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电磁特征飞行器的雷达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4:40:50
闲着,又看到讨论低电磁特征飞行器的帖子,忽然想起这个问题,也许有人已经提过了。
雷达罩肯定是双向透波的。低电磁特征飞行器对其能允许穿透的波段肯定也处理得很细致。据说F22的AESA是以扩展载频降低单载频信号能量的方式避免被侦测。这里就有个问题,它的雷达罩材料透波窗口是连续的宽频,还是有很多很小的频率窗口?
不管它的窗口是哪种,窗口内材料的衰减总是很小的,不成单载频能量降低,窗口还整成半透明,那就是白内障了。问题是它的窗口反过来是不是更透明?毕竟能获取足够的反射信号能量是有利的。
然后的问题就是,面对宽频窗口,对方的雷达信号很容易穿透并由其后的AESA阵面及机体结构反射,如何衰减这种反射?如果是众多细小的窗口,只要多搞几次机机交流,还是可以知道,毕竟窗口频率的信号强度还是强于自然背景辐射。接下来依然会面临前面的问题。
假定,AESA可以方便的探测穿透过来的信号频率并进行主动干扰,性能怎样?能同时处理多少频率?如果对方载频以伪随机方式跳频呢?可只要被干扰,对方就可以确定它的存在。而如果不能精确干扰,就难保对方没有收到反射信号。F22不会在没有被扫描到的时候主动干扰,而一旦主动干扰对方也就大致知道其位置,因为之前扫描的空域没有被干扰啊。加强功率、调整频率对怀疑位置继续扫描,等待主动干扰的跟随加强或者漏网之鱼,当然还可以招呼其他同伴扫描该空域,最好是跑到怀疑空域的3、9点钟方向。
还可以有假设,使用对消。也存在频率跟踪、信号强度以及时延的问题。一旦有漏网之鱼就不好办了。

总之,低电磁特征飞行器得头部处理很关键,光是外形修整远远不够。一般的说法,它的头部RCS最小,也是利用得最多的时候,但这个雷达罩透波及相应的处理搞不好,头部RCS最小的说法就值得怀疑了。

另外好像看到前段时间有人提出:机身在需要的地方以良好的透波材料修型,内部进行物理衰减设计,比方折射、吸收。好像是个不错的主意。闲着,又看到讨论低电磁特征飞行器的帖子,忽然想起这个问题,也许有人已经提过了。
雷达罩肯定是双向透波的。低电磁特征飞行器对其能允许穿透的波段肯定也处理得很细致。据说F22的AESA是以扩展载频降低单载频信号能量的方式避免被侦测。这里就有个问题,它的雷达罩材料透波窗口是连续的宽频,还是有很多很小的频率窗口?
不管它的窗口是哪种,窗口内材料的衰减总是很小的,不成单载频能量降低,窗口还整成半透明,那就是白内障了。问题是它的窗口反过来是不是更透明?毕竟能获取足够的反射信号能量是有利的。
然后的问题就是,面对宽频窗口,对方的雷达信号很容易穿透并由其后的AESA阵面及机体结构反射,如何衰减这种反射?如果是众多细小的窗口,只要多搞几次机机交流,还是可以知道,毕竟窗口频率的信号强度还是强于自然背景辐射。接下来依然会面临前面的问题。
假定,AESA可以方便的探测穿透过来的信号频率并进行主动干扰,性能怎样?能同时处理多少频率?如果对方载频以伪随机方式跳频呢?可只要被干扰,对方就可以确定它的存在。而如果不能精确干扰,就难保对方没有收到反射信号。F22不会在没有被扫描到的时候主动干扰,而一旦主动干扰对方也就大致知道其位置,因为之前扫描的空域没有被干扰啊。加强功率、调整频率对怀疑位置继续扫描,等待主动干扰的跟随加强或者漏网之鱼,当然还可以招呼其他同伴扫描该空域,最好是跑到怀疑空域的3、9点钟方向。
还可以有假设,使用对消。也存在频率跟踪、信号强度以及时延的问题。一旦有漏网之鱼就不好办了。

总之,低电磁特征飞行器得头部处理很关键,光是外形修整远远不够。一般的说法,它的头部RCS最小,也是利用得最多的时候,但这个雷达罩透波及相应的处理搞不好,头部RCS最小的说法就值得怀疑了。

