的时间内,完全可以买到数百架IL76量级的军用运输机,完全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满足现有的迫切的国防需求。</P>
<P>此外在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使用上,还有几点需要说明:在运载大型重装备,如主战坦克(重量一般都在50-60吨)等方面,大运的作用实在是杯水车薪,一个架次只能运送一辆,实际上以美军为例,装备运输海路和陆路运输才是主力;此外大型运输机的使用必须在获取制空权的情况下才有效,否则一旦被击落会带来兵员和装备的重大损失。从现实意义考虑,一旦台海爆发危机,台湾离大陆距离近,只要我们能控制制空权(甚至是某一时段),完全可以通过民用船舶和民用运输机完成装备和兵力的投放。而且对轻型装备和人员Y-8和Y-7和直升机都能运输。</P>
<P>大型军用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在技术上差别很大,如舒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军用以运送货物为主,以及经过专门训练的士兵,民用机毕竟以普通人为主要营运对像,要求高很多。况且民用机的货运型如747等运载能力并不比军用的差。实际上是民用运输机的技术涵盖了军用运输机的。而不是倒过来。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研制对民用大型飞机的研制而言并不能说作用很大。文中还说什么大型运输机的发展趋势是先军后民,实际上从飞机的发展历史来看,都是从民用开始,如赖特兄弟的飞机起,逐步发展后为军事所用,战斗机如此运输机也是如此,都是先民后军,欧洲空客也是在发展了大量的民用运输机后才发展A400的。现在美国的特种载机平台也大多建立在现有民航飞机的基础上,如E3的707,E4E6的747,E767,E737等,以特种军用载机的设备和人员等任务载荷来看,都是比较小的(很多在12吨以下),或者对人员在上面的舒适性也就是持续作战能力、对出勤可靠性、对使用成本等要求很高,用大吨位的军用运输机运载不经济,舒适性差,备件通用性差、维修成本都比成熟民用飞机要高。</P>
<P>从文中自己所述的“技术储备和存在缺口”来看,一是很多专业条件不具备,二是材料等国内基础工业不能满足需求,三特别是发动机,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克服的困难,而且大型军用运输机由于其军事用途在技术和原材料引进方面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既然是这样如何能满足进度要求?!而以民用大型运输机为突破口,以民用的名义,在技术合作、原材料和发动机电子设备采购方面都更为方便,便于我们消化吸收用于将来的军事用途。况且民机产业发展上去在市场前景和经济利益方面能带来更多的好处。即使是继续买外国飞机,一旦我们有了自己的大民机,就具备和波音空客讨价还价的资格。</P>
<P>从文中所刊载的技术方案想象图中,个人认为存在问题,比如同时在机首和机尾部开大货舱门没有必要,只会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增加设计难度和不必要的重量、成本,影响进度;还有前缘增升装置设计不合理,没考虑翼吊发动机发房吊挂位置的影响;水平尾翼的布置与尾部大舱门的实现不太协调等。</P>
<P>以上都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拍砖。</P>[em01][em01][em01]<P>(原文请哪位网友贴出来,方便大家讨论,谢谢)</P>
<P>个人感觉这只是一篇反映航空一集团大飞机发展思路的文章,并不能代表整个业内的真实看法;实际上在国家其它部门长期以来也对此早有看法,很多实力部门主张在打破旧体制的基础上,先上民用大型飞机。</P>
<P>文章里口口声声说对大型军用运输机需求迫切,却又提出估计要2015-2018年才能研制成功,花几百亿和十多年的时间搞出几架原型机,如何能满足军方的迫切需求?能不能赶上台海危机的解决?况且研制进度能否达到预想的10年,还是个大问号,航空工业这么多年来搞了多少个型号有多少不跳票的?现在一集团其它下属单位和第一飞机研究院正在大搞ARJ21项目,现在由他们马上承担大型军用运输机项目,ARJ21项目怎么办?如果连ARJ21这种小支线飞机项目都搞不好,还有什么资格谈什么搞大型军用运输机?!</P>
<P>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并不要求大规模全球机动和全球部署,按文中的思路对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似乎很大,可是我们国家并不像美国那种霸权主义国家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做到四处杀人放火,在大多数没有战事的情况和时间下,维持这样一只数量巨大的战略空运部队是否有必要。况且以同样的换回几架原型机的几百亿经费,在比10多年研制时间少得多的时间内,完全可以买到数百架IL76量级的军用运输机,完全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满足现有的迫切的国防需求。</P>
<P>此外在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使用上,还有几点需要说明:在运载大型重装备,如主战坦克(重量一般都在50-60吨)等方面,大运的作用实在是杯水车薪,一个架次只能运送一辆,实际上以美军为例,装备运输海路和陆路运输才是主力;此外大型运输机的使用必须在获取制空权的情况下才有效,否则一旦被击落会带来兵员和装备的重大损失。从现实意义考虑,一旦台海爆发危机,台湾离大陆距离近,只要我们能控制制空权(甚至是某一时段),完全可以通过民用船舶和民用运输机完成装备和兵力的投放。而且对轻型装备和人员Y-8和Y-7和直升机都能运输。</P>
<P>大型军用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在技术上差别很大,如舒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军用以运送货物为主,以及经过专门训练的士兵,民用机毕竟以普通人为主要营运对像,要求高很多。况且民用机的货运型如747等运载能力并不比军用的差。实际上是民用运输机的技术涵盖了军用运输机的。而不是倒过来。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研制对民用大型飞机的研制而言并不能说作用很大。文中还说什么大型运输机的发展趋势是先军后民,实际上从飞机的发展历史来看,都是从民用开始,如赖特兄弟的飞机起,逐步发展后为军事所用,战斗机如此运输机也是如此,都是先民后军,欧洲空客也是在发展了大量的民用运输机后才发展A400的。现在美国的特种载机平台也大多建立在现有民航飞机的基础上,如E3的707,E4E6的747,E767,E737等,以特种军用载机的设备和人员等任务载荷来看,都是比较小的(很多在12吨以下),或者对人员在上面的舒适性也就是持续作战能力、对出勤可靠性、对使用成本等要求很高,用大吨位的军用运输机运载不经济,舒适性差,备件通用性差、维修成本都比成熟民用飞机要高。</P>
<P>从文中自己所述的“技术储备和存在缺口”来看,一是很多专业条件不具备,二是材料等国内基础工业不能满足需求,三特别是发动机,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克服的困难,而且大型军用运输机由于其军事用途在技术和原材料引进方面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既然是这样如何能满足进度要求?!而以民用大型运输机为突破口,以民用的名义,在技术合作、原材料和发动机电子设备采购方面都更为方便,便于我们消化吸收用于将来的军事用途。况且民机产业发展上去在市场前景和经济利益方面能带来更多的好处。即使是继续买外国飞机,一旦我们有了自己的大民机,就具备和波音空客讨价还价的资格。</P>
<P>从文中所刊载的技术方案想象图中,个人认为存在问题,比如同时在机首和机尾部开大货舱门没有必要,只会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增加设计难度和不必要的重量、成本,影响进度;还有前缘增升装置设计不合理,没考虑翼吊发动机发房吊挂位置的影响;水平尾翼的布置与尾部大舱门的实现不太协调等。</P>
<P>以上都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拍砖。</P>[em01][em01][em01]
<P>大飞机绝对是先军后民,在中国尤其如此,民机光适航证就无法跨越,</P><P>中国的战略运输力量的作用不在多而在精,也就是说它可以把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快速机动到指定位置,甚至不需要依赖完备的机场,建立这样一只部队,可以有效完成我们的战略目标.这些民机作不到.事实上民机(主要是指波音,空客系列)对机场的要求太高,几乎不能用于野战机动.</P><P>另在史实上有点出入,一般认为707脱胎自B-52,747本来是大型军用运输机项目,实际上是军-民-军的发展道路,</P><P>"军用运输机的研制对民用大型飞机的研制而言并不能说作用很大"这个提法完全错误,事实上没有大型军机就没有大型民机,至少在过去50年里一直如此,未来可能会有变化,(如楼主所举A400的例子)</P><P>那篇文章我还没看到,只是就楼主的观点讲讲自己的观点.</P>
楼主见解不错
<B>以下是引用<I>cookship</I>在2004-9-25 16:31:00的发言:</B>

