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国共两党学生彼此争斗 组织群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26:57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 10126/16361254.html

黄埔军校开办初始,国共两党学生虽然在政治观点上存在着纷争,并由此产生一些摩擦,但总的来说为了一个共同的政治目标,相处得还算融洽团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从相继成立了两个学生团体后,各派的政治倾向便开始逐渐明朗化,两派学生的矛盾也随之不断上升,常常因政治观点相异,争辩问题时,由动口发展到动粗大打出手。在多次聚众群殴中,曾有两次规模较大,场面壮观热闹,几十人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所幸的是倒是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命案。

    青孙两派各有后台

    国共两党阵线分明

    早在黄埔一期生入校后不久,第一队的共产党学生蒋先云就密切注意广州商团事件。当时广州商团不仅与英列强相勾结,大肆偷运军火武装民团,而且还加紧控制广州的经济,哄抬市价,扰乱社会秩序,威逼国民政府,其行动大有愈演愈烈、咄咄逼人的架势。鉴于此,在蒋先云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联合各方力量、遏制商团反动势力的计划。

    蒋先云知道,依靠那些表面上听从国民政府调遣的军阀队伍来对付商团的反动武装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设想把所有驻扎在广州、倾向于革命的青年军人联合起来,以对付商团武装。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第一期共产党学生李之龙、杨其纲、陈赓等人,并得到他们的赞同。随后,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分工,确定以驻扎在广州的各军校为目标,进行联络和沟通。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先后与粤、桂、湘、滇各军的军官学校学生建立起了联系。李之龙还凭借曾在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学习过的经历与海军的部分军舰联系上了。

    联合局面的第一步已经形成,下一步就该筹备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了。蒋先云分别向廖仲恺和蒋介石作了报告。廖仲恺听后十分赞成:“这是一件好事情,也是一个好办法。其一,团结了各军校的学生,用黄埔军校的革命精神影响他们,使之成为革命的军人;其二,有了一批革命的军人,何愁北伐不成功。我一定支持你们。”蒋介石也是满口支持:“先云同学,你是校长十分器重的学生,你的这一想法很好。黄埔精神是革命的精神,革命的精神就要发扬光大。很好!很好!我还要亲自为你们这个组织写序言。”

    在蒋介石看来,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核心是黄埔,而黄埔的核心则是他蒋某人。他可以通过这个组织,不断地扩散自己的影响,甚至集拢所有在粤军校的学生,使这股强大的力量为己所用。“军校开学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据我的观察,蒋先云同学是我们黄埔军校最好的革命军人之一!”蒋介石在一次训教演说中公开表扬蒋先云,“如果我们军校的同学都能像他那样,北伐革命是一定可以成功的!”

    在第一期学生即将毕业、第二期学生已入校之时,“青年军人联合会”(以下简称“青军会”)在各方的支持下,于1925年2月1日宣告成立。

    蒋介石果不食言,亲笔起草了一篇《组织发起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序言》交给蒋先云。蒋介石以很高的热情评价了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革命意义,呼吁青年军人都来参加这个组织的革命活动。

    青军会创建和成立初期,的确是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它的主要领导人既有蒋先云、李之龙、杨其纲、周逸群、陈赓这些公开的共产党员,也有曾扩情这样立场比较中立的分子,更有贺衷寒那样的国民党员。所以,青年军人联合会初创时期各派的想法都比较简单,只是想用这个组织形式来团结在粤的青年军人,削弱军阀派系势力,共同打倒反动军阀陈炯明。

    然而,随着青军会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中共党团员的不断加入,特别是共产党人又在里面起了主要领导作用,于是乎,广州的国民党右派分子惊叫起来“青年军人联合会是共产军”!青军会内部由于国民党右派学生在许多问题上与国民党左派及共产党学生达不成一致意见,于是,他们便感到青军会已被共产党所把持。加之军校在教育长王柏龄等国民党右派分子居心叵测地煽动挑拨下,贺衷寒等国民党右派学生便站到了青军会的对立面上。

    此时蒋介石也认为青军会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过分赤化了,如果不对青军会加以限制,中共在军校的势力将会越来越大。蒋介石有些懊悔,但一时又找不到立即下令解散该组织的借口,于是他便授意王柏龄另外成立一个组织来遏制青军会。

    王柏龄随后召集了贺衷寒、冷欣、潘佑强等国民党右派学生,打着研究孙文主义的旗号,组建起一个“孙文主义学会”(以下简称“孙文会”)的团体,专门与青军会唱对台戏。其实,贺衷寒早就在琢磨要成立一个反对共产党的组织,此想法甚至在投考黄埔之前。

   贺衷寒仇恨共产党在很大程度上与张国焘有关。1920年秋,贺衷寒参加了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最早的青年团团员之一。1922年1月,他受中共中央派遣,作为武汉学生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团团长张国焘脾气暴躁,待人傲慢,喜欢弄权,动辄训这个,骂那个,搞得代表团人人怨声载道。那时贺衷寒才21岁,年轻气盛,又是个才子,被人捧惯了,不吃张国焘那一套,时不时还冷言冷语来两句,搞得张国焘很不舒服,记恨在心。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张国焘大发雷霆,说要不是他张国焘,你们一辈子也别想来莫斯科。你们要是不听话,就把你们一个个都开除回家。贺衷寒不服气,与他争辩了几句。张国焘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大声吼叫道:“滚!你马上给我滚回家去!”回国后,张国焘在陈独秀面前告状,最后以“目无组织”的名义把贺衷寒开除出团。20出头的小青年,在信仰上本来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更谈不上坚定性。贺衷寒见共产党如此对待他,从恨张国焘连带着一起仇恨上了共产党,并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

    同青军会一样,孙文会的建立也得到了廖仲恺的大力支持。当然,廖仲恺支持成立孙文会,其目的并非如蒋介石、王柏龄、贺衷寒那样与共产党为敌,他毕竟是国民党元老,从维护本党的利益,悉心研究本党领袖的理论,支持孙文会是可以理解的。

    孙文会,会名是从戴季陶那里拿来的。当初,戴季陶从黄埔军校失踪后,到上海滩继续做他的股票投机生意时,组织起一个反对三大政策的反动组织--孙文主义学会。这个组织表面上打着拥护孙中山的旗号,研究三民主义,但实质上却干着反共排俄的阴谋勾当。

    在众多的黄埔学生中,蒋先云、贺衷寒、陈赓3人被同学们称誉为“黄埔三杰”。三杰人物均来自湘江,并以各自的特点和魅力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蒋先云、陈赓是共产党员,贺衷寒则是国民党员,两派都拥有自己成员,这样便出现了对立的两大阵线,各有后台,各有活动场所,各要扩充势力,并由此开始了相互攻讦的斗争。

    青军会成立后,工作开展得十分有成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组织已遍于广东各军,会员达两万多人,其影响一时遍及广东。而孙文会则以国民党员为骨干,纠合了一批国民党右派学生,其主要头目有贺衷寒、冷欣、潘佑强、甘泉斌、杨引之等人。为了遏制青军会的发展,同青军会唱对台戏,孙文会全力发展会员,使用各种卑劣的手段拉拢诱骗,而且还把发展方向延伸到全国各地。如此不久,居然也号称拥有了5000多会员。

    青军会把黄埔军校教职员中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如金佛庄、郭俊、茅延桢、鲁易等人发展成为会员。孙文会便也把教职员中的国民党右派如何应钦、林振雄、缪斌、王文翰、张叔同、徐桴等人,以及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海军将领陈策、欧阳格,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等人发展成会员。