另外好像看到前段时间有人提出:机身在需要的地方以良好的透波材料修型,内部进行物理衰减设计,比方折射、吸收。好像是个不错的主意。
无人交流?
不是早就有人说过,雷达可以当吸收负载的。
阵面倾斜,T/R单元排列、基座形状和材料……
干扰和对消应该不同吧

一个是造一片假信号染盖自己的真信号,一个则是把真信号给抵消掉。干扰肯定会暴露自己的存在,但总比暴露自己的具体位置好,对消在理论上甚至可以连自己的存在都不用暴露。

传说中阵风就有这技术,F-18与其作对时就发生过雷达屏幕中的阵风信号神秘消失的情形。
楼上二位,雷达阵面的吸收效果相比微波暗室何如?阵面边缘与罩体之间完全密闭?
]]
呵呵,其实,雷达天线隐身说起来容易无非是时域隐身,空域隐身,频带外隐身,正交极化隐身,频带内同极化隐身几种.
但,真做起来,好象就比较复杂了.还是等K博,永安等专家来谈吧:L
原帖由 hbao 于 2007-6-30 22:10 发表
呵呵,其实,雷达天线隐身说起来容易无非是时域隐身,空域隐身,频带外隐身,正交极化隐身,频带内同极化隐身几种.
但,真做起来,好象就比较复杂了.还是等K博,永安等专家来谈吧:L

----------------------------------------------------
通俗点说,就是“躲”和“消”。
原帖由 MASSTONE 于 2007-6-30 22:07 发表
楼上二位,雷达阵面的吸收效果相比微波暗室何如?阵面边缘与罩体之间完全密闭?


当然比不上了,因为rcs测试是在微波暗室里面做的。
原帖由 还是不会起名 于 2007-6-30 22:19 发表


当然比不上了,因为rcs测试是在微波暗室里面做的。

------------------------------------------------------------------
所以啊,就以所能见到的aesa阵面构造而言,其被动吸收的效果能有多强?是不是还得考虑主动对消技术?
有没有人怀疑其雷达罩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单向或完全不透波的?
原帖由 MASSTONE 于 2007-6-30 22:26 发表
有没有人怀疑其雷达罩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单向或完全不透波的?


以前只注意到APG77有LPI,还真没想过如果它自身处理不好,F-22就很可能达不到其吹嘘的弹珠大小RCS了。 :lol

如果按BKC观点,美国人既然这样说,自然也表示他们已经能做到这点。
如果按HKC观点,因为不可能做到这点,所以F-22的RCS根本没其吹嘘的那样小。

就我自己的看法,只有三个字:不知道。:D
:L 传说中的等离子夹层?那个还不是实用的技术吧
浅析F/A-22及我国战斗机发展道路 作者:张洋

该机的其他雷达隐身设计特点有:雷达罩设计成“频率选择表面”(FSS),能阻挡某些频率雷达波透过雷达罩照射到天线,同时保证对本机雷达的透波性能;雷达采用一个向上的固定安装角,使天线回波方向偏离头向的重要锥角范围;



难道F-22的雷达不是X波段?;funk
原帖由 yf23 于 2007-6-30 22:40 发表
:L 传说中的等离子夹层?那个还不是实用的技术吧

---------------------------------------------------------------------
如果仅仅是需要在某些时候达到不透波,犯不着用很高深的技术。比方用个气囊充填什么的。
]]
引用:
阵风的AESA,似乎是垂直面的。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367093&highlight=AESA
下面大概是F22的AESA标准像,似乎也没有较大的仰角。
原帖由 MASSTONE 于 2007-6-30 22:22 发表

------------------------------------------------------------------
所以啊,就以所能见到的aesa阵面构造而言,其被动吸收的效果能有多强?是不是还得考虑主动对消技术?


其实我的意思是,整个隐身飞机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比暗室里面的吸波材料的效果好。要测试必须比被测物体反射电平至少低6dB。
其他三款美国货:
原帖由 还是不会起名 于 2007-6-30 23:44 发表


其实我的意思是,整个隐身飞机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比暗室里面的吸波材料的效果好。要测试必须比被测物体反射电平至少低6dB。

--------------------------------------------------------
明白你的意思。用微波暗室来比较只是想说明那个AESA阵面以如此大的构造差异如何能靠“吸收”达到全机最低反射?而且你看上面我贴的F22 AESA标准像,其阵面与罩体还有如此大的空隙,如何处理?
]]
学习一下。: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