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地雷战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07:30
        地雷战传奇
  
  
  提起电影《地雷战》,三十岁以上的大陆人几乎人人皆知。当年电影少,老三部——《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翻过来翻过去的放,电影的台词,群众都背熟了。
  
  电影毕竟是电影,《地雷战》虽然是当作军教片拍摄的,可是艺术加工不少,也不能够面面俱到。委员还说,电影看起来有趣,其实真实的故事远远比较电影更加精彩,如若要都一一表现,那电影就太冗长了。
  
  且听委员说说那段真实的传奇。
  
  《地雷战》故事的发源地就是山东省海阳县(今海阳市)。电影的赵家庄,原型是是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还夹杂着海阳、莱阳边区小纪区的五虎岭、亭儿崖、笤帚夼、纪家店、槐树底五个村,这五个村民兵联防,打得日本侵略者听到就头痛,五村号称胶东“五虎村”。
  主人公赵虎,有人说就是赵疃村的赵守福,文山后村的于化虎两个为原型,各取一个名字合起来,这说法对,但不完全。胶东军区爆炸英雄很多,主人公综合了其他人的经验。爆炸英雄们各有自己的一套绝活,都有自己的光荣战绩,电影把这些人的经验集中起来艺术化了。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叫做地雷大王?那是因为他们不只有制造地雷,还制造水雷,还负责爆破,领导就命名他们爆炸大王、爆炸模范。今天看来,就他们当年那些“地雷”,还不如叫做“简易的爆炸装置”更加合适。(说到这个,美军就头痛啊)
  
  地雷战是怎么来的呢?鬼子逼出来的。
  
  1942年2月11日,日军侵入海阳县,很快占领了行村、大山所、鲁古埠和凤城等沿海村庄,并在那里建立据点。日伪军疯狂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西野口村358间房子被烧毁218间,孙家夼村一次被害群众达70余人,战场泊村被杀63人,赵疃村一次被掠去粮食2万斤、钱2万元、被子80余床……海阳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中共海阳县委积极发动群众,建立起青抗先、农民自卫团等抗日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地方武装狠狠打击敌人。赵疃村的20多名青抗先队员,曾在夜间摸进行村日军据点,切断3华里长的电话线,使敌人的通讯联系中断。青威公路两侧的民兵也曾联合行动,多次星夜掘断公路,造成敌人军车无法通行。1942年2月的一天,行村据点里的400多名敌人向赵疃扑来。赵疃的民兵立即投入战斗,区武工队和邻村的民兵赶来助战。他们凭借熟悉的地形,用低劣的武器勇敢地打败了敌人。敌人白天不得逞,便在晚上进行偷袭。一天夜里,300多名日伪军摸到赵疃村,黎明时,敌人已在村周围架起机枪,并进村挨户搜查。他们把群众全部赶到打谷场上,用枪把子打、刺刀捅、皮带抽,逼着人们说出八路军、民兵、粮食藏在哪里。弄了半天,一无所获。最后敌人气急败坏地施放了4颗毒瓦斯弹,把群众熏得昏到在地。这一天,有250多人中毒和受刑,其中1人被打死。
  这时候,胶东抗日村庄基本上都只有逃反的水平,鬼子来,民兵就阻击,掩护老百姓逃跑。就民兵那些破枪土炮,几乎都不是鬼子的对手,跑不了就遭殃。鬼子祸害百姓,俺百姓抗日烽火也熊熊燃烧起来。
  海阳民兵起初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雷打击敌人的经验。1943年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5月30日,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据点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用地雷打击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从区武委会先后领来了两颗大地雷。回村后,他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枣埠顶附近埋设绊雷两颗,炸死炸伤伪军5名。初战告捷,赵疃村抗日情绪大增,地雷战很快形成群众运动,该村的130多名民兵在很短时间内都学会了埋雷。文山后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指导员李树梓和分队长于化虎就带领村爆炸组,在野虎山埋设地雷两颗, “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走上野虎山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鬼子飞上了天空。敌人慌作一团,刚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有3个敌人见了阎王。其余的敌人吓得胆颤心惊,逃回据点,乡下清静了一个多月。大山区叶家村民兵基干队长叶洪福在谢家村埋雷一颗,毙伤日伪军5名;于凤鸣曾两次带领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8名,并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俺们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从此,地雷战在海阳威震全国,赵守福也成了“爆炸大王”。这当然是后话。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地雷供应却断货了。为啥?因为当时胶东八路只有1个兵工厂,也就能造个手榴弹,再就是把一些现成的零件拼凑成一支枪的水平。正规的制式地雷哪能进胶东来?有几个俺们自己兵工厂土造的铁壳地雷就了不起了。如今却连这个都断货了。一断货,民兵都急的团团转,鬼子一定会回来报复,没有地雷咋办?为解决地雷供应问题,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造雷。铁壳不但昂贵,而且铸造成型困难,需要收集大量的废铁,高温熔炼,铁水倒模,出模。大体工艺是:先用蜡做个圆的地雷模型 在模型内事先安个泥心 然后用泥涂满蜡制地雷的外表 形成个泥壳,壳留个孔 用火将泥壳烘干这样蜡制的地雷就融化了 只留个泥壳和泥心 然后从孔里灌铁水,这样就成了空心的地雷了,然后向里面倒火药,插个火捻。嘿嘿,铁壳就搞成了!
  一群穷民兵哪有这个能力?好在人民智慧多,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此后,赵疃、“五虎村”、栾家、夏泽等村民兵也创造了石雷。
  石雷的发明解决了大问题。山里人有打石的手艺,把一块石头打成地雷时间短、成本低,可以批量制造。
  
