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全运会印象:一届更比一届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48:05
体育局官员:权力过于集中致全运会丑闻不断
2009-10-17 07:37:26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核心提示:日前,一名长期主持竞技体育工作的某省体育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仍以竞技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相关运动管理中心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等原因,都是导致全运会赛场上各类丑闻不断的重要原因。

中国青年报10月17日报道 10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第十一届全运会赛前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回应了有关本届全运会跳水比赛结果涉嫌内定的传闻。肖天表示,对于跳水比赛结果内定的传言,组委会竞赛部进行了调查,并向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和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桦进行了询问,没有确切的证据或依据可以证明“内定”情况的存在。

肖天的这一表态给喧闹了几天的跳水比赛结果“内定说”画上了句号。不过,回顾第十一届全运会开赛以来几个月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丑闻,却不禁令人生疑——当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之际,中国的竞技体育领域为何仍旧摆脱不了多年以来存在的种种所谓“潜规则”的束缚?锦标主义大行其道,这一局面为何始终得不到扭转?本报记者今天就此专访了长期主持竞技体育工作的某省体育局局长,他向记者表示:“国家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仍以竞技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体育主管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仍停留在‘重竞技轻群体’的阶段,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运动管理中心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等原因,都是导致全运会赛场上各类丑闻不断的重要原因。”

这名体育局局长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某省代表团在参加本届全运会之前,省政府向省体育局下达指令,如果不能完成夺取××枚金牌的任务,体育局局长就将因工作不力而受到处罚。背负着或轻或重的金牌压力参加全运会,是绝大多数省区市体育局一把手的切身体会。对于各省区市体育局来说,全运会成绩也是体育局展示工作业绩最主要的渠道,为了取得最好的工作业绩,各地方代表团也就必须在全运会赛场上展开全方位的竞争,甚至不惜不择手段。

不少地方政府对体育主管部门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以全运会成绩为重要依据,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这名体育局局长向记者表示:“尽管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强调重视群众体育,但实际上,国家体育总局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度是始终无法与竞技体育相提并论的。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给地方体育局下发的各种文件、传达的各种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就能看出,中国体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工作价值理念仍是以抓好竞技体育为核心。”

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中国社会现在对体育工作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全民健身方面。但迄今为止,在中国各级政府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标准上,竞技体育成绩有明确量化指标且多为硬性任务,而群众体育工作的量化指标则显得模糊且评价标准较低。对于体育主管部门来说,因为群体工作的考核指标没有量化,比如群众对群体工作满意度应达到多少、全民体质健康标准应提高多少、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应增加多少等,完成起来往往比较容易,体育主管部门则把大量的精力、物力都放到了竞技体育上,这反过来又要求体育主管部门必须在竞技体育成绩上交出令上级领导满意的答卷。

在全运会赛场上,统管各个比赛项目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各运动管理中心,由于掌握着国家队人员人事大权、国内各赛事的裁判选派大权、赛事仲裁和监督大权,各运动管理中心集几项大权于一身,是各地方队争相巴结的对象,加上监管体制的不健全,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管理中心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体坛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位体育局局长表示,“上世纪90年代,国家体育总局逐步建立了各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这些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性质是事业单位,组建的目的是削弱各个运动项目受行政管辖的色彩,促进各个运动项目的社会化、实体化发展。”


“但从目前形势来看,组建各运动管理中心的初衷并没有实现。这些运动管理中心虽为事业单位,却掌握了太多本不应拥有的行政权力,尤其是在国家队人员的选定和各类赛事裁判员的选派上,各运动管理中心握有生杀大权,使得各地方队不敢得罪。可以想象,在这样巨大的权力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利益,所谓‘潜规则’的存在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这名体育局局长向记者表示,不管全运会上暴露的“丑闻”是媒体的捕风捉影还是真有其事,为顺应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发展需要,从防微杜渐的角度考虑,中国各级政府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评价标准、体育主管部门过分追求竞技体育成绩的工作理念、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管理中心大权独揽的不合理现状都已到了应当且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慈鑫)  

http://news.163.com/09/1017/07/5LQFPCNB0001124J.html



全运会丑闻不断 权力太集中是根源?  
http://www.brandcn.com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2009-10-27  

