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大多不了解中国 最熟悉的中国人是F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11:31
对于日本人来说,一衣带水的中国是个特殊的邻邦。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地大物博曾带给它文明,却也激起了它无尽的欲望。尽管中日间的交往千百年来不曾断绝,但直到今天,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

  大多数亲华人士都是老人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一直有秦始皇派徐福带童男、童女东渡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从此创立日本的故事。隋唐时期,繁盛的中国给日本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日语无论从文字到发音,都与汉语密不可分,受语言方式引导的思维习惯也与中国非常相近。日语中的“外人”是指欧美的“洋人”,并不包括中国等亚洲国家人士。在大多数喜欢中国的日本人眼里,中国是一个“万宝盆”,应有尽有。喜欢书法的到中国寻找王羲之;喜欢旅游的到中国游泰山、看黄河;喜欢美食的到中国尝尽南北菜系。

    在日本的亲华人士中,很多人是因为反省二战历史而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其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这与战后中国政府对日本采取的宽厚政策分不开。记者常与日本关东日中友好和平会的会员们接触,他们大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日本的政界明星——公明党的灵魂人物池田大作,也是有名的亲华派。2001年,记者曾到神户参观公明党组织的以周恩来生平为主的展览,等待入场的日本人在街上排成了长队,观众中大多数人都已上了年纪。

    由于工作等原因长期与中国接触,从而逐渐产生好感的日本人也不少。记者在自己的日文博客上征询:“你怎样看中日关系?”引来不少网友留言。一个日本朋友说:“我太太是大连人,所以我特别希望中日友好。”近年来到过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的日本人,也都对中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畏。记者的邻居南先生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中国,他感慨道:“和日本超市几年货架都不换个地方的‘平稳’相比,中国发展得太快了。”南先生说,他20年前到中国时,总带着个大箱子,里面装的都是电子表、圆珠笔等礼品;10年前,他的行李换成了个小箱子,就放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品;如今,他空着手就去中国了。“中国什么都买得到,还便宜。”南先生也不带钱,到处都用信用卡,唯一让他头疼的就是不知道能给中国朋友带什么礼物。

    中国的高速增长给日本压力     

    尽管日本人与中国人看似亲近,但实际上,两国的关系比想像的要远一些。不少去过日本的中国人都说,日本人对待中国人,还不如欧美国家的人对中国人友好。这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历来有排外的传统。这种排外不仅针对中国人,对欧美国家的人也是一样。中日两国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也使彼此渐行渐远。

    百余年来,中日间战事频频。一方是野心勃勃的侵略者但最终事与愿违,另一方是积贫积弱的受害方但最终反抗获胜。冷战中,日本与美国等西方阵营结为一体,中国则走上自己选择的道路。中日建交后,两国在发展道路、制度模式、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对日本蓝领而言,在日打工的中国人能吃苦,抢了他们不少饭碗。对社会上层的日本精英来说,中国的发展太快,快得让他们失去了在亚洲的优越感,感到竞争的威胁。

    最熟悉的中国人是F4

    日本人对中日关系的认识就是这样一个“亲近”与“疏远”的矛盾集合体。由于接触的机会不多,绝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都来自媒体的报道,一些没去过中国的日本人还以为中国人大都衣衫褴褛,面有菜色;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已是发达国家,所有城市都和北京、上海一样繁华。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中国通”说:“总体而言,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多于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中国人都知道田中角荣、山口百惠、高仓健,而日本人则不然。有一次,一位日本艺人在电视上把‘毛泽东’说成‘毛泽南’,真是让人羞愧。”

    前几天,记者与一群东京的大学生聊天,谈到中日关系,一位年轻人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他们想去中国旅游;说到自己熟悉的中国人,只回答出台湾歌手组合F4。一对日本夫妇告诉记者:“我们没去过中国,但很喜欢中国的二胡音乐,我们家里有女子十二乐坊的CD。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很伟大,但中国是独裁国家吗?民众的生活自由吗?”

    一位研究亚太政治经济关系的日本学者告诉记者:“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各种各样,就像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也不统一。”一位生在中国的日本公明党议员也说:“中国总是说‘中日关系’,而日本则说‘日中关系’,两国都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前面,而合作才最符合双方的利益。”另一个日本朋友则认为:“其实中日经济已经密不可分了。日本到处都是中国商品,百元店里几乎全是中国货,我身上穿的衬衫就是中国产品,家里也有很多‘中国制造’。”

    记者有位网友名叫“学习中文”,他常说自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每年都要去中国旅行。就是这样一个“学习中文”的人,谈起中日关系的口气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如出一辙:“我不理解中国为什么因为靖国神社问题不与日本举行首脑会谈。甲级战犯不是都已经被判处死刑了吗,中国还计较什么?中国应该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多想点办法。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祈祷不再发生战争。日本是绝不会发起战争的,相反,中国是否会挑起战争呢?”他的看法在日本民众中颇有代表性。

    记者一位日本朋友常去中国,对中国很熟悉。他在记者博客里的留言,既有中文也有日文。他在中文留言中写道:“我对中日关系比较乐观,相信日本下任首相会尽力改善中日关系。”而日文留言则是:“日本对中国有一种担心,害怕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会导致军力增加。中国是有责任的大国还是霸权国家,现在还看不出来。”(驻日本特约记者/庚欣 林雪原 萨苏)对于日本人来说,一衣带水的中国是个特殊的邻邦。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地大物博曾带给它文明,却也激起了它无尽的欲望。尽管中日间的交往千百年来不曾断绝,但直到今天,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

