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的覆灭----------[日]伊藤正德 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25:51
今天偶然看了这个,感触很多。利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心里又说不出来的滋味!!不知有人发过没有!但确实值得一看,日本人的心理显露的非常明显!!!其中的种种引人深思,对我们现在也有所启发!!


初版序

    一

    拥有637 余艘军舰,总吨位达193 万吨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战争结束时,
情形极为凄惨: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全部葬身海底,残存的舰只中仅有小型航空母舰
1艘,轻型巡洋舰3艘,潜水母舰1 艘,特务舰2 艘,驱逐舰30艘,潜艇12艘,合计
49艘。这一悲惨的结局,日本人在开战之前恐怕连作梦也没有想到吧。

    战争期间,据说是为了不使日本国民的意志消沉,大本营一味地夸大战果而对
败绩只字不提。但美英方面则迥然不同,他们如实地向国民公布胜败的实况以促使
国民奋发。相比之下,大本营就显得思虑浅薄,不甚高明了。结果,日本国民在茫
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混沌之中,迎来了战争的失败。针对如此惨状,国民无不惊讶万
分。许多人以不可思议的口气令人啼笑皆非地发问道:

    “莱特湾海战?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海战?”

    还有的人问:“马里亚纳海战是怎么回事?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也有的人百思而不得其解地瞪着吃惊的大眼睛问道:“听说7 万吨级的‘信浓
’号航空母舰在迎战的第一天就被击沉了,那么大的军舰竟然也会被打沉吗?!”

    战后10年,为纪念8 月15日这一失败的日子,我以本书的题目试写了一篇简短
的海战记,万万没有想到,此举竟然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为我在40年的记
者生涯中所未曾体验过。作为一名记者,我很清楚应该怎样对待这一反响,下一步
应该如何行动。于是,我相继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76回、在《产经时事》上发
表了41回的长篇海战记。我想,既然决意要将海战写下去,就应该竭尽全力地根据
正确的史实,综合地、把解说和批判交织在一起来进行写作。

    二

    对一个人的死,尚且在报纸上登登消息,甚或去看一看在本愿寺和青山斋场举
行的安葬仪式。然而,对于410 艘战舰葬身海底、26,000架飞机粉身碎骨、409,000
人抛尸异乡的“联合舰队的死”却置若罔闻,这未免太过分了吧!作为海军的朋友,
我没有忘掉这一切,我有责任来填补国防史上的—这一空白。为了当海军记者,我
只不过学习了3 年( 从大正3 年到大正6 年即从1914年到1917年) ,而命运却安排
我从事海军记者工作达40年之久。

    联合舰队的覆灭是悲哀的代名词。其惨状确实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有
的战争似乎不应该以失败告终,然终因被命运所抛弃,结果一败涂地。有的战争由
于一时的疏忽而失掉良机,从而兵败如山倒,导致最后的惨败。对于这种失败,无
不令人惋惜,令人深思。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战列舰葬身海底,世界上第一流的武器未能施展其威力,世
界上无可比拟的战术由于生产能力的不足也付之东流了,这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
情。如果不是由于政治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军阀统治日本,如果海军敢于旗帜鲜明
地反对开战,上述的一切将肯定不会发生。越是回顾就越感到痛惜。更何况,领土
无失,作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国依然存在。每忆至此,百感交集。

    三

    令人宽慰的是,这个小小的岛国在开国50年之后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五大强国
之一,而以迅速发展了雄厚的海军力量为自豪的历史仍然没有消失。

    早在大正年代末期,我国海军就跻身于世界三大海军之列了。到昭和16年昭和
元年是1926年,昭和16年即公历1941年。后面出现的昭和年号可以以此类推。就更
加雄厚充实,几乎发展到可以和占世界第二位的英国海军相抗衡的地步。如此强大
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完全是日本人民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是日本民族智慧和财富
的结晶,那些被驱使作战的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他们是牺牲品,而决定这场战争
的少数战犯则罪该万死。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在战争中牺牲的数百万人的精
神却是不朽的,应该永远载入日本民族的史册。
虽然日本联合舰队的身影已经永远消失了,但是,日本国和日本人仍然存在。
问题在于,他们能否还保留战争中阵亡了的日本人的爱国心和牺牲精神,并引以为
戒?如果要再现联合舰队的阵容,起码要花费2 兆5 千亿日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然而,日本人的这种精神是可以而且必须恢复的。我相信,这种精神的恢复已经为
期不远。

    在我执笔撰写太平洋海战史的时候,日本民族的正确认识、宝贵的牺牲精神、
日本的希望、国民的矜持等等感想,情不自禁地涌向心头。以上所述只不过是我的
感情思潮中的几朵浪花。本书只是在尽可能地、正确地调查了海战实况之后,写出
的一个记者的批判。读过这本书之后读者将会有何感想,那是诸位的自由。

    伊藤正德  昭和31年1 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8 20:24:24编辑过]
今天偶然看了这个,感触很多。利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心里又说不出来的滋味!!不知有人发过没有!但确实值得一看,日本人的心理显露的非常明显!!!其中的种种引人深思,对我们现在也有所启发!!


初版序

    一

    拥有637 余艘军舰,总吨位达193 万吨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战争结束时,
情形极为凄惨: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全部葬身海底,残存的舰只中仅有小型航空母舰
1艘,轻型巡洋舰3艘,潜水母舰1 艘,特务舰2 艘,驱逐舰30艘,潜艇12艘,合计
49艘。这一悲惨的结局,日本人在开战之前恐怕连作梦也没有想到吧。

    战争期间,据说是为了不使日本国民的意志消沉,大本营一味地夸大战果而对
败绩只字不提。但美英方面则迥然不同,他们如实地向国民公布胜败的实况以促使
国民奋发。相比之下,大本营就显得思虑浅薄,不甚高明了。结果,日本国民在茫
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混沌之中,迎来了战争的失败。针对如此惨状,国民无不惊讶万
分。许多人以不可思议的口气令人啼笑皆非地发问道:

    “莱特湾海战?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海战?”

    还有的人问:“马里亚纳海战是怎么回事?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也有的人百思而不得其解地瞪着吃惊的大眼睛问道:“听说7 万吨级的‘信浓
’号航空母舰在迎战的第一天就被击沉了,那么大的军舰竟然也会被打沉吗?!”

    战后10年,为纪念8 月15日这一失败的日子,我以本书的题目试写了一篇简短
的海战记,万万没有想到,此举竟然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为我在40年的记
者生涯中所未曾体验过。作为一名记者,我很清楚应该怎样对待这一反响,下一步
应该如何行动。于是,我相继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76回、在《产经时事》上发
表了41回的长篇海战记。我想,既然决意要将海战写下去,就应该竭尽全力地根据
正确的史实,综合地、把解说和批判交织在一起来进行写作。

    二

    对一个人的死,尚且在报纸上登登消息,甚或去看一看在本愿寺和青山斋场举
行的安葬仪式。然而,对于410 艘战舰葬身海底、26,000架飞机粉身碎骨、409,000
人抛尸异乡的“联合舰队的死”却置若罔闻,这未免太过分了吧!作为海军的朋友,
我没有忘掉这一切,我有责任来填补国防史上的—这一空白。为了当海军记者,我
只不过学习了3 年( 从大正3 年到大正6 年即从1914年到1917年) ,而命运却安排
我从事海军记者工作达40年之久。

    联合舰队的覆灭是悲哀的代名词。其惨状确实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有
的战争似乎不应该以失败告终,然终因被命运所抛弃,结果一败涂地。有的战争由
于一时的疏忽而失掉良机,从而兵败如山倒,导致最后的惨败。对于这种失败,无
不令人惋惜,令人深思。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战列舰葬身海底,世界上第一流的武器未能施展其威力,世
界上无可比拟的战术由于生产能力的不足也付之东流了,这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
情。如果不是由于政治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军阀统治日本,如果海军敢于旗帜鲜明
地反对开战,上述的一切将肯定不会发生。越是回顾就越感到痛惜。更何况,领土
无失,作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国依然存在。每忆至此,百感交集。

    三

    令人宽慰的是,这个小小的岛国在开国50年之后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五大强国
之一,而以迅速发展了雄厚的海军力量为自豪的历史仍然没有消失。

    早在大正年代末期,我国海军就跻身于世界三大海军之列了。到昭和16年昭和
元年是1926年,昭和16年即公历1941年。后面出现的昭和年号可以以此类推。就更
加雄厚充实,几乎发展到可以和占世界第二位的英国海军相抗衡的地步。如此强大
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完全是日本人民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是日本民族智慧和财富
的结晶,那些被驱使作战的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他们是牺牲品,而决定这场战争
的少数战犯则罪该万死。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在战争中牺牲的数百万人的精
神却是不朽的,应该永远载入日本民族的史册。
虽然日本联合舰队的身影已经永远消失了,但是,日本国和日本人仍然存在。
问题在于,他们能否还保留战争中阵亡了的日本人的爱国心和牺牲精神,并引以为
戒?如果要再现联合舰队的阵容,起码要花费2 兆5 千亿日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然而,日本人的这种精神是可以而且必须恢复的。我相信,这种精神的恢复已经为
期不远。

    在我执笔撰写太平洋海战史的时候,日本民族的正确认识、宝贵的牺牲精神、
日本的希望、国民的矜持等等感想,情不自禁地涌向心头。以上所述只不过是我的
感情思潮中的几朵浪花。本书只是在尽可能地、正确地调查了海战实况之后,写出
的一个记者的批判。读过这本书之后读者将会有何感想,那是诸位的自由。

