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剖析菜篮子越拎越沉 吁挤掉不正常加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44:01
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

蚕食蔬菜基地的现象必须遏制,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要完全打通,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应进一步提高

老百姓的“菜篮子”似乎越拎越沉了。

今年以来,菜价一直牵动着城镇居民的神经。“蒜你狠”、“姜你军”等新词,嬉笑间透出无奈。抛开这些被炒的“热门货”不论,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创下22个月单月同比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成为CPI涨幅扩大的主要推力。

“菜篮子”虽小,意义却不小。从宏观层面看,若任由菜价上涨,今年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将很难达到;从民生层面看,菜价大涨,将使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居民生活压力大增。

关于今年菜价的连番上涨,有一种比较新鲜的说法,叫作“最后一公里加价五成”,也就是说,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当蔬菜从千里之外运来,运费加损耗加保鲜费用,开支高于菜价数倍,是很正常的。客观地说,蔬菜大流通,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在菜场里蔬菜品种一年四季如此丰盛,很大程度上是蔬菜大流通的结果。但是,不能简单地把蔬菜涨价的账算在流通上,而是要努力挤掉流通环节不正常的加价,打通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解决农民进城卖菜难等问题,才是正确的思路。

与此同时,不能不提及“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的问题。这个问题,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后,引起了各方重视。有媒体调查显示,许多城市周边的大量菜地,让位给了大规模土地开发,成为城市菜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以北京为例,石景山、朝阳、丰台等地的菜地面积已从17万亩缩减至1万亩以下;再看浙江杭州,蔬菜种植面积也以每年10%的速度在减少。

菜价连番上涨的局面,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个词——“菜篮子工程”。当时,为了解决居民吃菜难、菜价贵的问题,“书记菜场问菜价”,“市长冒雨访菜园”,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确实下了大力气。当时抓“菜篮子工程”,主要抓两个环节:一是生产,建立并完善市郊蔬菜基地;二是流通,如今很时髦的“绿色通道”一词,也是随着“菜篮子工程”叫响的。20多年来,城镇居民的餐桌变得如此丰盛,“菜篮子工程”功不可没。

现在,虽说从未有人说过“菜篮子工程”的提法过时了,但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指出的那样,近年来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了,其实也就是“菜篮子工程”弱化了。其原因,或许是误以为“菜篮子”问题已经解决,或许是因为菜地的产出远不如土地开发。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各级政府要像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一样重视“菜篮子工程”,蚕食蔬菜基地的现象必须遏制,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要完全打通,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应进一步提高,切实解决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的问题。

“菜篮子”离不开“菜园子”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也在情理之中。涨价固然对市民的消费生活带来压力,但同时也缓解了农民的生产压力,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市场供应丰盈,粮、肉、蛋、菜等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了平稳态势。在节日消费旺季,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出现过快上涨,这是各地落实国务院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结果。

最近几个月,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着实让城里人感到了“菜篮子”的沉重。然而,生产是消费的源头,“菜篮子”的稳定离不开“菜园子”的建设。在社会强烈关注市民“菜篮子”的同时,农民的“菜园子”也理应受到足够重视。

农产品价格如何,不仅关系到城里人的生活消费,更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平心而论,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压力要远远高于消费者。无论是种粮还是种菜,从撒上种子那一刻起,少不了要浇水、施肥、除草、灭虫……辛勤劳作几十天甚至大半年,一场大水就可能让到手的收成打了水漂,血本无归。就算收成到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心里还是直打鼓。一斤粮、一斤菜,常常只卖出一瓶矿泉水的价。这样的价格,显然没有完全体现出农民的劳动价值。

近年来,“三农”投入明显加大,在农资化肥、农机具购买、养猪、种粮等方面给予补贴,国家还设立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向农民敞开收购。同时,大力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帮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这些举措,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粮食生产连年增,肉蛋菜奶供应足,城里人的“菜篮子”也越来越诱人。

然而,随着化肥、饲料等农资价格的轮番上涨,种地、养殖成本不断加大,农民的收益面临缩水,增收更成了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单靠政府补贴显然不行,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广大农民通过市场交易直接获得更多的收入。因此,对农产品涨价应当客观算账、理性看待,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也在情理之中。涨价固然对市民的生活消费带来压力,但它同时也缓解了农民的生产压力,有助于农民增收。如果不顾客观情况,农产品一涨价就被调控打压回“原形”,表面上看是保住了“菜篮子”,实际上却损害了“菜园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来看,这些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温饱迈进小康,城镇职工收入大幅增加,家庭消费不断升级,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大多数市民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会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当然,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城镇中的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政府还是应当加大补贴力度,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农民的“菜园子”连着市民的“菜篮子”。建好“菜园子”,需要政府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多为农民着想,多替农民分忧,在农产品价格调控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只有“菜园子”生机勃勃,“菜篮子”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http://news.qq.com/a/20100927/000130.htm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

