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远东地区能源与东北亚发展(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32:44
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寒冷,一向不为人们注意。但是这片广袤的土地蕴藏的巨大的自然资源,在东北亚经济快速崛起的时候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争夺的目标。新的历史机遇将给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格局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P>*处于经济体系的边缘地带*
<P>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它的远东地区泛指俄罗斯东部与亚洲国家相邻的广大地区,从西伯利亚到堪察加半岛,总面积达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它的南面是中国,东南是北韩,东面的萨哈林岛距离日本只有几十公里。它的最东面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一个白令海峡相隔。
<P>由于这个地区距离莫斯科很远,在经济上,它与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关系可能要多于和莫斯科的关系。再加上它气候寒冷,生存艰难,人烟稀少,只有七百万人,所以在俄罗斯联邦的经济体系中,它一直处于边缘地带。
<P>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太平洋地区研究部主任亚里山大·费多罗夫斯基(Alexander Fedorovsky)指出,无论是在前苏联时期还是在俄罗斯联邦时期,远东地区的这种边缘状态基本上没有变化。费多罗夫斯基说:“从1991年到1998年,远东地区的工业生产增长百分之六,而俄罗斯全国的工业生产增长百分之八十四。”
<P>*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P>费多罗夫斯基指出,在改革开始之前,远东地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经济产出销往其它地区,百分之二十在本地区消费,出口部份只有百分之五。改革之后变化很大,销往其它地区的部份降低到百分之十,本地消费的比例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二,出口部份增长到百分之八。
<P>改革虽然给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极其寒冷的气候剥夺了这个地区发展农业、甚至工业的正常条件。连油井和矿山每年的工作日大约也只有六到八个月。因此,西伯利亚这块儿曾经令流放者望而生畏的不毛之地迟迟享受不到经济全球化阳光的照耀。
<P>但是,在最近几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高速经济增长而带动的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使各方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转向了俄罗斯这片巨大而荒芜的土地,盯住了冰雪覆盖着的巨大的自然资源。
<P>美国进出口银行副总裁杰夫里·米勒(Jeff Miller)认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蕴藏的各种资源给周边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本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米勒说:“俄罗斯得天独厚地拥有全世界天然气储量的百分之二十五,估计在一万六千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几乎等于伊朗储量的两倍。伊朗的天然气储量为九千亿立方米,为世界第二。俄罗斯的石油储量也非常巨大,已经探明的有六十五亿吨,但美国的估计可能高出这个数字三倍。其中很大一部份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此外,这个地区的木材和煤碳储量也都居于全球前列。”
<P>美国俄罗斯商会主席尤金·劳森(Eugene Lawson)更强调指出,在全球主要能源产量都呈现下降的时候,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的能源产量和储量仍然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劳森说:“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石油和天然气藏量预测还在不断增加的国家。它的大部份资源都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P>*好酒也怕巷子深*
<P>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供求是密切相连的。有了好商品,而没有好市场,繁荣是实现不了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资源虽多,但开采条件不好,市场需求不强,长期面临开采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这个问题似乎终于有望得到解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巨大的能源资源终于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开始走出幽静的深闺,大胆地面对众多的追求者,准备择良而嫁;终于象一枚刚被发现的璀灿的宝石,进入拍卖场,待价而沽了。</P>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寒冷,一向不为人们注意。但是这片广袤的土地蕴藏的巨大的自然资源,在东北亚经济快速崛起的时候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争夺的目标。新的历史机遇将给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格局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P>*处于经济体系的边缘地带*
<P>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它的远东地区泛指俄罗斯东部与亚洲国家相邻的广大地区,从西伯利亚到堪察加半岛,总面积达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它的南面是中国,东南是北韩,东面的萨哈林岛距离日本只有几十公里。它的最东面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一个白令海峡相隔。
<P>由于这个地区距离莫斯科很远,在经济上,它与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关系可能要多于和莫斯科的关系。再加上它气候寒冷,生存艰难,人烟稀少,只有七百万人,所以在俄罗斯联邦的经济体系中,它一直处于边缘地带。
