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亚诸民族中的古亚细亚成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24:24
  在东亚大陆的上古时代,古亚细亚人曾今广泛的生活在沿海和沿河地域。由于受到生活方式---捕鱼的影响,他们未能发展出较为文明的形态。一部分人被其他民族所同化,一部分呵其他民族融合成新的民族,剩余的少部分人也逐渐的被边缘化。他们式微的过程,也是东亚诸民族发展和融合的过程。
  1 古亚细亚人的生活方式   古亚细亚人由于和通古斯人混住,一度被认为是通古斯民族。但通过语言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呵考古学发现,他们是和通古斯人不同的种族。相比较而言,他们色素深,轮廓突出,多须。他们主要的生存方式是捕鱼,基本生活在靠近海或者河流的区域。早期的古亚细亚人捕鱼最重要的的生存方式,很少狩猎或野外采集。其中的大部分大量的养狗,以狗为行走工具,并以狗肉为食。其中居住在海边的一部分有以捕海豹作为礼物的风俗。有穴居和半穴居的习俗。生吃鱼肉或者其他动物肉是他们的饮食特征。信仰原始的萨满教,有熊的崇拜,很多部族还留有崇拜熊的祭熊仪式“戏熊”。

   2 尼夫赫----吉里亚克------科里亚克      尼夫赫人又称吉利亚克人,克里亚克是他们的分支。吉利亚克人或克里亚克是通古斯人对他们的称呼。他们现如今分布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库 页岛沿海海域和相邻地区的河流区域。在清代称他们为费雅喀人,金代和元代称为吉利米。唐代时把它们归为靺鞨一类,称为郡利。当然,靺鞨是通古斯人,所以这个归类是不正确的。但在和通古斯人混居的过程中,由于通古斯相对来说文明程度较高,生产的方式也较为多样,所以很多尼夫赫人被同化,这个过程在金代至清代较为明显。但一般来说,他们通古斯诸族的关系并不融洽,总是与他们争斗。在瑷珲条约后,大部分尼夫赫人划给了俄罗斯。由于同俄国人的冲突,很多尼夫赫人逃回中国。这部分人由于失去了传统的居住地,转而依附其他民族,也就逐渐的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其中的一些被编入满八旗。

3 赫哲人  赫哲作为民族称呼,历史并不长。也就是上百年的历史。30年代,凌春声写了《松花江流域的赫哲族》一书后,这个名称才被人认为是这一族群的统称,进而变成了民族称呼。清代用费雅喀,黑斤,赫哲费雅喀,黑斤雅咔,库页费雅喀,赫哲喀喇等一系列称呼他们的全体或者一部分部族。赫哲人和俄罗斯的那乃人,奥罗奇人是同一个民族,由于瑷珲条约被分开。其实赫哲人的起源是多重性的,中间包跨了通古斯人和古亚细亚人2种主要起源,还包括一部分库夷人,也就是虾夷人(日本阿伊努人)。史料中记载赫哲分为两种,一种为剃发人,称为短毛子,其实就是通古斯人。另一种不剃发,称为长毛子,其实就是古亚细亚人种中的尼夫赫人。他们以捕鱼为生,吃生鱼肉,穿鱼皮,有穴居的传统。而且保留了尼夫赫人熊崇拜的祭熊活动“熊戏”。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古斯和尼夫赫人融合成赫哲人的过程中,并不是文明程度较高的通古斯人融合了文明程度较低的古亚细亚人,而恰恰是相反。通古斯人基本上全盘接受了古亚细亚人的生存方式,这个也是金代以后东北肃慎系的部分通古斯人退化的过程。在瑷珲条约后,很多赫哲人被化归了俄罗斯,剩下的很多人又被编入八旗,在经过日本人的残酷统治,现在的赫哲人已近所剩无几,只剩下了几千人,韩庚就是赫哲人。

  4 濊人  在上古时期,中国东部生活着被称为东夷的诸多非华夏种族。濊貊是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其实濊人和貊人是源自与两个不同的种族。貊人以狩猎和牧畜为生,濊人住在水边,以捕鱼为主要生存方式。濊人就是古亚细亚人。在濊人的考古遗址西山团文化中,发现了诸多的与克利亚克人相似的事物。濊人后来和貊人融合成濊貊,在华夏向东扩张的同时,一部分人被同化,另一部分人向东北迁移。高句丽,扶余。通古斯等诸民族中都有他们的成分。其中的一部分人进入朝鲜半岛,也成为朝鲜人的族源。

