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抉擇---漢獻帝有無可能鏟除曹操執掌政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6:12:02
曆史的抉擇---漢獻帝有無可能鏟除曹操執掌政權?
從谥法上看,劉協谥号爲“孝獻皇帝”,孝是漢朝皇帝谥号的慣例,而後一字的含義是“聰明叡哲曰獻 ,知質有聖曰獻”,由此可見“獻”是一個美谥,而劉協也當是一個聰明睿智的人,有史實爲憑,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個故事,董卓問話,少帝劉辯語無倫次,而劉協卻答的頭頭是道,于是這位大漢朝的末代皇帝坐上了皇帝寶座。既然劉協少年聰穎,那他在因年幼而成群雄傀儡之後,他爲什麽不能憑借奇謀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呢?
   董卓,李傕、郭汜掌權時間不長,而且那時獻帝年幼也還不具備發動政變的可能,于是與權臣真正的鬥争是開始于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先是不斷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博得劉協和朝中大臣們的好感,緊接下來就帶着漢獻帝遷都于許昌,此時也許獻帝還沒意識到危險的來臨,還加封曹操爲大将軍。之後曹操開始打擊異己,集大權于一身,終于獻帝感覺到了曹操并不是一個可以用來安定漢室江山的“賢臣”。

    此時獻帝犯了他奪權的第一個錯誤,他打草驚蛇了,他居然對曹操說:“你若要輔助我,就要寬厚一些;否則,你就開恩把我抛開罷。”曹操的反應是大驚失色,這也能看出作爲名義上最高統治者還是有些權威的,不然也不會使曹操驚懼如此。然而他卻忘了前車之鑒,就是他的祖先,就是他的前任-----漢質帝劉缵,當時外戚梁冀當權,他在朝堂上之上當着梁冀的面,對文武百官說:“真是個跋扈将軍!”就因爲這一句話梁冀被梁冀毒殺。對于質帝來說,他不過是8,9歲的一個孩子,他說出這樣的話情有可原,而獻帝說上面這話時卻已經成年,難道還如此鹵莽?

      畢竟獻帝不凡,最終還是走上了反抗曹操的道路,第一次交鋒就是名揚後世的"玉帶诏"之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獻帝18歲,應該說他已進入一個成熟時期,一系列行動也算是雷厲風行,任命外戚董承爲車騎将軍,秘密寫下衣帶诏賜給董承,授意董承聯絡漢室大臣諸侯,聯合鏟除曹操.可他最終卻未動而敗,,如此機密之事竟然被曹操獲悉,以至于"除曹"尚未開始,與謀者董承、吳子蘭、種輯等人就在次年被滅三族了.曹操有耳目,可難道真能神通廣大如斯?恐怕還是獻帝謀事不密要占到失敗的主要原因.

       不過獻帝這次行動的時機的确是可圈可點的,建安四年年底曹操離開許昌,親率大軍進駐官渡,如果奪權在之後即将拉開的官渡之戰中開始,那成功的幾率是不小的,隻不過曹操這麽精明的人,實在不會給你獻帝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他不會留下後顧之憂..所以獻帝還是操之過急了,爲什麽不等到曹操走後,與袁紹對峙之時,再策劃發動奪權政變?當然獻帝不可能未蔔先知,然而這也足以看出獻帝畢竟是年紀尚輕,急于求成.

      下一次,獻帝在某政權就是在十幾年後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了,伏皇後又因早年寫給父親的信中提及曹操的殘暴"十一月,漢皇後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完書,雲帝以董承被誅怨恨公,辭甚醜惡"結果很慘,幾乎沒有什麽下文可言,",發聞,後廢黜死"牽連到的伏皇後和其兩個兒子及伏氏宗族一百多人都被處死.

        這就沒什麽意義了,這時候,曹操權位如日中天,别說朝中,就是整個天下也沒有誰的勢力可同、曹操相比,誰有本事去"勤王"呢?靠遠在西川,剛剛有了立足之地的劉備嗎?

       獻帝的兩次失敗,除去不夠機密外,還有一個原因非常重要,他幹什麽非要借助外兵除曹操,難道不能用宦官?難道不能擒賊擒王?殺了曹操看誰還有話說!曹操長期不立世子,直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合法繼承人的地位方才正式确立.因而此前一旦曹操身死,何人主政将成爲重大問題,曹氏兄弟首先就要拼個你死我活!何況曹操手下也不是沒有人無視漢帝.因而我覺得曹操一死,獻帝大有可能主掌朝政.

