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你们有什么区别,你们中谁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0:08:02
在谈论此话题前,有必要提一下咱们中国人的贵族等级观念。在奴隶时代与封建时代,西方与东方制度不同方式不同,但却不约而同的实行着森严的等级差别观念,强烈的贵族血统意识。与此相反,在这方面,咱们中国人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咱们的老祖先在口上大谈儒家王道正统,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想的后面,信奉的可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天子宁有种乎“……等等大逆不道的思想。
  

  不仅在被统治者中如此,统治阶级中也如此。汉代以前,贵族还好歹在享受着名义特权的同时,有着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但自汉代以后,尤其是魏晋六朝,最晚在隋唐,贵族就被逐渐地边缘化。就算在血统上还是贵族,但在政治已不再有特权。出现的是”君权面前人人平等“(虽然不是绝对平等),虽然更多时候皇帝老儿的位置是由儿子来坐的,总算有科举这个让平民有改变平民命运的路子与造反这个实现“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野心的路子。不似日本,无论朝代如何改变,天皇陛下是永世一系的!

  但是,在文学艺术上却是个绝对的让人莫名惊诧的例外。长期以来,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严肃作品与娱乐作品,竟然存在着不严于封建门阀士族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还森严的鸿沟!、

  在这里,我要讲一个极好笑的事:邓友梅到法国访问,有人部他:”你们中国人最喜爱的法国作家是哪一位?“邓友梅于是回答:”巴尔扎克!“因为他觉得只要抬出这个连恩格斯都夸奖的”伟人“来,就极牛了。结果,当人家回答了一声:”巴尔扎克是我们的通俗小说家。“时,马上又脸红了,因为他觉得人家可能是看不起他。后来得知别人并没有看不起他,其实别人是将绝对大多数人喜欢的作品列为”通俗小说“时,马上又脸上有光了。可见,通俗与高雅之分,在某些中国学者中是如何地在意。

  在古人,你研究谈论四书五经,唐诗政论是高雅的事,研究谈论宋词元曲小说话本是低俗的事;载道之文科举之策,乃正统正道,娱乐消遣之作只配给粗识文字的贩夫走卒看,无法登堂入室也!

  就这样一直到了五四运动,一场急风暴雨似地革命洗礼。打破了这些偏见。从此,包括《红楼梦》等小说在内的诸多俗物,终于被经典化精致化。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不再是判断文章高下的标准。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正如几千年来的封建余俗不可能在几十年内一扫而尽一样。在文学中的这些偏见也无法一朝而尽归尘土。虽然,对于古代的一些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既低俗文学平了反,却无法正视现当代的通俗文学与纯文学无高下之事实。所以新文学中一些左派圈子,斥武侠小说为宣扬消极颓废思想的幻想文学,责言情小说为不思上进谈情说爱的鸳鸯蝴蝶派……

  建国后虽然有所好转,大力发展文艺事业,通俗文学据说曾列入了计划生产的轨道,许多革命文学红色经典其实就是通俗小说。但是,对于武侠言情小说竟然是让人不解的憎恶,竟然以文化部的命令禁止之。导至战后长期以来大陆的武侠文学在大陆绝迹甚至绝种。不过还好香港台湾不在这个极左文艺政策的管辖范围内,更幸好大陆的一些传统文化积淀极深厚且极爱武侠的人迁到了港台,让武侠这一最具备咱们中国民族特征的文学得以保存火种,并以燎原之势兴盛。

  文革结束后政策松动,文化市场开放,对港台对武侠文学理所当然也解了禁。于是金庸等人,借影视这一东风,趁文革时期娱乐文学荒芜与大众需求旺盛这一矛盾之机,迅速占领了市场占据了读者的心。读者的的大量增加广泛喜爱,又吸引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于是乎,以北大教授严家炎陈平原钱理群为首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受自己学生影响,也加入到武侠迷的群体中来,并给于其极高的评价,甚至专门花心血时间来研究。甚至还称其为文学革命,说其达到了不亚于纯文学的高度。

  然而,通俗既低俗武侠既坏书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在金庸热不断升华的同时,倒金热也升温。分别在1994年由鄢烈山,1999年由王朔,2005年由《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课本为导火索,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金庸与武侠小说价值地位的争论,至今了无结果。在大众读者中,当然是支持的多,但在学院派与绝对大多数自命高雅的作家群中,却是反对者居多,甚至形成了“围剿”之势(孔庆东语)。