<P>大飞机绝对是先军后民,在中国尤其如此,民机光适航证就无法跨越,</P>
<P>中国的战略运输力量的作用不在多而在精,也就是说它可以把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快速机动到指定位置,甚至不需要依赖完备的机场,建立这样一只部队,可以有效完成我们的战略目标.这些民机作不到.事实上民机(主要是指波音,空客系列)对机场的要求太高,几乎不能用于野战机动.</P>
<P>另在史实上有点出入,一般认为707脱胎自B-52,747本来是大型军用运输机项目,实际上是军-民-军的发展道路,</P>
<P>"军用运输机的研制对民用大型飞机的研制而言并不能说作用很大"这个提法完全错误,事实上没有大型军机就没有大型民机,至少在过去50年里一直如此,未来可能会有变化,(如楼主所举A400的例子)</P>
<P>那篇文章我还没看到,只是就楼主的观点讲讲自己的观点.</P>

<P>
<P>     本来不想说你,只是你一口一个“绝对”,一口一个“完全错误”,好大的口气!</P>
<P>    你是什么人?你绝对正确?!</P>
<P>     照你的逻辑推理,那当初中国研制的运十摆到那儿去?照你的逻辑推理,那运十是怎么出来的?照你的逻辑推理,那运十不就是死了应该?</P>
<P>    你还说什么不要再在运十上打口水仗,看你这种错误逻辑,根本就是没从运十悲剧上吸取一点教训!</P>[em13]
还以为有什么新意,结果又在运十上浪费口水,无聊。
<P>运十的问题恐怕不需要再争了吧,现在就上马大型民机项目,我只问一个问题,市场何在?民用项目总要看看市场何在,能不能有收益吧?</P><P>至于态度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总要对自己的观点找一个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嘛.态度鲜明有罪吗?</P><P>运十是个大悲剧,但既然它的编号是个"运",而不是"客",本身就说明它不能单纯的视为民机,一开始就定位成客机,把它视为民机,恐怕不太明智.</P><P>看来口水仗还是免不了,大家继续吐,顺带混点分,哈哈</P>
<P>运十死了应该,这是很明显并且很不幸的是事实。没有认清事实,没有吸取教训的是定远你。</P><P>关于运十那贴我很久没有回了,也没兴趣回了,老是抱着个墓碑哭死也没人可怜,我不象楼上的兄弟那样客气,定远你也不见得有多客气</P><P>只有真正做大运才能成功,在这年头,有点理性的人都知道谁做大客谁死,看看各飞机公司谁敢接大客的任务?飞机公司航空公司不会再象以前那样可以拿着钱苦等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什么时候能赚钱的东东,能这样做的只有军方。</P><P>公主已经被恶龙吃掉了,勇者只会抱着公主的尸体痛哭,哦,也就是恶龙的便便啦。。。。。。。</P><P>(这句比较恶毒,老大看着不舒服就砍掉吧,没什么问题的啦)</P>
<P>“文章里口口声声说对大型军用运输机需求迫切,却又提出估计要2015-2018年才能研制成功,花几百亿和十多年的时间搞出几架原型机,如何能满足军方的迫切需求?”</P><P>-------你也知道军方的需求是迫切的,那如果先研制民机要花的时间不是更长了吗?就连现在就研制军机还要到2015年才行,那你先研制民机要到猴年马月了啊。</P><P>大型飞机先军后民是目前市场的客观规律。目前世界民航市场已基本被波音和空客垄断,自行研制的大型民航客机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严密的高技术封锁的情况下。</P><P>目前俄罗斯有开发民航机的能力,为什么不推出新机型呢?他的飞机只能在国内航空公司运营,图波列夫就不靠民机吃饭。你凭什么认为在大型民航机方面没有什么经验(相比美欧俄而言)可言的我们就可以赢得市场的竞争呢?要知道,俄罗斯民机的竞争算是彻底失败了。</P><P>目前看来,军用运输机的需求比民机大的多,也急切的多。如果光靠买,是买不来国防现代化的。战时的零配件和维护都是问题,尤其是大型运输机的发动机子系统技术,你靠买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己下大力气研制。</P><P>“此外在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使用上,还有几点需要说明:在运载大型重装备,如主战坦克(重量一般都在50-60吨)等方面,大运的作用实在是杯水车薪,一个架次只能运送一辆,实际上以美军为例,装备运输海路和陆路运输才是主力;此外大型运输机的使用必须在获取制空权的情况下才有效,否则一旦被击落会带来兵员和装备的重大损失。”</P><P>-------从你关于运输机使用的问题的表述来看,你的认识实在是。。。业余。如此简单的就否定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作用,那么C17,C5,A400,AN225都是废物啊。</P><P>我认为,一个国家的民机就是全部进口也没什么问题,但大型军用运输机技术必须自己掌握,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况且,军用运输机技术与民机技术仅是一墙之隔,也比民机技术容易实现一些。</P><P>你说的“以民用的名义,在技术合作、原材料和发动机电子设备采购方面都更为方便,便于我们消化吸收用于将来的军事用途。”</P><P>-------实在是很幼稚的想法,人家可能会卖给你成品,但决不会卖你技术。况且成品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现代航空技术,尤其是发动机技术,众所周知,靠仿制是学不来的。</P><P>总之,国家之所以选择了先军后民的道路,一是由于军机的需求不但巨大而且迫切;二是由于军机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比较容易实现,又可以为未来民机的技术作出良好的铺垫。</P>