   青军会筹办了《青年军人》和《中国军人》两份杂志,孙文会也照此办理,创刊了《国民革命》和《革命导报》;青军会又筹办了《兵友必读》和《三月刊》,孙文会不服气,同样创刊了《革命青年》和《独立旬刊》。

    双方办刊如此,开会也一样。你开一次大会,扩大影响,搞宣传,造声势;我也必开一次大会,而且会场的规模比你的还要大,声势造得比你的还要威武雄壮。你在我的大会上发表了反演说,搞得会场污七八糟,使我难堪,我下次必去踩你的会场,揭穿你的阴谋,使你羞愧难当。你骂我一句,翻两次白眼;对不起,我必还你三句,瞪你四眼。你说不赢,动手打了我一拳;我不服气,必踢你两脚。

    由此,青孙两派人物从黄埔打到广州,又从广州打到东江,最后从广东打到武汉,直至分道扬镳。

   

    孙文会不甘寂寞来挑衅

    青军会一再忍让才接招

   

    以贺衷寒为首的孙文会骨干分子,整天都在变着法子琢磨如何搞垮青军会,打击共产党人和左派学生。他们在军校教育长王柏龄的指使和撑腰下,气焰十分嚣张,经常在两派之间制造矛盾,挑起事端,其目的就是要给青军会颜色看。

    对于孙文会骨干分子的多次挑衅,青军会的人忍了又忍,不愿意扩大事端。为了平息两派的纷争,青军会的负责人李之龙、许继慎、李汉藩等人曾多次向党代表廖仲恺反映情况。而廖仲恺也多次严厉批评孙文会的负责人,希望两派组织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完成革命大业。然而,孙文会却在蒋介石、王柏龄的暗中支持下,对廖仲恺的批评采取阳奉阴违态度,当面信誓旦旦要与青军会搞好团结,背后则加紧活动,其挑衅行为越发猖狂。

    一天傍晚时分,孙文会骨干分子杨引之等几个四川籍学生故意守在一条路口,装做闲聊,一见青军会的成员路过此地,便故意地大声说些指桑骂槐、指鹿为马的话。

    “喂,郎个黄埔岛上臭气熏天吗?”

    另一同伙作答道:“还不是因为狗屎多了,那有不臭之理。”

    “那狗屎怎么会多呢?”杨引之又问。

    “到处是狗,狗屎怎会不多。”

    “什么狗?”杨引之又问道。

    “都是一群青麻狗!”

    “哈!哈!哈!”这几个人从口骂中获得了快感,拍掌大笑起来。

    “你们他妈的骂谁?”青军会成员忍无可忍,指着杨引之的鼻子问道。

    杨引之嘴里叼着烟卷,两眼朝上,满不在乎地说:“老子骂狗,干你屁事?”

    “去你妈的!”青军会的人见他这副德性,上去就抡了他一个大嘴巴。

    双方顿时厮打在一起。两个组织的成员闻讯赶来增援,几十个人打得昏天黑地,各有负伤。

    蒋先云、周逸群等人得知消息,也匆匆赶到现场。他们不想为这点小事与孙文会的人纠缠,忙拉开青军会的同学,劝说他们离开现场。临走时,周逸群大声地说道:“黄埔岛上的确有狗。帝国主义的叭儿狗,军阀的看家狗,反动派的顺毛狗!至于是谁,用不着我们来验明正身,人人皆知!”

    孙文会在与青军会的斗法过程中始终处于下风,名声狼藉,为了挽回面子,扭转被动局面,他们处心积虑地策划,最后商定先从血花剧社下手。

    血花剧社是青军会下属的一个文艺团体,由多才多艺的李之龙发起组建,当时贺衷寒等国民党学生也都参与编写剧本和演出。陈赓是剧社的活跃分子,吹拉弹唱,无所不通,加之具有表演才能,这样他就成为剧社的主要负责人。后来,贺衷寒等人成立了孙文会,为了与青军会相对抗,也组建了一个剧团,取名叫“白花剧社”。

    小小的黄埔岛上一下子就拥有了两个剧社,顿时热闹起来。演出时,两家争贴海报,争抢场地,专唱对台戏。对台戏,开场容易,收场难。每当血花剧社演出时,台下观看者拥挤,像赶庙会一样,热闹非凡。而当白花剧社演出时,台下则稀稀落落,前来捧场的人不多。好几次,他们都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敲锣打鼓地开张,到头来,则是灰溜溜地收场,垂头丧气地闭幕。

   孙文会里有著名的“三大打手”--杨引之、潘佑强、酆悌。这“三大打手”几乎每次打架都有份,而且次次都是一马当先,充当急先锋。这一次,当血花剧社刚开台演出不久,杨引之、潘佑强、酆悌等人便在舞台下打口哨,尖声怪叫,还不时地走来窜去搅乱演出场地。孙文会骨干分子甘泉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地蹿上舞台,揪住扮演军阀演员的前胸,高呼打倒军阀的口号,并左右开弓扇演员的耳光。这激怒了扮演军阀的演员,他愤怒地一挥拳,重重地击打在甘泉斌的左下腮,将他打下舞台,跌得头破血流。

    “血花剧社伤人啦!”台下一群孙文会成员趁机怪叫着冲上舞台与演员对打起来。

    陈赓见状一挥手,大喊一声:“揍这些坏种!”一群青军会成员和左派学生也跟着冲上舞台围住孙文会成员,三个打一个,直揍得孙文会成员抱头鼠窜。

    像这一类的群殴事件,自从有了青孙两派组织后,在岛上时常发生。刚开始双方因政治观点相异,争辩问题时还能坐下来讨论,到后来则由动口发展到动手,甚至因对方的几句话不合口味,便开打起来,谁也不服输。

    然而,就在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后不久,军校里发生了一起动枪打人的恶性事件。周恩来随东征军出发后,军校政治部便由第一期毕业生共产党员李汉藩、杨其纲、李默庵3个科长负实际责任。周恩来在军校时,政治部的威信很高,任何人都不敢小看,现在周恩来暂离军校,主持政治部的不过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孙文会成员认为可以同这个共产党的“党窝”争斗一番了。

    一天下午,李汉藩前去领办公用品和宣传纸张。孙文会骨干、管理处处长林振雄见是青军会的人,心里就不舒服,想故意刁难他。

    “你们政治部领这么多彩色纸干什么?又不能当票子用。”林振雄拿起领物单,斜着眼左看右看,打着官腔。

    李汉藩不想与他纠缠,便说:“过几天要开大会,我们要写些传单用。”

    “什么传单?”

