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战斗机合作能否串起俄中印新三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9:27:48
<P> 近十年来,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可谓“美人如花兮隔云端”。最近有消息说,从2001年起就已经展开合作的俄印两国有意邀请中国参与研制,据说该项目约需要80至100亿美元经费,如果资金到位,预计2010年就能批量生产,2011~2012年可望装备俄罗斯空军,并几乎与美国第五代战斗机(西方标准为第四代)同时投放国际市场。而印度斯坦飞机公司2002年8月就表示可提供15亿美元资金。乐观人士由此展望出一个“莫斯科-北京-新德里”战略大三角。</P>
<P></P>
<P>米格公司提出的LFI轻型战斗机方案,这也是俄罗斯积极推销的“合作方案”</P>
<P>  无疑,国际先进水平的战斗机开发已经成为高投入高难度的事业,国际合作是当今潮流。但此类核心军事技术的合作远非博采众长那样美妙,技术上的不同需求只是考验之一,更具难度的是平衡技术实力不同的伙伴之间的核心利益。较弱者的最大利益是借机学习技术,尽早独立研制,有技术无资金一方的根本利益在于利用外资,降低风险,最重要的是追求扩大而不是缩小在合作伙伴国的市场份额。因此,在国际军备合作中,伙伴间尽可能彻底的信任和利益的可协调性起着决定作用,即便以欧洲盟国之间联合的深度,仍不时传来某一方退出某项军备合作的消息。中巴友谊牢不可破,但不管评价“袅龙”今日如何成功,这个项目从头算起,其间历时之长,波折反复之多,是不争的事实。</P>
<P>  当然,三方合作也并非没有基础。对航空强国而言,考虑本国战略利益,在本国军队掌握最先进水平武器的前提下,以出口型(国际型)武器巩固盟友,赚取利润,为下一轮技术领先奠定基础,这种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是较为理想的情况,可惜目前俄罗斯在战斗机领域已经失去这个机遇,倒是美国在JSF的国际合作中正在实现这个如意算盘。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绝不会在合作中将自己为第五代积累的家底真正共享(中国也同样不会)。最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合作选择是:以适度而绝非最优的性能水平,利用可能的双边或三方合作机遇,尽早将积压已久的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形成产品,继续以成本优势与JSF争夺市场。只要产品成功换代,启动新一轮战斗机出口高潮,就能获得资金,完成本国航空工业艰难的转型和本国最尖端产品的突破。</P>
<P>  中国当前正处在J-10、苏-27/30和FC-1三大型号逐步形成战斗力的阶段,下一步要想在消化已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还有个过程。</P>
<P>  此时投入巨资(俄罗斯对中国的资金期待不会低于对印度),去赶一个打算6年后就投产的“第五代”,恐怕缺乏足够的技术跨度和紧迫性。当然,中国的重大装备决策始终受到台湾问题的影响,如果台湾在战斗机方面有新的军购,比如引进JSF,当然容不得按部就班。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美国F—16各型间已形成很大性能跨度,在一定时期内还存在通过“渐改”逐步帮助台湾对抗苏-27/30性能优势的余地。</P>
<P>  至于印度,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尚不够成熟,许可证生产了诸多型号,仍然没有形成可靠的研发能力。但也正因为差距更大,俄印之间在研发领域合作的幅度可以更大一些,因为俄罗斯不必过于担心印度短期内形成与自己竞争的产品。</P>
<P>  因此,一个“国际型”的第五代对我们的真正意义在哪里?这种合作离建设起一个具有实质性份量的大三角还有多远?恐怕值得深思。(文章选自《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第37期)</P>
<P></P>
<P>米格公司的1.44技术验证机。和美国人一样,俄罗斯并不愿意真的拿出最好的产品与人“合作”,俄罗斯需要的仅仅是资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3 14:06:24编辑过]
<P> 近十年来,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可谓“美人如花兮隔云端”。最近有消息说,从2001年起就已经展开合作的俄印两国有意邀请中国参与研制,据说该项目约需要80至100亿美元经费,如果资金到位,预计2010年就能批量生产,2011~2012年可望装备俄罗斯空军,并几乎与美国第五代战斗机(西方标准为第四代)同时投放国际市场。而印度斯坦飞机公司2002年8月就表示可提供15亿美元资金。乐观人士由此展望出一个“莫斯科-北京-新德里”战略大三角。</P>
<P></P>
<P>米格公司提出的LFI轻型战斗机方案,这也是俄罗斯积极推销的“合作方案”</P>
