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又来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53:28
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政權也是離現代最近的一個皇朝,同時又是一個少數民族擊敗傳統的「華夏民族」(主要指漢族)而建立的政權,清朝有其特殊性,長期以來存在大量爭議。


[編輯] 主流觀點
有關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存在爭議。主流觀點認為,後金是明朝的地方割據政權,而清朝自入關以來積極推行儒家思想,定國號大清,定都於中原的北京;同時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原先明朝的統治機構來統治人民,並以儒家傳統和中原正統的繼承者自居;清朝由於大量開墾土地以及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中國人口大幅增長,達到前所未有的四億。辛亥革命後清朝被中華民國所承繼,因此清朝是中國的一個正統朝代。在近代清朝與西方國家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也往往以「中國」來指代清朝,並在國際上作為中國的代表(如尼布楚條約中有「中國大皇帝」、「凡嶺南一帶土地及流入黑龍江大小諸川應歸中國管轄」、「俄民之在中國或華民之在俄國者」等表述)。同時,清朝初期和中期打下的領土也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礎。這種觀點目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中華民國歷史教科書所認同,尤其在20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屬於官方主流觀點。


[編輯] 對於主流觀點的不同意見

[編輯] 反對意見
對於以上主流觀點,有部分人表示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清朝(或滿清)是在代表中國「正統」的明朝滅亡後,在中國土地上建立起來的外國或外族殖民政權,此時中國處於亡國時期,滿清史是中國的殖民史,並認為中國直到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後才復國,故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滿人則先後兩次復國(張勛復辟、滿洲國),但均失敗告終。女真人故意用清的三點水來克明的日,並在月上用一個主來壓(不過需要注意,這僅僅是「清」字由來的一種解釋)。持此觀點的人所認為的「中國」是代表漢族為主的華夏民族的中國(即華夏中國),而「外族」是以華夏為本位稱呼明末當時被視為「蠻夷」的滿族。這些人認為滿族人入關前後對明時期的中國人主要是漢族人進行的一系列的屠殺與奴役與日本當年的侵華行為無論在殘烈程度還是後續惡劣影響方面並無二致。以少數民族政權取代南宋並實行民族等級制度的元朝也同樣被這些人認為是中國的亡國時期,即「崖山之後已無中國」。部分人更是認爲北魏、北周、後唐、後晉、後漢等鮮卑、沙陀的政權也並非中國的政權。清朝統治者為保持滿族的絕對統治地位,先入關時實行剃髮易服(用強制的行政手段強迫漢族從剃髮留辮的滿族服飾,改變了中國外在形象,並對拒絕剃髮易服的民眾進行屠殺)這本身就是對嚴禁剃髮的儒家學說的背離、如若說剃髮易服已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那麼如果日本侵華成功,我們必然也可以為日本的奴化政策找到很多合理的解釋,(日本雖為外國,但歷史上曾經多次內附,承認中央王朝皇帝的宗主權,成為中國屬國。最近的一次是在16世紀末期明朝萬曆年間即日本後陽成天皇的文祿五年,大明皇帝籍明朝議和使到日本就韓戰談判時,派使者賜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據日本史書記載豐臣秀吉對此勃然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哉!」,摔詔書于地,並怒逐大明使臣,不久後再次遣兵入侵朝鮮。但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那是日本史書的誇張描寫,而豐臣秀吉雖然對此十分不滿,但畏懼中國之國力,仍勉強接受冊封並且在隔天穿著明朝附屬國王的冕服宴請明使。依照華夷之辨以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概念,日本人就可被理解成為中國人,這樣侵略就順理成章變成了融合,並且日本文化無論從外表還是內里都比滿清文化更像中國文化。)恐怕這樣的歷史觀長此以往,只會成為培養漢奸的溫床(如若將來世界大同,中日無國家之分,那麼南京大屠殺也會被人們當成古代史以及民族融合的必要手段,也可以為其找到合理的解釋)。