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新读:65型护卫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50:23
]]
              中国海军65型护卫舰
                 武林樵子

                 研制背景
  1953年6月4日,中国和苏联签定了转让海军装备的"六四"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6602型木制双管鱼雷艇、6601型火炮护卫舰、6604型大型猎潜艇、6605型和6610型基地扫雷艇的建造权、图纸和建造所需的全部材料,同时,苏联还有偿转让了4艘旧驱逐舰(07型)和4艘旧潜艇。这使中国海军初步建立了一支舰种齐全的舰队,成为一支初具规模的海上战斗力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建造这些军舰,国内的工业部门也初步掌握了建造近现代化军舰的工艺和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苏联转让的6601型(苏联50型护卫舰,西方称为"里加"级,中国转建的西方称为"成都"级)排水量1149吨,装有单管100毫米火炮2门,双联装37毫米炮4门,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一座以及反潜深水炸弹和水雷布放设备等;主机为蒸汽轮机,航速28节,装有雷达、声呐、射击指挥仪等观通导航设备,对水面目标攻击能力较强,并有一定的防空和反潜能力,与4艘07型驱逐舰一道组成了中国水面舰艇编队的主力。在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物资与器材匮乏的条件下,我国船舶设计和建造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完成了4艘6601型护卫舰的转让建造工作,不仅使海军拥有了一型实用的主战装备,而且通过该型舰的建造获得了宝贵的造舰技术和生产管理知识,为以后自行研制护卫舰打下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国内刚刚经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也蠢蠢欲动,企图"反攻大陆";其次,我国承受着来自外部的封锁、禁运、撕毁协议、撤走专家等重重压力;再之,在南海地区,南越频繁挑衅,炮击我商船,掳走我渔民,强占我岛礁(当时的南海舰队实力极薄弱,最大的舰艇是一艘标准排水量不足1000吨的"南宁"号护卫舰,它原是二战期间日本的一艘海防舰,战争中被炸沉,解放后打捞出水加以修复,其性能和战斗力可想而知)。当此"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建造一种火力强、航程远、适航性好的水面主战舰艇,担负南海疆域的巡逻任务,加强南海的海防力量实属燃眉之急。于是,一型新护卫舰的研制任务被提上议事日程。

                研制过程
  1961年12月,海军及七院领导指示701所设计一型新护卫舰,要求选用现设备,采用成熟技术,在现实的基础上力求先进,1965年建成首舰(65型舰代号由此而来)以应急需,主要用于舰艇编队的护航警戒、近海地区的巡逻警戒和渔场监护,此外还可以用于参加登陆和抗登陆作战及布水雷。
  1962年2月至4月,701所完成了三种设计方案。6月,海军和七院召开了65型护卫舰方案设计评审会议,确定了设计方案,正式批准了《65型舰战术技术任务书》并确定1963年第三季度开工建造。1962年10月,三机部派员赴广州造船厂,对在南方建造65型舰的方案进行调研。11月,三机部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加快65型舰的设计和试制工作,提出65型护卫舰由上海江南造船厂负责,广州造船厂子以配合。1963年,六机部成立,1964年1月,六机部下达关于生产65型舰的指示:第一批建造5艘,首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由于台湾海峡尚未通航,东海接收的军舰无法到南海服役),在北方交船,后4艘采用转让建造的办法在广州造船厂建造,在南方交船。这样也就带动了广州造船工业的发展,使此前只建造过木制鱼雷快艇、55甲炮艇的造船厂能够建造中型水面舰艇,为以后进一步建造驱逐舰打下了基础。
  1964年8月1日,65型首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船台上铺设龙骨,1965年12月25日下水,1966年8月1日在江南造船厂正式签字交船服役,沿用当时退役的原加拿大"堡垒"级"广州"号护卫舰的舰名及舷号(舷号209)。由于首舰"广州"号在江南造船厂建造,故西方称其为"江南"级,也有称"广州"级的。
  在首舰建造的同时,广州造船厂改建了船台滑道,新建了建造中型舰艇所需的车间和基础设施,并派人到上海参观学习建造过程。上海方面则将首舰建造中制定的标准和全套技术资料供予广州,使广州方面具备了基本的技术基础。
  1965年8月1日,广州造船厂建造的1号舰开工,1966年6月25日下水,1966年12月2日服役,舷号214。2号舰于1965年11月1日开工,1966年12月3日下水,1967年6月12日服役,舷号231。3号舰、4号舰于1966年5月开工,因受"文革"影响,至1969年6月才服役,舷号232、233。至此,65型舰的建造工作全部完成。1980年,海军军舰重新命名并统一改用新舷号,65型舰舷号及舰名分别改为501(231)"下关"号、502(232)"南充"号、503(233)"开源"号、504(214)"东川"号和529(209)"海口"号,均隶属于南海舰队,其中529舰先在东海舰队服役,1981年编入南海舰队。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自身寿命的原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65型护卫舰相继退出现役,最后一艘65型舰于1994年退役。502"南充"号舰被青岛海军博物馆收藏,成为一个时代终结的见证者。