707的来历说起来就复杂了,先是从B-29推出运输型KC97,再从KC97发展民用的377。后来波音打算发展一种377的喷气型,又舍不得出钱,就想哄空军采购一种KC97的喷气型,趁机报销研制费,谁知空军不当冤大头,眼看就黄了,波音索性赌一把,坚持发展,最后被空军接受,编号KC135,后来波音如愿推出707。应该说707的机身设计更多来自KC97,机翼则参考了B47。
747呢,应该说是泛美公司最先提出需求,波音才设计的,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当初被C5击败的远程运输机方案。
在美国早期喷气运输机设计过程中,的确存在先考虑军方,后考虑民用的情况,不过我认为这更多是出于经济的角度考虑:先让军方出研制费,等有了军用型再发展民用,可以省下很大一笔钱。DC8在发展之初也曾希望军方作为加油机采购。
讽刺的是,五六十年代C141、C5运输机的制造者洛克西德,八十年代退出民用机市场;八十年代得到C17合同的麦道九十年代也完蛋了;波音在军用运输机竞争中总是受挫,民用机倒发展得蛮好。
cookship说的“先军后民”,如果把轰炸机也算在内,比较合适,客机往往会采用在大型轰炸机上发展的技术。但是各国正式的军用喷气运输机一般都比喷气客机晚出现,第一代C135B、C141、IL76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东西了,西欧索性一直没有发展大型军用喷气运输机。
<P>楼上好资料!</P><P>其实这是个谁买单的问题,现在发展一个大项目,动不动就提"引入民间资本",其实象大运这末大风险的东西,军方不出钱当大头是不行的,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的底子太差,想搞好一个项目必须舍得花钱,三心两意是不行的.</P>
<B>以下是引用<I>伟大的猪头大侠</I>在2004-9-25 18:59:00的发言:</B>

<P>运十死了应该,这是很明显并且很不幸的是事实。没有认清事实,没有吸取教训的是定远你。</P>
<P>关于运十那贴我很久没有回了,也没兴趣回了,老是抱着个墓碑哭死也没人可怜,我不象楼上的兄弟那样客气,定远你也不见得有多客气</P>
<P>只有真正做大运才能成功,在这年头,有点理性的人都知道谁做大客谁死,看看各飞机公司谁敢接大客的任务?飞机公司航空公司不会再象以前那样可以拿着钱苦等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什么时候能赚钱的东东,能这样做的只有军方。</P>
<P>公主已经被恶龙吃掉了,勇者只会抱着公主的尸体痛哭,哦,也就是恶龙的便便啦。。。。。。。</P>
<P>(这句比较恶毒,老大看着不舒服就砍掉吧,没什么问题的啦)</P>

<P>
<P>    在运十那个帖子里咱们挺运十派的有谁骂过你还是与你胡搅蛮缠过?没有吧?</P>
<P>   那你怎么就不敢再去那发言了呢?</P>
<P>   只有一个解释:</P>
<P>   你怕了,你不敢去了,因为你理屈词穷了!因为你黔驴技穷了!</P>
现在不研究等到20年后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研究?到那个时候他们又要说了,当初为什么不研究,害得我们被老毛子弄得一楞一楞的,花几十个亿弄弄这个有什么不好的?没有这东西军队部署如何能实现高机动?到时候转民用更可以抢点国际市场捞点外汇
<P>我再理屈词穷,公主也已经变成便便,对我也没什么好处</P><P>不过说实在我的料的确不多,我不屑于左搬右搬,不屑于转帖一大堆资料,只是就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当然不可能口若悬河地吹啦,毕竟我就工作了那么几年, 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就不错了,这也是我在那帖里的收获。</P>
<B>以下是引用<I>伟大的猪头大侠</I>在2004-9-26 0:06:00的发言:</B>

<P>我再理屈词穷,公主也已经变成便便,对我也没什么好处</P>
<P>不过说实在我的料的确不多,我不屑于左搬右搬,不屑于转帖一大堆资料,只是就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当然不可能口若悬河地吹啦,毕竟我就工作了那么几年, 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就不错了,这也是我在那帖里的收获。</P>