圈地,以及對抗清軍民的屠殺(如江南等地的屠城),得到統治權後則在精神和思想上進行非常嚴格的鉗制(文字獄),並建立了八旗貴族壟斷社會財富的經濟系統,使占主體的漢族民眾在300年中始終處於貧困的地步,並且封鎖國門,忽視科學進步,禁止對外貿易,奴化愚民化漢族民眾,使中國從領先世界的強國一落千丈成為人人敢欺的東亞病夫,在被外國強權擊敗之後又瘋狂地賣國,將大片土地,大筆錢財割讓,賠償給帝國主義者,直接導致今日中國依舊沒有擺脫貧困。滿清立國之初定滿語為國語,初葉至中葉乃至19世紀末的官方文件有相當一部分以滿文(清字)書寫,比如尼佈楚條約的正式條約僅有滿、俄、拉丁三種文本,而足以代表中國的漢文版本僅在刻制的界碑中使用(碑文共有滿、漢、蒙、俄、拉丁五種文本),但19世紀以來則往往兩者並用或者僅用漢文書寫,比如1894年簽訂的《中俄會訂管轄哈薩克等處條款》清政府規定該條約「中國用清,漢文繕寫」,意即中國(此處指清政府)用滿文以及漢文書寫該條約,又如1896年簽定的《中日通商行船條約》中規定清政府方面僅用漢文書寫該條約。另外,滿清(後金)舊地雖然名義上屬於明王朝直轄領土,但明王朝並沒有直接管轄,而是賜予女真酋長名義上的官職令其代為治理而已,並且努爾哈赤時期已經宣布獨立成為獨立於正統中國(明朝)的國家,並且他們的民族、習俗、語言、文化都與中國人(指漢人)迥異。所以,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相比李自成張獻忠的政權,大明王朝並沒有直接統治努爾干都司,滿清是以外國之姿態侵略並且滅亡了中國,並認為滿清統治者自己也不視為是中國人,例如多爾袞代順治頒發的《剃髮詔書》:向來剃髮之制,不即令劃一,姑聽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乎,若不統一,終屬二心。自發布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為惜發爭留,決不輕貸。又如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的言論「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有人從上述《中俄會訂管轄哈薩克等處條款》中所提到的「中國用清,漢文繕寫」這句話中看出清政府自視為中國,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在明朝滅亡以後,日本朝鮮都曾經自稱中國,甚至越南也有此稱呼,上述三國也都曾表示自己才是中華文化的真正繼承者,並且在抗戰時期汪精衛的偽政權也自稱「中華民國」,按照這樣的強盜邏輯,天底下不知道要冒出多少假冒中國。持這種觀點的人還認為對於滿洲人殖民的歷史事實不能避諱更不能篡改。滿人入關之後在各要地建立滿洲城,並將大批滿洲人遷居入關,滿洲子弟居於其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壓榨奴役漢人,其目的就是為了控制中國各要害地點並且遏止漢人的反抗,反觀滿人發家之地卻修建柳條邊禁止漢人移民進入,為的也是將來中國守不住可以退回原來的地方繼續苟延殘喘,這直接導致東北人口空虛,開發停滯不前,使沙俄輕易攫奪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東北沃土。如若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不能以今日滿人的國籍來衡量其祖先之地位,正如今日美國人的祖先並非美國人,而大部分是英國人同樣道理。另外,判斷一個政權是否正統也取決於這個政權是否代表絕大多數國民的利益。很顯然滿清實行的是滿人高高在上而奴役漢人的種族主義,滿漢官員看似相當,但實際上不成比例。滿人生來就有爵位俸祿,遊手好閒,八旗子弟也成了紈絝子弟的代名詞。在辛亥革命之後,奴役壓榨漢人的好日子不在,因為沒有謀生技能變賣家產凍餓而死或者淪落風塵成為妓女的滿人和旗人比比皆是。再將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和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的話語對比也可窺知一二。《明史》記載崇禎皇帝在自縊之前說:「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而溥儀在《我的前半生》里坦言「這時佔據著我全心的,不是東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麼辦法統治這塊殖民地。它要駐多少兵,要采什麼礦,我一概不管,我關心的只是要復辟,要他們承認我是個皇帝」。抗戰時期在華北、華東等地建立的偽政權至少有中華二字,而日本人扶持滿清末代皇帝建立的國家卻名叫「滿洲國」,雖然「滿洲國」的人口90%以上是漢人。並且溥儀曾經于1930年代到日本東京參拜靖國神社,甚至迎奉天照大神排位回「滿洲國」供奉,承認滿人的祖宗為天照大神。因而持該觀點的人認為滿洲人對中國並無任何國家認同。