  这是一个让人既感到不解,思之又觉得正常不过的事。说不解,就拿入选课本的《天龙八部》来说,那些内容,别的不说,光拿人人都诟病武侠小说中“打打杀杀”、“血腥惨烈”的内容来说,至少,它是比《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干净得多,后者不仅流了血,还死了人,而前者既不见多大的血更没死人,乔峰打胜了还是道义的胜利,甚至在矛盾冲突人物言语性格的刻画上,不比后者差。可偏偏为什么在入选时,其过程是特别地慎重,光研讨会就开了数次;其结果,却是网迷大混战,争议无数??其实呢,联系到关于金庸武侠之争,反对者的偏见与成见强烈到了什么程度,就觉得不足为怪了。

  在专家学者等学院派中,当然不足为怪。然而,在大众读者中,尤其是武侠读者中,竟然也有执通俗不如低俗观点者,就是怪事一桩了。固然,大家是怀着消遣娱乐的心情去读武侠的,然而,在得到娱乐后,按理来说应该更能投入,更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认识作品本身。

  在清楚地认识武侠的优点后,当然也能认识到其缺陷,提出了批评意见甚至武侠不如其他纯文学的观点也是正常的,但也应该是从学理上,从文学的规律上来找依据吧!然而,让我失望的是,所谓武侠境界不高的理由竟然是“它只是通俗文学而已”,更让我失望的是,这样的理论的理据,还有很大的市场。

  对此,我想问一声执这样论据的人:难倒你们不知道,诞生了咱们中国20世纪最深入人心的形象的《阿Q正传》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应一个轻松休闲栏目约稿而写的么?这个栏目其实是通俗的!难倒你们不知道,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大仲巴,英国的狄更斯、柯南道尔等在”世界文学名著“中榜上有名的作品,其实就是通俗文学么?难倒你们忘记了,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以及宋词元曲京戏等被列为”国粹“的东西其实在它刚诞生时,就是通俗的东西么?

  再回头来看一看,我们现代当代一些所谓严肃的正统的文学期刊如《十月》〈收获〉等杂志上发表的作品,难倒它们真的就一定胜过了在〈故事会〉、〈今古传奇〉上发表的作品么?那些杂志办了这么多年,其实经过淘汰后,剩下的精品照样少。有时,我在〈收获〉上看到一篇关于波茨坦公告诞生经过的报告文学,其实这样的报告文学,在〈今古传奇〉这样的杂志上是极多见的。

  关于男女情爱暖昧的,少儿不适的一些内容,向来是被人所诟病的,然而,我就觉得这样的内容,在诸如〈废都〉、〈尘埃落定〉以及好多”茅看文学奖“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就多过了一直是过街老鼠的武侠小说专写爱情的言情小说。

  当然,我之所以列举了这么多,并不是在挺通俗文学而轻纯文学。我只是想表明: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应该是平等的地位。固然不能说纯文学一定胜过了通俗文学,但也不能说通俗文学一定不如纯文学。它们各自中都有好坏差别,只是好与坏不能就是由是否”通俗“是否”高雅“来决定而己。

  就如历史上”出身地主就一定是坏人“的观念是错误的一样,在文学中”出身通俗的武侠小说就一定是低下的“观点是错误的!在谈论此话题前,有必要提一下咱们中国人的贵族等级观念。在奴隶时代与封建时代,西方与东方制度不同方式不同,但却不约而同的实行着森严的等级差别观念,强烈的贵族血统意识。与此相反,在这方面,咱们中国人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咱们的老祖先在口上大谈儒家王道正统,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想的后面,信奉的可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天子宁有种乎“……等等大逆不道的思想。
  

  不仅在被统治者中如此,统治阶级中也如此。汉代以前,贵族还好歹在享受着名义特权的同时,有着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但自汉代以后,尤其是魏晋六朝,最晚在隋唐,贵族就被逐渐地边缘化。就算在血统上还是贵族,但在政治已不再有特权。出现的是”君权面前人人平等“(虽然不是绝对平等),虽然更多时候皇帝老儿的位置是由儿子来坐的,总算有科举这个让平民有改变平民命运的路子与造反这个实现“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野心的路子。不似日本,无论朝代如何改变,天皇陛下是永世一系的!