<P>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太平洋地区研究部主任亚里山大·费多罗夫斯基(Alexander Fedorovsky)指出,无论是在前苏联时期还是在俄罗斯联邦时期,远东地区的这种边缘状态基本上没有变化。费多罗夫斯基说:“从1991年到1998年,远东地区的工业生产增长百分之六,而俄罗斯全国的工业生产增长百分之八十四。”
<P>*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P>费多罗夫斯基指出,在改革开始之前,远东地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经济产出销往其它地区,百分之二十在本地区消费,出口部份只有百分之五。改革之后变化很大,销往其它地区的部份降低到百分之十,本地消费的比例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二,出口部份增长到百分之八。
<P>改革虽然给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极其寒冷的气候剥夺了这个地区发展农业、甚至工业的正常条件。连油井和矿山每年的工作日大约也只有六到八个月。因此,西伯利亚这块儿曾经令流放者望而生畏的不毛之地迟迟享受不到经济全球化阳光的照耀。
<P>但是,在最近几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高速经济增长而带动的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使各方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转向了俄罗斯这片巨大而荒芜的土地,盯住了冰雪覆盖着的巨大的自然资源。
<P>美国进出口银行副总裁杰夫里·米勒(Jeff Miller)认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蕴藏的各种资源给周边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本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米勒说:“俄罗斯得天独厚地拥有全世界天然气储量的百分之二十五,估计在一万六千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几乎等于伊朗储量的两倍。伊朗的天然气储量为九千亿立方米,为世界第二。俄罗斯的石油储量也非常巨大,已经探明的有六十五亿吨,但美国的估计可能高出这个数字三倍。其中很大一部份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此外,这个地区的木材和煤碳储量也都居于全球前列。”
<P>美国俄罗斯商会主席尤金·劳森(Eugene Lawson)更强调指出,在全球主要能源产量都呈现下降的时候,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的能源产量和储量仍然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劳森说:“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石油和天然气藏量预测还在不断增加的国家。它的大部份资源都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P>*好酒也怕巷子深*
<P>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供求是密切相连的。有了好商品,而没有好市场,繁荣是实现不了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资源虽多,但开采条件不好,市场需求不强,长期面临开采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这个问题似乎终于有望得到解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巨大的能源资源终于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开始走出幽静的深闺,大胆地面对众多的追求者,准备择良而嫁;终于象一枚刚被发现的璀灿的宝石,进入拍卖场,待价而沽了。</P>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巨大的能源资源终于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开始走出幽静的深闺,大胆地面对众多的追求者,准备择良而嫁;终于象一枚刚被发现的璀灿的宝石,进入拍卖场,待价而沽了。[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P>*远东资源突显重要*
<P>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的巨大能源资源,最近两年更是身价倍增,原因是全球能源紧张和东北亚地区能源需求的迅速提高。
<P>从去年以来,恐怖袭击的威胁、世界主要产油区局势不稳、主要石油消费大国需求的强劲提升以及原油期货投机活动导致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多次碰撞四十三美元一桶的高位。
<P>*主要能耗国家集中东北亚*
<P>具体到东北亚地区来说,情况就更加突出。全世界能耗三巨头美国、中国和日本中,有两个都位于这个地区。日本经济在过去十几来一直处于衰退和疲软状态,对能源的需求也相对减缓。但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日本经济突然呈现起色,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头两个季度增长强劲。
<P>专家估计,随着经济的好转,日本今后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明显加强,给国际石油市场增添新的压力。
<P>除了日本,韩国的能源需求也随着经济的强劲增长迅速提高。过去十年来,韩国的能源需求每年都以百分之七点五的速度增长。2003年,韩国已经是全球第四大石油进口国。北韩虽然极其需要能源来发展经济,但由于它在国际上非常孤立,难以通过正常的途经获取能源。所以,金正日通过发展核项目来要胁国际社会给它提供能源。
<P>*中国崛起能源市场感压力*
<P>能源专家们长期以来最为关注的是中国的崛起对国际能源市场造成的压力。华盛顿国际能源经济学家詹姆斯·多里安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市场造成全面压力,无论是石油、天然气、煤碳还是核能等各方面,国际市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压力。
<P>多里安说:“房地产行业爱说,‘位置、位置、位置’。我认为,在讨论和研究世界能源行业的时候,包括市场、消费和生产三个方面,无论是石油、天然气以及核能等各个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象中国这样重要、这样具有国际影响。”
<P>中国去年每天消费的石油是五百八十万桶,比前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一。今年,专家估计,中国的油耗将达到每天六百二十万到六百三十万桶。
<P>中国自身的产油能力已经过了高峰期,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开始下降,目前的生产能力大约为每天三百四十万桶,近一半的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去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能耗大国。
