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的轨迹,市场的无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1:03
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快速蔓延使连接世界经济运转的民航运输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受制于外部经济环境的迅速恶化,中国整体经济活动也急剧收缩,同时危机的影响由投资、出口贸易逐步扩散至消费领域,这一切都使中国民航业在历史上所累积的经营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而作为国内三大航之一的东方航空由于财务状况已接近于资不抵债,中央政府被迫向其一次性注资30亿元,供其日常运转,且传闻还将进一步注资100亿元,以避免其技术性破产。
    作为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经营状况最佳的航空公司,为何短短10年间沦落至此?显然,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只是压垮东航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此之前的一系列行为,则为东航今日的没落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上世纪90年代是国内民航业的黄金10年。国内航空市场的封闭环境,三大航对国内民航市场的垄断,都使当时的国内民航业呈现出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而东航以上海为总部,坐拥这块中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经济交流最为频繁,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风水宝地,一家独大,占据了国内三大航的榜首位置。但就在此时,导致东航今日不堪境地的第一个伏笔被埋下,严重亏损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被政府主管部门以拉郎配的方式强嫁给东航,政府的初衷显然是希望凭借东航雄厚的实力挽救弱小的通航,但国内通用航空市场的狭小与不成熟却并未由于东航的介入而改变,这场政府主导的兼并重组没有给通航带来预想的变化,却使东航自此背上了一个不轻的经营包袱。
    时间平稳前进至2001年,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而国内民航运输市场也逐步开始对外资开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应对外航竞争,增强航空企业竞争力,以“实现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为目标的民航业重组兼并拉开了序幕。以三大航为主导,分别兼并、联合其他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的航空企业。在此,我们清晰的看到国有企业“做强”的途径是通过“做大”,政府主管部门显然希望通过简单的规模叠加来实现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但非常遗憾,市场是不以政府意志为转移的,负责政策制定、行业监管的政府部门对企业微观经营行为的干预往往适得其反。东航所兼并、联合的对象分别是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与云南航空公司,由于不佳的地理环境制约及相对落后的市场发展,西北航先天不足,长年亏损,负债累累。而云南航尽管企业利润等财务指标居于业内前列,但这都依赖于云南特殊的航空市场结构(云南旅游资源丰富,为省内航空客运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而云南航则完全垄断云南省内的民航市场,政府监管部门、机场当局、航空公司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政策倾斜、设施保障等一应俱全),本身并无强大的竞争实力。因而,东航兼并西北航,联合云南航的企业重组并为给东航带来竞争力的实质性提升,相反,却使东航接过了西北航遗留的上百亿负债,而云南省内航空市场也由封闭转为开放,致使省内航线收益大不如前。而重组过程中对人事安排的不当,发展战略的偏差,使东航自此一步步走向了灾难的深渊,而庞大的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并未起到任何增强免疫,阻止恶化的作用,相反,船大难调头的特性使得任何试图改变趋势的改革举措都无疾而终。毫不隐晦的说,2002年政府主导的民航业大重组为东航今日的困境埋下了致命的一笔。而国航与南航在获得了资产质量相对较好的兼并对象后,借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奥运契机,安度了几年相对美好的时光,但外表的光鲜亮丽却最终难掩核心竞争能力的严重缺失,(坦率而言,国内三大航的内核完全一样,经营模式、管理方式没有任何不同,规模的大而全没有给企业竞争力带来任何正面的作用)随着繁荣大潮的褪去,所显现出的,依然是低效的运营与混乱的管理。
    至此,我们不禁要对由政府主导的非市场化的企业重组活动摇头叹息。但现实却是,此类自上而下,合并同类项式的企业重组行为在国内已成为常态。不仅民航,国内的钢铁、电信等国有企业聚集的行业三年小重组,五年大兼并。中央部门,地方政府,企业自身,各方利益交汇折冲,冲突妥协,好不热闹。而企业出于自身发展所采取的市场行为却倍受掣肘,无法施展。
    在东航近年的衰落过程中也曾有过转机。对新加坡航空进行定向增发,引入新航股份,在管理、运营方面全面向新航学习,以增强东航财务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曾经让东航上下踌躇满志。但这样一个开国内航空企业风气之先,完全国际化、市场化的重大举措却被部分国内机构指摘为“贱价出售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呜呼哀哉,当时每股3.8港元向新航定向增发,而现时东航H股股价仅为1港元左右,是“贱”是“贵”,自在人心。而曾经表示要以5元入股东航,全力搅局东新合作的国航,现在也已风光不再,自顾不暇。
    不得不说,东航与新航战略合作的失败是对国内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莫大讽刺。今天在东航身上所集合的,正是中国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莫名与无奈,毫不夸张的说,东航至今的发展历程,完全映射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特质。而东航身上所反映出的历史教训,已足够深刻,足够深刻。


