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普尔邦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40:55
曼尼普尔邦(拉丁字母转写:Manipur)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该邦成立于1972年,东以缅甸为界,西与阿萨拇邦相连,南以米佐拉姆邦毗连,北同那加兰邦接壤,过去曾经是阿萨拇邦的一部分。在曼尼普尔语中,该邦名称(音译:mnipur)本意为“珍珠城”。
印度和缅甸的主要通路经过曼尼普尔邦,以前当地国王(maharaja)征收关费,曼尼普尔比印度东北的其他地区富有,因此维持了几百年的独立。
曼尼普尔邦的舞蹈举世闻名,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曼尼普尔邦也是印度和缅甸之间的毒品贸易的枢纽,所以当地的毒品交易非常普遍,致使吸毒和爱滋病蔓延的情况及其严重。
由于该邦接壤那加兰邦,有关那加兰邦独立运动的恐怖袭击经常出现,致使该邦一度被印度政府封锁,至今仍不允许外国人随便进出。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于1972年从阿萨姆邦分出建立。南邻米佐拉姆,东接缅甸,西连阿萨姆邦,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83万(1991年)。主要是那加人和库基人。首府英帕尔。周围为海拔900—2,100米的丘陵和山地,中部为英帕尔河谷平原,曼尼普尔河流贯中部。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山区多林木,竹子分布普遍。有铁、铜和岩盐矿。河谷平原为集约农业,山区耕作极粗放。农产品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芥子、豆类。工业有手工棉纺织、手工艺品以及砖瓦、肥皂、针织等小型工厂。交通不便,靠公路与阿萨姆邦相来往。

曼尼普尔邦 - 和中国的渊源
曼尼普尔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有很大的渊源。曼尼普尔王室通常被认为来自于中国的唐朝。曼尼普尔民间一直维持着对龙的崇拜。在十八世纪,当时的国王因为个人偏好强迫曼尼普尔人皈依印度教,但遇到强大的阻力,印度教也从未真正成为曼尼普尔的民间信仰,对龙的崇拜依然以各种形式在曼尼普尔保存下来。
饮食习惯中,此邦的居民偏好CHINESE FOOD,中国饭厅非常流行(因为反感印度人,所以开饭店的大部分是尼泊尔人),好中国武术,顺便提一下电影,因为此地区的地方广电局限制印度电影和新闻,而且大部分居民都不会讲印地语,所以中国大陆和香港电影到现在的韩国电视剧很流行,因为放的多了,很多居民居然认识高频率汉字如我爱你,中国大陆歌曲很多被翻唱,2008年最流行的是老鼠爱大米(缅甸地区也是),西游记也曾经很流行,是缅甸,越南,和曼尼普尔80前TX的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曼尼普尔邦 - 历史
曼尼普尔(Manipur), 曾是两千多年的独立城邦,有本地古语史料载,其源头是古代中国齐朝国王与中亚王朝公主通婚所立,与中国人长相无异。其地历史丰厚,艺术发达,教育繁盛,文化自成一体,受高等教育者遍布世界各国。
当地政府1947年摆脱英殖民之后,49年重又被印度统治,但至今仍不认同印度政府和印度其他民族。目前那里反政府武装活动不断。印度独立后,为中央的直辖区,于1972年从阿萨姆邦分出建立。

曼尼普尔邦 - 独立运动
与英国的关系: 曼尼普尔以前一直都是独立的王国,有着2000年以上的历史,和尼泊尔的处境很相似,但是当伟大的大英帝国占领了印度后,曼尼普尔当然也不能幸免,事件起源于:英国对曼尼普尔王室纷争的介入。在抓捕曼尼普尔的一个王子的过程中,英国军队杀死了很多当时正在观看传统舞蹈的平民. 作为报复, 平民杀死了五个英军士兵。这一事件直接引发英国对曼尼普尔王国宣战。英国取胜后,有上千年历史,文化高度发达的曼尼普王国并入英属印度,而那个王子则被判处死刑,最后在曼尼普尔首府被当众绞死。

u4d611185a712e7756.jpg曼尼普尔邦(拉丁字母转写:Manipur)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该邦成立于1972年,东以缅甸为界,西与阿萨拇邦相连,南以米佐拉姆邦毗连,北同那加兰邦接壤,过去曾经是阿萨拇邦的一部分。在曼尼普尔语中,该邦名称(音译:mnipur)本意为“珍珠城”。
印度和缅甸的主要通路经过曼尼普尔邦,以前当地国王(maharaja)征收关费,曼尼普尔比印度东北的其他地区富有,因此维持了几百年的独立。
曼尼普尔邦的舞蹈举世闻名,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曼尼普尔邦也是印度和缅甸之间的毒品贸易的枢纽,所以当地的毒品交易非常普遍,致使吸毒和爱滋病蔓延的情况及其严重。
由于该邦接壤那加兰邦,有关那加兰邦独立运动的恐怖袭击经常出现,致使该邦一度被印度政府封锁,至今仍不允许外国人随便进出。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于1972年从阿萨姆邦分出建立。南邻米佐拉姆,东接缅甸,西连阿萨姆邦,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83万(1991年)。主要是那加人和库基人。首府英帕尔。周围为海拔900—2,100米的丘陵和山地,中部为英帕尔河谷平原,曼尼普尔河流贯中部。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山区多林木,竹子分布普遍。有铁、铜和岩盐矿。河谷平原为集约农业,山区耕作极粗放。农产品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芥子、豆类。工业有手工棉纺织、手工艺品以及砖瓦、肥皂、针织等小型工厂。交通不便,靠公路与阿萨姆邦相来往。

