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力劝李宗仁打台儿庄战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19:27
张爱萍力劝李宗仁打台儿庄战役  
1938年深秋的一天,张爱萍来到豫皖交界处的河南鹿邑县刘大庄。这里是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所在地。  
  张爱萍的亲密战友、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正热切地等着他的到来。  
  9月,彭雪枫奉命从竹沟东进。出发时部队是373人。沿途吸收一些部队,这时已发展到了1400余人。一个月后,又扩大到了3000余人。  
  队伍迅速膨胀,要吃要穿,供给成了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豫东是个新区,又处在敌后,远离河南省委和长江局,离陕北根据地也更远了。部队的供给失去了依靠,像个没有了娘的孩子。眼看着隆冬将至,部队过冬的棉衣还没有着落。吃饭也成了大问题。连霉红薯面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实不瞒你说,现在部队已经到了饥寒交迫的地步。”彭雪枫终于向老战友吐露了真情,“再这样下去,部队就难以巩固啦!”  
  聪明如彭雪枫者,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之常理,事先不可能不有所考虑。他利用统战关系,曾安插了一位叫魏凤楼的特别党员,来鹿邑当县长。  
  彭雪枫向张爱萍介绍说:魏凤楼在西北军当过军长,有正义感、爱国心。但严格说来,他只不过是我党的一个统战对象,政治上不能对他要求过高。哪里晓得,我们派去做工作的那位同志,嫌魏凤楼思想落后,同他的关系搞得很僵,甚至突然在一个早晨不辞而别,弄得魏凤楼很恼火。原指望魏凤楼给部队筹粮筹款,结果砸锅了!  
  彭雪枫眉宇紧蹙:“要解决这火烧眉毛的事,别无他法可想,还得去做魏凤楼的工作。但此事绝非常人所能胜任。所以想请老战友助一臂之力,屈驾去走一趟。”  
  实在是太凑巧了。张爱萍抗战以来走南闯北,竟是怎么也摆脱不了做“说客”的命运。当初离开延安的时候,是毛主席亲自给他交代的任务,要他去上海组织敌后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谁知直到今日,毛主席交代的任务也没有实现得了。倒是身不由己地做了折冲樽俎的“游说之士”,同李宗仁、黄绍等等统兵大员打交道。  
  今年2月间的徐州之行便是其中的一次。任务是叶剑英和周恩来要他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到徐州说服李宗仁下决心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地区同日军打一仗。  
  李宗仁当时为津浦路地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桂系军阀的头目。在徐州,张爱萍根据叶剑英和周恩来的指示,向李宗仁坦诚进言,力主下决心打好这一仗:“当前,日本军队从华北长驱直下,越来越骄横无忌。这便犯了‘骄兵必败’之大忌。再者,敌人孤军深入,而从济南到徐州一线又多是山地,地形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三则,有我八路军从北面作翼侧掩护,作战略配合。加上这个地区川军的协同,取胜是有把握的。”  
  听到这里,李宗仁不觉抬头望了望张爱萍。他有些肃然了。他发现,来使不过二十七八年纪,但却有如此超凡的识见,对于兵法运用之周密,远远胜过国民党营垒里那些徒有其名的所谓德国留学生、日本士官生、黄埔生……  
  然而,张爱萍说了半天,李宗仁只是听而不答,城府莫测。  
  “我还要进一言。”见李宗仁的态度不置可否,张爱萍又道。  
  “请讲。”  
  “自抗战以来,蒋介石嫡系军队节节败退,越来越不得人心。此役是钧座和桂系提高众望的天赐良机。钧座应该在这样有利的形势之下,下决心集中兵力打一仗。这虽然可能会付出较大代价,但其胜利必定也是辉煌的。这样一来,便可奏一石三鸟之效。不但能给日军以重创,给敌侵华锐气以迎头痛击,还将大大提高桂系军队在全国民众心中的地位,特别是提高贵军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声誉。请钧座考虑其中的利弊。”  
  听到这里,李宗仁的目光变得深沉了。张爱萍见他心有所动,便又加了一把火。“李司令,请你想一想,自抗战以来,蒋介石把嫡系部队不断撤向后方,而把非嫡系部队调往前方。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依我看来,这是想借日军之手,逐步消灭非嫡系部队!”  
