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驻藏始末及得失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08:53
清军驻藏始末及得失考


清军入藏始于康熙56(1717)年,新疆准噶尔策旺阿拉不坦杀固始汗围布达拉宫,西安将军额伦特进援,败死喀喇乌苏河之役;康熙59(1720)年,皇14子、抚远大将军胤瑅(那个字字库没有,借用一下)率兵一万余分青海四川两路入藏,大败准噶尔部;雍正元(1723)年,蒙古和硕特部罗布藏丹金反于青海,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为截断其退路,命都统鄂齐、大学士班第、提督周瑛率兵2000入藏;雍正5(1727)年,卫藏战争爆发,清首设驻藏大臣,以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任之,同时以左都御史查郎阿率兵1万5千入藏平乱;乾隆15(1750)年,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杀驻藏大臣叛,四川总督策楞、提督岳钟琪率兵入藏,助达赖平叛;乾隆53(1788)年,廓尔喀第一次侵藏,清理藩院侍郎巴忠、成都将军鄂辉率兵3000入援;乾隆56(1791)年,廓尔喀二次侵藏,清嘉勇公福康安率军1万7千入藏,破廓尔喀军,进逼加德满都,迫使廓尔喀求和罢兵;宣统元(1909)年,西藏内部不稳,为推行新政,清命四川总督赵尔丰组织川军,以统领钟颖节制入藏。以上系清军8次入藏始末。
上述大规模的清军入藏,系为了达成战役战术目标而采取的临时行为,规模大而不能持久,对西藏加强控制的最有效手段只能是设立驻军。
清军在藏驻军始自第二次入藏,命定西将军策旺诺尔不特统汉蒙兵3000驻藏,后康熙增派满兵1000,使驻军达到4000人;但因转饷艰难,开支浩大,而且边患渐平,雍正曾撤回全部军队,只留文臣,两次西藏乱事后又派兵进驻,此后时增时减,多不过两千,少时竟只有100人,致使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得以借机杀驻藏大臣叛乱,此后清廷鉴于此,常设驻军2000,3年一轮换,直至清末,成为定制。
清军在西藏用兵,开支之庞大,运转之艰难,都是今人难以想象的。但无论在鼎盛的康乾,还是风雨飘摇的宣统,他们始终注意保持在藏的军事存在,保持对西藏边防和内部稳定的关注和控制,其见识和决心,都是值得后人借鉴和称道的。
然而西藏山高水远,交通不便,气候恶劣,产粮稀少,大规模用兵,只能在非常时期,倾国之力而勉为之,不可以屡,更不可以久;而且,千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清廷几次在西藏大规模用兵,死伤和非战斗减员的代价相当沉重,虽然出于对边地的控制和对内外的震慑,这样的代价总的说来是值得的,但毕竟长此以往,国力人力,都消耗不起。
在西藏驻军,免得劳师调遣,是较为稳健的做法。但西藏和内地的交通实在不便,转饷艰难,路途损耗,耗资巨大,是以清朝前期鼎盛之世,驻藏清军却屡设屡废,屡增屡减,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驻藏兵力,驻藏大臣等文员根本无法在西藏正常履行职责,显示清廷统治威权的存在,甚至本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但派驻大量军队,当地养不起,运输运不起,这个两难的问题直到清末,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清军驻藏后期定额为2000人,分驻三地,其中驻拉萨不过千余,日喀则不过200,昌都康定,不过几十人(昌都有滇军分汛助守),以之控扼西藏要地,保护拉萨,巡检非常,已经勉为其难,以之戍边则更是难上加难了。当时驻藏清军旗绿都有,布防却依照八旗驻防的“扼点”原则,聚集于前后藏和西康三处的要害,虽然此举可以把后勤保障的难度降到最低,也能够集中有限的兵力以备非常,但对西藏广袤的内地和绵延的边防,其控制能力就大大降低了,而且,驻军皆在西藏膏腴之地,与地方争利,也影响了其和西藏地方的关系。
其实西藏山南等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临近边界,宜守也该守,而且驻防山南,可以驻屯,衣食便于自给,但一来清军兵力有限,鞭长莫及,二来其主要注意力一直放在新疆方面的廓尔喀余部和南部险峻山地的廓尔喀,对于印度方面因为感受不到具体的威胁,一直掉以轻心,遂疏于布防,遗祸至于今日。
阿里地区地势险要,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是蒙古各部屡次犯藏的来路,也是边防要地,但清军在新疆的布防,却是以伊犁将军为首,重北疆、轻南疆的态势,其结果,虽然清军始终重视对阿里的防卫,却始终无法有效达成在新藏一线的军事部属衔接。
清廷除了用兵、驻军,还不得不编练藏军,并在政治上扶植黄教,建立噶伦政体,改变了明代沿用的“多封众建”、使各派势力互相牵制的策略。
在政治上,独尊黄教和噶伦政体的确立,使得西藏摆脱了长期的分裂和动荡,逐步归于内部统一,对于境内的安定和民生是非常有利的。但达赖专尊地位的确立和噶伦体制的逐步根深蒂固,也使得西藏自吐蕃瓦解以来第一次重新有了一个统一的统治机构和完整的统治体系,在蒙古王公势力衰弱后,其政教合一的独特地位更使得西藏地方政府对领内的统治趋于严密。
在军事上,自乾隆56(1791)年福康安奏明乾隆,在西藏建立专业化藏军并额定编制体例后,迄清一代,没有大的变化:在拉萨、日喀则、江孜、定日四地设4代本,代本辖2如本,如本辖2甲本,甲本辖5定本,每定本兵25人,全军火枪什之五,刀矛什之二,弓箭什之三,每代本置炮2、3门,代本编制为500人,全军连佐杂在内为3000人。如本以上军官理论上由中央任命,其他军官由驻藏大臣和达赖相商任命。正规藏军的编成对于弥补驻藏清军兵力的不足,加强对西藏内地和边防的保位,起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藏军粮饷自筹,西藏汉人稀少,而清廷遥远,无力驾驭,自然渐渐成为西藏地方所控制的武装力量,在中央政权强大时尚且能够作为防备地方的武力,当中央政权疲弱,内外分裂势力坐大时,便有成为威胁国家统一的武力的隐患。
综上所述,清军在藏的军事部属,有得有失,其得因于不断总结教训,始终确保军事存在其失主要在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人文条件、尤其是后勤保障和交通运输不便,限制了清军决策的多样性。后来清亡,中国内战不息,转饷无人,驻藏之军,便无力继续维持下去了。