    伊藤正德  昭和31年1 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8 20:24:24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7 19:43:18编辑过]
(二)秘密建造“不沉战舰”——世界第一流的三大巨舰的由来<FONT color=#ffffff>u4</FONT><BR> <FONT color=#ffffff>k</FONT><BR>  在世界上,有着关于日本海军的一系列传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关于超级战舰“大和”、“武藏”、“信浓”3舰的建造。英美两国所拥有的最大战舰充其量不过3.5万吨,而这3艘战舰却大出世人意料之外,令海内外震惊——满载排水量都是7.2万吨。伴随着这3艘巨舰的建造,人们经历了若干悲伤和喜悦。  <FONT color=#ffffff>#oC1IE</FONT><BR>  当时,日本国民对建造战舰一事全然不知,海军当局能够背着国民建造如此巨大的军舰,足见用心之良苦,胆略之宏大。  <FONT color=#ffffff>flJ</FONT><BR>  对战舰的诞生和倾覆一无所知的日本国民曾向执笔中的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回忆海军密切相关。他们的观点和疑问大体概括如下:  <FONT color=#ffffff>$m3ucX</FONT><BR>   “建造世界上最大战舰的伟绩必定和日本民族的名字一起被永远载入世界历史的史册。对惨败仅仅仰天长叹是无济于事的。虽说7.2万吨的大战舰已经永远不会重新再去建造了,但是,日本具有建造这种巨型战舰的能力却是千真万确的不容置疑的事实,它将是日本民族复兴的一大精神力量。然而,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制造如此巨大的战舰呢?几乎等于英美主力舰两倍的巨型战舰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不沉战舰’为什么终于葬身海底了呢?这确实是难以想象的。难道巨舰存在某种缺陷吗?或者,它象相扑大力士一样,因为有某些闪失而招致失败?也许,是由于战术运用上的失误而被敌舰击沉的吧?总之,我们很想知道事件的真相。”  <FONT color=#ffffff>{f?6</FONT><BR>  上述疑问也正是日本海军官兵的疑问。  <FONT color=#ffffff>P8_+E </FONT><BR>  秘密建造超级大型战舰“大和”、“武藏”和超级巨型航空母舰“信浓”的本身就能说明海军战略的真情,我们从中也能得到不少深刻的启迪。  <FONT color=#ffffff>,7</FONT><BR>  三艘巨舰是在意欲废弃华盛顿裁军条约 [ 译者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划分远东及太平洋势力范围,于1921年11月12日到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了全称为“关于限制海军军备和远东及太平洋区域问题的华盛顿会议”,也称“太平洋会议”。参加者有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等9国。会议上,曾于1922年2月6日签订了美、英、日、法、意的《五国公约》,规定了5国海军比例为5:5:3:1.75:1.75,并规定了主力舰的吨位,军舰的最大排水量(不能超过3.5万吨)、大炮的最大口径等等。本书的“华盛顿裁军条约”即指此条约。 ] 的企图下着手建造的。当时,恐怕只有上帝才能知道它们注定要沉没的命运。  <FONT color=#ffffff>7^</FONT><BR>   1936年以后,3艘超级巨型战舰相继在长崎、吴港、横须贺的那围着大围墙的船台上装上了龙骨(“信浓”、“大和”开始时是在船坞内建造的)。用围墙把实情隐瞒起来,说明海军当局为了达到秘密造舰的目的,确实是绞尽了脑汁,但是,“和平之神”的眼睛早就识破了日本企图废弃裁军条约的用心。  <FONT color=#ffffff>$mlh</FONT><BR>   1936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当时,华盛顿裁军条约还仍然有效,根据这一条约,日英美三大海军国必须限制建造军舰。  <FONT color=#ffffff>&amp;;</FONT><BR>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家们深知,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建舰竞争曾为这一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火种,因此,他们十分担心日美海军之间的竞争将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便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巧妙地制定了裁军条约,这是历史上的一次成功之举。日本全权代表、元帅加藤友三郎(日本海军中最受尊重的铁腕人物,后成为日本首相)在缔结这一协定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来自英美新闻界的赞颂之词雨点似地向他扑来,从而也提高了日本海军的声望。  <FONT color=#ffffff>5S}a</FONT><BR>  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华丽风采名列“世界三大国”之一的日本,无疑主要是依靠国力的强大和大海军的威容。但是,加藤与英国的鲍尔弗、美国的休斯等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还曾多次掌握了打开会议僵局的主导权,因而,这与世界对日本高度评价不是没有关系的。笔者当时在华盛顿目睹的事实就证实了这一点。  <FONT color=#ffffff>2:</FONT><BR>  加藤元帅回国后,一举把日本海军裁掉了一半,他忠实地恪守华盛顿裁军条约,甘心于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并期望在和平的日子里继续加强国家力量。当时,在掌握了这种战略领导权的加藤面前,无论是海军中的强硬派还是陆军中的少壮派,始终都是保持沉默的。  <FONT color=#ffffff>;N"</FONT><BR>  不幸的是,加藤在未彻底消除对华盛顿5:5:3的海军比例的不满情绪之前就与世长辞了,日本海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铁腕人物,于是,强硬派开始抬头了,他们主张修订三国海军比例,如不能兑现,则干脆废除这一条约。1930年在召开伦敦裁军会议时,加藤元帅的影响仍然存在。冈田(后为日本首相)、财部彪、野村、山梨、堀等一些足智多谋的将官们解决了协定的关键条款。米内(后成为日本国首相)、山本五十六等也成了他们的继承人。  <FONT color=#ffffff>l</FONT><BR>  但是,在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 [ 译者注:日本法西斯军人的武装政变事件。1932年5月15日,少数陆海军“少壮派”军人闯入首相住宅,杀死首相犬养毅,同时还袭击了警视厅等机关,企图迫使政府发布戒严令,成立军人内阁,强化军国主义体制。暴乱平息后,成立了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的所谓“举国一致”内阁,军部法西斯势力进一步加强。 ] 和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 [ 译者注:日本法西斯军人武装政变事件。1936年冈田内阁执政时,2月26日,在军国主义势力的策划和指挥下,少数“少壮派”军官率领1400名士兵举行政变,占领政府重要机关,袭击高级官吏住宅,杀死了内政大臣、财政大臣和教育总监等人,并向陆军大臣提出“兵谏”,要求成立“军人政府”,建立军事独裁。由于军阀集团内讧,政变未能得逞。2月29日,暴乱被平息。但其后执政的广田内阁却更为反动,标志着日本进一步法西斯化。 ] 以后,强硬派掌握了左右政局的权力。  <FONT color=#ffffff>V</FONT><BR>  在这之前,原订在1935年召开的第二次伦敦会议,是决定华盛顿裁军条约命运的一次会议。鉴于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协议国于1934年在伦敦召开了预备会。日本方面,山本五十六以海军少将的身份被选为代表,出席了预备会议。当时,不论是“条约派”还是“反对派”,都对山本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山本从会议返回后曾坦率地对笔者说:“明年是没有希望了(指会议),必须考虑下一个良策。我和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进行了接触,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同他对话,就好象与一位亲切的老人在交谈一样。”  <FONT color=#ffffff>U!fr</FONT><BR>  很清楚,山本是继承了加藤友三郎思想的一位将官。然而,那时他的身份还太低(少将),他只能随和“强硬派”,并暗暗地思索着将其拖住的对策。  <FONT color=#ffffff>m,F</FONT><BR>   1935年的伦敦会议果然决裂了,对这一结局,可以说早就在日本海军的预料之中了。剩下的仅有一件事,就是把原定的到1936年12月31日期满的限制建造军舰条约向后延期5年。在这期间,各方进行了几次妥协性的会谈,英美方面将此看作是唯一可以指望的措施,并企图以此维持住和平的局面。他们认为,只要不再重新建造战舰,海军竞争基本上是可以防止的。  <FONT color=#ffffff>hhGYr</FONT><BR>   1936年来到了。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日本的态度。这年秋天,日本单方面声明延长华盛顿条约无效,并发出通告说日本决定退出这一协定。当时,这一决定在世界引起的哄动是非笔墨所能描写的。总之,在世界政局布满阴云的时刻,如果日本同意延长停止建造军舰协定,此举必将成为照亮东方的一道曙光,人们希望以此驱散笼罩世界的阴云,争取光明的到来。但是,这一光明的憧憬被打入了失望的深渊。  <FONT color=#ffffff>IB,</FONT><BR>  如此重大的决策对日本来说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海军内部的“稳健派”很早就倾注了努力,元老政治家们也因世界局势对日本不利而忧虑。然而,已经掌握了海军权柄的“建舰竞争派”的怒涛之猛已经势不可挡了。  <FONT color=#ffffff>F</FONT><BR>  战舰“大和”在吴港造船厂安装龙骨的时间和日本退出条约的通告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华盛顿,就象奇袭珍珠港的消息同日本公布宣战诏书几乎也在同一时间到达华盛顿一样。<FONT color=#ffffff>ETfHG</FONT><BR><BR>
(三)建造战舰 但不参战——米内海军大臣在会议上的断言  <FONT color=#f3f6fa>m,wm</FONT><BR><FONT color=#f3f6fa>&copy;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pUa</FONT><BR>  退出华盛顿条约的通告和开始建造“大和”战舰在时间上不谋而合,这真是神仙也难以办到的事情。日本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是有其根源的:  <FONT color=#f3f6fa>wBXI{</FONT><BR>   1. 早在两年前日本就下了建舰的决心。  <FONT color=#f3f6fa>\{Pc</FONT><BR>   2. 各种设计图纸早已准备就绪。  <FONT color=#f3f6fa>XkK{U</FONT><BR>   3. 早在一年前,就已着手船台的准备和材料的集结工作。  <FONT color=#f3f6fa>AY</FONT><BR>  如果没有上述的准备工作,建造巨舰与废弃条约在同一时刻发生是决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日本也同英美一样,停止建舰已达15年之久了,再说,日本方面也缺乏建造3.5万吨级以上军舰的经验。英美方面也不例外。因此,华盛顿条约把军舰的吨位限制在3.5万吨(唯一的例外是英国的战列舰“胡德”号,公认为是4.2万吨。遗憾的是“胡德”号被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击沉于大西洋海底)。  <FONT color=#f3f6fa>Svv&amp;</FONT><BR>  可是,相隔15年之后,日本海军居然从3.5万吨级一跃而能够建造7万吨的大战舰了。在过去,连英美的专家们也都认为,5万吨级以上的军舰的建造是不可想象的,可见,日本的造舰技术和胆量是出乎世人意料之外的。日本建造巨型战舰的目的在于,一旦建舰竞争的局面再次出现,日本虽不能在数量上压倒英美,也要在质量上高过他们一筹,因而决定建造英美完全想象不到的大型战舰。另一个重要考虑是,7万吨级的大型战舰是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所以,一旦将来美国仿造成功,舰队要想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运动也将困难重重。  <FONT color=#f3f6fa>"</FONT><BR>   1936年11月,在退出条约的同时开工的“大和”战舰,实际上在条约有效期间就已经设计完毕,在全世界都希望能够延长限制建舰条约的呼声中安装上了龙骨。我在前面所说的上帝的“眼睛”早就注视着企图撕毁条约的日本,即指此而言。史无前例的巨型战舰终于建造成功了,但是,如前所述,它终究未能摆脱其命中注定的悲惨下场。  <FONT color=#f3f6fa>I</FONT><BR>  在此,为不使读者产生误解,我还想再补充一句,即,巨型战舰的建造纵然违反华盛顿裁军条约的精神,但其目的决不是为了挑起战争。真正的用意在于借助大海军的威力,来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加藤友三郎的重大战略思想依然从根本上统治着海军。7万吨的巨舰宛如一座钢铁的屏障,指望其在和英美的交涉中发挥作用。建立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敢轻视日本的实力地位,这就是日本建造巨舰的指导思想。  <FONT color=#f3f6fa>Q</FONT><BR>  昭和12年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在议会回答质问时说:“帝国海军不具备与英美相抗衡的兵力,将来也不想这样做。”  <FONT color=#f3f6fa>HTBs</FONT><BR>  米内这一明确的极为重要的发言表达了海军的信念。此时,战舰“大和”已经进入船坞,“武藏”、“信浓”的建造也已经确定下来了,想起这件事,真令人感慨万分。  <FONT color=#f3f6fa>pb9</FONT><BR>  不仅如此,当时海军大臣米内和次官山本五十六还坚决反对进一步加强日、德、意防共协定。尤其是山本,他与陆军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毫不畏惧,终于埋葬了协议案,并宣称:“我们决不干以英美为敌的蠢事。”表示即使建造了“大和”巨舰,这一坚定的战略信念也决不改变。  <FONT color=#f3f6fa>-</FONT><BR>  但是,率先建造巨型战舰给世界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云,却是不容置疑的。从1937年秋天到第二年春天,我在欧美进行新闻采访。在这期间,舆论界无一不对日本建造巨舰提出了质问。英国隐居的著名记者古因(英国晨报前主编)是日英缔结同盟时的记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亲日派。他对我说:“我认为,建造巨舰从海上势力来说,对日本是有利的,但是,是否会给日本的国家局势带来不利呢?对此,我深感忧虑。”  <FONT color=#f3f6fa>9</FONT><BR>  谈话结束时,我对他说:“英美为什么不允许日本拥有七成的海军呢?如果再承认一成(当时规定美英日海军比例为10:10:6)的话,一切问题就都容易解决了。从大局来看,我希望英美能有这点政治风格。”  <FONT color=#f3f6fa>H.</FONT><BR>  对我的话,古因回答说亦有同感,并对此深表遗憾(如果美英日海军比例能从10:10:6改变成10:10:7的话,日本海军中的不满情绪定会烟消云散)。  <FONT color=#f3f6fa>?</FONT><BR>  当我再次赴美时,又曾与《纽约时报》的世界著名海军记者汉森·鲍德温进行了交谈。他说:“听说战舰‘大和’上的高射炮仅5.5英寸 [ 译者注:1英寸等于2.540厘米 ] 口径的就有12门。”——他竟然知道得这么详细,真使我大吃一惊。临别时他又说:“相互之间都把裁军一事束之高阁了,看来非要打一仗不可了。让我们在战争结束后的裁军会议上再见面吧。”  <FONT color=#f3f6fa>s9</FONT><BR>  这是1938年1月的事情,显然已经无裁军会议可言了。<FONT color=#f3f6fa>a &gt;e@</FONT><BR><BR>