    照理说,政治部是军校里的一级部,也算是管理处的上级机关,管理处根本没有权力盘三问四。很明显,这是林振雄在故意刁难。

    “你问这么多干什么?”李汉藩不卑不亢地回答。

    “什么他妈的政治部,老子不给怎地!”林振雄勃然大怒,随手就把领物单给撕碎,扔在地上。

    李汉藩哪咽得下这口气,上前就把林振雄的茶杯摔在地上。

    林振雄猛扑过去,当胸给了李汉藩一拳,李汉藩即刻还了他一拳,俩人你来我往地打开了。几个回合过后,林振雄没有占着便宜,便脑羞成怒,趁李汉藩不备之机,拔出手枪朝李汉藩就是一枪,幸亏李汉藩机智躲闪,没有打中。林振雄打了一枪后,横下一条心,要致李汉藩于死地。正当他准备再次射击时,迅速赶来的几个共产党学生猛扑过去,打掉林振雄的手枪,将他摔倒在地,找来一根麻绳将他捆住,扭送军校禁闭室。

    表面上看,这起事件的发生是青军会与孙文会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则是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右派分子的较量。这起开枪事件在军校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广大师生对国民党右派分子的屡次挑衅、捣乱,早就愤恨不已,强烈要求校方严惩打人凶手。

    党代表廖仲恺放下急等处理的军机大事,从广州赶来军校,亲自处理这起严重的开枪事件。经多方调查核实后,廖仲恺在校务会议上作出决定:将擅自开枪打人的孙文会骨干分子、管理处处长林振雄撤职查办。

    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孙文会一败涂地,损兵折将,更加仇恨青军会,两派之间一点火星就有可能引发爆炸。

贺衷寒两次大战李之龙

    黄埔军能打仗也能打架

   

    黄埔军校两派学生聚众打群架,在当时的广东很是出名,其中有两次规模较大的战斗,场面甚是壮观热闹。

    黄埔军取得第一次东征战役胜利后驻扎梅县,青军会为了扩大东征军的影响,宣传革命道理,在梅县中学广场上举行了一次军民联欢会,当时到会的地方各界群众有数千人之多。大会由蒋先云主持,李之龙主讲。

    李之龙是一个极善言辞的人,他那激昂的声音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煽动性:“今日粤民痛苦极矣!工,无工做,农,无地耕,商业萧条,民不聊生,路有饿殍,地有冻骨,皆系军阀、地主豪绅压迫剥削所造成的。为了解除民众疾苦,拯救民众出苦海而登乐岸,我们革命军人愿洒热血于战场,誓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决一死战。青军会是革命军人之组织,是新时代的革命军人,牢记总理遗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决不做后起之军阀。我们坚信一条真理:不有德者,无以任救国救民之大业;不有死者,无以酬黎民百姓……”

    李之龙的演说博得全场军民的热烈掌声。

    孙文会的一伙人见青军会大出风头,嫉恨不已,在贺衷寒的率领下跳上台来,硬是把李之龙从讲演台前架走。随后,贺衷寒朝李之龙得意地一笑,在潘佑强、酆悌等人的护卫下开始发表演讲。

    “本人奉司令部之命令,特来向诸位发表重要演说,宣传我会之宗旨。”贺衷寒打着官腔,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地说道:“我会乃孙文主义学会,只有研究孙文主义,才知道中国革命之办法,实现孙文主义之革命!孙文主义嘛,就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又渊源于孔老夫子仁爱之学说,绝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也!联俄必亡国,联共必亡党……”

    青军会的成员怎么也没料到孙文会的人会来这一手,他们在短时间内集聚了一批骨干分子,一边发动群众在台下高喊:“胡说八道!滚下去!滚下去!”一边由李之龙带领数十人往台上硬冲,想重新夺回演讲台。

    潘佑强见状,赶忙派人挡住冲向演讲台的青军会的成员,自己则站在台前大声喊叫着:“诸位,安静,安静!听本会贺常任委演讲!”

    贺衷寒也想以自己观点吸引住听众,便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说:“先生们、女士们,你们不要听信反动派的谣言,本人乃是孙文学会的常任委,向大家宣讲三民主义的精神。现在会场的捣乱分子是青军会的人,青军会是共党御用工具,是以反对三民主义、消灭本党为宗旨的,你们千万不要上当!”

    “滚下去!快滚下去!我们不听你胡说八道!”台下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时李之龙率人突破封锁,冲上了演讲台。贺衷寒恼怒万分,挥拳朝李之龙脸部猛击过去,把他打倒在地。霎时,会场大乱,两派成员挥拳相助,一场混战在台上台下展开。

    两派斗殴之事很快就传到了蒋介石耳朵里。东征才打了胜仗,黄埔军声名鹊起,自家人就窝里斗了起来,像什么样子!蒋介石十分恼火,令人立即把李之龙、贺衷寒两人带来。

    “娘希皮!”蒋介石一见到这两人,便劈头盖脸地骂开了,“你们这两个混蛋,竟当着几千老百姓打架,给黄埔军脸上抹黑,我要拿你们法办!”

    “报告校长。”贺衷寒抢先说道,“李之龙他们以政治部和青军会的名义,独揽宣传舆论大权,不仅不让我们孙文学会在联欢会上发言,而且还剥夺我们宣传三民主义的权利。”

    “李之龙,你们的做法岂有此理!”蒋介石阴沉着脸,极为不快地说,“继承总理遗志,宣传三民主义,是每个革命军人的职责。你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宣传?青军会不能如此霸道吗!”

    “校长,你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事情根本就不是像他所说得那样。”李之龙反驳道,“贺衷寒假借校长之名义,说什么联俄必亡国,联共必亡党,扶助农工将导致天下大乱!正是由于他的这些话引起了民众的公愤。大家都说,校长如果真是这么说了,不但不是革命军人,简直就是新军阀。正因为我们不相信校长会这样说,为维护校长的声誉,才与他们争论起来!”

    “娘希皮!”蒋介石又是大怒,指着贺衷寒鼻子骂道,“混账东西,谁叫你诋毁本校长名誉的?”

    贺衷寒满含委屈,强辩道:“校长,学生并非如此狂妄。李之龙他强词夺理,血口喷人,不可相信他!”

    “哼!”蒋介石冷冷道,“你们本是同学,却如此相互诽谤,此事我一定要彻查清楚!李之龙,你所说的话,可有人证吗?”

    李之龙一挺胸脯,高声道:“贺衷寒在大庭广众之下,自称是奉校长之命向民众宣传演说的,有几千人所闻。现在他又在校长面前诡辩,欺骗校长,其行径实在可耻!校长如不相信,可找梅县党部的同志调查。”

    这时梅县党部的人在青军会的邀请下,早已等候在门外,随时准备进来作证。蒋介石听说梅县党部的人已在门外等候,立即将他们请进屋,当众询问贺衷寒的言行是否如李之龙刚才所说的。梅县党部的人一一作了证实。

    蒋介石脸色铁青,听完证言后,当即作出处理,贺衷寒当众寻衅闹事,破坏国共合作,予以撤职查办。李之龙虽事出有因,但聚众斗殴,影响黄埔声誉。即令写出检查,调回军校工作。

    蒋介石的这个处理结果,比较起来还算公允。这场打架虽然青军会最后算是胜利者,但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久,李之龙便被周恩来推荐去海军局任政治部主任,后又接任了海军局代理局长。

    孙文会虽然在这场争斗吃了大亏,但在蒋介石的暗中庇护下,其组织发展更加迅猛,并发誓一定要与青军会拼个你死我活。于是后来发生的贺衷寒再战李之龙,就成为传遍全国的头版新闻。

    1925年10月,黄埔军发起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二次东征开始前,广州各界在广东大学大操场举行讨伐陈炯明的誓师大会,青军会和孙文会都应邀参加。

    会上,当李之龙代表青军会发表演说讲到一半时,贺衷寒等人又上来抢台。可这一次,青军会早有准备,只见李之龙一挥手,演讲台四周的青军会员一拥而上,把贺衷寒等人给拦阻在讲演台外面。

    但这一次,贺衷寒他们有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撑腰,也是有备而来的。只听潘佑强一声呼叫,成群结伙的人立即向台前冲了过去,与青军会的人动起手来,不一会儿便扭打在一起。

    双方手里虽然都没有兵器,但会场上的桌椅凳子、树枝旗杆都成为他们顺手的武器。到会的几万人看着几百黄埔学生群殴,无不惊得瞠目结舌,他们让出操场,看黄埔学生“舞棒习武”。

