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選擇:國民黨越宣傳中國好就越暴露自己虛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46:36
http://www.nownews.com/2010/07/01/301-2621076.htm
王崑義

傳播學大師拉薩斯菲爾(P. F. Lazarsfeld)曾經在他所寫的「人民的選擇」(The People‘s Choice)一書中指出,透過傳播媒介傳遞政治訊息,對選民的直接影響並不大,這主要是因為選民背景的不同,他們對政治信念會加以選擇,這就影響之後大眾傳播學中有「選擇性暴露」、「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理論的出現。


從這些理論來檢視馬英九兩年多來的執政,儘管馬政府做到流汗,卻被人民嫌到流涎,從去年三合一選舉之後,國民黨在各種選舉中可以用「兵敗如山倒」來形容,即使六月中旬所舉辦的村里長與鄉鎮市民代表的選舉,表面上國民黨仍維持大勝,但如果細部分析各縣市得票的情況,可以發現國民黨的選票與席次,其實已經嚴重流失,應該說是血流未止。而今,一些民調也發現,國民黨推出的北北中三都市長的人選,他們領先民進黨人選的幅度一直在縮小,有的甚至還不如民進黨的參選人。

這種「兵敗如山倒」的狀況,或許國民黨人無法理解到底是怎麼回事,但如果從「人民的選擇」理論來看,應該不難理解其中的關鍵密碼。

事實上,這兩年來馬英九的執政已被人民認定是一個「親中政府」,這個標籤被定位下來之後,馬英九所推行的任何政策,都會被人民「選擇性的理解」成是為了「終極統一」的目標而來。所以,不管是江陳會所簽訂的12項協議,或是即將簽署的ECFA,儘管馬政府一再宣傳這些作為都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但是在人民的「選擇性理解」裡,只會相信那是「以中國為主」,並「對國民黨的權貴有利」,使得馬政府再好的政策,都只會被污名化。

就以6月14日開航的松山與上海虹橋機場的對飛為例,台北市長郝龍斌為了宣傳自己的政績,迫不急待的搭乘華航首航班機到上海,不僅和上海市長韓正一起在上海的外灘合影,還宣稱要把上海的經驗搬到台北市。郝龍斌的表現可以說不僅「親中」,還有「媚中」的情結。

要知道,台北到上海的航線一直被當成「黃金航線」,一票難求的情況,早就讓國民黨善意的政策,變成民怨的起源,郝龍斌運用特權幾乎包下首航班機的機位,人民不怨才怪。其次是,台北市的發展在1990年代並不輸給上海,為何經過馬英九和郝龍斌超過10年的執政,卻被上海遠遠的拋在後面,還要市長急著搭乘首航班機到上海取經。

國民黨人對台北市落後上海市的責任,也許又會歸咎於阿扁執政八年的「鎖國政策」,但台北市過去國家所給予的資源恐怕是最優,一個有能力的市長,何必一定要依靠中國的「讓利」,才能治理好市政呢?這當然也是一種「選擇性暴露」的結果,意思是說當大眾在接收訊息時,只會選擇自己想知道的部份記憶、並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郝龍斌要把上海經驗搬到台北,不必然會在人民的腦中產生松山、虹橋機場對飛所帶來的好處,也不一定會相信上海經驗一定比台北好,或者認為可以不加選擇的移植過來。

這種情形再來看一個有趣的例子,在復興航空飛往上海的客機上,上週給乘客閱讀的一本週刊,裡面大幅報導上海小巷中的市民生活,照片上顯現一群男人全部打赤膊,穿著四角大內褲,有的當街打麻將,有的在旁押注,有的則在那兒閒晃。這樣的小巷街景,對照於浦東的華麗,顯然上海只是虛有其表。郝龍斌可以跟著上海市長韓正去遊外灘、逛浦東,他們敢一起帶著記者去上海的小巷走走看看嗎?當然不敢。

這就是台灣人民為何寧願選擇相信台灣好,而不相信中國會比台灣好,國民黨人奔波在兩岸,他們接觸到的都是中國的高官,接受宴請都是最豪華的酒店餐館,他們當然看不到中國不好的地方。但一般台灣人民到中國旅遊或工作的經驗,並不像國民黨人有這麼好的待遇,所以當他們看到客機上那本週刊所報導的上海,當然會選擇性的記憶上海不堪入目之處。可以說,郝龍斌的上海之行,其實已經被客機上的那本週刊給破功了,郝龍斌再怎麼努力宣傳上海經驗,當然也沒法幫他加分。

從這裡也可以理解,「人民的選擇」對政治人物來說,絕對是相當殘酷的現實,馬政府擺脫不了「親中」的標籤,是因為他們從上到下一再相信中國對台的「讓利」,一定是對台有利,但人民在「選擇性的記憶」中,卻沒法忘記國民黨過去的反共教育,也沒法忘記他們看到中國市井小民生活中許多不堪入目的行為,所以國民黨越宣傳中國好,就越暴露自己的虛無,這兩年來台灣人民逐步選擇放棄國民黨,可是其來有自。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專書著有《台灣安全的拱心石》(合著)、《中共對台輿論戰》、《城鄉裂變與中共的農村改革:結構制度與國家》。http://www.nownews.com/2010/07/01/301-2621076.htm
王崑義