  大多数亲华人士都是老人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一直有秦始皇派徐福带童男、童女东渡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从此创立日本的故事。隋唐时期,繁盛的中国给日本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日语无论从文字到发音,都与汉语密不可分,受语言方式引导的思维习惯也与中国非常相近。日语中的“外人”是指欧美的“洋人”,并不包括中国等亚洲国家人士。在大多数喜欢中国的日本人眼里,中国是一个“万宝盆”,应有尽有。喜欢书法的到中国寻找王羲之;喜欢旅游的到中国游泰山、看黄河;喜欢美食的到中国尝尽南北菜系。

    在日本的亲华人士中,很多人是因为反省二战历史而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其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这与战后中国政府对日本采取的宽厚政策分不开。记者常与日本关东日中友好和平会的会员们接触,他们大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日本的政界明星——公明党的灵魂人物池田大作,也是有名的亲华派。2001年,记者曾到神户参观公明党组织的以周恩来生平为主的展览,等待入场的日本人在街上排成了长队,观众中大多数人都已上了年纪。

    由于工作等原因长期与中国接触,从而逐渐产生好感的日本人也不少。记者在自己的日文博客上征询:“你怎样看中日关系?”引来不少网友留言。一个日本朋友说:“我太太是大连人,所以我特别希望中日友好。”近年来到过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的日本人,也都对中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畏。记者的邻居南先生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中国,他感慨道:“和日本超市几年货架都不换个地方的‘平稳’相比,中国发展得太快了。”南先生说,他20年前到中国时,总带着个大箱子,里面装的都是电子表、圆珠笔等礼品;10年前,他的行李换成了个小箱子,就放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品;如今,他空着手就去中国了。“中国什么都买得到,还便宜。”南先生也不带钱,到处都用信用卡,唯一让他头疼的就是不知道能给中国朋友带什么礼物。

    中国的高速增长给日本压力     

    尽管日本人与中国人看似亲近,但实际上,两国的关系比想像的要远一些。不少去过日本的中国人都说,日本人对待中国人,还不如欧美国家的人对中国人友好。这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历来有排外的传统。这种排外不仅针对中国人,对欧美国家的人也是一样。中日两国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也使彼此渐行渐远。

    百余年来,中日间战事频频。一方是野心勃勃的侵略者但最终事与愿违,另一方是积贫积弱的受害方但最终反抗获胜。冷战中,日本与美国等西方阵营结为一体,中国则走上自己选择的道路。中日建交后,两国在发展道路、制度模式、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对日本蓝领而言,在日打工的中国人能吃苦,抢了他们不少饭碗。对社会上层的日本精英来说,中国的发展太快,快得让他们失去了在亚洲的优越感,感到竞争的威胁。

    最熟悉的中国人是F4

    日本人对中日关系的认识就是这样一个“亲近”与“疏远”的矛盾集合体。由于接触的机会不多,绝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都来自媒体的报道,一些没去过中国的日本人还以为中国人大都衣衫褴褛,面有菜色;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已是发达国家,所有城市都和北京、上海一样繁华。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中国通”说:“总体而言,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多于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中国人都知道田中角荣、山口百惠、高仓健,而日本人则不然。有一次,一位日本艺人在电视上把‘毛泽东’说成‘毛泽南’,真是让人羞愧。”

    前几天,记者与一群东京的大学生聊天,谈到中日关系,一位年轻人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他们想去中国旅游;说到自己熟悉的中国人,只回答出台湾歌手组合F4。一对日本夫妇告诉记者:“我们没去过中国,但很喜欢中国的二胡音乐,我们家里有女子十二乐坊的CD。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很伟大,但中国是独裁国家吗?民众的生活自由吗?”

    一位研究亚太政治经济关系的日本学者告诉记者:“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各种各样,就像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也不统一。”一位生在中国的日本公明党议员也说:“中国总是说‘中日关系’,而日本则说‘日中关系’,两国都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前面,而合作才最符合双方的利益。”另一个日本朋友则认为:“其实中日经济已经密不可分了。日本到处都是中国商品,百元店里几乎全是中国货,我身上穿的衬衫就是中国产品,家里也有很多‘中国制造’。”

    记者有位网友名叫“学习中文”,他常说自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每年都要去中国旅行。就是这样一个“学习中文”的人,谈起中日关系的口气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如出一辙:“我不理解中国为什么因为靖国神社问题不与日本举行首脑会谈。甲级战犯不是都已经被判处死刑了吗,中国还计较什么?中国应该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多想点办法。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祈祷不再发生战争。日本是绝不会发起战争的,相反,中国是否会挑起战争呢?”他的看法在日本民众中颇有代表性。

    记者一位日本朋友常去中国,对中国很熟悉。他在记者博客里的留言,既有中文也有日文。他在中文留言中写道:“我对中日关系比较乐观,相信日本下任首相会尽力改善中日关系。”而日文留言则是:“日本对中国有一种担心,害怕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会导致军力增加。中国是有责任的大国还是霸权国家,现在还看不出来。”(驻日本特约记者/庚欣 林雪原 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