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说经济学不好别看《货币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6:55:35
评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作者:唐岳华      2007-7-12     

早就听社科院一位知名的教授推荐这本书,但直到最近才买到这本书,不过听说网络对其电子版早已炒得非常之火热。和很多读者一样,我也是差不多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其内容足以每位读者震惊。震惊之余我在衡量这样一本书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小说抑或经济史?在该书后面的封皮上,出版社把该书列为“商业史”,从本书讨论主题和涉及的内容,我倒更倾向于把该书列为“另类经济史”。

作者宋鸿兵上世纪90年代留学美国,获美利坚大学硕士学位,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一般说来,国外类似著作的内容比国内著作给人震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去年12月份刚出版的约翰·帕金斯(John Perkins)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便是例证,所以阅读该书书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本书的语言生动无比,感觉气势磅礴,讲述了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国际金融市场乃至世界历史的风云变换,更有意思的是对重要的历史场景和关键人物的内心还进行细节描写,但笔者认为,该书读起来感觉更多的是有些“危言耸听”。

正如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的一样,该书的观点能给人一种完全“洗脑式”感觉,能让中国读者看到来自另一种不同角度的观点,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中最典型的“洗脑式”观点之一就是,该书 “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一章中所指出,“直到今天中国也没几个经济学家知道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美国政府根本就没有货币发行权”。这种说法对于众多经济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就好比是丁学良“大陆没几个经济学”家翻版。

按照笔者的理解,对于美联储的性质,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没有定论。有人甚至说过,就连法院也无法对其性质轻易作出明确的判断。笔者更倾向于认为,美联储是一个“半政府”性质的组织,其拥有“企业式”的股权结构,同时也直接受总统和国会的监督,执行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能。简单来说,美联储就是美国政府与社会各主要银行代表为了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所成立的公司,该组织机制的确有某种企业性质的成分,自然是由不同的私有银行所控股。美联储这种分散化的私有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作者所说的完全由几个国际银行家所控制并为其服务的观点值得商榷。

其实,笔者认为这本书本质上属于典型的“阴谋论”,更确切的说是“国际银行家阴谋论”。阴谋论(the Conspiracy Theory)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在国外盛行,其把一些公众难以解释的事件归咎于某些神秘的人物或社团,典型的有共济会、精英社团等操纵世界的故事。本书内容也大篇幅提到了神秘而深不可测的剑桥“使徒会”、美国外交协会、三边委员会等精英集团,其论调与阴谋论完全相似。本书的部分内容明显是由作者“编译”而成,部分内容后标注了出处,笔者按照出处查找引用的资料,明显可以发现“翻译”的痕迹。由于本书本身就是外文资料编译而成,所以写作手法和内容都完全一致也就并不奇怪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有不少大段场景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本就没有注明出处,其内容的真实性不得而知。

书中大肆渲染了银行业存天王级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并臆断目前美国银行业巨头都与该家族有密切的联系,然而接触过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的银行业内人士称,早在1865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退出了美国市场,之后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目前主要在欧洲做并购重组业务,06年位列世界并购排行榜第13位,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

根据该书的描述,国际银行家作为一个“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不忠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却控制国家和政府。国际银行家获取暴利的惯用手法有两种,第一种手段是制造经济衰退,通过超级通货膨胀之后的资产泡沫破灭的方式,财富在货币的狂跌和暴涨过程中聚敛他们手中,这一过程被称为“剪羊毛”。他们策划并制造了三百年来几乎所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从1837年恐慌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上世纪80年代金融核弹袭击日本到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第二种手段是策划战争,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地向银行家融资,从而大发国难财。作者把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甚至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都归结于国际银行家们,理由是因为他们可以在战争中大发国难财,这样的逻辑似乎让人难以理解。该书把林肯、肯尼迪和里根等总统遇刺、一次又一次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甚至两次世界大战等诸多世界历史重大事件的原因全部都归结于“国际银行家”,可以说是“国际银行家阴谋论”的完美版本!

