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部苏丹关于T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42:57


美国之音日前发表文章,题为《石油利益左右中国苏丹政策?》,作者为记者萧洵。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中国近期与寻求独立的南部苏丹政府之间的互动,看起来与它长期以来反对其他国家独立运动的态度截然不同。熟悉这方面问题的专家说,北京方面的这个举动表明,它的苏丹政策是基于自身在那里的投资和石油供应的安全,是实用主义政策。

  文章引述《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的一篇报道说,苏丹公投给一直以来反对外国独立运动的中国政府出了一道难题。文章说,中国近期一方面对南部苏丹表现出友好姿态,而同时仍寻求维持它长时间来与喀土穆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

  该文称,中国一直在为北部苏丹地区修建基础设施,其中包括非洲最大的水电大坝。

  苏丹发生的变化似乎已经迫使北京调整它长期以来仅与巴希尔政权保持极友好关系的政策,开始与寻求分离的南部政权进行接触。《华尔街日报》说,上个星期中国一个代表团前往那里与南部官员会面;而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李保东本月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苏丹南部地区高层官员也访问了中国。

  直到今年初,北京还坚定地反对苏丹南部的独立。但是,随着国际社会推动苏丹公投,它的立场开始转变。

  非洲问题专家、前非洲行动组织执行主任杰拉尔德·勒梅尔(Gerald LeMelle)说,这种实用主义表现在苏丹问题上,是因为中国在那里的石油利益。

  南部地区拥有苏丹整体石油储量的八成之多。《华尔街日报》引用的数据显示,中国在苏丹石油业中的利益有40%;苏丹的石油60%出口到中国,同时也占据中国年石油消耗量的7%。

  其他迹象也显示,中国在为南部苏丹独立后的石油利益作准备。据《华尔街日报》说,肯尼亚官员表示,中国已经对南部计划修建的一条经由肯尼亚的输油管计划表现出兴趣。

  据《黑色尼罗河》的作者丹·莫里森(Dan Morrison)也对中国在苏丹未来石油业中的打算作出预测。他说,南部政府希望修建通往肯尼亚海港的输油管道,以取代苏丹北方由中国控制的管道;而中国已经参与了肯尼亚管道建设,并持有股份。

  非洲问题专家勒梅尔说,中国的表现证明它是以经济利益至上。

  加州波莫纳学院的非洲问题学者德鲁·格莱德尼(Dru Gladney)也持有相同看法。他说,这就是所谓的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的例子。

http://news.stnn.cc/ed_china/201010/t20101023_1438503.html(美国之音的链接就不给了)

TG确实是越来越腹黑了,表现在和老米相似的投机主义上,说实话,老米一直指责我们这样那样,其实他们也不玩的是这一套?
TG还没建立起那一套宣传自己的方式啊,把自己的价值观等放大到正义的立场去,大家看电影,老米总是为了宣传自己,说自己是解放者之类的题材层出不穷。相反,TG现在也不输出教义了,也不注意控制舆论导向的制高点了(只在国内控制),国家出钱搞的软实力还有孔子学院,其实有好处,但是方向不明确,只能引起对中华灿烂文化的兴趣,而不能产生向心力,还需要改变策略啊,个人的一点见解

美国之音日前发表文章,题为《石油利益左右中国苏丹政策?》,作者为记者萧洵。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中国近期与寻求独立的南部苏丹政府之间的互动,看起来与它长期以来反对其他国家独立运动的态度截然不同。熟悉这方面问题的专家说,北京方面的这个举动表明,它的苏丹政策是基于自身在那里的投资和石油供应的安全,是实用主义政策。

  文章引述《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的一篇报道说,苏丹公投给一直以来反对外国独立运动的中国政府出了一道难题。文章说,中国近期一方面对南部苏丹表现出友好姿态,而同时仍寻求维持它长时间来与喀土穆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