(四)对美作战能否取胜——陆军盲目相信,海军深表怀疑  <FONT color=#ffffff>K4nWQ</FONT><BR><FONT color=#ffffff>&copy;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amp;zn6</FONT><BR>  即使建造了“大和”、“武藏”这样的巨舰,只要那种尽可能地回避战争的战略思想在海军中占统治地位,战争也不会发生。重臣会议推选米内光政海军大将为总理大臣是适时而得人心的。但是,陆军的不满情绪无论如何也是掩盖不了的。虽然由于天皇陛下的美言,畑陆军大臣才终于上任。可是不久,畑就以身体状况不佳为理由提出辞职,在这种情形下,陆军方面又拒绝了内阁推荐的继任人选——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报米内在任海军大臣时严厉拒绝缔结日德同盟这“一箭之仇”,另一方面也企图促使反对陆军思想的内阁垮台。这不仅为东条代替米内开辟了通道,而且,青年将官们的“必须讨伐英美”的过激思潮左右政局的动向也越来越明显。在军队的某些部门里,不了解世界动向的大佐以下的一伙持亲德排美观点的人完全操纵了将级军官。于是,石原中将的集中兵力于满洲的理论被排斥,亲英美派的岩畔、辰己等大佐级军官也被排挤出参谋本部,战争论如滚滚洪流,从三宅坂流向全国。  <FONT color=#ffffff>h%lS</FONT><BR>  当时,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作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正在海上。不论是哪一内阁,如果山本任海军大臣,恐怕他一定会率领海军反对日德同盟,也一定会更强烈地反对对英美作战。如果海军坚决反对,那么无论陆军怎样磨刀霍霍,然而毕竟是单枪匹马,无力开战。也许是已经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不幸,山本独自一人在旗舰“长门”号的司令长官室内陷入了对前途的忧虑。  <FONT color=#ffffff>ZK</FONT><BR>  对于山本就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一事,有一位军事参谋说,这是对山本搞“海上流放”。如果山本在东京的话,必遭暗杀,这对国家将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就山本本身而言,因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一职是武将的最高荣誉,他是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拒绝的。这样,他就完全置于诏书上规定的“军人不应干预政治”的那种境地。  <FONT color=#ffffff>}68</FONT><BR>  山本在就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时,曾经对笔者说:“以后我要让吉田善吾来干。关于吉田这个人你也许不了解,他比我坚强得多。如果让他来干,他一定会干得很出色,你完全可以放心。”不幸的是,吉田在内外精神压力之下,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不久就离职了。从此以后,一些有智无勇的海军将领纷纷登场,被陆军牵着鼻子走,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战争的深渊。  <FONT color=#ffffff>GG`5</FONT><BR>  新任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的态度和米内、山本不一样,他与陆军搞妥协,对此,近卫首相担心他会被陆军慢慢地拉下水。昭和16年秋初,趁山本司令长官来东京之机,近卫首相与山本在荻市外的庄园里进行了密谈。近卫提出了日本海军若同英美作战是否能够取胜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对此,山本作了明确地回答:“如果在开战后的一年之内,还满可以干一阵子,以后如何,很难预料。”换言之,就是说,如果长期作战,将会招致失败。言外之意,还是不打为宜。因为他们二人清楚地知道英国人的坚韧不拔以及不亚于大和魂的美国先驱者的顽强精神。因此,近卫暗自断然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避免对英美作战。他随即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对美外交。可是,这种作法招来了陆军的憎恶,终于导致了东条上台,  <FONT color=#ffffff>G):u@8</FONT><BR>  东条上台,危机到来,这样说并不过分。时局已经发展到无法抵挡陆军一意孤行的地步。这里所说的陆军的一意孤行,指的是“必须讨伐英美”这一股思潮。这个时刻,学者以及作家之中有的人也大写而特写什么“必须讨伐英美”、“大东亚共荣圈”等等文章。战败后的今天,以和平论、中立论等论调向人民大众讨好的那批人,也正是这一伙。在当时,他们向陆军讨好,大骂日美交涉是媚外外交。野村和来栖的对美交涉只不过为好战分子准备战争赢得了时间。他们玩着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的把戏破坏了谈判,以奇袭珍珠港揭开了所谓“圣战”的帷幕。  <FONT color=#ffffff>Z4bxw</FONT><BR>  退一步说,假若采取“必须讨伐英美”这一战略,实际上就会出现“被英美惩罚”的局面,这是不堪设想的。判断是“讨伐”还是“被惩罚”唯一有资格者只能是海军当局。为什么呢?因为英美是两个海军大国,是不可征服的,遭受攻击的危险必然在日本一方。日本海军能否长期掌握太平洋上的海空权是胜败的分水岭,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键。  <FONT color=#ffffff>9Q</FONT><BR>  当时的海军当权者是否直言不讳地把山本回答近卫首相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东条?是否陈述了一旦陷入长期作战必然失败这一道理,从而反对进行战争呢?没有!相反,他们妥协了。这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吗?有权威的评论家是这样说的:  <FONT color=#ffffff>x^Os</FONT><BR>   “亡国的责任主要在海军,责怪鲁莽的、手持长矛的陆军是愚蠢可笑的。无论是国家舆论还是天皇陛下都无法抑制这场战争,只有海军能够办得到。如果海军坚决反对开战,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即罪恶在于日本海军的屈从。”  <FONT color=#ffffff>,*vx</FONT><BR>  这是千真万确的。但问题在于是否对海军估价过高?关于这一点,在结论部分中还将详述。  <FONT color=#ffffff>I)</FONT><BR>  山本曾经说过,战争若延至一年以上是不可能取胜的。其他的舰队司令官是怎么想的呢?总而言之,战争不是打棒球。如果打9次能决定胜负的话,那么“大和”、“武藏”拼死一战或许能为日军赢得胜利,如果无休止地打下去,“大和”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遗憾的是经过多次反复,在海军最高当局方面,米内和山本的勇气已经锐减。第二舰队参谋长海军中将小柳富次在所著《莱特湾海战)一书的结论中写道:“海军虽然不赞成,可是一直犹豫不决,终于被拖入战争的泥潭中去。对此,我为前辈当事者的优柔寡断深感遗憾。”海军中有识之士的这句话已经被历史证实了。<FONT color=#ffffff>%j{Cq*</FONT><BR>
(五)称誉世界的造舰技术——官兵们的前途不堪设想  <FONT color=#f3f6fa>|{</FONT><BR><FONT color=#f3f6fa>&copy;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FONT><BR>  建造“大和”战舰所花费用是1500亿日元(平均每吨200万元)。仅此一项即可表明,日本永远也不会再建造这样的军舰了,因为建造一艘“大和”战舰,其费用几乎等于今天日本国防预算的总额——这不能不说是一艘令人吃惊的巨舰。当时日本能够毫不吝惜地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现在回顾起来,的确令人震惊。  <FONT color=#f3f6fa>8Gc&gt;%V</FONT><BR>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这7.3万吨(准确地说是72,809吨)的巨舰上,装有18英寸的大炮9门,以巡洋舰“最上”号的6英寸主炮为副炮的大炮12门。而且,巨舰的时速为28海里。这种造舰的记录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也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其造舰野心之大以及技术之高超,简直是骇人听闻的。  <FONT color=#f3f6fa>@QZVs+</FONT><BR>  实际上,日本先进的造舰技术早就称誉世界了,巨舰的建造决不是偶然的。追溯起来,早在1907年,日本海军将巡洋舰“筑波”号的舰首冲角改造成渔船型时,日本在世界造船界作为“前途不可估量的新人”,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在这以前,战舰的舰首是从水平线尖入水中的,目的是以此撞击敌舰。但是,这种舰不适宜于远距离炮战,并且影响舰速,因而一举将其改造成渔船型的舰首。这一步使日本的造舰技术又走到了别人的前面。  <FONT color=#f3f6fa> *m</FONT><BR>  过去,参加日本海海战(1905年)的日本联合舰队,包括旗舰“三笠”号在内,全部都是进口舰只,与今天的汽车界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然而,这一海战的第二年,在日本开始建造战舰“筑波”时,立即进行了设计革新,从而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如果再次以汽车为例,就等于一跃而造出了超高级的新型汽车。这确实令人惊叹不已。  <FONT color=#f3f6fa>bl</FONT><BR>  大正11年(1922年)11月,在华盛顿的裁军会议上,日本的新型战列舰“陆奥”一时成了会议的话题。休斯代表提出了“全部废除计划中以及正在建造的战舰”这一方案。这样,新战舰“陆奥”自然也列入了应废除的战舰之列。由于“陆奥”是10月间建成,刚刚完成了从吴港到横须贺的试航,因此,日本的全权代表加藤立即对此提出抗议。英美无视加藤的抗议,结果,双方大约用了3个星期的时间展开了争论。当时,美国记者们曾这样写道:“陆奥”是明治天皇的名字,日本是一定要力争到底的。  <FONT color=#f3f6fa>9a</FONT><BR>  英美深知“陆奥”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美国同型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也远远超过了英国的“威廉·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考虑到他们自己的利益,英美因而极力主张把新建的“陆奥”也列入应废除的战舰名单之中。加藤友三郎的政治手腕是相当高明的,他为了保存“陆奥”,提出英美可以各保存两艘舰只为条件,从而打破了僵局。  <FONT color=#f3f6fa>'k9^Z3</FONT><BR>  进入昭和年代,日本的造船技术又有了新的飞跃。在3千吨的轻型巡洋舰“夕张”上面配备了和英美6千吨级的战舰相匹敌的武器装备,使世界为之一震。在当时有名的重型巡洋舰竞争中,“夕张”的续航能力也是凌驾于英美同类舰只之上的。下面是万吨级巡洋舰装备的比较表:  <FONT color=#f3f6fa>-BWFe</FONT><BR>国名  舰名  舰炮  鱼雷  速度  装甲钢板厚  <FONT color=#f3f6fa>f</FONT><BR>日本  那智  8英寸炮10门  24英寸12枚  34.5海里  舷侧4英寸  <FONT color=#f3f6fa>9</FONT><BR>4.7英寸炮6门  炮塔1英寸  <FONT color=#f3f6fa>9IJ1%</FONT><BR>英国  肯特  8英寸炮8门  21英寸8枚  31.5海里  弹药库4英寸  <FONT color=#f3f6fa>9V^\</FONT><BR>4英寸炮4门  其他1英寸  <FONT color=#f3f6fa>huf&lt;:+</FONT><BR>美国  彭萨科拉  8英寸炮10门  21英寸6枚  32.5海里  舷侧2英寸  <FONT color=#f3f6fa>hIYNB</FONT><BR>5英寸炮5门  炮塔2英寸  <FONT color=#f3f6fa>7jTM</FONT><BR><FONT color=#f3f6fa>&copy;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26n</FONT><BR>  各国舰艇的武力装备及其性能的优劣,从上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FONT color=#f3f6fa>9+|T</FONT><BR>  在昭和初期,英国远东舰队的旗舰“肯特”(万吨级重型巡洋舰)来到横滨港,应日本同型舰“妙高”的邀请,英舰将士登上“妙高”参观,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们今天才算第一次乘上军舰,我们以前所搭乘的简直是旅游船。”这既是半恭维的言辞,同时也表达了英国海军将士们此时此刻的真实感觉。  <FONT color=#f3f6fa>IgY~Ea</FONT><BR>  同样,1937年重型巡洋舰“足柄”参加英帝国的加冕礼时,《伦敦太晤士报》记者在一篇观感评论文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迎来了海上之狼。”这种描写实际上并不过分。  <FONT color=#f3f6fa>{</FONT><BR>   “足柄”的风姿就是日本军舰的象征,它体现了当时日本海军军人的精神。战舰“大和”决不是偶然之作,它是综合继承了“足柄”的设计特征,集一切技术经验之大成而建造出来的。这恐怕是除日本人之外任何人也难以办到的吧!  <FONT color=#f3f6fa>@Z</FONT><BR>  但是,创世界记录的三大战舰都在敌机和敌潜艇的攻击之下,在短短的半年之内相继沉没了。这不禁使人感到是不是三大战舰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沉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实际上呢,主要的原因则是当时日本失败的趋势日趋明显,海军被迫进行最后决战,从而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无力自拔,最终导致覆灭。  <FONT color=#f3f6fa>^Q</FONT><BR>  与其他舰只相比较,巨舰本身是坚韧无比的。比如战舰“武藏”,在巴拉望岛的近海虽然被3颗鱼雷击中,但仍安然无事,继续航行,确实向世界炫耀了真正的“不沉战舰”之神威(发生在昭和19年3月),而且,两个月之后又重返战斗行列,活跃在比亚克、马里亚纳海战的第一线。<FONT color=#f3f6fa>-;</FONT><BR><BR>(六)举世闻名的“无敌舰队”——日本的“传统战术”破产<FONT color=#ffffff>"7lY</FONT><BR> <FONT color=#ffffff>a</FONT><BR>  正如“无敌舰队”原来只不过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一样,所谓“不沉战舰”也不过如此而已。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沉战舰”首先沉没了,“无故舰队”也徒有虚名,终于落得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FONT color=#ffffff>'R</FONT><BR>  所谓“无敌舰队” [ 译者注:西王菲力普二世为了维护西班牙的“海上霸王”地位和征服英国,于1588年5月末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从里斯本出海远征英国,这支舰队被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它拥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766名,摇桨奴隶2088名,还有士兵21,855名,教士300人。7月底该舰队与英国舰队交战,遭重创,后又两次遇到大风暴,1588年10月败退到西班牙时,仅剩43艘残破舰船,“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 ] 最先源于西班牙。作为“无敌舰队”的创始者——西班牙舰队,已于1588年8月在多佛尔海峡(加来海峡)海战中以失败告终。而“无敌舰队”的继任者——日本联合舰队,也于昭和19年10月在莱特湾海战中折兵大半,从而一蹶不振。在屡遭惨败之后,有人高喊:“还是不要以名字作为自豪的根据吧!”然而,“无敌舰队”这个名字在当时日本国民中确实具有极大的魅力,它被视为国家安全的保障。  <FONT color=#ffffff>i$Cb</FONT><BR>  平心而论,倘若不是由于战略战术上的某些失误,日本联合舰队也许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无敌舰队”,英美也决不会轻而易举地长驱日本近海。因为“无敌舰队”确实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海上武装力量。说实在的,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兵力根本无法和“无敌舰队”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拿现在的海上自卫队和当年的“无敌舰队”相比,在某种意义上讲,简直可以说是对“无敌舰队”的亵渎。开战初期的“无敌舰队”曾向全世界显示出它自己非凡的神威,“无敌”之名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FONT color=#ffffff>x</FONT><BR>  巨舰“大和”、“武藏”暂且不提,单就其他舰只而言,如活跃于海战第一线的“陆奥”、“长门”、“扶桑”、“山城”、“伊势”、“日向”,还有“金刚”、“比睿”、“榛名”、“雾岛”等等舰只,都是威力极大的快速战列舰。