                 性能特点
  65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1150吨,满载排水量1250吨;舰长9米,宽10.2米,型深6.8米,标准排水量时吃水2.9米,相邻两舱进水不沉;主机为2台9EDZ43/67柴油机,总功率6600马力,双轴推进,设计航速20.5节,续航力2700海里/16节,自持力10天;装有3门100毫米舰炮,4座61式37毫米炮,2座双联14.5毫米机枪,2座65式反潜火箭发射器,4座64式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深水炸弹投掷架;人员编制148人,其中军官12人。
  在当时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建造一型护卫舰并不容易。首先是造舰的钢材。65型舰的舰体主材选用上海钢厂新试制成功的弯屈强度343兆帕的901锰钢,但没有经过使用,各种规格的钢板、型材还有待钢厂试生产,焊接工艺还待摸索。施工中,技术人员解决了底部分肋板与纵桁相交的十字接缝处冷裂缝问题,初步掌握了新钢种的性能和特点,采用了新工艺措施并取得成功。
  65型护卫舰为薄板结构,焊接变形很大,由于施工中全面采用分段反变形、总段反变形、大合拢反变形等措施,使船体线型光顺性和主要尺度的公差达到高标准的要求,船体总长度误差仅为1.5毫米。
  动力装置的选择颇费周折,装备6601型舰的蒸汽动力装置一下子拿不出来。根据"六四"协定引进的舰用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使用寿命短,成本高,而且不适应中国南部海区空气潮湿、高盐分的情况,况且这种主机工艺太复杂,依照当时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材料不是马上能研制成功的,故只能使用现有成熟的主机。方案一选用37D柴油机,这是转让制造的苏联611型/W级潜艇的主机,但不能倒车,增加倒车功能的37DR型柴油机研制进度又无法保证,使得设计人员开始探讨使用民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上舰的可能性。方案二选用了9缸的43/67型民用柴油机。1958年,上海沪东造船厂、上海船舶修造厂、上海交大、第四船舶产品设计室联合设计组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EDU43/8I型扫气式废气涡轮增压低速大功率柴油机(1470千瓦),用于沿海货轮"和平60"号后又研制出6EDZ43/67型(2200马力),用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专用的长江高级客轮"昆仑"号。这些柴油机还算是较适用,而且建造65型护卫舰时,该机技术上已经成熟,自然被选为65型护卫舰的主机,但功率要增大到3300马力。最后定型的9EDZ43/67型柴油机全功率3300马力,储备功率6%,两台主机的总功率也仅6600马力(而当时国外同类型护卫舰动力装置的总功率一般在16000-20000马力之间)。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还认为65型舰采用了蒸汽动力装置,总功率25000马力,航速27节。因为他们认为65型舰是仿6601型改进设计的,沿用6601型的动力装置顺理成章,想不到当时中国的困难超乎人们意料。
  由于9EDZ43/67型主机每台重量达75吨且外型体积大,特别是机身高度高,因而占去了相当大的舰上空间。为此,设计师们设计了长首楼型以容纳高大的主机,这种舰型能使干舷增高,舰体的耐波性、大倾角稳性、不沉性和强度储备都超过平甲板型;又因干舷较高,适航性好,当舰体横摇到大角度时能产生较大的恢复力矩,因而具备了抗大风浪的能力。1968年9月8日,232舰执行任务时遭遇12级强台风,舰体一下被抬上十几米的波峰,一下又被摔入波谷,舰体最大横摇角达63度,舱内都能听到舰体发出"吱吱"的响声,但该舰同台风搏斗了48小时,两进台风中心,最终战胜了狂风恶浪,自身安然无恙,充分说明了该型舰的设计和建造是可靠的。