    由于双方都是有备而来,投入的人员众多,武斗持续的时间长,损失都很惨重。打架结束后,个个破衣烂衫,鼻青脸肿。被送进医院的伤员还不甘心,在医院里又闹腾开了。无奈之下,院方只好将两派人员分驻两个地方,请广州市警察局派人来维持秩序。

    黄埔学生聚众群殴之事,即刻轰动了广州,紧接着又被新闻媒介推向全国。这时廖仲恺已被刺身亡,继任党代表汪精卫未作任何处理,不了了之。

    这次聚众群殴事件,给广州市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黄埔军不但能打仗,而且也能打架。”

   

    左右两派信仰主义各不同

    老师学生各择其道扬镳行

   

    由于像在广东大学那样的几百人聚众群殴事件未作任何处理,因而在第二次东征中,随着第四期入伍生队参加战斗,打架之风愈演愈烈,双方几乎一见面就骂,骂上两句就动手。这时就看连、排长是哪派成员了,如果连长是青军会成员,那么全连的态度都有可能倾向青军会,反之则是另一种情况。

    蒋介石这时反共排俄的腹案已定,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局面培养一批黄埔学生和部队对共产党的仇恨,也就不想从根本上解决两派的争斗。但是,他又担心打架影响战斗力,为此特下了一道手令:

   各军、中央军校官生:

    作战期间,务以精诚团结为要,凡各团体与个人以私争妨害作战者,皆以军法论处。

    此令

    东征军总司令蒋中正

    这一道无具体所指的命令,自然收不住打架风潮。更何况,打架归打架,打仗归打仗,这一点两派都还分得清清楚楚。有仗打时,不分彼此,双方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没仗打时,你看我不顺眼,我瞧你不舒服,一言不和,即刻动手。既然打架并没有影响战斗力,蒋介石也就懒得再去管打架的事。此现象,在古今中外军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在一次行军驻扎后,许多连队挤在一起,青军会的骨干与孙文会的骨干又撞上了,一场争斗是免不了的了。这场争斗最终由黄埔四期入伍生、孙文会成员胡靖安的躁动点燃了导火索。

    胡靖安盛完饭后,故意将饭勺重重地丢在锅里,发出“哐啷”一声响。

    一位青军会成员应声站起来,怒目道:“你敲个什么?反动派!”

    胡靖安反口骂道:“老子敲不敲,关你屁事!”

    “你这个反动派,再敲,老子揍你!”另一青军会成员指着胡靖安的鼻子骂道。

    这时孙文会的几个人也上来帮腔,“谁他妈的是反动派,你们才是!怎么?想打架?”

    “谁怕谁?要打架就放马过来。”青军会这时又上来一帮人。

    两边说着说着就动开了手。陈赓所带的连队就在附近,他一听说打起来了,便召集全连人跑步赶往现场助战。

    这一仗使用的器械是锅碗瓢勺,一时间,只见饭盆、菜刀、锅铲四处飞舞,只只饭碗在众人头顶飞来飞去,其场面既奇特又壮观。

    混战中,陈赓思索着,照这样打下去,恐怕占不到便宜。这时他见一口大锅里正烧着开水,赶忙叫过十几个士兵,吩咐他们用碗舀开水泼他们。这一招果然奏效,孙文会的人大声惊叫着,纷纷退缩,整个战线立即动摇了。这一仗,青军会的人占了便宜,齐声唱起了《杀贼歌》:

    同志们向前进,

    杀向东江贼窝,

    杀!杀!

    杀陈炯明,

    不杀不甘心!

    …………

    在东征部队中两派学生打架不止,留在黄埔岛上两派学生也是如此,小闹天天有,大闹三六九,甚至双方不能坐在一起开政治讨论会,这搞得当时代理政治部主任邵力子十分头痛。入伍生总队长张治中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请正在广州参加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戴季陶前来军校做工作,因为孙文会的人十分信服他,由他出面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邵力子与戴季陶可算得上老交情了,想当年他们还一起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筹备工作。邵力子三顾茅庐,总算将戴季陶请上岛来,召开了一个两派代表都参加的“恳谈会”。哪想到,戴季陶的言语中虽然也有劝解两派罢兵息战握手言和的意思,但他所讲的却脱离不了“戴季陶主义”那一套。这样一来,孙文会的人高兴起来,拍着巴掌高声叫好。青军会的人则越听越恼火,等戴季陶刚一讲完,便站起来接二连三地批驳痛斥。孙文会的人见此情景,马上又与青军会的人怒目相视,双方摆出了一副大干一场的架势。幸亏邵力子、张治中、戴季陶及时地制止,否则,两派代表即刻又会打个人仰马翻。

    张治中对青军会代表的表现十分生气,大声训斥道:“戴先生是我们黄埔的师长,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同戴先生讲话!你们信仰什么主义我不管,但你们这样为难戴先生是不对的!会不开了,你们请走吧。”

    这一下,孙文会的人高兴得乐不可支,打着口哨在一旁鼓掌送客。青军会的人个个气得脸色发青,他们认定,张治中倒向了国民党右派,从此以后对他充满敌意,敬而远之。

    其实,张治中对此事也是苦不堪言,他还被国民党右派学生指斥为“黄埔二凶”呢!在黄埔时期,他曾几次向周恩来提出要加入共产党,只是因为当时国共双方有约定,国民党高级干部不得加入共产党而作罢。

    青孙两派你争我斗的状况,直到熊雄接任政治部主任后才有所好转。

    黄埔军第二次东征凯旋后,作为军校校长兼任东征军总指挥的蒋介石也于一夜之间俨然成了大英雄。他不但依靠黄埔学生军形成了自己强有力的军事势力,而且还大有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要权夺利之势。他利用负责调查廖案的权力,先是排挤走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随后,又软禁了他过去的老上司、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夺得军权,并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如愿以偿地当选为中执委委员和常任委,取得了国民革命军总监等要职。

    这时,蒋介石开始小试牛刀,向军校和第一军里的共产党下手。他先是借故说青军会与孙文会是军校滋生闹事的根源,下令解散这两个组织,后又下令重新组建一个由他直接控制的组织--“黄埔同学会”,并拉拢了一些共产党人参加该组织,以便分化瓦解军校和第一军里的共产党人。

    虽然青孙两会被宣布解散了,但两派之间的争斗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加激烈。1926年5月中旬,北伐战争拉开序幕,黄埔师生纷纷领兵加入这革命洪流,仅叶挺独立团里的军官就有十多名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如参谋长周士第、一营营长曹渊、二营营长许继慎、三营营长毕士梯,连长卢德铭、董仲明、袁炎烈、胡焕文等。正因如此,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一路斩关夺隘,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为国民革命第四军赢来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1927年春,北伐军已占领长江以南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然而,正当革命向纵深发展之时,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本家的支持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往日,蒋介石见到黄埔学生,总喜欢以校长身份自居,上演出一幕“师生情意长”的滑稽剧。然而,4月18日这天,蒋介石指示李济深立即在黄埔军校清党,大开杀戒。李济深抓捕了200多名共产党师生,于深夜分别将他们秘密屠杀在虎门炮台和鱼珠炮台,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政治教官肖楚女、宣传科长杨其纲等人全都被害。

    在一片白色恐怖面前,黄埔革命师生并没有被吓倒,在掩埋好同伴的尸首、擦干身上的血迹后,毅然参加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暴动,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从此,黄埔师生各自为信仰的主义分道扬镳,在中国现代军事舞台上进行着你死我活的大搏杀。