  正在山东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全国运动会(十一运会)不断出现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打假球、金牌内定、裁判不公等丑闻,让全运会成为“钱运会”、“药运会”、“黑运会”、“权运会”的坊间流言不胫而走。有关媒体指出,权力过于集中是导致全运会丑闻不断的根源。

  昨天上午,十一运会组委会在济南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获得十一运女子百米金牌的福建省女子田径运动员王静兴奋剂违规事件。这是继河南选手郭丽娜、内蒙古选手栗杰兴奋剂违规事件后,本届全运会上发现的第三例兴奋剂事件。

  通报说,福建省代表团女子田径运动员王静,在组委会10月22日实施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A瓶检测结果呈外源性表睾酮及睾酮代谢物阳性。

  由于兴奋剂检测成阳性,王静十一运会女子100米第一名的成绩被取消,获得决赛第二名的江苏队运动员蒋兰获得金牌。

  而10月24日晚举行的十一运会男篮小组赛中,对阵的上海队和湖北队要么不进球,要么故意往自己的篮筐里投球,引起现场观众嘘声一片,高呼“假球”;7月26日全运会男足小组赛中,北京队以3比1战胜了天津队,天津队还得了三张红牌,终场时天津队员不顾警察阻拦,满场追打裁判何志彪,为饱受诟病的中国足球再添一段“佳话”。

  此前结束的全运会跳水比赛更是爆出“金牌内定”的大新闻。一名中途退赛的全运会跳水裁判爆料称,全运会跳水比赛的所有金牌都是提前内定的。由于这名爆料裁判曾担任过中国著名跳水运动员熊倪的教练,“金牌内定”说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记者会上反驳“金牌内定”说时居然不顾官态,连爆三次粗口,令人错愕不已。


  媒体:受潜规则束缚

  针对十一运会丑闻不断,《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质疑:当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之际,中国的竞技体育领域为何仍旧摆脱不了多年以来存在的种种所谓“潜规则”的束缚?锦标主义大行其道,这一局面为何始终得不到扭转?

  该报引述某省体育局局长说:“国家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仍以竞技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体育主管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仍停留在‘重竞技轻群体’的阶段,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运动管理中心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等原因,都是导致全运会赛场上各类丑闻不断的重要原因。”

  据这名体育局局长介绍:某省代表团在参加本届全运会之前,省政府向省体育局下达指令,如果不能完成夺取××枚金牌的任务,体育局局长就将因工作不力而受到处罚。

  对于各省区市体育局来说,全运会成绩也是体育局展示工作业绩最主要的渠道,各地代表团必须在全运会赛场上展开全方位的竞争,甚至不惜不择手段。

  这名局长认为,国家体育总局组建的各运动管理中心虽然为事业单位,却掌握了太多本不应拥有的行政权力,尤其是在国家队人员的选定和各类赛事裁判员的选派上,各运动管理中心握有生杀大权,使得各地方队不敢得罪。

  可以想象,在这样巨大的权力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利益,所谓“潜规则”的存在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学者:中国体育

  仍是计划经济

  另有学者指出,中国体育基本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举国体制”阶段,只不过用引入了一些市场化做法为体育项目筹钱,这种体制让那些掌握着国家队人事权、赛事的裁判选派权、赛事仲裁和监督权的各运动管理中心享受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好处,成为体育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尽管“举国体制”受到各方质疑,但官方仍认为它是中国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的成功经验之一,表示将继续坚持这一体制。 ( 于泽远 北京 )体育局官员:权力过于集中致全运会丑闻不断
2009-10-17 07:37:26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核心提示:日前,一名长期主持竞技体育工作的某省体育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仍以竞技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相关运动管理中心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等原因,都是导致全运会赛场上各类丑闻不断的重要原因。

中国青年报10月17日报道 10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第十一届全运会赛前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回应了有关本届全运会跳水比赛结果涉嫌内定的传闻。肖天表示,对于跳水比赛结果内定的传言,组委会竞赛部进行了调查,并向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和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桦进行了询问,没有确切的证据或依据可以证明“内定”情况的存在。