                                                                                2008-12-23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快速蔓延使连接世界经济运转的民航运输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受制于外部经济环境的迅速恶化,中国整体经济活动也急剧收缩,同时危机的影响由投资、出口贸易逐步扩散至消费领域,这一切都使中国民航业在历史上所累积的经营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而作为国内三大航之一的东方航空由于财务状况已接近于资不抵债,中央政府被迫向其一次性注资30亿元,供其日常运转,且传闻还将进一步注资100亿元,以避免其技术性破产。
    作为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经营状况最佳的航空公司,为何短短10年间沦落至此?显然,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只是压垮东航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此之前的一系列行为,则为东航今日的没落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上世纪90年代是国内民航业的黄金10年。国内航空市场的封闭环境,三大航对国内民航市场的垄断,都使当时的国内民航业呈现出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而东航以上海为总部,坐拥这块中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经济交流最为频繁,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风水宝地,一家独大,占据了国内三大航的榜首位置。但就在此时,导致东航今日不堪境地的第一个伏笔被埋下,严重亏损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被政府主管部门以拉郎配的方式强嫁给东航,政府的初衷显然是希望凭借东航雄厚的实力挽救弱小的通航,但国内通用航空市场的狭小与不成熟却并未由于东航的介入而改变,这场政府主导的兼并重组没有给通航带来预想的变化,却使东航自此背上了一个不轻的经营包袱。
    时间平稳前进至2001年,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而国内民航运输市场也逐步开始对外资开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应对外航竞争,增强航空企业竞争力,以“实现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为目标的民航业重组兼并拉开了序幕。以三大航为主导,分别兼并、联合其他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的航空企业。在此,我们清晰的看到国有企业“做强”的途径是通过“做大”,政府主管部门显然希望通过简单的规模叠加来实现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但非常遗憾,市场是不以政府意志为转移的,负责政策制定、行业监管的政府部门对企业微观经营行为的干预往往适得其反。东航所兼并、联合的对象分别是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与云南航空公司,由于不佳的地理环境制约及相对落后的市场发展,西北航先天不足,长年亏损,负债累累。而云南航尽管企业利润等财务指标居于业内前列,但这都依赖于云南特殊的航空市场结构(云南旅游资源丰富,为省内航空客运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而云南航则完全垄断云南省内的民航市场,政府监管部门、机场当局、航空公司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政策倾斜、设施保障等一应俱全),本身并无强大的竞争实力。因而,东航兼并西北航,联合云南航的企业重组并为给东航带来竞争力的实质性提升,相反,却使东航接过了西北航遗留的上百亿负债,而云南省内航空市场也由封闭转为开放,致使省内航线收益大不如前。而重组过程中对人事安排的不当,发展战略的偏差,使东航自此一步步走向了灾难的深渊,而庞大的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并未起到任何增强免疫,阻止恶化的作用,相反,船大难调头的特性使得任何试图改变趋势的改革举措都无疾而终。毫不隐晦的说,2002年政府主导的民航业大重组为东航今日的困境埋下了致命的一笔。而国航与南航在获得了资产质量相对较好的兼并对象后,借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奥运契机,安度了几年相对美好的时光,但外表的光鲜亮丽却最终难掩核心竞争能力的严重缺失,(坦率而言,国内三大航的内核完全一样,经营模式、管理方式没有任何不同,规模的大而全没有给企业竞争力带来任何正面的作用)随着繁荣大潮的褪去,所显现出的,依然是低效的运营与混乱的管理。
    至此,我们不禁要对由政府主导的非市场化的企业重组活动摇头叹息。但现实却是,此类自上而下,合并同类项式的企业重组行为在国内已成为常态。不仅民航,国内的钢铁、电信等国有企业聚集的行业三年小重组,五年大兼并。中央部门,地方政府,企业自身,各方利益交汇折冲,冲突妥协,好不热闹。而企业出于自身发展所采取的市场行为却倍受掣肘,无法施展。
    在东航近年的衰落过程中也曾有过转机。对新加坡航空进行定向增发,引入新航股份,在管理、运营方面全面向新航学习,以增强东航财务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曾经让东航上下踌躇满志。但这样一个开国内航空企业风气之先,完全国际化、市场化的重大举措却被部分国内机构指摘为“贱价出售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呜呼哀哉,当时每股3.8港元向新航定向增发,而现时东航H股股价仅为1港元左右,是“贱”是“贵”,自在人心。而曾经表示要以5元入股东航,全力搅局东新合作的国航,现在也已风光不再,自顾不暇。
    不得不说,东航与新航战略合作的失败是对国内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莫大讽刺。今天在东航身上所集合的,正是中国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莫名与无奈,毫不夸张的说,东航至今的发展历程,完全映射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特质。而东航身上所反映出的历史教训,已足够深刻,足够深刻。