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批判地吸收该书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离开了货币都无法运行,国际银行家在世界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职能,但远没有重要到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那种程度。正因为该书这样一个基本论调,笔者认为,在全盘接受其美联储为私有化中央银行的论断之前需要慎之又慎。

另外,作者把货币分为债务货币和非债务货币两大类,即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所通行的法币系统和以金银货币为代表的非债务货币。作者在书中直言,在纯粹法币制度下,最终将无可避免地产生恶性通胀,最终世界范围内的严重衰退,这样的逻辑也是同样让人难以理解。作者最后还建议中国政府花重金购买黄金,然后分阶段逐步建立一套黄金、白银支撑下的“双规制货币体系”,也就是返回到金银本位制。这样的建议似乎并不符合当前的现实,难道购买黄金就真的能使中国经济一劳永逸吗?

当然,我并非完全反对书中所有观点。书中提到,世界银行和IMF等布雷顿森林机构对其资助的所有国家都准备了四服药:私有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和自由贸易,即出让国有资产、资本自由流出与流入、完全市场化和降低贸易壁垒。这样的事实是的确存在的,而且需要第三世界国家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时,作者还估计了国际金融势力可能采取与日本相同的战略来对中国实施金融打击。首先是制造中国的超级资产泡沫;然后实施“远程非接触式”的金融核打击,打垮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最后再以跳楼价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对于正在开放金融业的中国来说,尽早了解并可能存在的金融危机并提早采取防范措施对中国经济未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本书作者对于中国金融开放面临风险的战略危机意识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大凡历史上崛起之中的大国,必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开创性的贡献。中国正处在这一特殊的“战略拐点”之上,需要实现一些中国特色的突破。对于金融领域的开放,国内大多数学者和决策者关注的是“战术”层面的风险,但作者认为实际上金融开放的最大风险源自“战略”层面,即金融开放的本质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无论民众、学者还是决策者,认识到这点对于战略认识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是必不可少的。评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作者:唐岳华      2007-7-12     

早就听社科院一位知名的教授推荐这本书,但直到最近才买到这本书,不过听说网络对其电子版早已炒得非常之火热。和很多读者一样,我也是差不多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其内容足以每位读者震惊。震惊之余我在衡量这样一本书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小说抑或经济史?在该书后面的封皮上,出版社把该书列为“商业史”,从本书讨论主题和涉及的内容,我倒更倾向于把该书列为“另类经济史”。

作者宋鸿兵上世纪90年代留学美国,获美利坚大学硕士学位,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一般说来,国外类似著作的内容比国内著作给人震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去年12月份刚出版的约翰·帕金斯(John Perkins)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便是例证,所以阅读该书书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本书的语言生动无比,感觉气势磅礴,讲述了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国际金融市场乃至世界历史的风云变换,更有意思的是对重要的历史场景和关键人物的内心还进行细节描写,但笔者认为,该书读起来感觉更多的是有些“危言耸听”。

正如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的一样,该书的观点能给人一种完全“洗脑式”感觉,能让中国读者看到来自另一种不同角度的观点,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中最典型的“洗脑式”观点之一就是,该书 “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一章中所指出,“直到今天中国也没几个经济学家知道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美国政府根本就没有货币发行权”。这种说法对于众多经济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就好比是丁学良“大陆没几个经济学”家翻版。

按照笔者的理解,对于美联储的性质,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没有定论。有人甚至说过,就连法院也无法对其性质轻易作出明确的判断。笔者更倾向于认为,美联储是一个“半政府”性质的组织,其拥有“企业式”的股权结构,同时也直接受总统和国会的监督,执行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能。简单来说,美联储就是美国政府与社会各主要银行代表为了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所成立的公司,该组织机制的确有某种企业性质的成分,自然是由不同的私有银行所控股。美联储这种分散化的私有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作者所说的完全由几个国际银行家所控制并为其服务的观点值得商榷。