    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就从这里起步。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 10126/16361254.html

黄埔军校开办初始,国共两党学生虽然在政治观点上存在着纷争,并由此产生一些摩擦,但总的来说为了一个共同的政治目标,相处得还算融洽团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从相继成立了两个学生团体后,各派的政治倾向便开始逐渐明朗化,两派学生的矛盾也随之不断上升,常常因政治观点相异,争辩问题时,由动口发展到动粗大打出手。在多次聚众群殴中,曾有两次规模较大,场面壮观热闹,几十人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所幸的是倒是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命案。

    青孙两派各有后台

    国共两党阵线分明

    早在黄埔一期生入校后不久,第一队的共产党学生蒋先云就密切注意广州商团事件。当时广州商团不仅与英列强相勾结,大肆偷运军火武装民团,而且还加紧控制广州的经济,哄抬市价,扰乱社会秩序,威逼国民政府,其行动大有愈演愈烈、咄咄逼人的架势。鉴于此,在蒋先云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联合各方力量、遏制商团反动势力的计划。

    蒋先云知道,依靠那些表面上听从国民政府调遣的军阀队伍来对付商团的反动武装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设想把所有驻扎在广州、倾向于革命的青年军人联合起来,以对付商团武装。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第一期共产党学生李之龙、杨其纲、陈赓等人,并得到他们的赞同。随后,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分工,确定以驻扎在广州的各军校为目标,进行联络和沟通。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先后与粤、桂、湘、滇各军的军官学校学生建立起了联系。李之龙还凭借曾在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学习过的经历与海军的部分军舰联系上了。

    联合局面的第一步已经形成,下一步就该筹备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了。蒋先云分别向廖仲恺和蒋介石作了报告。廖仲恺听后十分赞成:“这是一件好事情,也是一个好办法。其一,团结了各军校的学生,用黄埔军校的革命精神影响他们,使之成为革命的军人;其二,有了一批革命的军人,何愁北伐不成功。我一定支持你们。”蒋介石也是满口支持:“先云同学,你是校长十分器重的学生,你的这一想法很好。黄埔精神是革命的精神,革命的精神就要发扬光大。很好!很好!我还要亲自为你们这个组织写序言。”

    在蒋介石看来,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核心是黄埔,而黄埔的核心则是他蒋某人。他可以通过这个组织,不断地扩散自己的影响,甚至集拢所有在粤军校的学生,使这股强大的力量为己所用。“军校开学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据我的观察,蒋先云同学是我们黄埔军校最好的革命军人之一!”蒋介石在一次训教演说中公开表扬蒋先云,“如果我们军校的同学都能像他那样,北伐革命是一定可以成功的!”

    在第一期学生即将毕业、第二期学生已入校之时,“青年军人联合会”(以下简称“青军会”)在各方的支持下,于1925年2月1日宣告成立。

    蒋介石果不食言,亲笔起草了一篇《组织发起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序言》交给蒋先云。蒋介石以很高的热情评价了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革命意义,呼吁青年军人都来参加这个组织的革命活动。

    青军会创建和成立初期,的确是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它的主要领导人既有蒋先云、李之龙、杨其纲、周逸群、陈赓这些公开的共产党员,也有曾扩情这样立场比较中立的分子,更有贺衷寒那样的国民党员。所以,青年军人联合会初创时期各派的想法都比较简单,只是想用这个组织形式来团结在粤的青年军人,削弱军阀派系势力,共同打倒反动军阀陈炯明。

    然而,随着青军会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中共党团员的不断加入,特别是共产党人又在里面起了主要领导作用,于是乎,广州的国民党右派分子惊叫起来“青年军人联合会是共产军”!青军会内部由于国民党右派学生在许多问题上与国民党左派及共产党学生达不成一致意见,于是,他们便感到青军会已被共产党所把持。加之军校在教育长王柏龄等国民党右派分子居心叵测地煽动挑拨下,贺衷寒等国民党右派学生便站到了青军会的对立面上。

    此时蒋介石也认为青军会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过分赤化了,如果不对青军会加以限制,中共在军校的势力将会越来越大。蒋介石有些懊悔,但一时又找不到立即下令解散该组织的借口,于是他便授意王柏龄另外成立一个组织来遏制青军会。

    王柏龄随后召集了贺衷寒、冷欣、潘佑强等国民党右派学生,打着研究孙文主义的旗号,组建起一个“孙文主义学会”(以下简称“孙文会”)的团体,专门与青军会唱对台戏。其实,贺衷寒早就在琢磨要成立一个反对共产党的组织,此想法甚至在投考黄埔之前。

   贺衷寒仇恨共产党在很大程度上与张国焘有关。1920年秋,贺衷寒参加了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最早的青年团团员之一。1922年1月,他受中共中央派遣,作为武汉学生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团团长张国焘脾气暴躁,待人傲慢,喜欢弄权,动辄训这个,骂那个,搞得代表团人人怨声载道。那时贺衷寒才21岁,年轻气盛,又是个才子,被人捧惯了,不吃张国焘那一套,时不时还冷言冷语来两句,搞得张国焘很不舒服,记恨在心。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张国焘大发雷霆,说要不是他张国焘,你们一辈子也别想来莫斯科。你们要是不听话,就把你们一个个都开除回家。贺衷寒不服气,与他争辩了几句。张国焘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大声吼叫道:“滚!你马上给我滚回家去!”回国后,张国焘在陈独秀面前告状,最后以“目无组织”的名义把贺衷寒开除出团。20出头的小青年,在信仰上本来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更谈不上坚定性。贺衷寒见共产党如此对待他,从恨张国焘连带着一起仇恨上了共产党,并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

    同青军会一样,孙文会的建立也得到了廖仲恺的大力支持。当然,廖仲恺支持成立孙文会,其目的并非如蒋介石、王柏龄、贺衷寒那样与共产党为敌,他毕竟是国民党元老,从维护本党的利益,悉心研究本党领袖的理论,支持孙文会是可以理解的。

    孙文会,会名是从戴季陶那里拿来的。当初,戴季陶从黄埔军校失踪后,到上海滩继续做他的股票投机生意时,组织起一个反对三大政策的反动组织--孙文主义学会。这个组织表面上打着拥护孙中山的旗号,研究三民主义,但实质上却干着反共排俄的阴谋勾当。

    在众多的黄埔学生中,蒋先云、贺衷寒、陈赓3人被同学们称誉为“黄埔三杰”。三杰人物均来自湘江,并以各自的特点和魅力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蒋先云、陈赓是共产党员,贺衷寒则是国民党员,两派都拥有自己成员,这样便出现了对立的两大阵线,各有后台,各有活动场所,各要扩充势力,并由此开始了相互攻讦的斗争。

    青军会成立后,工作开展得十分有成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组织已遍于广东各军,会员达两万多人,其影响一时遍及广东。而孙文会则以国民党员为骨干,纠合了一批国民党右派学生,其主要头目有贺衷寒、冷欣、潘佑强、甘泉斌、杨引之等人。为了遏制青军会的发展,同青军会唱对台戏,孙文会全力发展会员,使用各种卑劣的手段拉拢诱骗,而且还把发展方向延伸到全国各地。如此不久,居然也号称拥有了5000多会员。

    青军会把黄埔军校教职员中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如金佛庄、郭俊、茅延桢、鲁易等人发展成为会员。孙文会便也把教职员中的国民党右派如何应钦、林振雄、缪斌、王文翰、张叔同、徐桴等人,以及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海军将领陈策、欧阳格,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等人发展成会员。