5 三韩人  三韩人是朝鲜民族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是朝鲜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三韩人中的辰韩和弁韩是华夏人和古亚细亚人的混合体,而最大的马韩就是古亚细亚人。三韩和克利亚克极为相似,熊崇拜,吃狗肉等习俗基本一致。韩民族也自称为科里亚。在南怀仁写的《鞑靼旅行记》中,记录了康熙东北巡游时朝鲜人献海豹的记录,而且早在唐代呵宋代,也有相关的朝鲜贡海豹的记录,这些都和古亚细亚人的习俗一致。现代语言学研究证明,克利亚克语与韩国古代的新罗语,迦耶语极为类似,有很多同源词,结构上也很相似,而且在现代韩语中保留了下来。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中,也发现了很多克里亚克呵三韩同源的证据,三韩人是古亚细亚人中文明程度最高的一支

  6 阿伊努人  现在主要生活在日本的北海道,古称虾夷人。中国历史上在库页岛呵中国东北地区都存在过。中国史书称之为库夷,苦夷等。阿伊努人虽然也属于古亚细亚人,但他们和尼夫赫人又很大的不同,他们更为矮小,多毛,脸部的轮廓更重。现代的人类学研究,他们应该和其他的古亚细亚人起源不同,是南岛人群和当地土著的混血。关于他们。史书记载很少,暂时知道的不多。

   古亚细亚人在现代基本上就是被忽视的种群,人数也很少,历史上也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但他们的血液或多或少的融合与东亚诸民族之中,这一点,对弄懂很多东亚的民族形成有很大的意义。
  在东亚大陆的上古时代,古亚细亚人曾今广泛的生活在沿海和沿河地域。由于受到生活方式---捕鱼的影响,他们未能发展出较为文明的形态。一部分人被其他民族所同化,一部分呵其他民族融合成新的民族,剩余的少部分人也逐渐的被边缘化。他们式微的过程,也是东亚诸民族发展和融合的过程。
  1 古亚细亚人的生活方式   古亚细亚人由于和通古斯人混住,一度被认为是通古斯民族。但通过语言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呵考古学发现,他们是和通古斯人不同的种族。相比较而言,他们色素深,轮廓突出,多须。他们主要的生存方式是捕鱼,基本生活在靠近海或者河流的区域。早期的古亚细亚人捕鱼最重要的的生存方式,很少狩猎或野外采集。其中的大部分大量的养狗,以狗为行走工具,并以狗肉为食。其中居住在海边的一部分有以捕海豹作为礼物的风俗。有穴居和半穴居的习俗。生吃鱼肉或者其他动物肉是他们的饮食特征。信仰原始的萨满教,有熊的崇拜,很多部族还留有崇拜熊的祭熊仪式“戏熊”。

   2 尼夫赫----吉里亚克------科里亚克      尼夫赫人又称吉利亚克人,克里亚克是他们的分支。吉利亚克人或克里亚克是通古斯人对他们的称呼。他们现如今分布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库 页岛沿海海域和相邻地区的河流区域。在清代称他们为费雅喀人,金代和元代称为吉利米。唐代时把它们归为靺鞨一类,称为郡利。当然,靺鞨是通古斯人,所以这个归类是不正确的。但在和通古斯人混居的过程中,由于通古斯相对来说文明程度较高,生产的方式也较为多样,所以很多尼夫赫人被同化,这个过程在金代至清代较为明显。但一般来说,他们通古斯诸族的关系并不融洽,总是与他们争斗。在瑷珲条约后,大部分尼夫赫人划给了俄罗斯。由于同俄国人的冲突,很多尼夫赫人逃回中国。这部分人由于失去了传统的居住地,转而依附其他民族,也就逐渐的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其中的一些被编入满八旗。