<P>    是啊是啊,你只要承认你不愿看资料偶就不跟你废话了——你连基本常识都没有就敢来这里说“运十死了应该”这种话,你的脸皮实在厚得可以,偶不跟厚脸皮的人废话了。
<P>    什么资料都不看就敢称自己有“收获”,什么资料都不看就敢参于这种讨论,这种学习方法和讨论问题的态度偶可是第一次听说。
<P>    哈哈,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啊!</P>
<B>以下是引用<I>lionliu</I>在2004-9-25 19:58:00的发言:</B>

<P>“文章里口口声声说对大型军用运输机需求迫切,却又提出估计要2015-2018年才能研制成功,花几百亿和十多年的时间搞出几架原型机,如何能满足军方的迫切需求?”</P>
<P>-------你也知道军方的需求是迫切的,那如果先研制民机要花的时间不是更长了吗?就连现在就研制军机还要到2015年才行,那你先研制民机要到猴年马月了啊。</P>
<P>大型飞机先军后民是目前市场的客观规律。目前世界民航市场已基本被波音和空客垄断,自行研制的大型民航客机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严密的高技术封锁的情况下。</P>
<P>目前俄罗斯有开发民航机的能力,为什么不推出新机型呢?他的飞机只能在国内航空公司运营,图波列夫就不靠民机吃饭。你凭什么认为在大型民航机方面没有什么经验(相比美欧俄而言)可言的我们就可以赢得市场的竞争呢?要知道,俄罗斯民机的竞争算是彻底失败了。</P>
<P>目前看来,军用运输机的需求比民机大的多,也急切的多。如果光靠买,是买不来国防现代化的。战时的零配件和维护都是问题,尤其是大型运输机的发动机子系统技术,你靠买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己下大力气研制。</P>
<P>“此外在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使用上,还有几点需要说明:在运载大型重装备,如主战坦克(重量一般都在50-60吨)等方面,大运的作用实在是杯水车薪,一个架次只能运送一辆,实际上以美军为例,装备运输海路和陆路运输才是主力;此外大型运输机的使用必须在获取制空权的情况下才有效,否则一旦被击落会带来兵员和装备的重大损失。”</P>
<P>-------从你关于运输机使用的问题的表述来看,你的认识实在是。。。业余。如此简单的就否定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作用,那么C17,C5,A400,AN225都是废物啊。</P>
<P>我认为,一个国家的民机就是全部进口也没什么问题,但大型军用运输机技术必须自己掌握,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况且,军用运输机技术与民机技术仅是一墙之隔,也比民机技术容易实现一些。</P>
<P>你说的“以民用的名义,在技术合作、原材料和发动机电子设备采购方面都更为方便,便于我们消化吸收用于将来的军事用途。”</P>
<P>-------实在是很幼稚的想法,人家可能会卖给你成品,但决不会卖你技术。况且成品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现代航空技术,尤其是发动机技术,众所周知,靠仿制是学不来的。</P>
<P>总之,国家之所以选择了先军后民的道路,一是由于军机的需求不但巨大而且迫切;二是由于军机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比较容易实现,又可以为未来民机的技术作出良好的铺垫。</P>

<P>    你就不要来这里现丑了,你的回帖里漏洞百出你知不知道??
<P>   还自以为是!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6 3:08:11编辑过]
大运100年也要搞出来!!!!!!!!!!
我刚买到手,楼上就已经吵反了天。不过我相信要2015-2018年才能研制成功这一说法,毕竟以我国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看看文革是推出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几乎都是失败品。为什么??????就是不现实,一心的赶超,忽视现实。浪费了大量的有限资金和时间,结果一事无成。现实最好的例子是阿三,眼高手低,结果地球人都知道。[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我是路过的
<B>以下是引用<I>定远</I>在2004-9-26 2:07:00的发言:</B>
&gt;
<P>    你就不要来这里现丑了,你的回帖里漏洞百出你知不知道??

<P>   还自以为是!

<P>   </P>

<P>
<P>呵呵,讨论就是现丑献丑的过程。请你把我的漏洞指出来,我没有任何的自以为是。相反,我欢迎任何人的批评指教。</P>
<P>不过你的反驳没有拿出任何的有力论据的同时,还劝说我不要献丑了。请问你是谁啊?你有什么权利这样做啊?从你帖子里的语气来看你的水平不管再怎么高,我和大家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你的人品问题。</P>
<P>你对大家的言之有物的发言视若无睹,相反恶言相向,对于你这种不是来讨论问题专门来吵架的人我鄙视之。正是由于你这种没有任何心胸的人的存在,才完全败坏了论坛的风气,JC正是超大的前车之鉴。</P>
大家客观的评论,不要动不动就人身攻击。
同意楼上的
<B>以下是引用<I>lionliu</I>在2004-9-26 13:38:00的发言:</B>
&gt;
<P>
<P>呵呵,讨论就是现丑献丑的过程。请你把我的漏洞指出来,我没有任何的自以为是。相反,我欢迎任何人的批评指教。</P>
<P>不过你的反驳没有拿出任何的有力论据的同时,还劝说我不要献丑了。请问你是谁啊?你有什么权利这样做啊?从你帖子里的语气来看你的水平不管再怎么高,我和大家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你的人品问题。</P>
<P>你对大家的言之有物的发言视若无睹,相反恶言相向,对于你这种不是来讨论问题专门来吵架的人我鄙视之。正是由于你这种没有任何心胸的人的存在,才完全败坏了论坛的风气,JC正是超大的前车之鉴。</P>

