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弹弓还是滑板,在海军版发个旧帖子,哈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21:06:38


谁再砍我帖子我跟谁急!

27_24713_de545fe22ce7fab.gif

关于SAC的舰载机
在su-33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产舰载机,是为配套我国新航母而进行的工程项目。该机既是对27SK系列在我国发展型号新的延续,也是11B项目中取得成果的移植应用。在机体结构加强包括气动外形、起落架、折叠翼、拦阻设备等方面经过参照仿制su-33/33UB,从而达到设计要求,而11B上的三代综合航电系统、复合材料蒙皮以及钛合金新型材料工艺等将出现在舰载机上。

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相比,舰载机起落架和机体承受的载荷更大。例如弹射起飞时弹射器在2s左右使飞机从静止状态加速到250—350km/H的离舰速度,此过程中飞机的平均纵向过载可达4— 4.5g,即使在着舰拦阻过程中,纵向过载也达2-3g,为了承受这种高过载,机体及相应部件必须加强,导致飞机增重,性能降低。此外,机翼折叠机构、着舰拦阻装置、系留装置、三翼面布局、起落架加强等设计也会大幅增加舰载机的重量。

由于舰载型的航程及留空时间比陆基型要求高,如以美国的舰载战斗机F-1 4为例,在有警报的情况下要在离航母约240 km的半径巡逻2小时以上,遇到敌机可加力作战2分钟。其载油量要够护航离岸约800km的航母的任务。内部油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导致空重增重,这对飞机飞行性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除使用复合材料减重外,飞机使用的发动机也必须相应增加推力。在发动机的选择方面,很可能继续采用国外成熟发动机的增推型号,如99M系列。而在增加总推力方面来看,双发天生比单发有优势,这也是军方选择双发为发展平台的原因之一。双发的另一优势是安全性,按照国外同类机型设计要求,飞机在舰上起飞和着舰过程中一台发动机故障,飞机仍能完成起飞和着舰,特别是在着舰过程中更为重要。

当前比较普遍使用的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是用弹射起飞方式。出于提高战斗力需要,使用弹射器将是必须手段。在起落能力方面来说,我国的新型舰载机应该具有双重能力,也就是既能滑跃起飞,也能弹射起飞,这也是世界上其它先进舰载机应当具备的能力之一,比如阵风战斗机。

舰载机的气动力设计的重点是低速特性,因此舰载机的最大升力系数都较大,例如F一14为2.7,Su一33为2.4,F一111B可达3.0。为提高低速性能,除了采用三翼面布局,在主翼上还将采用全展前缘襟翼和后缘双开缝襟翼,并部分增大机翼面积。

在乌克兰买的两架su-33为早期原型机,当时型号为T10K,是原苏联早期su-33舰载战斗机论证机。在俄罗斯方面,这不是一桩让人高兴的事。俄罗斯方面认为,乌克兰在俄罗斯即将与中国开始谈判之前,将T10K型廉价卖给中国,乌克兰的企图是要利用中国人自己的能力,来毁灭这次的未来大批交易。

而后面中国又向俄罗斯买了两架su-33UB,作为首批交易数量。这可能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33UB是27K的后期发展型号,技术层次上有较大提高,学习仿制的起点更高,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双座UB的用途更多,既可以作为舰载教练机,也可以作为海上攻击主力,进行对地对海的空面打击任务。双座具有更高的任务裕度,有电子作战、支援、反潜等多方面的发展潜力。

因此,我的看法是SAC将会在这一基础平台上初步发展两种型号,既单座型和并列双座型,分别作为防空、空优机和攻击、教练机,这对SAC的设计制造能力将是又一次重大考验。按照我国一贯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在这一型号的发展中,将与俄罗斯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在自行研制的同时,也不排除引进技术和平台的可能。

另外,从601所的论文来看,我国舰载机设计配合的航母参考吨位并不小。比如甲板运动情况中的舰载机在起飞和着舰的抗风能力参考的是福莱斯特级,该航母为美国蒸气轮机常规动力,76000~78000吨位级,这和网络上传言的50000吨位级有较大出入。

参考:
《舰载机总体设计主要关键技术概述》
《舰载机设计中需考虑的若干问题》
《舰载机适配性设计的基本要求》

谁再砍我帖子我跟谁急!

