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洗澡也防“中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00:13
  中暑是高温和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下,特别是同时伴有湿度高、通风不良及体力劳动等情况所引起的中枢性体温功能调节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为特征的疾病。人们常认为中暑是夏季天气炎热时人体在太阳下曝晒才会发生的事,寒冷的冬天怎么会发生“中暑”呢?

  其实,这也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既然高温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原因,那么只要存在高温环境就有可能发生中暑。事实上,每年的冬季都有人发生“中暑”,尤其是老年人。

  冬澡中暑多发生在“北方”

  冬季气温低,北方的人们喜欢呆在室内,很多老人爱好桑拿或在浴池里泡澡。泡澡有很多好的功效,但老人如果洗澡的方法不当或通风不好也会发生“中暑”,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这与夏季的中暑原理是一样的。

  浴室内门窗紧闭,室内湿度明显高于外界,而浴室内人多,空气流通差,时间久了,空气相对浑浊。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于体表,回心血流量不足,心脏排血量减少,造成体内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脑组织缺血缺氧可有头晕目眩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胸闷、心悸感,还会有恶心、口干、四肢无力、呼吸不畅甚至窒息等。若体质较差或年老体弱或者本身就有疾病,甚至引起更为严重后果。

  饱食、经孕期、饥饿、酒后等不宜泡澡

  要预防冬天洗澡“中暑”,应该采用科学的洗澡方法:先按摩全身5至10分钟,再涂上温和型皂液按摩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5分钟,再用干燥的大浴巾揩干体表水滴,以干浴巾摩擦全身2至3分钟,每次洗澡最好不超过30分钟。此外,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浴前可以预防性地服药,以防洗澡中出现意外。若想在浴池烫澡或泡澡,最好先在温池洗浴,然后再过渡到热池。入水要缓慢,先从下肢开始,循序渐进,切不可一下子把身体全都泡到热水中。洗澡的动作也不要太用力,更不要在池中浸泡过久。如感到头晕、恶心,应马上到池外躺下休息。此外,还应注意饭后不要马上洗澡;浴室要注意通风;经期、孕期、饥饿(空腹洗澡易致低血糖休克)、酒后均不宜泡澡;洗后30分钟内要适当进食。

  心血管病患者冬天最好洗淋浴,不要去公共浴室泡澡。即使泡澡,时间也不宜过长,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水温也不要过高,应保持在32℃至35℃。有相关病史者,应在泡澡前服药或随身携带有关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最好有亲属陪同。万一在泡澡时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且相对凉爽的地方平卧,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给患者口服淡盐水;发病前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若胸闷、气急、口唇紫绀,可立即按压人中穴、含服速效救心丸等,同时立即请医师救治。

  冬季洗澡舍弃四大误区

  在这个城市里忙碌行走,外出回家洗个澡放松身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必修课”。随着冬季来临,温度降低,气候变得干燥,医学专家提醒说,冬天洗澡应注意“四舍”。

  一舍:每天洗澡

  太勤洗澡,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引起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

  建议:

  1、老人皮肤处于变薄和萎缩状态,建议7天洗一次,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延长到10天洗一次。

  2.肤质干燥者,建议2-3天洗一次。

  二舍:长时间洗澡

  洗澡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人容易疲劳,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

  三舍:水温过高

  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并增加血液黏稠度。

  建议:水温24℃到29℃为宜。

  四舍:饭后立刻洗澡

  每顿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较少,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道疾病,另外因为、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一方面会加剧心脏缺血,甚至发生心绞痛或猝死。

  建议:洗澡时间应在饭后两小时,或下顿饭前1小时左右为宜。

  小贴士洗澡前后注意事项:

  1、洗澡前喝一杯热开水,可以补充全身血液容量。

  2、选择中性的香皂或沐浴露,以免将皮脂洗去,导致皮肤更加干燥。

  3、洗澡后全身涂抹润肤露,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4、走出浴室以前一定要穿好衣物、鞋帽,以防感冒。

  5、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提供皮肤足够水分,天然皮脂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是最好的。

稿源: 瑞丽女性网   编辑: 张亮中暑是高温和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下,特别是同时伴有湿度高、通风不良及体力劳动等情况所引起的中枢性体温功能调节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为特征的疾病。人们常认为中暑是夏季天气炎热时人体在太阳下曝晒才会发生的事,寒冷的冬天怎么会发生“中暑”呢?