这12艘主力战舰舷侧炮火齐射的弹量与美国主力舰炮火的总兵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之由于“大和”“武藏”两艘巨舰参战,使美日主力舰队兵力之比从10:6一跃而超过了10:8。  <FONT color=#ffffff>P.7c</FONT><BR>  根据美国海军部图上作战拟定的计划,如若在浩瀚的西太平洋海面上用兵,失败的可能性将是很大的。因此,美国改变了以主力舰为中心的“渡洋作战”的策略,决定实行机动部队“游击作战”的战略战术。换言之,就是把航空母舰作为舰队的中流砥柱,战列舰等舰只作为护卫航空母舰的警戒兵力,以巨大的海空力量对日本主力舰队实施集中猛烈的打击,将其彻底击溃。  <FONT color=#ffffff>6X</FONT><BR>  这一战术的作战方针是把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作为主要作战武器,同时,有效地使用潜艇,使其与强有力的机动部队相配合,以诱导和雷击来歼灭日本的主力舰。细想起来,美海军的这一新的战略战术势必能够打破日本上述以主力舰为中心的舰队优势。然而,在日方势力减弱,美方有可能取胜时,美军一举发动了掌握制海权的反攻决战,这实际上是美海军运用日本海军的传统战术,反过来对付日本的一种作战方法。  <FONT color=#ffffff>.gtE</FONT><BR>  当华盛顿裁军会议上作出美日战舰的比例为10:6之后,日本海军便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消耗作战”的战术。其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派遣日本潜艇进入东太平洋,对进击中的美国主力舰队反复进行频繁的鱼雷袭击,逐渐削弱其海上武装力量,待日美双方势力大体相等时,再一举将美舰队歼灭于日本近海。根据这一战术,潜艇部队便成为作战的前提,这样,潜艇部队的续航能力、雷击训练、舰艇数量将成为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在1930年伦敦裁军会议上,日本极力主张潜艇部队的吨位要保持在7.8万吨,并为此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其醉翁之意,亦即在此。  <FONT color=#ffffff>7l?</FONT><BR>  而英美方面,自1922年以来,极力宣扬潜艇是非人道的海上进攻武器,到处散布“全面废除潜水艇”的论调,其用心所在,则是看穿了日本的“消耗作战”这一企图之后而采取的对策。因此,伦敦会议上的“潜水艇之争”曾一度达到了白热化。交锋结果,规定了日英美三国都平等地保持5.27万吨的潜艇吨位。  <FONT color=#ffffff>PSf*!y</FONT><BR>  殊不知这么一来,在日本海军军令部内却燃起了愤懑的火焰。他们认为,日本所需要的不是什么“平等”这个动听的名词,而是潜艇部队的实力。日方提出的潜艇部队的吨位在7.8万吨,是经过百余次图上演习之后精算出来的绝对数字。若以5.27万吨的吨位来计算,日本方面将减少16艘潜艇(大、中型综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失去两支海底奇袭部队,这对至关重要的“消耗作战”必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日本军方认为伦敦条约将会招致日本国防的危机。  <FONT color=#ffffff>;BsCY</FONT><BR>  必须提到的是,1930年11月14日在东京车站上发生的谋杀滨口首相的事件,与对伦敦条约的不满不无关系。在国内,甚至发展到了关于“统帅权问题”的斗争,不久,又使议会处于不景气状态。所有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与减少潜水艇吨位密切相关的。那么,日本的这一点点潜艇力量在后来的海战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FONT color=#ffffff>*`X:</FONT><BR><BR>
<P>(七)“精锐”的潜艇部队有去无回——自鸣得意的“消耗作战”也遭破产 <FONT color=#f3f6fa>bw{f</FONT><BR><FONT color=#f3f6fa>&copy;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FN</FONT><BR>  日本潜艇部队作为“无敌舰队”的一翼,确实在海战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日本具有称誉世界的造舰能力,所以其潜艇性能也是优越的。举例而言,新式精锐潜艇“伊号”型,无需补充燃料独自即可往返加利福尼亚沿岸。可以说它是今天轰动世界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的祖先。另外还有“吕号”型潜艇,它拥有在夏威夷海域作战的续航能力。最具雄姿富于传奇色彩的是“四〇一”号潜艇,满载吨位超过4000吨,是以横渡太平洋前往炸毁巴拿马运河为目的而建造的(昭和20年1月完工,但未服役)。  <FONT color=#f3f6fa>N+)</FONT><BR>  日本在明治28年(1895年)2月(日清战争)用不满百吨的水雷艇穿越中国军港威海卫的防线,击沉当时世界有名“不沉战舰”“定远”号。以此夜间奇袭为例,日本潜艇部队反复训练,信心百倍地接受了“消耗作战”的方案。这是英美方面也早已警觉到了的日本方面锐利的秘密武器。  <FONT color=#f3f6fa>=Bh=U1</FONT><BR>  在宣告日美开战的同时,64艘日本潜艇(9.6万吨)便蜂拥地踏上了征程。在战争过程中,日本潜艇的数目曾一度达到126艘,然而战果却微乎其微。战争结束时,只剩下大约50艘破烂不堪的潜艇在港内停泊着,早已失去了作战能力。曾一度内外闻名被寄以厚望的潜艇部队,没有向日本国民奉献出任何战果,就无声无息地长眠海底了(当然,在局部地区还是取得一定战绩的)。  <FONT color=#f3f6fa>@rAm</FONT><BR>  对于失败的详细原因,我们暂且不去探讨。没有必要去追究因南洋群岛的海水温度高,不适宜于潜艇训练;也没有必要责怪居住条件不佳(居住极为窄小,因为把所有空间都集中到作战方面去了)而降低了长期作战的能力。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一句话,即:美国海军改变了以主力舰集体出击为主的海战战术,使得日本潜艇失去了攻击目标。另外,潜艇结构比较陈旧,存有某些缺陷。其次,伴随美机动部队出击的潜艇部队,从战争的中期就逐渐占了上风,明显地压倒了日本潜艇部队。  <FONT color=#f3f6fa>`Q,_.;</FONT><BR>  实战中,当日本驱逐舰得知美潜艇接近时,美潜艇已向日舰发射了鱼雷,并迅速返航了,就在日舰转向目标的一瞬间,灾难已经降临——舰身中雷,摇摇欲坠。由此可见,任何战术也是难以取胜的,“精神力量”终于输给了“机械力量”。就这样,潜艇战的“股票”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全部落到了美国人手中。  <FONT color=#f3f6fa>IG)ov;</FONT><BR>  虽然,日本舰艇的机械性能也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事实上,雷达的发明已经把1940年的“机械力量”置于半身不遂的状态之中了。因此,责怪一去不复返的号称第一流的日本潜艇部队显然是不应该的,而只能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叹息。  <FONT color=#f3f6fa>A&amp;;2</FONT><BR>  同日本潜艇部队的失败一样,日本独特而高超的夜战战术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威力。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中,曾在海军联合舰队的某一基地召开了参谋会议。会议期间,全体参谋一边进餐,一边议论纷纷:“看来美国的机械力量确实是强大的,据说他们用推土机建造机场,其速度比日本快10倍。看来,我们只有从视力方面大作文章。‘蓝眼睛’在黑夜里是无能为力的,而‘黑眼睛’在夜晚却看得一清二楚,因而,除实行夜战之外别无他法。”可见,当时日本海军以“夜战”自居竟达到了多么愚蠢可笑的地步。殊料,雷达等电子武器简直象太平洋上的“原子弹”,日本自鸣得意的作战方法也被美海军从根本上摧毁了。虽然日本军舰后来也安装上了雷达,然而,同美国的雷达相比,其精密程度则是望尘莫及的。  <FONT color=#f3f6fa>&amp;x</FONT><BR>  与此同时,美海军又发明了雷控射击。夜间,美舰用雷达捕捉日本军舰,继而用雷达调整炮位向日本舰队开火,致使炮弹在黑暗中如同长了眼睛似的,弹无虚发。从而使“蓝眼睛”、“黑眼睛”之类的盲目自信与乐观成了纯粹的无稽之谈。  <FONT color=#f3f6fa>_</FONT><BR>  美国潜艇上装有精密度极高的雷达和水中测量仪器,它可以从水上、水下远距离捕捉日本舰队。因而,以击沉美潜艇为使命的日本驱逐舰,反而成了美国潜艇有效的打击目标。为巨型航空母舰“信浓”号送葬的就是短小精悍的美潜艇!在击沉巨型“不沉战舰”“大和”号的来自四面八方的鱼雷中,谁能担保没有来自美潜艇的“恩赐”。总之,美潜艇部队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大大出乎美海军部的预料。  <FONT color=#f3f6fa> iHX%</FONT><BR>  日本海军自鸣得意的“消耗作战”的“股票”就这样悉被美海军掠走了,发行“股分”的总额也被美海军独占了。岂止如此,日本的“消耗作战”只是以逐渐削弱美国主力舰的实力为目标的,而美国的“消耗作战”则是扼向日本帝国的脖子——截断日方通过海上运送燃料和粮食的供应线。开战时的650万吨威风凛凛的大舰队(占世界第三位)结果全军覆灭,化为乌有,其中63%被美潜艇击沉了。  <FONT color=#f3f6fa>-</FONT><BR>  关于日本潜艇的衰败状况和美国潜艇的活跃情形将在后面叙述。在此,先将遭美潜艇截击而导致日本方面粮食、原料,尤其是燃料供应断绝的悲惨状况统计列表如下:  <FONT color=#f3f6fa>aM</FONT><BR>原有船舶吨位  开战时日本海运船舶  590万吨  <FONT color=#f3f6fa>H</FONT><BR>战争中新造船舶  410万吨  <FONT color=#f3f6fa>=%yI;</FONT><BR>合计  1000万吨  <FONT color=#f3f6fa>[QuoJ</FONT><BR>损失船舶吨位  被击沉  861.7万吨  <FONT color=#f3f6fa>hQay0B</FONT><BR>因进水而不能航行的船舶  93.7万吨  <FONT color=#f3f6fa>jtyIE`</FONT><BR>合计  955.4万吨  <FONT color=#f3f6fa>2(^</FONT><BR>损失原因  遭美潜艇进攻而破损的比率(%)  54.7  <FONT color=#f3f6fa>V6</FONT><BR>被美空中力量攻击而破损的比率(%)  30.9  <FONT color=#f3f6fa>}</FONT><BR>被舰载鱼雷或其他武器攻击而破损的比率(%)  14.4  <FONT color=#f3f6fa>`(4mA</FONT><BR><FONT color=#f3f6fa>&copy;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N6</FONT><BR>  上述统计中,完全被美潜艇击沉的日本舰船占63%。<FONT color=#f3f6fa>'Kbp</FONT><BR><BR></P>
<P> </P>
<P>(八)超级航空母舰“信浓”号的悲剧——“不沉战舰”悉遭倾覆  <FONT color=#ffffff> E</FONT><BR><FONT color=#ffffff>&copy;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ff dgP</FONT><BR>  作为第一章的结束,我想谈一下日本海军秘密建造的世界三大巨舰的命运。关于“大和”和“武藏”两舰的情况,我将在后面几章具体研究每一个海战时再详加叙述,这里仅重点叙述一下在未参战前就被击沉了的“信浓”号航空母舰的悲惨遭遇。这艘日本国民一无所知的具有极大威力的“不沉航空母舰”是怎样葬身海底的呢?  <FONT color=#ffffff>qFderH</FONT><BR>  事实上,“不沉战舰”仅仅是一个虚构的幻影。虽然巨舰“信浓”那雄壮威武坚不可摧的舰体确实令人肃然起敬,引以自豪,但是,该舰舰内结构却存在严重的缺陷。回想在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时,英国就把“不沉战舰”“威尔斯亲王”号派往远东,企图将日本咄咄逼人的南下攻势扼制于新加坡以北。然而,1941年12月10日,这艘最新的精锐的英国战列舰遭到日本海空军的集中攻击而悲惨地沉没了。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获悉“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被击沉的噩耗之后,痛苦地挂上电话,悲伤到了极点。  <FONT color=#ffffff>b:8,n"</FONT><BR>  在这之前,1941年5月27日,德国5万吨级的“不沉战舰”——设施精良、武备完善的大型战列舰“俾斯麦”号 [ 译者注:据有关资料记载,“俾斯麦”号排水量为42,500吨,装有8门15英寸大炮。 ] 被英国海军击沉在大西洋。当时,德国海军相当自负,坚信“俾斯麦”号是世界上无可匹敌的、绝对不会被击沉的新型战列舰,企图以其截击英国护航运输船队,切断英美海上交通线。英国海军集中了大小百余艘 [ 译者注: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英国方面抽调了42艘各类舰只参战。 ] 火力强大的舰艇围追堵截。在途中的两次交战中,英舰遭到严重损失。但是,英海军不甘受挫,调整了部署,对“俾斯麦”号尾追不舍。这一努力果然奏效。追歼中,“俾斯麦”号被打得变成一堆废铜烂铁,最后被英国巡洋舰“多塞德西亚”连续发射的数枚鱼雷击沉了。  <FONT color=#ffffff>q|</FONT><BR>  美国海军坚信,要想使日本的“不沉战舰”葬身海底,也必须采取这一战术。他们深知,对“大和”、“武藏”来说,如果使用舰面炮火将其击沉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日本这两艘战列舰上都拥有18英寸的威力巨大的主炮,而英美战列舰的主炮口径是16英寸,两英寸之差对决战的胜负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美海军极力避免进行战舰之间的水面交战,而决定自始至终进行空中轰炸——使用飞机进行鱼雷攻击。事实上正是如此。1944年10月和1945年4月,美海军全力以赴地使用了大批飞机对“武藏”和“大和”进行了凶猛的攻击。美军坚信,如果从空中毫不吝惜地倾泻大批鱼雷、炸弹,即使是“海上堡垒”也难逃覆灭的命运。同时,他们还认为,如果派遣为数众多的潜艇顽强地去接近日本巨舰,实施猛烈的鱼雷攻击,最终击沉巨舰将是毫无疑义的。  <FONT color=#ffffff>V!IzZm</FONT><BR>  早在超级航空母舰“信浓”号建造的过程中,该舰就被美国潜艇列入了主要攻击的目标。“信浓”原计划在横须贺施工,建成与“大和”、“武藏”同类型的巨型战列舰。由于横须贺船台靠近交通要道,无法用大型围墙掩蔽起来,因此特意为它另外建造了6号船坞(通称秘密船坞),“信浓”就是在这里建造的。但是,奇袭珍珠港事件已经充分显示出了以航空兵为主要打击力量的战略思想的重要性,鉴于海战中空中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海军才明智地决定把建造中的“信浓”号战列舰改建成航空母舰。可以说,“信浓”号是一个“畸形儿”,它的下半身是战列舰,上半身是航空母舰。尽管如此,它作为一艘雄伟而坚固的举世无双的航空母舰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于改建的缘故,它的工程比“大和”迟延了近3年,直到昭和19年11月才宣告建成。  <FONT color=#ffffff>j]'n_e</FONT><BR>   “信浓”号之所以被称为一艘举世无双的航空母舰,主要是因为它的吨位居当时世界航空母舰之冠——标准排水量为6.8万吨 [ 译者注:与“大和”战舰的标准排水量相同 ] ,可搭载飞机47架(实际上一架飞机也没有搭载就沉入海底了)。该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是由20厘米和10厘米两层钢板合制而成的,上面铺设了由钢筋水泥、胶乳、锯末合制而成的混合板,可以抵御500公斤炸弹的直接命中。关于“信浓”号的设备性能的细节,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该舰是最新技术设备的集大成者。其缺陷是,由于急于让该舰参战,简易突击施工,质量低劣,水密性很差。尽管这样,它的出现对美国海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FONT color=#ffffff>5662v</FONT><BR>  围绕着建造大型航空母舰,数年前,在美国还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当时,美国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决心建造一艘6万吨级的航空母舰,并已设计完毕,马上就要作预算了。不料海军内部以及议会内部分人对此强烈反对,两者各不相让,形成僵局,福雷斯特终于辞职,后来病故了。 [ 投笔从戎注:詹姆斯·V·福里斯特尔,曾担任美国海军部长、第一任国防部长。6.5万吨的超级航空母舰“美国”号的建造计划是福里斯特尔任国防部长时从议会争取到拨款批准建造的,安装龙骨之前福里斯特尔已因健康原因辞职,继任者路易斯·约翰逊中止了建造计划。