                                                                                2008-12-23
楼主的原创?
写的不错!其实国内很多合并重组之类的动作,本该由市场自己完成.政府管理部门偏要直接插手具体的事物,而不是在政策和法律的层面上进行控制.其结果自然是比较难堪!
这文章不敢苟同。
首先,按照楼主的说法东航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不合理兼并造成的,我想主要还是东航自身的原因,另外跟行业大环境也有关系。从我的感觉来讲,东航的服务质量等方面是三家里面最差的。

其次,说什么是“贱”是“贵”,更让我不爽。贱贵当然是以当时的价格来衡量的,你能保证过两年东航股价不会涨回来?我们还没到了非要把东航卖掉才能过日子的地步吧?

最后,从以往的例子看,什么合资参股,没看到有什么好下场。就凭东航的管理层,谁参股都是扯淡,难道要外资控股?外资控股有办的好的,但是与国于民没有好处,好处都让国外资本和少数买办瓜分了。

我们国家应该开放私人自己进入某些领域,只是进入不行,还要给予他们平等竞争的权利,比如航空业。我们国家的政策是:宁予外贼不予家奴,这样最有活力民族资本永远没办法成长。
我想主要还是东航自身的原因
原帖由 点水族 于 2008-12-23 21:23 发表
楼主的原创?
写的不错!其实国内很多合并重组之类的动作,本该由市场自己完成.政府管理部门偏要直接插手具体的事物,而不是在政策和法律的层面上进行控制.其结果自然是比较难堪! 

当然是原创了。其实我国此类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行为是非常普遍的,电信是另一个典型行业,政府总是习惯于从宏观的角度来对行业进行调控,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调控重组本身就说明了政府此类行为的低效性。
原帖由 chata 于 2008-12-24 06:15 发表
这文章不敢苟同。
首先,按照楼主的说法东航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不合理兼并造成的,我想主要还是东航自身的原因,另外跟行业大环境也有关系。从我的感觉来讲,东航的服务质量等方面是三家里面最差的。

其次,说什么 ...

我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东航兼并西北航承担了西北航上百亿的负债,这对东航的经营状况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国航和南航则没有这样的包袱,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还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三大航的内部管理没有任何的差别,运作方式,管理水平一模一样。
与新航的合作并不意味着把东航卖给了新航,充其量只是使新航得以进入上海市场,类似于汽车业的以市场换技术,这很正常,而国航对此事的阻挠只能表明其对与新航竞争的恐惧。如果新航得以成功进入,将是我国民航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将对我国民航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从长远而言,将使我国整个民航业及消费者从中受益。
至于贱卖与否,我想事实已经非常清楚,再这一点上进行争辩已经毫无意义!
原帖由 handsome67 于 2008-12-25 14:36 发表

我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东航兼并西北航承担了西北航上百亿的负债,这对东航的经营状况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国航和南航则没有这样的包袱,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还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三大航的内部管理没有 ...