<P>*中国对未来影响更大*
<P>在亚洲能源研究领域有相当知名度的美国专家多里安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压力不仅在于现在,更在于未来。
<P>多里安说:“现在的一些预测显示,到2020年,中国需要的石油数量可能会在每天九百万到一千四百万到一千五百万桶之间。增长的动力主要是车辆的增加。现在中国能耗中百分之三十五是用于地面运输,到2010年,这个比例会增加到百分之五十。
<P>如果中国的发展轨道与台湾和韩国相似,那么在今后十五年,中国的车辆将增加一点五亿辆。中国现在拥有二千万辆汽车。”
<P>俄罗斯第三大石油天然气公司TNK-BP公司国际事务负责人萧恩·麦克考米克在华盛顿的一次研讨会上介绍说,俄罗斯目前的主要客户是欧洲,占欧洲能源进口的百分之二十,今后这个比例不会有显著的提升。
<P>麦克考米克表示,今后亚洲,特别是中国,在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中的地位将会大大上升。
<P>麦克考米克说:“今后二十年,亚洲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需求肯定会超过其它地区。比如,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就在迅速增加,到2015年,中国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到一千三百亿立法米,这将改变东亚地区的天然气供求的平衡,甚至影响到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供求平衡。”  </P>
<P>*俄罗斯处于变化中的有利位置*
<P>在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东北亚国家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亚洲其它地区的能源需求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提高。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最近几年也由于经济的发展而加紧了寻求能源来源的努力。美国-俄罗斯商会会长尤金·劳森指出,俄罗斯也已经意识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在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
<P>劳森说:“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与世界上三大能源市场中的两个边界相连,地理位置最为适当,可以成为从俄罗斯油田到中国、日本市场之间最重要的能源供应线。这个服务范围还可以扩大到朝鲜半岛、印度、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
<P>*俄罗斯早已开始行动*
<P>劳森认为,俄罗斯远东地区与外界的经济关系的发展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能源将是推动这种关系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
<P>事实上,俄罗斯政府和工商界早就看到这一趋势,并为此展开了积极的运做。东部能源重镇萨哈林具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和开发前景。俄罗斯已经与日本、美国、欧洲、韩国、中国等许多国家的石油公司展开合作,推动萨哈林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
<P>英国莱切斯特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麦克·布拉德肖(Michael Bradshaw)是一位长期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的英国专家。他表示,萨哈林的一些项目经过俄罗斯与许多国家的多年合作,已经开始取得成果,向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出口石油和天然气。
<P>布拉德肖说:萨哈林二期工程在1999年开始投产,“到2003年年底,这个油气田已经出口了六百五十万吨原油。出口到日本、中国和韩国。菲律宾和台湾也在2003年首次得到了从俄罗斯西部沿岸获取了石油。”
<P>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另外一个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它地处贝加尔湖附近,距离中国比较近,是中国理想的一个能源来源。多年来中国一直通过陆路从那里购买能源。目前中国和日本都在争取俄罗斯铺设一条连接伊尔库茨克附近的安加尔斯克油田到中国或者接近日本的俄罗斯太平洋口岸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
<P>*国际能源合作吸引大量外资*
<P>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亚太地区研究部主任亚里山大·费奥罗夫斯基表示,俄罗斯最近几年中在发展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发展很快,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P>费奥罗夫斯基说:“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九十年代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微不足道。但是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开始发生变化。去年,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到十五亿美元,这个地区在俄罗斯能源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它吸引的外资在全国外资中所占的比例从百分之七提升到百分之十八。”
<P>俄罗斯政府和业界人士越来越明确地看到,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只有面向这个巨大的市场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发展。
<P>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和开发前景的不断改善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公司。目前,俄罗斯已经与有关国家达成意向协议,铺设几条长达数千公里的管道干线,以便把能源输送到更多的用户。一条是从安加尔斯克到中国东北大庆的油管道路,全长二千八百公里。一条是从安加尔斯克到俄罗斯太平洋港口城市纳霍德卡的油管道路,全长四千公里。另外,中俄还在讨论修建从安加尔斯克经中国北京或者哈尔滨,然后到韩国汉城的管道。
<P>不同的管道影响到不同的利益,有关国家在管道的安排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世界级的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争夺更是到达了短兵相接的程度。</P>
