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安然入梦,猝然而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05:54


[美]贝萨尼·麦克莱恩、彼得·埃尔金德,房间里最精明的人——安然破产案始末,静恩英、杨励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006年7月5日,安然公司创始人、前董事长肯尼斯·莱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64岁。作为安然丑闻的主角之一,他此前一直在等待法院的判决。他的死不仅让他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恐怕也注定要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此带入坟墓。《房间里最精明的人》记述了安然的崛起和陨落,是迄今为止对安然破产案始末剖析最深的一本书。安然一案错综复杂、涉案人员众多,从这个角度看,完全可以将该书当作一本小说来读。本书英文原版写竣于2003年7月,当时安然尚未结案,但这并不影响该书的价值。不管怎样,安然破产案已经成为美国商业史上最经典的案例,大概相当于我们看待德隆系,当然相比曾经辉煌的安然,德隆那点东西恐怕就有点太小儿科了。

  安然与不幸夭亡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截然不同,它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帝国,不管后来证明有多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至少曾经是个商业帝国。撇开股价的泡沫,安然在全球开展业务,拥有大量员工和多家子公司,运营着用代号区分的大型项目与复杂交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能源行业之外,并非每个人都能说得清安然究竟做什么生意,以及怎样做生意。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在几大央企的垄断下,国内能源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与与美国绝对有天壤之别。所以关于安然为什么会破产,以及安然破产的意义,才会有各种自作聪明,听来头头是道的解读。

  尼克松于1969年上台时,天然气已经在全美家庭供热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直到现在中国北方冬季供暖还主要靠烧煤,而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仍在为天然气替代管道煤气而努力。天然气是一种比石油干净得多的燃料,在很长时间里却被当作无用的废物而白白烧掉,造就了石油钻井平台上那一簇长明之火。最近30年虽然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成倍上升,但其他污染物排放却并没有增加,这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显然不无关系。然而天然气行业真正腾飞却是从1973年开始的,也就是阿以赎罪日战争爆发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那一年。在此之前,天然气储量充沛、分布广泛的特点反而成了它作为一项生意的缺点,天然气价格过低使其没有足够利润,而且业务运转缓慢、投资高度密集,加上政府的层层管制,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激励明显不足。天然气价格走低时供给量也会萎缩,需求方则因替代效应而重新转向石油与煤炭,最后导致需求量进一步下降,实在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恶性循环。

  此时,出身贫寒的肯尼斯·莱先于安然登台了。莱手握经济学博士学位,是PhBK精英大学生组织的成员,还在美国海军拥有6年军龄。他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自己编织的人际关系网。在宏堡石油公司有过工作经验的莱,被大学恩师推荐去了能源部。当他在1973年打算重返商界时,能源行业职业经理人鲍恩又使他如愿以偿。几番跳槽之后,莱当上了中型管线公司休斯敦天然气(HNG)的CEO,然后通过大举并购将业务扩展到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最后在1985年,莱利用大型管线公司联合北方(Inter-North)对HNG急于求成的收购,精心布下圈套请君入瓮,反客为主地成为了休斯敦联合北方的CEO。这家合并后的新公司正是安然的前身,此时肯尼斯·莱还只有43岁。

  如果就此罢手,安然可能不过是家以天然管线业务为基础的大型跨国能源供应商,但很早就被认定“野心可能过大”的莱并没有“安然”于现状。他根本不满足于做“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公司”,他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公司”。换言之,那些有上百年历史的石油巨头已经不在他眼中。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安然扩大了风险很高的石油期货交易,这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到1987年时,投机交易导致的巨额亏损几乎让安然走到悬崖边缘,安然破产案的另一位主角杰夫·斯基林,此时却抓住放松管制的天赐良机,提出了“天然气银行”的时髦概念。他如此醉心于这个商业灵感,甚至放弃了麦肯锡合伙人的诱人职位,进入安然亲自将其创意付诸实施。安然将自己置于“天然气银行”的有利地位,通过安然天然气市场公司(与财务公司合并后称为安然资本与贸易资源公司,ECT),从天然气购买价格与其许诺的销售价格之间的价差获取利润,于是安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能源市场的改革家。在争议很大的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方法帮助下,安然可以根据需要轻易地修饰财务报表,将不确定的未来收益计入损益表,在没有真实现金利润的情况下抛高股价。这样,受人尊敬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也被诱入了漩涡,并最终被其吞噬。