福里斯特尔本人并非病故,而是在贝塞斯达海军医院跳楼自杀。 ] 可是,3年之后,建造大型航空母舰的呼声又重新占了上风,不久,终于建成了以福雷斯特命名的5.9万吨级的航空母舰,并且很快就服役了。而回想起来,日本早在15年前就能建造6.8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了。日本海军在造舰方面的这一思想和技术,应该永远载入史册。  <FONT color=#ffffff>6o8ac!</FONT><BR>  昭和19年11月11日,“信浓”建成并停泊在横须贺海港内。这一天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6周年纪念日 [ 译者注:在欧洲,1918年11月11日清晨5时,德国外交大臣埃尔兹贝尔格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此涅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 ,可谓“和平纪念日”,应该是与战火无缘的日子。  <FONT color=#ffffff>S3U</FONT><BR>  此时,日本屡战皆失,太平洋战局日趋危急。日海军在马里亚纳和莱特湾两个海战中已经丧失了大部分航空母舰,因而海军方面正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信浓”问世。但“信浓”由于突击建造而成,设备简陋,而且舰员也没有来得及很好地训练,便匆匆忙忙地开往四国松山的联合舰队训练基地。11月28日,巨舰“信浓”紧急备航,准备开往大阪湾作临时停泊。下午6时,“信浓”在身经百战的驱逐舰“浜风”、“矶风”、“雪风”的护卫下拔锚启航了。当晚,海面上刮着6级北风,空中的星月闪着寒光。  <FONT color=#ffffff>p</FONT><BR>   29日凌晨零时30分,观察员发现水天线上有一个黑影。是云朵,还是敌潜艇?4名兵士为此发生了争执,意见不一,遂报告了值班军官和副舰长。两名长官交替用望远镜观察了一阵,回答说:“是云彩。”由于判断错误,护航的驱逐舰没有提高战斗警惕,“信浓”本身仍然保持蛇形航行路线,以20海里的速度继续破浪南下。  <FONT color=#ffffff>`Z?A m</FONT><BR>  凌晨3时12分,母舰观察员突然吃惊地报告:海面发现鱼雷航迹! [ 译者注:据有关资料记载:美潜艇“射水鱼”号在东京湾南面100海里海域进行水面战斗巡逻,于28日20点48分发现“信浓”,设法跟踪,于翌日凌晨3点,占据了有利的发射阵位,于3点16分向“信浓”发射了6枚鱼雷,4枚击中目标。 ] 只见4枚大型鱼雷径直扑向“信浓”号,而且第一枚鱼雷已经逼近到离“信浓”只有100米了。晚了!一切都晚了!这时,“信浓”本身已经没有回避鱼雷的余地了。3时13分,第一枚鱼雷击中母舰,紧接着其他3枚鱼雷也相继几乎在同一部位上炸响,将“信浓”号左舷中央水线部位洞裂,海水汹涌地灌入船舱,连最新式的排水设备在这个时候也无济于事了。  <FONT color=#ffffff>*cs\^!</FONT><BR>  在此万分危急的关头,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以及部下仍旧盲目自信(实际上是自负):巨舰即使遭到三、五枚鱼雷袭击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信浓”仍以第三战斗速度(时速20海里)继续向大阪方向航行。当时,如果驶进附近港湾或者在沿岸搁浅,巨舰和全体人员也许有可能得救,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海水凶猛地涌进水密性极差的船体,结果,在到达熊野海面——潮岬100海里处海域时,母舰舰体倾斜已达50度,至此,舰长阿部才不得不下达令人痛心疾首的命令:“全体离舰!”  <FONT color=#ffffff>gk</FONT><BR>  这时,身负重任的舰长阿部俊雄大佐登上舰桥。他的旁边站着一位用舰旗裹身的年轻士官。这位士官是昭和18年毕业于军事学校的优等生安田督少尉。在“信浓”被鱼雷击中一直到倾覆沉没,这位年轻少尉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海图,仍然象平时一样镇定自若地记录着战舰的方位、时间、地点等,毫不慌忙,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在舰首弥留海面的刹那间,人们远远地还能依稀看到阿部和安田站在舰首处的身影。后来,在侥幸得以活命的900余名官兵的名单中,人们再也没有找到阿部和安田。幸存的同僚们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无不流下敬佩的热泪。在“信浓”号航空母舰沉没之前,泽本中尉发现了他们俩人的照片,并用帆布包好,系在救生圈上,委托给一名水兵。后来他们俩人的照片终于漂到了驱逐舰“浜风”的舰舷旁边。  <FONT color=#ffffff>T</FONT><BR>   “信浓”号在被鱼雷击中之后又继续航行了7小时42分钟。完全沉没的时间是11月29日上午10时55分。本来,该舰进入伊势湾是轻而易举的,但是,由于盲目相信“信浓”是“不沉战舰”,因而坚持向大阪前进,终于导致了巨舰倾覆以及大约500名官兵葬身于熊野海底的悲剧。  <FONT color=#ffffff>g5</FONT><BR>   “信浓”号被击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在29日凌晨点30分,对敌潜艇的突然出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3时12分发现敌鱼雷航迹时,为时已晚;中雷后排水工作不得力;母舰本身设备简陋。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如果能派出飞机直接在空中担任警戒,巨舰改为早晨出发,白天航行,恐怕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当局把炮弹难以击沉的航空母舰置于敌潜艇经常出没的海面,并选择夜间航行,应该是这一悲剧的最主要的导演者。虽然我们不清楚这一行动具体是由谁决定的,但在那时,上层决策者们判断失误,情报不灵的事,真是不胜枚举,因而事件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  <FONT color=#ffffff>\Rvbal</FONT><BR>  也许采取夜间航行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但总不应该忘记一个月以前进击莱特湾时的教训吧!1944年10月22日夜晚,2艘美潜艇发现了北进的栗田舰队,当夜全速追击,23日凌晨,美潜艇发动了猛烈袭击,结果,日本海军2艘重巡洋舰被击沉,1艘遭重创。这一重大损失为什么不应当牢牢记取呢?如果既已决定采取夜航,那么也完全应当对“信浓”采取严格的警戒措施。实际上,整个行动没有认真采取一点象样的措施,从而,完全葬送了日本海军最后的造舰尊严。  <FONT color=#ffffff>%V</FONT><BR>  同年12月,当局建立了调查委员会。但由于巨舰的建造和沉没都列为绝对机密,所以,该事件对社会上严加封锁,提交的报告书也在战争结束时被烧毁了。现在,若就沉没的原因再度问起活着的委员们,他们认为“信浓”号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该舰舰长及其部下迷信“不沉战舰”之说,巨舰中雷后继续以20海里的速度航行;二是舰员采取向右舷注水以保持舰体平衡的急救措施迟缓。昭和19年10月24日下午7时35分,当战舰“武藏”连中数十枚鱼雷之后在菲律宾锡布延海下沉时,舰体仍然是平衡的,前后炮塔在水面上几乎成一条线。这是和舰员们熟练的技术分不开的。而“信浓”号则不然,据说1400名舰员中,有850名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航海,因此,平衡注水的意识和方法都极为缺乏。中雷后的“信浓”在倾斜中连续航行了7.5小时,最后倾斜达到了50度,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FONT color=#ffffff>OBq)</FONT><BR>  巨舰“信浓”号没有发射一炮,没有载运一架飞机(原订在松山搭载飞机),在竣工20天以后,不,正式服役出航后仅仅才过了17小时就悲惨地沉入了海底。在大型舰只的寿命史中,它恐怕是最短的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了。6年的苦心毁于一旦。这不单单是一个悲剧事件,甚至可以说,这是上帝对日本海军破坏条约、秘密建造大型战舰的诅咒和报应!<FONT color=#ffffff>k+jyOk</FONT><BR><BR></P>
第二章 回忆珍珠港  <FONT color=#f3f6fa>ZW</FONT><BR>伊藤正德 [日本]  <FONT color=#f3f6fa>vx</FONT><BR>[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 1956  <FONT color=#f3f6fa>l~:</FONT><BR>(一)举世无双的大奇袭——警惕现代原子袭击  <FONT color=#f3f6fa>+y</FONT><BR>(二)策划大奇袭的内幕——严酷的战前训练  <FONT color=#f3f6fa>9$]</FONT><BR>(三)出色的攻击——配合默契,作战从容  <FONT color=#f3f6fa>!Of%</FONT><BR>(四)特种潜艇参战——开战第一天的特攻精神  <FONT color=#f3f6fa>00</FONT><BR>(五)“战略性失败”之说——假如进行第二次进攻,后果将会如何  <FONT color=#f3f6fa>.[KX</FONT><BR><FONT color=#f3f6fa>&copy;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p`</FONT><BR><FONT color=#f3f6fa>&copy;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  e</FONT><BR>(一)举世无双的大奇袭——警惕现代原子袭击  <FONT color=#f3f6fa>?x{X</FONT><BR>  珍珠港事件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战前,关于奇袭珍珠港的秘密,只有军队上层极少数人知道,日本国民则完全被蒙在鼓里。美国方面更不消说,朦胧之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情的炸弹就落到了头顶。奇袭珍珠港是使用了当时最先进、最具威力的武器——舰载机进行的。现今,最具神威的武器已经由舰载机转换成了原子弹。不难想象,如果当今发生“珍珠港式”的原子弹奇袭事件,那么,遭到毁灭的恐怕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太平洋舰队,而必将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毁灭。  <FONT color=#f3f6fa>GJ</FONT><BR>  实际上,美国对苏联倍加警惕,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究其原因,想必于此。就国防安全而言,任何人不得不考虑一旦发生“珍珠港式”的原子奇袭,后果将会怎样?珍珠港奇袭轰炸发生在日美断交通告发表前的35分钟。这次奇袭如果是1000架载有原子弹的飞机向美国各大城市同时出击,狂轰滥炸,战争的胜负无疑当场就成定局。所以说,禁止使用核武器,军事上采取相互考查、进行空中摄影等等一系列国际性措施,其根源就在于珍珠港奇袭事件——这样认为也许并不过分。  <FONT color=#f3f6fa>O'</FONT><BR>  震惊世界的奇袭珍珠港事件的详细战况,现在已经众所周知了,在此,本书就不再赘述了。我仅想就人们知道得不确切的地方以及奇袭的准备、当时联合舰队的实力和有关的作战事项作—个简单的补充说明。  <FONT color=#f3f6fa>x(1D&gt;K</FONT><BR>  严格说来,奇袭珍珠港不能称之为战争。因为大凡战争,应该是敌对的双方共同采取武力,而奇袭珍珠港只是日本海军单方面的突然袭击,美军一方毫无防备,这样说难道太绝对了吗?不!奇袭珍珠港确实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奇袭,美太平洋舰队毫无思想准备,措手不及,因此,很难恰如其分地写出两军在作战和技术方面的胜败状况。这好象击剑一样,一方的武士还没有来得及拿起武器,而对方却不顾一切地抢先进行凶猛的攻击,前者必定被击倒在地,赤手空拳地挨打,以致最终丧命。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评论被打的一方具有何等实力。同样的道理,对实施突然袭击的日本一方的力量也无法进行实事求是的估价。然而,实际上,日本一方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评论对象了。对日本方面的评论主要有下列几点:  <FONT color=#f3f6fa>b</FONT><BR>   1. 日本海军远航3000余海里竟然没有被发现,这一隐蔽的航行法秘密何在?  <FONT color=#f3f6fa>a-p+</FONT><BR>   2. 日本海军使用了什么样的鱼雷攻击技术?  <FONT color=#f3f6fa>v</FONT><BR>   3. 为完成上述两种作战目的,联合舰队进行了怎样的训练?  <FONT color=#f3f6fa>LGD</FONT><BR>  当然,最后还要看一看采用这种奇袭战术开战的日本联合舰队是否得到了上帝 [ 译者注:这里指开战时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 ] 的恩赐。但这一点并不一定仅仅与奇袭珍珠港有关,而前面所提到的三点,确实是我们回顾已经覆灭了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极好线索。  <FONT color=#f3f6fa>m%T(p</FONT><BR>  奇袭珍珠港是以必须绝对做到出奇不意为前提而得以实现的。其作战计划是航空母舰机群从瓦胡岛以北200海里处起飞,直到出现在珍珠港上空为止,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美军发现,如果在攻击前一旦被发现,日本的远征舰队就将被占优势的美太平洋舰队歼灭,已经腾空的日本机群也难免被岛上的600余架美机吃掉,如果这样,在太平洋战争的第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就将被一网打尽。可以说,奇袭之举确实是一次大赌注。  <FONT color=#f3f6fa>c04vP</FONT><BR>  当奇袭的作战计划付诸于行动时,日本舰只有的从佐伯湾,有的从吴港,也有的从横须贺,悄悄地拔锚启航,分别取道航行,向单冠湾(位于千岛群岛的择捉岛)集结。任何一艘舰只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即使是最富于想象力的舰长也料想不到作战任务竟然是远征3000余海里去奇袭夏威夷。11月22日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其兵力如下:  <FONT color=#f3f6fa>Oc]5</FONT><BR>  空袭部队,由南云中将直接指挥,拥有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瑞鹤”、“翔鹤”。  <FONT color=#f3f6fa>=G]r</FONT><BR>  增援部队,由三川中将指挥,拥有战列舰“比睿”、“雾岛”、重型巡洋舰“利根”、“筑摩”。  <FONT color=#f3f6fa>{Mr</FONT><BR>  警戒部队,由大森少将指挥,拥有轻型巡洋舰“阿武隈”、驱逐舰“谷风”、“浜风”、“浦风”、“矶风”、“霞”、“霰”、“阳炎”、“不知火”、“秋云”。  <FONT color=#f3f6fa>I</FONT><BR>  后备部队,由特务舰“远东丸”舰长指挥,拥有加油船“远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日本丸”。 [ 译者注:有关资料记载,还有“曙丸”。 ]  <FONT color=#f3f6fa>j</FONT><BR>  同时,今泉喜次郎海军大佐的潜艇部队派3艘潜艇担任航道警戒,派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的2艘驱逐舰前往破坏中途岛空军基地。
<P>继续啊,但是除了大和和武藏外,长门、陆奥、伊势、山城、扶桑等都不超过25节。金刚级4艘虽然是30节高速BB,但是装甲比重巡强不到哪里?而且所有的BB都没怎么派上大用场。3万5千吨的俾斯麦好歹击沉了胡德,可是7万吨的大和们呢?</P>
看过,值得一看
<P>谢谢楼主。好文,值得一看。对于研究日本人很有价值。</P>
好文,边顶边在老板眼皮底下偷偷的看[em07][em07]
米内光政、井上成美、掘梯及……日本当时缺少这样思维正常的人……同样也是也是乱世时代的人,楠木正成和上杉谦信如果看到后来二战时候的日本陆军将领是什么样子的,估计也说不出话来……
作者只肯谴责最终惨败的对美战争,而对于侵略中国则毫无悔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8 9:33:41编辑过]
<P>其实说到民族精神问题,中国确实不如日本.</P>
<P>至少日本知道反省失败,寻找成功.</P>
<P>而中国现在那群老大们呢,只知道一面谴责别人美化侵略,一面还沉浸在人海战胜利的喜悦中.</P>
<P>难道以后的战争还有小米+步枪能打赢的吗?看看最近放的那些电视电影...看看舆论导向...</P>
<P>真为中国的未来忧虑啊</P>
<P>大和民族久居岛国,四面是海的狭小国土使得日本人骨子里充满了极端甚至变态的思想根源,这和把一个正常人关到一间四壁皆空的小房子久了人必然会疯是一个道理</P>
[B]以下是引用[I]虎魄[/I]在2005-11-18 8:48:00的发言:[/B][BR]作者只肯谴责最终惨败的对美战争,而对于侵略中国则毫无悔意