蚕食蔬菜基地的现象必须遏制,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要完全打通,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应进一步提高

老百姓的“菜篮子”似乎越拎越沉了。

今年以来,菜价一直牵动着城镇居民的神经。“蒜你狠”、“姜你军”等新词,嬉笑间透出无奈。抛开这些被炒的“热门货”不论,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创下22个月单月同比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成为CPI涨幅扩大的主要推力。

“菜篮子”虽小,意义却不小。从宏观层面看,若任由菜价上涨,今年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将很难达到;从民生层面看,菜价大涨,将使城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居民生活压力大增。

关于今年菜价的连番上涨,有一种比较新鲜的说法,叫作“最后一公里加价五成”,也就是说,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当蔬菜从千里之外运来,运费加损耗加保鲜费用,开支高于菜价数倍,是很正常的。客观地说,蔬菜大流通,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在菜场里蔬菜品种一年四季如此丰盛,很大程度上是蔬菜大流通的结果。但是,不能简单地把蔬菜涨价的账算在流通上,而是要努力挤掉流通环节不正常的加价,打通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解决农民进城卖菜难等问题,才是正确的思路。

与此同时,不能不提及“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的问题。这个问题,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后,引起了各方重视。有媒体调查显示,许多城市周边的大量菜地,让位给了大规模土地开发,成为城市菜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以北京为例,石景山、朝阳、丰台等地的菜地面积已从17万亩缩减至1万亩以下;再看浙江杭州,蔬菜种植面积也以每年10%的速度在减少。

菜价连番上涨的局面,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个词——“菜篮子工程”。当时,为了解决居民吃菜难、菜价贵的问题,“书记菜场问菜价”,“市长冒雨访菜园”,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确实下了大力气。当时抓“菜篮子工程”,主要抓两个环节:一是生产,建立并完善市郊蔬菜基地;二是流通,如今很时髦的“绿色通道”一词,也是随着“菜篮子工程”叫响的。20多年来,城镇居民的餐桌变得如此丰盛,“菜篮子工程”功不可没。

现在,虽说从未有人说过“菜篮子工程”的提法过时了,但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指出的那样,近年来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了,其实也就是“菜篮子工程”弱化了。其原因,或许是误以为“菜篮子”问题已经解决,或许是因为菜地的产出远不如土地开发。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提“菜篮子工程”,各级政府要像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一样重视“菜篮子工程”,蚕食蔬菜基地的现象必须遏制,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要完全打通,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应进一步提高,切实解决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的问题。

“菜篮子”离不开“菜园子”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也在情理之中。涨价固然对市民的消费生活带来压力,但同时也缓解了农民的生产压力,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市场供应丰盈,粮、肉、蛋、菜等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了平稳态势。在节日消费旺季,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出现过快上涨,这是各地落实国务院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结果。

最近几个月,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着实让城里人感到了“菜篮子”的沉重。然而,生产是消费的源头,“菜篮子”的稳定离不开“菜园子”的建设。在社会强烈关注市民“菜篮子”的同时,农民的“菜园子”也理应受到足够重视。

农产品价格如何,不仅关系到城里人的生活消费,更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平心而论,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压力要远远高于消费者。无论是种粮还是种菜,从撒上种子那一刻起,少不了要浇水、施肥、除草、灭虫……辛勤劳作几十天甚至大半年,一场大水就可能让到手的收成打了水漂,血本无归。就算收成到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心里还是直打鼓。一斤粮、一斤菜,常常只卖出一瓶矿泉水的价。这样的价格,显然没有完全体现出农民的劳动价值。

近年来,“三农”投入明显加大,在农资化肥、农机具购买、养猪、种粮等方面给予补贴,国家还设立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向农民敞开收购。同时,大力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帮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这些举措,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粮食生产连年增,肉蛋菜奶供应足,城里人的“菜篮子”也越来越诱人。

