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能介绍一下80年代去南太平洋为远望护航的情况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5:03:31
说是一下去了18艘舰,还有潜艇。也是新中国海军第一次大手笔吧,又是用今天看来那么“原始”的装备,据说还有和美军澳军相互围观,很有传奇色彩。可是网上实在找不到什么文章详细介绍那个年代的远航。有人来说说吗,或者给些链接也行,我自己去看。说是一下去了18艘舰,还有潜艇。也是新中国海军第一次大手笔吧,又是用今天看来那么“原始”的装备,据说还有和美军澳军相互围观,很有传奇色彩。可是网上实在找不到什么文章详细介绍那个年代的远航。有人来说说吗,或者给些链接也行,我自己去看。
]]
你查查580工程,有不少介绍的。
就是现在看,那个船队也不原始啊,除了051有点原始,其他可都是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
我就知道051上的导弹是假的.
原帖由 f22 于 2009-4-3 12:12 发表
我就知道051上的导弹是假的.

问哈,当时把米帝忽悠住了吧?:D
真是浩浩荡荡的一支舰队,为近几十年来罕有!!
去了5艘051,那时候导弹还没配上,曾经有文章说中国舰队的军舰上没装导弹是显示我们爱好和平,后来才知道当时电磁兼容等很多问题没解决,不敢装
居然放狗不到
看过那纪录片,KCH得跟MM来那个似的...十多年才晓得是空着手去的...那个郁闷啊...
]]
http://top.jschina.com.cn/top81b ... 5439&id=1395439
原帖由 hiklife 于 2009-4-3 20:25 发表
http://top.jschina.com.cn/top81b ... 5439&id=1395439


链接不错,头像更棒![:a2:]
个别环节缺失,整体不受影响。舰队的表现还是可以,东风蛋第一发打的真好,第二发打偏。
纪录片叫啥名字有下载或者在线么?
原帖由 老牛居 于 2009-4-3 20:30 发表
个别环节缺失,整体不受影响。舰队的表现还是可以,东风蛋第一发打的真好,第二发打偏。
  当年已经不容易了。现在更要加快脚步啊。
当时我的某亲戚在舰队的医院船上:D
]]
051就是为了这次任务赶出来的
当时来说还是很大的举措 能打那么准 送个核DD也不在话下
我姑父参与了这次任务,我在他家看见过照片,DF-5弹头重入大气层的照片[:a6:]
原帖由 龙翔天下 于 2009-4-3 22:20 发表
我姑父参与了这次任务,我在他家看见过照片,DF-5弹头重入大气层的照片[:a6:]

快去翻拍下来
视频区转贴了一个《绝密航程》
原帖由 568195 于 2009-4-3 21:29 发表
有一部记录电影的  叫
一直想找  一直找不到  遗憾


话说那次的打东风5
可真的是大手笔啊   
5艘驱逐舰  2艘远望  大型补给船  远洋拖轮什么的浩浩荡荡开出去  
外加2发射程万把公里的战略导弹
别说1980年 ...