中国人不要他的悔意,不要在当自虐狂了,卧薪尝胆成为强者才是王道.
历史上的残败我们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自己对自己都不负有责任,谁管你啊.
<P>可惜啊,国人对于海军的感情不及日本对于海军的感情。强大的海军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啊。</P>
<P>说句大实话,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对这些战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8 20:12:05编辑过]
<P>   (三)出色的攻击——配合默契,作战从容<BR><BR>    12月2 日,御前会议作出了开战的决定。同日,远征舰队收到了山本五十六发<BR>来的作战命令,这就是有名的“攀登新高山”密码电报——意即:按预定计划行动,<BR>开始进攻。为确保机密,各舰之间用暗语电报进行联系。至此,海上风平浪静,舰<BR>队将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珍珠港以北230 海里海域。<BR><BR>    昭和16年12月7 日上午6 时( 东京时间凌晨1 时30分) ,第一攻击波的183 架<BR>飞机( 俯冲轰炸机51架,攻击机89架,战斗机43架) ,竞相从各艘航空母舰上起飞<BR>了。按照常规,在舰载机起飞时,航空母舰摇晃度不得超过10度,否则难以起飞成<BR>功。可是,当时海面上波涛汹涌,母舰产生15度的大倾斜,尽管如此,经过严格训<BR>练的飞行员全部安全地起飞了。1 小时后,第二攻击波的167 架飞机( 俯冲轰炸机<BR>78架,水平轰炸机54架,战斗机35架) 也顺利地咆哮入空,扑向珍珠港。<BR><BR>    在这里,还要提及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日本攻击机群从起飞直至抵达珍珠港<BR>上空,需要1 小时50分钟左右。在瓦胡岛,美警戒部队部署了6 座雷达。这种雷达<BR>可以捕捉到几百海里处的机群原书中为50海里。有误。,实际上,在开战之前,有<BR>一座雷达于7 时30分左右应为7 时5 分。突然发现在北方海空有大批飞机向珍珠港<BR>接近,他们马上将这一紧急情况报告了情报中心。当时,美军一名中尉正在床上呈<BR>似睡非睡状态,接到报告后,半信半疑地从朦胧中起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时中<BR>尉知道这天早晨将有一队B-17飞机从美国西海岸飞来,误认为这是自己的飞机,遂<BR>将这个报告搁置起来了。后来,美B-17机群果然按预定时间到达了珍珠港上空,但<BR>立即遭到日本战斗机的围歼——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当然,对B-17机群来说,这也<BR>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深重的灾难。<BR><BR>    奇袭珍珠港事先制定了两种攻击方案,一是“奇袭”,一是“强攻”。计划中<BR>规定,若机群一旦被美军发现,无法施行“完全奇袭”,便进行“强攻”。<BR><BR>    此两种进攻方案各有不同。“完全奇袭”的战斗攻击顺序是由鱼雷机队打头阵,<BR>由它们率先冲入敌阵,短兵相接。因为假若轰炸机抢先动手的话,那么爆炸产生的<BR>烟雾就会将停泊的美舰遮掩,使鱼雷机看不清攻击目标。之后,紧接着由水平轰炸<BR>机和俯冲轰炸机大显身手。<BR><BR>    与之相反,“强攻”的战斗顺序是:首先由战斗机进行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清<BR>除空中进攻的障碍,接着由轰炸机群突进。当珍珠港美军陷入一片混乱时,鱼雷机<BR>队乘隙实施鱼雷攻击。<BR><BR>    当然,这两种方案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效果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究竟采取哪<BR>一种袭击方法,这要等到机群到达珍珠港1 万多英尺1 英尺等于0.305 米。的上空<BR>时,才能最后决定,各攻击队一旦接到命令,迅即展开攻击。<BR><BR>    当渊田中佐率领机队到达珍珠港上空时,但见晴空如洗,珍珠港呈现出星期日<BR>早晨那种特有的平静安谧的气氛,在此千载难逢、千钧一发的时刻,渊田毅然发出<BR>了攻击令。此时,正是夏威夷时间7 日清晨7 时40分,东京时间8 日凌晨3 时10分。<BR>从7 时55分开始到8 时零5 分之间,各攻击队按照预定的计划展开了猛烈的攻击,<BR>在历时1 小时的时间里进行了反复轰炸。<BR><BR>    第二攻击波于上午9 时前后展开,与此同时,珍珠港又呈现出决死激战的场面,<BR>将士们作战之勇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有的飞机下降到十数米的低空掠海飞行<BR>实施轰炸,其飞行高度之低,竟使机尾挂断了电线。<BR><BR>    参战的350 架飞机中,平安地返回母舰的有321 架有关资料为324 架。( 日机<BR>损失29架) ,袭击轰炸取得了惊人的战果,这一战果充分显示了经过严酷训练的空<BR>中勇士们的战斗技术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完全可以这样说,奇袭珍珠港作战给日<BR>本作战史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从战略上看,奇袭珍珠港的是非问题另当别论) 。<BR><BR>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美国方面的损失情况。<BR><BR>    美太平洋舰队被击沉的舰只有:战列舰“西弗吉尼亚”、“亚利桑那”、“加<BR>利福尼亚”、“俄克拉何马”、“内华达”以及巡洋舰1 艘。“内华达”号并未被<BR>击沉,在日机第二攻击波中,由于它急于夺路逃走,在霍斯皮特尔角搁浅。根据日<BR>本大本营12月18日发布的战果公报,被击沉的美舰只是:战列舰5 艘( 加利福尼亚<BR>级1 艘、马里兰级1 艘、俄克拉何马级1 艘、亚利桑那级1 艘、犹他级1 艘) 、重<BR>巡洋舰2 艘、轻巡洋舰2 艘和油船1 艘。</P>
<P>被重创的舰只有:战列舰“马里兰”、“田纳西”以及巡洋舰两艘;其余多艘<BR>舰艇都有某种程度的损伤。根据上述日本大本营战果公报,被重创的舰只是:战列<BR>舰三艘( 加利福尼亚级一艘、马里兰级一艘、内华达级一艘) ,巡洋舰两艘和驱逐<BR>舰两艘。<BR><BR>    综合各类损失,如果说美太平洋舰队水面舰只的主力遭受全歼,也并不为过( <BR>航空母舰没有停泊港内,因而免遭损失,这是美太平洋舰队的幸运,这给以后的海<BR>战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当时,大本营发表的战果公报和美国方面发表的损失报告<BR>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雄辩地说明了在激战中将土们是何等的沉着冷静,命中率是<BR>何等的惊人( 从这以后,日方所发表的战果大半都是谎报) 。据美军报道,日机的<BR>命中率大体如下:鱼雷攻击是55.3% 强;水平轰炸是24.4% 强;超低空轰炸是49.2%<BR>强,统计表明,日机在实战中发挥了比演习时还要高的水平,投弹精密度之高,确<BR>实令人赞叹。奇袭轰炸使219 架敌机遭到破坏。由于美空中力量全部被摧毁,所以,<BR>日本航空母舰全部得以安全地撤离战场。<BR><BR></P>
四)特种潜艇参战——开战第一天的特攻精神<BR><BR>    关于奇袭珍珠港的详细战况已经有了很多论著,在此就不作重复了。本节仅就<BR>特种潜艇的参战情况重点加以叙述。<BR><BR>    航空母舰出色的攻击以及受过严格训练的机上人员在大奇袭中所取得的辉煌战<BR>果恐怕读者还记忆犹新吧!然而,铭刻在日本国民心头的“特种潜艇”的进攻却因<BR>战果不明而有可能被人们遗忘。但是,“特种潜艇”的进攻决不是一件非同小可的<BR>事情。莱特湾的拼死决战,最后的菊水特攻战以及神风特攻、回天作战等一系列的<BR>战术思想在奇袭珍珠港第一天的战斗中就已经初露端倪,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特<BR>种潜艇”的参战具有重大的意义。<BR><BR>    “特种潜艇”实际上是一种自杀性的进攻武器。这种潜艇长24米,直径近2 米,<BR>排水量为46吨,载鱼雷2 枚,采用电池推进器,可潜航5 小时,可以说是一个水底<BR>怪物。开战时,计划用潜水母舰把它们运到珍珠港湾附近,使其从水下悄悄地接近<BR>敌舰,然后施放鱼雷,袭击目标。这一作战构思和方案是由当时的中尉岩佐直治、<BR>松尾敬宇等立志舍身报国的青年军官提出的。看起来,这和“九死一生”( 请参照<BR>莱特湾海战一章) 的思想是不相容的。山本司令曾以出击后将无法回返为理由一度<BR>驳回了这一提案。但是,到9 月底,在进一步研究了回收方法之后,他们又一次提<BR>出了申请,山本司令官又以出击人员活着回来的希望极为渺茫为理由再一次驳回了<BR>这一提案。可是,这2 名中尉并没有死心,他们又多次向山本司令陈述这一方案,<BR>最后终于用热诚打动了山本司令长官,于是,山本终于允诺了,并把它称之为甲种<BR>潜艇——海军是这样命名的——同时,下令进一步研究能够活着回来的可能性,在<BR>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后,至11月中旬终于如愿以偿,至此,“特种潜艇”的续航时<BR>间增大到16小时。<BR><BR>    实际上,“特种潜艇”并不是一种新式武器,上述2 个中尉的构思来自“载人<BR>鱼雷”——日俄战争时曾使用过。昭和14年,日本海军终于决定着手制造。昭和15<BR>年,“特种潜艇”第一号服役,取名为“小潜艇”,开战的当年日本已拥有近20艘<BR>这种潜艇,都是以“甲种潜艇”命名的。这种潜艇是以在舰队决战前后的混乱情况<BR>下进行袭击为目的而制造的( 一旦动力耗尽也可以逃脱) ,而不是为潜入严密警戒<BR>的敌军港去冒险作战而制造的。一旦真需要潜入敌军港作战的话,无疑那是需要过<BR>人的胆量和高超的技术。然而,士兵们燃烧着的爱国心使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BR>这种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就连山本司令长官也料想不到。现在,当人们冷静地回顾一<BR>下的时候,谁都会认为那样做简直不可想象,但在当时这确实是事实。对这一自杀<BR>性的作战方案,许多人毫不畏惧,踊跃自愿报名参加,最后决定了如下10名队员:<BR>岩佐直治大尉、古野繁实、横山正治两位中尉,广尾彭、酒卷和男两名少尉,佐佐<BR>木、横山薰范、上田定、片山义雄、稻垣清5 名军士。他们分乘5 艘“特种潜艇”<BR>(一艇2人) ,于12月8 日上午3 时开始,每隔3 分钟启航1 艘,依次向珍珠珠挺进。<BR>计划里应外合,与空袭机群同时发起对珍珠港的进攻,攻击结束后,分别驶向在拉<BR>奈岛以西7 海里处接应的潜水母舰。<BR><BR>    珍珠港入口处附近浅滩密布,在唯一的一条深水航道入口处,美军设置了防潜<BR>艇网,这个防潜艇网只有美潜艇通过时才打开,因此,“特种潜艇”唯一的办法就<BR>是在入口处待机,一旦有美潜艇通过,即刻尾随潜入港内。据美军战报报道,凌晨<BR>3时50 分左右,扫雷艇“秃鹰”号发现水面有一个黑黝黝的近似小型潜艇的舰只与<BR>之向港口同行,便立即展开了搜索,搜索结果,报告说黑影消失了。从上午5 时到<BR>8时,恰好有美扫雷艇进港,日本“特种潜艇”就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潜入<BR>港内。<BR> 在珍珠港大空袭中,当美舰连续发出“注意鱼雷”的警报时,人们才想起了<BR>“特种潜艇”的进击这件事情。大概炸沉敌舰的鱼雷中也混杂着“特种潜艇”的45<BR>厘米的鱼雷吧。<BR><BR>    然而,水底奇袭的结局却很悲惨。有的潜艇机件发生故障,导致搁浅。参战者<BR>除不省人事的酒卷少尉被俘之外,其他全部阵亡。<BR><BR>    主张使用“特种潜艇”进攻方案发起人之一的松尾中尉,因战前去夏威夷视察,<BR>回国已晚,未被选入10名敢死队员之列,心中极不平静,不久,终于在次年5 月对<BR>悉尼港强行进行的潜艇战斗中,一命归天。<BR><BR>    在奇袭珍珠港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以“特种潜艇”方式作战而<BR>光荣牺牲的勇士们。<BR>
