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号航天飞机的谢幕,STS-134任务,OV-105 Endeavour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5:10:08




本次任务将是NASA最年轻的航天飞机——OV-105奋进号的谢幕演出。奋进号的STS-134任务预定于美国东部夏令时4月29日15:47(GMT同日19:47,北京时间次日03:47)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SLC-39A发射平台起飞,她将运送六名航天员、阿尔法磁谱仪二号(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02,AMS-02)、两个S波段通信天线、一个高压燃料箱,以及给加拿大Dextre机器臂准备的一些备用零件。本次任务预定周期14天,若一切顺利,奋进号将于美国东部夏令时5月13日09:28(GMT同日13:28,北京时间同日21:28)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专用降落场,完成她的最后一次任务。

任务徽章:


(任务徽章的六个角上的是本次任务六名航天员的姓)

本次任务的六名航天员:



他们包括:



Mark Kelly(1964.2.21),美国海军上校,本次任务的机上指挥官(Commander)。此前参加过STS-108、STS-121和STS-124任务,总计在轨时间38天。在1996年被选为航天员之前曾在中途岛号航母(USS Midway)上服役,参加过海湾战争。



Greg H. Johnson(1962.5.12),美国空军上校(已退役),本次任务的飞行员(Pilot)。此前参加过STS-123任务。在空军服役时有超过4000小时的飞行时间。



Michael Fincke(1967.3.14),美国空军上校,本次任务的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除了航天飞机的经验外,他还有资格以副驾驶身份搭乘俄罗斯的联盟TM和TMA飞船。他此前的总计在轨时间超过365天,并且进行过6次总计超过26小时的太空行走。



Roberto Vittori(1964.10.15),隶属欧空局,意大利空军上校,本次任务的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此前有过两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经历。



Andrew Feustel(1965.8.25),地球物理学家,本次任务的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此前搭乘航天飞机参与过两次对哈勃望远镜的维护任务,有将近13天的在轨时间和超过20小时的太空行走。



Greg Chamitoff(1962.8.6),工程师,本次任务的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此前他有过183天的在轨时间。


以下是1992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奋进号第一次发射(STS-49任务)时的场景:




未命名.jpg (898.47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8:44 上传



本次任务将是NASA最年轻的航天飞机——OV-105奋进号的谢幕演出。奋进号的STS-134任务预定于美国东部夏令时4月29日15:47(GMT同日19:47,北京时间次日03:47)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SLC-39A发射平台起飞,她将运送六名航天员、阿尔法磁谱仪二号(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02,AMS-02)、两个S波段通信天线、一个高压燃料箱,以及给加拿大Dextre机器臂准备的一些备用零件。本次任务预定周期14天,若一切顺利,奋进号将于美国东部夏令时5月13日09:28(GMT同日13:28,北京时间同日21:28)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专用降落场,完成她的最后一次任务。

任务徽章:

sts134patch.jpg (52.45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7:46 上传


(任务徽章的六个角上的是本次任务六名航天员的姓)

本次任务的六名航天员:

Crew.jpg (477.72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7:58 上传



他们包括:

mark kelly.jpg (303.14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8:33 上传



Mark Kelly(1964.2.21),美国海军上校,本次任务的机上指挥官(Commander)。此前参加过STS-108、STS-121和STS-124任务,总计在轨时间38天。在1996年被选为航天员之前曾在中途岛号航母(USS Midway)上服役,参加过海湾战争。

greg h johnson.jpg (281.52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8:33 上传



Greg H. Johnson(1962.5.12),美国空军上校(已退役),本次任务的飞行员(Pilot)。此前参加过STS-123任务。在空军服役时有超过4000小时的飞行时间。

michael fincke.jpg (303.09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8:33 上传



Michael Fincke(1967.3.14),美国空军上校,本次任务的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除了航天飞机的经验外,他还有资格以副驾驶身份搭乘俄罗斯的联盟TM和TMA飞船。他此前的总计在轨时间超过365天,并且进行过6次总计超过26小时的太空行走。

roberto vittori.jpg (257.38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8:33 上传