[編輯] 支持意見
主流觀點者則不同意以上的反對意見。他們認為,「中國」是國家的名稱不是民族政權的別稱。他們認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歷史,而不是用極端民族主義或者用漢本位的眼光來看歷史。如「中國」一詞就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中國」一詞並不存在於夏商,到西周出現時是指中央,後又發展到指中原、諸夏,更進一步成為中原政權、正統政權的代稱,到現在成為國家的名稱,若不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這個詞就將不明所指(如東周時期的秦楚等國」、三國時期的吳蜀、五代時期的十國等都不認為自己是中國)。又如北周和隋的繼承、北朝與南朝的敵對、隋與陳的滅國,隋唐的胡化等都因歷史的發展而形成不同的觀點。而有一些觀點卻又因價值觀念而不變,如對屈原的「愛國詩人」身份的認同,並不因秦之一統而變成「國家分裂分子」,如岳飛的「民族英雄」身份並不因國家的一統而變成「民族分裂分子」等等。

其中部分人認為,清朝及滿洲國已完全由中華民國所取代,並沒有延續至今成為中國之外的國家,那麼清朝就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王朝,滿洲國就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傀儡政權。而與清朝有明確的延續對象不同,由於外蒙古在1946年獨立建國,使得元朝是由中國還是由蒙古國所延續存在爭議。

而有部分人的觀點則是持以中華民族的角度來看。中國時至今日,已經是56個民族共同的中國,滿族和漢族早已經融合成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早在清朝的實際建立者努爾哈赤起兵之前,滿族的聚居區就已經在明朝奴爾干都司的統治之下,努爾哈赤反明前也是明朝建州衛官員,後金就類同李自成的大順、張獻宗的大西等政權,僅建立者的民族不同,所以清朝絕不是中國的亡國時期,更不是所謂的「殖民」,且作為統治層的旗人中包括有漢人的「漢軍八旗」。清朝的確在入關初期對漢族實行了「六大弊政」,但著都屬於中華民族的民族內部矛盾,不可以和日本侵華相提並論。而且,清朝建立時仍屬於古代,而在古代屠城的事情並不少見,例如歷史上曹操、項羽等都曾多次屠城,且因入關的滿洲人數較少尚不足10萬,清初屠城的執行者多為漢人,如揚州十日的眾降清前明軍、嘉定三屠的李成棟部、廣州屠殺的尚可喜部等等。清朝的統治者實行「剃髮易服」,是為了防止被人數占絕對優勢的漢人漢化,與之後實行的「文字獄」的原因都是為了保證其統治地位。而這種推行方式也從反面促進了民族融合,到清朝的中後期,大部分國民已經接受了「剃髮易服」後的裝束,這也就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在這部分人中的觀點也有不同的分歧存在。如在對待屠城的態度上,有些人認為雖因入關的滿洲人數較少,清初屠城的執行者多為漢人,但作為屠城政策的推行者或支持者,滿人統治層負有不可推卸的罪行。又如清朝的統治者實行「剃髮易服」與之後實行的「文字獄」的原因都是為了保證其統治地位,其中的「剃髮易服」是為了不願如北魏孝文帝般接受漢化,而要搶先滿化人數占絕對優勢的漢人。這部分人認為,清朝是一個在國家內部實行民族壓迫統治的王朝。但是,在國家內部實行民族壓迫統治並不等同於外國殖民統治,清朝仍然是中國朝代。後來在日本扶持下建立的滿洲國雖然也脫離了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管轄,但對於中國而言,東北仍是中國的領土,偽滿只是中國的一個傀儡政權而不是外國。

關於「清兵在江南的血腥鎮壓」,有部分批評者認為,這主要是由投靠清朝的前明軍實施的。目的在於威懾抵抗者,便於他們搶佔地盤。 沒有證據表明是當時北方的滿族首領指使了漢族軍閥在中國南部對平民的屠殺。此部份批評者認為,對滿清的妖魔化與編造歷史,實際上是在煽動民族歧視,挑動民族仇恨。


