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1895》一句话坏了一部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1:30:52
台词错误低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00:00  北京娱乐信报
    电视连续剧《台湾·1895》正在央视一套播出,该剧情节曲折,人物丰满,节奏明快。无奈一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错误令该剧大失颜面,很多观众责备制片方的“无知”,认为该剧质量低下,不该在央视这样重要的频道播出。对此片方表示:意见可以虚心接受,请大家本着善意、客观的角度出发,言论不要过激。

  剧情

  台词错误太低级

  《台湾·1895》以琅桥中日之战为序幕,以台湾的兴衰沦陷过程为线索,以刘永福、刘铭传等爱国英雄为主要人物形象,真实描绘了兴台、建台、保台的历史过程,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台湾沦陷的历史缘由,从而对两岸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点评:割让台湾这段历史在国内影视剧中反映得并不多,因此该剧开播后受到许多观众的关注。不过开播没几天,该剧即被观众指出有大量史实错误,随着一位阎姓女作家为该剧挑错的博文的发表,这种挑错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令人无法容忍的是第2集中李鸿章的一句台词:“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自此,大家都开始责备制片方的“无知”,“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主要参与者不是八国联军而是英法联军,剧中时间又是在1874年,该剧连最起码的近代史常识都没有”。

  此外被指出的错误涉及许多历史细节,像“字幕‘微臣’不止一次打成了‘为臣’,唐景崧的举荐人张之洞被错改成张佩纶”等等。

  该剧编剧是杨晓雄,他在交付了该剧第三稿后因病辞世。对于批评,制片方迅速作出了回应。表示杨晓雄的突然去世让整个剧组措手不及,他们会虚心接受观众批评,像“八国联军”这样的重大历史纰漏,希望能得到观众的谅解。不过对于一些观众的过激言论,片方表示不能接受,认为超出了讨论的范围。

  历史是一门学问,每次历史剧播出都免不了被人咬文嚼字,只不过《台湾·1895》“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错误实在太初级,这使得该剧难免遭受“致命”打击。

  演员

  表演相当见功力

  剧中主要人物多达100多位,从外国侵略者、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到民族英雄,各具特色。剧中李雪健扮演李鸿章,刘德凯出演为保台泣血而死的刘铭传,潘虹出演慈禧,这些实力演员为该剧增色不少。

点评:对李雪健、潘虹的表演,也有观众提出反面意见,认为《台湾·1895》把慈禧和李鸿章这两个“大坏蛋”塑造得太仁慈了,不符合历史真实。

  对于历史人物的争议向来就有,李鸿章到底是应该更“仁慈”一点,还是更“卑鄙”一点,是应该更“威武”还是更“老成”?这是值得历史学家永远研究的课题。从欣赏电视剧的角度看,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上没有太强的颠覆性,演员的表演有血有肉,相当见功力。

  -观众反应

  有硬伤尚可看

  个别言语激烈的观众的意见就不用说了,无非是“太雷人”、“编剧应该去上小学”这些板砖。除此之外,很多认真看过全剧的观众都对此剧持很客观的态度。

  他们认为:“除去该剧在历史知识上有些硬伤,剧还是很好看的,很耐嚼,如果编导制作时再细致些,此剧就可算是一部历史正剧中的精品了。”

  对于剧中的演员表演,观众也认为:“几乎每个主要人物都能立得起来,对史实与历史人物能从多侧面表现,比较客观,贴近真实。该剧对历史人物没有明显的主观性评价,而是将人物、人物关系、所处境遇等尽量多面地呈给观众,让观众自己考量人物的得失功过,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些都是我感觉处理得不错的地方。”台词错误低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00:00  北京娱乐信报
    电视连续剧《台湾·1895》正在央视一套播出,该剧情节曲折,人物丰满,节奏明快。无奈一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错误令该剧大失颜面,很多观众责备制片方的“无知”,认为该剧质量低下,不该在央视这样重要的频道播出。对此片方表示:意见可以虚心接受,请大家本着善意、客观的角度出发,言论不要过激。

  剧情

  台词错误太低级

  《台湾·1895》以琅桥中日之战为序幕,以台湾的兴衰沦陷过程为线索,以刘永福、刘铭传等爱国英雄为主要人物形象,真实描绘了兴台、建台、保台的历史过程,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台湾沦陷的历史缘由,从而对两岸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点评:割让台湾这段历史在国内影视剧中反映得并不多,因此该剧开播后受到许多观众的关注。不过开播没几天,该剧即被观众指出有大量史实错误,随着一位阎姓女作家为该剧挑错的博文的发表,这种挑错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令人无法容忍的是第2集中李鸿章的一句台词:“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自此,大家都开始责备制片方的“无知”,“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主要参与者不是八国联军而是英法联军,剧中时间又是在1874年,该剧连最起码的近代史常识都没有”。