曼尼普尔邦 - 和中国的渊源
曼尼普尔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有很大的渊源。曼尼普尔王室通常被认为来自于中国的唐朝。曼尼普尔民间一直维持着对龙的崇拜。在十八世纪,当时的国王因为个人偏好强迫曼尼普尔人皈依印度教,但遇到强大的阻力,印度教也从未真正成为曼尼普尔的民间信仰,对龙的崇拜依然以各种形式在曼尼普尔保存下来。
饮食习惯中,此邦的居民偏好CHINESE FOOD,中国饭厅非常流行(因为反感印度人,所以开饭店的大部分是尼泊尔人),好中国武术,顺便提一下电影,因为此地区的地方广电局限制印度电影和新闻,而且大部分居民都不会讲印地语,所以中国大陆和香港电影到现在的韩国电视剧很流行,因为放的多了,很多居民居然认识高频率汉字如我爱你,中国大陆歌曲很多被翻唱,2008年最流行的是老鼠爱大米(缅甸地区也是),西游记也曾经很流行,是缅甸,越南,和曼尼普尔80前TX的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曼尼普尔邦 - 历史
曼尼普尔(Manipur), 曾是两千多年的独立城邦,有本地古语史料载,其源头是古代中国齐朝国王与中亚王朝公主通婚所立,与中国人长相无异。其地历史丰厚,艺术发达,教育繁盛,文化自成一体,受高等教育者遍布世界各国。
当地政府1947年摆脱英殖民之后,49年重又被印度统治,但至今仍不认同印度政府和印度其他民族。目前那里反政府武装活动不断。印度独立后,为中央的直辖区,于1972年从阿萨姆邦分出建立。

曼尼普尔邦 - 独立运动
与英国的关系: 曼尼普尔以前一直都是独立的王国,有着2000年以上的历史,和尼泊尔的处境很相似,但是当伟大的大英帝国占领了印度后,曼尼普尔当然也不能幸免,事件起源于:英国对曼尼普尔王室纷争的介入。在抓捕曼尼普尔的一个王子的过程中,英国军队杀死了很多当时正在观看传统舞蹈的平民. 作为报复, 平民杀死了五个英军士兵。这一事件直接引发英国对曼尼普尔王国宣战。英国取胜后,有上千年历史,文化高度发达的曼尼普王国并入英属印度,而那个王子则被判处死刑,最后在曼尼普尔首府被当众绞死。

u4d611185a712e7756.jpg
曼尼普尔邦 - 名称来历
关于“曼尼普尔”名称的来历,当地流传一个传说:一天,蛇来这里观看湿婆和巴尔沃迪跳舞,蛇口中吐出很多“珍珠”,使整个地区耀眼辉煌。“曼尼”(珍珠)便由此而来(普尔是城市的意思)。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及《往世书》均有记载。当地人认为:阿图那在这里同吉德朗戈达结婚。因此,这里的人都说自己是他们的后代。随着历史的发展,那加人、古吉人、向人(缅甸)和中国人也来这里定居。曼尼普尔曾为一土邦,英国人于1891年统治了这一地区。印度独立后,为中央的直辖区,1972年1月被划为一个新邦。

曼尼普尔邦 - 地理位置
曼尼普尔邦(Manipur,मणिपुर)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在曼尼普尔语中,该邦名称(音译:mnipur)本意为“珍珠城”。该邦面积为22356,占印度国土面积的23位, 国名在其当地语言的意思是“珍珠城”。该邦成立于1972年,东临缅甸,也因此是印度和缅甸的主要通路,以前当地国王(maharaja)征收关费,曼尼普尔比印度东北的其他地区富有,因此维持了几百年的独立。

在现在也因为此地理位置,曼尼普尔邦也是印度和缅甸之间的毒品贸易的枢纽,所以当地的毒品交易非常普遍,致使吸毒和爱滋病蔓延的情况及其严重。(PS:不过此地出的毒品质量普遍不高,很难出口,大部分都是当地居民消耗,可能也是因为质量不好,所以劲不是很大,当地青年人基本都吸食)

曼尼普尔邦 - 文化介绍
曼尼普尔邦妇女曼尼普尔邦不仅可在《摩诃婆罗多》史诗中有被提到过。同时,这里在口传的民间文化中也保存着相当丰富的历史。

曼尼普尔语(Meiteilon ——英文:Meitei,又称 Meithei、Meetei 或 Manipuri)是印度曼尼普尔邦的官方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曼尼普尔语有独特的文字——曼尼普尔文(Meitei Mayek),运用该种文字书写的最古老的文献溯源于13世纪。

曼尼普尔邦的舞蹈举世闻名,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曼尼普里舞有着一种特殊的优雅风格,并且是根据克里希纳神主的《拉斯·里拉(味戏)》(Ras Leela)编制的。

