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绝地域民族攻击,清朝的民族压迫到底有多严重,总体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35:18
最近对这个问题颇感兴趣,在图书馆找了不少老先生的著作翻看,对比元朝来说,应该说满汉之间的关系在康熙朝以后还是在逐步缓和,虽然文字狱残酷了打压了反清复明的思想,但是纵观有清一朝,民族矛盾虽然存在,但始终没有成为主要矛盾,甚至很多农民起义,虽有打反清复明旗号的,如朱三太子之乱,但大部分的起义,如白莲教、太平天国等起义,并没有使用这一旗号,反而镇压这些起义的主将,不少都是汉将。

虽然满汉分际,官吏制度上对汉族有着种种歧视,但是广大基层官员,还是给了汉人很多机会。

从人心上说,由于科举制的恢复和皇室对儒家思想的全盘接受,满族自己语言、文化上的快速全面汉化,天下读书人经过清初的痛苦和归隐,也逐步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开始热衷于功名和仕途,基本上对清廷和满洲统治也是认同和接受的。

另外,纵观清朝的十几位皇帝,昏庸的确实不多,皇帝也在有意识的维持着满汉之间的微妙平衡,虽然骨子里是一定要袒护满洲的,但是作为一个异族入主中原的王朝,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无论如何,清朝也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国祚,这在中国历史朝代中算是比较长的了。而现在中国的伟大疆土,应该说给清朝记上一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从崇祯手中继承的中国领土,是不是就有点惨不忍睹了。

再次声明,我不是什么清粉,更不是一个对清史很了解的人,只是因为本人对这个问题有点兴趣,希望抛块砖,各路专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补充一点有关材料,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全面理解这一问题,也就好了。最近对这个问题颇感兴趣,在图书馆找了不少老先生的著作翻看,对比元朝来说,应该说满汉之间的关系在康熙朝以后还是在逐步缓和,虽然文字狱残酷了打压了反清复明的思想,但是纵观有清一朝,民族矛盾虽然存在,但始终没有成为主要矛盾,甚至很多农民起义,虽有打反清复明旗号的,如朱三太子之乱,但大部分的起义,如白莲教、太平天国等起义,并没有使用这一旗号,反而镇压这些起义的主将,不少都是汉将。

虽然满汉分际,官吏制度上对汉族有着种种歧视,但是广大基层官员,还是给了汉人很多机会。

从人心上说,由于科举制的恢复和皇室对儒家思想的全盘接受,满族自己语言、文化上的快速全面汉化,天下读书人经过清初的痛苦和归隐,也逐步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开始热衷于功名和仕途,基本上对清廷和满洲统治也是认同和接受的。

另外,纵观清朝的十几位皇帝,昏庸的确实不多,皇帝也在有意识的维持着满汉之间的微妙平衡,虽然骨子里是一定要袒护满洲的,但是作为一个异族入主中原的王朝,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无论如何,清朝也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国祚,这在中国历史朝代中算是比较长的了。而现在中国的伟大疆土,应该说给清朝记上一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从崇祯手中继承的中国领土,是不是就有点惨不忍睹了。

再次声明,我不是什么清粉,更不是一个对清史很了解的人,只是因为本人对这个问题有点兴趣,希望抛块砖,各路专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补充一点有关材料,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全面理解这一问题,也就好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他开创的帝国定下了基调。这个帝国的特点是:内敛的帝国,禁锢的文化,集权的政治,小农的经济。比如政治上的集权,朱元璋废宰相制度,内阁只是个秘书班子。只是他的后辈儿孙不并没有严格执行,很快内阁首辅成了事实上的宰相。清承明制,只是做得比朱元璋更过。所以说:明清是一体的,只是换了个头型。

民族问题我就不说了,一说就爆。
清朝是半奴隶制。
haihun 发表于 2010-6-4 22:40


奴隶制讲的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占有者之间的关系,与奴才主子无关。
在奴隶制问题上,我反对郭沫若,支持黄老 《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
SeaBrown 发表于 2010-6-4 22:52