<P>
<P>     好好看看你在第8楼的发言,这可是白纸黑字放在那儿的:</P>
<P>   -------从你关于运输机使用的问题的表述来看,你的认识实在是。。。业余。如此简单的就否定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作用,那么C17,C5,A400,AN225都是废物啊。</P>
<P>   -------实在是很幼稚的想法,人家可能会卖给你成品,但决不会卖你技术。况且成品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现代航空技术,尤其是发动机技术,众所周知,靠仿制是学不来的。</P>
<P>    话没说几句就说别人“业余”和“很幼稚”,请问你是谁啊??你很专业??你把你自己看得高高在上,把别人看得都是“很幼稚”。讨论双方本来就应该是平等的,你不懂???
    请问:你这是来讨论的态度吗?!
    还在这里强词夺理!</P>
<P>    至于你回帖中的漏洞,偶还要看你认不认错再作处理。
    你认错,偶就不说你。
    你若不认错,呵呵,那偶可就不客气了。</P>
能把IL76这样的东西造好了,就不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6 18:51:0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6 20:23:0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6 20:57:5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6 22:53:31编辑过]
<P>  呵呵,总算有点进步了,不过只是一点点。
    第一:你说得有点道理。
    ——“大型军用运输机是一种力量投送的手段,而不是火力投送手段。”
    你所说的力量投送只能解释为兵员和一般的军用物资,这些投送用大型民机不是一样可以完成吗?而且完成的绝对不会比大型军用运输机逊色,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

    另外请你再睁大你的眼睛看仔细下面这样一段话,心情有点蓝兄什么时候否定过大型军用运输机:
    “文章里口口声声说对大型军用运输机需求迫切,却又提出估计要2015-2018年才能研制成功,花几百亿和十多年的时间搞出几架原型机,如何能满足军方的迫切需求?能不能赶上台海危机的解决?况且研制进度能否达到预想的10年,还是个大问号,航空工业这么多年来搞了多少个型号有多少不跳票的?现在一集团其它下属单位和第一飞机研究院正在大搞ARJ21项目,现在由他们马上承担大型军用运输机项目,ARJ21项目怎么办?如果连ARJ21这种小支线飞机项目都搞不好,还有什么资格谈什么搞大型军用运输机?!”
    这是质疑而不是否定,地球人都看得出来——除了你之外。
     </P><P>    第二:麻烦你再睁大眼睛看一遍心情有点蓝兄在一楼说的话:
    “以民用的名义,在技术合作、原材料和发动机电子设备采购方面都更为方便”。
   你可以把“采购原材料和发动机电子设备”理解为“购买发展民机的关键技术”,哈哈,你把“产品”等同于“关键技术”,你的理解力真是没得说。
    另外,你懂不懂大型民机的研制和生产规律啊?不懂偶可以教教你。</P><P>    第三,“歼10目前试飞暂时使用的是俄罗斯的发动机。”现在超大恐怕也就是你不知道批产的歼-10的动力是在西方某型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的了,哈哈。你还真是孤陋寡闻。</P><P>    偶什么时候说过“别人会卖给我们关键技术”之类的话?麻烦你去偶的帖子里去找找,你找得到这样的字眼吗??你找不到,偶是不是可以认为你是在捏造?</P>[em06][em06]
<P>我的看法,大飞机一定要造先军后民。理由如下:</P>
<P>1,需求。我么国家幅员辽阔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 5200公里,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虽然,我们现在的陆军数量庞大。但发展的方向是类似美国的FSC的轻型部队。强调灵活和快速,这是世界范围内新军事革命的一个共同趋势。可能将来我们的军队规模要进一步的缩减,到那个时候我们如何应付各种危机,空中的投送手段就异常重要了。我们的研发必须面向未来,不能重倒80年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覆辙了。</P>
<P>2,技术。我想我们的大飞机指的应该是伊尔-76这一级别的,而不是安-124和C-5。从世界范围内看,需求量最大的也是这样载重50T-80T级别的飞机。我们之前制造的最大的飞机是运-8,商载约20吨。技术上的跨越还是相当大的。不过,今20年特别是最近的10年我们技术上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研制这样一架大飞机正是进一步提高的好机会。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技术上仍然不成熟,我们也可以同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公司可作。同他们合作,总比和空客可波音合作要有大得多的把握的自主度吧。</P>
<P>3,市场。大飞机造出来卖给谁?楼上的几位思路狭窄了点儿。大飞机难道只能用来运送货物吗?还是去看看波音707有多少的变形和改型吧。民用方面我们现在的实力当然很难和空客波音正面竞争。不过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突破口--货机。货机的安全性相对客机要求略低,而且货运更注重价格的低廉。这一点是我们的优势。而且从长远来看,市场对货机的需求会有很长时间的一个增长。</P>
<P>基于以上的几点,大飞机研发是必然的。比较可行的一条路是先军后民。</P>
<P>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拍砖!谢谢。</P>
<B>以下是引用<I>我在飞翔</I>在2004-9-27 7:28:00的发言:</B>

<P>我的看法,大飞机一定要造先军后民。理由如下:</P>
<P>1,需求。我么国家幅员辽阔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 5200公里,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虽然,我们现在的陆军数量庞大。但发展的方向是类似美国的FSC的轻型部队。强调灵活和快速,这是世界范围内新军事革命的一个共同趋势。可能将来我们的军队规模要进一步的缩减,到那个时候我们如何应付各种危机,空中的投送手段就异常重要了。我们的研发必须面向未来,不能重倒80年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覆辙了。</P>
<P>2,技术。我想我们的大飞机指的应该是伊尔-76这一级别的,而不是安-124和C-5。从世界范围内看,需求量最大的也是这样载重50T-80T级别的飞机。我们之前制造的最大的飞机是运-8,商载约20吨。技术上的跨越还是相当大的。不过,今20年特别是最近的10年我们技术上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研制这样一架大飞机正是进一步提高的好机会。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技术上仍然不成熟,我们也可以同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公司可作。同他们合作,总比和空客可波音合作要有大得多的把握的自主度吧。</P>
<P>3,市场。大飞机造出来卖给谁?楼上的几位思路狭窄了点儿。大飞机难道只能用来运送货物吗?还是去看看波音707有多少的变形和改型吧。民用方面我们现在的实力当然很难和空客波音正面竞争。不过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突破口--货机。货机的安全性相对客机要求略低,而且货运更注重价格的低廉。这一点是我们的优势。而且从长远来看,市场对货机的需求会有很长时间的一个增长。</P>
<P>基于以上的几点,大飞机研发是必然的。比较可行的一条路是先军后民。</P>
<P>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拍砖!谢谢。</P>