  日本鬼子开始吃苦头了。地雷战传奇
  
  
  提起电影《地雷战》,三十岁以上的大陆人几乎人人皆知。当年电影少,老三部——《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翻过来翻过去的放,电影的台词,群众都背熟了。
  
  电影毕竟是电影,《地雷战》虽然是当作军教片拍摄的,可是艺术加工不少,也不能够面面俱到。委员还说,电影看起来有趣,其实真实的故事远远比较电影更加精彩,如若要都一一表现,那电影就太冗长了。
  
  且听委员说说那段真实的传奇。
  
  《地雷战》故事的发源地就是山东省海阳县(今海阳市)。电影的赵家庄,原型是是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还夹杂着海阳、莱阳边区小纪区的五虎岭、亭儿崖、笤帚夼、纪家店、槐树底五个村,这五个村民兵联防,打得日本侵略者听到就头痛,五村号称胶东“五虎村”。
  主人公赵虎,有人说就是赵疃村的赵守福,文山后村的于化虎两个为原型,各取一个名字合起来,这说法对,但不完全。胶东军区爆炸英雄很多,主人公综合了其他人的经验。爆炸英雄们各有自己的一套绝活,都有自己的光荣战绩,电影把这些人的经验集中起来艺术化了。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叫做地雷大王?那是因为他们不只有制造地雷,还制造水雷,还负责爆破,领导就命名他们爆炸大王、爆炸模范。今天看来,就他们当年那些“地雷”,还不如叫做“简易的爆炸装置”更加合适。(说到这个,美军就头痛啊)
  