  该文称,中国一直在为北部苏丹地区修建基础设施,其中包括非洲最大的水电大坝。

  苏丹发生的变化似乎已经迫使北京调整它长期以来仅与巴希尔政权保持极友好关系的政策,开始与寻求分离的南部政权进行接触。《华尔街日报》说,上个星期中国一个代表团前往那里与南部官员会面;而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李保东本月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苏丹南部地区高层官员也访问了中国。

  直到今年初,北京还坚定地反对苏丹南部的独立。但是,随着国际社会推动苏丹公投,它的立场开始转变。

  非洲问题专家、前非洲行动组织执行主任杰拉尔德·勒梅尔(Gerald LeMelle)说,这种实用主义表现在苏丹问题上,是因为中国在那里的石油利益。

  南部地区拥有苏丹整体石油储量的八成之多。《华尔街日报》引用的数据显示,中国在苏丹石油业中的利益有40%;苏丹的石油60%出口到中国,同时也占据中国年石油消耗量的7%。

  其他迹象也显示,中国在为南部苏丹独立后的石油利益作准备。据《华尔街日报》说,肯尼亚官员表示,中国已经对南部计划修建的一条经由肯尼亚的输油管计划表现出兴趣。

  据《黑色尼罗河》的作者丹·莫里森(Dan Morrison)也对中国在苏丹未来石油业中的打算作出预测。他说,南部政府希望修建通往肯尼亚海港的输油管道,以取代苏丹北方由中国控制的管道;而中国已经参与了肯尼亚管道建设,并持有股份。

  非洲问题专家勒梅尔说,中国的表现证明它是以经济利益至上。

  加州波莫纳学院的非洲问题学者德鲁·格莱德尼(Dru Gladney)也持有相同看法。他说,这就是所谓的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的例子。

http://news.stnn.cc/ed_china/201010/t20101023_1438503.html(美国之音的链接就不给了)

TG确实是越来越腹黑了,表现在和老米相似的投机主义上,说实话,老米一直指责我们这样那样,其实他们也不玩的是这一套?
TG还没建立起那一套宣传自己的方式啊,把自己的价值观等放大到正义的立场去,大家看电影,老米总是为了宣传自己,说自己是解放者之类的题材层出不穷。相反,TG现在也不输出教义了,也不注意控制舆论导向的制高点了(只在国内控制),国家出钱搞的软实力还有孔子学院,其实有好处,但是方向不明确,只能引起对中华灿烂文化的兴趣,而不能产生向心力,还需要改变策略啊,个人的一点见解
我们不干涉内政,只做生意{:wu:}
不过苏丹南部若是独立出去还是对我们不利的,毕竟现在的政府跟我们的关系比较好
没有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的全面强大 再怎么宣传也只被别人当做吹牛  你看美国人在电影里无数次的拯救世界了 谁说过什么么 反而越卖越火 那是靠绝对的实力做为支撑的  中国现在想输出价值观啥的 属于性早熟吧
根据苏丹北南双方2005年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苏丹南部地区将于明年1月9日举行公投,以决定该地区是否从苏丹分离。但苏丹执政的全国大会党最近多次要求推迟举行公投,认为苏丹北南之间有多个争议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实际控制苏丹南部地区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则坚持必须如期举行公投。本月20日,苏丹公投委员会宣布,苏丹南部地区将在明年1月9日如期举行公投。
在苏丹南部即将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该地区是否脱离苏丹成为独立国家。公投一事不仅有可能改变苏丹版图,使苏丹北南关系进入新阶段,而且将对本地区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目前距离公投仅剩不到3个月时间,但苏丹北南形势的发展依然存在三大悬念。

  悬念一是,公投能否如期举行。目前,实际控制苏丹南部地区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对如期举行公投的决心很大。苏丹北方执政的全国大会党则表示,支持如期举行公投,但条件是在举行公投之前双方应首先消除争议和分歧。影响公投如期举行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北南双方的政治意愿。南方自治政府近来多次表示,如果公投不能由北南双方联合举办,那么南方将单方面举行公投。

  悬念二是公投结果能否得到承认。苏丹南部公投如果得以举行,其结果还必须得到苏丹北方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承认。为此,公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达到法律所规定的门槛,并做到自由、透明和公正。