肖天的这一表态给喧闹了几天的跳水比赛结果“内定说”画上了句号。不过,回顾第十一届全运会开赛以来几个月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丑闻,却不禁令人生疑——当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之际,中国的竞技体育领域为何仍旧摆脱不了多年以来存在的种种所谓“潜规则”的束缚?锦标主义大行其道,这一局面为何始终得不到扭转?本报记者今天就此专访了长期主持竞技体育工作的某省体育局局长,他向记者表示:“国家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仍以竞技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体育主管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仍停留在‘重竞技轻群体’的阶段,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运动管理中心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等原因,都是导致全运会赛场上各类丑闻不断的重要原因。”

这名体育局局长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某省代表团在参加本届全运会之前,省政府向省体育局下达指令,如果不能完成夺取××枚金牌的任务,体育局局长就将因工作不力而受到处罚。背负着或轻或重的金牌压力参加全运会,是绝大多数省区市体育局一把手的切身体会。对于各省区市体育局来说,全运会成绩也是体育局展示工作业绩最主要的渠道,为了取得最好的工作业绩,各地方代表团也就必须在全运会赛场上展开全方位的竞争,甚至不惜不择手段。

不少地方政府对体育主管部门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以全运会成绩为重要依据,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这名体育局局长向记者表示:“尽管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强调重视群众体育,但实际上,国家体育总局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度是始终无法与竞技体育相提并论的。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给地方体育局下发的各种文件、传达的各种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就能看出,中国体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工作价值理念仍是以抓好竞技体育为核心。”

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中国社会现在对体育工作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全民健身方面。但迄今为止,在中国各级政府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标准上,竞技体育成绩有明确量化指标且多为硬性任务,而群众体育工作的量化指标则显得模糊且评价标准较低。对于体育主管部门来说,因为群体工作的考核指标没有量化,比如群众对群体工作满意度应达到多少、全民体质健康标准应提高多少、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应增加多少等,完成起来往往比较容易,体育主管部门则把大量的精力、物力都放到了竞技体育上,这反过来又要求体育主管部门必须在竞技体育成绩上交出令上级领导满意的答卷。

在全运会赛场上,统管各个比赛项目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各运动管理中心,由于掌握着国家队人员人事大权、国内各赛事的裁判选派大权、赛事仲裁和监督大权,各运动管理中心集几项大权于一身,是各地方队争相巴结的对象,加上监管体制的不健全,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管理中心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体坛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位体育局局长表示,“上世纪90年代,国家体育总局逐步建立了各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这些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性质是事业单位,组建的目的是削弱各个运动项目受行政管辖的色彩,促进各个运动项目的社会化、实体化发展。”


“但从目前形势来看,组建各运动管理中心的初衷并没有实现。这些运动管理中心虽为事业单位,却掌握了太多本不应拥有的行政权力,尤其是在国家队人员的选定和各类赛事裁判员的选派上,各运动管理中心握有生杀大权,使得各地方队不敢得罪。可以想象,在这样巨大的权力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利益,所谓‘潜规则’的存在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这名体育局局长向记者表示,不管全运会上暴露的“丑闻”是媒体的捕风捉影还是真有其事,为顺应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发展需要,从防微杜渐的角度考虑,中国各级政府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评价标准、体育主管部门过分追求竞技体育成绩的工作理念、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管理中心大权独揽的不合理现状都已到了应当且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慈鑫)  

http://news.163.com/09/1017/07/5LQFPCNB0001124J.html



全运会丑闻不断 权力太集中是根源?  
http://www.brandcn.com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2009-10-27  

  正在山东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全国运动会(十一运会)不断出现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打假球、金牌内定、裁判不公等丑闻,让全运会成为“钱运会”、“药运会”、“黑运会”、“权运会”的坊间流言不胫而走。有关媒体指出,权力过于集中是导致全运会丑闻不断的根源。