曼尼普尔邦 - 人口
2001的人口普查,数量为239 万人,占印度人口的第 24位,颜色:黄皮;识字率 19 位, 男:77,87 %,女:59,70 %,按人口比例是印度在科学工程领域最杰出的民族。

曼尼普尔邦 - 特产
这里是希洛伊(shiroy)的天堂之花——百合花的故乡。这是在世界其它地方都找不到的,同时这里的灰角鹿也是一种稀有动物。

这一地区主要的农州收成是水稻,在山脉的丘陵地带则种植着玉米。

手工织品是这里最大的工业。最近刚成立了一家电视组装厂和一家自行车组装厂。曼尼普尔邦是第一个介绍栎树野蚕丝绸的生产。

曼尼普尔邦 - 旅游
这里吸引游客的旅游点有十五世纪时建造的毗湿奴普尔(Bishnupur)寺庙、洛克塔克(Loktak)湖——东印度最大的淡水湖、Keibul Lamjao——世界上唯一的漂浮国家公园。
印度的软肋----曼尼普尔2010局势
http://www.56.com/u47/v_NTgxNjU5MjQ.html

印度军警镇压曼尼普尔Manipur人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9V6SVa2HqY/


http://hi.baidu.com/%CE%DE%C7%E9 ... 4055d2a8ec9a01.html

印度东北部近况及其地位的凸显 无情圣剑2009

郭穗彦
  一  
  印度东北部包括阿萨姆、曼尼普尔、梅加拉亚、米佐拉姆、那加兰和特里普拉等邦,以及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一个地区,即印度称的“阿鲁纳恰尔邦”。2002年12月锡金[1]正式加入印东北部委员会(North Eastern Council, NEC),成了第8个东北部邦。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藏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但仍然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上与印度腹地广大地区的隔离,东北部在印度全国的政治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比较特别的地位。
  历史上在这个地区中还分布着几个相对独立的土邦,在英国殖民时期也未直接受英国统治者的管辖,行政上不属英属印度的范围。直到印度独立以后,这些土邦才逐渐并入印度版图成为印度的邦。与印度其他地区不尽相同的民族、社会结构,造成这个地区与印度主体地区的一些差异。另外,这些土邦在20世纪50年代并入印度时,中央政府将这个地区划分为“三类地区(Part C)”[2],也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当地人民的感情。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东北部属印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是基础设施状况都远远落后于印度的其他地区。印度的中央政府每年向东北部地区投入大约3000亿卢比(约合63.8亿美元)的资金,但由于这个地区经济基础十分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更由于在邦和基层政府中普遍存在的官僚腐败,从未制定过任何长期发展计划,这些资金都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长期的极端贫困和社会文化差异在这个地区造成的恶果就是严重的地方分裂势力和暴力活动。目前东北部有上百股分裂势力,仅曼尼普尔邦就有约20个武装分裂组织。这些分裂组织经常采用暴力手段在东北部地区,特别是曼尼普尔、那加兰和米佐拉姆几个邦制造混乱,使东北部成了除了克什米尔地区以外最令印度中央政府头痛的地区。而中央政府为应付当地的严重情况,采取了压制和限制办法,对东北部地区进行严格的管辖。1958年颁布的“特别武装力量法(Armed Forces Special Powers Act)”,允许驻扎这个地区的军队对任何可疑人员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同时严格限制外国人进入这个地区,有希望到东北部旅行的外国人,必须事先向印度内政部申请特别许可证,而如曼尼普尔和那加兰这样暴力活动频繁的邦则基本禁止外国人进入。同时,中央政府授予邦政府引进外资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权限也很小。这些政治上的高压和经济上的封闭,反而在当地招致更频繁的暴力活动。于是,贫困—骚乱—分裂—高压—封闭—贫困便在东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这里的局势时有恶化的趋势。
  近年来,印度东北部频繁发生抗议和暴力事件。2003年11月在阿萨姆邦发生了杀戮和骚乱后,2004年就更是多事之年。一年来除了在东北部各地频繁发生的爆炸和枪击事件外,2004年10月在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又连续发生爆炸事件,共造成50余人死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对这一血腥事件予以谴责。而更严重的是发生在7-10月间曼尼普尔邦的大骚乱。由于一个被阿萨姆步枪队羁押的当地妇女玛诺拉玛(Thangjam Manorama)7月10日在遭强暴后丧命,引发了这个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时间持续最长的一次大骚乱。当地的32个组织领导了一场“不屈服”运动,以一系列抗议表威要求在曼尼普尔撤消“特别武装力量法”。7月15日当地的一些妇女进行了裸体行游,抗议军队对玛诺拉玛的暴行。刚上台的统一进步联盟政府(UPA)为防止要求撤消“特别武装力量法”的运动蔓延到其他东北邦,同时也因为怀疑曼尼普尔邦政府暗中支持抗议活动,拒绝了当地的要求。接着,一个曼尼普尔学生组织领袖在8月15日自焚身亡,使这场运动演变成了骚乱,邦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工罢活动,所有政府机关、商店和集市被关闭,进入这个地区的交通也被阻断。[3]全邦瘫痪的局面持续到10月底,最后才在曼莫汉·辛格总理许诺将对撤消“特别武装力量法”进行考虑的条件下逐渐得到恢复。但零星的暴力事件还是时有发生。11月13日,在阿萨姆步枪队驻曼尼普尔邦首府因帕尔总部门口又发生爆炸,同时在其他几个地区也发生了武装分子袭击巡逻队和与安全部队进行枪战的事件。直到12月5日,还有报道称在曼尼普尔邦发生了分裂武装民族解放阵线(United Natianl Liberation Front, UNLF)的武装分子与安全部队的交火事件,并造成15名安全部队士兵死亡。[4]