[編輯] 史學家觀點
錢穆的觀點:近代國學、歷史學家、教育家錢穆在其作品《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提出清代政治最大的弊病為部族政治。錢穆這樣寫道:「尤其是清代,可說全沒有制度。它所有的制度,都是根據著明代,而在明代的制度里,再加上他們許多的私心。這種私心,可說是一種「部族政權」的私心。一切有滿洲部族的私心處罰,所以全只有法術,更不見制度。 ……總之清代在制度上,實在也沒有幾項值得我們今天之再稱道。」

章太炎的觀點:近代國學大家、思想家、民族主義革命家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中認為「滿清和蒙元」的歷史應該歸到「四夷列傳」,並寫有《正仇滿論》中間諸如「進不知政 退不知農商」、「無一不足以喪吾大陸」等觀點。

柏楊的觀點:歷史學家、思想家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有如下敘述:「滿洲人仿效明王朝的模式,建立了一個絕對專制的極權體制,……但是歷史上極少出現的英明君主,忽然接連著出現時,政府的功能卻可充分發揮。清王朝皇族來自遼東簡單樸實的社會,嬪妃宦官以及宮廷費用,都大量減少。宦官時代從此成為陳跡,無力再現。比起明王朝和更早的蒙古帝國統治時代,這一百余年間的中國人民,好像活在天堂。而清政府為中國增加的領土,超過從明王朝承襲下來的中國領土的四倍。」

黃仁宇的觀點:歷史學家、明史專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有如下敘述:「……漢滿兩方缺乏永久的仇恨……民族主義其實是近代社會的產物……在十七、十八世紀,滿清無意將中國傳統作大規模更動,漢人也未曾覺得他們的文物整個地被威脅,所以受激動的仍在全人口中佔極少數。」黃氏提出,近代對清朝的看法,是受到近代社會的影響。

李敖的觀點:中國近代史學家、作家、時事批評家李敖在其作品《北京法源寺》中寫道:「漢族人說滿族是異族、是夷狄的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古代中國小,中原地區只是河南、山西這些地方,那時大家以為除了這地方的人,其它都是異族,其實都是老祖宗們的瞎扯淡!並且異族的範疇和定義,也因扯淡的扯法不同而一改再改。」他隨後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從周朝至近代時期為止人們對「異族」的範疇和定義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來說明滿族並非異族或夷狄,而是其實都是中國人。


[編輯] 政治家觀點
孫中山的觀點:由於孫中山本人意圖推翻清朝統治,並多次領導反清的武裝起事,所以在對清朝的評論上他和清末其他革命黨人態度類似,具有大漢族主義及排滿興漢思想,以號召人民響應,這一點可由三民主義中窺見其思想。不過他較著眼於清政權統治方式上的缺失,並引入西方價值的觀點來批評。孫中山曾於1904年纂文列舉了行政措施、結社和言論自由、苛捐雜稅等十一條罪狀。[註 2]

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孫中山先生放棄了「驅除韃虜」的口號,改為包括滿族在內的「五族共和」。並提出三民主義作為建國的核心主張。很多學者認為孫中山先生提出民族革命的觀點是出於保證辛亥革命成功的角度,且加上了排滿興漢為前提,那麼就較容易獲得民眾的支持。於是「驅除韃虜」就僅僅成了革命特殊時期的口號,「三民主義」成為其建國根本主義,作為追求「五族共和」理想的基礎。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政權也是離現代最近的一個皇朝,同時又是一個少數民族擊敗傳統的「華夏民族」(主要指漢族)而建立的政權,清朝有其特殊性,長期以來存在大量爭議。


[編輯] 主流觀點
有關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存在爭議。主流觀點認為,後金是明朝的地方割據政權,而清朝自入關以來積極推行儒家思想,定國號大清,定都於中原的北京;同時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原先明朝的統治機構來統治人民,並以儒家傳統和中原正統的繼承者自居;清朝由於大量開墾土地以及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中國人口大幅增長,達到前所未有的四億。辛亥革命後清朝被中華民國所承繼,因此清朝是中國的一個正統朝代。在近代清朝與西方國家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也往往以「中國」來指代清朝,並在國際上作為中國的代表(如尼布楚條約中有「中國大皇帝」、「凡嶺南一帶土地及流入黑龍江大小諸川應歸中國管轄」、「俄民之在中國或華民之在俄國者」等表述)。同時,清朝初期和中期打下的領土也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礎。這種觀點目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中華民國歷史教科書所認同,尤其在20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屬於官方主流觀點。