Roberto Vittori(1964.10.15),隶属欧空局,意大利空军上校,本次任务的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此前有过两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经历。

andrew f.jpg (347.22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8:33 上传



Andrew Feustel(1965.8.25),地球物理学家,本次任务的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此前搭乘航天飞机参与过两次对哈勃望远镜的维护任务,有将近13天的在轨时间和超过20小时的太空行走。

greg chamitoff.jpg (230.68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8:33 上传



Greg Chamitoff(1962.8.6),工程师,本次任务的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此前他有过183天的在轨时间。


以下是1992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奋进号第一次发射(STS-49任务)时的场景:

sts49-1.jpg (901.5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8:49 上传


sts49-2.jpg (625.81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4-27 08:49 上传

2011-4-27 08:35 上传

奋进号生平回顾,内容待施工……
奋进号生平回顾,占楼待施工……
奋进号生平回顾,占楼待施工……
135估计没有了吧?
施工现场留名,一个航天器时代的结束。
http://news.sina.com.cn/w/2011-04-30/040022384994.shtml
新华网美国卡纳维拉尔角4月29日电(记者 任海军 葛相文)美国航天局29日宣布,由于“奋进”号航天飞机附属电力装置加热器出现技术故障,其发射将至少被推迟到下周一(5月2日)进行。

  美国航天局表示,“‘奋进’号的发射将不会早于5月2日14时33分(北京时间3日2时44分),工程师需要足够时间处理导致今天发射被推迟的故障。”

  “奋进”号原计划29日升空,但在倒计时过程中,工程师发现,其附属电力装置加热器的一套电路失灵。航天飞机在轨道运行时,加热器可以防止附属电力装置内的联氨冻结。

  据佛罗里达地方官员估计,大约70万游客前来观看当天的发射。推迟发射的消息公布后,记者所在观测区的游客脸上写满了失望。“这简直是开玩笑,”一对当天早上刚从加利福尼亚州赶来专门观看发射的游客脱口而出。随着游客们纷纷“打道回府”,交通迅速就拥堵不堪。

  尽管“奋进”号推迟发射,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仍将按计划到卡纳维拉尔角访问。随后,他将访问迈阿密,并在一所社区大学发表演说。

  “奋进”号的发射将是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升空,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在空间站上,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寻找暗物质的来源。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该项目。

  由于成本过高,美国已决定终止运行了30多年的航天飞机项目。“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6月份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后,美国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其后,美国宇航员将依赖俄罗斯飞船前往空间站。奥巴马政府希望私营公司能开发出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太空巴士”,美国航天局可以腾出资金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深空探索。
都开始谢幕了啊
又要少一次了
穿梭机奋进号升空日期再推迟至本月十日
[03/05 星期二 08:18]
美国太空总署再推迟穿梭机奋进号的发射日期,由下周日,延至下周二。奋进号原定上周五发射,执行第廿五次,亦是最後一次太空任务,但升空前发现水力发电机的加热器故障,要取消发射;到前日更换一个配电箱後,由於要花时间重新测试穿梭机装设的七十至八十个系统,推迟至最快本月八日发射,太空总署评估後决定,再延至本月十日发射,认为更实际可行。

奋进号此行,会为国际太空站,安装价值二十亿美元的「反物质太空磁谱仪」,用於搜索宇宙射线及来自外太空的高能带电粒子。而六名太空人,担任指挥官的,是年初中枪受伤美国女众议员吉福兹的丈夫马克凯利。

又推迟了
好图,顶死你~
推迟到16日了。
又跳票了
一种真正的航天低成本的设想。

就已经公布的论文来看我们的5000吨以上起飞推力的巨型火箭应该有个概念了,可以想象它的发射成本肯定不低。如何降低发射

成本,恐怕还得回到重复使用这条路上来。

基本设想如下:

1 芯级采用一台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芯一级主要贮存液氢以及同时供应芯级和助推器用的液氧;

2 4助推器各采用2台600吨级的煤油液氧发动机,贮箱内只贮存煤油;