  昨天上午,十一运会组委会在济南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获得十一运女子百米金牌的福建省女子田径运动员王静兴奋剂违规事件。这是继河南选手郭丽娜、内蒙古选手栗杰兴奋剂违规事件后,本届全运会上发现的第三例兴奋剂事件。

  通报说,福建省代表团女子田径运动员王静,在组委会10月22日实施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A瓶检测结果呈外源性表睾酮及睾酮代谢物阳性。

  由于兴奋剂检测成阳性,王静十一运会女子100米第一名的成绩被取消,获得决赛第二名的江苏队运动员蒋兰获得金牌。

  而10月24日晚举行的十一运会男篮小组赛中,对阵的上海队和湖北队要么不进球,要么故意往自己的篮筐里投球,引起现场观众嘘声一片,高呼“假球”;7月26日全运会男足小组赛中,北京队以3比1战胜了天津队,天津队还得了三张红牌,终场时天津队员不顾警察阻拦,满场追打裁判何志彪,为饱受诟病的中国足球再添一段“佳话”。

  此前结束的全运会跳水比赛更是爆出“金牌内定”的大新闻。一名中途退赛的全运会跳水裁判爆料称,全运会跳水比赛的所有金牌都是提前内定的。由于这名爆料裁判曾担任过中国著名跳水运动员熊倪的教练,“金牌内定”说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记者会上反驳“金牌内定”说时居然不顾官态,连爆三次粗口,令人错愕不已。


  媒体:受潜规则束缚

  针对十一运会丑闻不断,《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质疑:当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之际,中国的竞技体育领域为何仍旧摆脱不了多年以来存在的种种所谓“潜规则”的束缚?锦标主义大行其道,这一局面为何始终得不到扭转?

  该报引述某省体育局局长说:“国家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仍以竞技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体育主管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仍停留在‘重竞技轻群体’的阶段,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运动管理中心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等原因,都是导致全运会赛场上各类丑闻不断的重要原因。”

  据这名体育局局长介绍:某省代表团在参加本届全运会之前,省政府向省体育局下达指令,如果不能完成夺取××枚金牌的任务,体育局局长就将因工作不力而受到处罚。

  对于各省区市体育局来说,全运会成绩也是体育局展示工作业绩最主要的渠道,各地代表团必须在全运会赛场上展开全方位的竞争,甚至不惜不择手段。

  这名局长认为,国家体育总局组建的各运动管理中心虽然为事业单位,却掌握了太多本不应拥有的行政权力,尤其是在国家队人员的选定和各类赛事裁判员的选派上,各运动管理中心握有生杀大权,使得各地方队不敢得罪。

  可以想象,在这样巨大的权力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利益,所谓“潜规则”的存在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学者:中国体育

  仍是计划经济

  另有学者指出,中国体育基本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举国体制”阶段,只不过用引入了一些市场化做法为体育项目筹钱,这种体制让那些掌握着国家队人事权、赛事的裁判选派权、赛事仲裁和监督权的各运动管理中心享受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好处,成为体育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尽管“举国体制”受到各方质疑,但官方仍认为它是中国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的成功经验之一,表示将继续坚持这一体制。 ( 于泽远 北京 )
本来就是表演赛,大家当看戏就好,何必认真!;P
当看戏就好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运蹦床女子网上的争夺中,北京奥运冠军何雯娜最终与奖牌无缘,只拿到第5名的成绩。与她成绩一样另人震惊的,还有她的话。“我不意外吧,我早就知道金牌会属于谁,打分项目,就这样吧”比赛结束后,有媒体问及她和陆春龙两名奥运金牌得主都同时失利时,何雯娜语出惊人,虽然说话的时候,她依然笑嘻嘻的(搜狐体育10月14日)

  全运会跳水比赛的“内定门”事件风波还未平息,现在奥运冠军何雯娜又爆出了新的蹦床门内幕,看来此届全运会内幕真是很深。笔者没有看到何雯娜的比赛,所以对于她的话真假现在一时也无法判断,即使看到了比赛,因为不专业,所以也无法读懂判罚是否公正,但是,能够从一个奥运冠军口中说出这样的话,联想到跳水门事件,那么笔者就想,这里面不会空穴来风吧,总是在比赛前面教练跟她说了些什么,或者她听到了些什么,然后比赛结果就如同她听到的一样,爆出这样的话也是清理之中了。