<P>*中日能源争夺战白热化*
<P>今年6月30号,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长维克多·赫里斯坚科(Victor Khristenko)表示,俄罗斯方面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原来拟议中的两条石油管道:从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安大线”和从安加尔斯克到日本海港口纳霍德卡的“安纳线”都不太可行。俄罗斯基本上认为可行的线路是从安加尔斯克附近的泰舍特到纳霍德卡。泰纳线比原来的“安纳线”长出二百三十公里,总长四千一百三十公里。
<P>赫里斯坚科的讲话事实上等于证实了已经流传已久的说法,认为俄罗斯在日本百般劝说下准备放弃通往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而采用日方的建议把石油管道从安加尔斯克铺设到接近日本的纳霍德卡。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中日两国能源争夺战进入白热化的一个标志。
<P>*日本目的令人怀疑*
<P>美国-俄罗斯商会会长尤金·劳森认为,从日本在这场争夺战中的表现来看,日本是竭尽全力,不惜代价,势在必得。劳森说:“去年,中国和日本为获取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的石油和天然气而展开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使俄罗斯的战略夥伴关系更加复杂化。导致双方竞争加剧的是俄罗斯要上‘安大线’,还是要上‘安纳线’。俄罗斯政府和私营石油公司尤科斯与中国商议,修建‘安大线’,但俄罗斯国营的石油管道铺设公司‘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Transneft)与国营石油公司Rusneft则愿意上日本提出的安纳线,把石油输送到日本。”
<P>劳森表示,日本政府对铺设安纳线非常支持,不断增加给俄罗斯的好处,不仅愿意承担工程建设的巨大费用,而且还答应提供数十亿美元,帮助俄罗斯进行萨哈林一期与二期工程和西伯利亚东部油田的开发与设备更新。目前“安纳线”的工程造价已经从当初的三十亿美元提高到一百二十亿到一百三十亿美元。劳森认为,日本花这么大的代价和力气来争取这个项目很不正常,超出了一般商业竞争的范围,令人感到怀疑。
<P>*俄放弃“安大线”不明智*
<P>美国国际能源经济学家詹姆斯·多里安就认为,从经济上计算,“安纳线”显然不如“安大线”合算。多里安说:“到中国大庆的这条管道最大的输送能力大约是每天六十万桶,要支持这个输送量就要有大约四十四亿桶的经济上可开采的储量。‘安纳线’的输送量据说更大。但目前西伯利亚东部的石油储量还没有准确探明,安加尔斯克是否有能力支持‘安纳线’还是一个问题。”
<P>多里安是一位在美国和亚洲都很有影响力的亚洲能源专家。他补充说,“安大线”长度只有二千二百六十公里,比“安纳线”几乎短了一半,造价也底很多,“安大线”为二十到三十亿美元,“安纳线”却高达一百三十亿美元。此外,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在与日俱增,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能源市场。俄罗斯方面现在倾向“安纳线”,放弃“安大线”,从经济角度看是不明智的。
<P>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都以自己实现了能源自足而感到自豪。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内能源产能的萎缩,中国在1993年放弃了能源自足的政策,把目光转向国外,并成为了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国自然就成了中国的目标。1994年,中国就和尤科斯公司达成意向,修建一条中俄石油管道。经过七年的酝酿,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签署了进行中俄石油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协议。可是经过两年,正当可行性研究基本完成,管道铺设工程即将展开之际,日本出来搅局,最终于导致了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在6月30号的正式表态,表示莫斯科准备放弃“安大线”,而上“安纳线”。 </P>
<P>*日本重视安纳线*
<P>日本方面为什么要不惜血本,争取俄罗斯采纳日本提出的安加尔斯克到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一定要把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管道挤掉呢?而俄罗斯方面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放弃造价低风险小的中国管道,而锺情于造价高风险大的“安纳线”呢?这其中的奥秘十分耐人寻味。其实在能源专家中,不少人都认为,日本方面对“安纳线”所给予的重视程度和花费的资源之巨难以从经济的角度得到解释。
<P>*能源对日战略意义*
<P>人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能源供应完全依赖进口的国家,能源对日本来说具有战略意义。所以,最大程度地扩大能源从来都是日本的根本国策。但是,业内人士都知道,在寻求能源来源的过程中,风险和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没有人愿意不顾成本和风险来获取能源。“安纳线”全长四千多公里,管道铺设条件极其恶劣,而且既使管道建成以后,要保持管道具有规模效益,年输油能力起码要达到五千万吨以上。目前西伯利亚东部的石油储量还没有探明,是否有能力支持这么一条管道还在未定之天。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甘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工程报价,竟然达到一百三十亿美元的天价,实在令匪夷所思。
<P>*日想保证能源安全*
<P>美国的俄罗斯与日本关系专家约瑟夫·弗格森(Joseph Ferguson)长期在日本工作,同日本高级官员有很多的接触。他认为,日本政府极力争取“安纳线”,挤掉“安大线”,真正的动机是地缘政治因素。弗格森说:“在我看来,日本的做法似乎的确不太好理解。如果专家们都认为,油也不够,钱也不够,那么,日本又为什么要大力推动这个项目呢?我想,答案是地缘政治因素。这一点非常明显。日本资源贫乏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就困扰着日本,简直到了病态的程度。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日本在亚洲发动战争的主要动机就是要保证日本的能源安全。”
<P>*中国能源消耗增长*
<P>弗格森说,五年前,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到日本访问了日本商界、能源界以及政界的许多重要人物,听一听他们对日俄能源合作的看法。弗格森得到的答复可以说是众口一词是“中国”。他们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能源消耗将会迅速增长,日本必须赶在中国崛起之前尽可能多地把能源控制在自己手里。如果说日本极力推动“安纳线”是出于排斥中国的需要,那么俄罗斯方面为什么却宁愿舍近求远,放弃中国管道呢?