3 赫哲人  赫哲作为民族称呼,历史并不长。也就是上百年的历史。30年代,凌春声写了《松花江流域的赫哲族》一书后,这个名称才被人认为是这一族群的统称,进而变成了民族称呼。清代用费雅喀,黑斤,赫哲费雅喀,黑斤雅咔,库页费雅喀,赫哲喀喇等一系列称呼他们的全体或者一部分部族。赫哲人和俄罗斯的那乃人,奥罗奇人是同一个民族,由于瑷珲条约被分开。其实赫哲人的起源是多重性的,中间包跨了通古斯人和古亚细亚人2种主要起源,还包括一部分库夷人,也就是虾夷人(日本阿伊努人)。史料中记载赫哲分为两种,一种为剃发人,称为短毛子,其实就是通古斯人。另一种不剃发,称为长毛子,其实就是古亚细亚人种中的尼夫赫人。他们以捕鱼为生,吃生鱼肉,穿鱼皮,有穴居的传统。而且保留了尼夫赫人熊崇拜的祭熊活动“熊戏”。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古斯和尼夫赫人融合成赫哲人的过程中,并不是文明程度较高的通古斯人融合了文明程度较低的古亚细亚人,而恰恰是相反。通古斯人基本上全盘接受了古亚细亚人的生存方式,这个也是金代以后东北肃慎系的部分通古斯人退化的过程。在瑷珲条约后,很多赫哲人被化归了俄罗斯,剩下的很多人又被编入八旗,在经过日本人的残酷统治,现在的赫哲人已近所剩无几,只剩下了几千人,韩庚就是赫哲人。

  4 濊人  在上古时期,中国东部生活着被称为东夷的诸多非华夏种族。濊貊是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其实濊人和貊人是源自与两个不同的种族。貊人以狩猎和牧畜为生,濊人住在水边,以捕鱼为主要生存方式。濊人就是古亚细亚人。在濊人的考古遗址西山团文化中,发现了诸多的与克利亚克人相似的事物。濊人后来和貊人融合成濊貊,在华夏向东扩张的同时,一部分人被同化,另一部分人向东北迁移。高句丽,扶余。通古斯等诸民族中都有他们的成分。其中的一部分人进入朝鲜半岛,也成为朝鲜人的族源。

5 三韩人  三韩人是朝鲜民族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是朝鲜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三韩人中的辰韩和弁韩是华夏人和古亚细亚人的混合体,而最大的马韩就是古亚细亚人。三韩和克利亚克极为相似,熊崇拜,吃狗肉等习俗基本一致。韩民族也自称为科里亚。在南怀仁写的《鞑靼旅行记》中,记录了康熙东北巡游时朝鲜人献海豹的记录,而且早在唐代呵宋代,也有相关的朝鲜贡海豹的记录,这些都和古亚细亚人的习俗一致。现代语言学研究证明,克利亚克语与韩国古代的新罗语,迦耶语极为类似,有很多同源词,结构上也很相似,而且在现代韩语中保留了下来。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中,也发现了很多克里亚克呵三韩同源的证据,三韩人是古亚细亚人中文明程度最高的一支

  6 阿伊努人  现在主要生活在日本的北海道,古称虾夷人。中国历史上在库页岛呵中国东北地区都存在过。中国史书称之为库夷,苦夷等。阿伊努人虽然也属于古亚细亚人,但他们和尼夫赫人又很大的不同,他们更为矮小,多毛,脸部的轮廓更重。现代的人类学研究,他们应该和其他的古亚细亚人起源不同,是南岛人群和当地土著的混血。关于他们。史书记载很少,暂时知道的不多。

   古亚细亚人在现代基本上就是被忽视的种群,人数也很少,历史上也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但他们的血液或多或少的融合与东亚诸民族之中,这一点,对弄懂很多东亚的民族形成有很大的意义。
楼主还有没有个更详细的材料?
libo1240 发表于 2011-6-25 16:31
楼主还有没有个更详细的材料?
你指的哪方面的材料?
学习了。
爱斯基摩人是不是?
内置猫666 发表于 2011-6-25 21:02
爱斯基摩人是不是?
爱斯基摩刃也属于古亚细亚人,语言上属于阿留申语系。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6-25 22:59
爱斯基摩刃也属于古亚细亚人,语言上属于阿留申语系。
那么形成华夏核心的古羌一系是新亚细亚人?
内置猫666 发表于 2011-6-26 15:18
那么形成华夏核心的古羌一系是新亚细亚人?
我在文中列举的古亚细亚人和人类学上的新旧亚洲人不是一个概念,文中的古亚细亚人是狭义的族群划分,一般指得得是尼夫赫人,三韩人,赫哲人,楚克奇人,以及爱斯基摩等阿留申语系诸族,他们也属于人类学上的旧亚洲人。但老亚洲人的范围大而宽泛,指的不是单一族群,而是以时间划分的人类群体。
内置猫666 发表于 2011-6-26 15:18
那么形成华夏核心的古羌一系是新亚细亚人?
羌人是新亚洲人,他们在远古和华夏分裂。
好文章,拜读了
学习了。
棒子是属于通古斯语糸的吧