  全运会按道理说作为国内一项重要赛事,应该受到百姓的普遍关注,而事实上,关注的人实在是少,除了爆发的丑闻还能吸引我们之外。究其原因,全运会现在已经完全背景了体育精神,变成了一些官员自娱自乐以及各省捞政绩的地方,当运动会跟政治挂上钩后,各种丑陋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如2005年十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决赛,31岁的辽宁队选手、前奥运冠军孙福明,以无敌姿态杀入决赛,对手是同样来自辽宁,但代表解放军出赛的小师妹阎思睿。决赛开始不到1分钟,孙福明的教练刘永福突然对场上大喊了一声,孙福明望了教练一眼。比赛继续进行,原本占上风的孙福明被对手轻轻推了一下,便立即倒地,“痛快”地将冠军拱手送给了对手。在观众面前赤裸裸造假,中国的体育界竟然到了这般地步,可是结果如何,没看到任何人受到处分,所以当大家都伤透了心的时候,全运会也只能成为了一个娱乐场所、丑闻场所而已。

  当丑闻接二连三的出现的时候,或许我们已经变的麻木,这种麻木是从出离愤怒到实在无奈,造假者公然的造假,竟然没有受到处分,受伤者无故的受伤,却只是博得了百姓的同情,除此之外,我们能做的,或者想做的,也只有这些,道义上谴责,舆论上谴责也没法改变现实的丑陋。
本届全运会黑幕丑闻集锦

2009-10-26【全运会黑幕丑闻】十一运会女子100米冠军王静兴奋剂检测呈阳性
王静百米夺冠10月26日上午,十一运组委会在济南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福 建省女子田径运动员王静兴奋剂违规事件的有关情况和处罚决定。这是继郭丽娜、栗杰兴奋剂违规事件后,本届全运会上发现的第三例兴奋剂事件。

2009-10-26【全运会黑幕丑闻】篮协处罚全运假球案:湖北二将停赛 上海逃过一劫
湖北队15号宋康明(右)和14号顾全被各停赛一场北京时间10月25日,中国篮协联席会议在济南汇宝大厦10楼展开,在本次会议上,中国篮协针对昨日聊城赛区出现的湖北和上海假球案做出了严厉处罚。

2009-10-26【全运会黑幕丑闻】江苏选手林向前遭暗算 发布会变口水战
十一运田径比赛的第一天,结果在晚上的男子3000米障碍比赛中,就出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夺冠热门江苏选手林向前在比赛中屡屡遭到山东交流到新疆的一名运动员的干扰,阻挡、肘击、绊腿等招数都用上了。

2009-10-26【全运会黑幕丑闻】山东自由泳选手违规划蝶泳夺牌 浙江提申诉遭驳回在25日晚结束的十一运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出现了非常诡异的一幕:山东队最后一棒自由泳选手朱佳妮居然在起跳出发后第一划使出了蝶泳动作,而当值裁判并没有对这个明显犯规作出判罚,山东队最终夺得了该项目的季军。

2009-10-22【全运会黑幕丑闻】全运会曝第二例兴奋剂事件 内蒙古射击选手落网
十一运组委会今天上午在济南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内蒙古自治区射击运动员栗杰兴奋剂违规事件的有关情况和处罚决定。这也是本届全运会发现的第二例兴奋剂事件。

2009-10-21【全运会黑幕丑闻】全运会男足赛场现疑似假球 半场零射门携手出线
20日下午,十一运会男足乙组(U20)比赛进入小组赛第三轮争夺,看台上首次响起“假球”的呼声。 在泰安赛区的C组比赛中,浙江队与上海队的比赛,上半场双方居然射门次数为零!易边再战,双方的射门总数仍达不到两位数。

