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夜间打捞千米深海“失事”潜艇(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02:58
救援人员正在对“失事”新型潜艇上的人员实施救援.jpg
救援人员正在对“失事”新型潜艇上的人员实施救援

拖带“失事”潜艇训练.jpg
拖带“失事”潜艇训练

拖带“搁浅”舰船训练.jpg
拖带“搁浅”舰船训练

     一艘3000吨级船舶在南海某海域“受损沉没”,担负海上打捞救护任务的海军南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接到命令:迅速实施海上救生援助。接令后,大队立即指派某救生船赶赴指定地点,展开救生打捞的海上作业场布置,仅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在该海域布置了一个超100米水深的作业场,为海上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是一场演练,更是一场检验。对于这样的检验,防救船大队总是能交出一份份优秀答卷。

  防救船大队是一支担负着海上援潜、救生、打捞、抢险和拖带等应急保障任务的海军舰艇部队。它担任的“角色”很多,既执行陆地和近海沿岸机动防险救生任务,也执行远海大洋防险救生任务;既从事军事保障,也从事民用支援;既进行抢险救灾,也进行科研试验。无论是在海上行驶的舰船,还是深潜海底的潜艇,只要遇到危险,首先就会想到他们,并向他们求救。所以,熟悉这支部队的人喜欢形象地称他们为“海上110”。

  风雨交加的夜晚,拖带“失事”潜艇的拖缆断了!

  在一个恶浪滔天的晚上,一艘潜艇在南海某海域“失事”了,防救船大队奉命前往救援。

  在拖带“失事”潜艇的过程中,由于海上风急浪高,拖船尾部直径100毫米、长400米的拖缆在“嘭”的一声巨响中绷断了,连同潜艇艇艏的拖带千斤和一两百公斤重的卸扣一起,坠入了黑漆漆的大海中。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拖带潜艇,潜艇将在大海上任意漂浮并有可能发生危险。情况十分危急!潜水员们临危受命,以最快的准备时间整装出发,紧急下水。

  这个海域水深在千米以上,海况变幻莫测,加之又是风雨交加的深夜,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水下作业,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海面上一片漆黑,失去动力和拖带牵引的潜艇在巨浪中犹如一个醉汉,在茫茫大海上摇摆不定。在潜艇的四周,海水回流湍急,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潜水员根本无法靠近潜艇展开作业。

  在巨浪和强大的海水回流中,潜水员一次又一次地被送上波峰又被跌入低谷。经过几次搏击,潜水员王维兵终于靠近了潜艇拖带千斤连接处。出水更换气瓶后,他和另外几名战友手拉着拖缆眼环,再次潜入水中,进行拖船主拖缆与潜艇拖带千斤的水下连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潜水员在水下是否安全?他们的工作是否顺利?此时,母船上的指挥员和战友们的心情都非常焦急。而这时在水下作业的几名潜水员,正勇敢沉着地工作,并机智处理各种水下的情况,正在竭尽全力地进行拖缆与拖带千斤的连接。因为体力消耗过大,他们不得不经常浮出水面喘气。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拼搏,他们终于将拖船主拖缆与“失事”潜艇拖带千斤在水下顺利连接。之后,他们又数次潜入水中,仔细检查主拖缆和拖带千斤及卸扣的连接情况。

  这时,一个涌浪把正准备上浮的王维兵撞了个晕头转向,手指不慎被艇体的海蛎子划了一道长达3厘米的口子,鲜血直流。为防止鲨鱼嗅到血味来袭击,王维兵强忍着钻心的剧痛,进行简单的包扎后继续作业,最终成功完成了主拖缆和拖带千斤的连接。

  在这次由南海舰队组织“三级援潜”实兵演练中,该大队创造了第一次远海远距离拖带“失事”潜艇、第一次深夜在潜艇甲板上冒雨借弱光插38毫米钢缆、第一次在1000多米水深海域,在恶劣海况下进行夜间轻潜水作业的3个海军“第一”。

  是机器人不如人,还是人没掌握好机器人的“脾气”?