   青军会筹办了《青年军人》和《中国军人》两份杂志,孙文会也照此办理,创刊了《国民革命》和《革命导报》;青军会又筹办了《兵友必读》和《三月刊》,孙文会不服气,同样创刊了《革命青年》和《独立旬刊》。

    双方办刊如此,开会也一样。你开一次大会,扩大影响,搞宣传,造声势;我也必开一次大会,而且会场的规模比你的还要大,声势造得比你的还要威武雄壮。你在我的大会上发表了反演说,搞得会场污七八糟,使我难堪,我下次必去踩你的会场,揭穿你的阴谋,使你羞愧难当。你骂我一句,翻两次白眼;对不起,我必还你三句,瞪你四眼。你说不赢,动手打了我一拳;我不服气,必踢你两脚。

    由此,青孙两派人物从黄埔打到广州,又从广州打到东江,最后从广东打到武汉,直至分道扬镳。

   

    孙文会不甘寂寞来挑衅

    青军会一再忍让才接招

   

    以贺衷寒为首的孙文会骨干分子,整天都在变着法子琢磨如何搞垮青军会,打击共产党人和左派学生。他们在军校教育长王柏龄的指使和撑腰下,气焰十分嚣张,经常在两派之间制造矛盾,挑起事端,其目的就是要给青军会颜色看。

    对于孙文会骨干分子的多次挑衅,青军会的人忍了又忍,不愿意扩大事端。为了平息两派的纷争,青军会的负责人李之龙、许继慎、李汉藩等人曾多次向党代表廖仲恺反映情况。而廖仲恺也多次严厉批评孙文会的负责人,希望两派组织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完成革命大业。然而,孙文会却在蒋介石、王柏龄的暗中支持下,对廖仲恺的批评采取阳奉阴违态度,当面信誓旦旦要与青军会搞好团结,背后则加紧活动,其挑衅行为越发猖狂。

    一天傍晚时分,孙文会骨干分子杨引之等几个四川籍学生故意守在一条路口,装做闲聊,一见青军会的成员路过此地,便故意地大声说些指桑骂槐、指鹿为马的话。

    “喂,郎个黄埔岛上臭气熏天吗?”

    另一同伙作答道:“还不是因为狗屎多了,那有不臭之理。”

    “那狗屎怎么会多呢?”杨引之又问。

    “到处是狗,狗屎怎会不多。”

    “什么狗?”杨引之又问道。

    “都是一群青麻狗!”

    “哈!哈!哈!”这几个人从口骂中获得了快感,拍掌大笑起来。

    “你们他妈的骂谁?”青军会成员忍无可忍,指着杨引之的鼻子问道。

    杨引之嘴里叼着烟卷,两眼朝上,满不在乎地说:“老子骂狗,干你屁事?”

    “去你妈的!”青军会的人见他这副德性,上去就抡了他一个大嘴巴。

    双方顿时厮打在一起。两个组织的成员闻讯赶来增援,几十个人打得昏天黑地,各有负伤。

    蒋先云、周逸群等人得知消息,也匆匆赶到现场。他们不想为这点小事与孙文会的人纠缠,忙拉开青军会的同学,劝说他们离开现场。临走时,周逸群大声地说道:“黄埔岛上的确有狗。帝国主义的叭儿狗,军阀的看家狗,反动派的顺毛狗!至于是谁,用不着我们来验明正身,人人皆知!”

    孙文会在与青军会的斗法过程中始终处于下风,名声狼藉,为了挽回面子,扭转被动局面,他们处心积虑地策划,最后商定先从血花剧社下手。

    血花剧社是青军会下属的一个文艺团体,由多才多艺的李之龙发起组建,当时贺衷寒等国民党学生也都参与编写剧本和演出。陈赓是剧社的活跃分子,吹拉弹唱,无所不通,加之具有表演才能,这样他就成为剧社的主要负责人。后来,贺衷寒等人成立了孙文会,为了与青军会相对抗,也组建了一个剧团,取名叫“白花剧社”。

    小小的黄埔岛上一下子就拥有了两个剧社,顿时热闹起来。演出时,两家争贴海报,争抢场地,专唱对台戏。对台戏,开场容易,收场难。每当血花剧社演出时,台下观看者拥挤,像赶庙会一样,热闹非凡。而当白花剧社演出时,台下则稀稀落落,前来捧场的人不多。好几次,他们都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敲锣打鼓地开张,到头来,则是灰溜溜地收场,垂头丧气地闭幕。

   孙文会里有著名的“三大打手”--杨引之、潘佑强、酆悌。这“三大打手”几乎每次打架都有份,而且次次都是一马当先,充当急先锋。这一次,当血花剧社刚开台演出不久,杨引之、潘佑强、酆悌等人便在舞台下打口哨,尖声怪叫,还不时地走来窜去搅乱演出场地。孙文会骨干分子甘泉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地蹿上舞台,揪住扮演军阀演员的前胸,高呼打倒军阀的口号,并左右开弓扇演员的耳光。这激怒了扮演军阀的演员,他愤怒地一挥拳,重重地击打在甘泉斌的左下腮,将他打下舞台,跌得头破血流。

    “血花剧社伤人啦!”台下一群孙文会成员趁机怪叫着冲上舞台与演员对打起来。

    陈赓见状一挥手,大喊一声:“揍这些坏种!”一群青军会成员和左派学生也跟着冲上舞台围住孙文会成员,三个打一个,直揍得孙文会成员抱头鼠窜。

    像这一类的群殴事件,自从有了青孙两派组织后,在岛上时常发生。刚开始双方因政治观点相异,争辩问题时还能坐下来讨论,到后来则由动口发展到动手,甚至因对方的几句话不合口味,便开打起来,谁也不服输。

    然而,就在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后不久,军校里发生了一起动枪打人的恶性事件。周恩来随东征军出发后,军校政治部便由第一期毕业生共产党员李汉藩、杨其纲、李默庵3个科长负实际责任。周恩来在军校时,政治部的威信很高,任何人都不敢小看,现在周恩来暂离军校,主持政治部的不过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孙文会成员认为可以同这个共产党的“党窝”争斗一番了。

    一天下午,李汉藩前去领办公用品和宣传纸张。孙文会骨干、管理处处长林振雄见是青军会的人,心里就不舒服,想故意刁难他。

    “你们政治部领这么多彩色纸干什么?又不能当票子用。”林振雄拿起领物单,斜着眼左看右看,打着官腔。

    李汉藩不想与他纠缠,便说:“过几天要开大会,我们要写些传单用。”

    “什么传单?”