(五)“战略性失败”之说——假如进行第二次进攻,后果将会如何<BR><BR>    从战术上来看,珍珠港一战作为世界性的大奇袭所取得的成功,永远写进了人<BR>类历史的史册。这一惊人之举是与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的战略思想分不开的。山本<BR>很早以前就是一名航空兵力的倡导者,他在任海军大佐的时候就担任过航空兵方面<BR>的指挥官。1940年3 月,他在观看联合舰队进行空中演习时,更奠定了他运用航空<BR>兵力袭击夏威夷的决心。<BR><BR>    另外,英国地中海舰队利用舰载机夜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 主要是鱼雷攻击) ,<BR>从而给处在停泊状态中的意大利军舰以沉重的打击这一事件,使山本更坚定了上述<BR>信念。<BR><BR>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方面也对“塔兰托事件”极为关注。昭和16年1 月,<BR>海军部长诺克斯在给史蒂文森陆军司令的关于夏威夷防御计划的提案中写道:<BR><BR>    “我们一定要以英国成功地轰炸停泊中的意大利军舰为借鉴,一旦日美战争爆<BR>发,必须警惕敌人奇袭珍珠港。其中,首要的危险就是航空战斗队的鱼雷袭击。因<BR>此,必须增加战斗机,强化防空炮火,并要优先加强对空雷达设备。”<BR><BR>    史蒂文斯回答说他也有同感,并把诺克斯的这番话传达给驻地警戒部队。然而,<BR>由于日本在宣战诏书公布之前就发动了奇袭,预防措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悔<BR>恨和悲痛交织在一起,凝成了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珍珠港事件。”这句话强<BR>烈地激起了美国国民的复仇心。毋庸置疑,这对美国决心同日本血战到底起了不可<BR>估量的作用。因此,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断然作出这样的结论:奇袭珍珠港是日本战<BR>略上的失败。去年这里系指1940年。罗斯福曾在他有名的竞选演说中说过:“我要<BR>反复,反复,再反复地向诸位宣誓,决不把诸位的子弟送到海外战场上去。”奇袭<BR>珍珠港就意味着打开了罗斯福这一“反复”演说的锁链。<BR><BR>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华盛顿方面发生的事情。按日本最初的计划,日军将在<BR>野村大使把《对美备忘录》( 又称《最后通牒》) 递交给国务卿赫尔1 小时以后对<BR>珍珠港发动奇袭,因为这样做就不会违背国际法。后来,日本方面又把时间差改为<BR>30分钟。由于这份备忘录是洋洋5000字的、被分成14部分分别发出去的长篇文件,<BR>原计划必须在华盛顿时间12月7 日下午1 时由日本大使亲手递交给美国政府,但是,<BR>由于翻译和打印工作迟误,待到野村大使赶到美国国务院会晤赫尔时,已经是下午<BR>2时20 分了,珍珠港事件已经在25分钟之前爆发了准确地说,应该是在52分钟前爆<BR>发了。当日本大使亲手向赫尔递交《最后通牒》时,赫尔正在收听日本飞机袭击珍<BR>珠港的战况广播。就这样,日本犯下了不宣而战的罪行。<BR><BR>    再让我们来看一看在幕后发生的事情。日本的《最后通牒》的密码电报于12月<BR>7日上午8时整被美海军破译,于9 时15分报告给海军部长,并于10时左右送到了国<BR>务院。虽然《对美备忘录》并不等于就是宣战诏书,但事实上,美国方面,总参谋<BR>长马歇尔于上午12时就已给海外各武装部队的司令官发出了“战争警报”的告急密<BR>电。此时此刻正是夏威夷清晨6 点,美太平洋舰队完全有可能摆脱遭受日本突然袭<BR>击的命运,然而,电报到达夏威夷时,日本的空袭已经结束了。<BR><BR>    美国方面采取的对策是否奏效姑且不谈,作为日本,已经在发表战争通告前的<BR>半小时发动了战争,事已至此,美国又有什么办法呢?<BR><BR>    如果《最后通牒》按原计划送到的话,奇袭珍珠港可谓作战史上的一大杰作。<BR>成功的奇袭还导致了既定的南方作战以出乎意料之外的辉煌战果与神奇的速度圆满<BR>地结束。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所说的“彩虹作战计划”已经确立,计划<BR>主旨是:一旦开战,菲律宾以下各基地听任命运摆布,而美舰队主力在6 个月或9 <BR>个月内进击马绍尔群岛或西加罗林群岛一线,以便对日作战。如果日方在战前侦探<BR>到美国这一作战计划的话,恐怕山本五十六就不会冒奇袭夏威夷这个风险了。只有<BR>在马绍尔群岛近海进行伏击作战,才是30余年来朝夕训练的日本海军战略的真谛。<BR>然而,在开战前夕,日本海军判断,战争一爆发,美太平洋舰队就会立即从侧面威<BR>胁牵制日本的南方作战。在这种判断的支配下,日本毅然决定奇袭珍珠港。这也可<BR>以说是一场由判断错误而引起的悲剧。<BR> 最后,再探讨一下奇袭事件的本身。有人说南云舰队只进行了一次空袭( 分两<BR>波) ,就匆匆收场了,这真是莫大的遗憾。也有人说既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BR>当机立断急速返航,是符合兵法的,否则,贪欲者必失。但是,如果当时断然执行<BR>第二航空母舰战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所主张的第二次攻击( 飞行队已准备就绪) ,<BR>即轰炸珍珠港巨大的燃油库、海军造船厂,并将其摧毁,日本方面固然会为此付出<BR>一定的代价,但是,可以肯定,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复苏无疑将会大大地向后拖延。<BR><BR>    美国战史学家们极力主张上述观点,并说,日本海军安于小成,还说,如果换<BR>成美国海军的话,不论冒多么大的风险,定会反复进行攻击轰炸。至于以后的战争<BR>评论家将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那是评论家们的自由。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出动<BR>数架飞机去炸掉美国的油库,恐怕奇袭珍珠港就会成为世界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奇袭<BR>战了。<BR>
<P><STRONG>第三章 初战告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一)马来亚海面之战——“威尔斯亲王”号出战<BR><BR>    世界海战史风云2000年,战斗形式几经变迁。昭和16年12月10日,一个完全新<BR>型的海战在马来半岛的关丹海面爆发——日本飞机与英国战舰在这一海域展开了一<BR>场以鱼雷轰炸对舰面炮击为主要形式的殊死激战。<BR><BR>    这一划时代的海战,由日本海军陆基航空部队的95架飞机担任主角;英国方面<BR>参战的是威名赫赫的新型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以及战列巡洋舰“反击”号( 另<BR>外,还有护卫驱逐舰4 艘) 。交战的双方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战,英国号称“不沉<BR>战舰”的“威尔斯亲王”号终于悲惨地沉没了,全世界为之一震。日本方面所取得<BR>的这一辉煌战果不禁使各国评论家万分惊异,目瞪口呆。<BR><BR>    在海战中,主力战舰与飞机相比较,究竟哪一方更具神通,能在激战中稳操胜<BR>券呢?对此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得出肯定的回答。如果两者<BR>的阵势是一对一的话,恐怕胜负难分,但倘若出动数量相当可观的战机展开进击,<BR>胜负将如何呢?对于这一点,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综合敌对双方进攻的阵形、环境、<BR>作战情绪及有关的其他因素,一决雌雄,方知高下。<BR><BR>    马来亚海战,成败已定,举世皆知。以其战斗形式而言,完全可以说这是一场<BR>划时代的海战。坦率地说,日本海军对自己所取得的辉煌战果也是始料未及的。英<BR>国方面,祸从天降,恐慌至极,自不必说,而盟友美国,突闻噩耗,亦无不震惊万<BR>分。美海军在惊恐之余,立即着手研究对策。于是,世界海战史上空中打击的新时<BR>代终于来到了!<BR><BR>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史无前例的马来亚海战的详情吧!<BR><BR>    12月2 日,日本御前会议作出了对英美开战的决定。几乎就在这一决定颁布的<BR>同时,担任进攻马来亚方面的部队就全副武装,于4 日拔兵南下,向海南岛方向挺<BR>进。预定的作战计划是12月8 日发动攻势,实施奇袭登陆。担任增援和护送任务的<BR>是近藤中将的第二舰队和小泽中将的第三舰队。但是,南下马来亚海面作战与奇袭<BR>珍珠港部队北进太平洋又有所不同。此行途中与外国商船相遇的可能性很大,如果<BR>航行中万事如意,未与外国船只相遇,自然求之不得。但也必须充分考虑到,一旦<BR>被侦察巡逻的英国飞机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果然不出所料,12月6 日下午,日<BR>本南下部队在法属印度支那南端的卡莫海角海面被英国大型侦察机发现,奇袭登陆<BR>的企图显然已经暴露,情形极其危险(5日黎明曾与一条挪威轮船相遇) ,于是,小<BR>泽命令击退一切前来接触的飞机( 只击落1 架) ,舰队继续向目的地航进。从12月<BR>8日凌晨开始,日军除在哥打巴鲁登陆时遭敌机空袭略有损失之外,在宋卡等6处登<BR>陆都获成功,而且,令人忧虑不安的敌机再也没有露面。<BR><BR>    在此之前,11月2 日,英国发表公告,宣告英国远东舰队组成,主力舰就是<BR>“威尔斯亲王”号和高速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英国远东舰队的组成对日本舰队<BR>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在这以前,英国在远东只是以万吨级的重型巡洋舰“肯特”号<BR>为旗舰的巡洋舰队,这次一举派遣英国海军的至宝、新式快速战列舰“威尔斯亲王”<BR>号到远东来,显示了英国遏制日本南下的决心,也表明了英国力图加强它在远东防<BR>卫力量的信心。原来,在南洋日本习惯上把包括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加罗<BR>林群岛和帛琉群岛的广大海域称为内南洋,而把包括菲律宾、苏拉威西、婆罗洲( <BR>加里曼丹) 、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广大海域称为外南洋。日本海军并没有足以能<BR>够与英国这一强有力的战舰相抗衡的军舰。具体地说,在日本海军的主力战舰中,<BR>能与“威尔斯亲王”号相匹敌的不过是“长门”和“陆奥”这两艘战列舰;即将竣<BR>工的“大和”战舰虽说炮火凶猛,足以压倒它,但在“威尔斯亲王”号14英寸的主<BR>炮面前,很难断言能够轻而易举地取胜,更何况,当时日本海军的南方部队是以近<BR>藤中将的第二舰队为骨干的,其主力是第二流的战舰“金刚”和“榛名”,这2 艘<BR>战舰虽然也拥有14英寸的大炮,但其火力之猛,远远不如“威尔斯亲王”号。另一<BR>方面,小泽中将的机动舰队中没有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调往珍珠港) ,其主力仅是<BR>“鸟海”、“熊野”、“铃谷”、“三隈”、“最上”这5 艘重巡洋舰。