响夏 发表于 2011-7-23 11:19
棒子是属于通古斯语糸的吧
棒子语的分类现在还没有明确说法,有人根据它和通古斯语有同源词,推测它是通古斯语发展而来的,但这个说法无论从语言本身还是历史认知都没有依据,被大多数人所反对,现在一般把它列为孤立语,这个和古亚细亚人的语言有类似的地方,故亚细亚语中很多也找不到来源,被认为是孤立语。
现在保留古亚细亚人血胤最多的原来是斯蜜达人?…
杜玉门 发表于 2011-7-23 14:55
现在保留古亚细亚人血胤最多的原来是斯蜜达人?…
最早提出这一假说的是俄罗斯学者,他们在大量的研究了科里亚可人和韩国古代文化后提出这一家说,中国国内也有部分学者赞同哦这一说法,现在逐渐的有大量的证据支持这一学说,但这个学说被韩国的一部分人所反对,估计就是接受不了自身的起源不那么高贵。日本人妄想自己是骑马名族,在统治韩国的几十年里,这种价值观也音响了韩人,所以韩国的历史届也前方百济的把自己往骑马民族上靠。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7-23 16:26
最早提出这一假说的是俄罗斯学者,他们在大量的研究了科里亚可人和韩国古代文化后提出这一家说,中国国内 ...
看来让斯蜜达人学会面对事实的确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6-26 17:06
羌人是新亚洲人,他们在远古和华夏分裂。
所谓新亚洲人就是通常说的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现在看羌人那种类型和藏人关系很大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6-26 17:06
羌人是新亚洲人,他们在远古和华夏分裂。
新亚洲人无非就是几个民科的发明,他们说的新亚洲就是马来人

事实上西方学者和国际学术界认可的现代人种就是Mongoloid

马来人一般认为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和阿埃塔人的之间

starwing 发表于 2012-7-17 22:11
所谓新亚洲人就是通常说的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现在看羌人那种类型和藏人关系很大
这个理解有点问题吧,所谓新亚洲是指O系等,显然主要包含在东亚类型中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7-17 22:19
这个理解有点问题吧,所谓新亚洲是指O系等,显然主要包含在东亚类型中


Y和体质毫无关系

单看y显然无论是阿埃塔人和南亚语系民族是很古老的土著

这些理论与现实严重背离只会把人绕晕

另外我认为印度东北的那些才是汉藏的底色,显然和D有极致密切的关系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7-17 22:19
这个理解有点问题吧,所谓新亚洲是指O系等,显然主要包含在东亚类型中


Y和体质毫无关系

单看y显然无论是阿埃塔人和南亚语系民族是很古老的土著

这些理论与现实严重背离只会把人绕晕

另外我认为印度东北的那些才是汉藏的底色,显然和D有极致密切的关系

starwing 发表于 2012-7-17 22:23
Y和体质毫无关系

单看y显然无论是阿埃塔人和南亚语系民族是很古老的土著
但是汉族Y中主要的成分是O啊,Y和体质好像关系是不大,似乎环境是主要因素,但所谓的东亚类型或者南亚类型是指一些体质特点,比如颅的高低,面的宽窄等,这个似乎又和Y有关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7-17 22:51
但是汉族Y中主要的成分是O啊,Y和体质好像关系是不大,似乎环境是主要因素,但所谓的东亚类型或者南亚类型 ...
这个很简单,原始汉藏在扩张的时候,各部分的内部比例发生了变化


转:世界人种基因图谱


先对表中的基因作一个说明:
黄种基因:N(极北基因)、O(东亚-南亚基因)
棕种基因:C(东北亚-澳洲基因)、D(矮黑人基因)
白种基因:F(斯里兰卡基因)、G(亚美尼亚基因)、H(印度-斯里兰卡H基因)、I(北欧基因)、J(阿拉伯-犹太基因)、K(新几内亚K基因)、L(印度-斯里兰卡L基因)、M(新几内亚M基因)、R1a(阿尔泰/印欧东支基因)、R1b(西欧/印欧西支基因)
黑人基因:A(东非-南非基因)、RxR1(中非R基因)、B(中非B基因)、ExE3b(非洲基因)
科普特-柏柏尔基因:E3b(东非-北非基因)
印第安基因:Q(美洲基因)