  二 
   然而也就是在2004年,特别是印度新政府上台以来,印度中央政府对东北部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9月10-11日在阿萨姆邦举办的一次题为“面向新的亚洲:印度东北部与跨国主义”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德里的经济学家、国际问题专家、东北部专家、退休外交官和东北部的知名学者聚首高哈蒂,集中探讨了地区经济合作、印度的缅甸政策与印度东北部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有的参会代表提出了“东北部在政治上推进与印度主体地区一体化的同时,经济上要与东亚一体化”的观点。有印度知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都没有看到东北部问题的实质,只是一味地进行财政补贴而没有采取措施根本解决问题。中央应该给予这个地区更多的权力,并鼓励其建立与东亚和东南亚紧密的经济关系。[5]经济学家对东北部发展方式的反思为印度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为这次研讨会的参会者多是印度知名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提出的新思路或多或少会对最近一段时间的政策产生影响。
  2个月后的11月20日,曼莫汉·辛格总理一改中央政府官员长期对东北部敬而远之的做法,到阿萨姆邦进行了视察。在这次考察中,曼莫汉·辛格对中央政府长期无视东北部的需要感到遗憾,他表示,东北部是印度“通往东盟的门户”,同时还是印度与东盟(ASEAN)和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和泰国经济合作组织(BIMST-EC)扩大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还说,中央政府希望东北部能成为促进印度与东盟各国沟通与交流的前沿,并因此获得和平与富裕。[6]
  曼莫汉·辛格此次视察东北部不仅重新定义了东北部在中央政策中的角色,还为东北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优惠政策。为了安抚刚经历过骚乱的曼尼普尔邦,中央政府决定将曼尼普尔大学由邦财政资助的学校升级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大学。但这次视察活动的高潮,还是由曼莫汉·辛格总理在高哈蒂为首次“印度—东盟汽车拉力赛”剪彩的活动。这次汽车拉力赛由印度工业联合会(CII)和东北部地区局(Department of North Eastern Region, DONER)主办,从11月22日至12月6日,整个行程从高哈蒂开始,途经印度以及缅甸、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最后达到新加坡。印度的有关部门表示,这次大规模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其与东盟各国的交往和联系。