  在一次科学试验中,某科研设备坠入数十米深的海底,急需紧急打捞,大队首次使用了装备不久的某型机器人。

  尽管设备在水下的位置已经测定,一切按规定程序处理,但由于当时海区海况特殊,海底水流不稳,机器人左转右拐,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硬是无法靠近。最后只好派遣技术精湛的潜水员下水作业,不到20分钟就将落水设备打捞出水。

  先进装备为啥不如人好用?是不是装备完成不了的任务都要靠人来完成?此事在官兵中引起了不小的议论。该大队党委经过一番认真调查后得出结论:在未来无法预料的海上救护中,许多人不能做到的地方,却可通过机器人完成。这次机器人失利,并不是机器人不行,而是操作员对设备掌握不够熟练,不能灵活运用手中的装备。大队必须在提高官兵素质上下工夫,达到新装备与人“合一”的境界,新装备才能真正为战场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海南一大型水库发生农药泄漏,上级命令大队支援,由于打捞物品超出潜水员空气潜水的下潜深度,且水下农药有随时扩散的危险,不适合人员打捞,水下机器再次登台亮相。

  这回跟上次大不一样了。在缺少相关数据的情况下,专业技术骨干尹铁光凭着对现场的分析判断和对装备的熟练使用,准确选择水流时机,让机器人从上流方向侧面进入,成功打捞起1500公斤剧毒呋喃丹农药,保住了当地群众的“救命水”,受到海南省政府的高度赞扬。

  注重让人的“决定性”因素在复杂的人机系统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该大队的战斗力建设迅速得到提升。近年来,该大队以实战为背景,把部队拉到远海陌生海区,对未来战争中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作战可能出现的事故、故障等假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海上救护演练,成功进行了猎潜艇舷靠漂泊状态潜艇、对靠帮驱护舰进行补给和人员换乘,以及在海上大风浪情况下为被援舰艇供水、供气、供电援外作业等多种课题演练,并探索出战时长距离援救、夜间海上援救、与不同型号舰种协同救护等战法。2003年以前,该大队能够执行80米以上的潜水员不足15%,如今,80%的潜水员下潜水深都能超过80米,实现了整体实战能力的跃升。(孙施伟 叶龙斌 李根成)

U2142P27T1D449624F3DT20070615073535.jpg
有调查表明,潜水在十大危险职业中排名第二。图为解放军海军潜水员准备下潜实施作业

U2142P27T1D449624F26DT20070615073947.jpg
吊放小艇,将“失事”潜艇上的人员运送到安全处。蒲丰 朱光耀摄

U2142P27T1D449625F3DT20070615073536.jpg
中国海军元级常规潜艇指挥舵特写。

U2142P27T1D449626F3DT20070615073537.jpg

中国海军宋级潜艇编队

U2142P27T1D449627F3DT20070615073539.jpg
中国海军最新研制的元级常规潜艇

U2142P27T1D449628F3DT20070615073540.jpg
中国海军基洛级级潜艇艇艏特写

U2142P27T1D449629F3DT20070615073542.jpg
中国海军改进型汉级核潜艇艇体上安装了消声瓦

U2142P27T1D449630F3DT20070615073543.jpg

中国海军035型潜艇装填鱼雷救援人员正在对“失事”新型潜艇上的人员实施救援.jpg
救援人员正在对“失事”新型潜艇上的人员实施救援

拖带“失事”潜艇训练.jpg
拖带“失事”潜艇训练

拖带“搁浅”舰船训练.jpg
拖带“搁浅”舰船训练

     一艘3000吨级船舶在南海某海域“受损沉没”,担负海上打捞救护任务的海军南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接到命令:迅速实施海上救生援助。接令后,大队立即指派某救生船赶赴指定地点,展开救生打捞的海上作业场布置,仅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在该海域布置了一个超100米水深的作业场,为海上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是一场演练,更是一场检验。对于这样的检验,防救船大队总是能交出一份份优秀答卷。

  防救船大队是一支担负着海上援潜、救生、打捞、抢险和拖带等应急保障任务的海军舰艇部队。它担任的“角色”很多,既执行陆地和近海沿岸机动防险救生任务,也执行远海大洋防险救生任务;既从事军事保障,也从事民用支援;既进行抢险救灾,也进行科研试验。无论是在海上行驶的舰船,还是深潜海底的潜艇,只要遇到危险,首先就会想到他们,并向他们求救。所以,熟悉这支部队的人喜欢形象地称他们为“海上110”。

  风雨交加的夜晚,拖带“失事”潜艇的拖缆断了!