<P>*俄现有三大能源区*
<P>俄罗斯官员公开的说法是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安大线”要经过贝加尔湖地区,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遭到环保组织的坚决反对。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现在基本决定要采用“安纳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条管道比较符合莫斯科开发东部能源的战略。俄罗斯现在有三大能源地区。一是西伯利亚西部,二是西伯利亚东部,三是远东地区,实际上是指萨哈林周围地区。当然,按照比较宽泛的概念,西伯利亚东部也属于远东地区。在这三大能源地区中只有西伯利亚西部已经得到开采,其它两个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勘探阶段,并没有进入实际开采阶段,其储量甚至还没有探明。所以,俄罗斯政府把经济发展战略转向了远东地区。
<P>*俄重视与华合作*
<P>据俄罗斯政府估算,这个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大约需要二十年的时间,需要资金近一千亿美元,这对于资金短缺的俄罗斯政府来说,无疑是很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日本政府极力表示,愿意承担四千多公里长的管道铺设费用,并提供其它慷慨帮助,俄罗斯政府认为,正好可以以铺设“安纳线”为契机而带动整个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在推动“安纳线”的问题上,日本的需求与俄罗斯政府的发展战略可算是不谋而合。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认为,俄罗斯最终决定放弃中国管道的原因是因为它担心,中国管道会使俄罗斯丧失对石油供应的主导权。俄罗斯能源专家亚里山大·费奥罗夫斯基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俄罗斯重视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关系,把中国看作是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夥伴,但不是唯一的夥伴。
<P>*俄中天然气分歧*
<P>费奥罗夫斯基说:“我们在黑海修建天然气管道的经验非常糟糕。我们的管道通往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用户,结果在价格谈判上非常被动,如果我们不接受用户的要求,用户就可以停止购买我们的天然气。土耳其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P>费奥罗夫斯基说,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俄罗斯就和中国存在分歧。与“安大线”不同,“安纳线”面向亚太地区,除了日本以外,韩国、印度、甚至美国都是俄罗斯石油的潜在用户。这样将会更加符合俄罗斯的利益。</P>
<P>*中日能源争夺日趋加剧*
<P>中国和日本围绕俄罗斯能源管道所展开的激烈争夺是双方全球能源争夺战的一个缩影。美国老资格的俄罗斯能源专家,哈佛大学苏联经济学教授马歇尔·戈尔德曼(Marshall I. Goldman)就指出,中日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能源争夺日趋加剧是最近几年国际能源舞台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现像。戈尔德曼说:“中国正在非常积极地寻找能源来源。美国和西方的石油跨国公司现在突然发现又有了很多新的公司加入竞争。中国在非洲的苏丹,亚洲的伊拉克,在拉美、在沙特阿拉伯等地寻求能源资源和能源开发权。人们都普遍注意到,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必定能够看到日本人。他们之间的争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P>这种争夺最近又扩大到中国东海。日本坚持要在中国东海“春晓油气田”水域进行能源资源勘探。日本认为,中国的能源勘测和开采活动进入了日中海域中线的日本一侧,侵犯了日本的经济专属区。中国则表示,中国的有关活动都在中国东海大陆架范围以内,符合联合国所规定的中国经济专属区范围。中国认为,日本在这个地区的勘测活动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东海水域据据信拥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但是有关各方的探测工作还没有完成,储量的规模究竟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是,据日本方面的说法,那里天然气储量高达2000亿立方米。如果这个说法比较准确的话,对中日双方自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P>据报道,中日在东海水域的对抗行动一度达到非常紧张的程度。日本为了使问题国际化而租用了挪威的考察船到“春晓油气田”附近勘测,日本海保厅和防卫厅也派出船只为考察船“保驾护航”。中国海军为阻挠考察船的工作而派出几艘排水量为2000顿的军舰出面干预。尽管中国外交部后来否认双方发生军事对峙,但不少评论文章还是认为,东海之争比俄罗斯石油管线之争更加严重,除了能源之外,还涉及领土之争。最令人担心一个现像是,双方不是通过外交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分歧,而是直接诉诸行动,增加了双方擦枪走火的可能。
<P>*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可能性不大*
<P>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国家亚洲研究会的东北亚研究部主任约瑟夫·弗格森在回答美国之音记者的提问时表示,双方发生意外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弗格森说:“至于武装冲突,有出现意外事件的可能,这很可能。日本冲绳岛的战斗机经常升空阻拦日本方面所说的侵犯日本领空的中国飞机。日本海军也有类似的行动。类似中国战斗机撞毁美国军事侦察机EP3的事件是有可能发生在中日之间的。但是双方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小。”弗格森认为,中日近期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可能性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双方还没有排除合作开发的可能性。