   


   







版权所有 (c)  2003  懒得一言堂清军驻藏始末及得失考


清军入藏始于康熙56(1717)年,新疆准噶尔策旺阿拉不坦杀固始汗围布达拉宫,西安将军额伦特进援,败死喀喇乌苏河之役;康熙59(1720)年,皇14子、抚远大将军胤瑅(那个字字库没有,借用一下)率兵一万余分青海四川两路入藏,大败准噶尔部;雍正元(1723)年,蒙古和硕特部罗布藏丹金反于青海,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为截断其退路,命都统鄂齐、大学士班第、提督周瑛率兵2000入藏;雍正5(1727)年,卫藏战争爆发,清首设驻藏大臣,以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任之,同时以左都御史查郎阿率兵1万5千入藏平乱;乾隆15(1750)年,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杀驻藏大臣叛,四川总督策楞、提督岳钟琪率兵入藏,助达赖平叛;乾隆53(1788)年,廓尔喀第一次侵藏,清理藩院侍郎巴忠、成都将军鄂辉率兵3000入援;乾隆56(1791)年,廓尔喀二次侵藏,清嘉勇公福康安率军1万7千入藏,破廓尔喀军,进逼加德满都,迫使廓尔喀求和罢兵;宣统元(1909)年,西藏内部不稳,为推行新政,清命四川总督赵尔丰组织川军,以统领钟颖节制入藏。以上系清军8次入藏始末。
上述大规模的清军入藏,系为了达成战役战术目标而采取的临时行为,规模大而不能持久,对西藏加强控制的最有效手段只能是设立驻军。
清军在藏驻军始自第二次入藏,命定西将军策旺诺尔不特统汉蒙兵3000驻藏,后康熙增派满兵1000,使驻军达到4000人;但因转饷艰难,开支浩大,而且边患渐平,雍正曾撤回全部军队,只留文臣,两次西藏乱事后又派兵进驻,此后时增时减,多不过两千,少时竟只有100人,致使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得以借机杀驻藏大臣叛乱,此后清廷鉴于此,常设驻军2000,3年一轮换,直至清末,成为定制。
清军在西藏用兵,开支之庞大,运转之艰难,都是今人难以想象的。但无论在鼎盛的康乾,还是风雨飘摇的宣统,他们始终注意保持在藏的军事存在,保持对西藏边防和内部稳定的关注和控制,其见识和决心,都是值得后人借鉴和称道的。
然而西藏山高水远,交通不便,气候恶劣,产粮稀少,大规模用兵,只能在非常时期,倾国之力而勉为之,不可以屡,更不可以久;而且,千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清廷几次在西藏大规模用兵,死伤和非战斗减员的代价相当沉重,虽然出于对边地的控制和对内外的震慑,这样的代价总的说来是值得的,但毕竟长此以往,国力人力,都消耗不起。