  三 
   在发生大骚乱后不久就表示要鼓励东北部参与地区合作,这对于一贯保守迟疑的印度政府来说确实是一项少见的决策。除了政治上的权衡和为安抚骚乱地区的民愤所做姿态以外,印度政府在这个时候调整对东北部的政策,其实也是国内国际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促成的一个自然举动。
  1.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突出了东北部的战略地位
  UPA政府一上台就明确表示要把发展经济作为其工作重点,还出台了发展经济和提高政府效率的《国大党领导的统一进步联盟的最低共同纲领》。这份《最低共同纲领》强调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要打击一切企图扰乱社会安宁与和平的蒙昧主义和原教旨主义。这就改变了前政府刺激宗教纠纷和民族仇视的做法,转而以经济建设为重。曼莫汉·辛格作为印度的“经济改革之父”,一贯强调经济合作对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现在以总理的身份,他可以以更大的力度和步伐推进经济改革进程。东北部作为印度距离东亚和东南亚最近和历史联系最紧密的地区,其天然拥有的战略地位首先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另外,曼莫汉·辛格还是阿萨姆邦选区的议员,以这个身份他自然会对东北部投以更多的关注。[7]
  2.周边关系的改善为东北部开放提供了条件
  印度东北部与中国、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国接壤,历史上就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但现在这个地区普遍存在的跨境恐怖活动影响了印度与这些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的关系。长期以来,印度和这几个国家都相互指责对方庇护了本国的分裂势力,并利用其领土从事分裂活动。然而,这几个国家在近一年来都表现出了愿与印度合作、积极打击跨境犯罪活动的姿态。2003年12月,不丹与印度在边境上展开了协调行动,对盘踞在不丹境内的印度分裂分子进行围剿。据不丹公布的消息,这次行动摧毁了不丹境内包括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nited Liberation Front of Asom, ULFA)、波多民族民主阵线(National Democratic Front of Bodoland, NDFB)和卡马塔普尔解放组织(Kamatapur Liberation Organisation, KLO)在内的多个组织的30个营地,还俘获并向印度军方移交了ULFA的首领。原先不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曾默许印度分裂组织在其领土投资建立营地。但由于印度长期施加的外交压力,更由于印度分裂组织在当地培植的左派极端势力对不丹本身的稳定形成了威胁,促使不丹政府这次下决心与印度合作清剿印度分裂组织。[8]
  与印度关系长期处于不协和状态的孟加拉国,这回也在2004年3月与印度签订了一项针对跨境犯罪活动的引渡条约,9月两国的内务部秘书又在达卡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就合作打击跨境恐怖活动达成共识,决定双方今后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要进行协作。10月11日,孟加拉国边境部队就在与印度东北部特里普拉邦接壤的边境地区拘留了18名在孟活动的印度分裂分子。[9]
  印缅两国更是在这一年中越走越近。2003年12月缅甸外长访问新德里并同印方讨论修建印缅泰公路之后,2004年7月印度又与缅甸签署了帮助改善缅甸铁路状况的备忘录,并同意就此向缅提供5.6亿美元贷款。10月25-29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访问印度,使两国关系达到了近20年来的顶点。印度这次也终于得到了缅甸的承诺:丹瑞大将表示缅甸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利用其领土进行反印度活动。[10]
  3.对外开放的大环境需要开放东北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推出“向东看(Look East)”战略以来,印度一直将东南亚作为其拓展国际空间、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点方向。在瓦杰帕伊政府为增进与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所做努力的基础上,曼莫汉·辛格政府一上台就采取了促进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8月底,印度同泰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10月中旬辛格在第三届印度—东盟商业峰会上呼吁,进一步加强印度和东盟的经济联系,加快建立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印度还积极推进了与东盟的对话,2004年11月曼莫汉·辛格总理出席在老挝举行的第三次东盟首脑会议,并与东盟签署了《和平、进步与共同繁荣伙伴关系协定》,开启了印度与东盟合作的新纪元,也标志着长达13年的印度“向东看”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11月在印度倡议下,印度与东盟各国政府举办了首次印度—东盟汽车拉力赛。这个活动是印度与东盟推进合作极为务实的一个项目,已经在印度东北部和沿线的东盟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缅甸是东盟距印度最近的国家,印度与东盟开展合作就必须与缅甸建立更密切和和谐的关系。就在丹瑞大将访印期间,两国签订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备忘录》、《Tamanthi水电站的备忘录》和《文化交流协议》3个协议,并就修建印—缅—泰三国公路进行了磋商。印度早在2001年就援助缅甸修建了从印缅边境的德穆(Tamu)通往葛里瓦(Kaliwa)160公里的公路,现在印计划继续帮助缅甸将这条公路延伸至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再从那里连接通往泰国的公路。
  2003年“向东看”战略进入的实施的第二阶段,印度与东盟的合作进入了开展具体务实合作项目的时期。同时“向东看”的范围也从东南亚国家扩展到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在印度加大“向东看”战略实施力度、急于与东盟促进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其东北部地区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就不再只是一个需要年复一年给予高额财政补贴的地区了,中央政府希望这个地区能在印度与东盟直至中国和东亚各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发挥无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无怪乎印度有人士提出,印度的“向东看”必须通过东北部。[11]

  四 
   印度中央政府对东北部政策的调整,是对东北部长期强烈呼吁的一个积极回应。印度有学者认为,由于印度国内政治的复杂性,这次出台的新政策在执行和深化过程中将会遇到诸多阻碍,“波多民族民主阵线”正在同政府进行的谈判也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东北部分裂势力横行的状况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但是从长远看,印度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东北部地区在地区合作中所具有的优势,同时也愿意借鉴中国和东盟各国利用开放的边疆地区促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这就必然会改变印度政治中固有的保守的思维模式,从而一步步放宽对东北部地区的限制,转而实行鼓励开放的政策。
  印度认同其东北部实现开放的意义在于今后会在这个地区形成整个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和东亚进行陆上连接的一个重要链环。印度东北部作为印度的一个贫困地区,在印度的国土面积和总体经济中只占有限的比例。但这个地区地处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接合地带,与中国西部地理上十分接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各省与印度主体地区陆路联系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与印度和南亚地区开展全面合作必然要涉及的一个地区。
  虽然“向东看”意在东盟,但随着印度经济与东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不可避免地要与已经和东盟建立了紧密经济关系的中国,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之间拉紧经济联系的纽带。所以如果印度与东盟积极合作的政策不出现大的变化,印度东北部在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1]锡金在1975年作为一个邦并入印度联邦之后,中国一直未予以正式承认。在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期间,中印双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确定“锡金乃堆拉山口”为中印两国“边关”,通过在西藏和锡金之间乃堆拉山口重新开放边境贸易的方式承认了锡金为印度一个邦的地位。[2]“三类地区”指独立前不属英属印度,也没有被英国直接管辖的地区。当地人认为这样的划分意味着对此类地区的不平等对待。[3]Sushanta Talukdar, Manipur on Fire, Frontline, Vol. 21, Issue 18, Aug. 28-Sep. 10, 2004.[4]The Telegraph, December 6, 2004.[5]Northeast Progress Linked to East Asia, Assam Tribune, September 11, 2004.[6]Northeast India’s Gateway to ASEAN: PM, The Times of India, November 23, 2004.[7]见2004年6月7日《India Today》中的印度新内阁成员介绍。[8]M.S. Prabhakara, Crackdown in Bhutan, Frontline, Vol. 21, Issue 1, January 3-16, 2004.[9]Bangladesh Detains 18 Suspected Indian Rebels, http://in.yahoo.com, October 12, 2004.[10]India Gets Assurance From Myanmar, The Times of India, October 26, 2004.[11]Sanjib Baruah, Look East, But via the Northeast, The Indian Express, December 12, 2003.