傳播學大師拉薩斯菲爾(P. F. Lazarsfeld)曾經在他所寫的「人民的選擇」(The People‘s Choice)一書中指出,透過傳播媒介傳遞政治訊息,對選民的直接影響並不大,這主要是因為選民背景的不同,他們對政治信念會加以選擇,這就影響之後大眾傳播學中有「選擇性暴露」、「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理論的出現。


從這些理論來檢視馬英九兩年多來的執政,儘管馬政府做到流汗,卻被人民嫌到流涎,從去年三合一選舉之後,國民黨在各種選舉中可以用「兵敗如山倒」來形容,即使六月中旬所舉辦的村里長與鄉鎮市民代表的選舉,表面上國民黨仍維持大勝,但如果細部分析各縣市得票的情況,可以發現國民黨的選票與席次,其實已經嚴重流失,應該說是血流未止。而今,一些民調也發現,國民黨推出的北北中三都市長的人選,他們領先民進黨人選的幅度一直在縮小,有的甚至還不如民進黨的參選人。

這種「兵敗如山倒」的狀況,或許國民黨人無法理解到底是怎麼回事,但如果從「人民的選擇」理論來看,應該不難理解其中的關鍵密碼。

事實上,這兩年來馬英九的執政已被人民認定是一個「親中政府」,這個標籤被定位下來之後,馬英九所推行的任何政策,都會被人民「選擇性的理解」成是為了「終極統一」的目標而來。所以,不管是江陳會所簽訂的12項協議,或是即將簽署的ECFA,儘管馬政府一再宣傳這些作為都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但是在人民的「選擇性理解」裡,只會相信那是「以中國為主」,並「對國民黨的權貴有利」,使得馬政府再好的政策,都只會被污名化。

就以6月14日開航的松山與上海虹橋機場的對飛為例,台北市長郝龍斌為了宣傳自己的政績,迫不急待的搭乘華航首航班機到上海,不僅和上海市長韓正一起在上海的外灘合影,還宣稱要把上海的經驗搬到台北市。郝龍斌的表現可以說不僅「親中」,還有「媚中」的情結。

要知道,台北到上海的航線一直被當成「黃金航線」,一票難求的情況,早就讓國民黨善意的政策,變成民怨的起源,郝龍斌運用特權幾乎包下首航班機的機位,人民不怨才怪。其次是,台北市的發展在1990年代並不輸給上海,為何經過馬英九和郝龍斌超過10年的執政,卻被上海遠遠的拋在後面,還要市長急著搭乘首航班機到上海取經。

國民黨人對台北市落後上海市的責任,也許又會歸咎於阿扁執政八年的「鎖國政策」,但台北市過去國家所給予的資源恐怕是最優,一個有能力的市長,何必一定要依靠中國的「讓利」,才能治理好市政呢?這當然也是一種「選擇性暴露」的結果,意思是說當大眾在接收訊息時,只會選擇自己想知道的部份記憶、並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郝龍斌要把上海經驗搬到台北,不必然會在人民的腦中產生松山、虹橋機場對飛所帶來的好處,也不一定會相信上海經驗一定比台北好,或者認為可以不加選擇的移植過來。

這種情形再來看一個有趣的例子,在復興航空飛往上海的客機上,上週給乘客閱讀的一本週刊,裡面大幅報導上海小巷中的市民生活,照片上顯現一群男人全部打赤膊,穿著四角大內褲,有的當街打麻將,有的在旁押注,有的則在那兒閒晃。這樣的小巷街景,對照於浦東的華麗,顯然上海只是虛有其表。郝龍斌可以跟著上海市長韓正去遊外灘、逛浦東,他們敢一起帶著記者去上海的小巷走走看看嗎?當然不敢。

這就是台灣人民為何寧願選擇相信台灣好,而不相信中國會比台灣好,國民黨人奔波在兩岸,他們接觸到的都是中國的高官,接受宴請都是最豪華的酒店餐館,他們當然看不到中國不好的地方。但一般台灣人民到中國旅遊或工作的經驗,並不像國民黨人有這麼好的待遇,所以當他們看到客機上那本週刊所報導的上海,當然會選擇性的記憶上海不堪入目之處。可以說,郝龍斌的上海之行,其實已經被客機上的那本週刊給破功了,郝龍斌再怎麼努力宣傳上海經驗,當然也沒法幫他加分。

從這裡也可以理解,「人民的選擇」對政治人物來說,絕對是相當殘酷的現實,馬政府擺脫不了「親中」的標籤,是因為他們從上到下一再相信中國對台的「讓利」,一定是對台有利,但人民在「選擇性的記憶」中,卻沒法忘記國民黨過去的反共教育,也沒法忘記他們看到中國市井小民生活中許多不堪入目的行為,所以國民黨越宣傳中國好,就越暴露自己的虛無,這兩年來台灣人民逐步選擇放棄國民黨,可是其來有自。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專書著有《台灣安全的拱心石》(合著)、《中共對台輿論戰》、《城鄉裂變與中共的農村改革:結構制度與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