[編輯] 對於主流觀點的不同意見

[編輯] 反對意見
對於以上主流觀點,有部分人表示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清朝(或滿清)是在代表中國「正統」的明朝滅亡後,在中國土地上建立起來的外國或外族殖民政權,此時中國處於亡國時期,滿清史是中國的殖民史,並認為中國直到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後才復國,故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滿人則先後兩次復國(張勛復辟、滿洲國),但均失敗告終。女真人故意用清的三點水來克明的日,並在月上用一個主來壓(不過需要注意,這僅僅是「清」字由來的一種解釋)。持此觀點的人所認為的「中國」是代表漢族為主的華夏民族的中國(即華夏中國),而「外族」是以華夏為本位稱呼明末當時被視為「蠻夷」的滿族。這些人認為滿族人入關前後對明時期的中國人主要是漢族人進行的一系列的屠殺與奴役與日本當年的侵華行為無論在殘烈程度還是後續惡劣影響方面並無二致。以少數民族政權取代南宋並實行民族等級制度的元朝也同樣被這些人認為是中國的亡國時期,即「崖山之後已無中國」。部分人更是認爲北魏、北周、後唐、後晉、後漢等鮮卑、沙陀的政權也並非中國的政權。清朝統治者為保持滿族的絕對統治地位,先入關時實行剃髮易服(用強制的行政手段強迫漢族從剃髮留辮的滿族服飾,改變了中國外在形象,並對拒絕剃髮易服的民眾進行屠殺)這本身就是對嚴禁剃髮的儒家學說的背離、如若說剃髮易服已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那麼如果日本侵華成功,我們必然也可以為日本的奴化政策找到很多合理的解釋,(日本雖為外國,但歷史上曾經多次內附,承認中央王朝皇帝的宗主權,成為中國屬國。最近的一次是在16世紀末期明朝萬曆年間即日本後陽成天皇的文祿五年,大明皇帝籍明朝議和使到日本就韓戰談判時,派使者賜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據日本史書記載豐臣秀吉對此勃然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哉!」,摔詔書于地,並怒逐大明使臣,不久後再次遣兵入侵朝鮮。但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那是日本史書的誇張描寫,而豐臣秀吉雖然對此十分不滿,但畏懼中國之國力,仍勉強接受冊封並且在隔天穿著明朝附屬國王的冕服宴請明使。依照華夷之辨以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概念,日本人就可被理解成為中國人,這樣侵略就順理成章變成了融合,並且日本文化無論從外表還是內里都比滿清文化更像中國文化。)恐怕這樣的歷史觀長此以往,只會成為培養漢奸的溫床(如若將來世界大同,中日無國家之分,那麼南京大屠殺也會被人們當成古代史以及民族融合的必要手段,也可以為其找到合理的解釋)。圈地,以及對抗清軍民的屠殺(如江南等地的屠城),得到統治權後則在精神和思想上進行非常嚴格的鉗制(文字獄),並建立了八旗貴族壟斷社會財富的經濟系統,使占主體的漢族民眾在300年中始終處於貧困的地步,並且封鎖國門,忽視科學進步,禁止對外貿易,奴化愚民化漢族民眾,使中國從領先世界的強國一落千丈成為人人敢欺的東亞病夫,在被外國強權擊敗之後又瘋狂地賣國,將大片土地,大筆錢財割讓,賠償給帝國主義者,直接導致今日中國依舊沒有擺脫貧困。滿清立國之初定滿語為國語,初葉至中葉乃至19世紀末的官方文件有相當一部分以滿文(清字)書寫,比如尼佈楚條約的正式條約僅有滿、俄、拉丁三種文本,而足以代表中國的漢文版本僅在刻制的界碑中使用(碑文共有滿、漢、蒙、俄、拉丁五種文本),但19世紀以來則往往兩者並用或者僅用漢文書寫,比如1894年簽訂的《中俄會訂管轄哈薩克等處條款》清政府規定該條約「中國用清,漢文繕寫」,意即中國(此處指清政府)用滿文以及漢文書寫該條約,又如1896年簽定的《中日通商行船條約》中規定清政府方面僅用漢文書寫該條約。