  地雷战是怎么来的呢?鬼子逼出来的。
  
  1942年2月11日,日军侵入海阳县,很快占领了行村、大山所、鲁古埠和凤城等沿海村庄,并在那里建立据点。日伪军疯狂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西野口村358间房子被烧毁218间,孙家夼村一次被害群众达70余人,战场泊村被杀63人,赵疃村一次被掠去粮食2万斤、钱2万元、被子80余床……海阳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中共海阳县委积极发动群众,建立起青抗先、农民自卫团等抗日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地方武装狠狠打击敌人。赵疃村的20多名青抗先队员,曾在夜间摸进行村日军据点,切断3华里长的电话线,使敌人的通讯联系中断。青威公路两侧的民兵也曾联合行动,多次星夜掘断公路,造成敌人军车无法通行。1942年2月的一天,行村据点里的400多名敌人向赵疃扑来。赵疃的民兵立即投入战斗,区武工队和邻村的民兵赶来助战。他们凭借熟悉的地形,用低劣的武器勇敢地打败了敌人。敌人白天不得逞,便在晚上进行偷袭。一天夜里,300多名日伪军摸到赵疃村,黎明时,敌人已在村周围架起机枪,并进村挨户搜查。他们把群众全部赶到打谷场上,用枪把子打、刺刀捅、皮带抽,逼着人们说出八路军、民兵、粮食藏在哪里。弄了半天,一无所获。最后敌人气急败坏地施放了4颗毒瓦斯弹,把群众熏得昏到在地。这一天,有250多人中毒和受刑,其中1人被打死。
  这时候,胶东抗日村庄基本上都只有逃反的水平,鬼子来,民兵就阻击,掩护老百姓逃跑。就民兵那些破枪土炮,几乎都不是鬼子的对手,跑不了就遭殃。鬼子祸害百姓,俺百姓抗日烽火也熊熊燃烧起来。
  海阳民兵起初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雷打击敌人的经验。1943年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5月30日,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据点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用地雷打击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从区武委会先后领来了两颗大地雷。回村后,他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枣埠顶附近埋设绊雷两颗,炸死炸伤伪军5名。初战告捷,赵疃村抗日情绪大增,地雷战很快形成群众运动,该村的130多名民兵在很短时间内都学会了埋雷。文山后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指导员李树梓和分队长于化虎就带领村爆炸组,在野虎山埋设地雷两颗, “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走上野虎山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鬼子飞上了天空。敌人慌作一团,刚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有3个敌人见了阎王。其余的敌人吓得胆颤心惊,逃回据点,乡下清静了一个多月。大山区叶家村民兵基干队长叶洪福在谢家村埋雷一颗,毙伤日伪军5名;于凤鸣曾两次带领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8名,并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俺们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从此,地雷战在海阳威震全国,赵守福也成了“爆炸大王”。这当然是后话。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地雷供应却断货了。为啥?因为当时胶东八路只有1个兵工厂,也就能造个手榴弹,再就是把一些现成的零件拼凑成一支枪的水平。正规的制式地雷哪能进胶东来?有几个俺们自己兵工厂土造的铁壳地雷就了不起了。如今却连这个都断货了。一断货,民兵都急的团团转,鬼子一定会回来报复,没有地雷咋办?为解决地雷供应问题,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造雷。铁壳不但昂贵,而且铸造成型困难,需要收集大量的废铁,高温熔炼,铁水倒模,出模。大体工艺是:先用蜡做个圆的地雷模型 在模型内事先安个泥心 然后用泥涂满蜡制地雷的外表 形成个泥壳,壳留个孔 用火将泥壳烘干这样蜡制的地雷就融化了 只留个泥壳和泥心 然后从孔里灌铁水,这样就成了空心的地雷了,然后向里面倒火药,插个火捻。嘿嘿,铁壳就搞成了!
  一群穷民兵哪有这个能力?好在人民智慧多,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此后,赵疃、“五虎村”、栾家、夏泽等村民兵也创造了石雷。
  石雷的发明解决了大问题。山里人有打石的手艺,把一块石头打成地雷时间短、成本低,可以批量制造。
  
  日本鬼子开始吃苦头了。
  待续,
投稿第一贴。支持下先。:handshake
  ;P 委员开工了……

  前面竖个牌子,上写“委员出没,大坑众多,请注意!”
谢谢委员投稿,俺的初审意见也待续:P
原帖由 蓝嘉娜 于 2007-2-13 11:42 发表
谢谢委员投稿,俺的初审意见也待续:P

蓝mm可以看看委员以前的鞭炮厂的故事。那个也挺好玩的。:P
原帖由 蓝嘉娜 于 2007-2-13 11:42 发表
谢谢委员投稿,俺的初审意见也待续:P

超大的简介和logo已经发到你邮箱了注意查收。
蓝嘉娜:
  你看看鞭炮厂,要说传奇,这绝对是传奇色彩比较重。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B1%DE%C5%DA%B3%A7
委员玩上了,那么我把玩王平的贴子也拿出来供大家玩玩吧;P
  日本鬼子开始吃苦头了。