  苏丹总统巴希尔早就表示,如果苏丹南部选民在公投中选择分离,他将成为第一个承认该结果的人,但决不会接受在公投中出现违规和错误。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关注苏丹局势,并大力支持苏丹南部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所以美国承认公投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公投结果得到苏丹北方、邻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认,那么联合国认可公投结果的可能性也就很大了。

  悬念三是北南之间会否滑向战争。目前北南双方都表示不希望双方之间再次爆发战争。但北南之间至今仍存在多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边界划分、油田归属和石油收入分配、居住在北方的南方人和居住在南方的北方人的国籍,以及国际债务如何分摊等问题。苏丹舆论认为,上述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如果得不到解决,都可能导致北南之间重新爆发战争。

战火纷飞、多灾多难的苏丹达尔富尔地区似乎终于看到一丝和平的曙光:据联合国的消息,在即将卸任的秘书长安南斡旋下,一直持顽固拒绝立场的苏丹政府终于原则上同意执行联合国安理会于8月31日通过的1706号决议,即“在得到苏丹政府认可后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73万人的维和部队,以支援非盟的维和部队,及帮助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武装落实和平协议。此前苏丹总统巴希尔一直以“内政不容干涉”为由,强硬拒绝联合国部队的介入。

    据联合国统计,这场发生在苏丹南部的悲剧自2003年2月爆发至今,已造成约20万人死亡,250万难民流离失所,350万人依靠联合国粮食援助生存,而非官方统计的死亡数已突破30万。如果这场被许多舆论称为“目前世界上最严重人道主义危机”的悲剧就此落幕,无疑将是这个多灾多难地区及其民众的最大福音。

    然而对于达尔富尔来说,苦难真的已经走到尽头了么?

    危机之萌:民族、宗教与生存之争

    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3400多万人口分为多达600余部族,其中39%为阿拉伯人,71%信仰伊斯兰教。

    历史上这个贫瘠的国家就战乱不已,二战结束后,该国爆发了以北方阿拉伯人和南方黑人为对立面、长达22年的内战,这场内战最终以双方妥协而告终,但各种部族、宗教、社会矛盾却并未因此得到根本解决。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与乍得、利比亚和中非三国相邻,传统上是80多个黑人部族的居住区,即使在贫困的苏丹也是最不发达地区之一,政府行政能力薄弱,长期依靠各部族的习惯法治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丹北方和尼罗河流域爆发大旱,许多阿拉伯人为躲避旱灾大批迁往达尔富尔,使得这一地区总人口由原先的300万陡增到600万,阿拉伯移民和当地土著为了争夺水源、土地和牧场冲突不断。

    苏丹政府领导人多来自北方阿拉伯人和MSL地区,因此在感情上偏袒移民,在觉察到达尔富尔地区出现的问题后,他们采取了极不恰当的做法。1994年,苏丹政府把达尔富尔划分为南、北、西三个区,并把根据内战结束时所达成协议、仅在北方阿拉伯居住区实行的阿拉伯特权扩充到西达尔富尔,理由是“这里已变成阿拉伯人居住区”,而实际上当年这里的多数居民仍为当地土著。

    阿拉伯移民的剧增和政府的偏袒,使当地脆弱的传统治理秩序彻底崩溃,土著各部族原本糟糕的生存状态也每况愈下。在此局面下,一些土著人希望通过武装斗争保护自己,并取得如此前内战中南方那样的“自治”地位,两个黑人武装组织“苏丹解放军”(SLA)和“正义与公平运动”(JEM)壮大起来并得到越来越多土著的拥护。2003年2月,阿拉伯移民组织的民兵开始攻击黑人村庄,4月,SLA以政府不能阻止阿拉伯民兵袭击为由反攻阿拉伯人村庄,并袭击了政府在当地的机构,并杀死一名阿拉伯酋长,达尔富尔冲突爆发了。

