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逞匹夫之勇 拿国债向美叫板不符合中国利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26:50
不可逞匹夫之勇 拿国债向美叫板不符合中国利益2008年12月23日    来源:南方日报   谢苗枫 贾肖明


    对话吴建民———

    中国外交不可逞匹夫之勇

    拿国债向美国叫板不符合中国利益

    南方日报:近期有报道称,中国对美国也提出了警告,如果美国不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经济改革,中国可能会停止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而社会上对于是否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的争议也颇大。对此,您的看法是怎样的?同时,您提到金融危机给亚洲推行“亚元”带来契机,你认为如果推行“亚元”,中日之间谁更应发挥主导权?

    吴建民:是否增加或者减少美元资产,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利益需要采取的行动。我们要看到,危机爆发以来,中美之间交流沟通是非常密切的。总体来看,中美之间的利益交叉,相互的依存度已经很深了。中美关系应继续坚持“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中国是增加或者减持美国国债,是业务部门从符合中国利益角度出发所作的行动而已,不应该用“阶级斗争”的思想来评价中国是否应该增持美国国债,中国也还不具有向美国“叫板”的实力。

    我们始终主张互利共赢的原则,“亚元”中国一家搞不成,日本一家也搞不了,一起联合其他国家就搞得成。推行“亚元”应该从有利于发展亚洲经济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着力于争夺主导权,图虚名没有意义。

    萨科齐要学会抓大事

    南方日报:11月13日,欧盟轮值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声称将在波兰和达赖会面,为此中国宣布推迟本应于本月初举行的中欧峰会。作为前驻法大使,您如何评价此事?

    吴建民: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应该抓大事,特别是当危机来临,更要集中精力来抓大事,而不是干扰。3周之后,中欧领导人就要会晤了,萨科齐却高调宣布见达赖,中国人民当然会反感。中欧自1975年建交以来取得的进展前所未有,中欧关系的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萨科奇这样的做法,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因为相互尊重首先要尊重对方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他会见达赖这个做法显然是与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样一个原则相违背的,他这样做损害了中国和法国、中国和欧洲这样一个关系的基础。这不符合欧洲和法国人民的利益,不是有远见的行动。

    南方日报:您在担任驻法大使之间,着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希拉克总统之后,萨科齐担任法国总统以来,却发生过多次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这是否意味着,之前中法文化交流的成果付之东流?

    吴建民:各国人民发展关系,要互相了解各自的文化,是必由之路。国与国之间,跟人一样,会发生矛盾,但不意味着过去的努力都白费了。在西方领导人中,希拉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的深入是非常罕见的。领导人换了,背景不同,在一些事情上的做法会发生变化。但中法文化交流工作深入人心,并不会因此就前功尽弃。

    “软”和“硬”只是外交手段,不是目的

    南方日报:中国外交主张“韬光养晦”,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好像有点“软”。

    吴建民:外交政策上的“软”和“硬”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

    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总需要妥协的。硬就好?凶就好?这是比较肤浅、浅薄的看法。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中华民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我们需要全世界,全世界需要中国,这个大局面不能破坏。外交要讲理性、原则,匹夫之勇不足取。不可逞匹夫之勇 拿国债向美叫板不符合中国利益2008年12月23日    来源:南方日报   谢苗枫 贾肖明


    对话吴建民———

    中国外交不可逞匹夫之勇

    拿国债向美国叫板不符合中国利益

    南方日报:近期有报道称,中国对美国也提出了警告,如果美国不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经济改革,中国可能会停止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而社会上对于是否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的争议也颇大。对此,您的看法是怎样的?同时,您提到金融危机给亚洲推行“亚元”带来契机,你认为如果推行“亚元”,中日之间谁更应发挥主导权?

    吴建民:是否增加或者减少美元资产,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利益需要采取的行动。我们要看到,危机爆发以来,中美之间交流沟通是非常密切的。总体来看,中美之间的利益交叉,相互的依存度已经很深了。中美关系应继续坚持“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中国是增加或者减持美国国债,是业务部门从符合中国利益角度出发所作的行动而已,不应该用“阶级斗争”的思想来评价中国是否应该增持美国国债,中国也还不具有向美国“叫板”的实力。

    我们始终主张互利共赢的原则,“亚元”中国一家搞不成,日本一家也搞不了,一起联合其他国家就搞得成。推行“亚元”应该从有利于发展亚洲经济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着力于争夺主导权,图虚名没有意义。

    萨科齐要学会抓大事

    南方日报:11月13日,欧盟轮值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声称将在波兰和达赖会面,为此中国宣布推迟本应于本月初举行的中欧峰会。作为前驻法大使,您如何评价此事?

    吴建民: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应该抓大事,特别是当危机来临,更要集中精力来抓大事,而不是干扰。3周之后,中欧领导人就要会晤了,萨科齐却高调宣布见达赖,中国人民当然会反感。中欧自1975年建交以来取得的进展前所未有,中欧关系的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萨科奇这样的做法,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因为相互尊重首先要尊重对方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他会见达赖这个做法显然是与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样一个原则相违背的,他这样做损害了中国和法国、中国和欧洲这样一个关系的基础。这不符合欧洲和法国人民的利益,不是有远见的行动。

    南方日报:您在担任驻法大使之间,着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希拉克总统之后,萨科齐担任法国总统以来,却发生过多次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这是否意味着,之前中法文化交流的成果付之东流?