  在总体设计上,设计师们精心设计了舰体线型,通过反复模型试验,获得了极佳的快速性能和优异的抗风浪能力,虽然设计航速为20.5节,试航时实际达到21.5节,部队使用中还曾经达到23节。国外同类舰的主机功率一般比65型舰大10000多马力,而航速也仅在26节左右。65型舰主机功率虽不尽如人意,最高航速上不去,但低速柴油机的稳定性使得军舰的最大巡航速度与最大航速相差无几,而且皮实耐用,可以在全功率下长时间运转,可以持续以20节速度航行。相反,有的护卫舰虽然号称最大航速可达26节至28节,但其高航速不能长时间维持,往往到18节以上就要限制使用时间。因此,在持续的海上交战中,65型舰未必吃亏。
  65型舰在武备配置上经过多种方案对比,优选出一个火力最强的方案:即利用甲板和上层建筑层次上的错落,布置了3座单管100毫米主炮和4座双联装37毫米副炮。4座副炮呈菱形布置,这样在任一方向上都可有3座副炮集火射击,使对空和对海火力都能得到最佳发挥,在当时的国外同类型舰上还找不到如此强的火力配置。虽然这些火炮未能配备射击指挥仪而显得先天不足,但对付南越舰艇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时100毫米舰炮中国还不能自行生产,只好用从岸防阵地拆卸的苏联V-34型56倍径100毫米岸防炮来替代。该炮射程(对海/对空)22.5/14千米,弹丸重15.8千克,初速895米/秒,射速12发/分。副炮为4门仿苏联B-11型63倍径双联装37毫米炮,这是中国海军的标准装备,既作小艇主炮,也作大舰副炮,射程(对海/对空)8/6千米,弹丸重0.7千克,初速880米/秒,射速2160发/分。经过努力,这些火炮都配上了电动扬弹机,使供弹快速、省力,有利战斗力的发挥。
  65型舰后部两舷处各装一挺75倍径的双联装14.5毫米舰用机枪,射程(对海/对空)2/1.2千米,弹丸重0.06千克,初速1000米/秒,射速2150发/分。
  舰上装有两座65式(仿苏联RBU一1200型)五联装250毫米火箭深弹炮,配62式反潜火箭弹,射程400一1450米,弹重70千克,装药32千克,最大下潜速度6.85米/秒,对潜作战深度0-300米,作用半径5米,射速1发/分。但该炮没有配备深弹指挥仪,只能依靠射表实现五指挥仪条件下的攻潜,另外虽然其高低角可调,但不能旋回,对潜攻击时需要舰艇机动,而且人工装填也颇费时间,不利于二次攻潜。
  舰尾有4门64式(仿苏联BMB一2型)432毫米深弹发射炮和深弹投掷架,64式深弹发射炮呈舷侧对称布置,固定为45度仰角,不能旋回,舷侧攻击距离有40、80和120米三种,使用的62式深弹(仿苏联朋一1型和62式反潜火箭弹不同)重165千克,装药当量达到135千克TNT,对潜作战深度10-330米,炮上备10枚。
  65型舰的电子设备乏善可陈,可谓非常简陋。当时装备的警戒雷达只有引进的6602型鱼雷艇上配备的"皮头"雷达,作用距离20千米,功率小,性能差,外面罩有一个形如铅笔橡皮头的圆外罩,装在护卫舰的主桅上。声呐是引进的6604型猎潜舰配备的"塔米尔"小型舰壳声呐,平均探测距离0.8-1.3千米,最大跟踪距离2.5-3.3千米。
  在电气系统方面,65型舰首次成功地采用了380伏交流电制。由于交流电使电压变换方便,电机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经济可靠,维护简单,而且当舰艇停靠码头时可方便地直接使用岸电,所以交流电制的先进性是毋容置疑的。该舰装备5套D6S-MS-117-4型柴油交流发电机组,380伏,50赫,电站功率100千瓦,为国产舰船电源交流化开了一个成功的先例。
  65型舰还是我国第一型安装空调的护卫舰,为我国军舰的空调布置和细节处理制定了一套可循的先例和规范,大大改善了舰员生活条件。该舰充分利用长首楼型舰体内部空间较大的特点,把士兵舱的三层铺全部改为双层铺,新增了阅览室等文化场所,扩大了盥洗、淋浴等卫生舱室的面积和数量,居住性大为提高。