http://hi.baidu.com/%CE%DE%C7%E9 ... 4055d2a8ec9a01.html

印度东北部近况及其地位的凸显 无情圣剑2009

郭穗彦
  一  
  印度东北部包括阿萨姆、曼尼普尔、梅加拉亚、米佐拉姆、那加兰和特里普拉等邦,以及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一个地区,即印度称的“阿鲁纳恰尔邦”。2002年12月锡金[1]正式加入印东北部委员会(North Eastern Council, NEC),成了第8个东北部邦。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藏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但仍然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上与印度腹地广大地区的隔离,东北部在印度全国的政治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比较特别的地位。
  历史上在这个地区中还分布着几个相对独立的土邦,在英国殖民时期也未直接受英国统治者的管辖,行政上不属英属印度的范围。直到印度独立以后,这些土邦才逐渐并入印度版图成为印度的邦。与印度其他地区不尽相同的民族、社会结构,造成这个地区与印度主体地区的一些差异。另外,这些土邦在20世纪50年代并入印度时,中央政府将这个地区划分为“三类地区(Part C)”[2],也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当地人民的感情。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东北部属印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是基础设施状况都远远落后于印度的其他地区。印度的中央政府每年向东北部地区投入大约3000亿卢比(约合63.8亿美元)的资金,但由于这个地区经济基础十分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更由于在邦和基层政府中普遍存在的官僚腐败,从未制定过任何长期发展计划,这些资金都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长期的极端贫困和社会文化差异在这个地区造成的恶果就是严重的地方分裂势力和暴力活动。目前东北部有上百股分裂势力,仅曼尼普尔邦就有约20个武装分裂组织。这些分裂组织经常采用暴力手段在东北部地区,特别是曼尼普尔、那加兰和米佐拉姆几个邦制造混乱,使东北部成了除了克什米尔地区以外最令印度中央政府头痛的地区。而中央政府为应付当地的严重情况,采取了压制和限制办法,对东北部地区进行严格的管辖。1958年颁布的“特别武装力量法(Armed Forces Special Powers Act)”,允许驻扎这个地区的军队对任何可疑人员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同时严格限制外国人进入这个地区,有希望到东北部旅行的外国人,必须事先向印度内政部申请特别许可证,而如曼尼普尔和那加兰这样暴力活动频繁的邦则基本禁止外国人进入。同时,中央政府授予邦政府引进外资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权限也很小。这些政治上的高压和经济上的封闭,反而在当地招致更频繁的暴力活动。于是,贫困—骚乱—分裂—高压—封闭—贫困便在东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这里的局势时有恶化的趋势。
  近年来,印度东北部频繁发生抗议和暴力事件。2003年11月在阿萨姆邦发生了杀戮和骚乱后,2004年就更是多事之年。一年来除了在东北部各地频繁发生的爆炸和枪击事件外,2004年10月在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又连续发生爆炸事件,共造成50余人死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对这一血腥事件予以谴责。而更严重的是发生在7-10月间曼尼普尔邦的大骚乱。由于一个被阿萨姆步枪队羁押的当地妇女玛诺拉玛(Thangjam Manorama)7月10日在遭强暴后丧命,引发了这个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时间持续最长的一次大骚乱。当地的32个组织领导了一场“不屈服”运动,以一系列抗议表威要求在曼尼普尔撤消“特别武装力量法”。7月15日当地的一些妇女进行了裸体行游,抗议军队对玛诺拉玛的暴行。刚上台的统一进步联盟政府(UPA)为防止要求撤消“特别武装力量法”的运动蔓延到其他东北邦,同时也因为怀疑曼尼普尔邦政府暗中支持抗议活动,拒绝了当地的要求。接着,一个曼尼普尔学生组织领袖在8月15日自焚身亡,使这场运动演变成了骚乱,邦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工罢活动,所有政府机关、商店和集市被关闭,进入这个地区的交通也被阻断。[3]全邦瘫痪的局面持续到10月底,最后才在曼莫汉·辛格总理许诺将对撤消“特别武装力量法”进行考虑的条件下逐渐得到恢复。但零星的暴力事件还是时有发生。11月13日,在阿萨姆步枪队驻曼尼普尔邦首府因帕尔总部门口又发生爆炸,同时在其他几个地区也发生了武装分子袭击巡逻队和与安全部队进行枪战的事件。直到12月5日,还有报道称在曼尼普尔邦发生了分裂武装民族解放阵线(United Natianl Liberation Front, UNLF)的武装分子与安全部队的交火事件,并造成15名安全部队士兵死亡。[4]