  其实,这也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既然高温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原因,那么只要存在高温环境就有可能发生中暑。事实上,每年的冬季都有人发生“中暑”,尤其是老年人。

  冬澡中暑多发生在“北方”

  冬季气温低,北方的人们喜欢呆在室内,很多老人爱好桑拿或在浴池里泡澡。泡澡有很多好的功效,但老人如果洗澡的方法不当或通风不好也会发生“中暑”,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这与夏季的中暑原理是一样的。

  浴室内门窗紧闭,室内湿度明显高于外界,而浴室内人多,空气流通差,时间久了,空气相对浑浊。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于体表,回心血流量不足,心脏排血量减少,造成体内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脑组织缺血缺氧可有头晕目眩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胸闷、心悸感,还会有恶心、口干、四肢无力、呼吸不畅甚至窒息等。若体质较差或年老体弱或者本身就有疾病,甚至引起更为严重后果。

  饱食、经孕期、饥饿、酒后等不宜泡澡

  要预防冬天洗澡“中暑”,应该采用科学的洗澡方法:先按摩全身5至10分钟,再涂上温和型皂液按摩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5分钟,再用干燥的大浴巾揩干体表水滴,以干浴巾摩擦全身2至3分钟,每次洗澡最好不超过30分钟。此外,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浴前可以预防性地服药,以防洗澡中出现意外。若想在浴池烫澡或泡澡,最好先在温池洗浴,然后再过渡到热池。入水要缓慢,先从下肢开始,循序渐进,切不可一下子把身体全都泡到热水中。洗澡的动作也不要太用力,更不要在池中浸泡过久。如感到头晕、恶心,应马上到池外躺下休息。此外,还应注意饭后不要马上洗澡;浴室要注意通风;经期、孕期、饥饿(空腹洗澡易致低血糖休克)、酒后均不宜泡澡;洗后30分钟内要适当进食。

  心血管病患者冬天最好洗淋浴,不要去公共浴室泡澡。即使泡澡,时间也不宜过长,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水温也不要过高,应保持在32℃至35℃。有相关病史者,应在泡澡前服药或随身携带有关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最好有亲属陪同。万一在泡澡时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且相对凉爽的地方平卧,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给患者口服淡盐水;发病前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若胸闷、气急、口唇紫绀,可立即按压人中穴、含服速效救心丸等,同时立即请医师救治。

  冬季洗澡舍弃四大误区

  在这个城市里忙碌行走,外出回家洗个澡放松身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必修课”。随着冬季来临,温度降低,气候变得干燥,医学专家提醒说,冬天洗澡应注意“四舍”。

  一舍:每天洗澡

  太勤洗澡,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引起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

  建议:

  1、老人皮肤处于变薄和萎缩状态,建议7天洗一次,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延长到10天洗一次。

  2.肤质干燥者,建议2-3天洗一次。

  二舍:长时间洗澡

  洗澡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人容易疲劳,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

  三舍:水温过高

  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并增加血液黏稠度。

  建议:水温24℃到29℃为宜。

  四舍:饭后立刻洗澡

  每顿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较少,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道疾病,另外因为、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一方面会加剧心脏缺血,甚至发生心绞痛或猝死。

  建议:洗澡时间应在饭后两小时,或下顿饭前1小时左右为宜。

  小贴士洗澡前后注意事项:

  1、洗澡前喝一杯热开水,可以补充全身血液容量。

  2、选择中性的香皂或沐浴露,以免将皮脂洗去,导致皮肤更加干燥。

  3、洗澡后全身涂抹润肤露,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4、走出浴室以前一定要穿好衣物、鞋帽,以防感冒。

  5、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提供皮肤足够水分,天然皮脂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是最好的。

稿源: 瑞丽女性网   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