<P>

<P>欢迎参加讨论,我的个人看法</P>
<P>1.需求方面</P>
<P>我国幅员广阔,对我国发展大型飞机是个有力的支持。但对专门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而言,您所设想的大规模使用的情况,只有可能在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的前提下,我前面已经说过,只有美国这种需要全球部署全球干涉的超级大国才需要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一支规模巨大的军用战略运输能力。目前我国已有20多架IL76,还有一定规模的Y8,Y7为组的军事空运力量,有能力对付一般的低烈度冲突和突发事件。即使有一定的缺口,可以花较少的钱进行装备采购。而以一集团自称的大运研制进度,我估计赶不上台海危机,大量的钱投进去,只换来几架原型机,而且作为民用机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发展大型民用运输机,即便是在国内使用(不存在适航证拿不到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本身也就是极大的市场,而且我们完全可以针对中国特殊的地理和营运环境设计我们的民机,比如在西部高原高温地区,我们的飞机如果具有良好的高原高温特性,完全可以在这些航线上有竞争力,如757在拉萨航线营运,必须减载,其许可的起飞重量仅为其平原下最大起飞重量的70-80%左右。而我们新设计可以让其做到满载使用;我们还可以在提高舒适性上做文章。实际上大量民用机或民用货机及改型,平时进行商业营运,战时完全可以做为战略空运力量使用,寓军于民,平时可以避免国际上不必要的指责,避免占用军费研制采购和使用,好处多多。而军用大运如果用于载客运输还有很多困难。</P>
<P>2。技术合作途径问题</P>
<P>请问民用大运的合作途径和采购途径是否比军用大运更为宽广和更有实现的可能?!和欧美合作当然有可能,毕竟打的是民用的口号,毕竟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在那里。毕竟欧洲和美国有利益冲突可以为我所利用,但大民运一定要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否则会重导以前干线失败的覆辙。和您所说的军用一样,民用大运在合作上也可以找原苏联解体后的那些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在民用大型飞机的研制上也有很强的实力。ARJ21的新一代超临界机翼就是和安东诺夫联合设计的。再说句题外话,至于这些国家是否可靠,我看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要说战时,现在看看和平时期安大线等石油管道修建的情况,看看俄国人在中日石油管线争端中的表现。</P>
<P>3。市场方面</P>
<P>从国际当今的趋势来看,民用飞机的军用改型远远要多于军用运输机的民用改型,毕竟二者在使用方式上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区别。在货运能力方面,民用运输机并不处于劣势;而在军用特种载机上,预警机,加油机等绝大多数都建立在民用运输机基础之上。用于这些用途上,民用运输机和专用军用运输机相比优势在什么地方,我在首楼有过描述。</P>
<P>
需要强调的是,大型民用运输机在战时怎么就不可以用于军事运输?!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不要把军用和民用运输机对立起来,与我们国家的国防战略相一致,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平时维持大量的军用运输机是否经济和必要,在政治上带来的不利又有多少。而大型民用运输机平时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占用装备采购费和日常使用维护费用,战时一样可以征用,运输能力又与军机相当。不要认为民用大运只能运人,民用大型货机和客机的货运改型到处都是,美国在最近的几次军事行动中也大量征用了民用运输机进行军事装备人员的运输。
</P>
<B>以下是引用<I>lionliu</I>在2004-9-26 22:11:00的发言:</B>

<P>好吧,我逐条反驳你。</P>
<P>------------------</P>
<P>第一,大型军用运输机是一种力量投送的手段,而不是火力投送手段。使用它一般是在做战前准备和战时后勤支援,远离作战前线。当然,敌后空降作战另当别论。何况,大型军用运输机一般是在后方后勤机场降落,再由中小型运输机转运到前线机场。而后方后勤机场往往设在敌战斗机和防空力量作战半径之外。说什么运输机会损失惨重那是不了解大型运输机的使用。</P>
<P>大型军用运输机虽然在载重量上不如海运,但是它机动灵活,速度快,能极大的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既然你说道海湾战争,那么我问你,霉菌第一批到达战场的力量是怎么过去的?82和101师是如何机动的?这些部队如果用海运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海湾?事实上海运和空运各有它们自己的优缺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用海运的例子来试图否定空运的作用,又一次证明你不了解大型运输机的作战使用。说你们业余,不为过。</P>--------------------------