另外,滿清(後金)舊地雖然名義上屬於明王朝直轄領土,但明王朝並沒有直接管轄,而是賜予女真酋長名義上的官職令其代為治理而已,並且努爾哈赤時期已經宣布獨立成為獨立於正統中國(明朝)的國家,並且他們的民族、習俗、語言、文化都與中國人(指漢人)迥異。所以,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相比李自成張獻忠的政權,大明王朝並沒有直接統治努爾干都司,滿清是以外國之姿態侵略並且滅亡了中國,並認為滿清統治者自己也不視為是中國人,例如多爾袞代順治頒發的《剃髮詔書》:向來剃髮之制,不即令劃一,姑聽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乎,若不統一,終屬二心。自發布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為惜發爭留,決不輕貸。又如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的言論「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有人從上述《中俄會訂管轄哈薩克等處條款》中所提到的「中國用清,漢文繕寫」這句話中看出清政府自視為中國,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在明朝滅亡以後,日本朝鮮都曾經自稱中國,甚至越南也有此稱呼,上述三國也都曾表示自己才是中華文化的真正繼承者,並且在抗戰時期汪精衛的偽政權也自稱「中華民國」,按照這樣的強盜邏輯,天底下不知道要冒出多少假冒中國。持這種觀點的人還認為對於滿洲人殖民的歷史事實不能避諱更不能篡改。滿人入關之後在各要地建立滿洲城,並將大批滿洲人遷居入關,滿洲子弟居於其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壓榨奴役漢人,其目的就是為了控制中國各要害地點並且遏止漢人的反抗,反觀滿人發家之地卻修建柳條邊禁止漢人移民進入,為的也是將來中國守不住可以退回原來的地方繼續苟延殘喘,這直接導致東北人口空虛,開發停滯不前,使沙俄輕易攫奪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東北沃土。如若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不能以今日滿人的國籍來衡量其祖先之地位,正如今日美國人的祖先並非美國人,而大部分是英國人同樣道理。另外,判斷一個政權是否正統也取決於這個政權是否代表絕大多數國民的利益。很顯然滿清實行的是滿人高高在上而奴役漢人的種族主義,滿漢官員看似相當,但實際上不成比例。滿人生來就有爵位俸祿,遊手好閒,八旗子弟也成了紈絝子弟的代名詞。在辛亥革命之後,奴役壓榨漢人的好日子不在,因為沒有謀生技能變賣家產凍餓而死或者淪落風塵成為妓女的滿人和旗人比比皆是。再將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和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的話語對比也可窺知一二。《明史》記載崇禎皇帝在自縊之前說:「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而溥儀在《我的前半生》里坦言「這時佔據著我全心的,不是東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麼辦法統治這塊殖民地。它要駐多少兵,要采什麼礦,我一概不管,我關心的只是要復辟,要他們承認我是個皇帝」。抗戰時期在華北、華東等地建立的偽政權至少有中華二字,而日本人扶持滿清末代皇帝建立的國家卻名叫「滿洲國」,雖然「滿洲國」的人口90%以上是漢人。並且溥儀曾經于1930年代到日本東京參拜靖國神社,甚至迎奉天照大神排位回「滿洲國」供奉,承認滿人的祖宗為天照大神。因而持該觀點的人認為滿洲人對中國並無任何國家認同。