  二 
   然而也就是在2004年,特别是印度新政府上台以来,印度中央政府对东北部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9月10-11日在阿萨姆邦举办的一次题为“面向新的亚洲:印度东北部与跨国主义”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德里的经济学家、国际问题专家、东北部专家、退休外交官和东北部的知名学者聚首高哈蒂,集中探讨了地区经济合作、印度的缅甸政策与印度东北部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有的参会代表提出了“东北部在政治上推进与印度主体地区一体化的同时,经济上要与东亚一体化”的观点。有印度知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都没有看到东北部问题的实质,只是一味地进行财政补贴而没有采取措施根本解决问题。中央应该给予这个地区更多的权力,并鼓励其建立与东亚和东南亚紧密的经济关系。[5]经济学家对东北部发展方式的反思为印度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为这次研讨会的参会者多是印度知名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提出的新思路或多或少会对最近一段时间的政策产生影响。
  2个月后的11月20日,曼莫汉·辛格总理一改中央政府官员长期对东北部敬而远之的做法,到阿萨姆邦进行了视察。在这次考察中,曼莫汉·辛格对中央政府长期无视东北部的需要感到遗憾,他表示,东北部是印度“通往东盟的门户”,同时还是印度与东盟(ASEAN)和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和泰国经济合作组织(BIMST-EC)扩大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还说,中央政府希望东北部能成为促进印度与东盟各国沟通与交流的前沿,并因此获得和平与富裕。[6]
  曼莫汉·辛格此次视察东北部不仅重新定义了东北部在中央政策中的角色,还为东北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优惠政策。为了安抚刚经历过骚乱的曼尼普尔邦,中央政府决定将曼尼普尔大学由邦财政资助的学校升级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大学。但这次视察活动的高潮,还是由曼莫汉·辛格总理在高哈蒂为首次“印度—东盟汽车拉力赛”剪彩的活动。这次汽车拉力赛由印度工业联合会(CII)和东北部地区局(Department of North Eastern Region, DONER)主办,从11月22日至12月6日,整个行程从高哈蒂开始,途经印度以及缅甸、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最后达到新加坡。印度的有关部门表示,这次大规模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其与东盟各国的交往和联系。

  三 
   在发生大骚乱后不久就表示要鼓励东北部参与地区合作,这对于一贯保守迟疑的印度政府来说确实是一项少见的决策。除了政治上的权衡和为安抚骚乱地区的民愤所做姿态以外,印度政府在这个时候调整对东北部的政策,其实也是国内国际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促成的一个自然举动。
  1.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突出了东北部的战略地位
  UPA政府一上台就明确表示要把发展经济作为其工作重点,还出台了发展经济和提高政府效率的《国大党领导的统一进步联盟的最低共同纲领》。这份《最低共同纲领》强调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要打击一切企图扰乱社会安宁与和平的蒙昧主义和原教旨主义。这就改变了前政府刺激宗教纠纷和民族仇视的做法,转而以经济建设为重。曼莫汉·辛格作为印度的“经济改革之父”,一贯强调经济合作对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现在以总理的身份,他可以以更大的力度和步伐推进经济改革进程。东北部作为印度距离东亚和东南亚最近和历史联系最紧密的地区,其天然拥有的战略地位首先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另外,曼莫汉·辛格还是阿萨姆邦选区的议员,以这个身份他自然会对东北部投以更多的关注。[7]
  2.周边关系的改善为东北部开放提供了条件
  印度东北部与中国、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国接壤,历史上就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但现在这个地区普遍存在的跨境恐怖活动影响了印度与这些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的关系。长期以来,印度和这几个国家都相互指责对方庇护了本国的分裂势力,并利用其领土从事分裂活动。然而,这几个国家在近一年来都表现出了愿与印度合作、积极打击跨境犯罪活动的姿态。2003年12月,不丹与印度在边境上展开了协调行动,对盘踞在不丹境内的印度分裂分子进行围剿。据不丹公布的消息,这次行动摧毁了不丹境内包括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United Liberation Front of Asom, ULFA)、波多民族民主阵线(National Democratic Front of Bodoland, NDFB)和卡马塔普尔解放组织(Kamatapur Liberation Organisation, KLO)在内的多个组织的30个营地,还俘获并向印度军方移交了ULFA的首领。原先不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曾默许印度分裂组织在其领土投资建立营地。但由于印度长期施加的外交压力,更由于印度分裂组织在当地培植的左派极端势力对不丹本身的稳定形成了威胁,促使不丹政府这次下决心与印度合作清剿印度分裂组织。[8]
  与印度关系长期处于不协和状态的孟加拉国,这回也在2004年3月与印度签订了一项针对跨境犯罪活动的引渡条约,9月两国的内务部秘书又在达卡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就合作打击跨境恐怖活动达成共识,决定双方今后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要进行协作。10月11日,孟加拉国边境部队就在与印度东北部特里普拉邦接壤的边境地区拘留了18名在孟活动的印度分裂分子。[9]
  印缅两国更是在这一年中越走越近。2003年12月缅甸外长访问新德里并同印方讨论修建印缅泰公路之后,2004年7月印度又与缅甸签署了帮助改善缅甸铁路状况的备忘录,并同意就此向缅提供5.6亿美元贷款。10月25-29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访问印度,使两国关系达到了近20年来的顶点。印度这次也终于得到了缅甸的承诺:丹瑞大将表示缅甸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利用其领土进行反印度活动。[10]
  3.对外开放的大环境需要开放东北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推出“向东看(Look East)”战略以来,印度一直将东南亚作为其拓展国际空间、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点方向。在瓦杰帕伊政府为增进与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所做努力的基础上,曼莫汉·辛格政府一上台就采取了促进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8月底,印度同泰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10月中旬辛格在第三届印度—东盟商业峰会上呼吁,进一步加强印度和东盟的经济联系,加快建立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印度还积极推进了与东盟的对话,2004年11月曼莫汉·辛格总理出席在老挝举行的第三次东盟首脑会议,并与东盟签署了《和平、进步与共同繁荣伙伴关系协定》,开启了印度与东盟合作的新纪元,也标志着长达13年的印度“向东看”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11月在印度倡议下,印度与东盟各国政府举办了首次印度—东盟汽车拉力赛。这个活动是印度与东盟推进合作极为务实的一个项目,已经在印度东北部和沿线的东盟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缅甸是东盟距印度最近的国家,印度与东盟开展合作就必须与缅甸建立更密切和和谐的关系。就在丹瑞大将访印期间,两国签订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备忘录》、《Tamanthi水电站的备忘录》和《文化交流协议》3个协议,并就修建印—缅—泰三国公路进行了磋商。印度早在2001年就援助缅甸修建了从印缅边境的德穆(Tamu)通往葛里瓦(Kaliwa)160公里的公路,现在印计划继续帮助缅甸将这条公路延伸至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再从那里连接通往泰国的公路。
  2003年“向东看”战略进入的实施的第二阶段,印度与东盟的合作进入了开展具体务实合作项目的时期。同时“向东看”的范围也从东南亚国家扩展到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在印度加大“向东看”战略实施力度、急于与东盟促进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其东北部地区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就不再只是一个需要年复一年给予高额财政补贴的地区了,中央政府希望这个地区能在印度与东盟直至中国和东亚各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发挥无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无怪乎印度有人士提出,印度的“向东看”必须通过东北部。[11]