在西藏驻军,免得劳师调遣,是较为稳健的做法。但西藏和内地的交通实在不便,转饷艰难,路途损耗,耗资巨大,是以清朝前期鼎盛之世,驻藏清军却屡设屡废,屡增屡减,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驻藏兵力,驻藏大臣等文员根本无法在西藏正常履行职责,显示清廷统治威权的存在,甚至本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但派驻大量军队,当地养不起,运输运不起,这个两难的问题直到清末,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清军驻藏后期定额为2000人,分驻三地,其中驻拉萨不过千余,日喀则不过200,昌都康定,不过几十人(昌都有滇军分汛助守),以之控扼西藏要地,保护拉萨,巡检非常,已经勉为其难,以之戍边则更是难上加难了。当时驻藏清军旗绿都有,布防却依照八旗驻防的“扼点”原则,聚集于前后藏和西康三处的要害,虽然此举可以把后勤保障的难度降到最低,也能够集中有限的兵力以备非常,但对西藏广袤的内地和绵延的边防,其控制能力就大大降低了,而且,驻军皆在西藏膏腴之地,与地方争利,也影响了其和西藏地方的关系。
其实西藏山南等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临近边界,宜守也该守,而且驻防山南,可以驻屯,衣食便于自给,但一来清军兵力有限,鞭长莫及,二来其主要注意力一直放在新疆方面的廓尔喀余部和南部险峻山地的廓尔喀,对于印度方面因为感受不到具体的威胁,一直掉以轻心,遂疏于布防,遗祸至于今日。
阿里地区地势险要,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是蒙古各部屡次犯藏的来路,也是边防要地,但清军在新疆的布防,却是以伊犁将军为首,重北疆、轻南疆的态势,其结果,虽然清军始终重视对阿里的防卫,却始终无法有效达成在新藏一线的军事部属衔接。
清廷除了用兵、驻军,还不得不编练藏军,并在政治上扶植黄教,建立噶伦政体,改变了明代沿用的“多封众建”、使各派势力互相牵制的策略。
在政治上,独尊黄教和噶伦政体的确立,使得西藏摆脱了长期的分裂和动荡,逐步归于内部统一,对于境内的安定和民生是非常有利的。但达赖专尊地位的确立和噶伦体制的逐步根深蒂固,也使得西藏自吐蕃瓦解以来第一次重新有了一个统一的统治机构和完整的统治体系,在蒙古王公势力衰弱后,其政教合一的独特地位更使得西藏地方政府对领内的统治趋于严密。
在军事上,自乾隆56(1791)年福康安奏明乾隆,在西藏建立专业化藏军并额定编制体例后,迄清一代,没有大的变化:在拉萨、日喀则、江孜、定日四地设4代本,代本辖2如本,如本辖2甲本,甲本辖5定本,每定本兵25人,全军火枪什之五,刀矛什之二,弓箭什之三,每代本置炮2、3门,代本编制为500人,全军连佐杂在内为3000人。如本以上军官理论上由中央任命,其他军官由驻藏大臣和达赖相商任命。正规藏军的编成对于弥补驻藏清军兵力的不足,加强对西藏内地和边防的保位,起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藏军粮饷自筹,西藏汉人稀少,而清廷遥远,无力驾驭,自然渐渐成为西藏地方所控制的武装力量,在中央政权强大时尚且能够作为防备地方的武力,当中央政权疲弱,内外分裂势力坐大时,便有成为威胁国家统一的武力的隐患。
综上所述,清军在藏的军事部属,有得有失,其得因于不断总结教训,始终确保军事存在其失主要在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人文条件、尤其是后勤保障和交通运输不便,限制了清军决策的多样性。后来清亡,中国内战不息,转饷无人,驻藏之军,便无力继续维持下去了。