[編輯] 支持意見
主流觀點者則不同意以上的反對意見。他們認為,「中國」是國家的名稱不是民族政權的別稱。他們認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歷史,而不是用極端民族主義或者用漢本位的眼光來看歷史。如「中國」一詞就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中國」一詞並不存在於夏商,到西周出現時是指中央,後又發展到指中原、諸夏,更進一步成為中原政權、正統政權的代稱,到現在成為國家的名稱,若不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這個詞就將不明所指(如東周時期的秦楚等國」、三國時期的吳蜀、五代時期的十國等都不認為自己是中國)。又如北周和隋的繼承、北朝與南朝的敵對、隋與陳的滅國,隋唐的胡化等都因歷史的發展而形成不同的觀點。而有一些觀點卻又因價值觀念而不變,如對屈原的「愛國詩人」身份的認同,並不因秦之一統而變成「國家分裂分子」,如岳飛的「民族英雄」身份並不因國家的一統而變成「民族分裂分子」等等。

其中部分人認為,清朝及滿洲國已完全由中華民國所取代,並沒有延續至今成為中國之外的國家,那麼清朝就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王朝,滿洲國就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傀儡政權。而與清朝有明確的延續對象不同,由於外蒙古在1946年獨立建國,使得元朝是由中國還是由蒙古國所延續存在爭議。

而有部分人的觀點則是持以中華民族的角度來看。中國時至今日,已經是56個民族共同的中國,滿族和漢族早已經融合成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早在清朝的實際建立者努爾哈赤起兵之前,滿族的聚居區就已經在明朝奴爾干都司的統治之下,努爾哈赤反明前也是明朝建州衛官員,後金就類同李自成的大順、張獻宗的大西等政權,僅建立者的民族不同,所以清朝絕不是中國的亡國時期,更不是所謂的「殖民」,且作為統治層的旗人中包括有漢人的「漢軍八旗」。清朝的確在入關初期對漢族實行了「六大弊政」,但著都屬於中華民族的民族內部矛盾,不可以和日本侵華相提並論。而且,清朝建立時仍屬於古代,而在古代屠城的事情並不少見,例如歷史上曹操、項羽等都曾多次屠城,且因入關的滿洲人數較少尚不足10萬,清初屠城的執行者多為漢人,如揚州十日的眾降清前明軍、嘉定三屠的李成棟部、廣州屠殺的尚可喜部等等。清朝的統治者實行「剃髮易服」,是為了防止被人數占絕對優勢的漢人漢化,與之後實行的「文字獄」的原因都是為了保證其統治地位。而這種推行方式也從反面促進了民族融合,到清朝的中後期,大部分國民已經接受了「剃髮易服」後的裝束,這也就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在這部分人中的觀點也有不同的分歧存在。如在對待屠城的態度上,有些人認為雖因入關的滿洲人數較少,清初屠城的執行者多為漢人,但作為屠城政策的推行者或支持者,滿人統治層負有不可推卸的罪行。又如清朝的統治者實行「剃髮易服」與之後實行的「文字獄」的原因都是為了保證其統治地位,其中的「剃髮易服」是為了不願如北魏孝文帝般接受漢化,而要搶先滿化人數占絕對優勢的漢人。這部分人認為,清朝是一個在國家內部實行民族壓迫統治的王朝。但是,在國家內部實行民族壓迫統治並不等同於外國殖民統治,清朝仍然是中國朝代。後來在日本扶持下建立的滿洲國雖然也脫離了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管轄,但對於中國而言,東北仍是中國的領土,偽滿只是中國的一個傀儡政權而不是外國。

關於「清兵在江南的血腥鎮壓」,有部分批評者認為,這主要是由投靠清朝的前明軍實施的。目的在於威懾抵抗者,便於他們搶佔地盤。 沒有證據表明是當時北方的滿族首領指使了漢族軍閥在中國南部對平民的屠殺。此部份批評者認為,對滿清的妖魔化與編造歷史,實際上是在煽動民族歧視,挑動民族仇恨。


[編輯] 史學家觀點
錢穆的觀點:近代國學、歷史學家、教育家錢穆在其作品《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提出清代政治最大的弊病為部族政治。錢穆這樣寫道:「尤其是清代,可說全沒有制度。它所有的制度,都是根據著明代,而在明代的制度里,再加上他們許多的私心。這種私心,可說是一種「部族政權」的私心。一切有滿洲部族的私心處罰,所以全只有法術,更不見制度。 ……總之清代在制度上,實在也沒有幾項值得我們今天之再稱道。」

章太炎的觀點:近代國學大家、思想家、民族主義革命家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中認為「滿清和蒙元」的歷史應該歸到「四夷列傳」,並寫有《正仇滿論》中間諸如「進不知政 退不知農商」、「無一不足以喪吾大陸」等觀點。