<P>  无疑,国际先进水平的战斗机开发已经成为高投入高难度的事业,国际合作是当今潮流。但此类核心军事技术的合作远非博采众长那样美妙,技术上的不同需求只是考验之一,更具难度的是平衡技术实力不同的伙伴之间的核心利益。较弱者的最大利益是借机学习技术,尽早独立研制,有技术无资金一方的根本利益在于利用外资,降低风险,最重要的是追求扩大而不是缩小在合作伙伴国的市场份额。因此,在国际军备合作中,伙伴间尽可能彻底的信任和利益的可协调性起着决定作用,即便以欧洲盟国之间联合的深度,仍不时传来某一方退出某项军备合作的消息。中巴友谊牢不可破,但不管评价“袅龙”今日如何成功,这个项目从头算起,其间历时之长,波折反复之多,是不争的事实。</P>
<P>  当然,三方合作也并非没有基础。对航空强国而言,考虑本国战略利益,在本国军队掌握最先进水平武器的前提下,以出口型(国际型)武器巩固盟友,赚取利润,为下一轮技术领先奠定基础,这种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是较为理想的情况,可惜目前俄罗斯在战斗机领域已经失去这个机遇,倒是美国在JSF的国际合作中正在实现这个如意算盘。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绝不会在合作中将自己为第五代积累的家底真正共享(中国也同样不会)。最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合作选择是:以适度而绝非最优的性能水平,利用可能的双边或三方合作机遇,尽早将积压已久的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形成产品,继续以成本优势与JSF争夺市场。只要产品成功换代,启动新一轮战斗机出口高潮,就能获得资金,完成本国航空工业艰难的转型和本国最尖端产品的突破。</P>
<P>  中国当前正处在J-10、苏-27/30和FC-1三大型号逐步形成战斗力的阶段,下一步要想在消化已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还有个过程。</P>
<P>  此时投入巨资(俄罗斯对中国的资金期待不会低于对印度),去赶一个打算6年后就投产的“第五代”,恐怕缺乏足够的技术跨度和紧迫性。当然,中国的重大装备决策始终受到台湾问题的影响,如果台湾在战斗机方面有新的军购,比如引进JSF,当然容不得按部就班。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美国F—16各型间已形成很大性能跨度,在一定时期内还存在通过“渐改”逐步帮助台湾对抗苏-27/30性能优势的余地。</P>
<P>  至于印度,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尚不够成熟,许可证生产了诸多型号,仍然没有形成可靠的研发能力。但也正因为差距更大,俄印之间在研发领域合作的幅度可以更大一些,因为俄罗斯不必过于担心印度短期内形成与自己竞争的产品。</P>
<P>  因此,一个“国际型”的第五代对我们的真正意义在哪里?这种合作离建设起一个具有实质性份量的大三角还有多远?恐怕值得深思。(文章选自《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第37期)</P>
<P></P>
<P>米格公司的1.44技术验证机。和美国人一样,俄罗斯并不愿意真的拿出最好的产品与人“合作”,俄罗斯需要的仅仅是资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3 14:06:24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3 14:07:50编辑过]
<P>  有关第五代战机的话题人们谈论已久,媒体的报道也是连篇累牍。可是这个热门话题越辩越显得扑朔迷离。在2004年第3期的《航空航天通报》杂志上,有人“深入分析”了美国ATF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该计划F-22战机的研制成本,言之凿凿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研制国产第五代战机不合时宜。这一结论失之偏颇,不过,研制第五代战机是否可行,航空专家也很难作出决断。</P>
<P>  质的飞跃</P>
<P>  之所以说专家对第五代战机的发展前景未置可否,其原因是有两个焦点问题纠缠缠在一起:一是“是否有能力制造第五代战机?”,二是“第五代战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P>
<P>  在军用飞机的发展史中,新一代或者新型战机的性能及“模式”决取于国家军事学说及当时的军事政治局势所赋它的具体作战任务。至于新一代战机的研制能力,则取决于科技半制品的数量,足够数量的科技半成品使得新型战机在军事航空技术领域可实现质的飞跃。</P>
<P>  从航空技术发展趋势这一立场来说,可以认为早在80年代初俄罗斯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就已经具备了研制新一代战术战机的科技实力:战术战机使用的新一代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其气动布局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包括新一代机载雷达系统在内的新型机载设备系统的研究工作也初具雏形。</P>