然而,随着化肥、饲料等农资价格的轮番上涨,种地、养殖成本不断加大,农民的收益面临缩水,增收更成了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单靠政府补贴显然不行,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广大农民通过市场交易直接获得更多的收入。因此,对农产品涨价应当客观算账、理性看待,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也在情理之中。涨价固然对市民的生活消费带来压力,但它同时也缓解了农民的生产压力,有助于农民增收。如果不顾客观情况,农产品一涨价就被调控打压回“原形”,表面上看是保住了“菜篮子”,实际上却损害了“菜园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来看,这些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温饱迈进小康,城镇职工收入大幅增加,家庭消费不断升级,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大多数市民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会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当然,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城镇中的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政府还是应当加大补贴力度,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农民的“菜园子”连着市民的“菜篮子”。建好“菜园子”,需要政府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多为农民着想,多替农民分忧,在农产品价格调控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只有“菜园子”生机勃勃,“菜篮子”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http://news.qq.com/a/20100927/000130.htm
“菜篮子”里既装着农民的收入,又盛着市民的支出

调控,顾市民也要顾农民

把握好农产品收储、投放的节奏和时机

东郊大市场是北京东部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之一。9月19日,离中秋节放假还有4天,这里的肉、菜、鸡蛋和花生油的价格均“上蹿”不少,很多市民连声抱怨。从商务部数据来看,截至9月21日记者发稿时,与7月初相比,全国36个大中城市蔬菜、猪肉批发价和鸡蛋零售价等都上涨较多。年内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与中秋、国庆双节的“突涨”叠加在一起,近日“菜篮子”确实不轻松。

“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紧连每家每户,政府该如何加强调控,确保农民利益和城市民生不受损?

“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保证生产与供应,平抑价格。”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朱小良认为,管好“菜篮子”,必须更加注重和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包括中央、省、市在内的多级调控体系;对于储备产品的调控则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动,进一步优化品种、规模;收储、投放要把握好节奏、时机,不能等出现上涨再投放、出现下跌才收储。

2009年以来,四川、黑龙江等省纷纷启动生猪储备规划。实践证明,加大收储力度对稳定农产品价格作用明显。朱小良介绍,去年12月开始猪肉价格持续下跌,至今年4月初跌幅超过23%;猪粮比价由6.62下跌到5以下,养殖户亏损严重,形势严峻。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据此制定实施了新的生猪收储调控方案,大幅提高分割肉收储比率。“目前生猪价格已回升到每公斤12.8元,猪粮比价处于6.15—6.2的水平,养殖户每养一头猪能获利150元左右。同时猪肉零售终端价格的涨幅明显低于生猪价格涨幅,也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利益,没有给今年的通胀压力再加上过多的稻草。”朱小良说。

针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商务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向市场投放24万吨中央储备糖,向新疆市场投放了500吨中央储备活羊,并将于近期组织投放部分中央储备冻猪肉,以满足“两节”消费需求,稳定国内市场价格。

完善价格补贴机制,覆盖更多困难人群

广州市海珠区低保户周妹女一家每月收入只有1262元,生活较拮据。13岁的女儿体检报告营养不良。今年6月,广州市对低保户、五保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物价补贴,每人每月从30元到50元不等,共发放3个月。周妹女领到450元补贴当天,马上给孩子买了几包牛奶。周妹女做饭时煲汤的次数增多了。“如果没有发临时物价补贴,家里不会这样连着煲汤的。”她对记者说。

如今,国内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价格上涨的补贴机制,比如,只要CPI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3%,就要按低保标准的25%向城乡低保对象发放物价补贴。今年食品价格接连上涨,各地纷纷发放补贴。此外,山东、江苏、浙江等7省年内已先期试点建立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与物价水平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最低工资将不再一年一调,而是随物价涨落频繁地调整,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然而,按目前的价格补贴政策,非户籍人口往往享受不到居住所在地的补贴,数量众多的外来农民工被排除在外,加上房租上涨、部分企业工资下调等因素,使农民工成为受涨价冲击最大、受政策保护最少的人群。城市里还存在大量的“低保边缘户”——那些家庭收入水平虽高于城市低保线,但实际生活水平却低于享受了专项救助低保对象的城市居民。在城市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后,低保边缘户成为新的突出贫困群体。如何加大对他们的政策帮扶,也值得各方关注。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斌认为,就财政补贴政策而言,要明确补贴的对象。“粮价、菜价上涨后,并非所有的居民都需要补贴,补贴对象应仅限于由于粮价、菜价上涨对其基本生活影响很大的低收入群体。控制补贴范围不仅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更有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补贴政策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扰。另一方面,补贴对象不仅仅是局限于城镇居民,还应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的低收入群体。”他说,就发放补贴的形式来看,是根据粮价、菜价上涨单独向低收入群体发放额外的价格补贴,还是将粮价、菜价与未来可能产生的其他价格补贴作为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调整的影响因素综合考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该出手时就出手,注重政策组合拳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但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分析,全年实现3%的物价调控目标还是有可能的。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日前也表示,从后期走势看,价格总水平并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原因包括粮食价格、生猪价格将趋稳、政府可根据宏观大势把握价格调整的力度和节奏,以及翘尾因素将快速消退等。