3 助推器带有折叠或后掠的翼和舵,再配上喷气发动机,在助推器被分离后靠贮箱里剩余的煤油驱动喷气发动机返回地面机场。

这样就可以实现部分火箭的重复使用。



对于空间站后的航天的发展方向,我综合看到的资料,认为低轨道的集航天器集散、转轨运输、维修、加注燃料、在轨能组装、回收处理、空间加工车间等诸多功能的航天港是方向。这样可以尽量用巨型火箭成批的吧航天器运到航天港,再用轨道转移器吧各个航天器转移到各自的轨道。



单级入轨的空天飞机则只用于载人和载货返回。
总算射上去了
2011-5-16 22:05 上传

GO GO GO ! endeavour!!!
{:jian:}
小白兔,加油啊,老子还要看歼星舰呢!
一代经典终于要隐退江湖了……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执行最后一次太空任务
http://mil.news.sina.com.cn/s/2011-05-17/0734647468.html
中新社华盛顿5月16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航天局最年轻的航天飞机——“奋进”号航天飞机16日上午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开始其19年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太空使命,同时也是美国航天局30年的航天飞机发射计划倒数第二次航行。

  “奋进”号此次为期16天的太空之行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用来寻找暗物质和探索宇宙起源问题。据知,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该项目。

  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6名宇航员分别是:指挥官凯利(Mark Kelly)、宇航员约翰逊(Greg H. Johnson)、欧洲航天局宇航员维托利(Roberto Vittori)与美国宇航局航天专家查米托夫(Greg Chamitoff)、费斯特尔(Andrew Feustel)与费克(Mike Fincke)。

  凯利是美国众议员吉福兹的丈夫,今年一月吉福兹在亚利桑那州一次枪击事件中严重受伤,引发美国媒体及民众广泛关注。

  据官方估计,当天有包括吉福兹在内的50万名观众涌进肯尼迪航天中心及其周边观测点目送“奋进号”升空。不少人从15日开始就在附近的海滩、公园、天台、轮船等地占据最佳位置,通宵等候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甚至有外地游客自4月底“奋进号”首次被推迟发射以来就一直守候在佛罗里达等待这次发射。

  “奋进号”最初定于4月29日发射,但因出现技术故障被推迟,这令当时涌进现场的70多万观众非常失望,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家当时也扑了空。此后,奋进号的发射也因种种原因被一推再推至今日。

  “奋进号”航天飞机的首次飞行始于1992年5月7日。在截至去年2月的24次太空飞行中,“奋进”号总共在太空度过了280天9小时,绕行地球4429圈,总飞行距离达到1.65亿公里。

  “奋进号”预计6月1日返回地球,之后它将进入博物馆享受荣休生涯,另一航天飞机“发现”号已于今年3月先行退役。今年7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后,美国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届时美国宇航员只能依靠俄罗斯的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
2011-5-17 11:37 上传



美“奋进”号发射禁止中国记者现场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17/c_121425657.htm