  日本鬼子在胶东的驻军,担负稳定后方,募集粮草的任务,以战养战。所以,经常下乡抢粮抢牲口抢花姑娘。老百姓不堪其苦。原来鬼子来,老百姓就跑,粮食被抢,牲口被夺,姑娘被强奸,鬼子临走还要放把火烧房子。老百姓拖家带口的逃跑速度怎么比的上鬼子进村快?所以经常逃不走。民兵的武器差,阻击力度有限,很难打得过敌人。可是有地雷以后,特别是有廉价的石雷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鬼子进村,就跟电影上看的一样——汉奸带路,一群鬼子兵扛着三八大盖,挑着膏药旗,整整齐齐排队走进来了。负责了望的前方民兵一放倒消息树,后方的民兵就把石雷就埋在进村的路上。一脚踩上,汉奸鬼子就坐了土飞机回家。以往民兵打枪阻击,鬼子不怕,他们知道民兵的战斗力差,朝着打枪的方向射击,很快就能够击退民兵。如今轰隆一声响,死伤好几个,土八路却没有看见一个,鬼子都心里发毛:回去,心有不甘;前进,前面还会不会有地雷?起初鬼子还逼着汉奸去踩地雷,多死几个汉奸以后,鬼子也觉得不值。全队向后转!抬着伤员尸体灰溜溜回据点。粮食地没有抢到,一路上伤员还哭爹叫娘哀号。
  踩发地雷必须准确地踩上才会爆炸,如果地雷少,鬼子恰好没有踩上,怎么办?民兵还制作了绊雷,拉一条细绳子横在在路上,鬼子绊到踩到都能够爆炸。绊雷出现大大提高了地雷的发火率。
  鬼子吃亏以后,也想办法,比如埋设踩雷的地方,土壤比较松软,仔细还可以看出来。绊雷的绳子虽然细,小心点也可以看见。你可能记得电影《地雷战》上说赵虎揪下来玉兰的头发,制作了头发丝地雷。可真实情况远远没有这么浪漫,赵守福、于化虎(赵虎原型)、孙玉敏(玉兰原型)三个人三个村,也没有这么多爱情故事。看起来,“戏不够,爱情凑”,就是军教片也不例外啊(笑)。
  头发丝能做绊雷么?不行,人的头发丝太细,强度不够,一拉就断。如果地雷的引信要是做得敏感到头发丝能够拉爆的程度,那么,先炸死的一定是赵虎(这哪叫军教片,这是害人的小电影啊)!
  头发丝地雷,其实是马尾巴地雷。马尾巴强度高,能够做琴弦呢,做绊雷不成问题。抗日歌手姜从今老人就用过赵守福炸死的日本马的尾毛制作了一把琴。制作马尾巴地雷要找马。马可没有玉兰会撒娇,它会踢人!赵守福也就是乘马不注意,揪了一根赶紧走人。过段时间再揪第二根……很快村里面的马,一见了赵守福就要踢他……只好换人揪马尾巴吧…… 
  
  鬼子走了,民兵再把地雷挖起来,老百姓出入也不怕误踩。大部分雷不方便经常挖,挖雷有风险。就是不挖,也不打紧,民兵都是村里人,埋雷的地点通知了乡亲们,出入避开就是了。而且埋设地雷的道路都是村道和河边(鬼子沿此进山区),乡亲们出入走小路,虽然难走,却安全。
  
  一如电影上说的,鬼子有工兵。工兵挖地雷。刚开始很管用,地雷阵被破,民兵再也挡不住鬼子,老百姓还得跑反。不过有地雷就是不一样。就算鬼子工兵能够排雷,可是排雷速度慢,一段三四百米的路,鬼子就要走上两个小时。等鬼子进村,老百姓已经带着牲口跑了。当然房子粮食肯定吃亏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民兵又想出来反排雷的办法。上面埋一个地雷,下面还埋一个地雷,这样,如果鬼子绊上了,两个都可以爆炸。如果鬼子工兵来挖,拿起第一个,第二个就会爆炸。工兵数量很有限,鬼子吃苦头了。
  
  地雷战也不是万无一失的,甚至可以说有时候挺被动。因为日本人也有办法,最常用的就是抓老百姓来踩地雷,让老百姓走在鬼子前面替鬼子送死,这点老八路的回忆录也多有涉及。
  民兵们又发明了拉雷,要等来百姓过去了,鬼子进入杀伤区,才拉响地雷。
  
  地雷战发挥作用以后,人传人,村传村,山区村落都学习了,鬼子一时间说到进山就害怕。
偶也豁出去了,我才不要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