    照理说,政治部是军校里的一级部,也算是管理处的上级机关,管理处根本没有权力盘三问四。很明显,这是林振雄在故意刁难。

    “你问这么多干什么?”李汉藩不卑不亢地回答。

    “什么他妈的政治部,老子不给怎地!”林振雄勃然大怒,随手就把领物单给撕碎,扔在地上。

    李汉藩哪咽得下这口气,上前就把林振雄的茶杯摔在地上。

    林振雄猛扑过去,当胸给了李汉藩一拳,李汉藩即刻还了他一拳,俩人你来我往地打开了。几个回合过后,林振雄没有占着便宜,便脑羞成怒,趁李汉藩不备之机,拔出手枪朝李汉藩就是一枪,幸亏李汉藩机智躲闪,没有打中。林振雄打了一枪后,横下一条心,要致李汉藩于死地。正当他准备再次射击时,迅速赶来的几个共产党学生猛扑过去,打掉林振雄的手枪,将他摔倒在地,找来一根麻绳将他捆住,扭送军校禁闭室。

    表面上看,这起事件的发生是青军会与孙文会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则是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右派分子的较量。这起开枪事件在军校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广大师生对国民党右派分子的屡次挑衅、捣乱,早就愤恨不已,强烈要求校方严惩打人凶手。

    党代表廖仲恺放下急等处理的军机大事,从广州赶来军校,亲自处理这起严重的开枪事件。经多方调查核实后,廖仲恺在校务会议上作出决定:将擅自开枪打人的孙文会骨干分子、管理处处长林振雄撤职查办。

    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孙文会一败涂地,损兵折将,更加仇恨青军会,两派之间一点火星就有可能引发爆炸。

贺衷寒两次大战李之龙

    黄埔军能打仗也能打架

   

    黄埔军校两派学生聚众打群架,在当时的广东很是出名,其中有两次规模较大的战斗,场面甚是壮观热闹。

    黄埔军取得第一次东征战役胜利后驻扎梅县,青军会为了扩大东征军的影响,宣传革命道理,在梅县中学广场上举行了一次军民联欢会,当时到会的地方各界群众有数千人之多。大会由蒋先云主持,李之龙主讲。

    李之龙是一个极善言辞的人,他那激昂的声音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煽动性:“今日粤民痛苦极矣!工,无工做,农,无地耕,商业萧条,民不聊生,路有饿殍,地有冻骨,皆系军阀、地主豪绅压迫剥削所造成的。为了解除民众疾苦,拯救民众出苦海而登乐岸,我们革命军人愿洒热血于战场,誓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决一死战。青军会是革命军人之组织,是新时代的革命军人,牢记总理遗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决不做后起之军阀。我们坚信一条真理:不有德者,无以任救国救民之大业;不有死者,无以酬黎民百姓……”

    李之龙的演说博得全场军民的热烈掌声。

    孙文会的一伙人见青军会大出风头,嫉恨不已,在贺衷寒的率领下跳上台来,硬是把李之龙从讲演台前架走。随后,贺衷寒朝李之龙得意地一笑,在潘佑强、酆悌等人的护卫下开始发表演讲。

    “本人奉司令部之命令,特来向诸位发表重要演说,宣传我会之宗旨。”贺衷寒打着官腔,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地说道:“我会乃孙文主义学会,只有研究孙文主义,才知道中国革命之办法,实现孙文主义之革命!孙文主义嘛,就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又渊源于孔老夫子仁爱之学说,绝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也!联俄必亡国,联共必亡党……”

    青军会的成员怎么也没料到孙文会的人会来这一手,他们在短时间内集聚了一批骨干分子,一边发动群众在台下高喊:“胡说八道!滚下去!滚下去!”一边由李之龙带领数十人往台上硬冲,想重新夺回演讲台。

    潘佑强见状,赶忙派人挡住冲向演讲台的青军会的成员,自己则站在台前大声喊叫着:“诸位,安静,安静!听本会贺常任委演讲!”

    贺衷寒也想以自己观点吸引住听众,便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说:“先生们、女士们,你们不要听信反动派的谣言,本人乃是孙文学会的常任委,向大家宣讲三民主义的精神。现在会场的捣乱分子是青军会的人,青军会是共党御用工具,是以反对三民主义、消灭本党为宗旨的,你们千万不要上当!”

    “滚下去!快滚下去!我们不听你胡说八道!”台下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时李之龙率人突破封锁,冲上了演讲台。贺衷寒恼怒万分,挥拳朝李之龙脸部猛击过去,把他打倒在地。霎时,会场大乱,两派成员挥拳相助,一场混战在台上台下展开。

    两派斗殴之事很快就传到了蒋介石耳朵里。东征才打了胜仗,黄埔军声名鹊起,自家人就窝里斗了起来,像什么样子!蒋介石十分恼火,令人立即把李之龙、贺衷寒两人带来。

    “娘希皮!”蒋介石一见到这两人,便劈头盖脸地骂开了,“你们这两个混蛋,竟当着几千老百姓打架,给黄埔军脸上抹黑,我要拿你们法办!”

    “报告校长。”贺衷寒抢先说道,“李之龙他们以政治部和青军会的名义,独揽宣传舆论大权,不仅不让我们孙文学会在联欢会上发言,而且还剥夺我们宣传三民主义的权利。”

    “李之龙,你们的做法岂有此理!”蒋介石阴沉着脸,极为不快地说,“继承总理遗志,宣传三民主义,是每个革命军人的职责。你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宣传?青军会不能如此霸道吗!”

    “校长,你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事情根本就不是像他所说得那样。”李之龙反驳道,“贺衷寒假借校长之名义,说什么联俄必亡国,联共必亡党,扶助农工将导致天下大乱!正是由于他的这些话引起了民众的公愤。大家都说,校长如果真是这么说了,不但不是革命军人,简直就是新军阀。正因为我们不相信校长会这样说,为维护校长的声誉,才与他们争论起来!”

    “娘希皮!”蒋介石又是大怒,指着贺衷寒鼻子骂道,“混账东西,谁叫你诋毁本校长名誉的?”

    贺衷寒满含委屈,强辩道:“校长,学生并非如此狂妄。李之龙他强词夺理,血口喷人,不可相信他!”

    “哼!”蒋介石冷冷道,“你们本是同学,却如此相互诽谤,此事我一定要彻查清楚!李之龙,你所说的话,可有人证吗?”

    李之龙一挺胸脯,高声道:“贺衷寒在大庭广众之下,自称是奉校长之命向民众宣传演说的,有几千人所闻。现在他又在校长面前诡辩,欺骗校长,其行径实在可耻!校长如不相信,可找梅县党部的同志调查。”

    这时梅县党部的人在青军会的邀请下,早已等候在门外,随时准备进来作证。蒋介石听说梅县党部的人已在门外等候,立即将他们请进屋,当众询问贺衷寒的言行是否如李之龙刚才所说的。梅县党部的人一一作了证实。

    蒋介石脸色铁青,听完证言后,当即作出处理,贺衷寒当众寻衅闹事,破坏国共合作,予以撤职查办。李之龙虽事出有因,但聚众斗殴,影响黄埔声誉。即令写出检查,调回军校工作。

    蒋介石的这个处理结果,比较起来还算公允。这场打架虽然青军会最后算是胜利者,但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久,李之龙便被周恩来推荐去海军局任政治部主任,后又接任了海军局代理局长。

    孙文会虽然在这场争斗吃了大亏,但在蒋介石的暗中庇护下,其组织发展更加迅猛,并发誓一定要与青军会拼个你死我活。于是后来发生的贺衷寒再战李之龙,就成为传遍全国的头版新闻。

    1925年10月,黄埔军发起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二次东征开始前,广州各界在广东大学大操场举行讨伐陈炯明的誓师大会,青军会和孙文会都应邀参加。

    会上,当李之龙代表青军会发表演说讲到一半时,贺衷寒等人又上来抢台。可这一次,青军会早有准备,只见李之龙一挥手,演讲台四周的青军会员一拥而上,把贺衷寒等人给拦阻在讲演台外面。

    但这一次,贺衷寒他们有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撑腰,也是有备而来的。只听潘佑强一声呼叫,成群结伙的人立即向台前冲了过去,与青军会的人动起手来,不一会儿便扭打在一起。

    双方手里虽然都没有兵器,但会场上的桌椅凳子、树枝旗杆都成为他们顺手的武器。到会的几万人看着几百黄埔学生群殴,无不惊得瞠目结舌,他们让出操场,看黄埔学生“舞棒习武”。