我确实不是业内的人,可是把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拿来类比总觉得味道不对,汽车生产行业不仅缺管理,更是因为没技术,不搞合资,不搞市场换技术,肯定不能很快发展。哪家航空公司的飞机都是买来的,这和汽车行业怎么比法,你说的这个问题以前也很多争论,把股票贱卖扔掉的钱,雇用新航的全部运营团队也足够了,东航所有管理人员全体下岗岂不是更简单?要改善管理和贱卖国有资产没有必然联系。
原帖由 handsome67 于 2008-12-25 14:36 发表

我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东航兼并西北航承担了西北航上百亿的负债,这对东航的经营状况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国航和南航则没有这样的包袱,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还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三大航的内部管理没有 ...

云南航空本来好好的,结果一并入东航结果什么样现在都不用说了,和云南省政府关系一塌糊涂!完全是东航自己的问题!
原帖由 chata 于 2008-12-25 16:26 发表

我确实不是业内的人,可是把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拿来类比总觉得味道不对,汽车生产行业不仅缺管理,更是因为没技术,不搞合资,不搞市场换技术,肯定不能很快发展。哪家航空公司的飞机都是买来的,这和汽车行业 ...

对技术的如此界定未免过于狭窄与流于字面了吧。汽车产业发展水平的真正表现并不是离合器或发动机生产技术的进步,而是国际视野的开拓、资本运作的成熟、自有品牌的推出与壮大以及市场营销水平的不断提升。这难道不是开放市场所换来的技术吗?所以你的第一个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国内航空企业要想在技术——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管理能力、营销水准上取得真正的进步,只有通过引入外部新鲜血液,因为内部基因一般无二,毫无互补性,国航与东航的合并就类似于近亲婚配,只会放大规模,而不会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提升。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引入新航不仅对东航,更对整个中国民航业都是一个巨大促进。他的重要意义如何评判都不为过。
原帖由 中国制造 于 2008-12-25 18:08 发表

云南航空本来好好的,结果一并入东航结果什么样现在都不用说了,和云南省政府关系一塌糊涂!完全是东航自己的问题!

云南航空原来好好的。呵呵,我在文中已经明确表达了,云南航的好只不过是特殊环境下的特别产物罢了,它并不表明云南航有多么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只是受惠于对省内航线的独家垄断,如果全中国只有一家航空公司,它一定比当初的云南航还要好。当然,现今东航云南分公司的困境,与东航的战略偏差、不当管理密不可分,但这并非本文的主旨,我所想表明的是对政府对企业微观行为任意干涉的不满,国有企业的做强路径并非只有做大一途,而很多时候政府通过放大国有规模来提升其竞争实力的初衷往往适得其反。
原帖由 handsome67 于 2008-12-26 23:58 发表

对技术的如此界定未免过于狭窄与流于字面了吧。汽车产业发展水平的真正表现并不是离合器或发动机生产技术的进步,而是国际视野的开拓、资本运作的成熟、自有品牌的推出与壮大以及市场营销水平的不断提升。这难道不 ...


不知道是谁过于狭窄。我表达了我的意思:要改善管理和贱卖国有资产没有必然联系。

要改善管理非得要引入新航云云,那么我倒要请问了,新航的管理经验哪里来的呢?自己不争气引进谁也没用的。

人家看中的是中国这几家航空公司的垄断地位。可是我们明明有很多办法可以采用,来改善管理,我也说了,可以高薪引入人才嘛,比你说的办法还直接呢。

还可以引入民营资本呢,我们国家的现状是,民营企业效率大于国营企业,国营企业效率大于政府部门。用不着把国际视野啦、资本运作啦这些个话挂在嘴上,这东西唬不了人,都什么年月了。
MU走到这一步 怨不得别人
CA 狙击你也不无道理 没人会放任自己的对手成长。
自己整天哭哭啼啼和个娘们一样求别人同情,而无视自己内部管理混乱 效率底下 最终卖身的命运。
这一天是迟早的
云南本来是MU 盈利的一个大线。。
结果自己搞出那么一事 ,现在来埋怨开放市场?
可笑啊 可笑
原帖由 chata 于 2008-12-27 05:21 发表


不知道是谁过于狭窄。我表达了我的意思:要改善管理和贱卖国有资产没有必然联系。

要改善管理非得要引入新航云云,那么我倒要请问了,新航的管理经验哪里来的呢?自己不争气引进谁也没用的。

人家看中的是 ...

