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在平壤战役中丢弃的行营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08:41
清军在平壤战役中丢弃的行营炮


            平壤战役,是役参战部队多数是清军精锐,每门炮自带炮弹50颗,每枝枪自带子弹150发,以后又由国内运去炮弹2400颗,格林炮子50000颗,子弹50万发,火力不能说不强。

                  但炮兵"炮准甚疏",步兵射击的命中率也极低,每人发射子弹达三四百发,可是全战役仅击毙日军180人。在以后的战争中,清军几乎每战皆滥放枪炮,动辄就是每枪发射子弹数百发。

             而日军方面,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其派往海外的士兵每人平均只使用子弹8发!相形之下,清军战斗力之低怎不令人触目惊心。

              日军方面,当时其陆军使用的主要是国产的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枪(只有少量部队装备了村田式连发枪),性能上远不如中国进口的西方新式连发枪和后膛钢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数量更比清军少得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15:44:43编辑过]
清军在平壤战役中丢弃的行营炮


            平壤战役,是役参战部队多数是清军精锐,每门炮自带炮弹50颗,每枝枪自带子弹150发,以后又由国内运去炮弹2400颗,格林炮子50000颗,子弹50万发,火力不能说不强。

                  但炮兵"炮准甚疏",步兵射击的命中率也极低,每人发射子弹达三四百发,可是全战役仅击毙日军180人。在以后的战争中,清军几乎每战皆滥放枪炮,动辄就是每枪发射子弹数百发。

             而日军方面,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其派往海外的士兵每人平均只使用子弹8发!相形之下,清军战斗力之低怎不令人触目惊心。

              日军方面,当时其陆军使用的主要是国产的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枪(只有少量部队装备了村田式连发枪),性能上远不如中国进口的西方新式连发枪和后膛钢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数量更比清军少得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15:44:43编辑过]
<P>噢,真得吗。</P>
甲午时清军武器并不差。
这个武器比当年的一些土八路的武器还好些!
<P>清军中部分部队装备并不比日本差,打好了是可以赢的,只是指挥官太差了。</P>
[B]以下是引用[I]西周[/I]在2005-12-9 13:33:00的发言:[/B][BR]<P>清军中部分部队装备并不比日本差,打好了是可以赢的,只是指挥官太差了。</P>


那时候整体国民都没有觉醒,还是停留在一亩三分地的皇权统治思想之下,无论军官还是士兵,根本不知道为何而战
[B]以下是引用[I]西周[/I]在2005-12-9 13:33:00的发言:[/B][BR]<P>清军中部分部队装备并不比日本差,打好了是可以赢的,只是指挥官太差了。</P>

       与日军交手的大清陆军来自经西法操练的淮军,总兵力4万。由于预计的对手是全奉准领导的农民军,首批入朝清军仅千余人,6门行营炮。而日军经过西法准备的兵力在24万左右,在中国本地战场投放的兵力就达到15万。
       清军的轻武器准备的确和日军相当,但是重武器差了很多,实际参战兵力也远不如日军(这和大多数人印象不一致)。另外,入朝清军主帅叶志超因兵力过单畏首畏尾贻误战机的确可恨,但是其他将领的表现还是无愧他们以上国天兵自封的形象的。
士气太差了!!
当时有吗?
一个没落时代的见证啊!是中国人想起来就要咬牙切齿的....
好图,辛苦楼主了。
不知吧[em04]
落后就挨打,无论是经济的还是思想的
[B]以下是引用[I]djebe1238[/I]在2005-12-27 17:20: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西周[/I]在2005-12-9 13:33:00的发言:[/B][BR]<P>清军中部分部队装备并不比日本差,打好了是可以赢的,只是指挥官太差了。</P></div>
       与日军交手的大清陆军来自经西法操练的淮军,总兵力4万。由于预计的对手是全奉准领导的农民军,首批入朝清军仅千余人,6门行营炮。而日军经过西法准备的兵力在24万左右,在中国本地战场投放的兵力就达到15万。
       清军的轻武器准备的确和日军相当,但是重武器差了很多,实际参战兵力也远不如日军(这和大多数人印象不一致)。另外,入朝清军主帅叶志超因兵力过单畏首畏尾贻误战机的确可恨,但是其他将领的表现还是无愧他们以上国天兵自封的形象的。
   

清军当时曾在极个别小战斗中取胜 但总体大溃败 虽然作战英勇 但军队腐败 重武器缺乏 战法又落后 李某人又要保存实力 此为败因
不过  清军以西法训练 装备西式武器的军队 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是远强于其他“传统”清军 其他非西式清军除了依克唐阿的骑兵之外 在战场上都是一触即溃 没有任何威胁
清军在平壤战役中丢弃的行营炮
日军1877年就有,几乎一样
满清------------靠
清军的腐败不仅表现在战场上连连溃败,而且还表现在每一次溃退,均"尽弃军实走,器械尽失"。这不仅削弱自己装备的总体实力,而且反过来大大加强了日军的装备。


              据有关资料记载,
平壤战役,清军丢弃大炮48尊,步枪10000余枝;
鸭绿江防之战,丢失大炮78尊,枪4400枚;
大连湾、旅顺口失陷,日军缴获大炮270多尊,枪600枝。
以上数处清军遗弃的炮弹达数百万发,子弹达4000万发以上。



         另据日方统计,日军在牙山、平壤、九连城、凤凰城、金州、大连湾、旅顺口等地,一共缴获大炮607门,枪7394枝,炮弹267.17余万发,子弹7745.8万发。其后,在牛庄、营口、威海卫、澎湖等地清军遗弃的火炮亦达数百门,枪枝、弹药更是不计其数。而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日军仅仅消耗子弹124.18万发,炮弹34090发。


            两相比较,怎不令人触目惊心!李鸿章曾哀叹,淮军部队遗弃大炮,"令我寒心,再发再弃,当如之何!"依克唐阿自己承认,自开战以后失去枪枝7807枝,损坏880余枝。至于火炮,到1895年初,只剩下快炮4尊。这些武器被日军缴获后,势必导致敌我装备的此消彼长。


                日军将缴获的武器(特别是大炮)投入战斗,大大加强了火力。如旅顺口之战,日军以所得卫汝贵部快炮"登山俯击"清军炮台。威海卫之战,日军攻占沿岸炮台之后,即掉转炮口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更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田庄台之战,是役,"我海盖间历战所失行营大小炮无虑百尊,尽为倭人攻具,列辽河南岸,数倍我炮"。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清军势不能支,乃"大溃西奔"。可见,武器装备此消彼长的变化,对战争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在炮兵装备上,淮军主要有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式、格鲁森式和德国的克虏伯式后膛炮。仅1871年至1873年,李鸿章就购置了德国克虏伯后膛四磅钢炮141门,到1884年淮军配备的后膛钢炮已达370多门。自1886年起。广东又陆续拨解北洋钢炮100多门,其中"光绪十二年(1886年)粤解八生脱钢炮四十八尊,十七年粤解七生脱钢炮一百二尊,十八年粤解八生脱七钢炮三十尊"。这期间北洋自购者尚不在内。另外,到甲午战争前,江南制造局共造出后膛大炮145门,大部分用来装备了淮军。淮军火炮中,有一部分阿姆斯特郎和格鲁森式钢炮还是西方80年代末才发明的快炮(速射炮)。由此可见,淮军的装备无论是质与量,都是堪称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