                  战史
  1974年的西沙自卫反击战中,232号护卫舰担任了运输物资和人员的任务。
  1988年3月14日,在南沙群岛赤瓜礁发生的海战中,502舰组织人员登礁,并在战斗打响后首先作出反应,舰上的14.4毫米机枪开火,前主炮首发便命中敌舰上的机枪,然后100毫米主炮和37毫米炮一起开火,只用9分钟时间即击沉越南604号武装运输船。在历时48分钟的海战中,65型护卫舰502号和053K型护卫舰531号、053H护卫舰556号发射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弹266发,击沉敌舰2艘,重创1艘,缴获越南国旗1面,俘虏越军9人,致越军伤亡及失踪约400人。我军仅以1人轻伤的代价,痛击了越军的挑衅。

                 结束语
  65型护卫舰是我国第一型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型水面舰艇。该舰的服役大大提高了南海舰队的实力,使重要的护航、警戒任务得到了有力的保证。该舰多次遂行进入太平洋的远航训练任务;经受12级台风的考验:安全航行十余万海里;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斗争中经历了实战考验。实践证明,65型护卫舰的设计是成功的,建造质量是优良的,无愧于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在我国军舰发展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End-
                      <舰载武器>2006.02
以前JCZS发过一篇关于65的文章,感觉不错的说,MS主机、雷达无奈的选择;主炮的安排及空调的安装.都值一读。
]]
]]
海帆前辈大驾光临,海版蓬壁生辉啊:victory:
00623533[1].jpg
1974年春,东海舰队以65型209广州号护卫舰为前导,率6601型(苏联50型里加级)205成都、206昆明、207衡阳、208桂林号护卫舰与025型鱼雷艇合练。
clip_image002.jpg
clip_image002.jpg
原帖由 海帆 于 2007-5-20 15:43 发表
用张用DC翻拍的209巨图来助兴!


海帆大大,小子这厢有礼了.能否把老舰艇介绍一下啊,让我等有眼福啊.
:lol 另有不情之请,能否在小子的62帖子和037的帖子中加些图片和猛料啊.:$
clip_image002.jpg
clip_image002.jpg
501下关舰
]]
clip_image001.jpg
503开源舰
00623531.jpg
00623565.jpg
504东川舰
00623572.jpg
00623571.jpg
529海口舰,原209广州舰
clip_image002.jpg
]]
原帖由 小小不言 于 2007-5-20 16:02 发表


海帆大大,小子这厢有礼了.能否把老舰艇介绍一下啊,让我等有眼福啊.
:lol 另有不情之请,能否在小子的62帖子和037的帖子中加些图片和猛料啊.:$

等我找一下,有空传上来~最近一年多,资料全没整理过了,好乱~
原帖由 小小不言 于 2007-5-20 15:52 发表
453193
1974年春,东海舰队以65型209广州号护卫舰为前导,率6601型(苏联50型里加级)205成都、206昆明、207衡阳、208桂林号护卫舰与025型鱼雷艇合练。

从这段叙述看,1974年春天四艘6601还在东海舰队,那么6支队18大队调南海到底是什么时候?一般的说法认为是1974年2月,但是也有说法认为是1979年2月。我手头的书中称是1979年2月,但也明确提到当时的南海舰队司令员张元培亲自前来迎接。我查了一下,张元培少将担任南海舰队司令员是1970年-1975年,1975年他便调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原帖由 海帆 于 2007-5-20 16:56 发表

等我找一下,有空传上来~最近一年多,资料全没整理过了,好乱~


期待中:handshake

20039716224786213.jpg
65式5联装250毫米火箭深弹发射炮(仿制苏联的RBU—1200),配用62式火箭深弹,该弹最大射程达到了1000米以上,弹型改进后,下潜速度也比投掷式深弹提高约2倍,还可使用定时引信进行10枚齐射。但在65舰服役时,该系统还没有配备深弹指挥仪,只能依靠射表实现无指挥仪条件下的攻潜,而且发射炮的高低角可调,但却不能旋回,对潜攻击时需要舰艇机动,而且人工装填退弹也颇费时间,不利于二次攻潜。
原帖由 LUDA 于 2007-5-20 17:08 发表

从这段叙述看,1974年春天四艘6601还在东海舰队,那么6支队18大队调南海到底是什么时候?一般的说法认为是1974年2月,但是也有说法认为是1979年2月。我手头的书中称是1979年2月,但也明确提到当时的南海舰队司 ...

