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虱子”要了刘半农的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43:56
因“回归热”并不多见而多次被误诊

《健康时报》 ( 2009-3-12 第19版)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凶险之旅

  1934年6月19日,中国推行白话文的先驱刘半农先生,前往内蒙古等地调查方言音调和声调。但是没想到这却是一次凶险的旅途。

  刘半农一行翻越大青山,抵达包头和百灵庙,夜宿于乡村草房。当时刘半农自备一行军床,于舍中支架独卧,而其他人都睡在土坑上.刘半农是个生性诙谐的人,故意在行军床上作僵卧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啊!”令听者为之大笑,可是他绝没想到,这时死神已悄悄向他逼近了。


  时任《归绥日报》记者的袁尘影先生后来回忆,刘半农回归绥后,应归绥中山学院张国宝院长之邀,为师生演讲,而座中谁也未料到,刘半农此番演讲竟成谢世之音。据张国宝院长后来说,刘先生演讲时,他看到一只虱子在刘先生头颈间爬来爬去,但当时碍于面子,不便向刘先生指出。据白涤洲说,在张家口时,刘先生曾在衣上找到一只白虱子,说是“蒙古虱子”。这时归绥一带正流行回归热,而虱子正是此传染病的中间宿主。

  出现病况一再误诊

  刘半农的女儿刘小惠回忆:父亲的火车到站了,我们争着要上去拥抱,父亲却阻止我们,无可奈何地说:“我病了,怕传染给你们!”

  回到家后,我们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常现象,只是觉得父亲的情绪有些急躁不安,不时地要换地方坐。

  母亲发觉父亲的呼吸有点困难,就打电话给家庭医生,可是他正好休假去了,于是母亲改请了一位住在附近的中医。谁知这位医生既迂且俗,借着看病的机会,竟大攀起社会关系来,说什么“刘先生是名人啊,早当认识……以后当常登门请教啊……”,搞得父亲头脑发胀,心烦意乱。所谓的“名医”,竟讲不出父亲得的是什么病,只说可能是重感冒,留下药方就匆匆走了。

  第二天,父亲的体温继续上升,脸上淌着汗,但是精神还不错。平时父亲生病,从来不要人照顾,这次突然一反往常,心里隐隐地有一种预感:父亲这次病得不轻。

  病情继续恶化,虽然接二连三请了好几位医生,但是都查不出病因。父亲的好友胡适之前来探望,立即建议去协和医院急救。协和医院的医生开始为他消毒、注射和服药。父亲不停地嚷着:“我受不了啦!”想必父亲此时已经病重,任何小动作都足以引起他的痛楚。


  当我们再次赶到医院病房时,只见护士们正在把父亲抬上担架,要把他送进太平间。我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两行泪痕,似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父亲曾经流过泪。

  迟来的盘尼西林

  我们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走到医院大门口,遇见一位面熟的青年,是辅仁大学的药剂师,他激动地说:“我送药来了!这就是盘尼西林,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刚才来过了,但他们不肯用我们的药,说是外面来的药靠不住,一定要家属同意才可以用。现在你们来了,我们可以去试一试。”

  他还说,“我这药是专门克制螺旋菌的针剂,希望他们能考虑使用。”我忍不住流着泪大声喊道:“太晚了!他们已把我父亲送进太平间了!”摘自《父亲刘半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小惠。因“回归热”并不多见而多次被误诊

《健康时报》 ( 2009-3-12 第19版)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凶险之旅

  1934年6月19日,中国推行白话文的先驱刘半农先生,前往内蒙古等地调查方言音调和声调。但是没想到这却是一次凶险的旅途。

  刘半农一行翻越大青山,抵达包头和百灵庙,夜宿于乡村草房。当时刘半农自备一行军床,于舍中支架独卧,而其他人都睡在土坑上.刘半农是个生性诙谐的人,故意在行军床上作僵卧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啊!”令听者为之大笑,可是他绝没想到,这时死神已悄悄向他逼近了。


  时任《归绥日报》记者的袁尘影先生后来回忆,刘半农回归绥后,应归绥中山学院张国宝院长之邀,为师生演讲,而座中谁也未料到,刘半农此番演讲竟成谢世之音。据张国宝院长后来说,刘先生演讲时,他看到一只虱子在刘先生头颈间爬来爬去,但当时碍于面子,不便向刘先生指出。据白涤洲说,在张家口时,刘先生曾在衣上找到一只白虱子,说是“蒙古虱子”。这时归绥一带正流行回归热,而虱子正是此传染病的中间宿主。

  出现病况一再误诊

  刘半农的女儿刘小惠回忆:父亲的火车到站了,我们争着要上去拥抱,父亲却阻止我们,无可奈何地说:“我病了,怕传染给你们!”

  回到家后,我们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常现象,只是觉得父亲的情绪有些急躁不安,不时地要换地方坐。

  母亲发觉父亲的呼吸有点困难,就打电话给家庭医生,可是他正好休假去了,于是母亲改请了一位住在附近的中医。谁知这位医生既迂且俗,借着看病的机会,竟大攀起社会关系来,说什么“刘先生是名人啊,早当认识……以后当常登门请教啊……”,搞得父亲头脑发胀,心烦意乱。所谓的“名医”,竟讲不出父亲得的是什么病,只说可能是重感冒,留下药方就匆匆走了。

  第二天,父亲的体温继续上升,脸上淌着汗,但是精神还不错。平时父亲生病,从来不要人照顾,这次突然一反往常,心里隐隐地有一种预感:父亲这次病得不轻。

  病情继续恶化,虽然接二连三请了好几位医生,但是都查不出病因。父亲的好友胡适之前来探望,立即建议去协和医院急救。协和医院的医生开始为他消毒、注射和服药。父亲不停地嚷着:“我受不了啦!”想必父亲此时已经病重,任何小动作都足以引起他的痛楚。


  当我们再次赶到医院病房时,只见护士们正在把父亲抬上担架,要把他送进太平间。我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两行泪痕,似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父亲曾经流过泪。

  迟来的盘尼西林

  我们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走到医院大门口,遇见一位面熟的青年,是辅仁大学的药剂师,他激动地说:“我送药来了!这就是盘尼西林,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刚才来过了,但他们不肯用我们的药,说是外面来的药靠不住,一定要家属同意才可以用。现在你们来了,我们可以去试一试。”

  他还说,“我这药是专门克制螺旋菌的针剂,希望他们能考虑使用。”我忍不住流着泪大声喊道:“太晚了!他们已把我父亲送进太平间了!”摘自《父亲刘半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