27_24713_de545fe22ce7fab.gif

关于SAC的舰载机
在su-33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产舰载机,是为配套我国新航母而进行的工程项目。该机既是对27SK系列在我国发展型号新的延续,也是11B项目中取得成果的移植应用。在机体结构加强包括气动外形、起落架、折叠翼、拦阻设备等方面经过参照仿制su-33/33UB,从而达到设计要求,而11B上的三代综合航电系统、复合材料蒙皮以及钛合金新型材料工艺等将出现在舰载机上。

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相比,舰载机起落架和机体承受的载荷更大。例如弹射起飞时弹射器在2s左右使飞机从静止状态加速到250—350km/H的离舰速度,此过程中飞机的平均纵向过载可达4— 4.5g,即使在着舰拦阻过程中,纵向过载也达2-3g,为了承受这种高过载,机体及相应部件必须加强,导致飞机增重,性能降低。此外,机翼折叠机构、着舰拦阻装置、系留装置、三翼面布局、起落架加强等设计也会大幅增加舰载机的重量。

由于舰载型的航程及留空时间比陆基型要求高,如以美国的舰载战斗机F-1 4为例,在有警报的情况下要在离航母约240 km的半径巡逻2小时以上,遇到敌机可加力作战2分钟。其载油量要够护航离岸约800km的航母的任务。内部油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导致空重增重,这对飞机飞行性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除使用复合材料减重外,飞机使用的发动机也必须相应增加推力。在发动机的选择方面,很可能继续采用国外成熟发动机的增推型号,如99M系列。而在增加总推力方面来看,双发天生比单发有优势,这也是军方选择双发为发展平台的原因之一。双发的另一优势是安全性,按照国外同类机型设计要求,飞机在舰上起飞和着舰过程中一台发动机故障,飞机仍能完成起飞和着舰,特别是在着舰过程中更为重要。

当前比较普遍使用的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是用弹射起飞方式。出于提高战斗力需要,使用弹射器将是必须手段。在起落能力方面来说,我国的新型舰载机应该具有双重能力,也就是既能滑跃起飞,也能弹射起飞,这也是世界上其它先进舰载机应当具备的能力之一,比如阵风战斗机。

舰载机的气动力设计的重点是低速特性,因此舰载机的最大升力系数都较大,例如F一14为2.7,Su一33为2.4,F一111B可达3.0。为提高低速性能,除了采用三翼面布局,在主翼上还将采用全展前缘襟翼和后缘双开缝襟翼,并部分增大机翼面积。

在乌克兰买的两架su-33为早期原型机,当时型号为T10K,是原苏联早期su-33舰载战斗机论证机。在俄罗斯方面,这不是一桩让人高兴的事。俄罗斯方面认为,乌克兰在俄罗斯即将与中国开始谈判之前,将T10K型廉价卖给中国,乌克兰的企图是要利用中国人自己的能力,来毁灭这次的未来大批交易。

而后面中国又向俄罗斯买了两架su-33UB,作为首批交易数量。这可能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33UB是27K的后期发展型号,技术层次上有较大提高,学习仿制的起点更高,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双座UB的用途更多,既可以作为舰载教练机,也可以作为海上攻击主力,进行对地对海的空面打击任务。双座具有更高的任务裕度,有电子作战、支援、反潜等多方面的发展潜力。

因此,我的看法是SAC将会在这一基础平台上初步发展两种型号,既单座型和并列双座型,分别作为防空、空优机和攻击、教练机,这对SAC的设计制造能力将是又一次重大考验。按照我国一贯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在这一型号的发展中,将与俄罗斯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在自行研制的同时,也不排除引进技术和平台的可能。

另外,从601所的论文来看,我国舰载机设计配合的航母参考吨位并不小。比如甲板运动情况中的舰载机在起飞和着舰的抗风能力参考的是福莱斯特级,该航母为美国蒸气轮机常规动力,76000~78000吨位级,这和网络上传言的50000吨位级有较大出入。

参考:
《舰载机总体设计主要关键技术概述》
《舰载机设计中需考虑的若干问题》
《舰载机适配性设计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应该不会这么强大吧
50000吨位肯定小了。
另,15当教师爷还是够格的。。。
365赌王 发表于 2009-4-21 00:00

巴豆继续,过68000么?
4# 老菊花
楼主的资料是靠谱的,但考虑海军一贯小步快跑习惯,不排出首舰用滑的可能,而且这个可能性很大。当然,滑是没前途的方案。大弹弓是一定要上的。。。
船王的意思是,首舰用滑,预留弹射器空间?
老文,几个论文的pdf也看过N回了...总之tg似乎只研究过大型航母的操作?弗莱斯特改装前也有78000吨吧,莫说改装后超80000
起飞难还是降落难?实际上海上起降,降落比起飞难。很多人考虑的是弹不弹的动的问题,我看还不如好好操心飞机能否顺利着舰,能带多少油和弹降落的问题,美国人可是为此大动干戈,费数年时间把F-18C/D放大为F-18E/F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弹射器的能力可以参考美国,如以弹射能力最大的C13- 1型湿式储气罐弹射器为例,其弹射行程是92米。从弹射静载质量与弹射末速度的曲线可知, 在最大末速为315 km /h时静载只能小于18614 kg。当最大静载为38590kg时末速只能小于233km/h。