其实,笔者认为这本书本质上属于典型的“阴谋论”,更确切的说是“国际银行家阴谋论”。阴谋论(the Conspiracy Theory)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在国外盛行,其把一些公众难以解释的事件归咎于某些神秘的人物或社团,典型的有共济会、精英社团等操纵世界的故事。本书内容也大篇幅提到了神秘而深不可测的剑桥“使徒会”、美国外交协会、三边委员会等精英集团,其论调与阴谋论完全相似。本书的部分内容明显是由作者“编译”而成,部分内容后标注了出处,笔者按照出处查找引用的资料,明显可以发现“翻译”的痕迹。由于本书本身就是外文资料编译而成,所以写作手法和内容都完全一致也就并不奇怪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有不少大段场景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本就没有注明出处,其内容的真实性不得而知。

书中大肆渲染了银行业存天王级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并臆断目前美国银行业巨头都与该家族有密切的联系,然而接触过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的银行业内人士称,早在1865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退出了美国市场,之后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目前主要在欧洲做并购重组业务,06年位列世界并购排行榜第13位,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

根据该书的描述,国际银行家作为一个“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不忠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却控制国家和政府。国际银行家获取暴利的惯用手法有两种,第一种手段是制造经济衰退,通过超级通货膨胀之后的资产泡沫破灭的方式,财富在货币的狂跌和暴涨过程中聚敛他们手中,这一过程被称为“剪羊毛”。他们策划并制造了三百年来几乎所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从1837年恐慌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上世纪80年代金融核弹袭击日本到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第二种手段是策划战争,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地向银行家融资,从而大发国难财。作者把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甚至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都归结于国际银行家们,理由是因为他们可以在战争中大发国难财,这样的逻辑似乎让人难以理解。该书把林肯、肯尼迪和里根等总统遇刺、一次又一次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甚至两次世界大战等诸多世界历史重大事件的原因全部都归结于“国际银行家”,可以说是“国际银行家阴谋论”的完美版本!

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批判地吸收该书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离开了货币都无法运行,国际银行家在世界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职能,但远没有重要到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那种程度。正因为该书这样一个基本论调,笔者认为,在全盘接受其美联储为私有化中央银行的论断之前需要慎之又慎。

另外,作者把货币分为债务货币和非债务货币两大类,即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所通行的法币系统和以金银货币为代表的非债务货币。作者在书中直言,在纯粹法币制度下,最终将无可避免地产生恶性通胀,最终世界范围内的严重衰退,这样的逻辑也是同样让人难以理解。作者最后还建议中国政府花重金购买黄金,然后分阶段逐步建立一套黄金、白银支撑下的“双规制货币体系”,也就是返回到金银本位制。这样的建议似乎并不符合当前的现实,难道购买黄金就真的能使中国经济一劳永逸吗?

当然,我并非完全反对书中所有观点。书中提到,世界银行和IMF等布雷顿森林机构对其资助的所有国家都准备了四服药:私有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和自由贸易,即出让国有资产、资本自由流出与流入、完全市场化和降低贸易壁垒。这样的事实是的确存在的,而且需要第三世界国家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时,作者还估计了国际金融势力可能采取与日本相同的战略来对中国实施金融打击。首先是制造中国的超级资产泡沫;然后实施“远程非接触式”的金融核打击,打垮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最后再以跳楼价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对于正在开放金融业的中国来说,尽早了解并可能存在的金融危机并提早采取防范措施对中国经济未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本书作者对于中国金融开放面临风险的战略危机意识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大凡历史上崛起之中的大国,必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开创性的贡献。中国正处在这一特殊的“战略拐点”之上,需要实现一些中国特色的突破。对于金融领域的开放,国内大多数学者和决策者关注的是“战术”层面的风险,但作者认为实际上金融开放的最大风险源自“战略”层面,即金融开放的本质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无论民众、学者还是决策者,认识到这点对于战略认识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是必不可少的。
金融领域多的就是各种诡异的故事

我听到的故事估计日后来写本小说,估计绝对畅销:D
............我经济学也不好,貌似还勉强能看啊............:L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7-8-4 17:19 发表
............我经济学也不好,貌似还勉强能看啊............:L

勉强吃下一株大毒草
……勉强吃草中……虽然国际政治经济学刚修到92……:L
原帖由 西海一狂生 于 2007-8-4 18:51 发表
……勉强吃草中……虽然国际政治经济学刚修到92……:L