<P>
<P>既然您说了“大型军用运输机一般是在后方后勤机场降落”,那么用民用大型运输机有何不可?!军事运输平时寓军于民,以民养军,掩军于民,战时作为军事运输力量有何不可?按您的逻辑,统一台湾对台湾省这样一个小岛,大型军用运输机是没有用场了,因为先要送到我方后勤机场——自然是大陆一侧了,然后再用”中小型飞机运输“,按您的逻辑,那还要大军用干嘛,以我国现有民机和IL76的数量,加上Y8,Y7就够了
<P>美国空军有这么多大型军用运输机当然要用,但是82,101空降师运输有没有使用民用飞机?101和82空降师最先空运过去的是什么类型的装备?装备重量是多少?!这种类型的装备民用大型运输机能不能运输?!
<P>给大家看些背景资料,民用运输机在海湾战争中的作用如何,美军军事力量输送的思路到底如何
<P>——————————————————————————————
<P>透视美军后勤社会化保障
-------------------------------------------------------------------------------------------
http://www.usa-mil.com    时间:2004-7-3 11:19:00    美国军事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史小敏 邢金刚 票数:36等级:点击:210  
<P>   
<P>  ●海湾战争中,美军80%的后勤技术保障人员是征召的预备役人员;34家地方航空公司提供了各种飞机115架,运送货物和人员占美军全部空运货物的22%和空运人员的69%
<P>  ●美军认为,军队中有许多行业具有军地通用性,“没有必要花大笔钱招募、训练士兵做老百姓也能做的工作”
<P>  随着新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各国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逐步渗透到军队后勤保障的各个领域。美军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现今保障社会化已成为美军后勤保障的重要措施,其后勤保障社会化水平位居各国前列。
<P>  -走军地结合、军民兼容的道路,充分利用民间技术,依靠地方企业进行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
<P>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就尝试摆脱传统的依靠政府的军工厂、兵站和造船厂研制、生产、保养武器装备的路子,转向军地结合、军民兼容的轨道。当时飞机第一次运用于战争,美军方急需此种新颖的作战平台参战,因而求助私营企业研制战机,这种作法事后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它既促进了美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又为军方利用私人投资、加快飞机设计进步开辟了道路。二战后,美军更加注重走军民兼容的道路。美军认为,走军地结合、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之路,可以使军地双方均受益。对军方来说,确定研制方向后,与私人公司签署合同生产,可以直接利用地方雄厚的生产资本、先进的制造工艺和高级技术人员,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而对私人公司讲,承揽军方业务,既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创造了市场声誉,又扩大了公司影响。由于军方武器研制项目代表了产品的最新发展方向,技术含量高,促使私人公司努力研究新工艺、新技术以适应军方需求,无形中促进了其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进入这种供与求的良性循环之后,整个社会的制造业水平会产生连锁反应而普遍提高。这就是军地结合、军民兼容方式带来的巨大好处。近几年美军加大了依靠地方企业研制生产武器装备的力度,整个国防工业体系对地方企业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P>  -依托民间运输工具,通过健全的法规和制度征用地方陆、海、空运输力量,弥补军方投送力量的不足
<P>  美军为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客观要求其必须具备充足的运输力量和快速灵活的反应能力;现代战争的高消耗性也需要保持一支强大的战略运输力量;另外,自从美国将其军事战略重点由“前沿部署”转为“前沿存在”后,海外驻军规模和物资储量相对减小,战前的及时补充十分重要。因此,美军在加大自身战略运输力量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的战前军力投送,以此保证战备工作的正常运作。
<P>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先后动用了空运司令部的300多架战略运输机,空军后备部队和空中国民警卫队的341架运输机以及民航后备队的战略后备力量。整个海湾战争期间,商用飞机每天飞行多达25架次以上来支援“沙漠盾牌”行动,与现役空军飞机等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强大的空运网,大大加强了美军的持续保障动输能力。美政府为鼓励民航公司,对其所征用的航空后备队飞机按每次飞行一个座位800美元予以补偿,也大大刺激了民航参战的决心。除空运外,军地结合的海上运输和地面运输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湾战争中,美国在海上调用后备役船只64艘,租用商船213艘,运送的作战物资占全部输送量的34%。另外,在地面运输中,美国在本土调用7个州的2400节火车车皮,在沙特租用了5000辆运输汽车,执行各种后勤保障任务。强大的民间运输力量保障了战略运输任务的完成。
<P>  -战时大量征召从事各种专业勤务工作的后备役人员扩充兵力
<P>  美军认为,在长期的国家建设事业中,具有军地通用性的各行业储备着大量技术人才,“没有必要花大笔钱招募、训练士兵做老百姓也能做的工作”,如通信、测地、架桥、医疗、运输、建筑、维修、翻译等工作。美军从80年代开始,后备役部队得到极大的发展,人员素质、快速反应能力等都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战备水平和缩短了平时向战时转化的时间。
<P>  美国政府和军队动员后备役人员,不仅数量多、速度快、质量高,而且在制度上、手段上也比较灵活。海湾战争期间,美国防部长办公室及时采取行动,争取国会修改《士兵和水兵民间救济法》和《老兵重新就业权法》,提高军人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征召的后备人员的待遇。各军种为了减轻后备人员与家人分离的痛苦,有步骤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家庭支援活动;同时还争取雇主们对那些应召入伍的后备役人员的支持,有的为他们保留工作岗位,甚至是部分薪金。由于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保障,国内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便发挥出来了。
<P>  -最大限度地将生活保障和其他非战斗保障工作承包给地方私营公司,精简机构,使军队更好地履行应尽的职责
<P>  美军认为,军队的许多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那些非战斗性的保障工作,完全可以由市场承担,如社会服务、卫生勤务、基地维修等。美军后勤保障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私营公司承包的项目。美军军营和军事院校的营房维修、军人商店、伙食供应、娱乐设施、邮件、环境清扫等基本上都是由地方服务公司承包管理,军队主要用合同方式规范其行为。如美国的西点军校,负责全校后勤伙食供应调配的仅有一名后勤参谋,所有主副食供应均由社会承担。美军的军队医院也比较少,如太平洋总部只有一所后方医院,军队平时的医疗保障主要是与地方医院签订医疗合同。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7 10:45:03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Ghost007a</I>在2004-9-25 17:54:00的发言:</B>
还以为有什么新意,结果又在运十上浪费口水,无聊。

<P>
<P>支持定远兄,同样欢迎大家有理有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P>
<P>不过对于Ghost007a这种每次发言没几个字节的,一提到发展民用运输机就歇斯底里的家伙、对运10似乎有刻骨仇恨的家伙(大家肯定像我们一样不明白某些人的逻辑——这个帖子怎么又变成在运10上浪费口水了,大家的讨论怎么又在他眼里变成无聊的了),没必要和这种人废话</P>[em14]
<B>以下是引用<I>lionliu</I>在2004-9-25 19:58:00的发言:</B>

<P>“文章里口口声声说对大型军用运输机需求迫切,却又提出估计要2015-2018年才能研制成功,花几百亿和十多年的时间搞出几架原型机,如何能满足军方的迫切需求?”</P>
<P>-------你也知道军方的需求是迫切的,那如果先研制民机要花的时间不是更长了吗?就连现在就研制军机还要到2015年才行,那你先研制民机要到猴年马月了啊。</P>
<P>你说的“以民用的名义,在技术合作、原材料和发动机电子设备采购方面都更为方便,便于我们消化吸收用于将来的军事用途。”</P>
<P>-------实在是很幼稚的想法,人家可能会卖给你成品,但决不会卖你技术。况且成品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现代航空技术,尤其是发动机技术,众所周知,靠仿制是学不来的。</P>