<P>但是华盛顿的能源咨询公司FSI能源公司总裁约翰·费特(John Fetter)则提醒人们不要低估这个地区主要玩家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费特说:“谈到发生军事冲突之类的问题,我认为,人们关于这个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争斗被严重低估。日本、中国、南北韩以及俄罗斯之间的争夺是巨大的。这种竞争在各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所反映。中日冲突加剧甚至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是严肃的。”但是,费特也认为,有关方面正在努力避免武装冲突的发生。去年南北韩为了捕捞螃蟹而发生枪击事件,还死了人。但是后来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了争端。费特指出,这种现像在外界看来虽然很普通,但对这个地区的争端各方来说并不简单。这至少反映出,大家都没有制造 冲突的意愿。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4 20:38:04编辑过]
俄罗斯虽然在中日双方就俄罗斯石油管道而展开的争夺中明显向日本倾斜,准备放弃通向中国大庆的管线,而铺设通往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的管线。但是,观察人士指出,莫斯科的这个选择并不说明莫斯科看轻中国市场。相反,莫斯科非常重视与中国的能源关系和经贸关系。既使在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最近宣布莫斯科有意修建安加尔斯克到纳霍德卡石油管道的意向的时候,他依然表示俄罗斯并没有彻底排除通往中国的管道。俄罗斯在考虑从修建安纳线接近中国的地段接出一条分管道进入中国的可行性。
<P>*俄成为中国一个主要能源来源*
<P>美国哈佛大学东北亚地区能源专家马歇尔·戈尔德曼指出,俄罗斯在发展多边能源关系的同时特别注重与中国的关系。最近几年,这种关系发展很快,俄罗斯正在迅速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主要能源来源。戈尔德曼说:“就在刚刚过去的六月份,俄罗斯成为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提供者,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超过了中东地区的任何一个国家。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能源消费国,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能源市场,而俄罗斯在中国的能源来源中也首次成为一个具有支配地位的角色。”
<P>据中国官方提供的数据,今年六月份,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原油达到165·6万吨,比去年同期的59万吨增长了近三倍。今年前六个月,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原油总量为521·4万吨,比去年同期的218万吨增加了一倍多。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看来还要持续很长的时间。根据中俄双方去年达成的协议,从2004年到2010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原油数量将逐渐增加到每年1500万吨。
<P>*天然气与核能也呈互补关系*
<P>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关系并不局限于原油一项,天然气与核能方面,双方也呈现突出的互补关系。美国国际能源经济学家詹姆斯·多里安指出,中国在核能与天然气方面的巨大的发展需求成为中俄能源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多里安说:“非常清楚,中国的核能发展规划是全世界最宏伟的,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相比。中国表示,计划在2020年之前建成24到32个新的核电厂。在我看来,这个计划存在一些问题,不一定能完全做到。但是,这起码也反映出中国能源短缺问题的严重性,反映出北京对发展核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所给予的巨大期望。中国打算把核能发电量提高四倍,从现在核能在 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百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四。”
<P>多里安还表示,俄罗斯目前是中国核能技术的最大提供者,并给江苏、广东等东南沿海的核电厂提供设备和技术,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解决了大批技术人员的就业问题。
<P>天然气目前在中国总的能源消费中只占百分之三。中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之前把天然气的比例提高一倍,达到百分之6或百分之7。中国自己虽然有很大的天然气储量,但并不能够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存在很大的缺口。中国官方估计,在2010年,中国需要进口天然气200到300亿立方米。
<P>多里安表示,俄罗斯拥有48万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占全球储量的百分之33,另外中俄边境线很长,中国用户的所在地区接近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和远东地区的气田,因而构成理想的搭配。俄罗斯的四个主要气田--萨哈林岛、位于东西伯利亚的萨哈共和国、伊尔库茨克以及西伯利亚西部--都可以成为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者。
<P>*能源和市场互动促进两国关系*