  但是,在文学艺术上却是个绝对的让人莫名惊诧的例外。长期以来,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严肃作品与娱乐作品,竟然存在着不严于封建门阀士族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还森严的鸿沟!、

  在这里,我要讲一个极好笑的事:邓友梅到法国访问,有人部他:”你们中国人最喜爱的法国作家是哪一位?“邓友梅于是回答:”巴尔扎克!“因为他觉得只要抬出这个连恩格斯都夸奖的”伟人“来,就极牛了。结果,当人家回答了一声:”巴尔扎克是我们的通俗小说家。“时,马上又脸红了,因为他觉得人家可能是看不起他。后来得知别人并没有看不起他,其实别人是将绝对大多数人喜欢的作品列为”通俗小说“时,马上又脸上有光了。可见,通俗与高雅之分,在某些中国学者中是如何地在意。

  在古人,你研究谈论四书五经,唐诗政论是高雅的事,研究谈论宋词元曲小说话本是低俗的事;载道之文科举之策,乃正统正道,娱乐消遣之作只配给粗识文字的贩夫走卒看,无法登堂入室也!

  就这样一直到了五四运动,一场急风暴雨似地革命洗礼。打破了这些偏见。从此,包括《红楼梦》等小说在内的诸多俗物,终于被经典化精致化。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不再是判断文章高下的标准。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正如几千年来的封建余俗不可能在几十年内一扫而尽一样。在文学中的这些偏见也无法一朝而尽归尘土。虽然,对于古代的一些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既低俗文学平了反,却无法正视现当代的通俗文学与纯文学无高下之事实。所以新文学中一些左派圈子,斥武侠小说为宣扬消极颓废思想的幻想文学,责言情小说为不思上进谈情说爱的鸳鸯蝴蝶派……

  建国后虽然有所好转,大力发展文艺事业,通俗文学据说曾列入了计划生产的轨道,许多革命文学红色经典其实就是通俗小说。但是,对于武侠言情小说竟然是让人不解的憎恶,竟然以文化部的命令禁止之。导至战后长期以来大陆的武侠文学在大陆绝迹甚至绝种。不过还好香港台湾不在这个极左文艺政策的管辖范围内,更幸好大陆的一些传统文化积淀极深厚且极爱武侠的人迁到了港台,让武侠这一最具备咱们中国民族特征的文学得以保存火种,并以燎原之势兴盛。

  文革结束后政策松动,文化市场开放,对港台对武侠文学理所当然也解了禁。于是金庸等人,借影视这一东风,趁文革时期娱乐文学荒芜与大众需求旺盛这一矛盾之机,迅速占领了市场占据了读者的心。读者的的大量增加广泛喜爱,又吸引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于是乎,以北大教授严家炎陈平原钱理群为首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受自己学生影响,也加入到武侠迷的群体中来,并给于其极高的评价,甚至专门花心血时间来研究。甚至还称其为文学革命,说其达到了不亚于纯文学的高度。

  然而,通俗既低俗武侠既坏书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在金庸热不断升华的同时,倒金热也升温。分别在1994年由鄢烈山,1999年由王朔,2005年由《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课本为导火索,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金庸与武侠小说价值地位的争论,至今了无结果。在大众读者中,当然是支持的多,但在学院派与绝对大多数自命高雅的作家群中,却是反对者居多,甚至形成了“围剿”之势(孔庆东语)。

  这是一个让人既感到不解,思之又觉得正常不过的事。说不解,就拿入选课本的《天龙八部》来说,那些内容,别的不说,光拿人人都诟病武侠小说中“打打杀杀”、“血腥惨烈”的内容来说,至少,它是比《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干净得多,后者不仅流了血,还死了人,而前者既不见多大的血更没死人,乔峰打胜了还是道义的胜利,甚至在矛盾冲突人物言语性格的刻画上,不比后者差。可偏偏为什么在入选时,其过程是特别地慎重,光研讨会就开了数次;其结果,却是网迷大混战,争议无数??其实呢,联系到关于金庸武侠之争,反对者的偏见与成见强烈到了什么程度,就觉得不足为怪了。

  在专家学者等学院派中,当然不足为怪。然而,在大众读者中,尤其是武侠读者中,竟然也有执通俗不如低俗观点者,就是怪事一桩了。固然,大家是怀着消遣娱乐的心情去读武侠的,然而,在得到娱乐后,按理来说应该更能投入,更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认识作品本身。

  在清楚地认识武侠的优点后,当然也能认识到其缺陷,提出了批评意见甚至武侠不如其他纯文学的观点也是正常的,但也应该是从学理上,从文学的规律上来找依据吧!然而,让我失望的是,所谓武侠境界不高的理由竟然是“它只是通俗文学而已”,更让我失望的是,这样的理论的理据,还有很大的市场。

  对此,我想问一声执这样论据的人:难倒你们不知道,诞生了咱们中国20世纪最深入人心的形象的《阿Q正传》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应一个轻松休闲栏目约稿而写的么?这个栏目其实是通俗的!难倒你们不知道,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大仲巴,英国的狄更斯、柯南道尔等在”世界文学名著“中榜上有名的作品,其实就是通俗文学么?难倒你们忘记了,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以及宋词元曲京戏等被列为”国粹“的东西其实在它刚诞生时,就是通俗的东西么?