92!这算不算炫耀啊:D
我上大学的时候上90的估计就只有公益劳动了
看过的兄弟说说,这本书值不值的看看。偶是外行。
不好好去看弗里德曼的《货币的祸害》,去看《货币的战争》做什么?
只是近来买基金才对此书感兴趣:(
整体上我很不喜欢这本书的风格,有许多过于猎奇的东西。好比研究纳粹德国经济史要看洛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后果,但却不能把那本Sidney Warburg当严肃史料看一样。我对这书的态度和去年看Sidney Warburg差不多。:P
话说现在看完的那一半基本上是两周前在火车上看的。:L
问个问题,那么上次某杂志里提出的所谓币缘战争的说法,是不是也算是这个的一种看法呢?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7-8-5 18:45 发表
问个问题,那么上次某杂志里提出的所谓币缘战争的说法,是不是也算是这个的一种看法呢?

又是生造出的概念,就是经济阴谋论的陈词滥调而已。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大概是04年年中的时候有人开始提这个概念,王湘穗、王建、乔良那伙人大谈什么“币缘板块冲突”,后来21世纪经济报道给整成了“币缘战争”。
原帖由 MPLS 于 2007-8-5 18:52 发表
楼主还没回答问题,你是什么研究员?

楼主也许是不想回答吧.....;P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7-8-5 18:52 发表

又是生造出的概念,就是经济阴谋论的陈词滥调而已。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大概是04年年中的时候有人开始提这个概念,王湘穗、王建、乔良那伙人大谈什么“币缘板块冲突”,后来21世纪经济报道给整成了“币缘战争”。

汗,那文章说实际上美国人是在和欧元打仗,果然是黑暗的世界啊.............
原帖由 西海一狂生 于 2007-8-5 12:37 发表
整体上我很不喜欢这本书的风格,有许多过于猎奇的东西。好比研究纳粹德国经济史要看洛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后果,但却不能把那本Sidney Warburg当严肃史料看一样。我对这书的态度和去年看Sidney Warburg差不多 ...

刘怡同志,早三年我就建议大家去读战研上洛文的文章了,可惜很多人就是不喜欢读这样的严肃作品,非要去看《货币的战争》、《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这种书……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7-8-5 18:58 发表

汗,那文章说实际上美国人是在和欧元打仗,果然是黑暗的世界啊.............

欢迎踏入暗黑破坏神的世界!野蛮人挂了,我感觉到暗黑的实力又增强了……:(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7-8-5 19:22 发表

刘怡同志,早三年我就建议大家去读战研上洛文的文章了,可惜很多人就是不喜欢读这样的严肃作品,非要去看《货币的战争》、《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这种书……

额滴神啊,你也要考虑到很多人是看这个消遣的,不是增加脑细胞损伤率的嘛.................;P
洛文的文章写在二战结束之前

很多还是预测性质的东西

战研只节选了一小部分

二老板啊,你不是把全书都扫描了么

拿出来给大家共产吧
原帖由 歌剧院幽灵 于 2007-8-6 05:06 发表
洛文的文章写在二战结束之前
很多还是预测性质的东西
战研只节选了一小部分
二老板啊,你不是把全书都扫描了么
拿出来给大家共产吧


明年要有工夫我想重新译一稿,英文原本我已经找到了。虽然水平很低下,但是我今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上偷着把全书看了三遍,译文在表达和整合上还有不少值得推敲的地方。
今年底和明年春打算先重点译完美国人关于一战爆发政治外交背景的《Lions Of July》,明年要有空就译《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其实我梦寐以求的事是把凯恩斯的第一本大书《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翻译成中文,只是不知道最近五年内有木有能力和时间……:')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7-8-5 18:52 发表

又是生造出的概念,就是经济阴谋论的陈词滥调而已。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大概是04年年中的时候有人开始提这个概念,王湘穗、王建、乔良那伙人大谈什么“币缘板块冲突”,后来21世纪经济报道给整成了“币缘战争”。

又……又……又是王湘穗?
《合约的经济后果》国内似乎有人翻过,你要重译我也不反对,不过应该参考一下《凯恩斯传》,不过国内翻译的《凯恩斯传》是单卷简本
原帖由 JCFERRET 于 2007-8-7 22:53 发表

又……又……又是王湘穗?