稳物价,稳预期,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宏观调控政策不动摇,同时也要注重针对性与灵活性,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市场手段。

“如果属于长期因素造成的供需失衡,政府需要通过增加长期稳定供给的方式来解决,包括加大补贴力度、提高科技投入等,来稳定农产品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如果是劳动力、农药、化肥、农用机械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那就需要多方入手来化解这个问题。近期粮价、菜价上涨是上述多个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综合性的政策组合拳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张斌说。

专家指出,管理好通胀预期,政府可有更大作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进一步扩大“菜篮子”相关产品政策性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分散蔬菜、生猪养殖户的经营风险;鼓励配套建设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延长生鲜食品的供应周期;加大力度建设“绿色通道”,降低蔬菜运输成本;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使农业生产摆脱“蛛网怪圈”,等等。把这些调控手段用足、用好、用活了,可以减缓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最终让农民生产不吃亏、市民消费不吃力。
http://news.qq.com/a/20100927/000130_1.htm
每逢艰难时刻,《人民日报》总是出来为老百姓讲话!
说了白说...
反正到最后也是“群众纷纷表示对生活影响不大”
国家加大农业补贴才是出路
我再次相信,日人民报是日人民的
现在什么都在涨,菜价涨也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是收入不见涨,分配不公
我们这里炒饭已经8块了。。。。。收入不会涨,制造业收入甚至还有倒退的趋势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9-27 13:20


    现在都是炒了,做实业的还有几个?
angadow 发表于 2010-9-27 13:30


    制造业真的很艰难
angadow 发表于 2010-9-27 13:30


  再说了,炒这炒那,老百姓得了啥,物价越来越贵,钱不见涨,恶性循环啊
angadow 发表于 2010-9-27 13:30


    做不如炒。商人都拿脚投票的。。。
    什么?信仰?马克思都死那么多年了,还搞什么信仰。。。
影帝大把大把的印钞票,分配又有问题,不投机就怪了
现在的菜篮子,基本半垄断化了。特别是大型城市。农民受益是最小的。中间垄断商最大。其次才到摆市场买卖者


现在卖菜都是垄断的!涨价的部分基本都在流通环节.真正农民得利很少,现在是农民不愿种,市民买不起!
菜场租金高的吓人,北京2平方米的摊位,月租金在1500元左右.
所以出现了,自己买菜烧饭甚至比到小饭馆吃还贵的情况.

现在卖菜都是垄断的!涨价的部分基本都在流通环节.真正农民得利很少,现在是农民不愿种,市民买不起!
菜场租金高的吓人,北京2平方米的摊位,月租金在1500元左右.
所以出现了,自己买菜烧饭甚至比到小饭馆吃还贵的情况.
apirlshide 发表于 2010-9-27 16:37
“农改超”……
另外,原来的“菜篮子工程”都是依托近郊土地种菜。
而现在,你我知道的,房地产+工业区。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9-27 13:20

广州炒饭还有6块的,当然里面基本没有真肉了,都是"疑似肉".不过介绍学生去实习,那些汽修,交通工程企业的工资倒是有加啊,不多就是.
90后人民日报就这种逻辑水平,加价后菜篮子应该越拎越轻才对啊
回复 18# 朋友a


    小企业比较困难
林青豪 发表于 2010-9-27 23:38

此言极是!!
青岛市的近郊原来是红火的蔬菜大棚,一度是农民致富的好产业,自从开始了商品房建设,大棚不见了,农地变成了“城阳区”,农民凭着拆迁分到的几套房子,光等着涨价升值好了,家家都是百万富翁。
可是原来本市本地供应的蔬菜,全部变成了寿光菜,洒家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