<P>对你的第1条,民用货机和货机改型不是民用大运,客机和它的货机型不能同时发展?再说市场上还有那么多客改货是怎么回事,民用运输机不能用于军事运输?!
<P>对你的第2条,买得来成品是不是比买不来好?!买来的东西总可以借鉴,WS10怎么发展出来的你不会不知道吧,核心机是怎么从民用飞机途径搞来的?国产先进军机上的材料有多少能国产?!既然军机可以买,民机倒不可以了</P>
<P>仔细看了兄弟的帖子,我觉得我们在要不要发展大飞机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地方是先军后民还是先民后军的问题。诚如兄所言,军用运输机和民用货机在技术上的差别正在逐步缩小,将来可能会有军民通用的机型投入使用。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关键的是一个选择切入点和时机的问题。如果能够一步到位发展出国际水平的客机,自然其他的军用机也不在话下了。但是,这可行吗?如果单干以目前我们国家的航空科技水平是决不可能的,对外合作是唯一的选择。可目前空客和波音早已覆盖从100座级(A318)到600座级(A380)的的产品线。你能想象我们和空客合作另起炉灶研制一个全新的机型和空客的A系列竞争吗?我们的上飞成飞西飞早在80年代就开始为他们生产飞机的部件而且持续至今。说实话,我们和空客波音大概只能这样合作了。你让空客和波音把总装厂设在中国,恐怕是不现实的。上飞的MD85/90早已证明,用市场来换技术的神话已经破灭。</P>
<P>研制一架大飞机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现在首要解决的是有还是没有的问题。研制出一架大飞机批量生产投入使用,然后逐渐改进改良。练好内功增强自身的实力,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从这一点上来说,先军后民是必然的选择。能超越固然号好,不能超越就要学会脚踏实地。</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7 12:29:36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心情有点蓝</I>在2004-9-27 12:26:00的发言:</B>
&gt;



<P>

  
<P>市场换技术的破灭,正好说明即使我们让出大型民用飞机的市场也换不来自己的大飞机产业,必须要自己搞,不能因为波音空客形成了所谓的垄断就成为我们不作为的理由,打破垄断的最好方式不是放弃,而是自己下决心发展。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自己的大型民机?

<P>又找到一个共同点[em01]</P>
<P>兄所设想的针对国内市场开发专用机型的想法,恐怕不现实。干线飞机制造业是资本技术高度密集型的行业,整个行业越来越走向国际化和垄断。最终形成了波音和空客两强相争的局面。我觉得,要波音和空客与我们合作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专用机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只要我们的飞机一旦造出就必然会和波音空客的类似机型竞争。这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在今天的买方市场,如果客户看上了你的飞机你能不卖给它吗?而且,我实在想不出来“有中国特色的客机”能“特”在何处。简单的说,我认为今天的客机市场竞争的程度是相当高的,一个后来者想要挤进这个市场--难。还记得麦道吗?</P>
<P>兄弟也提到了逐步改进不断完善,也是我们意见相一致的地方。但如我前面所言,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你能想象一架民用客机“边使用边改进”?市场不答应,成本也太高了。正如兄弟所言“民用大型飞机的技术函盖了军用运输机的技术”。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军机的进入的门槛要低于民机。相对较低的门槛,也就为我们边使用边改进提供了基础。你的意见呢?</P>
<B>以下是引用<I>我在飞翔</I>在2004-9-27 15:43:00的发言:</B>


<P>又找到一个共同点[em01]</P>
<P>兄所设想的针对国内市场开发专用机型的想法,恐怕不现实。干线飞机制造业是资本技术高度密集型的行业,整个行业越来越走向国际化和垄断。最终形成了波音和空客两强相争的局面。我觉得,要波音和空客与我们合作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专用机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只要我们的飞机一旦造出就必然会和波音空客的类似机型竞争。这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在今天的买方市场,如果客户看上了你的飞机你能不卖给它吗?而且,我实在想不出来“有中国特色的客机”能“特”在何处。简单的说,我认为今天的客机市场竞争的程度是相当高的,一个后来者想要挤进这个市场--难。还记得麦道吗?</P>
<P>兄弟也提到了逐步改进不断完善,也是我们意见相一致的地方。但如我前面所言,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你能想象一架民用客机“边使用边改进”?市场不答应,成本也太高了。正如兄弟所言“民用大型飞机的技术函盖了军用运输机的技术”。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军机的进入的门槛要低于民机。相对较低的门槛,也就为我们边使用边改进提供了基础。你的意见呢?</P>

<P>大家都知道,针对特定的用户,针对客户的特定的使用需求,填补市场空白,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了
<P>可是到了阁下嘴里,开发新的机种倒成了不可能不允许的事情了,以ARJ21为例,ARJ21的市场定位就是极为成功的,其突出的高原高温起降性能,西部航线适应性能,客舱空间和舒适性已经得到了用户的认可.ARJ21能在格尔木满载安全起降,别的飞机不可以,你说要在格尔木营运的航空公司会选什么飞机?以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竞争有什么问题吗,不对吗,就没有取胜的可能吗?
<P>看来阁下是铁了心让我们的民机产业以自己的短处去挑战别人的垄断地位了,波音空客的"垄断"在某些业内人士的嘴里是怎么形成的,我看更多的不是在技术层面上的,更多的是在心理和意识层面上的.害怕竞争所以不去竞争,这是什么思维啊,呵呵
<P>至于阁下所说"民用客机不可以边实践边改进",我实在搞不懂这一点,试问哪一种民用大中型飞机是一设计出来就成熟的?!如果是这样,还要改进改型干嘛?!
<P>至于"用军用运输机积累民用大型飞机的使用经验和设计经验",述我直言,这不现实,这是由二者的用途、日常使用方式和技术特点上的差别所决定的,有谁看见美国C-5、C-141,俄罗斯IL76等大规模在航线上每天8-10多个小时连续执行客机任务了?!只能说军用运输机的使用对累积军用运输机的使用经验和改进有关键的作用,对大民机起不到这种决定性的作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7 16:47:5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