  再回头来看一看,我们现代当代一些所谓严肃的正统的文学期刊如《十月》〈收获〉等杂志上发表的作品,难倒它们真的就一定胜过了在〈故事会〉、〈今古传奇〉上发表的作品么?那些杂志办了这么多年,其实经过淘汰后,剩下的精品照样少。有时,我在〈收获〉上看到一篇关于波茨坦公告诞生经过的报告文学,其实这样的报告文学,在〈今古传奇〉这样的杂志上是极多见的。

  关于男女情爱暖昧的,少儿不适的一些内容,向来是被人所诟病的,然而,我就觉得这样的内容,在诸如〈废都〉、〈尘埃落定〉以及好多”茅看文学奖“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就多过了一直是过街老鼠的武侠小说专写爱情的言情小说。

  当然,我之所以列举了这么多,并不是在挺通俗文学而轻纯文学。我只是想表明: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应该是平等的地位。固然不能说纯文学一定胜过了通俗文学,但也不能说通俗文学一定不如纯文学。它们各自中都有好坏差别,只是好与坏不能就是由是否”通俗“是否”高雅“来决定而己。

  就如历史上”出身地主就一定是坏人“的观念是错误的一样,在文学中”出身通俗的武侠小说就一定是低下的“观点是错误的!
沙发..................太长,看不下去.
地上..................太长,看不下去.
:o 这么长``:o
;P
正如大师们也是俗人一样……
嗯,此乃自己随兴而至之讽刺杂文章,技术含量不高。
漫画最牛;funk ;funk
好长...
纯文学谁爱看谁看...我是没兴趣...
字多...顶一下...没看
进来捏捏QINGER:D
照片中的MM好象是步非烟?难道楼主是烟丝?
楼主不但是烟丝,而且是铁杆烟丝。
不费盐是干什么的?:D :D :D
原帖由 寂寞高手 于 2007-4-11 15:43 发表
不费盐是干什么的?:D :D :D

:o
下糖?~~~
原帖由 寂寞高手 于 2007-4-11 15:43 发表
不费盐是干什么的?:D :D :D

       ---------一个写奇幻小说的北大MM,人送外号"新生代美女写手".
随着第一批美少女武侠的写手们开始逐渐转为"美少妇武侠"写手后,她被认为将是"美少女武侠"接班人.
晕死,看见有些所谓新生代的作品竟然让我想起来中学的《我的一家》之类的作文
  我的一家有400人,他们分别是*********假如是1000字作文呢,家人就有500口……:Q
我们家有四口人,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分别是吃蘑菇不吐骨头 ,吃骨头 不吐蘑菇,吐蘑菇不吃骨头,吐骨头不吃蘑菇.;P ;P ;P ;P
LZ太有才了