  李宗仁听到这里,眼睛急速闪动了一下,突然变得平静了。但这是一种强装的平静。张爱萍交疏而言深的话,已经在李宗仁的内心涌起了层层波澜。  
  张爱萍走后,李宗仁感慨地说:“今方知后生可畏也!”  
  张爱萍总算不虚此行。他回到武汉不久,台儿庄战役便打响了。是役成为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张爱萍一到魏部,便觉得这支名义上的抗日队伍,实际上既无政治头脑,又少军事技术,完全是依靠西北军的地方观念、邻里感情维系起来的。于是,他便建议健全军队中的军政指挥系统。  
  此举深得魏凤楼的赞同。当然,张爱萍没有忘记在这些组织中,特别是政治部门,层层安插共产党员。  
  接下来,有两件事使魏凤楼对张爱萍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一是他有感于干部的缺少,便在张爱萍的帮助下办了一个军政干部训练班。张爱萍一如过去在红军中工作的那样,与学员们吃住在一起,每天坚持早操晚点。学员大都是各地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张爱萍的这种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的行动非常感动,大加赞扬。这事传到魏凤楼的耳朵里,使他又得意又佩服。其二是鹿邑一度失守。张爱萍根据侦察人员的报告,认为城内敌人的兵力空虚,建议把鹿邑夺回来。攻城那夜,张爱萍带领部队冲锋在前,率先登上城楼,一举消灭了守城伪军一个中队。此役,使魏凤楼在豫东声名大噪。当然,他也很清楚这功劳是谁的。  
  自此,魏凤楼视张爱萍为知己与“心腹”。魏凤楼在张爱萍的游说下慷慨解囊。两千多套里外三新的棉衣,三千元白花花的银洋,就在来年的春节前夕,送到了彭雪枫的部队,在部队最艰难的时期,解决了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张爱萍力劝李宗仁打台儿庄战役  
1938年深秋的一天,张爱萍来到豫皖交界处的河南鹿邑县刘大庄。这里是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所在地。  
  张爱萍的亲密战友、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正热切地等着他的到来。  
  9月,彭雪枫奉命从竹沟东进。出发时部队是373人。沿途吸收一些部队,这时已发展到了1400余人。一个月后,又扩大到了3000余人。  
  队伍迅速膨胀,要吃要穿,供给成了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豫东是个新区,又处在敌后,远离河南省委和长江局,离陕北根据地也更远了。部队的供给失去了依靠,像个没有了娘的孩子。眼看着隆冬将至,部队过冬的棉衣还没有着落。吃饭也成了大问题。连霉红薯面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实不瞒你说,现在部队已经到了饥寒交迫的地步。”彭雪枫终于向老战友吐露了真情,“再这样下去,部队就难以巩固啦!”  
  聪明如彭雪枫者,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之常理,事先不可能不有所考虑。他利用统战关系,曾安插了一位叫魏凤楼的特别党员,来鹿邑当县长。  
  彭雪枫向张爱萍介绍说:魏凤楼在西北军当过军长,有正义感、爱国心。但严格说来,他只不过是我党的一个统战对象,政治上不能对他要求过高。哪里晓得,我们派去做工作的那位同志,嫌魏凤楼思想落后,同他的关系搞得很僵,甚至突然在一个早晨不辞而别,弄得魏凤楼很恼火。原指望魏凤楼给部队筹粮筹款,结果砸锅了!  