<P>  应该强调指出,近年来俄罗斯飞机制造业在消弭与美国在隐身技术的差距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推力矢量的控制技术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不仅可极大提高战机的机动性能,而且可使飞机应用全新的气动布局)。所以,从技术发展的层面上说,“是否有能力研制第五代战机”这一问题早就有了肯定的答复。</P>
<P>  需要指出的是,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某种“过饱和”现象。通常,向新一代前线战机(西方称为战术战机)的过渡是以战机的某一具体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为保障的,在向第五代战机的过渡过程中,战机在一系列技术领域的质的突破成为可能,这样第一个问题“第五代战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就自然而然地推到了前台,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也是众说纷纭。</P>
<P>  有的专家认为,第五代战机应具备“三超”性能:即巡航超音速、超机动性以及超隐形性。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第五代战机至少应具备五大特征:快捷(机动性强、速度高)、作战隐身效果佳、自我防护能力强、系统化程度高以及超强的作能性能。</P>
<P>  虽然分歧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识:即新型战机的多功能性。在这一领域的争论导致了90年代初俄罗斯“多功能前线歼击机”计划关键阶段的中止、并促成了另一项第五代战机计划——“先进前线航空兵航空系统”计划的发韧。</P>
<P>  价格因素</P>
<P>  第五代战机的研制初期,价格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财大气粗的老美也不例外。始于ATF(先进战术歼击机)项目实施初期的“关于第五代战机应是怎么样子”的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成另一个问题:能否研制第五代战机。这与美国人武器制造理念有关。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认为,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那么随着军用航空技备价格的不断上涨,数十年后在年度军事预算框架内只能为空军订购一架战斗机。</P>
<P>  美国关于新一代战机“模式”的争论焦点集中于一点,那就是价格,也就是“支付能力”(在资金上是可行的),美国于1994年通过的这一武器研制理念是其新型武器研制系统的改革原则。从本质上来说,这一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费效比”问题,不过更着眼于“费”罢了。“费效比”的考察,不仅体现于供货时的产品价格,而且贯穿于该产品生命周期的其它各个阶段。</P>
<P>  也许,正因为没有考虑到价格的这一新概念及其在新武器系统研制过程中的承担的角色,导致了一些人得出了研制第五代战机毫无前途的结论。很显然,这些人对研制新型作战系统的价格因素理解不够深入,只是简单的以为“大飞机造价大,小飞机造价小”其实这一说法是立不住脚的。费多索夫院士在其回忆录《航空五十年》(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俄罗斯研制第四代战机系统的理念与实践)中就曾指出:“刚开始时我们认为,重型飞机会更昂贵些。我们以飞机重量和价格之间简单的线性关系为依据……结果证明是错误的。”等到俄罗斯开始第五代战机的研制工作时,专家们已经意识到,飞机的造价并非与飞机重量成正比,而是与其技术参数及性能息息相关。新一代飞机的造价并非一定要比现代飞机高,尤其是从其整个生命周期加以考虑的话。</P>
<P>  俄美对决</P>
<P>  俄罗斯的“多功能前线歼击机”计划、“先进前线航空兵航空系统”计划以及美国的ATF计划和JSF(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开始于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实施阶段。但是有两点是相同的:一是在启动项目之前在新机型的战术-技术要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二是上述项目均未达到推出新产品进入现役。</P>
<P>  相比较而言,ATF项目更接近于最终目标,因为根据该计划研制成功的“猛禽”战斗机应于2005年服役。但是这一“接近”是象征性的,因为“猛禽”是作为歼击机进入现役的——这是20年前的设计目标。而在2002美国国防部已经通过将“猛禽”研制成多功能战斗机的决议,并将原拟给予它的代号F-22替换为F/A-22。作为新型多功能战机的“猛禽”的问世将会晚得多。</P>
<P>  至于说到JSF计划,其取得的成果勿庸置疑,虽然目前的状况也是相当繁杂。美国研制商在维持既定造价的同时,开始采用模块化结构。这使得它的设计起飞重量平均增加了20%,这使得以机场为基地的F-35型飞机的起飞重量从22.7增至27.2吨,这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轻型战斗机了。</P>