  当然,安然并不全都在玩空手道,它确实有一些业务是能赚到真金白银的,否则根本无法支撑到2001年。安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EOG)是集团内部的能源供应商,规模更大的安然国际公司(EI)则在全球招揽生意,兴建热电站等非核能源项目。作为EI的CEO,行事激进的丽贝卡·马克成为了受人瞩目的“能源女皇”,整天搭乘公司的喷气公务机在穿梭于世界各地洽谈项目,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这些项目不仅能创造利润,并带来大量现金流,还构成了安然的实质资产。因此当它们出现问题的时候,例如印度马哈施特拉邦的发电站项目在1996年搁浅,几乎立时让安然限于崩溃。为了抽取资金进行再投资,安然在CFO安德鲁·法斯托的操纵下,成了大量特殊目的公司(SPE),通过一系列内部交易和外部融资来剥离资产。从安然全球电力和管线公司(EPP)开始,这些眼花缭乱的SPE将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这样的社保组织一步步拖入了泥潭,而安然自己的401(k)账户则投资于安然的股票,其结果自然是血本无归。

  安然还将自己的经营理念,不断从天然气克隆到其他行业。安然能源服务公司(EES)的目标是抓住零售生意,直接为商业用户和居民提供电力、天然气和能源管理。在安然看来,电力零售如果能从政府管制中解放出来,那将有利于资本市场——自然便有利于安然。正是因为这一动机,安然开始向政客们一掷千金。在安然眼中,天然气管线是网络,输电线路是网络,反正一切都是网络。丽贝卡·马克从EI退出后,就专注于阿祖里克斯(Azurix)的水务生意。已经犯了自大症近乎妄想狂的安然,完全无视法国维旺迪和苏伊士里昂这两大水务巨头。乘着90年代中后期澎湃而起的互联网狂潮,安然宽带服务公司(EBS)涉足光纤宽带业务。安然还推出了安然在线(EOL),形如美国在线(AOL),当时有“性感”名称的公司,大搞从能源到800多种其它商品和服务的在线交易,其中一种是和气候变化相关的能源衍生产品。这些大进大出的买卖,是亚马逊和eBay那些小打小闹所望尘莫及的。估计假如能活到现在的话,就铁定要交易碳排放配额了。

  这些业务成了安然丰盛的“大玉米饼”,也让资本市场如痴如醉。华尔街的顶级投行和商业银行并非不知道安然故事的虚弱,但他们一方面能够从安然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中赚取大量佣金,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安然每年坐收大量的财务咨询费用,相比之下,安然为了招待这些金融家的花销就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了。然而,当安然有4500万美元的现金窟窿无法补足时,资本的丑恶嘴脸最终彻底暴露了。它们根本不顾安然希望他们出售或者抵押资产的恳求,拒绝为这个越掘越深的无底洞再投钱。市场中残酷无情而又嗅觉灵敏的卖空者,则对安然股价的暴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和LTCM完蛋时华尔街见死不救还要落井下石的做派如出一辙(见《赌金者》一书)。安然的泡沫终于无情地破裂了,肯尼斯·莱和房间里那群最精明的人一手缔造的能源帝国轰然倒塌,就在911事件世贸双塔倒塌之后的几个月里。

  安然简直就是个放大的Ponzi Game,它需要将自己的股价保持在高位,并不断上升以迎合资本市场的需要,释放出业绩优良的信号,以吸引资金实现再融资,来维持现金流和掩盖亏损。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很难金盆洗手,而安然就成了牛市退潮后暴露的裸泳者。从这个角度讲,安然高管们的高额薪水、期权回报和奢侈生活,并不必然导致安然的毁灭,安然内部的那种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要负主要责任,当然也少不了个人的性格缺陷在作祟。肯尼斯·莱不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加上又过于自信、野心过大,这可能是他忽视现金流的一个原因。杰夫·斯基林好像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感到一丝悔恨,他雇用不当的人选,经营错误的生意,强调扭曲的价值观。至于约翰·温、里奇·金德、丽贝卡·马克、安德鲁·法斯托等一干高管,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安然拥有一批毕业于哈佛商业学院等名校的MBA,还有不少参军入国西点。这些“房间里最精明的人”,不仅没能在危急时刻挽救安然,反而加速了它的死亡,由此看来德鲁克所谓“西点是最好的商学院”也未必总是成立。

  安然虽然被永远钉在十字架上任人唾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将逐步模糊,可能只有在安然破产中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以及失去工作的安然前雇员们才会留下刻骨铭心的回忆。人们印象中的安然就是一群调查人员抱着成箱被粉碎的证据,表情凝重地从安然总部大楼走出的场景,也许还有安然高官克利夫·巴克斯特自杀的那一声凄厉枪响。无论如何,亡羊补牢且异常严厉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 Oxley Act)最终在安然和世界通信的废墟上建立了起来。