侬终于上了
连黄金武士都有这么多人追捧.......
原帖由 西海一狂生 于 2007-8-7 18:47 发表


明年要有工夫我想重新译一稿,英文原本我已经找到了。虽然水平很低下,但是我今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上偷着把全书看了三遍,译文在表达和整合上还有不少值得推敲的地方。
今年底和明年春打算先重点译完美 ...


靠,早就有人译过了,放在90年代三卷本的凯恩斯文集当中,名字好像叫“预言与劝说”,小出版社的,去淘一淘。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7-8-5 09:01 发表
不好好去看弗里德曼的《货币的祸害》,去看《货币的战争》做什么?


是本烂书,不明就里地看了徒增愤青程度。
俺不才,是复旦金融系的在读博士,我怎么觉得 货币战争 写的不错呢?从原理到推论都没什么问题,顶多是视角不同罢了。

不知道上面那些乱批评这本书的人都是什么水平……

我觉得不错,推荐大家看看。
原帖由 航母司机老狼 于 2007-8-8 14:51 发表
俺不才,是复旦金融系的在读博士,我怎么觉得 货币战争 写的不错呢?从原理到推论都没什么问题,顶多是视角不同罢了。

不知道上面那些乱批评这本书的人都是什么水平……

我觉得不错,推荐大家看看。

汗水,那几个在批评的是提出“币缘”说法的某人......
见 http://pickup.mofile.com/6826784298343988
要写货币的战争容易得很啊,作者为什么不倒退个几百年,讲讲美第奇家族呢?连教皇都有三位来自这个家族,不比罗斯柴尔德家牛啊。而且同是中信出版社,今年还出了本《美第奇金钱》。某些同志也是老江湖了,别说是复旦金融学博士生,就是稍有些历史见闻的普通读者,也不应该被这本书蒙过去。要编造一个神话往往不能离现实过近,因为很容易被戳穿,也不能离现实太远,因为人们会不感兴趣。

好吧,就算《佛罗伦萨史》没看过,美第奇的那些绝世艺术品没兴趣,高中学过世界历史的同学,总该听说过法国七月金融王朝吧。哦,你“罗斯柴尔德家族完全控制了法国金融”,别的金融巨子全是你们家的附庸,连整个欧洲大陆都被你们家染指了,还指什么吃饭去啊?喝西北风啊!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7-8-8 20:50 发表
要写货币的战争容易得很啊,作者为什么不倒退个几百年,讲讲美第奇家族呢?连教皇都有三位来自这个家族,不比罗斯柴尔德家牛啊。而且同是中信出版社,今年还出了本《美第奇金钱》。某些同志也是老江湖了,别说是 ...

:L :L :L
嘿嘿,居然说到七月王朝了.....
其实有的时候,货币权益,还真是靠不住啊.....尤其是遇到象苏联那样的事情......
俺这半个经济学家能看懂吗?
原帖由 f22 于 2007-8-8 23:08 发表
俺这半个经济学家能看懂吗?

您老就....:L
好啦
有空给大家说说黄巢抄略过广州市舶司后那笔火星数字的巨款和相关的一些家族的故事

绝对比罗德柴尔斯家族强千倍
你们会看到一个操纵世界的看不到的黑手:D
今天买了本看./..............:D :D :D
因为市面上的英文书里找rothschild house比较容易,所以美第奇自然要被无视。
这是语言问题,就跟天朝的书里总喜欢漏掉别国的人和事、还总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一样。
偶是法学滴,
看看热闹而已,
虽然偶尔会用到经济学的东东:o
原帖由 莱因哈特 于 2007-8-21 13:10 发表
因为市面上的英文书里找rothschild house比较容易,所以美第奇自然要被无视。
这是语言问题,就跟天朝的书里总喜欢漏掉别国的人和事、还总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一样。

那都是扯淡,商务汉译名著都出来好多年了
原帖由 东方飞蒜 于 2007-8-21 20:09 发表
偶是法学滴,
看看热闹而已,
虽然偶尔会用到经济学的东东:o

同行呀,只是近来买基金才对经济感兴趣
楼上还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