    苏丹政府接获消息后立刻单方面指责SLA和JEM是“分离主义势力”,甚至宣称居住在达尔富尔地区的所有黑人土著居民——哪怕他们根本与事件无关、甚至本身信奉伊斯兰教——是“SLA分裂国家的第五纵队”,当地阿拉伯民兵以此为口实,对西达尔富尔许多黑人村庄进行逐一、反复的洗劫,他们烧毁QZS,掠夺牲畜,屠杀和驱逐当地黑人村民,为迁进阿拉伯人做准备。

    可以看出,这并非什么“宗教矛盾”或“分裂活动”,而是一个优势群体对另一些弱势群体旨在抢夺生存元素——水和土地——的武力洗劫。据联合国有关官员统计,在这场浩劫最高潮的18个月里,平均每月都有多达1万名土著死亡,不是死于阿拉伯人的屠刀,就是死于饥馑、疾病、瘟疫或疲劳。

    在这场浩劫中苏丹政府继续扮演了阿拉伯人保护者的角色,政府军的直升机、装有卫星电话和重机枪的丰田“巡洋舰”越野车甚至喷气飞机为阿拉伯民兵提供支援,甚至直接投入战斗,可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撑腰,西达尔富尔的阿拉伯民兵是不可能造成如此严重、足以令全世界震惊的人道灾难的。

    危机之困:屡打屡谈久拖不决

    由于苏丹僻处非洲一隅,危机爆发伊始并未引起国际普遍关注,直到1年过去,事态愈演愈烈,才纷纷展开各种努力,力图尽快结束这场灾难。

    最初投入斡旋的是非盟,在它的协调下,苏丹政府和SLA、JEM于2004年开始谈判,并在当年4月8日在乍得恩贾梅纳达成停火协议;不久,非盟各国派出约7000名多国士兵进入达尔富尔,以监督停火并维持当地稳定;

    2004年7月、9月,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1556、1564号决议,要求苏丹政府解除阿拉伯民兵武装,此后联合国又陆续通过了多个相关决议,包括前述“向当地派遣维和部队”的1703号决议;

    自2004年7月以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多次访问达尔富尔,积极推动和平进程;美国、法国、欧盟甚至日本纷纷高调介入,通过向苏丹政府施加包括军事禁运和经济制裁等压力、向土著方提供各类援助、威胁通过国际刑事法院惩办肇事者等手段,美国布什政府甚至一度呼吁北约直接派兵进入,而不再征求苏丹意见。这一切都旨在迫使苏丹政府作出努力,接受国际监督,并尽快结束危机;

    但达尔富尔的枪声和流血并未中止,双方的谈判进行了两年,当地始终处于打打停停的状态:2005年7月5日,双方在尼日利亚阿布贾达成《原则宣言》,但宣言墨迹未干,当地战端再起;9月,阿布贾和谈重开,但动乱毫无告停迹象;今年5月5日,苏丹政府和SLA在阿比让终于达成“反政府武装解散、阿拉伯民兵同时交出武装”的协议,但迟迟未得到有效贯彻;8月31日,1706号决议通过当天,苏丹政府就以“干涉内政”为由表示拒绝,次日即派兵协助阿拉伯民兵,发起对反政府武装的大规模进攻。

    苏丹是穷国、弱国,为何国际社会数载努力,却无法平息达尔富尔的危机?

    对此,美、欧等国家责怪中、俄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态度消极,阻挠联合国在此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并特别指责中国因自身石油利益而支持苏丹政府,从而使事态恶化;而中、俄等国则认为是“西方某些大国”的干涉和把问题国际化,导致反政府武装有恃无恐,不断提出非分要求,致使问题久拖不决;还有些人认为,是阿拉伯极端势力从中作祟,使得事态错综复杂。