  在一个恶浪滔天的晚上,一艘潜艇在南海某海域“失事”了,防救船大队奉命前往救援。

  在拖带“失事”潜艇的过程中,由于海上风急浪高,拖船尾部直径100毫米、长400米的拖缆在“嘭”的一声巨响中绷断了,连同潜艇艇艏的拖带千斤和一两百公斤重的卸扣一起,坠入了黑漆漆的大海中。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拖带潜艇,潜艇将在大海上任意漂浮并有可能发生危险。情况十分危急!潜水员们临危受命,以最快的准备时间整装出发,紧急下水。

  这个海域水深在千米以上,海况变幻莫测,加之又是风雨交加的深夜,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水下作业,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海面上一片漆黑,失去动力和拖带牵引的潜艇在巨浪中犹如一个醉汉,在茫茫大海上摇摆不定。在潜艇的四周,海水回流湍急,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潜水员根本无法靠近潜艇展开作业。

  在巨浪和强大的海水回流中,潜水员一次又一次地被送上波峰又被跌入低谷。经过几次搏击,潜水员王维兵终于靠近了潜艇拖带千斤连接处。出水更换气瓶后,他和另外几名战友手拉着拖缆眼环,再次潜入水中,进行拖船主拖缆与潜艇拖带千斤的水下连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潜水员在水下是否安全?他们的工作是否顺利?此时,母船上的指挥员和战友们的心情都非常焦急。而这时在水下作业的几名潜水员,正勇敢沉着地工作,并机智处理各种水下的情况,正在竭尽全力地进行拖缆与拖带千斤的连接。因为体力消耗过大,他们不得不经常浮出水面喘气。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拼搏,他们终于将拖船主拖缆与“失事”潜艇拖带千斤在水下顺利连接。之后,他们又数次潜入水中,仔细检查主拖缆和拖带千斤及卸扣的连接情况。

  这时,一个涌浪把正准备上浮的王维兵撞了个晕头转向,手指不慎被艇体的海蛎子划了一道长达3厘米的口子,鲜血直流。为防止鲨鱼嗅到血味来袭击,王维兵强忍着钻心的剧痛,进行简单的包扎后继续作业,最终成功完成了主拖缆和拖带千斤的连接。

  在这次由南海舰队组织“三级援潜”实兵演练中,该大队创造了第一次远海远距离拖带“失事”潜艇、第一次深夜在潜艇甲板上冒雨借弱光插38毫米钢缆、第一次在1000多米水深海域,在恶劣海况下进行夜间轻潜水作业的3个海军“第一”。

  是机器人不如人,还是人没掌握好机器人的“脾气”?

  在一次科学试验中,某科研设备坠入数十米深的海底,急需紧急打捞,大队首次使用了装备不久的某型机器人。

  尽管设备在水下的位置已经测定,一切按规定程序处理,但由于当时海区海况特殊,海底水流不稳,机器人左转右拐,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硬是无法靠近。最后只好派遣技术精湛的潜水员下水作业,不到20分钟就将落水设备打捞出水。

  先进装备为啥不如人好用?是不是装备完成不了的任务都要靠人来完成?此事在官兵中引起了不小的议论。该大队党委经过一番认真调查后得出结论:在未来无法预料的海上救护中,许多人不能做到的地方,却可通过机器人完成。这次机器人失利,并不是机器人不行,而是操作员对设备掌握不够熟练,不能灵活运用手中的装备。大队必须在提高官兵素质上下工夫,达到新装备与人“合一”的境界,新装备才能真正为战场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海南一大型水库发生农药泄漏,上级命令大队支援,由于打捞物品超出潜水员空气潜水的下潜深度,且水下农药有随时扩散的危险,不适合人员打捞,水下机器再次登台亮相。