注意:图中白色标记的"突厥基因"是笔误,应改为"亚美尼亚基因"。

图表No.1



  俄罗斯的阿拉伯基因来源于犹太人,俄罗斯现有200多万犹太人,此外还有大约200万有犹太血统的人,他们在沙皇俄国和苏联迫害时期被迫改变民族身份(改变信仰、族籍)。
  俄罗斯人受东方印欧人的影响甚于伊朗人。
  德国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斯拉夫人后裔,如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普鲁士人。
  意大利人的阿拉伯基因主要集中于南意大利,尤其是被阿拉伯人统治过300多年的西西里。

  这份由美国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种基因图谱(Y染色体)表明:现代德国人中属于雅利安基因占19.5%。而俄罗斯人属雅利安人基因占47%。雅利安人成份最高的是波兰,超过50%。以雅利安人自居的伊朗,雅利安基因只占18%。不如中国WWE族21%。印度操印欧语民族中雅利安基因占39.5%。

图表No.2


……

六、华夏族的形成

  汉藏民族Y染色体单倍群是O3—M122。O3出现频率最高地区为中国云南省、印度东北部那加邦的藏缅族群里,很多民族中出现频率为100%,如独龙族等。在靠近中国的东南亚地区,O3数量比较多,缅甸、老挝、越南都超过50%。

  汉藏民族一支形成了藏缅族群,他们创造了马家窑文化,以陇西为中心,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省北部,北达宁夏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马家窑文化是陕西仰韶文化的一种地方性的变体,年代为前3300--前2050年。齐家文化起源于中原之陕西龙山文化,随着不断向西发展,分布与马家窑文化地域重合,开始承袭了马家窑文化的若干因素,地域性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实属陕西龙山文化的变体。齐家文化早期为前2000年,已普遍出现铜器,晚期年限可到商代。至于甘肃西部的火烧沟文化,则已进入比较发达的青铜时代,为前1900~前1700。

  藏缅族群不断南下,占领了原属棕色人种的和兄弟民族百濮的很多地盘,并于之通婚,融合成现在的藏族人、羌族人、氐族人、彝族人、缅甸族人、蜀人、巴人(土家族)人。

  其中,藏族是秦汉时期藏缅族群中的两支唐旄发羌(仙女),南下进入青藏高原,与当地的棕色人种土著雅砻(猕猴)混血而形成的。现在的藏族人的遗传结构还能看到大量的D型Y染色体(当然O3型染色体占50%以上)。而观察藏族的面貌特征,甚至在同一个村子中,也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式,有的人是挺拔的羌人的面容,有的人则是敦圆的棕色人种面貌,肤色的差异也很大。

  氐族现在仅存于四川和甘肃边界地区,有着惊人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全部的D型,说明他们是棕色土著的后代,并且在汉藏语中,“氐”就是“底层”的意思。羌人来到青藏高原,把原本就在这里的棕色土著称为“氐族”,因为他们“原抵”就在那 里。羌族也含有部分的D型,但还是以O3为主。另外,整个藏缅族群由于在黄河上游老家跟C融合的厉害或者因为后来匈奴、鲜卑、金山突厥、契丹、蒙古的影 响,所以现在都含有10%以上的C的血统。

  O3在南亚语群体和苗瑶语群体中就存在。唯有O3e1是汉族才独有的,这个类型诞生于原始汉人的故乡黄土高原(甘南宁夏陕北),很可能是做了800年 江山的周族的祖先帝喾-后稷(弃)。今日北方汉族O占73%,K占13%,C、Q各占4%,R1a、J、其他各占2%;今日南方汉族O占71%,K占 14.4%,C占8%,D占4%,F占1%,R1a占0.8%,N占0.8%。