对Su-33来说其实问题不大。
365赌王 发表于 2009-4-21 00:20

未必,如果弹弓已经弄出来,但保证不了高强度持续作战的可靠性,可能会学乌里杨,弹射滑越一起上
霏菲飞 发表于 2009-4-21 00:49

我也支持这样的搞法,因为我们搞航母不是在搞实验的东西,而是实战的。。必须保证造好就能用,所以乌里杨作为我们第一艘国产航母是合情合理的
8# adfi
601现在的机机只能拿来练练手、找找感觉什么的。尽快出来让人练着才是王道,所以挂弹的问题,不是当务之急。而酱落同样需要多找感觉。。。
想真打架,还得靠新机。时间上能同步。大弹弓不是啥新奇玩艺,但其可靠性及对操纵者能力上的要求非常高。
好文,看得我豁然开朗:D
霏菲飞 发表于 2009-4-21 00:49
"保证不了高强度持续作战的可靠性"的东西会拿来装船么?TG又不是印度阿三,怎么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乌里扬诺夫斯克 那种过渡形态没什么意义。浪费舰首巨大的甲板面积无法停机,两种起飞方式的战机都装备简直是给甲板调度添乱,完全没效率
种种迹象都显示,中国造中型航母的可能性很小。除了各种论文,中国对俄国几艘航母的态度也很明显,只重视瓦良格而冷落其它几艘中型航母。

小步快跑之说也不太适用于滑跃与弹射,因为这是两条路线,没有继承性可言。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有继承性,因为从蒸汽换成电磁,原来的舰载机和起飞作业模式还是基本不变。另外国家对航母的需求毕竟不如驱逐舰那么急迫,所以也根本没有采取快跑政策。
先解决了起飞和降落的问题,降落比起飞更难控制。弹射器的可靠性解决不了,就干脆不要上,别搞那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跳跃。
消息满天飞,莫衷一是,只有等上了船台才有结论.
横岭 发表于 2009-4-21 01:39
最雷人的事情是在船台上改来改去
adfi 发表于 2009-4-21 01:01

这话说的

不装到船上实际用个十几年谁敢保证可靠性?这又不是陆地上模拟一下就能算出来的
陆上试验永远不能代替长时间泡盐水,老美的弹射器可靠性也不怎样,强入能跟美帝全面对抗的苏联还要玩乌里杨过度,何况完全没有航母和弹射器经验的TG,能同时滑越跟弹射的飞机也无需搞两种,无论心有多高,一艘航母对美国来说也是盆菜,TG第一首航母注定试验味训练味少不了,乌里杨模式总比纯滑越的起点高
早说了,就是山寨乌+参考弗莱斯特、小鸟。
6.5w+
365赌王 发表于 2009-4-21 00:20
就冲170上主动阵+主动弹,首舰怎么也得预留弹射空间吧。
这玩意不可能小步快跑,成本和政治风险巨大,不可能一连发展几级做实验。
个人以为,能赶上“小鹰”就非常低不错啦。。。。。。。。。。
霏菲飞 发表于 2009-4-21 00:49
第一艘采用这种模式的可能性极大。
肯定有那老瓦的影子:D
内刊还曾经说要关注法国戴高乐呢。这些论文我个人意见是看看就好,别太当回事情。
图的跑道的弧的,也就是跃的:(
个人感觉TG不会在一艘HM上搞跃和弹,但可能会分别建一艘弹和跃的,也就是参考170和115的方式分两条路走,以往江南都会尝试上新的风险比较高的装备,大连走的路子比较保守,着眼于成熟的技术,所以这样看来江南会上燃/弹的,大连上的是蒸/跃的。
29# mai138
靠,这倒不错,造完后军事演习两舰PK,看谁砍得过谁。:D
一条流浪的老狗 发表于 2009-4-21 11:33
岂止是非常滴不错,MD都会怕滴。
诅咒一切滑跃!
滑跃子民就不能接受了?有九不错了。。。
欧喜欢这样的帖子
mai138 发表于 2009-4-21 11:58


很有可能,战时双航母编队,可以解决预警及载机少的问题。
如果滑了,这就土鳖了
如果弹了,那就不算土鳖

to be or no to be,it's a question
土鳖还是不土鳖,这是个问题
期待TG邪恶一把!
我感觉,只要言论将偏出实际,在适当时候就会有人出来引导。
29楼,你是内部人士?
世界上有几个国家用弹射器
滑是没前途的,如果真搞个滑的过渡,是浪费纳税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