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利好?中国证监会新“救市”举措即将出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18:11
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开投票

  继“新股询价”之后,中国证监会很可能推出的下一个政策“救市”举措是“类别表决制”。记者昨天获悉,目前中国证监会上市监管部正在负责制定有关类别股东大会表决机制指导意见的草案。曾经一度盛传的“类别表决制”——一个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分开投票的制度,一个对股市来说的绝对利好,在股市跌破1300点后,被证监会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类别表决制”消息首先出现于去年12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在一次会上透露,由于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引起的对流通股东利益保护的讨论,已经使有关部门着手引入分类表决制度。在去年的招商银行转债发行风波中,尽管持有3亿多流通股的数只基金显示出团结的力量,但还是在数量更多的非流通股面前“寡不敌众”。

  重大决策须获得50%流通股同意

  据悉,讨论稿(草案)中的特定事项基本锁定于一些中小流通股股东与控股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矛盾突出与集中的地方。如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问题、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涉及流通股利益的重大资产重组归入召开类别股东大会的决议之例。讨论稿(草案)规定:网上投票的流通股(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50%以上通过。

  草案还规定:公司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境外上市等再融资的股份数量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0%的,其提案还须获得出席股东大会,包括网上投票的流通股(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50%以上通过。换言之,只要两次表决中有一个表决不同意,上述事项就得流产。如果真如此,这的确称得上是一个空前的“利好”。

  表决内容不会涉及太多

  就现有的信息来看,证监会内部有一种意见认为,类别股东表决机制的内容不会涉及太多,而当初之所以拟采取类别表决制,是为了与全流通配套。分析人士认为,最终类别表决制是否将公司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境外上市等再融资纳入其中,决定了证监会下一步间接“救市”成败的关键。

  分析人士表示,证监会很可能先在某些股票上进行试点。尽管“类别表决制”对上市公司来说,存在长远利益与流通股短期利益间的矛盾,但是专家们普遍还是表示了赞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俊海博士表示,公众股东表决制度的建立,将使流通股股东对大股东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为流通股股东行使权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这是现实而有效地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的手段。(记者傅乐乐)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开投票

  继“新股询价”之后,中国证监会很可能推出的下一个政策“救市”举措是“类别表决制”。记者昨天获悉,目前中国证监会上市监管部正在负责制定有关类别股东大会表决机制指导意见的草案。曾经一度盛传的“类别表决制”——一个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分开投票的制度,一个对股市来说的绝对利好,在股市跌破1300点后,被证监会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类别表决制”消息首先出现于去年12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在一次会上透露,由于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引起的对流通股东利益保护的讨论,已经使有关部门着手引入分类表决制度。在去年的招商银行转债发行风波中,尽管持有3亿多流通股的数只基金显示出团结的力量,但还是在数量更多的非流通股面前“寡不敌众”。

  重大决策须获得50%流通股同意

  据悉,讨论稿(草案)中的特定事项基本锁定于一些中小流通股股东与控股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矛盾突出与集中的地方。如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问题、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涉及流通股利益的重大资产重组归入召开类别股东大会的决议之例。讨论稿(草案)规定:网上投票的流通股(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50%以上通过。

  草案还规定:公司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境外上市等再融资的股份数量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0%的,其提案还须获得出席股东大会,包括网上投票的流通股(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50%以上通过。换言之,只要两次表决中有一个表决不同意,上述事项就得流产。如果真如此,这的确称得上是一个空前的“利好”。

  表决内容不会涉及太多

  就现有的信息来看,证监会内部有一种意见认为,类别股东表决机制的内容不会涉及太多,而当初之所以拟采取类别表决制,是为了与全流通配套。分析人士认为,最终类别表决制是否将公司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境外上市等再融资纳入其中,决定了证监会下一步间接“救市”成败的关键。

  分析人士表示,证监会很可能先在某些股票上进行试点。尽管“类别表决制”对上市公司来说,存在长远利益与流通股短期利益间的矛盾,但是专家们普遍还是表示了赞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俊海博士表示,公众股东表决制度的建立,将使流通股股东对大股东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为流通股股东行使权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这是现实而有效地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的手段。(记者傅乐乐)
<P>吴敬琏:我早于2000年已放弃了对中国股票研究</P><P>倍可亲网讯  近日上海股市大泻,再度引发外界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原来,有“吴市场”之称的资深中国市场经济研究学者、前中国总理朱熔基的智囊吴敬琏最近向《亚洲时报》记者表示:“我早于2000年时,已放弃了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之研究。”