      所以,獻帝完全有條件效仿先皇來了"如廁議事",計除權臣.當然曹操一代英雄自不是不學無術的梁冀可比,但是獻帝畢竟是皇帝,他還不至于無一親近之人?曹操起碼的禮節還要講吧?在皇宮動手也還可以吧?千多年後的異族康熙不是做到了嗎?然而獻帝對此連試都沒試,難道他怕死嗎?我想曹操既然不願爲帝,他就不想背弑君之名,再說,獻帝也不會惜命吧?做個傀儡戰戰兢兢還不如壯烈而死.此點在曹家子孫身上就表現出應有的果敢.
        此後,獻帝徹底失去了抗争的可能,因爲連他枕邊人都成了曹家女子,曹操已然是國丈,一切的努力付諸東流,甚至連他嘗試的機會都不再有.現在他隻能去指望有人可救他于危難,好在畢竟大漢還有忠臣,"黨锢之禍"中黨人的氣節還有所保留,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時有京兆全祎,字德偉,自以代爲漢臣,乃發憤,與耿紀、韋晃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後漢書>注)"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颍川典農中郎将嚴匡讨斬之"(<三國志>)結果"事敗,夷三族。”<三國志>注引獻帝春秋曰:"收紀、晃等,将斬之,紀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爲群兒所誤耳!”晃頓首搏頰,以至于死."漢臣雖肯死節,有能如何?
       大漢自此也就真的成爲曆史,成爲後人憑吊的回憶了.

        <後漢書>對獻帝的評語說"傳稱鼎之爲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誠然,天命如此,人力實難違之,獻帝可悲可歎,卻也無奈了.
        
       天時,地利,人和,獻帝不占其一,想成功,真的很難很難,但他雖聰明,在政治鬥争中還是顯得稚嫩,時機,保密,方法都不夠深思熟慮,注定他隻能爲一生傀儡,爲亡國之君.


本文章转自历史群英汇论坛

http://lsqunyinghui.5d6d.com/bbs.php曆史的抉擇---漢獻帝有無可能鏟除曹操執掌政權?
從谥法上看,劉協谥号爲“孝獻皇帝”,孝是漢朝皇帝谥号的慣例,而後一字的含義是“聰明叡哲曰獻 ,知質有聖曰獻”,由此可見“獻”是一個美谥,而劉協也當是一個聰明睿智的人,有史實爲憑,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個故事,董卓問話,少帝劉辯語無倫次,而劉協卻答的頭頭是道,于是這位大漢朝的末代皇帝坐上了皇帝寶座。既然劉協少年聰穎,那他在因年幼而成群雄傀儡之後,他爲什麽不能憑借奇謀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呢?
   董卓,李傕、郭汜掌權時間不長,而且那時獻帝年幼也還不具備發動政變的可能,于是與權臣真正的鬥争是開始于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先是不斷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博得劉協和朝中大臣們的好感,緊接下來就帶着漢獻帝遷都于許昌,此時也許獻帝還沒意識到危險的來臨,還加封曹操爲大将軍。之後曹操開始打擊異己,集大權于一身,終于獻帝感覺到了曹操并不是一個可以用來安定漢室江山的“賢臣”。

    此時獻帝犯了他奪權的第一個錯誤,他打草驚蛇了,他居然對曹操說:“你若要輔助我,就要寬厚一些;否則,你就開恩把我抛開罷。”曹操的反應是大驚失色,這也能看出作爲名義上最高統治者還是有些權威的,不然也不會使曹操驚懼如此。然而他卻忘了前車之鑒,就是他的祖先,就是他的前任-----漢質帝劉缵,當時外戚梁冀當權,他在朝堂上之上當着梁冀的面,對文武百官說:“真是個跋扈将軍!”就因爲這一句話梁冀被梁冀毒殺。對于質帝來說,他不過是8,9歲的一個孩子,他說出這樣的話情有可原,而獻帝說上面這話時卻已經成年,難道還如此鹵莽?

      畢竟獻帝不凡,最終還是走上了反抗曹操的道路,第一次交鋒就是名揚後世的"玉帶诏"之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獻帝18歲,應該說他已進入一個成熟時期,一系列行動也算是雷厲風行,任命外戚董承爲車騎将軍,秘密寫下衣帶诏賜給董承,授意董承聯絡漢室大臣諸侯,聯合鏟除曹操.可他最終卻未動而敗,,如此機密之事竟然被曹操獲悉,以至于"除曹"尚未開始,與謀者董承、吳子蘭、種輯等人就在次年被滅三族了.曹操有耳目,可難道真能神通廣大如斯?恐怕還是獻帝謀事不密要占到失敗的主要原因.