柏楊的觀點:歷史學家、思想家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有如下敘述:「滿洲人仿效明王朝的模式,建立了一個絕對專制的極權體制,……但是歷史上極少出現的英明君主,忽然接連著出現時,政府的功能卻可充分發揮。清王朝皇族來自遼東簡單樸實的社會,嬪妃宦官以及宮廷費用,都大量減少。宦官時代從此成為陳跡,無力再現。比起明王朝和更早的蒙古帝國統治時代,這一百余年間的中國人民,好像活在天堂。而清政府為中國增加的領土,超過從明王朝承襲下來的中國領土的四倍。」

黃仁宇的觀點:歷史學家、明史專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有如下敘述:「……漢滿兩方缺乏永久的仇恨……民族主義其實是近代社會的產物……在十七、十八世紀,滿清無意將中國傳統作大規模更動,漢人也未曾覺得他們的文物整個地被威脅,所以受激動的仍在全人口中佔極少數。」黃氏提出,近代對清朝的看法,是受到近代社會的影響。

李敖的觀點:中國近代史學家、作家、時事批評家李敖在其作品《北京法源寺》中寫道:「漢族人說滿族是異族、是夷狄的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古代中國小,中原地區只是河南、山西這些地方,那時大家以為除了這地方的人,其它都是異族,其實都是老祖宗們的瞎扯淡!並且異族的範疇和定義,也因扯淡的扯法不同而一改再改。」他隨後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從周朝至近代時期為止人們對「異族」的範疇和定義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來說明滿族並非異族或夷狄,而是其實都是中國人。


[編輯] 政治家觀點
孫中山的觀點:由於孫中山本人意圖推翻清朝統治,並多次領導反清的武裝起事,所以在對清朝的評論上他和清末其他革命黨人態度類似,具有大漢族主義及排滿興漢思想,以號召人民響應,這一點可由三民主義中窺見其思想。不過他較著眼於清政權統治方式上的缺失,並引入西方價值的觀點來批評。孫中山曾於1904年纂文列舉了行政措施、結社和言論自由、苛捐雜稅等十一條罪狀。[註 2]

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孫中山先生放棄了「驅除韃虜」的口號,改為包括滿族在內的「五族共和」。並提出三民主義作為建國的核心主張。很多學者認為孫中山先生提出民族革命的觀點是出於保證辛亥革命成功的角度,且加上了排滿興漢為前提,那麼就較容易獲得民眾的支持。於是「驅除韃虜」就僅僅成了革命特殊時期的口號,「三民主義」成為其建國根本主義,作為追求「五族共和」理想的基礎。
:D :D :D :D :D :D :D 请原虫年劈砖
嘿嘿!赶在北京作为首都以来的历史之间,那无上的宝座之上的人儿可是天下共主!你废什么话呢?管你什么民族,也不管那无上宝座上的人是什么民族,那个人就是共主!就算他是一块臭肉,他也是共主!这是以北京为首都的历史的创造者们立下的誓言!:D

注意:蒙哥汗即位时库里尔泰(原始民主大会)通过一章程,那就是只要是宝座上的人出自蒙哥世系,哪怕他是一块臭肉,也是我们的大汗。

注意这是民主的声音这是民主的胜利!你废什么话?当然你可以像忽必烈一样篡了宝座不搞民主大会一样也可以,但是你得有那个能耐!而且忽必烈还是天下共主!

现在的中国那也是人民代表大会民主经程序制定的无上章程!坐在北京金山上的放光芒的太祖他老人家以及他的继承人还是天下共主!

你想逆反呀?说不定到了最后,你还得像忽必烈一样当天下共主,只怕你没这本事咯!

一句话就是,你想否认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一行为是严重违背民主的是大逆不道的!因为以北京作首都的700年历史告诉我们,民主是大势所趋浩浩汤汤,绝不以你口上说什么当真,你要不尊崇大势所趋,你就是蚍蜉、你就是螳螂!

;P
大段繁体哦,才看几行我就晕了
原帖由 blackboyisapig 于 2008-11-10 22:11 发表
:D :D :D :D :D :D :D 请原虫年劈砖


小杂种~~你觉得你取的这个ID很有意思么??做人下贱到没本事要靠ID名来恶心别人的地步真是可怜,你怎么不去一头撞死~~
弄这么个ID我又不会少块肉或者掉根毛~~;P ;P

除了暴露你的浅薄、下贱、猥琐、龌龊外还能达到什么目的?:D :D
]]
网络清遗多是捣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