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12“铜斑蛇”式制导炮弹首战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15:25


整整二十年前,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爆发了,在这场战争中,世界上第一种制导炮弹:美国的M712“铜斑蛇”式155毫米激光制导炮弹首次经历实战考验。有趣的是,为了抵御前苏联装甲集群而开发出来的“铜斑蛇”,首战的对象却是一座高塔——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制导反坦克炮弹几乎没有在实战中摧毁过什么装甲目标,这和当年研制这类武器的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1991年1月17日,“沙漠风暴”空中打击行动开始后,“沙漠军刀”地面进攻行动也就紧锣密鼓的进行准备了。作为被最早派遣到海湾的美国陆军重型师:第1骑兵师开赴伊沙边境瓦迪巴丁地区展开,其下属第1骑兵旅位于该师左翼,正面宽度为40公里。
在第1骑兵旅正面,有一个伊军前哨防御阵地,阵地上有一处15米高的混凝土瞭望塔,由于当地是光秃秃的沙漠,这个塔可以俯瞰周围几十公里,所以美军在发起攻击之前,一定要拔除这个据点。
2月5日,第1骑兵师航空旅侦察营(番号为第7骑兵团第1中队)的1架AH-1攻击直升机在对这个阵地侦察时,遭到瞭望塔上的火力攻击,直升机随即发射70mm火箭弹还击,但显然是无法摧毁这个目标的。
第1旅火力支援军官与师炮兵团制定了打击计划:由师下属的野战炮兵第82团1营的M109实施炮击任务,其中B连1排以M712制导炮弹精确打击瞭望塔和其附近一座房屋,然后其他火炮用M483式子母炮弹打几轮急速射,用兼具反人员和反装甲功能的改进型双用途子弹药(DPICM)覆盖整个伊军阵地。
火力前方观察组乘坐M981火力支援车前进到离目标4200米的地方,M712炮弹的激光目标指示器也装在车上。(实际上,激光制导炮弹的使用非常不便,它不能像激光制导炸弹、导弹一样,随便由一架飞机、一辆车甚至一个步兵携带一个目标指示器就能引导。引导激光制导炮弹除了指示器,还要携带全套炮兵前方观测与通信器材,而且要与炮兵指挥控制部门密切联系和协调,也就是说,只有宝贵的炮兵火力前观组能够引导激光制导炮弹,这也就是这种武器发展缓慢,使用很少的原因)。
为了防止伊军的炮火反击,师炮兵的AN/TPQ-36炮兵侦察雷达也部署到位,MLRS火箭炮随时准备进行反炮兵作战。第7骑兵团第1中队的直升机群也升空掩护。
2月6日,营炮兵射击指挥中心、激光引导组、承担发射任务的1排射击指挥中心成功进行了一次演习。
2月7日清晨,行动开始,火力支援营的测地小组抵达前沿开始测地,完成后M981火力支援车出发占领阵地。前观组的罗伊中士将激光指示器对准了预定目标,1排的M109也做好了准备。
12点20分,炮兵射击链上的所有环节已经打通,等待上级下达开火命令。
13点38分,射击许可令下达。
13点40分,M712“铜斑蛇”式155毫米激光制导炮弹迎来了第一次实战发射。
发射后30秒,1排射击指挥中心通知罗伊中士打开激光器,开始目标照射。13秒后,炮弹直接命中目标。
几秒钟后,23发M483式155毫米子母炮弹携带的数百个子弹药覆盖了整个伊军阵地,此后又进行了第二轮射击。
任务完成之后,M981撤离前沿阵地。
令美军惊讶的是,炮击后伊军放弃了这个前哨阵地,甚至没有再派人进入阵地寻找和救护可能的幸存者。