2009-10-21【全运会黑幕丑闻】花游艺体各使绝招保太平 金牌内定说惹争议
或许只是巧合,花样游泳、艺术体操今天同时在青岛与德州落下帷幕,这也是十一运会最后结束的2个打分项目。以裁判主观打分决定成绩名次的竞技项目,一向是体育比赛的争议多发地。此前先期举行的十一运体操、跳水、蹦床等焦点比赛,悉数爆出“猛料

2009-10-21【全运会黑幕丑闻】周继红再回应内定说:有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
全运会跳水比赛全部结束,吴敏霞/赵沁心、周吕鑫分别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和男子10米台的冠军。这恰好印证了两天前一位中途退赛的全运会跳水裁判马鸣(化名)的预测。她爆料称,全运会所有金牌都是提前内定的。

2009-10-21【全运会黑幕丑闻】张军瑜:全运会或面临公信力危机今年的全运会格外热闹。 先是某跳水裁判退赛,确切地说是退裁,因为根据他的说法是忍受不了跳水金牌被提前内定;然后大家当然不会承认,据说是很生气,暴骂,然后如雷。 其后是蹦床奥运冠军何雯娜无缘个人奖牌之后,对记者说:“我不意外,我早就知道金牌会属于谁,打分项目,就这样吧。”

2009-10-21【全运会黑幕丑闻】肖复兴:关于“金牌内定”正在进行的全运会上,某些项目关于“金牌内定”的风波再起,跳水便是最热闹的一个项目。当年熊倪的启蒙教练如今老资格的裁判,所持“金牌内定”一说,反响最大。 其实,不止一位裁判和教练有这样明里暗里的议论,而且,如此议论也不止于今日,四年前的第十届全运会,田亮的金牌失落之后,就有这样的风波

2009-10-20【全运会黑幕丑闻】不内定就不是全运会近一周,周继红继续红火。先是被炮轰安排了全运会全部跳水奖牌的归属(周继红回应说,那个指责她的裁判因为打分不正常,被取消了全运会裁判资格),接着媒体又翻旧账,说当初在娱乐圈获宠的田亮就是她废掉的。 把时间稍往前推,正好一年前,周继红也曾被媒体关注,那时是名教于芬在炮轰她。

2009-10-20【全运会黑幕丑闻】全运会“冠军内定”已不再是个意外
在14日进行的十一运会蹦床女子网上决赛中,北京奥运会冠军何雯娜无缘三甲,只获得第五名,这似乎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赛后,有媒体问何雯娜为何失利,她语出惊人,“我不意外吧,我早就知道金牌会属于谁,打分项目,就这样吧。”
“泳池中的水不太干净,但我是干净地站起来的。”这是罗雪娟从九运会泳池中出来后对着电视直播镜头说的第一句话,至今被人们视作全运会经典语录


  日前,跳水名将熊倪的前教练曝称“全运会跳水金牌全部内定,黑幕就是跳水队总教练周继红”;体操男子全能决赛中,四川小将冯喆在最后的单杠比赛中完美发挥,但裁判给分相对较低,使得北京选手滕海滨最后一轮实现反超,以89.350分力压冯喆夺冠,而冯喆则以0.25分之差屈居亚军;足球赛场,天津队员更是冒着终身禁赛的危险追出百米要打裁判!全运尚未正式开赛,已经传出不少类似的丑闻,让人们不仅要发出这样的疑问,究竟全运会是不是一个干净的赛场。

  “泳池中的水不太干净,但我是干净地站起来的。”这是罗雪娟从九运会泳池中出来后对着电视直播镜头说的第一句话,至今被人们视作全运会经典语录。回顾四年前,十运会赛场同样是怪事频发:上海队一艘赛艇艇底被人用螺丝刀戳出了三个洞;摔跤场上,竞技状态一直很好的奥运冠军孙福明在其教练的示意下,站着不动让解放军选手闫思睿推倒在地,拱手将十运会冠军送给了对手。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否大众所喜爱就是因为它的公平竞技的特点,如论是谁,在赛场上只有实力和水平才能决出最后的冠军。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赛风赛纪是衡量全运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第11届全运会的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此为办好全运会的最重要任务。
不能让丑闻毁了全运会的公信力
2009年10月26日 08:07:16  来源:新京报