转:世界人种基因图谱


先对表中的基因作一个说明:
黄种基因:N(极北基因)、O(东亚-南亚基因)
棕种基因:C(东北亚-澳洲基因)、D(矮黑人基因)
白种基因:F(斯里兰卡基因)、G(亚美尼亚基因)、H(印度-斯里兰卡H基因)、I(北欧基因)、J(阿拉伯-犹太基因)、K(新几内亚K基因)、L(印度-斯里兰卡L基因)、M(新几内亚M基因)、R1a(阿尔泰/印欧东支基因)、R1b(西欧/印欧西支基因)
黑人基因:A(东非-南非基因)、RxR1(中非R基因)、B(中非B基因)、ExE3b(非洲基因)
科普特-柏柏尔基因:E3b(东非-北非基因)
印第安基因:Q(美洲基因)

注意:图中白色标记的"突厥基因"是笔误,应改为"亚美尼亚基因"。

图表No.1

1.jpg (76.97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7 22:57 上传




  俄罗斯的阿拉伯基因来源于犹太人,俄罗斯现有200多万犹太人,此外还有大约200万有犹太血统的人,他们在沙皇俄国和苏联迫害时期被迫改变民族身份(改变信仰、族籍)。
  俄罗斯人受东方印欧人的影响甚于伊朗人。
  德国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斯拉夫人后裔,如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普鲁士人。
  意大利人的阿拉伯基因主要集中于南意大利,尤其是被阿拉伯人统治过300多年的西西里。

  这份由美国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种基因图谱(Y染色体)表明:现代德国人中属于雅利安基因占19.5%。而俄罗斯人属雅利安人基因占47%。雅利安人成份最高的是波兰,超过50%。以雅利安人自居的伊朗,雅利安基因只占18%。不如中国WWE族21%。印度操印欧语民族中雅利安基因占39.5%。

图表No.2

2.jpg (110.48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7 22:58 上传



……

六、华夏族的形成

  汉藏民族Y染色体单倍群是O3—M122。O3出现频率最高地区为中国云南省、印度东北部那加邦的藏缅族群里,很多民族中出现频率为100%,如独龙族等。在靠近中国的东南亚地区,O3数量比较多,缅甸、老挝、越南都超过50%。

  汉藏民族一支形成了藏缅族群,他们创造了马家窑文化,以陇西为中心,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省北部,北达宁夏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马家窑文化是陕西仰韶文化的一种地方性的变体,年代为前3300--前2050年。齐家文化起源于中原之陕西龙山文化,随着不断向西发展,分布与马家窑文化地域重合,开始承袭了马家窑文化的若干因素,地域性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实属陕西龙山文化的变体。齐家文化早期为前2000年,已普遍出现铜器,晚期年限可到商代。至于甘肃西部的火烧沟文化,则已进入比较发达的青铜时代,为前1900~前1700。

  藏缅族群不断南下,占领了原属棕色人种的和兄弟民族百濮的很多地盘,并于之通婚,融合成现在的藏族人、羌族人、氐族人、彝族人、缅甸族人、蜀人、巴人(土家族)人。

  其中,藏族是秦汉时期藏缅族群中的两支唐旄发羌(仙女),南下进入青藏高原,与当地的棕色人种土著雅砻(猕猴)混血而形成的。现在的藏族人的遗传结构还能看到大量的D型Y染色体(当然O3型染色体占50%以上)。而观察藏族的面貌特征,甚至在同一个村子中,也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式,有的人是挺拔的羌人的面容,有的人则是敦圆的棕色人种面貌,肤色的差异也很大。

  氐族现在仅存于四川和甘肃边界地区,有着惊人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全部的D型,说明他们是棕色土著的后代,并且在汉藏语中,“氐”就是“底层”的意思。羌人来到青藏高原,把原本就在这里的棕色土著称为“氐族”,因为他们“原抵”就在那 里。羌族也含有部分的D型,但还是以O3为主。另外,整个藏缅族群由于在黄河上游老家跟C融合的厉害或者因为后来匈奴、鲜卑、金山突厥、契丹、蒙古的影 响,所以现在都含有10%以上的C的血统。

  O3在南亚语群体和苗瑶语群体中就存在。唯有O3e1是汉族才独有的,这个类型诞生于原始汉人的故乡黄土高原(甘南宁夏陕北),很可能是做了800年 江山的周族的祖先帝喾-后稷(弃)。今日北方汉族O占73%,K占13%,C、Q各占4%,R1a、J、其他各占2%;今日南方汉族O占71%,K占 14.4%,C占8%,D占4%,F占1%,R1a占0.8%,N占0.8%。