  此外被指出的错误涉及许多历史细节,像“字幕‘微臣’不止一次打成了‘为臣’,唐景崧的举荐人张之洞被错改成张佩纶”等等。

  该剧编剧是杨晓雄,他在交付了该剧第三稿后因病辞世。对于批评,制片方迅速作出了回应。表示杨晓雄的突然去世让整个剧组措手不及,他们会虚心接受观众批评,像“八国联军”这样的重大历史纰漏,希望能得到观众的谅解。不过对于一些观众的过激言论,片方表示不能接受,认为超出了讨论的范围。

  历史是一门学问,每次历史剧播出都免不了被人咬文嚼字,只不过《台湾·1895》“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错误实在太初级,这使得该剧难免遭受“致命”打击。

  演员

  表演相当见功力

  剧中主要人物多达100多位,从外国侵略者、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到民族英雄,各具特色。剧中李雪健扮演李鸿章,刘德凯出演为保台泣血而死的刘铭传,潘虹出演慈禧,这些实力演员为该剧增色不少。

点评:对李雪健、潘虹的表演,也有观众提出反面意见,认为《台湾·1895》把慈禧和李鸿章这两个“大坏蛋”塑造得太仁慈了,不符合历史真实。

  对于历史人物的争议向来就有,李鸿章到底是应该更“仁慈”一点,还是更“卑鄙”一点,是应该更“威武”还是更“老成”?这是值得历史学家永远研究的课题。从欣赏电视剧的角度看,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上没有太强的颠覆性,演员的表演有血有肉,相当见功力。

  -观众反应

  有硬伤尚可看

  个别言语激烈的观众的意见就不用说了,无非是“太雷人”、“编剧应该去上小学”这些板砖。除此之外,很多认真看过全剧的观众都对此剧持很客观的态度。

  他们认为:“除去该剧在历史知识上有些硬伤,剧还是很好看的,很耐嚼,如果编导制作时再细致些,此剧就可算是一部历史正剧中的精品了。”

  对于剧中的演员表演,观众也认为:“几乎每个主要人物都能立得起来,对史实与历史人物能从多侧面表现,比较客观,贴近真实。该剧对历史人物没有明显的主观性评价,而是将人物、人物关系、所处境遇等尽量多面地呈给观众,让观众自己考量人物的得失功过,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些都是我感觉处理得不错的地方。”
还有网友看这片子:o
奇怪,为什么不能看呢?
原帖由 happywar 于 2008-11-18 22:54 发表
还有网友看这片子:o

还有人在网吧看红色电影,上影美术片。。。。。。
我就记得这部片子的预告片的一句台词:抗倭保台。。。。
我觉得还不错。CCTV以老生重谈的手法,宣扬台湾苦难史,顺带历史马马虎虎重揭满清伤疤。看来影响欠佳呀,在一个“盛世”,却回顾窝囊历史,如果不标新立意,怕是不能吸引眼球呀。
原帖由 happywar 于 2008-11-18 23:14 发表
我就记得这部片子的预告片的一句台词:抗倭保台。。。。


实际上,抗倭保台的内容仅有7级而已。回顾清法战争,到甲午战争用了30级。这个电视局用《台湾1895》的名字并不恰当,估计是为应景改的。
挺好看的啊  
这样的电视都放几遍  
义务教育的近代史再少讲的抗战

相信不少子孙后代都会觉得  把满清灭了让日本人近来就好了   

瞧它们的皇帝 总理 多么的勤奋爱国啊
再看满清那些家伙
片子很好,播放的时间也很好,但历史剧就是这样,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全看,但是看过得还不错。
这片拍得还可以,虽然有不少硬伤,但是瑕不掩瑜……
原帖由 找相机的熊 于 2008-11-18 23:32 发表
挺好看的啊  
这样的电视都放几遍  
义务教育的近代史再少讲的抗战

相信不少子孙后代都会觉得  把满清灭了让日本人近来就好了   

瞧它们的皇帝 总理 多么的勤奋爱国啊
再看满清那些家伙

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看看CCTV如何描写台湾民主国
这部戏穿越时空的东西很多,有点为剧本而剧本了。
一八九五 台灣今年拍了部電影阿 .

正在院線上映 .