底下最阳光的事业,体育当是其一。比赛的规则是公开的,竞赛的项目是公开的,运动员和裁判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动作,没人敢明目张胆造假、作弊。但是,自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以来,赛场内外的一些乱象,构成了奇特的“风景”。河南赛艇选手郭林娜兴奋剂,内蒙古射击选手栗杰兴奋剂,再加上此前发生的男足追打裁判事件,以及跳水、蹦床赛场沸沸扬扬的“金牌内定”传闻,人们原本期望能够“干净”的十一运会,再度蒙羞。(新华社10月24日电)

眼下,赛事只剩两三天了,超越竞技层面的“黑哨”、“默契球”,已给全运会蒙上阴影。还据新华社报道,男篮赛场出现上海队员故意不进球、湖北队员奋勇“向我开炮”的怪招,武术套路赛场连续发生“断棍”奇闻,柔道裁判忘了自我、根据观众的声音高低判定谁赢谁输。

所有这一切,尽管是个别现象,却是在玷污全运会的声誉,伤害全运会的公信力,扭曲“公平竞争、全民全运”的全运会价值取向。

这些丑闻当然不能抹掉本届全运会的成绩,全运会也不是像坊间所说的变成了“钱运会”、“药运会”、“黑运会”、“权运会”的别称,但不能不重视公信力下降、价值渐次失守的现象,不能不关注折射在全运会上的思维丑陋和精神缺失,不能不检讨和反思全运会风波不断的深层原因。这些全运会丑闻,是参与者价值观念的错乱,是对“体育精神”的亵渎。

毋庸置疑,全运会始于计划经济时代,举办至今仍未褪尽计划的色彩。赛场上运动员的竞争,实质是各省份的竞争。对地方体育部门和体育官员来说,四年一度的全运会决定着体育部门地位的轻重、经费的多寡和官员的迁谪,金牌数量犹如体育GDP,升迁留降都得仰仗这个硬指标。这种情形下,各地自然在场上场下全方位竞争,甚至可以超越道义、公正的底线,直奔利益这个终极目标,运动员也因此承担着竞技者和地区利益化身的双重角色。

全运会的改革,竞技的纯粹,体育精神的回归和公平竞争的价值提升,首先应该从金牌与金钱的脱钩开始。只有全运会上的金牌数目,与地方体育部门的经费、官员的升迁分离开,才不会出现有悖体育精神的丑闻,不会让运动员承担比赛外的利益责任,把“黑哨”、“兴奋剂”、“默契球”等违反竞技常规的现象降到最低。同时,各地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绩考核与全运会成绩相分离,才可能让体育管理部门把工作重点从竞技体育扩展至全民体育,从运动员拿金牌转向全民健身,从而实现“全民全运”的全运会理念。

这是治本之道,但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果断的治标措施,以化解本届全运会出现的社会公信力危机,遏止恶性循环。媒体所报道的种种“黑幕”、质疑和不正当竞争等有悖体育道德之行为,期待有关部门不要掩饰和沉默,快速查处,给公众清清白白的答案。■社论
上届全运会黑幕丑闻集锦

先有孙福明在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贯彻教练意图的假摔让冠,大庭广众下表演出一幕“竞赛交易”的丑剧。未改变结果的重赛尚未使人们摆脱假摔丑剧的阴影,更大范围的丑剧又开始了:跆拳道演弃权大战,八场比赛出现六次弃权,当地媒体对此愤怒地写道:罗微一场未打获第四,李亮仅赛一场就夺冠,这就是今天的跆拳道比赛。
接着,十运赛场又爆出体操名次内定、泳池不干净、自行车场“挤倒”、女子万米金牌早定等丑闻,最新的丑闻是:因为严重犯规,奥运冠军邢慧娜被取消全运会金牌,女子万米亚军尿检不过关--十运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钱运会”、“权运会”。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混乱状态会出现在奥运会上吗?