  四 
   印度中央政府对东北部政策的调整,是对东北部长期强烈呼吁的一个积极回应。印度有学者认为,由于印度国内政治的复杂性,这次出台的新政策在执行和深化过程中将会遇到诸多阻碍,“波多民族民主阵线”正在同政府进行的谈判也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东北部分裂势力横行的状况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但是从长远看,印度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东北部地区在地区合作中所具有的优势,同时也愿意借鉴中国和东盟各国利用开放的边疆地区促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这就必然会改变印度政治中固有的保守的思维模式,从而一步步放宽对东北部地区的限制,转而实行鼓励开放的政策。
  印度认同其东北部实现开放的意义在于今后会在这个地区形成整个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和东亚进行陆上连接的一个重要链环。印度东北部作为印度的一个贫困地区,在印度的国土面积和总体经济中只占有限的比例。但这个地区地处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接合地带,与中国西部地理上十分接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各省与印度主体地区陆路联系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与印度和南亚地区开展全面合作必然要涉及的一个地区。
  虽然“向东看”意在东盟,但随着印度经济与东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不可避免地要与已经和东盟建立了紧密经济关系的中国,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之间拉紧经济联系的纽带。所以如果印度与东盟积极合作的政策不出现大的变化,印度东北部在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1]锡金在1975年作为一个邦并入印度联邦之后,中国一直未予以正式承认。在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期间,中印双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确定“锡金乃堆拉山口”为中印两国“边关”,通过在西藏和锡金之间乃堆拉山口重新开放边境贸易的方式承认了锡金为印度一个邦的地位。[2]“三类地区”指独立前不属英属印度,也没有被英国直接管辖的地区。当地人认为这样的划分意味着对此类地区的不平等对待。[3]Sushanta Talukdar, Manipur on Fire, Frontline, Vol. 21, Issue 18, Aug. 28-Sep. 10, 2004.[4]The Telegraph, December 6, 2004.[5]Northeast Progress Linked to East Asia, Assam Tribune, September 11, 2004.[6]Northeast India’s Gateway to ASEAN: PM, The Times of India, November 23, 2004.[7]见2004年6月7日《India Today》中的印度新内阁成员介绍。[8]M.S. Prabhakara, Crackdown in Bhutan, Frontline, Vol. 21, Issue 1, January 3-16, 2004.[9]Bangladesh Detains 18 Suspected Indian Rebels, http://in.yahoo.com, October 12, 2004.[10]India Gets Assurance From Myanmar, The Times of India, October 26, 2004.[11]Sanjib Baruah, Look East, But via the Northeast, The Indian Express, December 12, 2003.
中国人的长相 多好的借口 中国有权出兵支持那里的独立运动
http://bbs.tiexue.net/post_3631064_1.html
“民主”印度不敢谈论的被封锁的“印度邦”(转贴)


曼尼普尔邦毛派的国徽
QQ截图20120119234729.jpg

国旗
Socialist Republic of New Manipur.jpg

曼尼普尔邦毛派的国徽
QQ截图20120119234729.jpg

国旗
Socialist Republic of New Manipur.jpg
che 发表于 2012-1-19 23:33
曼尼普尔邦毛派的国徽
我擦,山寨兔子的国旗和国徽也太那个了,吃果果的 一颗红心向太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