<P>  俄罗斯(前苏联)在第五代战机的研制上一直不甘“美”后,俄罗斯空军司令弗拉季米尔·米哈伊洛夫上将今年6月表示,俄罗斯计划建造第五代战机试验型样机,其作战性能而言绝不逊色于欧美同类战机。米哈伊洛夫透露,第五代战机的建造方案已经审议并最终确定,同时在俄第五代战机招标基础上确定了该方案的主要执行者和主要协作商。据悉,俄罗斯生产第五代战斗机的主要为了对抗美国的F-22“猛禽”,这一计划可能耗资15亿美元。该机型计划于2006年进行首飞,2010年正式投产。目前俄已在雷宾斯克完成了用于装备歼击机的第五代航空发动机的第一阶段实验台试验。俄航空专家表示,俄雷宾斯克“土星”科学生产联合体的这个新研制项目被称为第五代航空发动机的原形,其它设计工作还将继续进行,该型发动机将装备俄第五代战机。据有关方面透露,俄空军对第五代歼击机的要求是:起飞重量20吨,超音速巡航速度,隐身性能、高度机动性。可在300—400米的短距离上起降,可利用卫星导航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著名的“苏霍伊”飞机设计局和“米格”飞机设计局分别推出了第五代歼击机的雏形:苏-37型和米格1.44型歼击机。目前,这两种样机仍处于试验阶段。</P>
<P></P>
<P>公布的俄第五代战机S-54的模型</P>

<P>  南方网讯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苏霍伊设计局要在中国设办事处,并想邀请中国参与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P>
<P>  苏霍伊要在中国设办事处</P>
<P>  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第一副总经理托良宁一出现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现场时,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将一连串关心的问题抛向了托良宁。托良宁没有让记者们失望,他的回答和主动提供的情况远远超出了记者们的要求。</P>
<P>  托良宁在回答苏霍伊设计局第五代先进战斗机的设计进展时表示,苏霍伊设计局将在7年时间内研制出第五代战斗机。最让记者们兴奋的是,托良宁公开表示,苏霍伊设计局未来将邀请中国和印度参与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P>
<P>  当有记者问他,中国空军最初接收并使用苏-27型战机时,曾经发生过一些故障问题,究竟是中国空军人员的素质问题,还是这类型战机本身的技术问题?托良宁的回答让在场记者很感兴趣。他说,任何一国空军在使用新型战机的初期阶段,肯定会面对一些困难,遇到一些麻烦,这需要与制造商共同来解决问题。托良宁希望中国空军能够同意苏霍伊提供售后服务,“这一方面(协商)已有不错的进展”。托良宁还透露另一个“秘密”说:“苏霍伊设计局要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这样就能很快到问题现场采取必要措施。”而共青城苏霍伊战机制造厂副总经理里克托洛夫则高度评价中国空军积极掌握苏-27战机性能的表现。他说:“情况并不像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报道的那样,中国空军的苏-27战机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甚至说有些苏-27战斗机不能飞什么的,实际上,在中国的每一架苏-27型战机都在飞行,而且飞行次数相当多,但我不方便透露他们的飞行小时有多长。”</P>
<P>  中国FTC-2000型及“超七”(FC-1)轻型战斗机是本届航展的两大亮点。因其技术先进,性能优越,因此有外国记者问苏霍伊设计局是否参与研制工作,托良宁说,苏霍伊没有直接参与研制工作,只是在这些新战机的发动机方面提供了一些意见供中方参考。</P>
<P>  在回答苏系列战机的科技领先地位还能维持几年时,托良宁说,苏霍伊生产的苏系列战机目前还符合各国买家的要求,不过机载设备必须每5年进行升级更换。所以,苏霍伊每次除了出售战机的原机体外,还根据买方的要求来改进机载设备。</P>
<P>  第五代战斗机将是什么样</P>
<P>  苏霍伊第五代战斗机将会是什么样呢?或者说苏霍伊设计局邀请中国参加研制的将是一款什么样的战斗机呢?</P>
<P>  这得从俄罗斯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决策说起。2001年12月2日,俄罗斯空军副总司令克利申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宣布,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将于2002年进行。俄罗斯研制第五代战斗机有两个主要原因:</P>