是74年,当年南调的时候经过台湾海峡老蒋不是说过:"西沙吃紧啊"的话
1988年南沙海战中,“南充”号502舰就是经过改装的65型护卫舰,已经换装了343型炮瞄雷达,却没有跟踪空中目标的舰炮火控雷达。     ---转自 <中国海军舰队防空观念的演化之三技术与战术的差距>
]]
雪MM补几张线图吧.:$ 我记得看过的,想要时一下子又找不着了:Q
我手头的资料还声称18大队调防时部队正准备过春节。偏偏1974年的春节是1月23日,1979年的春节是1月28日,都讲得通。气人!
发射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弹266发??
怎么37炮比100炮射速慢???
  1961年12月,海军副司令赵启民及七院领导指示,设计适应南海急需护卫舰,并要求于1965年建成,该舰代号为65型。
  1964年1月,六机部下达有关生产65产品的指示,即(1)第一批建造多艘,第一艘在江南造船厂建造,在北方交船;后几艘在广州造船厂建造,在南方交船。(2)采用转让建造的方法,凡是火车能运输的制品,全部由江南造船厂成套供应,广州造船厂基本上只承担总装的任务。同时,江南造船厂对广州造船厂全面技术支援。
  8月1日,首艘在江南造船厂正式开工。船体结构首次采用中国自己研制的901钢,在施工中发现第五总段的底部分肋板与纵桁相交的十字接缝处,有17处冷裂缝,裂缝总长2073毫米,单条裂缝最长有500毫米。为找出产生裂缝的原因和克服裂缝的办法,65型首舰主任工艺师周有立等人做了大量的试验,查阅有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经过反复验证,初步掌握了新钢种的性能和规律,终于找出产生裂缝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用新的工艺措施,即改进结构,释放焊接内应力,取得成功。65型产品为薄板纵骨架结构,焊接变形很大,工程技术人员想出办法,全面采用分段反变形、总段反变形,大合拢反变形等措施,使船体线形光顺性和主要尺度的公差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船体总长度误差仅为负1.5毫米。轮机车间在主、副炮扬弹机制造过程中,在704研究所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反复改进试验,最终解决了接弹机、装弹机、驱动装置的装配问题。
  1965年12月25日,首舰在江南造船厂下水。1966年5月,该舰在上海港进行船体激振试验。6月1~2日在长江口水域进行罗经、柴油机动力装置试运转和舵、锚等有关试验。6月9~18日在舟山海域进行海上航行试验,完成机械、电气各项设备的性能试验和舰的性能试验。其航速较原设计提高7.5%。8月1日在江南造船厂正式签字交船,编入东海舰队服役。
  在广州造船厂总装的另几艘65型护卫舰,也于1966年12月至1969年6月相继交船。
                       ---《上海船舶工业志》
  1965年,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65型护卫舰,该舰由国内自行设计、自行配套,舰体采用国内新研制的低合金钢,减轻了舰体自重。装备有100毫米、双37毫米火炮,双14.5毫米机枪,深水炸弹及布雷装置。该舰的首制舰是江南造船厂所造,广州造船厂续造4艘,1969年全部完工。
  
  “65”型护卫舰,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配套,也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批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的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护卫舰。  
     广州造船厂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给予技术和派出技术骨干、工人协助下于1965年8月1日正式开工制造“65”型护卫舰。1966年6月25日,首制“65”型护卫舰下水。省委书记赵紫阳到厂为首制“65”型护卫舰下水剪彩。1966年12月23日正式完工交海军服役。  

             “65”型护卫舰建造周期
clip_image002.jpg  
      4号舰建造周期延长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影响,致使生产停顿,建造周期拖长。“65”型护卫舰最大长度90米,水线间长85米。最大宽度10.2米,设计水线宽9.8米;巡航速度每小时12.6海里;低速每小时8.6海里。
                    ---<广州市志 船舶工业志 >
转贴:      
    以强胜弱第一战 1988年中越南沙赤瓜礁海战

   200651313355281163.jpg
        南沙各国实际控制岛屿示意图

  1988年3月14日,人民海军502舰艇编队(护卫舰502、531、556),在中国南沙群岛九章群礁边缘的赤瓜礁、鬼喊礁及琼礁海区与入侵的越南海军505编队(登陆舰505、武装运输船604、605)发生战斗。冲突由争夺赤瓜礁开始,迅速发展为双方舰艇编队之间的海战。在越南海军登礁人员和舰船首先向我军登礁人员和军舰开火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舰队进行自卫反击,击沉越南海军604、605船,重创越南海军505舰,取得了海战的重大胜利。此战也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首次以自行研制的导弹护卫舰在远离大陆的条件下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并取得全胜的辉煌战例。对于这一次海战,网上和一些报刊杂志都有叙述但是错讹之处颇多:什么中方牺牲多少多少;什么越南指责中国使用冥河导弹中国官兵一笑置之(这是1974年的西沙永乐群岛海战中的内容)为此笔者参照权威的官方史料为依据,对此战做一简单描述。又因此战规模虽不大但是前因后果相当复杂,为避免读者朋友看了心烦这里只涉及开战前后的内容。