中国适用租税关系研究古代史。
楼主的发现,说明楼主看来是真心喜欢历史,而且肯定看了不少书。
但我觉得,满族最高统治者是缺乏自信的,而且正是由于这一点导致了中国近代化的延误(当然这也是延误的原因之一),勤政不代表有见识,典型的例子就是咸丰,不有本书叫苦命天子吗。
我认为有清一代的最大亮点在清末的新政,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干扰,也许会取得极大的成就,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费正清对辛亥革命评价就不高。
但没有必要给清朝以此记上一功,因为晚明中国人对世界的态度是很开放的,假设汉族继承明朝之后的朝代,对于自己的统治必然充满自信,而这一点对于接受外来文化尤为重要,徐中约就把明代末期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只是他一家之言)

美国中国学的几个主要流派里,费正清,瑞玛丽,魏菲德,柯文等,我认为与近代中国比较相符的还是费正清这派,虽然这派被柯文狂批(柯文这派认为的近代中国的发展是源于内因,而不是外部冲击),但是我还是依然比较认同费正清的冲击反应说。我本人认为柯文过于强调内因了。

基于我对冲击反映说的认同,我认为清朝对外部的冲击反映太迟钝了,这个和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有很大关系,由于对外部的冲击反映太迟钝了,可以说延误了中国的发展。(所以我对整个清朝大部分时间评价都不高,但是清末新政除外,我对清末新政评价很高)
中国历史发展到两宋,有官身的士族家产基本不会剥夺,抄家再次出现于元代及其以后,但明朝中后期又在回顾两宋的模式。
清朝关外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关内官吏设置满汉官员的缘由?八旗制度对于财政税收的关系在红楼梦书中就有非常详细的描写,课本里也有讲述。
田租税收的角度看清朝时期的中国是半奴隶制-私产受制于八旗制度的影响。
▄︻┻┳═一 发表于 2010-6-4 22:55

清末新政与太平天国结束后南方的半独立有关。满清八旗控制中国完全崩溃,被迫妥协。
▄︻┻┳═一 发表于 2010-6-4 22:55

关于满清新政,看过一个博士的论文,超级长,似乎辛亥革命前最终出现的几个议政王大臣据说都是满大臣,于是标志着新政的最终失败,等等。

但是我承认,清末的新政,至少说让戊戌变法的成果并没有完全消失,大部分还是保留了。

具体历史不清楚,还请不吝赐教
中央集权体制下的租税制度看待秦汉及其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央可以灵活自如向以耕读为本的官吏地主阶层妥协构成稳定的结构,在两宋到达巅峰--支持两宋长期战争的根本。两宋战争的规模以及地域跨度,时间之漫长只有汉代明代可以相比,充分体现两宋租税制度的合理。
清朝吗,反正未来维持其胡族统治者的本质,也就不要脸的八旗统治了。奇怪的是居然以为这不是奴隶制。
要不是因为三藩之乱,连半奴隶制也没可能!康熙皇帝是有魄力的,把半奴隶制弄出来保住江山。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改革风潮》这本书很好看,我强烈推荐
几年前,曾有种说法,认为中国自近代以来,相继失去了9次逆转命运的机会,而现在这次机会(改革开放)如果再不抓住,中华民族就真的万劫不复了,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必须完成复兴大业!为了这个终极利益,任何手段都是可以被使用的,任何代价都必须忍受,云云。。。。。。。。在被列举的那9次机会中,就有清末新政。因为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此是一笔带过的,评价不高,而且咱那时也没多少积累,所以觉得清末新政被列其中,似乎不够格。。
   但是这些年来,随着自己对清朝后期诸多变革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加,越来越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远不是愚民的中学课本里所描述的那样简单,好多人物与历史事件都是需要重新审视的。
    清末新政,目前我所知还十分匮乏,主要还是相关资料不好找。已知的新政内容,只有变“以农立国”为“工商皆本”,建立近代化的财政、军事、政体制度等等了。前天在别坛听人提及了载沣主导的新政,其给出的评价是“清末载沣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大到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可惜来的太晚了,还是未能阻止革命的发生。”这么高的评价,顿时让我产生了了解其具体真相的强烈兴趣,可惜怕歪楼,没能深入询问。。