在此后几天里,第1骑兵旅用同样方法又拔除了2个前哨阵地。

整整二十年前,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爆发了,在这场战争中,世界上第一种制导炮弹:美国的M712“铜斑蛇”式155毫米激光制导炮弹首次经历实战考验。有趣的是,为了抵御前苏联装甲集群而开发出来的“铜斑蛇”,首战的对象却是一座高塔——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制导反坦克炮弹几乎没有在实战中摧毁过什么装甲目标,这和当年研制这类武器的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1991年1月17日,“沙漠风暴”空中打击行动开始后,“沙漠军刀”地面进攻行动也就紧锣密鼓的进行准备了。作为被最早派遣到海湾的美国陆军重型师:第1骑兵师开赴伊沙边境瓦迪巴丁地区展开,其下属第1骑兵旅位于该师左翼,正面宽度为40公里。
在第1骑兵旅正面,有一个伊军前哨防御阵地,阵地上有一处15米高的混凝土瞭望塔,由于当地是光秃秃的沙漠,这个塔可以俯瞰周围几十公里,所以美军在发起攻击之前,一定要拔除这个据点。
2月5日,第1骑兵师航空旅侦察营(番号为第7骑兵团第1中队)的1架AH-1攻击直升机在对这个阵地侦察时,遭到瞭望塔上的火力攻击,直升机随即发射70mm火箭弹还击,但显然是无法摧毁这个目标的。
第1旅火力支援军官与师炮兵团制定了打击计划:由师下属的野战炮兵第82团1营的M109实施炮击任务,其中B连1排以M712制导炮弹精确打击瞭望塔和其附近一座房屋,然后其他火炮用M483式子母炮弹打几轮急速射,用兼具反人员和反装甲功能的改进型双用途子弹药(DPICM)覆盖整个伊军阵地。
火力前方观察组乘坐M981火力支援车前进到离目标4200米的地方,M712炮弹的激光目标指示器也装在车上。(实际上,激光制导炮弹的使用非常不便,它不能像激光制导炸弹、导弹一样,随便由一架飞机、一辆车甚至一个步兵携带一个目标指示器就能引导。引导激光制导炮弹除了指示器,还要携带全套炮兵前方观测与通信器材,而且要与炮兵指挥控制部门密切联系和协调,也就是说,只有宝贵的炮兵火力前观组能够引导激光制导炮弹,这也就是这种武器发展缓慢,使用很少的原因)。
为了防止伊军的炮火反击,师炮兵的AN/TPQ-36炮兵侦察雷达也部署到位,MLRS火箭炮随时准备进行反炮兵作战。第7骑兵团第1中队的直升机群也升空掩护。
2月6日,营炮兵射击指挥中心、激光引导组、承担发射任务的1排射击指挥中心成功进行了一次演习。
2月7日清晨,行动开始,火力支援营的测地小组抵达前沿开始测地,完成后M981火力支援车出发占领阵地。前观组的罗伊中士将激光指示器对准了预定目标,1排的M109也做好了准备。
12点20分,炮兵射击链上的所有环节已经打通,等待上级下达开火命令。
13点38分,射击许可令下达。
13点40分,M712“铜斑蛇”式155毫米激光制导炮弹迎来了第一次实战发射。
发射后30秒,1排射击指挥中心通知罗伊中士打开激光器,开始目标照射。13秒后,炮弹直接命中目标。
几秒钟后,23发M483式155毫米子母炮弹携带的数百个子弹药覆盖了整个伊军阵地,此后又进行了第二轮射击。
任务完成之后,M981撤离前沿阵地。
令美军惊讶的是,炮击后伊军放弃了这个前哨阵地,甚至没有再派人进入阵地寻找和救护可能的幸存者。

在此后几天里,第1骑兵旅用同样方法又拔除了2个前哨阵地。
一发155子母弹能带多少发破甲子弹药?


哈哈,狼同志,自从黑丝出现以来,论坛又进入“劲舞狂嗨”状态,这么冷门的东西您设置高亮也没用呀。我原想借此讨论一下末制导、末敏感、末修正三类炮弹的区别与利弊,看来是不能如愿呀。

哈哈,狼同志,自从黑丝出现以来,论坛又进入“劲舞狂嗨”状态,这么冷门的东西您设置高亮也没用呀。我原想借此讨论一下末制导、末敏感、末修正三类炮弹的区别与利弊,看来是不能如愿呀。
回复 3# G6-52L