    那么事件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先看看中国的石油利益问题。

    中国:向前失分,向后也失分

    可以说,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存在是从苏丹开始的。

    1995年,中石油开始进入苏丹,短短几年时间,苏丹已成为中国重要石油来源。目前,中石油在苏丹拥有12个企业,占有苏丹最大石油公司大尼罗河股份公司40%、喀土穆炼油厂、石化厂各50%和95%股份,并修建了750公里输油管和苏丹港30万吨油轮输油终端。苏丹政府对华出口额一度达总额的55%,其中大部分为原油,2004年1-4月,从苏丹港出发的25艘油轮竟有19艘开往中国。

    通过中国的投资,苏丹在1999年成为石油进口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在苏丹的石油开发,中国开始逐步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正因如此,中国需要苏丹政府保持对国家的控制,以确保自己能源利益,而苏丹方面也需要中国的扶持,从而能在日益孤立的国际舞台上继续周旋。

    虽然把中国支持苏丹政府的原因简单归于石油失之片面,但必须指出,中国两年多来坚持不懈地反对大国势力介入达尔富尔危机、反对制裁、不赞成联合国维和部队介入,并多次在安理会表决中投出弃权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维系能源利益的考虑。出于这一考虑,中国政府还向苏丹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物资援助,并提供了包括12架F-7战斗机在内的军火,这些当然都成为后者对付反政府武装的利器。

    中方给苏丹政府的输血无疑鼓励和支撑了后者,使之得以长期对国际压力持强硬抵触的立场。

    然而如果说苏丹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得到巨大利益的话,中方却受挫不少。

    由于担心中国在当地的垄断威胁其自身利益,近年来苏丹政府通过种种手段打压中国石油公司,作为最大股东的中石油,却屡屡在当地各项招标中失败,或被迫以高价签标。

    由于达尔富尔危机,西方对苏丹实行制裁,导致在当地控股的中石油面临国际困局;由于中国政府坚持“不干涉”原则,对苏丹政府使用中国资金、武器支持阿拉伯民兵不闻不问,当地大使馆又对中资企业和中国经济利益保护不力,对中国企业间的协调问题熟视无睹,一味将问题往国内推诿,造成中石化、中石油在苏丹恶性竞争、被苏丹方利用而两败俱伤的恶劣后果。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对苏丹政府的支持并未换取后者的感激或理解,一方面他们利用中国在安理会的作用得以拖延时间,另一方面却认为中国的弃权票是在玩平衡,搞暧昧外交,甚至说“中国参与非洲事务纯粹是为了生意”。中国因为苏丹在国际形象上失分,却并未换来经济利益的保证。

    由于达尔富尔人道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出于构建国际战略的前提,不可能公然反对联合国有关决议;出于对中国在苏丹石油利益的考量,又势难转而支持国际社会对达尔富尔问题的干预,真可谓向前失分,向后也失分。更何况苏丹政府一方面拿着中国武器在达尔富尔大打出手,给中国造成巨大外交麻烦、另一方面又毫不客气地打压中资石油公司,使得后者在当地的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不但如此,尽管中方力图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撇清,但子弹却不长眼睛:至目前为止已有两名中国勘探人员在达尔富尔丧生,另有一中国工人被苏丹军人击毙。

    面对这种两头吃力、两头不讨好的困局,一些中国观察家认为是“美国力图打压中国的企图”,主张加大对苏丹政府的支持力度;但也有许多人士指出,必须检讨中国在苏丹的外交艺术和经营理念,用更理性、更负责的大国形象,来更有效地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经济利益。

    国际社会:各怀心思,投入不足

    国际社会对达尔富尔问题虽然关注,却各怀各的心思。

    美国最初关注这里是唯恐其成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温床,后来则掺杂有经济利益和战略布局的考量;欧盟的关注则更多出自前宗主国的敏感;非盟和阿拉伯国家本着各自利益,一方面自己积极斡旋、干预,一方面又长期反对欧美大国的介入;俄罗斯也出于“大国战略”考量站在苏丹政府一方,不但提供了米格-29战机等先进军火,而且提前半年交货,一反苏联军工拖拉传统。