奥运赛场上整齐划一的“奋力拼搏”,与今天十运赛场上的乌烟瘴气,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运动员奥运会剪影中的那些体育精神到哪里去了?

本次十运会定位于“为奥运练兵”,练兵之说,美好的预期是:通过比赛,挖掘和发现奥运可造之材;通过比赛,关键是以赛代练锻炼队员--但练归练,比赛还是要当做比赛打的,基本的体育精神还是要遵守的。可从赛场现实看,这个定位如今已演化成为许多运动员和代表队的一种庸俗和消极的共识:练就是玩,玩就是假打,就是要看谁比谁玩得更阴。

“练兵”的定位已让十运赛场的许多人陷入一种“为国争光”的迷茫。中国的体育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奥运战略展开的:从娃娃起,就开始灌输“到奥运会上拿金牌为国争光”的竞技理念;然后是,集各省之精英、举全国之力围绕奥运战略培养金牌人才,不惜付出代价,不计个人得失,把金牌战略与政治、外交等因素挂钩,并以严厉的行政手段进行控制--这种举国体制必然驯化出我们的运动员这样的体育精神:国家出钱培养了我,我就要为国争光,为国家荣誉去拼搏,最高的体育精神就是为国争光。

从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整齐划一的“奋力拼搏”看,“为国争光”的凝聚力是很成功的。奥运会是“为国争光”,可到了这个“为奥运练兵”的国内运动会上,可以为谁争光呢--当不知道为谁争光时,就自然陷入了一种消极、涣散、藐视纪律的竞技状态,举国体制失去了凝聚的权威,被“举国”压抑的阴暗面彻底爆发。

真正的体育精神,除了“为×争光”外,还有一些更高更核心的品质,如对比赛认真的态度、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公平竞争等等。而中国许多运动员是缺乏这种真正的体育精神--因为过去多为“为国争光”的虚荣包裹着,所以种种劣根性未曾爆发。一旦祛除了这些虚荣,失去了“为国争光”的动力,运动员们就找不到了“奋力拼搏”和“遵守规则”的理由,脑子中的那根“体育精神”的弦就松开了。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十运会赛场的乱象:中国体育的一些劣根性,当被奥运“为国争光”的荣耀遮掩着的时候,是不被看做什么恶劣品质的。比如乒乓球国际比赛中的让球、比赛中以消极比赛选择对手等等,民族自豪和国家荣誉的剪影中,惟以成败论英雄,许多东西很容易被宏大的光环笼罩着--可这些践踏体育精神的行为,被习惯性地用到了国内比赛的赛场上,因为没有了“为国争光”的遮掩,就会变得非常刺眼。一些阴招,对付老外还能靠“为国争光”遮羞,自己人对付自己人的时候,互相熟悉这一套,丑态自然暴露无遗。

可能很多人还会想到那些直接导致丑闻的规则,比如军队运动员获奖牌同时计输出省市锦标的双计分制、“交流运动员”所得锦标由输出地与输入地分享等规则 --体育主管部门为什么会出台这些要驱动赛场变为“秀”场的规则?正如有评论者称,唯一摆得上台面的说辞是为调动与协调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的积极性,保证奥运会项目梯队建设与训练水平,进而实现“奥运战略”。这种考虑同样源于虚荣的举国体制。

十运会消极比赛的乱象,是一种虚荣的举国体制下造就的虚荣体育人格之集体释放。
劳民伤财,这样的全运会还有办下去的必要吗?
除了成为政绩过程外就没什么可说拉
政绩工程嘛~~
开幕式的时候,偶就说过,趁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有体育官员进场的时候,恩派3架轰6挂250炸弹来个地毯式轰炸!:D
我看开幕式的时候,偶已经睡着了啊,所以是梦话
取消吧。这样的成绩有意思吗
呵呵,自娱自乐吧
有钱养那么多运动员还不如加强社保投入,看着刘翔出来作秀就烦!
哪里不都一样:sleepy:
一切问题都要讲政治


兄弟我半程参与过历史上某届全运会工作,现在想起来还胃疼。

兄弟我半程参与过历史上某届全运会工作,现在想起来还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