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重污染海域四年增3800平方公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2:53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 ... /content_828116.htm

羊城晚报记者刘玮宁报道:记者昨日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发布的《2009年南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上获悉,2009年,南海区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750平方公里,比2008年增加21.3%。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从1420平方公里增加到5220平方公里。同时,去年检测部门发现有22头中华白海豚异常死亡,死亡数量创近年来新高。     

  江门阳江湛江近岸水域污染

  据悉,2005年至2009年,南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1200平方公里增加到3075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从1420平方公里增加到5220平方公里,污染海域面积显著增加,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及江门、阳江和湛江等城市近岸局部水域。而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盐,广东近岸海水中无机氮和磷酸盐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2009年,南海区实施污染物入海总量监测的主要河流有10条,监测结果显示,全年由入海河流排海的化学需氧量、石油类、营养盐、重金属和砷等主要污染物总量为110.96万吨。

  2009年3月、5月、8月、10月南海区实施监督性监测与评价的入海排污口中,有86个排污口存在超标现象,占排污口总数的70.5%,其中有38个排污口全年4次监测均超标。广西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比例最高,达84.2%,广东为71.4%,海南为52.6%。

  在这些污染物中,铬污染在南海近岸海域较为突出。沉积物和贝类体内铬的超标率均为最高。而珠江口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铜的污染,部分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依然较高。

  建议为白海豚专设保护航道

  数据显示,去年中华白海豚死亡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全年发现异常死亡22头,死因包括海上船只撞击,水下爆破冲击,渔网缠绕,环境恶化导致患病以及天气恶劣导致幼体与母体分离。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质量与信息室主任董燕红说:“可以说,过度的人类开发活动是导致白海豚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正建议研究设立专门的保护航道,不让渔船骚扰这些白海豚。”

  同时,徐闻珊瑚礁的死亡率也在上升。其中,放坡珊瑚的平均死亡率达到60%以上。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内,珊瑚礁生态系统明显退化。从2007年开始,活珊瑚盖度急剧下降,死珊瑚盖度急剧增多。破坏性捕捞作业、非法采挖珊瑚和港口建设等都是主要原因。据悉,南海区的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也受到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直接排放的威胁。

  2009年,南海区共发现赤潮8次,累计面积约391.3平方公里,与上年相比,赤潮发现次数相同,但累计面积升高。广东省近岸海域发现赤潮8次,分布在珠江口、汕尾、海门湾海域。去年底,广东珠海市淇澳岛至香炉湾附近海域爆发面积约280平方公里的赤潮,这是珠江口富营养化现象严重造成的。

  海底、海滩垃圾多是塑料类

  2009年几个海域的海洋垃圾监测统计结果表明,海底垃圾主要为玻璃瓶、塑料袋和废弃渔网等。其中塑料类垃圾的数量最大,占47%;纸类占26%。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木制品和纸质类等。其中塑料类最多,占64.2%,其次为木制品垃圾。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塑料袋、塑料瓶和木片等。

  据悉,海岸活动和娱乐活动、其他弃置物、吸烟相关活动是海滩垃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63%、18%和17%。而海面漂浮垃圾中的85%来源于海岸活动和娱乐活动。http://www.ycwb.com/ePaper/ycwb/ ... /content_828116.htm

羊城晚报记者刘玮宁报道:记者昨日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发布的《2009年南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上获悉,2009年,南海区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750平方公里,比2008年增加21.3%。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从1420平方公里增加到5220平方公里。同时,去年检测部门发现有22头中华白海豚异常死亡,死亡数量创近年来新高。     

  江门阳江湛江近岸水域污染

  据悉,2005年至2009年,南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1200平方公里增加到3075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从1420平方公里增加到5220平方公里,污染海域面积显著增加,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及江门、阳江和湛江等城市近岸局部水域。而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盐,广东近岸海水中无机氮和磷酸盐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2009年,南海区实施污染物入海总量监测的主要河流有10条,监测结果显示,全年由入海河流排海的化学需氧量、石油类、营养盐、重金属和砷等主要污染物总量为110.96万吨。

  2009年3月、5月、8月、10月南海区实施监督性监测与评价的入海排污口中,有86个排污口存在超标现象,占排污口总数的70.5%,其中有38个排污口全年4次监测均超标。广西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比例最高,达84.2%,广东为71.4%,海南为52.6%。

  在这些污染物中,铬污染在南海近岸海域较为突出。沉积物和贝类体内铬的超标率均为最高。而珠江口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铜的污染,部分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依然较高。

  建议为白海豚专设保护航道

  数据显示,去年中华白海豚死亡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全年发现异常死亡22头,死因包括海上船只撞击,水下爆破冲击,渔网缠绕,环境恶化导致患病以及天气恶劣导致幼体与母体分离。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质量与信息室主任董燕红说:“可以说,过度的人类开发活动是导致白海豚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正建议研究设立专门的保护航道,不让渔船骚扰这些白海豚。”

  同时,徐闻珊瑚礁的死亡率也在上升。其中,放坡珊瑚的平均死亡率达到60%以上。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内,珊瑚礁生态系统明显退化。从2007年开始,活珊瑚盖度急剧下降,死珊瑚盖度急剧增多。破坏性捕捞作业、非法采挖珊瑚和港口建设等都是主要原因。据悉,南海区的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也受到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直接排放的威胁。

  2009年,南海区共发现赤潮8次,累计面积约391.3平方公里,与上年相比,赤潮发现次数相同,但累计面积升高。广东省近岸海域发现赤潮8次,分布在珠江口、汕尾、海门湾海域。去年底,广东珠海市淇澳岛至香炉湾附近海域爆发面积约280平方公里的赤潮,这是珠江口富营养化现象严重造成的。

  海底、海滩垃圾多是塑料类

  2009年几个海域的海洋垃圾监测统计结果表明,海底垃圾主要为玻璃瓶、塑料袋和废弃渔网等。其中塑料类垃圾的数量最大,占47%;纸类占26%。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木制品和纸质类等。其中塑料类最多,占64.2%,其次为木制品垃圾。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塑料袋、塑料瓶和木片等。

  据悉,海岸活动和娱乐活动、其他弃置物、吸烟相关活动是海滩垃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63%、18%和17%。而海面漂浮垃圾中的85%来源于海岸活动和娱乐活动。
如果把污染范围跟整个南海面积去比,也许会觉得不算很大。可污染区域多集中在沿海,这里也有很多渔业网箱养殖区,这种水质养出来的海产就不晓得如何了。
朋友a 发表于 2010-5-15 12:39


    不知道和地沟油比哪个厉害
论毒性和短期危害应该比不上地沟油,问题是一来海洋污染程度在发展,而地沟油即使治理不很见效,至少也不会再大幅度恶化;二来地沟油有比较明确的检测标准,而海洋污染转移到水产身上可能有多种表现,当前未必超标或者检测标准中可能没有;最后地沟油至少可以通过少下馆子,少买杂牌油来避开,可要人不吃水产海鲜就难多了。
这方面不能光埋怨TG,越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面积很小很小,不用担心,海洋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