百度视频一大把呀,多谢关键字。
为什么现在没有了这种大手笔?????
其中,弹道最高点约800多公里,全程约9700公里,距离误差约超前十公里。
难得我们的洲际导弹这么大的误差?
我记得4600公里的北极星A3弹道高度960公里,我们的DF5 弹道最高点约800多公里?
天刚黎明,火箭发射场区一片紧张的战斗气氛。人们盼望已久的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就要开始了。
高大的发射塔架,环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耸立在发射场上。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和操作,随即撤离现场,满怀激情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在地下发射控制室里,指挥员凝视着电子钟的时间指示,听取各操作手报告的每一个字,作出决断,发出口令:“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随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场区上的各种跟踪测量设备开机,高速摄影机、磁带记录仪等记录设备启动起来。
“点火!”令下。发射控制台上年轻的操纵员沉着果断地按下了电钮。火箭发射场立即传来连绵不绝的巨大轰鸣声,这声音像山崩,像海啸,震颤大地。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喷着辉煌的火焰,直上云天。
“发射成功了!”人们欢呼着,目送着腾空而去的火龙,心潮像海浪一样翻滚。
多少个日日夜夜,无数战斗在国防科研阵地上的尖兵,为研制、发射大型运载火箭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
火箭在蓝天扶摇直上。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几十秒后,火箭排出的燃气在空中凝成烟雾,宛如一条白练在长空向东南方向延伸;最后在茫茫的天际里,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了大气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然而,从我国本土到远洋测量船队,几百套我国设计制造的现代化测量通信设备,却紧紧“咬”住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小亮点,精确地测定、记录和报告着火箭在每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每一秒钟都有大量的测量数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测控数据交换中心。测控中心通过各种精密设备和线路,把所有参试单位连接成一个紧张的战斗集体,及时地汇集、交换各参试单位之间的数据资料,不断地向各测量台站报告着火箭飞行数据,引导它们准确地跟踪火箭;并且把各台站所测信息和火箭飞行情况及时转送给发射场区的计控中心和指挥中心。喜讯不断传来:“跟踪良好!”“工作正常!”“飞行正常!”
在飞行控制中心,一排排电视屏幕上,频频交换着五颜六色的数码,自动记录仪在显示板上轻轻地描下了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这条曲线与事前标上去的理论弹道曲线紧紧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火箭内部仪器工作正常,火箭飞行正常!
火箭在太空飞行了一长段时间后,再次进入大气层,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飞来,一切正常,胜利在望了。人们个个喜形于色。
太平洋上,波光粼粼。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一艘艘测量船、打捞船,宛如迎宾的仪仗队,整齐地排列在火箭预定落区的两侧。人民海军的一艘驱逐舰在船队周围巡逻。一架架遥测直升飞机飞上了蓝天,配合测量船上和各种测量设备,捕捉着它的踪迹。
火箭高速向预定溅落海域飞来。
“发现目标!”人们纷纷拥上甲板。目不转睛地向船队西北上空望去。不一会儿,一个亮点钻出云层,拉出一道耀眼的白光,直向预定海域飞来,亮点越来越大,在距离海面还有几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舱自动从火箭头部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徐徐飘落洋面。火箭头部则“扑通”一声入海,激起冲天的水柱。仪器舱落水时,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这时,早就在附近等待的一艘工作快艇如离弦之箭向落区开进,我打捞直升飞机迅速向落点飞去。飞机到达仪器舱上空,垂直悬停在离洋面30米的空中,潜水战士沿着悬梯,跳入海洋,仅用5分20秒就把仪器舱胜利打捞上来,直升飞机载着仪器舱,安全飞回采捞船的飞行甲板。
至此,我国从本土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的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获得圆满成功。
“火箭落入预定海域!”“测量回收任务完成!”这胜利的消息,通过测量船上强大的通信电波,迅速传到祖国各测控台站,传到发射场,传到首都北京。船队汽笛长鸣,彩旗飘舞,远离祖国的人们在甲板上欢呼,跳跃,争相握手庆祝。
“我们胜利了!”从陆地到海洋,各参加试验的单位,直到总指挥部的人们,顿时掌声雷动,欢庆胜利。

注:本文选自1980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
舰船知识说用青岛啤酒解决外舰闯入试验区的事件。。。
原帖由 568195 于 2009-4-3 21:29 发表
有一部记录电影的  叫
一直想找  一直找不到  遗憾


话说那次的打东风5
可真的是大手笔啊   
5艘驱逐舰  2艘远望  大型补给船  远洋拖轮什么的浩浩荡荡开出去  
外加2发射程万把公里的战略导弹
别说1980年 ...

楼上边的资料好像是6驱...
原帖由 bjskyhorse 于 2009-4-4 12:25 发表
其中,弹道最高点约800多公里,全程约9700公里,距离误差约超前十公里。
难得我们的洲际导弹这么大的误差?
我记得4600公里的北极星A3弹道高度960公里,我们的DF5 弹道最高点约800多公里?

:D 所以美帝弹道防御都将潜射导弹视为最大威胁,比如THAAD就射高有限根本无法做中段拦截...
]]
编队是这样的
旅大级不容易。。。。。。。:')
小时候看过一个相关的电影,名字忘记了,弹头溅落后,我们的蛙人赶紧去打捞,还和外军的蛙人在水下发生了冲突。。。。。
终于了解当年编队的构成情况了;

一共十八条船,作战舰艇才6艘,连一半都不到,少了点
原帖由 瓦西力 于 2009-4-4 16:23 发表
小时候看过一个相关的电影,名字忘记了,弹头溅落后,我们的蛙人赶紧去打捞,还和外军的蛙人在水下发生了冲突。。。。。





求科普!!!!!!!!!
离新西兰几千公里,还隔着几个国家,新西兰人激动啥?
原帖由 ship2007 于 2009-4-4 15:06 发表
当时的驱逐舰没带导弹,是因为舰上电磁兼容还没有完全解决。不过,个人觉得就是不带枪和炮,没有军舰护航,也不会有啥事。现在远望年年跑出去好几次,神舟飞行时测量船各大洋都有,也没见现在还派啥舰护航。那个时候 ...


现在远望出去都是航天测量了又不需要抢捞溅落的仪器舱,那时可是真有不少围观外军在附近谋图不轨啊,发生对峙没有军舰怎么行啊。况且当时真发生对峙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4Nzg4NDA=.html
不过听说挺友好的,新西兰的海军军官上了108,还喝了青岛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