           一、战前的对峙
  1988年3月13日下午,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中国海军502号护卫舰14时25分施放1艘小艇,组织人员登上赤瓜礁,对礁盘水文地质简况和沉船位置等进行勘察,并插上中国国旗。
  赤瓜礁在水暑礁以东,是九章群礁西南端的一个小环礁,长约5000米,宽约400米,退潮露出海面。因水下礁盘上生长着形状像黄瓜的的红色海参,故名赤瓜礁。
  17时左右,502舰上的雷达发现3艘越南舰船向赤瓜礁方向驶来,502号护卫舰一面监视越南舰船行动,一面召回登礁勘察人员,做好战斗准备。傍晚时分,越南海军604号武装运输船在赤瓜礁抛锚;605号武装运输船在赤瓜礁东北5. 5海里的琼礁抛锚;505号登陆舰在赤瓜礁西北1海里的鬼喊礁抛锚。
  越南海军舰船的企图很明显,准备同时抢占3个礁盘,而中国海军此时在这一水域只有1艘502舰,舰员能够抽出登礁的很少,而越军均为运输船或登陆舰,载有大量的陆战步兵,形势对我军不利。经上级指挥机关批准,21时15分.502舰派出6名舰员乘小艇据守赤瓜礁上的一艘沉船,插上国旗,在冰凉的海水中一直守护到天亮。这时,我军的军支援舰531、556号导弹护卫舰已经赶到,556舰监视琼礁方向,531舰与502舰会合。我方的三艘护卫舰中,502舰属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中型火炮护卫舰-65型护卫舰,该舰装备有三门单100火炮,西方称之为江南级,该级舰虽然性能较为落后但是适航性颇佳,502舰曾有两次抵御12级台风成功的经验,很适合巡航南海,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新型导弹护卫舰的问世,该舰现已退役,现存放于青岛海军博物馆;531舰是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型导弹护卫舰-053K型对空导弹护卫舰的首舰,该舰装备有两座防空导弹发射架和两门双100自动火炮,火力较强,西方称之为江东级,该舰同样也已经退役,现在停放于青岛海军博物馆;556舰则是053K型舰的派生型,053H1型对海导弹护卫舰的一艘,该舰装备有四枚上游1号反舰导弹和两座双100炮,西方称之为江湖级。与我军相对的越南海军的三艘舰艇中,604、605两船均为70年代我国马尾船厂建造的400吨级援越武装运输船,装备有14.5机枪两挺,505舰则是二战期间美国大量建造的1-501型步兵登陆舰,即台湾国民党海军中的“美”字号登陆舰,我军既有长期使用该型舰的经验,又有击沉国民党海军同型舰的战绩,该舰的来源不明,不外乎南越政权垮台时越南人民军的接收舰或是干脆出自我国的援助,该舰装备有数门40炮。显然,我军两舰的迅速来援使战场的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军在舰艇吨位上和火力上均已经处于压倒优势。在人民海军的历次作战中,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军通常都处于吨位上火力上远弱于敌的态势,迫使我军不得不强调“小艇打大舰”,此次海战我军能够以优胜劣、以强击弱实属人民海军历史上所罕见,人民海军几代人四十年间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果。