   


   







版权所有 (c)  2003  懒得一言堂
有价值的文章,顶
这篇文章我曾经提供给友情网站青城驿站,那里的版主青城浪子对于边疆和少数民族史颇有独到研究。
陶大人,想不到在这见到你了。
大人的文章很好,只不过,贴在这有些媚眼抛给瞎子看的感觉。

还是国学和战盟好点。
呵呵,贴着玩,国学我在非洲上不去,战盟搬家多次,人心散了。
不错
以下是引用陶短房在2003-9-12 19:21:00的发言:
呵呵,贴着玩,国学我在非洲上不去,战盟搬家多次,人心散了。


这个……
战盟的链接我给短信给你。
的确好文!不但资料详实 而且言简意赅!有条有理!
有些疑问!且不说现在入藏的官兵对藏之环境气候多有不适,而且从你的文章可以看出驻藏部队都是从四川,新疆以及和内地调入的且人数在万余左右,虽有失败而且损失较大,但基本上能达到平定藏乱和击败外族入侵的结果!未知当时藏人的武装如何?对外来的清朝军队又是怎么对待的呢!另外我想知道的是:西藏是在什么时候完成了内部的政教合一,完成后有没有宗教领袖对当时的中央清朝的反叛呢或者是支持其他人的叛乱?而且清朝政府对于达赖和般禅又是如何来区别对待的呢?在清朝政府驻军后,藏人自己的武装的发展怎么样?武器的来源如何?战斗力如何?
万分希望你们解答我的疑问!谢谢!
您说得那是进藏部队,常驻西藏的部队最多不过几千,后勤是最大的制约;
西藏在清楚是由卫拉特蒙古首领主政,达赖主宗教,发生真假达赖事件后达赖在清军协助下统一政教,终清一世无大反复,班禅和达赖并为清廷所重,六世班禅且病故于避暑山庄。
真假达赖事件?
以现在的情况看来历史有可能重现啊! 现在流亡海外的达赖年事已高,一旦其去世,重新确定新的活佛就有可能出现:国内在中央政府的主持下通过传统的方式确定一个中央政府承认的新达赖;而流亡海外的达赖集团如果没能在达赖有生之年合法的回到西藏,那么其集团肯定会在境外或是国内指定某个人为新达赖 ,必然不被国内所承认。其结局会不会发生宗教的权利争夺甚至是武力斗争!
从你提供的资料来看,无论任何时候班禅都是不能代替达赖的宗教领袖和精神领袖的地位!
自古以来,班禅驻日喀则,达赖驻拉萨!那么现在的班禅驻在何地呢!
不知道陶大人对现在西藏的宗教有没有了解?
还有历史上的清朝政府驻藏大臣主要负责西藏本地的什么事务? 而西藏完成政教合一后,清政府是否有过什么表示!是不是清政府所追求的仅仅是西藏承认其是大清的领土就行,而实质上西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因为手上的资料不全,所以不能参与到你的这个题目的讨论,更多的是想从你那里获得对西藏的知识的了解,和你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了解。
只有综观历史,才能预见未来!!
望不吝赐教!!
有深度的我喜欢
以前看过一些资料
说当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 竟走了 三年 !