[美]贝萨尼·麦克莱恩、彼得·埃尔金德,房间里最精明的人——安然破产案始末,静恩英、杨励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006年7月5日,安然公司创始人、前董事长肯尼斯·莱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64岁。作为安然丑闻的主角之一,他此前一直在等待法院的判决。他的死不仅让他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恐怕也注定要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此带入坟墓。《房间里最精明的人》记述了安然的崛起和陨落,是迄今为止对安然破产案始末剖析最深的一本书。安然一案错综复杂、涉案人员众多,从这个角度看,完全可以将该书当作一本小说来读。本书英文原版写竣于2003年7月,当时安然尚未结案,但这并不影响该书的价值。不管怎样,安然破产案已经成为美国商业史上最经典的案例,大概相当于我们看待德隆系,当然相比曾经辉煌的安然,德隆那点东西恐怕就有点太小儿科了。

  安然与不幸夭亡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截然不同,它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帝国,不管后来证明有多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至少曾经是个商业帝国。撇开股价的泡沫,安然在全球开展业务,拥有大量员工和多家子公司,运营着用代号区分的大型项目与复杂交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能源行业之外,并非每个人都能说得清安然究竟做什么生意,以及怎样做生意。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在几大央企的垄断下,国内能源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与与美国绝对有天壤之别。所以关于安然为什么会破产,以及安然破产的意义,才会有各种自作聪明,听来头头是道的解读。

  尼克松于1969年上台时,天然气已经在全美家庭供热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直到现在中国北方冬季供暖还主要靠烧煤,而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仍在为天然气替代管道煤气而努力。天然气是一种比石油干净得多的燃料,在很长时间里却被当作无用的废物而白白烧掉,造就了石油钻井平台上那一簇长明之火。最近30年虽然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成倍上升,但其他污染物排放却并没有增加,这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显然不无关系。然而天然气行业真正腾飞却是从1973年开始的,也就是阿以赎罪日战争爆发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那一年。在此之前,天然气储量充沛、分布广泛的特点反而成了它作为一项生意的缺点,天然气价格过低使其没有足够利润,而且业务运转缓慢、投资高度密集,加上政府的层层管制,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激励明显不足。天然气价格走低时供给量也会萎缩,需求方则因替代效应而重新转向石油与煤炭,最后导致需求量进一步下降,实在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恶性循环。

  此时,出身贫寒的肯尼斯·莱先于安然登台了。莱手握经济学博士学位,是PhBK精英大学生组织的成员,还在美国海军拥有6年军龄。他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自己编织的人际关系网。在宏堡石油公司有过工作经验的莱,被大学恩师推荐去了能源部。当他在1973年打算重返商界时,能源行业职业经理人鲍恩又使他如愿以偿。几番跳槽之后,莱当上了中型管线公司休斯敦天然气(HNG)的CEO,然后通过大举并购将业务扩展到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最后在1985年,莱利用大型管线公司联合北方(Inter-North)对HNG急于求成的收购,精心布下圈套请君入瓮,反客为主地成为了休斯敦联合北方的CEO。这家合并后的新公司正是安然的前身,此时肯尼斯·莱还只有43岁。

  如果就此罢手,安然可能不过是家以天然管线业务为基础的大型跨国能源供应商,但很早就被认定“野心可能过大”的莱并没有“安然”于现状。他根本不满足于做“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公司”,他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公司”。换言之,那些有上百年历史的石油巨头已经不在他眼中。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安然扩大了风险很高的石油期货交易,这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到1987年时,投机交易导致的巨额亏损几乎让安然走到悬崖边缘,安然破产案的另一位主角杰夫·斯基林,此时却抓住放松管制的天赐良机,提出了“天然气银行”的时髦概念。他如此醉心于这个商业灵感,甚至放弃了麦肯锡合伙人的诱人职位,进入安然亲自将其创意付诸实施。安然将自己置于“天然气银行”的有利地位,通过安然天然气市场公司(与财务公司合并后称为安然资本与贸易资源公司,ECT),从天然气购买价格与其许诺的销售价格之间的价差获取利润,于是安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能源市场的改革家。在争议很大的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方法帮助下,安然可以根据需要轻易地修饰财务报表,将不确定的未来收益计入损益表,在没有真实现金利润的情况下抛高股价。这样,受人尊敬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也被诱入了漩涡,并最终被其吞噬。