<P>俄罗斯第三大石油公司TNK-BP的国际事务部负责人萧恩·麦克考米克指出,能源和市场的互动促进了中俄两国的关系发展。麦克考米克说:“推动能源和市场的力量是什么?现在不是因政治的需要才去寻找能源,而是能源在寻找市场,市场在寻找能源。政治的目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P>随着中俄能源关系的发展,两国政治关系也得到显著的加强,双边的高层接触更趋频繁。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访问俄罗斯之后,今年九月温家宝总理又要访问莫斯科,举行双边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10月份,俄罗斯总统普京计划对中国进行重要访问。分析人士估计,双边的战略协作夥伴关系将会在普京的这次访问中获得显著提升,能源合作也会出现重大进展。</P>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巨大能源资源,在东北亚经济快速崛起的时候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争夺的目标。今天我们继续播送系列报道,对俄罗斯能源对东北亚的影响和意义进行分析。下面请听报道的第九部份,谈谈中俄之间的经济矛盾。
<P>*中俄矛盾多 华人一头热*
<P>随着能源关系的迅速扩展,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在全面提升。但是,观察人士注意到,双方在经贸活动的实际操作层面上所表现的态度与这种迅速改善的全面关系很不协调,中国人对发展中俄经贸关系的热情与俄罗斯人对此的冷淡表示形成鲜明的对比。
<P>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伊利沙白·威什尼克(Elizabeth Wishnick)女士是一位多产的东亚问题专家,经常深入俄罗斯和中国边境地带进行考察。威什尼克指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俄边境一带,人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反差。
<P>威什尼克女士说:“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对地区整合的概念抱有很高的热情,比俄罗斯人的热情高很多。中国人认为整合是双赢局面。边境地区的中国人为了绕开官僚机构的束缚做出了不少努力,为边境贸易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P>*黑河市为俄大开方便之门*
<P>威什尼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说,今年一月,东北黑河市政府把边境范围从黑河岛扩展到黑河市里面,以方便俄罗斯人到黑河市进行贸易活动。中国方面还允许俄罗斯人免签证居住30天。俄罗斯人可以在那里购置房地产,可以自由地进行生意活动。但是,边境的另一侧,俄罗斯方面却没有给中国人提供相应的便利。
<P>*俄罗斯之忧*
<P>俄罗斯方面为什么对发展双边贸易如此谨慎?专家们指出,原因有两个,一是担心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将导致俄罗斯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二是担心中国人在远东地区的大量存在将对那里的俄罗斯人构成威胁。
<P>美国的俄罗斯自然资源学者,《俄罗斯远东地区指南》一书的作者乔希·纽厄尔(Josh Newell)表示,俄罗斯远东地区现在已经从过去苏联的自然资源基地变成了东亚国家的自然资源基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华贸易结构中,自然资源的单一特征非常明显。除了石油、天然气之外,最大的一个出口项目就是木材。
<P>纽厄尔说:“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木材进口国。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木材占中国总木材进口量的百分之40。去年,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木材高达1500万立方米,超过日本木材进口量的三倍。这对俄罗斯的森林开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P>*中国禁伐东北森林*
<P>纽厄尔表示,中国方面在1998年颁布法令禁止砍伐中国东北的森林。这个禁令导致中国进口俄罗斯木材数量的迅速增加。唯利是图的俄罗斯商人和中国公司通过合法的与非法的手段伐木出口,给俄罗斯的原始森林造成极大的破坏。俄罗斯国内许多人士对这个现像忧心忡忡,认为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P>*不少人把赴俄中国人视为黄祸*
<P>俄罗斯人更为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移民问题。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口在持续减少,而中国人持续不断地进入这个地区使许多俄罗斯人感到不安,他们把前往俄罗斯经商、做工和定居的中国人视为“黄祸”,是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威胁。
<P>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俄罗斯人口问题专家尼科拉斯·埃伯施塔特认为,俄罗斯的人口在不断减少,而远东地区的下降幅度更明显。
<P>埃伯施塔特说:“根据1989年到2002年俄罗斯的人口普查结果,在这期间,俄罗斯的人口出现负增长,总数近2百万人。而就在这个阶段,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的人口也出现下降。89年这个地区人口为800万,但到2002年只剩下667万人。远东地区人口减少的数量占全联邦人口减少数量的三分之二。远东地区某些地方的人口减少幅度竟高达百分之50甚至百分之六十多。”
<P>*猜忌深 戒心大 怕汉化*
<P>由于中俄两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着领土纠纷,双方的猜忌根深蒂固。虽然现在双边的能源关系、经济关系、甚至政治关系在显著改善,但俄罗斯对中国人在它的远东地区的经济渗透和人口扩张始终保持高度的戒心。
<P>有报道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在几年前对远东地区的官员发出警告,说如果那里的俄罗斯人不能够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过不了几年,这个地区的人恐怕都要说中文了。 </P>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巨大能源资源,在东北亚经济快速崛起的时候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争夺目标。请听报道的第十部分,继续讨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问题。