清驻军2000 左右 后勤保障还真的是个大难题.
是的,其实当时清政府在西藏主要是显示主权,国防上非大事尚且不问,其它则一律交由当地自主,代本以上官员名义上清廷任命其实只不过画个圆圈,甚至达赖班禅的掣签也常常以“灵异著素”而免了。
当时不是两个而是三个达赖。。。。。。这个问题相当棘手,我个人认为对待达赖应持积极接触争取的态度。
湘军元帅兄:这个论坛图片甚多,文字性的东西的确缺乏深度,那个太平天国的帖子我在别处就看过,回都懒得一回。
班禅除了民国时代被排挤驻节青海塔尔寺一段时间外,一直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现在的十世班禅亦然。
藏军军械一般自筹,中央给予一定资助,其火枪系喀尔廓制式,与内地不同,清末和民国,他们从英属印度弄来一些布伦机枪和恩非尔德步枪,40-50年代美国也资助了一些武器,总之民国时代武器基本来源于境外。
汉藏关系之紧张,窃以为绝大原因实乃中原各王朝之主子心态使然,此心态尤以蒙元以降日重.
有此心态在,在此且置一言:藏地难有长久平安之日.
望楼主于探讨考据史实之时,还须更加人文思想,以增文章以魂魄,不致误导观者入只谈得失,而不辨是非之歧路.
这个话题甚大,估计只能另开一篇,且不知此处能否相容了。
时机正好!为何不开! 难得大家开始被陶大人的文章给吸引过来了!
莫如陶大人辛苦点,对西藏问题进行一下系统的讨论。
不知道陶大人是何方人氏!
呵呵,在下是南京人,住在上海,现在在西非混饭吃。
西非查阅资料什么都并非很容易,这篇是回国休假时的作品,这次出国所带的都是太平天国史方面的资料,因为正和朋友写这方面内容,所以西藏问题只能谈个概略,引用考据却需要国内的朋友多出力了。
以前看待这类问题都不知道怎么样才算理出个头绪。
现在打算就从西藏问题人手,好好的研究一下 ,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
西非?
是公派还是?
希望能得到你指点!
我前面介绍的青城驿站有一篇关于麦克马红线的文章非常翔实,我的个人主页有友情连接,不妨去看看,那个网站以西北边疆史见长
达赖班禅都是宗喀巴四大弟子的直系传人,宗教地位理论上是一样的,且向有达赖班禅交互为师的惯例,班禅现在传到10世,行辈比14世的达赖高,但由于达赖长期执掌全藏政教,班禅僻处后藏且曾出藏流亡,其影响力显得远不及达赖之全面深刻了。无论如何,解决西藏问题,绕开达赖班禅两活佛,似乎是办不到的。
达赖、班禅、章嘉胡图客图(内蒙)和哲布尊丹巴(外蒙古)这黄教宗喀巴四大弟子的活佛传系,对中国近现代西南西北边境变迁之影响重大,是其它因素很难比拟的。
制約駐軍的恐怕還有高山氣候的適應性吧。
在理论上,达赖和班禅互为师徒,只不过2人的影响范围不同,达赖好象是前藏和康巴地区,班禅是后藏
原帖由 秋之狼 于 2003-9-16 09:09 发表
以前看过一些资料
说当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 竟走了 三年 !

清驻军2000 左右 后勤保障还真的是个大难题.

清军当时的后勤保障主要是从四川入藏,今天川藏公路四川段主要就是当年赵尔丰挥军入康藏的路线。
LZ之文很不错!
楼主就是那个揭穿“非洲保定村”骗局的高人!:D
好文,楼主应该普及一下中国历代王朝在西藏主权的历史。
原帖由 永远爱海军 于 2008-2-3 23:28 发表
好文,楼主应该普及一下中国历代王朝在西藏主权的历史。

只要一口咬死清朝不是中國的皇朝,清的歷史不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因為少了這麼一段,有很多事真的就說不清,道不明了。
真的很懷念過去的歷史版,大家能很心平氣和的討論歷史問題,檢討得失,沒有滿漢,明清之爭,沒有馬甲。。那時候的歷史版還能稱得上是個晴朗的天空,因為那時大家主要都在社區版里爭吵著省籍之分,不同省份的“中華精英們”不斷的攻擊其他省市的人,跟本沒有人顧得上來歷史版。:Q :Q :Q
金瓶抽签制度也作废了。

某些人不会盼着西藏出问题吧?
原帖由 99DW 于 2008-2-4 16:48 发表



如果否定了清朝的地位,那么班禅额尔德尼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就作废了,金瓶抽签制度也作废了。

某些人不会盼着西藏出问题吧?

就一個西藏嗎?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目前只有两个山地步兵旅长期屯驻西藏!
原帖由 yxbw 于 2008-2-4 17:27 发表
目前只有两个山地步兵旅长期屯驻西藏!

還有不少武警,主要是地廣人稀,補給困難,爾且高原反應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從這點也可以看出,清朝對西藏的控制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的。
文章的错误太显著了!新疆的廓尔喀?;P
谢谢楼主了
大规模驻军西藏就算今天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