  今天在这儿,又见到了类似的评价。还想真诚地向各位大大请教,载沣新政到底是怎样的?怎么个气势磅礴?具体内容是如何??万望各位能好好科普一下,要是有资料和网站就更好不过了,先行谢过~~~~~{:3_87:}
回复 9# flyer
清末的新政,至少说让戊戌变法的成果并没有完全消失,

事实是清末的新政,至少说明戊戌变法坚持也是没有成果的。
走向共和是对的,但是问题是要建立强力中央。

孙中山和康有为曾会晤,孙认为:不推翻满清建立共和,中国无法强大。康认为:无皇上中国必然打内战,一切就成画饼。这反映了走到今天的困难。黄仁宇说:中国的工业化就好比将一只走兽改造成飞禽一样困难,不是有了翅膀就能解决的。
flyer 发表于 2010-6-4 23:07


    求论文,,,,{:2_61:}
flyer 发表于 2010-6-4 23:07


    浙商徽商山西都已经脱离八旗的阴影,中央金融权威式微,这也是清帝退位那么"和平"的缘由;也因为此民国军阀混战--没有中央金融核心,大家各自为战。
常凯申2.0版 发表于 2010-6-4 23:22


    抄袭日本,建议不要看了。
SeaBrown 发表于 2010-6-4 23:23
孙中山:先颠覆了再说!
康有为:偶不知道咋办,但这样不行啊,要出事的!
结果清帝退位了,民国混战了,蒋公几十年也没完成大一统,毛大爹早明白了,只有全部打破重头再来了。
▄︻┻┳═一 发表于 2010-6-4 23:22

知道啥子是组织准备!
政治就是妥协,在被迫认同中兴四臣的同时,其政治观点同时进入中央。
常凯申2.0版 发表于 2010-6-4 23:22

正常我前面说了,民国不贬低新政民国革命哪来的合法性?就像老毛非要说旧中国一穷二白一样。

庚子国难那些子脑筋的愚昧分子基本上不是自杀了,就是被洋人要求逞凶了,客观上阻力小了。经过义和团这个大教训,老佛爷在回銮途中发布新政上谕,没载沣的事。慈禧死了,载沣摄政罢了老袁,可是新政不是载沣这个窝囊的老好人能左右得了能掌舵的。

新政这个范围太大了,比如关于端方和新政的书就有1000多页,而且这方面的书比较多。而宪政是新政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有一本好书,就是我前面推荐的那本《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再简单点,钱粮在南方。
▄︻┻┳═一 发表于 2010-6-4 23:37

画饼充饥而已,日本明治维新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现在看的很明白。哪个新政那个革命党会认同。
回复 18# haihun


老毛的功绩在土改,土改的作用是重塑基层---使得政府能管理到村。
清末新政废科举,看似很好,其实打断了基层。从秦始皇开始政府能管理到县,乡村是靠士绅、耆老以道德、宗法维持。所以,秀才、举人不只是为了当状元。阿Q里的秀才、举人就很说明问题。
清末新政废科举,却没有拿出取代方案。情况只是更糟。
当然在重塑基层的同时,老蒋的重塑中央也很重要。
haihun 发表于 2010-6-4 23:44

你前面说什么“清末新政与太平天国结束后南方的半独立有关”,我就没搭理您,如今又出此言,我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

你连今天中国的N多制度都是滥觞于清末新政都不清楚,举个最起码的例子癸卯学制就是现在中国学制的嫡系祖宗,你整个还画饼什么什么,我和您对话存在困难,恕不奉陪
SeaBrown 发表于 2010-6-4 23:49

废除科举确实导致农村教育衰败,更导致了乡绅劣质化(这个后遗症留给民国了),但是在当时条件下要推行新学制,不废科举根本推行不下去。没有折中选择。
回复 26# ▄︻┻┳═一

我是说组织不是说学制。
以前,乡村的组织管理主要是靠秀才这些预备官和退休官去干。
清朝一刀下去把科举废了,却无法依靠新的学生去补充到基层,帮助县太爷催课听讼。
乡绅劣质化是清朝废科举后留给民国的一个极为严重的后遗症,近古中国县以下都是乡绅治理,在科举时代有不少有作为的乡绅帮着中央稳固基层。但采用现代学之后,造成教育资源集中于城市,农村就算是富人教育水平大大降低,导致乡绅素质大幅度下滑。但是在当时用新学制是必须的。