所以我没有看:P :P
原帖由 wgno2 于 2007-4-9 08:34 发表
漫画最牛;funk ;funk

倭寇的漫画吗?哈哈哈……来来去去也就那么点意思。哄哄小朋友吧!
]]
]]
说白了,一个是媚俗, 一个是脱俗.
现阶段中国文学大多数是媚俗文学.
拈来一帖……

近日,在“世界汉学大会”的一次圆桌会议上,德国作家、诗人顾彬再次为中国文坛“点火”,提出“中国当代文学是‘二锅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
那么顾彬意欲为何?难道他大老远从德国跑来是为了嘲笑中国的当代文学?但顾彬这样娱乐化的比较,却极大的触动了当代中国文坛脆弱的神经。于是乎,作家、学者们纷纷举起反对的大旗,认为“五粮液”、“二锅头”之比较实属“外来和尚念经”。说实话,对于这种热闹我向来是不凑的,但今天却例外,原因是我觉得“五粮液”、“二锅头”之比较太有意思。
“五粮液”、“二锅头”的比较,让绝大多数人直观地认为,当代文学不如现代文学。因为谁都知道,“五粮液”属于高端白酒,价高;“二锅头”只是大众品牌,价廉。倘若,只是“五粮液”和“二锅头”的比较,那就简单多了,国内的教授、学者们也就不会大动肝火了。“五粮液”堪称国内高端白酒第一品牌,占据着行业老大的地位。五粮液以浓香型出名,而二锅头则以高度酒著称。区分酒的好坏都有各种硬性指标,而文学呢?显然是一个不容易说清道明的空中之城。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孰高孰低孰优孰劣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地。国内的学者大抵是这个意思,认为顾彬的话太过随便,太过娱乐化。学术问题,非得一本正经吗?也许你会说“这还用说吗?”。虽然我也不太赞同顾彬的“惊人之语”,但我仍然惊异于国内学术界的“一本正经”。长久以来,中国文人都有一个怪毛病——怕批评。怕批评倒也不是什么大坏事,往好里说这是自尊心强的表现。然而,坏就坏在死不承认,还嚼尽口舌之辩,非得说服对方没有这回事,自己才心满意足。然而,辩论的最重要的是摆出相异的观点及论据,而不是自己占据着一个观点非要让对方接受。这种心态确是我们很多学者、教授的固有心态。辩论的重点在于求同,更在于承认差异。也许,顾彬的“五粮液”、“二锅头”之比较是过于随便和娱乐,但是如果我们的教授和学者,一开始就有求同的心态和敢于承认差异的勇气,我想,大家也就不用气鼓鼓的义正严辞的数落大老远从德国跑来的顾彬了。
再说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问题,显然,当代文学确实有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诸如“胸口写作”、“下半身写作”、“叫喊文学”、“ 青春疼痛文学”“美女作家”等等这类以炒作和吸引眼球为目的商业性操作下的写作,实则给当代文学带来重大创伤,加上当代作家中很少有重量级作品的出现,使当代文学的总体实力更不及现代文学。文学曾经被称为“不朽之盛事,经国之大业”,而如今在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下,文学只能充当面首,只能小心翼翼的构建一个相安无事的小世界,或者更多的是只顾“钱途”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了思想的激荡,没有了激情与热血,文学也只能慢慢的走向媚俗和庸俗。也许,有的还不如“二锅头”,更不用说“五粮液”了。
“五粮液”目前打国际品牌,已经站在一个全球的视野下,统战自己的品牌战略和世界级企业的战略部署。而顾彬说中国当代作家对外语的缺失,也就致使中国作家的全球视野相对狭窄,显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低靡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像有人说得那样“不能以懂外语来评判作家的写作水平及其作品,懂外语未必就能读懂外国文学,而不懂外语也可以通过译作了解外国文学。”这只能是自欺其人的自我安慰。五粮液走出了世界,作家们也需要多多睁开眼看看世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五粮液”、“二锅头”之争,本身可能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引起的众多言论,也许是当代文学的症结所在,也是我们思考的第一步。
楼上的那帖,如果发到21那边,绝对会被拍死……在武侠读者眼中,金庸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再问一下:你是从大众文摘上看到的吗?
原帖由 安娜.苏 于 2007-4-17 13:33 发表


呵呵,我也是看见飘风谈这个,趁机补补课。关于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争论,一直没有止息过。

前段时间,中国某杂志做了一个作家富豪榜:余秋雨,二月河,韩寒位居前三。
这些作家的大部分作品是畅销书,那么也就是迎合了大众的口味。按照定义是通俗文学的。据此,可以说通俗文学是文学中的暴发户,而严肃文学就是文学中没落的贵族。于是写通俗文学的觉得自己出身不好,将作品定义为严肃文学的又羡慕通俗文学的收益,导致什么韩白之争啊,余秋雨请辞作家啊,各种作家文学家评论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呵呵,着实热闹的很。是为了文学吗?只是为了文学吗?

谁知道,俺这个超大的小水版是不知道,且看了,笑了,也就这样了。呵呵

好像前三名中有余华,韩寒第四吧?嘿嘿,余华的《兄弟》也是争议不断,给余华拔牙就是因这个而起的。

另外,余秋雨先生与二月河好像是打着纯文学的哟!

除了韩白之争与余秋雨请辞作家外,步非烟的革命说也是争议不断,本人就为此事同时做为旁观者与亲历者!虽然争议无法与前者相比,但却让我们不少人换角度进一步认识了金庸与步非烟。

迎合大众口味的东西,有时候只是快餐,并不一定有营养。究竟如何,要待时间来证明。
原帖由 飘风流云 于 2007-4-24 00:03 发表
楼上的那帖,如果发到21那边,绝对会被拍死……在武侠读者眼中,金庸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再问一下:你是从大众文摘上看到的吗?

8是``8记得在哪个论坛了```
纯文学就是真正的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