  当然,安然并不全都在玩空手道,它确实有一些业务是能赚到真金白银的,否则根本无法支撑到2001年。安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EOG)是集团内部的能源供应商,规模更大的安然国际公司(EI)则在全球招揽生意,兴建热电站等非核能源项目。作为EI的CEO,行事激进的丽贝卡·马克成为了受人瞩目的“能源女皇”,整天搭乘公司的喷气公务机在穿梭于世界各地洽谈项目,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这些项目不仅能创造利润,并带来大量现金流,还构成了安然的实质资产。因此当它们出现问题的时候,例如印度马哈施特拉邦的发电站项目在1996年搁浅,几乎立时让安然限于崩溃。为了抽取资金进行再投资,安然在CFO安德鲁·法斯托的操纵下,成了大量特殊目的公司(SPE),通过一系列内部交易和外部融资来剥离资产。从安然全球电力和管线公司(EPP)开始,这些眼花缭乱的SPE将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这样的社保组织一步步拖入了泥潭,而安然自己的401(k)账户则投资于安然的股票,其结果自然是血本无归。

  安然还将自己的经营理念,不断从天然气克隆到其他行业。安然能源服务公司(EES)的目标是抓住零售生意,直接为商业用户和居民提供电力、天然气和能源管理。在安然看来,电力零售如果能从政府管制中解放出来,那将有利于资本市场——自然便有利于安然。正是因为这一动机,安然开始向政客们一掷千金。在安然眼中,天然气管线是网络,输电线路是网络,反正一切都是网络。丽贝卡·马克从EI退出后,就专注于阿祖里克斯(Azurix)的水务生意。已经犯了自大症近乎妄想狂的安然,完全无视法国维旺迪和苏伊士里昂这两大水务巨头。乘着90年代中后期澎湃而起的互联网狂潮,安然宽带服务公司(EBS)涉足光纤宽带业务。安然还推出了安然在线(EOL),形如美国在线(AOL),当时有“性感”名称的公司,大搞从能源到800多种其它商品和服务的在线交易,其中一种是和气候变化相关的能源衍生产品。这些大进大出的买卖,是亚马逊和eBay那些小打小闹所望尘莫及的。估计假如能活到现在的话,就铁定要交易碳排放配额了。

  这些业务成了安然丰盛的“大玉米饼”,也让资本市场如痴如醉。华尔街的顶级投行和商业银行并非不知道安然故事的虚弱,但他们一方面能够从安然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中赚取大量佣金,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安然每年坐收大量的财务咨询费用,相比之下,安然为了招待这些金融家的花销就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了。然而,当安然有4500万美元的现金窟窿无法补足时,资本的丑恶嘴脸最终彻底暴露了。它们根本不顾安然希望他们出售或者抵押资产的恳求,拒绝为这个越掘越深的无底洞再投钱。市场中残酷无情而又嗅觉灵敏的卖空者,则对安然股价的暴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和LTCM完蛋时华尔街见死不救还要落井下石的做派如出一辙(见《赌金者》一书)。安然的泡沫终于无情地破裂了,肯尼斯·莱和房间里那群最精明的人一手缔造的能源帝国轰然倒塌,就在911事件世贸双塔倒塌之后的几个月里。

  安然简直就是个放大的Ponzi Game,它需要将自己的股价保持在高位,并不断上升以迎合资本市场的需要,释放出业绩优良的信号,以吸引资金实现再融资,来维持现金流和掩盖亏损。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很难金盆洗手,而安然就成了牛市退潮后暴露的裸泳者。从这个角度讲,安然高管们的高额薪水、期权回报和奢侈生活,并不必然导致安然的毁灭,安然内部的那种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要负主要责任,当然也少不了个人的性格缺陷在作祟。肯尼斯·莱不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加上又过于自信、野心过大,这可能是他忽视现金流的一个原因。杰夫·斯基林好像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感到一丝悔恨,他雇用不当的人选,经营错误的生意,强调扭曲的价值观。至于约翰·温、里奇·金德、丽贝卡·马克、安德鲁·法斯托等一干高管,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安然拥有一批毕业于哈佛商业学院等名校的MBA,还有不少参军入国西点。这些“房间里最精明的人”,不仅没能在危急时刻挽救安然,反而加速了它的死亡,由此看来德鲁克所谓“西点是最好的商学院”也未必总是成立。

  安然虽然被永远钉在十字架上任人唾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将逐步模糊,可能只有在安然破产中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以及失去工作的安然前雇员们才会留下刻骨铭心的回忆。人们印象中的安然就是一群调查人员抱着成箱被粉碎的证据,表情凝重地从安然总部大楼走出的场景,也许还有安然高官克利夫·巴克斯特自杀的那一声凄厉枪响。无论如何,亡羊补牢且异常严厉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 Oxley Act)最终在安然和世界通信的废墟上建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