另外无论是清末的朝廷,还是民初的老袁,段祺瑞还是老蒋他们都要建立一个近代化的中央政府。其中老袁最有可能成功,可惜他多迈一步,毁了自己也断送了国家的一个机会。
▄︻┻┳═一 发表于 2010-6-4 23:53

似乎是科举制废除了,但是新式教育普及又没有跟上,所以出现了教育断层,这一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从某种意义上,也失去了士人的心,最基层的统治也维系不下去了。
不过感觉这个楼又歪了,本来想得到一些清朝满汉关系的资料,现在变成讨论新政了,呵呵。唉,没办法,这是超大的传统,:L
回复 28# ▄︻┻┳═一

袁大头的问题来自他的身体,皇帝是没戏的,但是他不死当时还没人能把他哄下去。
flyer 发表于 2010-6-5 00:03

准确的说,当时的人没注意废科举对农村的影响,城市教育发展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有些事情的后遗症是要过几十年才能被发现的。

不过这些后遗症和新政、宪政的成绩比还是成绩远大于后遗症,其实很多成果是清末撒的种子,民国得的果子,比如民国初年很多鼓励商业的立法都是清末制定好的,结果后来历史书统统算民国的功劳啦。

回复  ▄︻┻┳═一

袁大头的问题来自他的身体,皇帝是没戏的,但是他不死当时还没人能把他哄下去。
SeaBrown 发表于 2010-6-5 00:08


其实他死是他自己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损失,日本人最希望他死。
袁不死,继续做大总统,现在看对中国发展绝对有利。毕竟不管怎么说,袁拼经济的能力确实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回复  ▄︻┻┳═一

袁大头的问题来自他的身体,皇帝是没戏的,但是他不死当时还没人能把他哄下去。
SeaBrown 发表于 2010-6-5 00:08


其实他死是他自己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损失,日本人最希望他死。
袁不死,继续做大总统,现在看对中国发展绝对有利。毕竟不管怎么说,袁拼经济的能力确实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回复 33# ▄︻┻┳═一

袁大头作为将中国由王朝国家变成民族国家,由朝贡体系变成条约体系的国家领导人的历史功绩长期为人无视。只是用窃国大盗评论。
袁,作为满清遗臣,帝制思想极强。袁不死,一定会参加一战。一战胜利其一定凭“民意”登基。
至于楼主说的主题清代民族压迫,我个人认为民族压迫肯定有,尤其是在乾隆及其以前更为严重些。但是我觉得清代的民族压迫和元代比确实差远了,而且清代也是用儒家思想,总体看清代各阶层的矛盾还是超过民族矛盾。

比如太平天国的,就是人口压力、自耕农破产、更重要的是土客矛盾等等,多数和民族压迫沾不上边。
清朝中后期尤为尖锐,不可能回避. 晚清启蒙系列 《陈天华。猛回头》等就多处指出清末官府和洋人勾结,出卖剥夺基层汉人生存权,最后不得不造反的事情。
大清不错
SeaBrown 发表于 2010-6-4 23:49
有人不承认啊,以为中国的变革可以来自于自上而下。呵呵,也不看看春秋强大的齐国为啥子没有建立大一统,秦国的成功就是标志性的。毛公的历史书不是白读的。
老将当然不是满清,这个道理他是很明白,黄埔系+江浙财团,就是他的核心了。
满清的皇族与保守派实在是看不出来有啥子紧密团队,有个袁世凯还不是一条心的(也不可能与他们一条芯,谁愿意脑袋是在多个累赘)。
flyer 发表于 2010-6-5 00:05


    满清的问题就在于用一套极其落后的组织去驾驭中国,康熙雍正乾隆比较明白与汉族的知识分子达成妥协,否则早完了。这一点他们吸取了北朝那些个短命皇朝的教训,安全度过“百年运”这个门槛。
    楼上有位老兄看不见行政组织学的作用。
常凯申2.0版 发表于 2010-6-4 23:28


    13喽有没有头像大图?[:a2:] 想看看古代MM的是怎么打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