可以引入民营资本!正是!可政府对此的态度呢?
呵呵,这正是本文所要表明的观点啊!减少政府对微观企业主体的经营干预,鼓励市场行为!你的说法最终证实了我在本文中所阐明的观点!非常感谢!呵呵。
遗憾的是你依然认为引入新航是贱卖国资!你认为东航当时的市场价值应高于3.8港元咯?那现在呢?
对于在你身上所体现出的对引入外资的恐惧,只能报以摇头与不屑!我国经济之所以有今天的巨大成就,就是拜改革开放,引入外资所赐!不知对此,你是否还有异意。我反复阐明了,新航的引入不仅对于东航,对于整个中国民航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任何问题如果能够在体系内依靠内部循环加以解决,我们这个世界会“平静”许多!但。。。。。。呵呵。
原帖由 cokefish 于 2008-12-27 06:25 发表
MU走到这一步 怨不得别人
CA 狙击你也不无道理 没人会放任自己的对手成长。
自己整天哭哭啼啼和个娘们一样求别人同情,而无视自己内部管理混乱 效率底下 最终卖身的命运。
这一天是迟早的

MU内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呵呵,遗憾的是CA与CZ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同时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涉与影响,也许未来的某天,CA也会陷入今天MU的困境,呵呵,这不是危言耸听!
原帖由 cokefish 于 2008-12-27 06:26 发表
云南本来是MU 盈利的一个大线。。
结果自己搞出那么一事 ,现在来埋怨开放市场?
可笑啊 可笑

“埋怨开放市场”不知你是从何得出如此结论的。我只是指出了云南航过去特殊的经营环境所带来的垄断收益,而没有对市场开放加以任何的指责,相反,在本文中,你应该能够明确的感受到我对市场自由竞争的提倡。这里只有客观情况的称述及对后果影响的评论。这样的断章取义,另人意外!
另外,我的博客,希望各位多多赐教!http://user.qzone.qq.com/43713976
现在谈新航入股的股价完全是事后诸葛亮,仅仅是找乐。如果知道今天的股价,股价新航当时也不会出3块多了。拜托对股价的评论请在2008年1月1日谈论有效
原帖由 iffa 于 2008-12-27 22:50 发表
现在谈新航入股的股价完全是事后诸葛亮,仅仅是找乐。如果知道今天的股价,股价新航当时也不会出3块多了。拜托对股价的评论请在2008年1月1日谈论有效

也就是说2008年1月1日的价格就是贱卖国资啦?这是什么逻辑?!任何时候,我都不会认为对新航的引资是贱卖国资!要知道当时的新航入股不仅对新航以3.8港元增发,东航集团同样以该价格扩股,控股权依然被牢牢掌握在东航集团手中!更何况从长期及更为宏大的格局来看,新航的进入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将是非常积极而深远的。坦率而言,在我看来,那些以贱卖国资为由想方设法阻止外资进入的人,他们的恐惧、心虚与短视是中国经济未来长远发展的最大隐患!只有开放与包容的精神才能引领中国经济走的更远!
原帖由 chata 于 2008-12-24 06:15 发表
这文章不敢苟同。
首先,按照楼主的说法东航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不合理兼并造成的,我想主要还是东航自身的原因,另外跟行业大环境也有关系。从我的感觉来讲,东航的服务质量等方面是三家里面最差的。

其次,说什么 ...


"比如航空业。我们国家的政策是:宁予外贼不予家奴",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
还有航空业是航空制造业还是民航?
不懂不要出来胡说八道!!
政府一厢情愿的“拉郎配”又何止在企业领域?
原帖由 sagasu77 于 2009-2-2 11:01 发表


"比如航空业。我们国家的政策是:宁予外贼不予家奴",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
还有航空业是航空制造业还是民航?
不懂不要出来胡说八道!!