    由于双方都是有备而来,投入的人员众多,武斗持续的时间长,损失都很惨重。打架结束后,个个破衣烂衫,鼻青脸肿。被送进医院的伤员还不甘心,在医院里又闹腾开了。无奈之下,院方只好将两派人员分驻两个地方,请广州市警察局派人来维持秩序。

    黄埔学生聚众群殴之事,即刻轰动了广州,紧接着又被新闻媒介推向全国。这时廖仲恺已被刺身亡,继任党代表汪精卫未作任何处理,不了了之。

    这次聚众群殴事件,给广州市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黄埔军不但能打仗,而且也能打架。”

   

    左右两派信仰主义各不同

    老师学生各择其道扬镳行

   

    由于像在广东大学那样的几百人聚众群殴事件未作任何处理,因而在第二次东征中,随着第四期入伍生队参加战斗,打架之风愈演愈烈,双方几乎一见面就骂,骂上两句就动手。这时就看连、排长是哪派成员了,如果连长是青军会成员,那么全连的态度都有可能倾向青军会,反之则是另一种情况。

    蒋介石这时反共排俄的腹案已定,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局面培养一批黄埔学生和部队对共产党的仇恨,也就不想从根本上解决两派的争斗。但是,他又担心打架影响战斗力,为此特下了一道手令:

   各军、中央军校官生:

    作战期间,务以精诚团结为要,凡各团体与个人以私争妨害作战者,皆以军法论处。

    此令

    东征军总司令蒋中正

    这一道无具体所指的命令,自然收不住打架风潮。更何况,打架归打架,打仗归打仗,这一点两派都还分得清清楚楚。有仗打时,不分彼此,双方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没仗打时,你看我不顺眼,我瞧你不舒服,一言不和,即刻动手。既然打架并没有影响战斗力,蒋介石也就懒得再去管打架的事。此现象,在古今中外军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在一次行军驻扎后,许多连队挤在一起,青军会的骨干与孙文会的骨干又撞上了,一场争斗是免不了的了。这场争斗最终由黄埔四期入伍生、孙文会成员胡靖安的躁动点燃了导火索。

    胡靖安盛完饭后,故意将饭勺重重地丢在锅里,发出“哐啷”一声响。

    一位青军会成员应声站起来,怒目道:“你敲个什么?反动派!”

    胡靖安反口骂道:“老子敲不敲,关你屁事!”

    “你这个反动派,再敲,老子揍你!”另一青军会成员指着胡靖安的鼻子骂道。

    这时孙文会的几个人也上来帮腔,“谁他妈的是反动派,你们才是!怎么?想打架?”

    “谁怕谁?要打架就放马过来。”青军会这时又上来一帮人。

    两边说着说着就动开了手。陈赓所带的连队就在附近,他一听说打起来了,便召集全连人跑步赶往现场助战。

    这一仗使用的器械是锅碗瓢勺,一时间,只见饭盆、菜刀、锅铲四处飞舞,只只饭碗在众人头顶飞来飞去,其场面既奇特又壮观。

    混战中,陈赓思索着,照这样打下去,恐怕占不到便宜。这时他见一口大锅里正烧着开水,赶忙叫过十几个士兵,吩咐他们用碗舀开水泼他们。这一招果然奏效,孙文会的人大声惊叫着,纷纷退缩,整个战线立即动摇了。这一仗,青军会的人占了便宜,齐声唱起了《杀贼歌》:

    同志们向前进,

    杀向东江贼窝,

    杀!杀!

    杀陈炯明,

    不杀不甘心!

    …………

    在东征部队中两派学生打架不止,留在黄埔岛上两派学生也是如此,小闹天天有,大闹三六九,甚至双方不能坐在一起开政治讨论会,这搞得当时代理政治部主任邵力子十分头痛。入伍生总队长张治中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请正在广州参加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戴季陶前来军校做工作,因为孙文会的人十分信服他,由他出面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邵力子与戴季陶可算得上老交情了,想当年他们还一起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筹备工作。邵力子三顾茅庐,总算将戴季陶请上岛来,召开了一个两派代表都参加的“恳谈会”。哪想到,戴季陶的言语中虽然也有劝解两派罢兵息战握手言和的意思,但他所讲的却脱离不了“戴季陶主义”那一套。这样一来,孙文会的人高兴起来,拍着巴掌高声叫好。青军会的人则越听越恼火,等戴季陶刚一讲完,便站起来接二连三地批驳痛斥。孙文会的人见此情景,马上又与青军会的人怒目相视,双方摆出了一副大干一场的架势。幸亏邵力子、张治中、戴季陶及时地制止,否则,两派代表即刻又会打个人仰马翻。

    张治中对青军会代表的表现十分生气,大声训斥道:“戴先生是我们黄埔的师长,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同戴先生讲话!你们信仰什么主义我不管,但你们这样为难戴先生是不对的!会不开了,你们请走吧。”

    这一下,孙文会的人高兴得乐不可支,打着口哨在一旁鼓掌送客。青军会的人个个气得脸色发青,他们认定,张治中倒向了国民党右派,从此以后对他充满敌意,敬而远之。

    其实,张治中对此事也是苦不堪言,他还被国民党右派学生指斥为“黄埔二凶”呢!在黄埔时期,他曾几次向周恩来提出要加入共产党,只是因为当时国共双方有约定,国民党高级干部不得加入共产党而作罢。

    青孙两派你争我斗的状况,直到熊雄接任政治部主任后才有所好转。

    黄埔军第二次东征凯旋后,作为军校校长兼任东征军总指挥的蒋介石也于一夜之间俨然成了大英雄。他不但依靠黄埔学生军形成了自己强有力的军事势力,而且还大有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要权夺利之势。他利用负责调查廖案的权力,先是排挤走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随后,又软禁了他过去的老上司、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夺得军权,并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如愿以偿地当选为中执委委员和常任委,取得了国民革命军总监等要职。

    这时,蒋介石开始小试牛刀,向军校和第一军里的共产党下手。他先是借故说青军会与孙文会是军校滋生闹事的根源,下令解散这两个组织,后又下令重新组建一个由他直接控制的组织--“黄埔同学会”,并拉拢了一些共产党人参加该组织,以便分化瓦解军校和第一军里的共产党人。

    虽然青孙两会被宣布解散了,但两派之间的争斗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加激烈。1926年5月中旬,北伐战争拉开序幕,黄埔师生纷纷领兵加入这革命洪流,仅叶挺独立团里的军官就有十多名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如参谋长周士第、一营营长曹渊、二营营长许继慎、三营营长毕士梯,连长卢德铭、董仲明、袁炎烈、胡焕文等。正因如此,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一路斩关夺隘,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为国民革命第四军赢来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1927年春,北伐军已占领长江以南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然而,正当革命向纵深发展之时,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本家的支持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往日,蒋介石见到黄埔学生,总喜欢以校长身份自居,上演出一幕“师生情意长”的滑稽剧。然而,4月18日这天,蒋介石指示李济深立即在黄埔军校清党,大开杀戒。李济深抓捕了200多名共产党师生,于深夜分别将他们秘密屠杀在虎门炮台和鱼珠炮台,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政治教官肖楚女、宣传科长杨其纲等人全都被害。

    在一片白色恐怖面前,黄埔革命师生并没有被吓倒,在掩埋好同伴的尸首、擦干身上的血迹后,毅然参加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暴动,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从此,黄埔师生各自为信仰的主义分道扬镳,在中国现代军事舞台上进行着你死我活的大搏杀。

    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就从这里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