  彭雪枫眉宇紧蹙:“要解决这火烧眉毛的事,别无他法可想,还得去做魏凤楼的工作。但此事绝非常人所能胜任。所以想请老战友助一臂之力,屈驾去走一趟。”  
  实在是太凑巧了。张爱萍抗战以来走南闯北,竟是怎么也摆脱不了做“说客”的命运。当初离开延安的时候,是毛主席亲自给他交代的任务,要他去上海组织敌后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谁知直到今日,毛主席交代的任务也没有实现得了。倒是身不由己地做了折冲樽俎的“游说之士”,同李宗仁、黄绍等等统兵大员打交道。  
  今年2月间的徐州之行便是其中的一次。任务是叶剑英和周恩来要他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到徐州说服李宗仁下决心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地区同日军打一仗。  
  李宗仁当时为津浦路地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桂系军阀的头目。在徐州,张爱萍根据叶剑英和周恩来的指示,向李宗仁坦诚进言,力主下决心打好这一仗:“当前,日本军队从华北长驱直下,越来越骄横无忌。这便犯了‘骄兵必败’之大忌。再者,敌人孤军深入,而从济南到徐州一线又多是山地,地形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三则,有我八路军从北面作翼侧掩护,作战略配合。加上这个地区川军的协同,取胜是有把握的。”  
  听到这里,李宗仁不觉抬头望了望张爱萍。他有些肃然了。他发现,来使不过二十七八年纪,但却有如此超凡的识见,对于兵法运用之周密,远远胜过国民党营垒里那些徒有其名的所谓德国留学生、日本士官生、黄埔生……  
  然而,张爱萍说了半天,李宗仁只是听而不答,城府莫测。  
  “我还要进一言。”见李宗仁的态度不置可否,张爱萍又道。  
  “请讲。”  
  “自抗战以来,蒋介石嫡系军队节节败退,越来越不得人心。此役是钧座和桂系提高众望的天赐良机。钧座应该在这样有利的形势之下,下决心集中兵力打一仗。这虽然可能会付出较大代价,但其胜利必定也是辉煌的。这样一来,便可奏一石三鸟之效。不但能给日军以重创,给敌侵华锐气以迎头痛击,还将大大提高桂系军队在全国民众心中的地位,特别是提高贵军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声誉。请钧座考虑其中的利弊。”  
  听到这里,李宗仁的目光变得深沉了。张爱萍见他心有所动,便又加了一把火。“李司令,请你想一想,自抗战以来,蒋介石把嫡系部队不断撤向后方,而把非嫡系部队调往前方。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依我看来,这是想借日军之手,逐步消灭非嫡系部队!”  
  李宗仁听到这里,眼睛急速闪动了一下,突然变得平静了。但这是一种强装的平静。张爱萍交疏而言深的话,已经在李宗仁的内心涌起了层层波澜。  
  张爱萍走后,李宗仁感慨地说:“今方知后生可畏也!”  
  张爱萍总算不虚此行。他回到武汉不久,台儿庄战役便打响了。是役成为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张爱萍一到魏部,便觉得这支名义上的抗日队伍,实际上既无政治头脑,又少军事技术,完全是依靠西北军的地方观念、邻里感情维系起来的。于是,他便建议健全军队中的军政指挥系统。  
  此举深得魏凤楼的赞同。当然,张爱萍没有忘记在这些组织中,特别是政治部门,层层安插共产党员。  
  接下来,有两件事使魏凤楼对张爱萍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一是他有感于干部的缺少,便在张爱萍的帮助下办了一个军政干部训练班。张爱萍一如过去在红军中工作的那样,与学员们吃住在一起,每天坚持早操晚点。学员大都是各地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张爱萍的这种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的行动非常感动,大加赞扬。这事传到魏凤楼的耳朵里,使他又得意又佩服。其二是鹿邑一度失守。张爱萍根据侦察人员的报告,认为城内敌人的兵力空虚,建议把鹿邑夺回来。攻城那夜,张爱萍带领部队冲锋在前,率先登上城楼,一举消灭了守城伪军一个中队。此役,使魏凤楼在豫东声名大噪。当然,他也很清楚这功劳是谁的。  
  自此,魏凤楼视张爱萍为知己与“心腹”。魏凤楼在张爱萍的游说下慷慨解囊。两千多套里外三新的棉衣,三千元白花花的银洋,就在来年的春节前夕,送到了彭雪枫的部队,在部队最艰难的时期,解决了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
有点像墨子!技术型的。:D
有一说军统差点搞出原子弹来:D :D :D
呵呵,挑拨桂系和老蒋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