描述客家人抗日的情節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4&variant=zh-tw

《一八九五》,又名《一八九五乙未》,是一部2008年的台灣電影,斥資新台幣6000萬預算拍攝,為台灣首部以客家語為主的電影。電影改編自知名作家李喬作品《情歸大地》,描述1895年乙未戰爭中客家村莊所發生的故事。

《一八九五》由洪智育執導,溫昇豪、楊謹華主演。電影在2008年11月7日於全台上映,由美商福斯影業發行。

目錄 [隱藏]
1 劇情
2 角色
3 製作
4 行銷
5 爭議與批評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



[編輯] 劇情
電影採雙線鋪陳,並且以日本文學家兼陸軍軍醫森鷗外和客家子弟的觀點來看待整個戰爭。

多年以前,客家女子黃賢妹為苗栗銅鑼灣鄉村秀才吳湯興的未婚妻,卻曾與丫環意外被土匪擄去,後雖平安歸來,卻也遭鄉里懷疑清白,但吳湯興仍相信並依約與她成親。

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日本。1895年5月,士人丘逢甲等人成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唐景崧為總統,年號永清。5月29日,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軍團登陸澳底,準備接收台灣。

客家仕紳吳湯興奉台灣民主國之命令為義軍統領,開始召集地方鄉勇組織義民軍,就連居於北埔的「金廣福」姜家後代姜紹祖與頭份的武秀才徐驤也特地趕來響應。然而,吳湯興的母親並不支持兒子的行動,吳湯興的妻子黃賢妹即使不支持戰爭也只能繼續支持丈夫。同樣的,姜紹祖的母親也僅剩紹祖一個兒子,他的妻子陳滿妹也已懷孕,無奈的她們也只能默默支持自己的至親。

近衛軍團相繼攻陷基隆、佔領台北後,開始南進政策。由吳湯興所率領的客家義軍,由於熟悉山地地形,並且採取游擊戰術,在桃竹苗等地抗日屢屢告捷。親王意識到台灣人民的倔強,並且宣告這並非接收,而是戰爭。

吳湯興組織的義民軍雖然在台灣民主國的軍隊支援前需抵抗日軍三個月,但隨著糧草不足以及官員潛逃中國越處不利。土匪頭目林天霸雖率領土匪幫加入,但是仍然無法長期抵擋日軍的南進。姜紹祖所帶領的義民軍最後也遭到日軍圍捕,而姜紹祖則在獄中服毒身亡。

親王為徹底殲滅義軍的阻撓,開始實行「無差別掃蕩」。義民軍由於糧食與傷亡的問題退守苗栗,同時日軍也因水土不服,感染熱病而死亡的人數遠比陣亡的多。親王為了能將戰爭儘快結束,希望將義軍引誘到南進的關鍵地─八卦山一決勝負。

吳湯興由於義軍撤退而得以返家,向母親請求糧食支援,但礙於天災人禍村莊的糧食也不足。黃賢妹深知丈夫面臨的艱苦,說服了婆婆並且將僅存的糧食送到吳湯興暫居的山寨。吳湯興將髮辮交給妻子,並且囑咐若不幸戰死,以髮為塚。隔日義民軍啟程前往八卦山,吳湯興一行人皆壯烈成仁。

義民軍瓦解後,戰事也大致告一段落,親王也因為得到了傳染病而漸漸死去。吳湯興之妻黃賢妹尋夫不成後,投井殉情被日軍獲救,而後絕食八日而亡。


[編輯] 角色
演員 角色 簡介
楊謹華 黃賢妹 出身苗栗頭份望族,習武讀書,個性好強。年少時曾遭土匪擄去釋回而被懷疑清白,但丈夫吳湯興仍依約娶了她。
溫昇豪 吳湯興 苗栗銅鑼樟樹林人,原為鄉村秀才,後不齒清廷割讓台灣,投筆從戎對抗日軍。妻為黃賢妹,儘管婚前有妻子遭土匪玷汙的流言,但湯興仍執意娶她。
張書豪 姜紹祖 出身天水堂 (北埔)姜家,為「金廣福大隘」第一代墾戶首姜秀鑾後代,家境富裕。為典型熱血青年,自願捐出財產,集結眾人之力對抗日軍。
吳皓昇 徐驤 苗栗頭份武秀才,同樣也是抗日軍的首領,但個性不同於湯興與紹祖,穩重內斂、沉默寡言。
李佳穎 陳滿妹 姜紹祖的新婚妻子,在丈夫出外抗日時也懷有丈夫的骨肉,只能祈求丈夫平安歸來。
李興文 林天霸 閩籍盜賊,為人坦蕩。曾劫獲黃賢妹隨行的糧隊,對黃賢妹的豪氣有深刻印象。
許安安 英妹 黃賢妹的貼身丫環,有著客家女子的獨立性。
吳定謙 土匪金福 閩籍土匪,跟隨著林天霸。即使在加入義軍後,仍常與姜紹祖起衝突。
日比野玲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日本接收台灣的「近衛師團」指揮官,他在日治時期的台灣是被神話最徹底的人物。
貴島功一朗 森鷗外 原名森林太郎,與同時代的夏目潄石同為日本大文豪。1895年為陸軍軍醫,但秉持著人文深度與文學涵養的他反對這場戰役。
唐美雲 吳秋妹 吳湯興之母,婚後產下四子後,丈夫拋妻棄子,遂擔起持家重任。原認為可將家業傳與長子湯興,卻遇上戰爭。
徐樂眉 姜宋氏 姜紹祖之母,能掌管家中大事,唯獨對兒子沒輒。是一個堅韌沉著的女性,帶領姜家渡過難關。