<P>*中国人大批涌入*
<P>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当地居民人数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来自中国的工人、生意人和其他人员的数目在不断增加。
<P>据俄罗斯方面的统计,每年进入俄罗斯的中国人数目高达数百万人。这些人在这个地区办起了工厂、餐馆、商店、娱乐厅等各种生意,引起当地俄罗斯人的注意和紧张。俄罗斯的报刊媒体惊呼中国人威胁到俄罗斯的经济,中国正在通过移民来夺回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P>*俄罗斯人感到紧张*
<P>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问题专家伊利莎白·威什尼克认为,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进入感到紧张有两个原因。
<P>威什尼克教授说:“俄罗斯人把中国工人看作是种威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中国移民喜欢抱团,在俄罗斯建立自己的小集团和跨境网络,在俄罗斯建立国中之国,也带来了不少犯罪活动。”
<P>威什尼克女士认为,第二个原因是俄罗斯认为中国人的到来影响到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莫斯科大学的一个调查报告认为,这种情况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最为突出。在那里,中国移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当地俄罗斯人。接受调查的人中有百分之六十认为中国移民对自己的生活构成威胁。
<P>*俄罗斯担心可以理解*
<P>其实,俄罗斯人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宽广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居住的当地居民,总数不到七百万,而在边界另一侧的中国东北人口却多达一亿。
<P>俄罗斯境内严重短缺劳工,而中国东北却是劳动力严重过剩,大批工人下岗,贫困人口增加。据中国方面统计,东北人口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但东北接受的贫困救济数量却高达全国的百分之二十四。
<P>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开放边境,开拓与俄罗斯的商贸关系,一方面可以缓解东北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填补俄罗斯方面劳工短缺的需要,正可谓经济全球化的正常现像。但是,面对中国巨大的人口优势,俄罗斯不能不担心一旦边界开放,俄罗斯远东地区被中国人占领的可能性也并非天方夜谭。
<P>*问题严重性被夸大*
<P>但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伊利莎白·威什尼克女士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被严重夸大了。
<P>威什尼克说:“这个问题被媒体报道和各种政客严重夸大了。他们说在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有好几百万,根本不可能。那里总人口也就六百多万,如果有几百万中国人,那会是非常显眼的。但是我在走访远东地区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多少中国人。我看到当地官方的一个说法,估计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只有二十万左右。”
<P>威什尼克对中国移民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她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根本没有俄罗斯方面所说的“移民政策”。中国讲的是劳务输出,认为劳务输出对俄罗斯和中国都是有利的。
<P>*媒体宣扬过大*
<P>俄罗斯能源专家、俄罗斯科学院经济学家亚里山大·费奥罗夫斯基也认为,中国移民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影响并没有媒体宣扬的那么大。
<P>费奥罗夫斯基说:“我认为,现在总的来看,人们对中国人口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渗透所构成的威胁评估有些过份。现在合法和非法的中国移民在俄罗斯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和他们在俄罗斯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实在微不足道。他们大多集中在俄罗斯经济发达的地区。他们从事的行业基本上是服务业和农业,为当地和中国加工食品。而且大部份中国移民都在不断从远东地区朝西向俄罗斯欧洲地区转移,最后进入欧洲。”
<P>*莫斯科保持怀疑警惕态度*
<P>专家们的评价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看出莫斯科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增长,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渗透明显著保持一种怀疑和警惕的态度。
<P>俄罗斯一方面乐于扩大对中国的能源出口,但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公司在俄罗斯境内的业务扩展予以限制。2002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图收购俄罗斯的斯拉夫石油公司的行动就受到当局的阻止。
<P>中国民间资本在俄罗斯的经营活动也经常受到俄罗斯警方刁难。莫斯科一方面宣布准备放弃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但另一方面有又表示将增加对华石油出口,扩大铁路运输能力。
<P>*俄罗斯政策两重性*
<P>曾经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的丹尼尔·鲍纳曼指出,莫斯科对华战略中的这种两重性是非常突出的,它将长期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