       不過獻帝這次行動的時機的确是可圈可點的,建安四年年底曹操離開許昌,親率大軍進駐官渡,如果奪權在之後即将拉開的官渡之戰中開始,那成功的幾率是不小的,隻不過曹操這麽精明的人,實在不會給你獻帝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他不會留下後顧之憂..所以獻帝還是操之過急了,爲什麽不等到曹操走後,與袁紹對峙之時,再策劃發動奪權政變?當然獻帝不可能未蔔先知,然而這也足以看出獻帝畢竟是年紀尚輕,急于求成.

      下一次,獻帝在某政權就是在十幾年後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了,伏皇後又因早年寫給父親的信中提及曹操的殘暴"十一月,漢皇後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完書,雲帝以董承被誅怨恨公,辭甚醜惡"結果很慘,幾乎沒有什麽下文可言,",發聞,後廢黜死"牽連到的伏皇後和其兩個兒子及伏氏宗族一百多人都被處死.

        這就沒什麽意義了,這時候,曹操權位如日中天,别說朝中,就是整個天下也沒有誰的勢力可同、曹操相比,誰有本事去"勤王"呢?靠遠在西川,剛剛有了立足之地的劉備嗎?

       獻帝的兩次失敗,除去不夠機密外,還有一個原因非常重要,他幹什麽非要借助外兵除曹操,難道不能用宦官?難道不能擒賊擒王?殺了曹操看誰還有話說!曹操長期不立世子,直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合法繼承人的地位方才正式确立.因而此前一旦曹操身死,何人主政将成爲重大問題,曹氏兄弟首先就要拼個你死我活!何況曹操手下也不是沒有人無視漢帝.因而我覺得曹操一死,獻帝大有可能主掌朝政.

      所以,獻帝完全有條件效仿先皇來了"如廁議事",計除權臣.當然曹操一代英雄自不是不學無術的梁冀可比,但是獻帝畢竟是皇帝,他還不至于無一親近之人?曹操起碼的禮節還要講吧?在皇宮動手也還可以吧?千多年後的異族康熙不是做到了嗎?然而獻帝對此連試都沒試,難道他怕死嗎?我想曹操既然不願爲帝,他就不想背弑君之名,再說,獻帝也不會惜命吧?做個傀儡戰戰兢兢還不如壯烈而死.此點在曹家子孫身上就表現出應有的果敢.
        此後,獻帝徹底失去了抗争的可能,因爲連他枕邊人都成了曹家女子,曹操已然是國丈,一切的努力付諸東流,甚至連他嘗試的機會都不再有.現在他隻能去指望有人可救他于危難,好在畢竟大漢還有忠臣,"黨锢之禍"中黨人的氣節還有所保留,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時有京兆全祎,字德偉,自以代爲漢臣,乃發憤,與耿紀、韋晃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後漢書>注)"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颍川典農中郎将嚴匡讨斬之"(<三國志>)結果"事敗,夷三族。”<三國志>注引獻帝春秋曰:"收紀、晃等,将斬之,紀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爲群兒所誤耳!”晃頓首搏頰,以至于死."漢臣雖肯死節,有能如何?
       大漢自此也就真的成爲曆史,成爲後人憑吊的回憶了.

        <後漢書>對獻帝的評語說"傳稱鼎之爲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誠然,天命如此,人力實難違之,獻帝可悲可歎,卻也無奈了.
        
       天時,地利,人和,獻帝不占其一,想成功,真的很難很難,但他雖聰明,在政治鬥争中還是顯得稚嫩,時機,保密,方法都不夠深思熟慮,注定他隻能爲一生傀儡,爲亡國之君.


本文章转自历史群英汇论坛

http://lsqunyinghui.5d6d.com/bbs.php
不要生在帝王家.
难道现在流行架空;P
又是一个架空历史的言论。

汉献帝真要干了曹操,自己还能安然无事?
:D caocao可是汉末有名的不死鸟,运气太好,难啊。
那时已经是军阀混战,皇帝是门面。汉献帝就算能在宫廷政变重杀了曹操,曹操手下那么多曹氏、夏侯氏的将领的私兵也会杀掉皇帝
汉献帝即使转投刘备,关羽张飞的嘴脸也不好看.
楼主还记得袁绍等人曾经私意想要另立皇帝——幽州牧刘虞这件事?

没有了汉献帝,还可以立其它刘氏。刘氏没有人了,就可以自立。这篇文章对东汉末年的大环境认识不够。
有曹操,汉献帝面对的是没实权的问题;没有曹操,汉献帝面对的将是生存的问题。
没有一点可能
兵权都在军阀们手里
而且都是效忠于个人的
汉献帝要干了曹操,除非活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