[編輯] 製作
《一八九五》電影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與青睞影視共同投資新台幣六千萬元拍攝。電影原預定是由陳坤厚執導 [1],不過因陳坤厚同時忙於拍攝另一部電影《新魯冰花》,而改由洪智育執導,陳坤厚任總顧問 [2]。

電影耗費兩年籌備,歷經十個月拍攝,取景地點包括瑞芳、九份、基隆、新竹橫山、苗栗、八卦山、墾丁等30多處名勝風景[3] 。而片中也有一場張書豪飾演的姜紹祖遭日軍追捕的戲,由於劇中需要放火焚燒大片甘蔗園,製片特別花了一百萬買下虎尾糖廠中佔地數甲的蔗園,並且在攝氏35度的艷陽天下拍攝焚燒鏡頭,當天設置出動多輛消防車、救護車待命,演員們各個精疲力竭,而這場火燒甘蔗園戲拍攝約十個小時左右[4]。


[編輯] 行銷
《一八九五》由美商福斯影業和海鵬影業在台共同發行,除了設立官方網站與官方部落格宣傳外,也舉辦多場試映會並且邀請抗日英雄姜紹祖的後代、呂秀蓮前副總統等共襄盛舉[5] [6]。另外由於盛夏上映的《海角七號》造成台灣社會空前轟動,讓沉寂已久的國片市場再度敞開,緊接在晚秋上映的《一八九五》也挾著其首部客家發音史詩電影的光環,官方網站被擠爆,詢問度大增[3]。

《一八九五》獲選為台北縣政府舉辦的「山城影視節」開幕片,包括導演洪智育、演員溫昇豪、吳定謙與其父吳念真也連袂出席造勢活動[7]。

《一八九五》不僅為政治人物們推薦,同時也是民視電視台與客家電視台的重點宣傳項目之一。

2008年11月1日,《一八九五》與其他同月上映的台灣電影包括《渺渺》、《愛的發聲練習》等共同造勢,希望藉由《海角七號》帶動的國片熱潮再讓觀眾回到戲院觀賞[8]。


[編輯] 爭議與批評
《一八九五》在正式上映後,觀眾對於該片的疑問大致上可歸納於下列幾項:

『這是愛情片還是史詩片?』

『徒具悲情而不見壯烈?』

『戰鬥場面的含糊帶過?』

『道具考據上的錯誤?』

『八卦山戰役為何未拍攝?』[來源請求]
咋说呢,电视剧而已,不用太认真
]]
原帖由 760126 于 2008-11-19 14:59 发表
八国联军对圆明园确实进行了破坏——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焚烧并不彻底,此后到哪里捡洋落的一直大有人在,北京某著名高等院校标志性的华表:D ——对北京比较熟悉的童鞋一定知道偶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圆明园搬过来的 ...

正解。圆明园在英法联军之后又进行了部分修复重建,八国联军事隔几十年又大规模破坏一次。所以说八国联军烧圆明园也算过得去,不过剧中人如果在1900年以前说这话就不可以了。
八国联军确实也去光顾了圆明园

不过是1900去的  剧中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874年

结论编剧是文盲 没有历史常识
满清用的人完全是一群废物。稍微有能力的李鸿章之子(驻日公使),日本人演个戏就被人家骗了,而袁世凯(驻朝公使)一直靠一个日本间谍收集消息。李鸿章靠这两人获取情报,,而且念念不忘慈喜60大寿的事情,不错判局势才怪。
文史方面瞎编乱造,武备方面更是胡邹一气:

14集,李鸿章带伊腾博文参观定远舰,让刘步蟾报主炮口径,刘答:前主炮300米厘,后主炮200米厘,左右玄炮155米厘……什么玩意!

第25集里舰队访问日本的部分,又是"大炮晾衣"老调重谈。竟然有在定远尾炮炮管上晾裤子被日人从望远镜里发现的的镜头。看了真是让人气愤。而且还是在定远纪念舰上拍摄的,简直是对定远的亵渎。

人虽已逝,遗毒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