6.jpg (91.05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7 23:00 上传

海客 发表于 2012-7-17 22:58
转:世界人种基因图谱
呵,总之很多事不好理解,为何同样的Y,在体质上表现的那么不同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7-17 23:11
呵,总之很多事不好理解,为何同样的Y,在体质上表现的那么不同
你这个完全不靠谱

比如J,J2是伊朗民族和高加索民族核心

再比如R1b 在非洲中部的西非黑人类型中最高频,而且是欧亚以上的
starwing 发表于 2012-7-17 23:19
你这个完全不靠谱

比如J,J2是伊朗民族和高加索民族核心
据你看,面部的形态真的和Y有关系吗?
我觉得学术讨论不应该有挖坟一说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7-23 11:57
棒子语的分类现在还没有明确说法,有人根据它和通古斯语有同源词,推测它是通古斯语发展而来的,但这个说 ...
个人觉得就是古斯通语系的人学中国人说话,就像现在广州深圳一些外地人!说那种普通话,说他的卷舌,他又不是卷舌,说他是平舌,他也不是,都不知道到底是啥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语系!
zyxganes 发表于 2012-7-21 01:33
个人觉得就是古斯通语系的人学中国人说话,就像现在广州深圳一些外地人!说那种普通话,说他的卷舌,他又不是 ...
最近有一些新的说法,认为棒语是迦叶语(古亚细亚?),通古斯语,高句丽语的混合语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7-17 23:33
据你看,面部的形态真的和Y有关系吗?


外貌不是由Y染色体决定的,决定外貌的基因很多。
外貌和Y的相关但不绝对,想一下,一个地区的人类(暂时叫做1,假设Y的类型是Y1)中有一支外迁(暂时叫2,这时他们Y的类型还是Y1),最后分别生存于不同的环境而且没有基因交流。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1、2体型外貌往不同方向进化,这是由常染色体决定的(多个基因绝定一种外貌,现在粗略的将决定一种外貌的全部基因看成不能分的一组,1、2的分别称为A1、A2),但是突变一直在发生,Y也在变化。迁出的2一直带有Y1的突变点,此外还出现新的基因突变点,成为新类型(假设是Y2),Y2无法传给1,所以成了2的标志。这时1有Y1、A1,而2有Y1、Y2、A2。从Y染色体来看,Y1(不带Y2的)、Y2可以成为1、2两族群的分类参考,从外貌上看就是A1、A2,但是Y和A是不同的东西。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7-17 23:33
据你看,面部的形态真的和Y有关系吗?


外貌不是由Y染色体决定的,决定外貌的基因很多。
外貌和Y的相关但不绝对,想一下,一个地区的人类(暂时叫做1,假设Y的类型是Y1)中有一支外迁(暂时叫2,这时他们Y的类型还是Y1),最后分别生存于不同的环境而且没有基因交流。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1、2体型外貌往不同方向进化,这是由常染色体决定的(多个基因绝定一种外貌,现在粗略的将决定一种外貌的全部基因看成不能分的一组,1、2的分别称为A1、A2),但是突变一直在发生,Y也在变化。迁出的2一直带有Y1的突变点,此外还出现新的基因突变点,成为新类型(假设是Y2),Y2无法传给1,所以成了2的标志。这时1有Y1、A1,而2有Y1、Y2、A2。从Y染色体来看,Y1(不带Y2的)、Y2可以成为1、2两族群的分类参考,从外貌上看就是A1、A2,但是Y和A是不同的东西。
那不是可以说 北海道自古......
高丽????科利亚????KOREA???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传承关系呢?
密斯特鹿 发表于 2012-7-22 16:21
高丽????科利亚????KOREA???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传承关系呢?
科里亚一词应该是来源于三韩,和高丽没啥关系。高丽一词是来源于高句丽
次级炮灰 发表于 2012-7-21 18:41
外貌不是由Y染色体决定的,决定外貌的基因很多。
外貌和Y的相关但不绝对,想一下,一个地区的人类(暂 ...
这个也许可以解释为何被分为同一种群的很多人群有完全不同的外貌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2-7-22 20:53
科里亚一词应该是来源于三韩,和高丽没啥关系。高丽一词是来源于高句丽
只是名字有联系!历史是没有联系的!更不要说血缘民族啥的!很多人一听名字就觉得高句丽和韩国有关系,其实啥关系都没有,高句丽中国历史里的一个东北小强国,和朝鲜半岛的民族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