           二、礁盘争夺战
  我军与越军争夺南沙时,统帅部为前线部队制定了必要的行动方针:“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不打第一枪;如发现敌占我岛屿,强行将其赶走;南沙斗争既是军事斗争,也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要严格掌握政策。”后来战事的发展以事实证明,这样的方针既为我前线部队提供了必要的约束,避免遗人以口实,又使我军在冲突发生时有足够的权限灵活处置危机。考虑到我军当时在南沙的部队无论兵力上还是装备上与越军相比都占有绝对优势,这样的原则十分必要。
  3月14日6时,越南海军604号运输船不顾中国海军已在赤瓜礁立起国旗有人驻守的现状,放下1个浮排,大批架设高脚屋的施工器材物资源源不断运上赤瓜礁。至7时30分,越军上礁人员已达43名,并在赤瓜礁北侧插上2面越南国旗。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502舰组织33人上礁,531舰组织25人上礁,替换回了已在礁上的我军官兵,我登礁总人数达到58名。此时中越双方礁上人员相距约100米。
  为了坚决完成守礁任务.中国海军编队指挥所进行了严密组织,明确礁上斗争统一由502舰政委李楚群指挥,斗争任务是将越军上礁人员驱赶出赤瓜礁;斗争政策是越军不开枪我不开枪,越军若开枪,就坚决还击;斗争方法是用越语喊话:‘这里是中国领土.你们立即离开”,如越军不听,则靠近驱赶。
  此时,双方礁上人员都一字排开,荷枪实弹成横队缓慢逼近。由于环礁内水深及胸,脚下珊瑚高低不平,干部战士们又要高度警惕,所以行动缓慢,双方形成对峙局面,逐渐接近到三十米左右的距离。
  这时,1名越军士兵向前走了几步,将1面越南国旗插在中国军人面前的珊瑚礁上。面对越军这一明显的挑衅行为,531舰反潜班长杜样厚等4人缓慢向前,靠近越旗。身高1.85米的杜样厚猛然跨前一步,一手拔旗,一手与越军护旗人员扭打。反潜兵张清赶上从水下拉住旗杆,经争夺收缴了越旗。另一越军端枪瞄向张清,502舰副枪炮长杨志亮眼明手快,用左手抓住越军枪管猛力向上一托,越军的子弹打伤杨志亮左臂,时值8时47分。杨志亮也成为这次作战中我军唯一的一名伤员。
  由于越军开了第一枪,中国海军礁上人员立即开火还击,礁上战斗打响了。中国海军登礁人员一边还击,一边按预定方案,潜入水中迅速后退,与越军拉开距离,以利我海军舰炮实施火力支援。8时57分,越方礁上未被击毙的人员见604船已被击沉,便举起白衬衣,表示投降,我海军登礁人员即停止射击。10时50分,根据命令,中国海军登礁人员全部返回舰上。
  礁上战斗,中国海军登礁人员行动迅速,组织严密,对武装挑衅之敌迅速反击,夺取礁上战斗主动权,政策与还击的时机均把握得较好,既避免了先发制人遗人以口实,又避免了我方人员因双方距离近和不能先敌开火而可能导致的重大伤亡,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守礁任务。

          三、海上反击战。
  越南海军604船见礁上战斗打响,随即以机枪向中国海军礁上人员和502舰扫射。中国海军502、531舰立即还击,距离3―5链(!),射击9分钟后,越南海军604船即中弹起火,迅速沉没,越军登礁人员很快丧失斗志,举手投降。
  赤瓜礁战斗爆发后.位于鬼喊礁的越南海军505登陆舰以40炮向中国舰队射击,编队指挥所即令53l舰反击越505舰。531舰距离505舰约30链,边机动边射击,双联装100炮猛烈开火,当即命中7发100毫米炮弹,505舰前炮被摧毁,烟囱被击中,驾驶台冒起滚滚浓烟,舰体火势越来越猛,有下沉之势,最后越505登陆舰为逃脱沉没的命运,向近处的鬼喊礁抢滩。据我军目视观察.505舰抢滩(或触礁)后燃烧了5昼夜,可以认为该舰已经焚毁。
  3月14日晨,增援赤瓜瞧海区的中国海军556导弹护卫舰接到编队指挥所命令,驶琼礁监视越南海军605船动向,视情登礁插旗。556舰抵达琼礁后,发现越605船派出9人登礁侵占,556舰喊话令其离开,越军返回后再次武装登礁侵占。9时15分,556舰接到编队指挥所命令,立即对越605船发起攻击,越505船中弹起火,指挥台被击毁,甲板上水,船体严重倾斜。9时37分,556舰停止射击,报告战况。后查证越605船当晚沉没。
  海上战斗,中国海军3艘战舰密切协同,一举击沉越南海军舰船2艘,重创1艘,获得重大战果。3艘战舰别属于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按:502、556两舰应属于南海舰队,531舰则属于东海舰队)但能配合默契,紧密协同,说明中国海军协同作战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
  此次海战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型护卫舰第一次参加实战并击沉敌舰,而且是在距离岸基1000多公里的海域单独遂行作战任务,但是战前计划周密,战斗中通信联络畅通,上级命令下达及时,支援兵力按时到达,作战指挥正确果断,标志看中国海军已经初步具备在远海单独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
  此次海战的作战海域海情复杂,有许多暗礁浅滩,各舰艇严格航海作业,在作战中有效的防止触礁、搁浅,航海人员业务熟练,航海安全得到保障。战前各舰普遍开展战前练兵活动,进行强化训练,船员基本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本舰的装备,针对南沙斗争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当的应急措施相应急预案,做到临危不乱,张弛有度。如各舰都制定了研制了周密的登礁方案,当502和531舰分别抽出33人和25人离舰登礁后,没有影响本舰的正常战斗力,表明中国海军的航海保障工作、军事技术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已大大提高。
  赤瓜礁海战从7时30分中国海军人员登礁,到10时50分全部登礁人员上舰,随编队撤出战斗,共历时历时3小时20分钟。海上战斗从8时48分502舰开炮还击,到9时35分556舰奉命停止射击,历时48分钟。中国海军共消耗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炮弹266发,以一人负伤,舰艇无任何损坏的微小代价取得了击沉越南舰船 两艘,重创1艘(实际应报废),缴获越旗1面,打捞越俘9人,越舰船伤亡及失踪约400人(考虑到越军的计划是以步兵强占我岛礁,伤亡惨重不足为奇)。
转贴:
       专访我军水面舰船及潜艇柴油机总师李国瑞(节录)