支持楼主继续科普啊!
G6-52L 发表于 2011-2-12 11:26

支持有见解的原创,故高亮之
如能继续科普,加分或精华鼓励之
这个家伙也就是那样了
回复 3# G6-52L
我觉得这样不妥
还是以制导方式划分来讲比较好些

比如十几年前82和120迫弹用的红外末制导弹,似乎销声匿迹了。和有趣的事情。
G6兄弟,上次一帮小子说铜斑蛇性能优异,最大的缺点也就是太贵了,如果能降低采购价,会比神剑还得瑟,还弄出一堆英文证明,在这方面你有何看法?
引导激光制导炮弹用的指示器能否安装在无人机上?这样使用起来似乎更方便些

G6兄弟,上次一帮小子说铜斑蛇性能优异,最大的缺点也就是太贵了,如果能降低采购价,会比神剑还得瑟,还弄 ...
喜之狼 发表于 2011-2-12 20:48


铜斑蛇打通作战流程的难点和要点在哪里?

是怎样把握协调好激光照射的时机吗?
G6兄弟,上次一帮小子说铜斑蛇性能优异,最大的缺点也就是太贵了,如果能降低采购价,会比神剑还得瑟,还弄 ...
喜之狼 发表于 2011-2-12 20:48


铜斑蛇打通作战流程的难点和要点在哪里?

是怎样把握协调好激光照射的时机吗?
这文里黑体的部分更像是“TZWT”,呵呵说笑了。

引导飞机投掷激光制导炸弹时只需要报地图方位信息或GPS数据,目的是让飞机飞到差不多的位置,最终的识别目标是在飞机上以吊舱完成的,地面上只需要为了投掷出的炸弹进行照射,或者飞机来照射。

文中所叙述的制导炮弹的臃肿体系,是因为制导炮弹本身仍系身管火炮家族,发射制导炮弹的过程中,在制导之前,和间瞄射击一样,它要装订诸元的啊。制导小组在制导之前就是炮观所,那个激光照射装置不知道能不能测距?....不然还是两个激光,测距的和制导的。
之所以会显得“死性”,是火炮的特点决定的。
我不知道铜斑蛇改变弹道的能力有多强,也不知道打覆盖射击的精度能否满足铜斑蛇的使用。
papop 发表于 2011-2-12 22:17

和有末制导的中距拦射空空导弹,仍然需要靠数据链接受的信息不断改变航路一个道理。
别拿最烂的烂货说事,现在看见有人扯末制导炮弹就想笑
比如十几年前82和120迫弹用的红外末制导弹,似乎销声匿迹了。和有趣的事情。
以前英国,瑞典,法国搞得制导迫击炮弹现在似乎也不太听
红外末制导弹、激光制导、到现在的GPS。。。。反正前面两位都没得到大规模应用

不知道神剑前途咋样


回复 8# 喜之狼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M712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科技开发出来的,自身有很多不可克服的缺陷:它的过载限制不到8000g,只能以不到600米/秒的初速发射,射程只能达到16公里。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是土到家了,现在的弹载元器件都标榜能承受50000g的过载了。

最关键的还是作战流程,众所周知,炮兵火力前观组和空中火力控制组一样,都是地面部队最宝贵的资产,让这么重要的单位到火线上一对一盯防坦克,指挥官吃饱了撑的才会这样。

这么说吧,没有前观组,火炮的精度不足以把炮弹送到小小的弹载末制导头非常有限的作用范围之内,有了前观组引导,用末敏感弹药,甚至干脆用DPICM打个覆盖,就足以摧毁敌人的装甲集群了,无需末制导弹药帮忙。而末制导炮弹的价格,不是末敏感弹药能高攀的起的。

回复 8# 喜之狼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M712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科技开发出来的,自身有很多不可克服的缺陷:它的过载限制不到8000g,只能以不到600米/秒的初速发射,射程只能达到16公里。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是土到家了,现在的弹载元器件都标榜能承受50000g的过载了。

最关键的还是作战流程,众所周知,炮兵火力前观组和空中火力控制组一样,都是地面部队最宝贵的资产,让这么重要的单位到火线上一对一盯防坦克,指挥官吃饱了撑的才会这样。

这么说吧,没有前观组,火炮的精度不足以把炮弹送到小小的弹载末制导头非常有限的作用范围之内,有了前观组引导,用末敏感弹药,甚至干脆用DPICM打个覆盖,就足以摧毁敌人的装甲集群了,无需末制导弹药帮忙。而末制导炮弹的价格,不是末敏感弹药能高攀的起的。
bigblu 发表于 2011-2-13 11:02