<P>  一是确保国家防御能力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正式研制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联合攻击战斗机”,计划取代美空军的F-15E、F-16、A-10和F-117,海军的F-14,海军陆战队的AV-8B,英海军的“海鹞”式和空军的“鹞”式等飞机。它采用一机多型设计,共有常规型(CTOL)、航母型(CV)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三种型号,分别满足不同军、兵种的要求。而俄罗斯现有的第四代战斗机基本上不能与“联合攻击战斗机”同日而语,因此,为了取得21世纪的制空权,俄罗斯必须加快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速度。</P>
<P>  二是保持和增加俄罗斯在全球军火市场的份额。美英两国准备生产3000架,加上其他国家购买,预计联合攻击战斗机的生产总数量预计为5000到6000架。据俄罗斯专家分析,“联合攻击战斗机”将取代美国生产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斗机,在21世纪上半叶的世界飞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联合攻击战斗机”一旦进入到世界航空市场,俄罗斯的第四代战斗机苏-27和米格-29将失去竞争力,因此迫使俄罗斯集中一切力量研制新型战机。为此,俄罗斯加快了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进程。</P>
<P>  2002年4月26日,俄罗斯副总理兼工业和科技部长伊利亚·克列巴诺夫正式宣布,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由苏霍伊设计局负责,米格航空公司和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也将参与这一项目。</P>
<P>  今年5月18日,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研制计划终于启动;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局长卡普杰夫透露,第五代战斗机的总体前期研制方案已于2001年年底完成。如果所需资金能及时到位,预计2010年开始批量生产。2011至2012年,该种飞机开始装备俄空军,并几乎与美国的联合攻击战斗机同时投放到世界飞机市场。</P>
<P>  苏霍伊的第五代战斗机究竟什么样呢?</P>
<P>  根据俄空军的要求,这种新型战斗机飞行重量为20吨,介于米格-29和苏-27之间,安装有AL-41F推力矢量发动机,新型战斗机必须满足所谓的“4S”标准,即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越视距空战和隐身能力。苏霍伊现将其设计样机暂定名为S-54,属于单发多用途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7.5吨,机体25%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对进气口、座舱盖和雷达天线等部位进行了一些修改,采用武器内挂方案,以达到一定程度的隐身能力。</P>
<P>  如果技术成熟,苏霍伊还打算利用自己的法宝———等离子机,将机载电子设施大幅度改进。使得整套电子系统具有对空、对地、对海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具有地形跟随、回避能力,它能在同时锁定8个重要目标的同时攻击4个目标;它能在100至150公里范围内发现目标,能在50至70公里内进行定位,能在40公里内精确测定并且确定其中威胁最大的8个目标;它还有8个武器外挂点,载弹量大于6吨。在空空格斗方面,它可以携带各类远、中和近程空对空导弹,执行各种距离的空中打击任务,还可以打击任何高度上的空中预警机和战略轰炸机,而美国的第五代JSF联合打击战斗机只能携带中近距离空对空导弹,缺乏远程和超视距作战能力。</P>
<P>  联合研制战斗机是当今趋势</P>
<P>  早在苏霍伊表示要邀请中国参与第五代战机研发之前,印度飞机制造公司的负责人今年8月在俄罗斯访问时就主动表示,印度已准备好加入该项目,并可提供15亿美元用于联合项目开发。</P>
<P>  苏霍伊主动邀请其它国家参加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和资金缺乏有关。据俄有关专家预测,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将大约需要80至100亿美元的经费。但更为重要的是,联合研制战斗机也是当今世界战机发展的一个趋势。比如说“狂风”战斗机就是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研发的;欧洲2000战斗机是由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四国联合研制的,目前已经装备四国空军,成为主力战机;AMX是由意大利和巴西航空公司联合研制的战斗、攻击机,将取代意大利空军的8个中队和巴西空军的主战飞机。国际社会之所以选择联合研制,因为一方面可以节省大笔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各国所长,从而使新研制的战机达到最佳性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