    吴建民:各国人民发展关系,要互相了解各自的文化,是必由之路。国与国之间,跟人一样,会发生矛盾,但不意味着过去的努力都白费了。在西方领导人中,希拉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的深入是非常罕见的。领导人换了,背景不同,在一些事情上的做法会发生变化。但中法文化交流工作深入人心,并不会因此就前功尽弃。

    “软”和“硬”只是外交手段,不是目的

    南方日报:中国外交主张“韬光养晦”,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好像有点“软”。

    吴建民:外交政策上的“软”和“硬”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

    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总需要妥协的。硬就好?凶就好?这是比较肤浅、浅薄的看法。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中华民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我们需要全世界,全世界需要中国,这个大局面不能破坏。外交要讲理性、原则,匹夫之勇不足取。
吴建民:"亚元"或充当国际货币第三条腿2008年12月23日   来源: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朱丹阳摄




    从40多年谈笑于政府首脑出席的大小场合,到退回静谧的外交学院,再到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总给人一种儒雅、内敛的外交官印象。

    昨天做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虽然是做一场看似与外交不搭边的“全球金融海啸”讲座,但吴建民却从全球视野的职业广度和深度娓娓道来。

    没有强卖的观点,但新鲜的论调却让寒意微熏的广东人为之一振,看到了可为的空间。

    危机本身带来的影响还没有见底,短期内肯定不会消失

    今年以来,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当前的金融危机。有人认为“中国风景独好,可以在危机中独善其身”;有的则认为“中国可以当救世主”,甚至“可以救美国”。

    “这两种观点和看法都有很大的片面性,存在着对这场金融危机的理解误区。”吴建民说,“1929年大萧条爆发的时候,各国政府并没有国际合作,而是各自逃命,但这一次国际协调充分,像20国集团金融峰会就应当载入史册。”各国政府对危机反应迅速,都朝着共同利益去化解问题,不致诱发战争。

    “尽管如此,这场危机仍然不可小视。美国利率在1929—1933年大萧条时还没有到‘零’,现在却已是‘零利率’,说明这场危机来势不得了。”吴建民不无忧虑地说,“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危机还在蔓延,还没有见底,多长时间我讲不清楚,但短期内肯定不会消失。”

    危机应对

    这是亚洲国家加强金融合作的绝好机会   

    在吴建民看来,美国、欧洲经济都在衰退、在负增长,加上由西向东蔓延的经济危机使亚洲受到的影响相对滞后,所以,这场危机虽然影响巨大,但却是结构性的,对亚洲来说可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会。

    “这场危机到来之际与全球重心转移不期而遇”,“亚洲正在崛起”,“是21世纪最有活力最有前途的地方”。因此,重视亚洲是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对策之一。

    “当今世界金融链条是由两条腿支撑,一条腿是美元,一条腿是欧元。但一张两条腿的桌子是不大稳定的,这场大危机的出现呼唤着第三条腿出来,我认为这就是亚洲国家加强金融合作的绝好机会,这是不得了的机会,千载难逢。”吴建民略显激动地说,目前,亚洲九个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总额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比例的60%以上,但却流到了美国和欧洲。因此,借这次金融危机,我们是不是能大胆想象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大胆假设通过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管理等合作,由“亚元”来充当第三条腿?!

未来策略

    亚洲基础设施一旦弄起来不得了,汪洋书记出访东盟四国很有远见   

    金融危机必然导致欧美市场的萎缩以及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乃至亚洲要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中应对危机,必须打破瓶颈和惯有思维定势,杀出一条血路。

    吴建民认为,“亚洲基础设施”就是瓶颈所在。

    他介绍,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材料,东亚每年的基础设施需求是大约2000亿到3000亿美元,但到位的不到1/10。“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定的机制使亚洲人的钱有一小部分流到亚洲,把泛亚高速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甚至电力等联网建立起来,那么就能刺激亚洲内需,抵御欧美市场的萎缩。”吴建民说,“中国钢铁生产量超过5亿吨,如果能参与到各种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中就是一种机遇。亚洲基础设施一旦弄起来不得了,中国大有可为,毗邻东南亚的广东大有可为,汪洋书记今年9月出访东盟四国就很有远见。”

    除了要打破瓶颈外,吴建民还认为应对金融危机必须考虑新的能源、产业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他说,上世纪60年代美国大城市不太安全,中产阶级就移到郊区建大房子,每天开车两三小时往来于郊区和工作单位之间,现在这个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了,美国人开始“回城”了,但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思路不去改变,而是延续或重复别人的错误,中国人是会吃大亏的。“今天这种形势让中国人的智慧迸发出来,那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吴建民小传

    江苏南京人。第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任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被外交部录用,展开其长达4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他跻身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列。1991—1994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之后,他相继担任驻荷兰与瑞士大使。1998—2003年,他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回国后,担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2003年12月,又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2005年再度当选,至2007年11月卸任(该职最多仅可连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