市场交投低迷,投资者信心不足,上海股市上证指数9月9日早盘一举跌破1300点大关,下午以1284.31收盘,创2001年以来最低。巧合地,不久前,有“吴市场”之称的资深中国市场经济研究学者,同时亦是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亦于8月30日一个公开场合中,向亚洲时报在线表示:“我早于2000年时,已放弃了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之研究。同时,到目前为止,我仍未有后悔我的决定。”

吴敬琏2002年也曾公开指出:“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并立即引发了一场争议。当时吴敬琏指出,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但中国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他又批评中国是“全民炒股”;并认为“中国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

有市场人士指出,对于1,300点位的击破,可说是近几年来股市问题和矛盾的综合体现所致。由于中国上市企业股权分置、庄家长期投机横行、上市公司造假、券商风险等诸多问题的存在,而市场中又没有重塑起一个明确的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有效机制,政策效力也较为弱化,从而导致投资者对市场逐渐失去信心。

另外,更重要的是,是次股市大幅下泻主要是由于,有中国媒体上周曾报道,中国证监会不会再救市托市之消息。据《深圳商报》报导,从一份外涉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内部会议文件中获悉,中国证券监管部门表示,不会再出现‘救市托市’的情形,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结构已发生变化,另外,国家政策之影响力度亦大不如前。不过,中国证监会主任谢庚回应指出:“不再救市说”是“胡说八道”。

虽然中国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需求正不断提升,然而,中国的金融市场交投量却屡创新低,明显反映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之信心不足。目前,中国主要之证券市场只有上海及深圳两个证券交易市场。

曾任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谘询师、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1996年荣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奖”,目前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的许小年也是拥有近似观点。

许小年认为,若没有结构性的改革,中国股票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中国股票市场被错误定位为为企业融资的平台’。目前,股票市场面对的问题是,‘大部份企业的董事会与管理层串联,互相欺骗小股东的利益,因而令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却步’。

已于中国金融市场打滚10多年的京华山一国际(香港)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梦熊表亦向《亚洲时报》记者表示:“股票市场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再加上金融机构的不诚实行为亦令投资者不欲参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活动。”

刘梦熊表示:“目前,中国问题证券公司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已达到影响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与规划的地步。例如以反映证券公司资产情况真实性的资产指数,根本不能诞生,因为大部份证券公司均有挪用客户资产的恶习。”

刘梦熊续指:“投资者无论是投资什么产品也好,也是投资有关市场的前景。然而,如果投资市场环境、又或是投资产品本身的数质及未来均充斥著不明朗因素,而使投资者无法掌握有关风险,明志的投资者,不只对投资产品,更对该投资市场有所取舍。”

刘梦熊又指出,很多中国富户喜欢到香港投资的真正原因,除了因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产品种类多元化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香港的监管制度严谨,香港的金融机构均是‘货真价实’的证券公司,也就是‘自己存了多少钱进户口,自己任何时候也能取回’。

对于中国富户喜到香港投资,香港之金融机构当然持欢迎态度。早于2003年亦即‘个人由’之措施推行后,已有不少香港报章大幅报导中国游客于香港证券公司开户之消息。

新鸿基科网行政总裁陈伟萱亦向《亚洲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香港的证券公司已放宽客户登记之条例,让不同地方的客户也能享用香港的金融服务。而且,手续也已简化。由2003年年底开始,客户只需以任何一间香港银行签发的港币10,000元支票去开户,非本地客户则需附上身份证明文件例如旅游证件副本等,以邮寄方式申请开户亦可。

目前,持中国护照之客户主要以网上买卖形式进行买卖。陈伟萱亦指出,。虽然,去年国企股热潮吸引了大部份中国客户的目光。然而,对一些已熟悉香港股票市场运作的中国投资者来说,港资背境之香港股票更成其长线投资对象。陈伟萱曰:“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对比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而言,香港企业的公司管理水平,及香港公司的透明度,无疑也较优胜。”

美林投资银行和凯捷资讯公司于2004年6月15日公布的《2004全球财富报告》中表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的富豪总数已达23.6万人。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区,日本以外的第二大百万富翁集中地。该报告同时指出,这群全球富豪(World’s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对投资产品服务之需求比2003年以前更热切。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之投资产品单一,加上金融市场的配套设施亦问题丛生,因此早已令中国的投资者却步。而更有消息指出,不少中国投资者已将投资目标转向一河之隔的香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