  
 
  李国瑞,研究员,1939年出生,1962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内燃机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艇用柴油机研制,并曾参加我国第-部海军轮机规范的编制。曾任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造船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内燃机会议(CIMAC)常设委员会委员。在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李总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不久前,本刊记者就舰艇用柴油机的有关问题对李总进行了专访。
  

          14006043_2007032409150910652600.jpg
               李国瑞

  记者:李总,请您回忆-下当年研制65型("江南"级)护卫舰主机和"江湖"系列护卫舰主机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哪些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总:65型护卫舰主机采用已有的民用低速柴油机成熟技术,因而设计和生产都不存在问题。研制中解决的技术难题是为了提高该机性能,经批准开展了两项技术改进工作。一是停缸工作。柴油机增加气缸数后,为改善低工况性能,采用了在发动机由高工况向低工况过渡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关闭部分气缸的控制转换技术。20年后,德国MTU公司在推出03系列机型时,采用的三项新技术中有一项即为停缸停排技术,两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二是提高功率。为尽量增加65型护卫舰的最大航速,在完成原技术指标的前提下,通过更换系统中的可调元件并作调整后使单机功率比原定指标提高20%以上,经试验机试验验证后,在首舰上进行了提高功率试验,实测最大航速提高了1.5节左右。

  我先后参加了65型舰在东海和南海的试航,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舰艇试航,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试航时的情形。在南海进行了十级风八级浪下的航行试验,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想象海军动力装备运行环境条件的严酷。鉴于当时的周边情况,65型舰在南海试航后期,曾有几次奉命出海执行任务,在执行具有危险性的任务时,往往由以党员干部为主的运行班子出海执行任务,海军战士的士气和干部身先士卒的作风给参试人员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东海试航,做武备试验时,被深水炸弹炸昏后浮起的鱼漂满了大片海域,也让参试人员饱尝了一顿海鲜"大餐"。随着东海渔业资源的减少,以后恐怕难以见到这样的情景了。
                --- <现代舰船>2007.04A
要是我没记错
209首任舰长姓薛
99年还在上海见过他



这张图片的印刷品曾经我家老头子从护6带回来过
后来被包书皮了
汗:L
原帖由 francois 于 2007-5-20 19:40 发表
发射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弹266发??
怎么37炮比100炮射速慢???

应该是因为我军大口径火炮数量居于压倒优势(100炮11门)便故意拉大交火距离,双37开火的机会较少。打一江山时,有一条护卫舰打了100炮弹236发,37炮弹154发。
65舰的资料应该没有啥挖掘的潜力了,只是希望能多挖掘一些老图片!
DDAA2的一张老图,值得收藏的一张,502舰在广州最后一次的修理图.从此别了,65舰!65舰再也没在修理厂看见过了~
]]
我一直都不明白:合演那张黑白的图和没有025艇的那张彩图里的浪花居然是一样的?!
:L :L
在舰船知识上看过介绍.
好象是最后一型火炮舰.
或许这张65和025的合影前面的浪花才是原貌!
]]
海帆老大,能否上传一些025.026的图片,以及如何区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