这帖子都能翻出来,靠。
这句话当然有证据了,东航不是想把股份贱卖给新航吗?请不要用现在的股价谈论当时的交易,这没有意义。
济南物价局处罚春秋航空15万的事情我还没忘呢,对”家奴“又是什么态度呢?
由东航说开去,当然说的是民航,你问的是废话。
]]
我想主要还是东航自身的原因
]]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638.htm这个是星空联盟的简介。

上航加入星空联盟,无疑对同城德比都东航来说是一记当头棒喝http://v.cctv.com/html/news30/20 ... 0_20071212_5.shtml?视频
楼主的原创?
写的不错![:a6:] [:a6:] [:a6:]
原帖由 jsj4759 于 2009-2-8 19:36 发表
楼主的原创?
写的不错![:a6:] [:a6:] [:a6:]


正是在下的原创,非常感谢鼓励!
能够引起争鸣,为在下所乐见。其实,国家对重要行业的经营干预及国民对外资的态度看法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行为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拉郎配式的重组兼并往往没有导致预想中的1+1》2的效果,这是不可否认的,东航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事实上,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包括兼并重组)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很普遍,但大都通过订单倾斜,政策扶持等间接形式进行,而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出于平衡地方及部门利益、鼓励外商投资等方面的考虑,直接明确的采购及政策倾斜常常半遮半掩,而更多的,则是中央及各地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并购,期望通过放大规模来提升企业实力,但企业并购所带来的一系列整合难题根本不是政府一相情愿所能解决的,而中国企业的运营模式,用人制度,管理方式等因素往往会成为企业整合过程中的巨大幛碍,因而,外表规模的放大对中国企业而言往往并不意味着内部实力的增强,相反,更多的则是乱上加乱。(电信及民航是两个在这一方面极具代表性的行业)
另外,目前对于外资的看法正逐渐趋于负面,在看待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参股、并购等事宜是往往以抨击、谴责为多。事实上,外资企业不是救市主,不是慈善家,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赚取利润,这是任何一个盈利性机构天经地义的使命,不会因为来到中国而改变,相反,那些追求股东回报的外企在中国市场往往追求更大的经济回报,他们所要得到的仅仅是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于中国企业的合作,技术转让,社会公益,这一切只不过是在现实条件下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方法与手段,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换位思考,中国企业也只不过是以巨大的国内市场为筹码来试图换取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这就是一场智力博弈,考验谁的策略、手腕更为高明,谁更有能力控制局面,使收益大于成本。因而,这场游戏是公平的,规则是透明的,不能因为在比赛中落于下风就怨天尤人,要封杀对手,如果永远做井底之蛙,那只能故步自封,永无出头之日!
而现在,这样的一种敌视外资,排斥外资,制抵外资的势头正在形成,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所应该做的不是一味排外,而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运作能力,完善自身的市场战略与经营模式,这才是问题的正解!!!
]]
原帖由 chata 于 2009-2-13 11:39 发表

你所谓的游戏是公平的,规则是透明的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前几年中海油购买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这个公司连年亏损,申请破产保护,比东航那是差多了,但是美国还是没有批准。这次法国救市也有一条政策,就是打算给法 ...

"最希望能利用外资,而不被外资所利用"只能你很傻很天真!看来你只是因为我们经常被外资所利用,而不能很好利用外资而对外资深恶痛绝!我们经常被外资所利用这不是外资的错!这是我们自己的错!明白这点很重要!!!
至于民资,上面的回复早已清楚表明我的支持态度,但支持支持民资与引入外资是两个不同概念,这才是两码事!!!
真不明白你是怎么理解我的这篇文章的!哎!
原帖由 handsome67 于 2009-2-14 00:35 发表

"最希望能利用外资,而不被外资所利用"只能你很傻很天真!看来你只是因为我们经常被外资所利用,而不能很好利用外资而对外资深恶痛绝!我们经常被外资所利用这不是外资的错!这是我们自己的错!明白这点很重要!!!
至于民 ...


我们争论的根本是你认为东航引进新航对解决问题有帮助,而我认为没有什么帮助(参考国有银行对外资的引进),即便有,这笔交易也是不划算的。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你看到我哪里对外资深恶痛绝了?不要乱扣帽子啊。资本都是逐利而已,没什么好与不好,谈不上什么深恶痛绝吧?如果有外资投我公司,我开心还来不及呢。

支持民资和引进外资还是有一定关系的,看怎么“支持”,怎么“引进”了,本来国内垄断资本就很强势,如果再给外资超国民待遇,那民资的空间更加被挤压。
建议你去看看我的博客,看一下之前的几篇评论,相信会有助于你缓解你对我的偏颇
http://home.eeo.com.cn/space/html/65/49965.html
今时今日不知道楼主做何想?
力拓和深发展
管理不好,经营可定有问题
不在于企业的所有制,还有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形式,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本事。
上航已经退出星空联盟了,接下来完全的东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