  这回跟上次大不一样了。在缺少相关数据的情况下,专业技术骨干尹铁光凭着对现场的分析判断和对装备的熟练使用,准确选择水流时机,让机器人从上流方向侧面进入,成功打捞起1500公斤剧毒呋喃丹农药,保住了当地群众的“救命水”,受到海南省政府的高度赞扬。

  注重让人的“决定性”因素在复杂的人机系统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该大队的战斗力建设迅速得到提升。近年来,该大队以实战为背景,把部队拉到远海陌生海区,对未来战争中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作战可能出现的事故、故障等假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海上救护演练,成功进行了猎潜艇舷靠漂泊状态潜艇、对靠帮驱护舰进行补给和人员换乘,以及在海上大风浪情况下为被援舰艇供水、供气、供电援外作业等多种课题演练,并探索出战时长距离援救、夜间海上援救、与不同型号舰种协同救护等战法。2003年以前,该大队能够执行80米以上的潜水员不足15%,如今,80%的潜水员下潜水深都能超过80米,实现了整体实战能力的跃升。(孙施伟 叶龙斌 李根成)

U2142P27T1D449624F3DT20070615073535.jpg
有调查表明,潜水在十大危险职业中排名第二。图为解放军海军潜水员准备下潜实施作业

U2142P27T1D449624F26DT20070615073947.jpg
吊放小艇,将“失事”潜艇上的人员运送到安全处。蒲丰 朱光耀摄

U2142P27T1D449625F3DT20070615073536.jpg
中国海军元级常规潜艇指挥舵特写。

U2142P27T1D449626F3DT20070615073537.jpg

中国海军宋级潜艇编队

U2142P27T1D449627F3DT20070615073539.jpg
中国海军最新研制的元级常规潜艇

U2142P27T1D449628F3DT20070615073540.jpg
中国海军基洛级级潜艇艇艏特写

U2142P27T1D449629F3DT20070615073542.jpg
中国海军改进型汉级核潜艇艇体上安装了消声瓦

U2142P27T1D449630F3DT20070615073543.jpg

中国海军035型潜艇装填鱼雷
:Q :Q :Q 怎么没人顶
我还以为是真的呢,一身冷汗。:L
图片8错哈~~:victory:
训练水域水深1000米,标题就杜撰成千米深海失事。

潜艇要是沉到1000,还救什么救?
这帮也算记者?
要记住~记者大部分是文科生~文科生懂个毛阿
1000米?这样的深度目前有人能实施救援吗?
真的是1000米,那就没救了
水下1000米,大多数的核潜艇也早就压扁了,常规潜艇极限潜深在300-400米。
倒数第二张图片怎么是“中国海军改进型汉级核潜艇艇体上安装了消声瓦”????

就凭着那几道没有雪花的框框??

真晕!!!!
原帖由 红隼 于 2007-6-15 19:34 发表
倒数第二张图片怎么是“中国海军改进型汉级核潜艇艇体上安装了消声瓦”????

就凭着那几道没有雪花的框框??

真晕!!!!

一张著名的老照片而已,很久前就有铜子辟过谣...
原帖由 e0931983 于 2007-6-15 13:00 发表
要记住~记者大部分是文科生~文科生懂个毛阿

……文科生咋了,也有很多理科生不懂……
无语中!!!:D
咱潜艇还有活着的人真是太棒了........这么伟大的潜艇难怪美国人都怕怕
第一张图怎么带上这样的画外音了?
原帖由 e0931983 于 2007-6-15 13:00 发表
要记住~记者大部分是文科生~文科生懂个毛阿

你以后打官司不要找律师,因为大多是文科生。
不懂的。。。。。
多练练有好处。
1000米........................................................................
到了1000米还能完整的潜艇那估计是那美克星的呵呵,标题吓人亚
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