    由于各怀心思,国际社会的努力长期无法形成合力:欧盟始终主张积极介入,而非盟则长期反对,美国更因府、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不同部门之争,本身就难以发出同一声音:布什总统“不通过苏丹政府直接由北约出兵”的主张遭到自己外交团队的质疑,向反政府武装提供援助的做法也遭到不少争议,这样情形下的国际努力,效率自然不能高估。

    经费的困难也是大问题。由于冲突双方仇恨已深,维和需要大量部队部署,但这要求充足的资金和后勤支持。7000人的非盟部队在两年维和期间总是陷入后勤危机而难有作为,无法阻止人道灾难的发生和蔓延。

    不但维和部队,甚至难民救援机构都遇上同样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在今年5月将提供给达尔富尔难民的粮援人均日定量减少一半,以应付无米下锅的窘境。

    前景:苦难远未走到尽头

    虽然困难重重,但近几个月来达尔富尔地区经历了少见的平静,停火协议大体得到遵守,巴希尔总统即将让国际维和部队进入的消息,更令所有人振奋。

    但苦难远未走到尽头。

    根据计划,首批联合国维和部队仅200人,这不啻杯水车薪;即使全部军队到位,联合国外加非盟,共计25000人左右的庞大武装,势必遇到更严重的后勤和资金保障问题,他们是否能顺利履行使命,尚需拭目以待。

    在几年的进退两难后,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已开始检查和反思自己在苏丹的战略,但拿出切实可行的新战略却并非易事,而作为苏丹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其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态度走向,对该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久拖不决的停火与和谈取得进展,和巴希尔总统本人渴望国家安定发展,及反对派最主要领导人,SLA的米诺维等都倾向和解密不可分,但不能不看到,他们各自都面临盟友的反弹。就在半月前,苏丹国防部长侯赛因少将还激烈反对外国维和部队干涉,声称“达尔富尔将成为侵略者的坟地”;而反政府方面,主要由MSL组成的JEM和另一些小规模组织也对和平协议持保留态度。即使同意协议的人,也对协议中所规定的“政府军收编反政府武装”提出种种责难,政府方认为收编得太多,而反政府方认为太少,

    更重要的是,当地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改变已成为事实,而当地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环境和破坏殆尽的政权机构都难以适应这一改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则达尔富尔危机只是治标,而并未治本,因为导致血腥的温床仍在,厝火积薪,未可谓安。
一声炮响,中国给非洲带来了民主和自由,但伟大的中国挥一挥衣袖,就带走了石油和铁矿
回复 5# keke4587


  说得好
应该学学美国,包装下自己,不要搞得太赤裸裸。
回复 5# keke4587


    貌似也留下了美元...........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那里在很久以前跟我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回复 5# keke4587


    还修了路啊,学校之类的。
比殖民者拿本圣经换走黄金好多了
回复 8# 粉笔猫


    难道是郑和下西洋留在那边的?
美帝制造麻烦,tg很无奈
keke4587 发表于 2010-10-23 14:23


一声炮响,中国给非洲带来了民主和自由,但伟大的中国挥一挥衣袖,就带走了铁矿和石油


改改更押韵
这是个非常无赖的举动。 只能说明一点,在苏丹的经营遭遇严重挫折。

   南部独立,这个时候了才想到去套近乎,迟了。西方的地盘上,还有石油利益的可能吗?这只不过是别有用心的宣传而已。选择去联络南方,只是表明友好的态度而已,利益问题已经不在眼前考量之中,一如伊拉克的状况,再怎么套近乎,都只有看的份
回复 4# bugular


苏丹南北战争与达尔富尔战争是两码事

前者是北方阿拉伯裔和努比亚裔穆斯林长期凌虐南方信奉原始宗教或基督教的尼格罗人种(包括在21世纪的今天抓捕南方黑人、并当作奴隶卖到海湾国家)

后者是西部达尔富尔地区黑人穆斯林牧民与阿拉伯牧民(得到阿拉伯民兵和苏丹政府军支持)争夺水草牧场的冲突
而且他们盗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澤東的名字,我们感到愤慨。
回复 14# 歌剧院幽灵  i know ,th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