    啥意思???看不懂!
现在的话,用GPS制导的炮弹就很容易的解决这类固定目标了吧
各位大大,有红土地在车臣参战的资料没?
f117d 发表于 2011-2-13 14:42
意思是说铜斑蛇这种二货的二不具有普遍性
G6-52L 发表于 2011-2-13 12:11

末敏弹比激光制导炮弹便宜在哪里?
其实现在有GPS了,用炮兵没那么麻烦了吧?当然火炮射击远程目标时,还是要得到气象观测的支持。
G6-52L 发表于 2011-2-13 12:11

最后一段话是我感兴趣的信息。谢谢了。
激光制导本是老技术,又大受天气环境影响,最终的目标选择有人为控制而已。在炮弹这,额外一个功能多些。末敏弹配合自锻战斗部就成了直线发射的动能武器了。
希佩尔 发表于 2011-2-14 00:06

传统炮火支援在由步兵呼叫的时候,大头兵还是要报距离,角度的,炮那边还要知道这个呼叫的阵地的位置,然后当炮观所一样地算,延续整个过程。但是没有专业设备的话,精度有限,打出的结果和修正也就有限。
数字化炮兵,呼叫位置由GPS测得,以数字地图得高程,再激光测距,测角,计算机可以直接算出目标坐标。虽然减小了工作量,但炮观和专业器材还是要的啊,也可以说是还那么麻烦。
更进一步,GPS制导炮弹,神剑在测试中,确实可以直接离轴5度发射。应该说是很棒了。曾经有意搜过能否仅用覆盖射击的方式(仍需高程,气象 等信息)完成,但没查到。不能的话,那还是炮兵的事。
其实现在的技术下实现单一指示器作前沿引导应该不成问题。指示器所带的GPS能确定自己的方位、激光测距可确定目标相对自己的距离、罗盘或双GPS可测定指向角。有了这些数据,一个简单的程序就可以标定目标大致方位,把这些整合起来应该没什么困难吧?

这个数据可能粗略,但已经足够炮兵把炮弹打到引导边界里了。


回复 21# 希佩尔

既然是“制导”武器,可以没有动力,但是姿态控制、轨道控制不可少,这就需要引进惯性参考系统,M712用的还不是捷联惯导,而是昂贵的平台,陀螺仪在发射时锁住承受过载,到高空再启动。这一套东西价格就很高了。末敏感弹药完全没有这些玩意,它的导引装置可以看做一个复杂一些的引信。


GPS的好处是,各单位随时随地可以自行定位,无需专业单位,也无需密切联系。但是M712出来的时候,GPS还不存在,至少从这个战例中可以看出,引导M712的是乘坐M981火力支援车,携带全套炮兵观测与通信器材的前观组,而且需要与后方炮兵指挥中心密切联系,射击之前要测天、测地,射击后还要时间同步,很复杂。M712是否能纳入GPS,估计也不会有机会验证了,美国军方对它一直不感兴趣,购买数量很少,到今天已经接近撤装了。

回复 21# 希佩尔

既然是“制导”武器,可以没有动力,但是姿态控制、轨道控制不可少,这就需要引进惯性参考系统,M712用的还不是捷联惯导,而是昂贵的平台,陀螺仪在发射时锁住承受过载,到高空再启动。这一套东西价格就很高了。末敏感弹药完全没有这些玩意,它的导引装置可以看做一个复杂一些的引信。


GPS的好处是,各单位随时随地可以自行定位,无需专业单位,也无需密切联系。但是M712出来的时候,GPS还不存在,至少从这个战例中可以看出,引导M712的是乘坐M981火力支援车,携带全套炮兵观测与通信器材的前观组,而且需要与后方炮兵指挥中心密切联系,射击之前要测天、测地,射击后还要时间同步,很复杂。M712是否能纳入GPS,估计也不会有机会验证了,美国军方对它一直不感兴趣,购买数量很少,到今天已经接近撤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