新华网华盛顿5月16日电(记者葛相文 任海军)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16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全球媒体广为关注。
    这当然也是一个让中国科技界和媒体非常关注的事件,因为除了“奋进”号本身,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的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的阿尔法磁谱仪,搭载“奋进”号赴国际空间站,许多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个项目。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采访“奋进”号发射的中国媒体记者竟然由于一个新出炉的“沃尔夫条款”而被拒之门外。正是根据这个连美方人士都认为是“歧视性”的规定,美国航天局取消了已允诺给予中国记者的采访通行证。
    今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1财年开支法案,其中第214页至215页有一项不起眼的条款,规定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还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这一条款出自于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弗兰克·沃尔夫之手。
    于是,当“奋进”号载着中国科学家付出心血的阿尔法磁谱仪奔向太空时,中国记者居然不能像其他国家的记者一样,到现场观看航天飞机升空,也不能参加航天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这不能不令人感到莫大的遗憾。
    显然,“沃尔夫条款”是与中美双方力图推动科技交流的大潮相背的一项决定。本月上旬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双方发表了《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成果清单》,其中就包括科技合作领域。而且,今年中美两国续签了双边科技合作协议。
    奥巴马政府也对中美两国科技合作的发展状况和势头比较看重,意识到这种合作的互惠互利特征。奥巴马的科技助理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曾向新华社记者表示,“科技合作是中美双边关系中表现最强劲的领域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沃尔夫条款”的出炉,凸显了美国鹰派政客内心对中国近年来和平发展的焦虑与无奈,也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短视。
    受国会掣肘,奥巴马政府今年在预算问题上深受困扰,为避免政府关门,最终向共和党人作出了大量妥协。因此,“沃尔夫条款”也是美国两党政治妥协的产物。但它改变不了中美科技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趋势。
    其实,就是在美国,“沃尔夫条款”也不得人心,受到了一些美国科学家批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米尔纳认为,这是一个“歧视性”决定,美国最终也会受到伤害。
    随着这一不得人心的条款的生效,中国记者不幸成为该条款的首批直接“受害者”,被挡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门外。然而,美国主流媒体此次几乎全部保持沉默,没有人出来批评沃尔夫的所作所为。可见,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是有着严格“界限”的。
    虽然“沃尔夫条款”将随着美国2011财年的结束而寿终正寝,但沃尔夫似乎并不善罢甘休,甚至公开宣称或许在明年将禁令扩大到“非政府组织”。在中美合作不断深化的今天,沃尔夫以冷战思维做背离潮流之举,须引起人们的警惕。

美“奋进”号发射禁止中国记者现场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17/c_121425657.htm

新华网华盛顿5月16日电(记者葛相文 任海军)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16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全球媒体广为关注。
    这当然也是一个让中国科技界和媒体非常关注的事件,因为除了“奋进”号本身,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的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的阿尔法磁谱仪,搭载“奋进”号赴国际空间站,许多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个项目。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采访“奋进”号发射的中国媒体记者竟然由于一个新出炉的“沃尔夫条款”而被拒之门外。正是根据这个连美方人士都认为是“歧视性”的规定,美国航天局取消了已允诺给予中国记者的采访通行证。
    今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1财年开支法案,其中第214页至215页有一项不起眼的条款,规定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还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这一条款出自于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弗兰克·沃尔夫之手。
    于是,当“奋进”号载着中国科学家付出心血的阿尔法磁谱仪奔向太空时,中国记者居然不能像其他国家的记者一样,到现场观看航天飞机升空,也不能参加航天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这不能不令人感到莫大的遗憾。
    显然,“沃尔夫条款”是与中美双方力图推动科技交流的大潮相背的一项决定。本月上旬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双方发表了《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成果清单》,其中就包括科技合作领域。而且,今年中美两国续签了双边科技合作协议。
    奥巴马政府也对中美两国科技合作的发展状况和势头比较看重,意识到这种合作的互惠互利特征。奥巴马的科技助理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曾向新华社记者表示,“科技合作是中美双边关系中表现最强劲的领域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沃尔夫条款”的出炉,凸显了美国鹰派政客内心对中国近年来和平发展的焦虑与无奈,也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短视。
    受国会掣肘,奥巴马政府今年在预算问题上深受困扰,为避免政府关门,最终向共和党人作出了大量妥协。因此,“沃尔夫条款”也是美国两党政治妥协的产物。但它改变不了中美科技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趋势。
    其实,就是在美国,“沃尔夫条款”也不得人心,受到了一些美国科学家批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米尔纳认为,这是一个“歧视性”决定,美国最终也会受到伤害。
    随着这一不得人心的条款的生效,中国记者不幸成为该条款的首批直接“受害者”,被挡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门外。然而,美国主流媒体此次几乎全部保持沉默,没有人出来批评沃尔夫的所作所为。可见,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是有着严格“界限”的。
    虽然“沃尔夫条款”将随着美国2011财年的结束而寿终正寝,但沃尔夫似乎并不善罢甘休,甚至公开宣称或许在明年将禁令扩大到“非政府组织”。在中美合作不断深化的今天,沃尔夫以冷战思维做背离潮流之举,须引起人们的警惕。
徽章中间的大烟花是什么意思?
2011-5-22 22:37 上传

2011-5-22 22:4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