因此,日<BR>本海军深深地意识到,在南洋,自己在兵力上明显地处于劣势,如果和英国这样的<BR>2艘大舰相抗衡,后果将不堪设想。<BR> 12月9 日下午2 时10分,日潜艇“伊-6”号发来紧急报告:在昆山群岛以南( <BR>法属印度支那) 海面发现2 艘英国战列舰。此时,南下登陆的各支日本运输船队获<BR>悉情报后大惊失色,纷纷急速转向,逃往暹罗湾避难。与此同时,近藤长官向驻守<BR>在泰国基地的空军部队发出了战斗命令,机群正在匆忙地做着进攻英舰的准备,近<BR>藤则亲率该舰队的主力舰只毅然向英舰队进发,详细的战斗计划当晚便拟定就绪:<BR>第七舰队( 重巡洋舰4 艘,驱逐舰3 艘) 和第三水雷战斗队( 驱逐舰10艘) ,应首<BR>当其冲挑起夜战,然后从10日黎明开始,第二舰队( 战列舰2 艘,重型巡洋舰2 艘,<BR>驱逐舰10艘) 配合发动白昼决战。日本人估计其舰炮的威力与英国人相比虽然略有<BR>逊色,但是,在这南下关键的第一仗,他们不甘示弱,企图以高超的战术,数量上<BR>的优势以及高昂的斗志,力求首战告捷。然而,倘若一旦形成白昼作战的局面,将<BR>是一场远距离的舰炮激战,这样一来,英国的2 艘战舰必将充分发挥威力,估计炮<BR>战胜利的可能性有60% 在英国一边。在此情况下,在海面上整整熬了一夜的日本海<BR>军官兵如欲挽回不利战局,唯有依赖准确而高超的炮击技术。<BR><BR>    决战之初,天助显然在日本一方,因为英国舰队折而快速南下,日本舰队没有<BR>追上,但却被重型巡洋舰“熊野”号派出的侦察机一度发现,接着,“伊-59 ”号<BR>潜艇也曾发现了英国舰队,只因海面风大浪高而丢失了目标。看来,决战的可能性<BR>只能放在10日的空战方面了。<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18:27:49编辑过]
(三)泗水海战——盟军舰队一败涂地<BR><BR>    倘若打开太平洋战争史的巨卷,不难看到,卷首的前50页关于日军作战的记载,<BR>确实被染上了绚丽的色彩。在陆战方面,“攻陷××作战”、“取得预期成功”之<BR>类的捷报纷沓而至;海战方面,大小5 个海战相继在凯歌声中结束。由于陆军大部<BR>分兵力都在满洲和中国大陆作战,所以参加南方作战的只有11个师,700 架飞机、<BR>390 万吨( 陆海军总和) 的船舶。海军方面,由于山本司令长官的第一舰队驻在广<BR>岛湾,南云中将的航空母舰开赴珍珠港,所以南下作战只派遣了第二流的兵力。尽<BR>管仅用上述兵力,日本却实现了50天占领菲律宾、100 天占领马来半岛、150 天占<BR>领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作战计划,真可谓势如破竹,旗开得胜。<BR><BR>    日本海军的南方作战,与其说是寻找敌舰队厮杀,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增<BR>援登陆作战。当时,海军奉行以护送为主决战为副的指导方针。因此,海战一般是<BR>在敌船队向日本运输船队发动进攻时才爆发,并未专门制订进行海上扫荡的作战计<BR>划。当时,近藤中将指挥的主力舰队编制如下:<BR><BR>    战列舰2 艘:“金刚”、“榛名”;重巡洋舰12艘:“爱宕”、“高雄”、<BR>“鸟海”、“熊野”、“铃谷”、“三隈”、“最上”、“妙高”、“羽黑”、<BR>“那智”、“足柄”、“摩耶”;轻巡洋舰7 艘:“川内”、“鬼怒”、“神通”、<BR>“长良”、“那珂”、“球磨”、“由良”以及驱逐舰40艘和潜艇15艘。<BR><BR>    上述兵力并不是编为一体进行的,而是分为主力部队、法属印度支那部队、护<BR>卫部队、4 支突击部队、空袭部队和鱼雷部队等9 支部队,目的在于支援南洋登陆,<BR>而并不是一支以海上作战为主的舰队。日本在南方作战的海军部队与其对手——美<BR>国亚洲舰队、英国远东舰队、荷兰远东舰队、澳大利亚舰队——相比,在昭和16年<BR>11月的形势下,其势力并不在盟军之下。更何况,盟国舰队中没有一艘能够和“金<BR>刚”、“榛名”这2 艘战列舰相抗衡的。然而,就在这种兵力对比有利于日本的形<BR>势下,“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2 艘战列舰突然出现在远东战场,这对日本<BR>极为不利。如果以这2 艘战列舰为中心编成盟国在南洋的联合舰队,恐怕连以勇猛<BR>著称的近藤信竹中将也将丧失克敌制胜的信心。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在马来海<BR>面一举击沉英国巨舰的海空军的功勋,就在于它一日之间挽救了南方作战的整个战<BR>局。在没有英国两大战舰存在的南洋海面上,日本没有布署“金刚”级战列舰的必<BR>要了,以重巡洋舰为主力的舰队就完全可以驰骋南洋,胜任战斗任务了。<BR><BR>    昭和17年2 月26日,护卫着41艘运输船向爪哇挺进的日本海军第五舰队( 拥有<BR>重巡洋舰“那智”、“羽黑”、第二及第四水雷战斗队) ,在泗水即今印度尼西亚<BR>的苏腊巴亚市。西北60海里处发现了出击的盟舰队——太平洋战争中首次出现的敌<BR>对双方之间的舰队海战,正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开始时,双方都显得谨慎而恐惧,<BR>只是进行远距离炮战。交战不久,盟舰队见势头不妙,首先匆匆逃遁。不一会,盟<BR>军发现日军只是小部队作战,便于傍晚时分又卷土重来。双方又进行了两个回合的<BR>炮战和鱼雷战,激战直至深夜。<BR><BR>    在这次海战中,日本使用了九三式高爆鱼雷。这是日本海军最具威力的秘密武<BR>器,这一高爆鱼雷的使用使交战双方都大感震惊。这种秘密武器的特点是:射程远。<BR>英美鱼雷速度为32海里时,射程仅达8000米,而九三式高爆鱼雷能达到4 万米。而<BR>且,如果射程定为2 万米时,九三式鱼雷速度可达50海里,并兼有鱼雷航迹隐蔽的<BR>特点。据估计,该鱼雷的威力是英美同类武器的5 倍。原著此处有误。关于此鱼雷<BR>威力的大小,后面也曾提到,倍数各异。<BR><BR>    26日夜间12点,日本海军利用这种高爆鱼雷一举击沉了荷兰巡洋舰“德罗特”<BR>和“爪哇”、英驱逐舰“伊勒托拉”以及荷兰驱逐舰“喀登涅”等4 艘军舰。据判<BR>断,其他侥幸逃脱了的盟舰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了雷击。<BR><BR>    这次海战一般称为“泗水海战”,也有人称它为“高爆鱼雷海战”。激战中,<BR>日本海军将士云集在舰桥甲板上,眺望远方海面上腾起高高的浓烟而缓慢下沉的盟<BR>国军舰,就像在观看节日焰花一样,其喜悦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BR><BR>    28日,日本第七舰队( 重巡洋舰“熊野”、“铃谷”、“三隈”、“最上”、<BR>第五水雷战斗队) 护送56艘舰船准备在巴达维亚即今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市。地区<BR>登陆,航行途中,美国亚洲舰队的旗舰“休斯敦”、澳大利亚巡洋舰“伯斯”、荷<BR>兰驱逐舰“厄佛仙”等3 艘军舰突然杀出,向被护送的日本运输船团展开了猛烈的<BR>袭击,然而,却在瞬间被日舰用大炮全部击沉。这显示了训练有素的日本重巡洋舰<BR>拥有的8 英寸大炮在2 万米左右的距离中仍然具有极高的命中率。海战中的炮击战<BR>就好象平时的演习在实战中再现一样。“巴达维亚海面海战”也同“泗水海战”一<BR>样,捷报飞传,大获全胜。<BR>3 月1 日上午11时,日本第七舰队在爪哇海面巡航时,又发现了英国巡洋舰<BR>“厄克塞特”号、驱逐舰“英康特”号以及“教皇”号,一场海面激战显然又不可<BR>避免。见此情景,第七舰队的日舰迅速与在附近海面上的日本第三舰队的“足柄”、<BR>“妙高”号取得了联系,将盟军逃舰包围,并施以猛烈的炮火,最后终于将3 舰击<BR>沉爪哇海底。<BR><BR>    在爪哇海面相继发生的这3 次海战,给了英美荷澳联合舰队以致命的打击。盟<BR>舰队中除美国的4 艘驱逐舰成功地突破巴厘海峡逃往澳洲以外,其他全部被击沉。<BR>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为南下进攻打开了大门,解除了后顾之忧。另外,在<BR>珍珠港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南云中将的机动部队( 航空母舰“赤城”、“苍龙”、<BR>“飞龙”,战列舰“比睿”、“金刚”、“榛名”、“雾岛”,重巡洋舰“利根”、<BR>“筑摩”,轻巡洋舰“阿武隈”以及驱逐舰8 艘、供应舰6 艘等舰只于2 月19日空<BR>袭了达尔文港澳大利亚北部的港口之后,于2 月底又杀气腾腾地出现在爪哇方面,<BR>借助其奇袭珍珠港的余威,彻底扫荡了盟军残余舰只。<BR><BR>    从珍珠港到马来亚直到荷属东印度,仅仅在百日之内,就爆发了3 大海战,激<BR>战结果,日本海军将盟舰队从远东战场上一扫而光了。至此,日军战果辉煌,士气<BR>高涨。可是,谁能预料到在3 年半之后,日本竟会无条件地举手投降呢!<BR>
四)珊瑚海战术上的胜利——海空军的成功和攻击告终<BR><BR>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斗志正盛,气势逼人。大本营为了间接地支援缅甸战争,<BR>决定给已进入印度洋的英国舰队来一个迎头痛击。<BR><BR>    3 月9 日,南云的第一航空舰队奉命带领第二舰队的部分兵力,向印度洋出击。<BR>同时与美英两个海军大国开战,这种战争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但眼前这场战争<BR>确实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BR><BR>    就象扫帚打扫庭院一样,南云舰队在印度洋北部海域出师告捷,扫荡战硕果累<BR>累。4 月5 日,日机袭击科伦坡,追击仓惶逃跑的英国重巡洋舰“多塞德尼亚”号<BR>和“康沃耳”号,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击沉。这是“苍龙”飞行队长江草海<BR>军少佐指挥的53架舰上轰炸机取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精确而猛烈的攻击使<BR>前者在13分钟内倾覆,使后者在18分钟内沉没。其命中率达到88% ,确实是一次斗<BR>志和技术都十分过硬的进攻。接着,在4 月9 日,舰载机又突袭了亭可马里即当时<BR>的锡兰( 今斯里兰卡) 东岸的英国海军基地,将停泊在基地上的大批飞机、船舶和<BR>设施化为灰烬。同时,又向正准备逃往西兰岛东岸的英航空母舰“竞技神”号发动<BR>了进攻并将其击沉,命中率达到82% ,从而显示了日本海军的高超的战斗技巧。就<BR>这样,印度洋海战在日本人的辉煌胜利中宣告结束。<BR><BR>    海军将士未及喘息,发动MO作战的命令又下达了,这是攻破莫尔兹比、那乌尔、<BR>图拉吉、奥祥各地的攻坚战,主要目的是想在东新几内亚的要冲莫尔兹比港建立航<BR>空基地,然后从这里去轰炸澳大利亚。其兵力部署是以原忠一海军少将指挥的航空<BR>母舰“瑞鹤”、“翔鹤”为中心,外加重巡洋舰6 艘、轻巡洋舰3 艘、驱逐舰15艘<BR>(此外还有小舰数艘、陆战队、工程部队的船舶14 只) 。<BR><BR>    当时,笔者孤陋寡闻,不知内幕。实际上,这个进攻计划日本海军早在战前就<BR>已经酝酿了。这种远征虽然使得日本的外围防御圈能够向东南方面有一定的扩展,<BR>但是,正如策划从莫尔兹比轰炸澳大利亚一样,实际上是拉长了战线,等于使自己<BR>丧失了安全性。但由于第一阶段作战取得了辉煌胜利,加之现有兵力情况允许,所<BR>以日军认为这一远征是完全可能的,将不费吹灰之力。珊瑚海之战的胜利就证明了<BR>这一点。<BR><BR>    日本的MO作战对美澳具有相当大的威胁。美国方面此时拥有航空母舰2 艘、重<BR>巡洋舰6 艘、驱逐舰13艘,同时,还有澳大利亚的巡洋舰2 艘。他们决心竭尽全力,<BR>遏制日本海军的这一新的进攻。<BR><BR>    5 月8 日黎明,双方的侦察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的机动部队,随即爆发了开<BR>战以来的第一次舰队之间的海空战。日方的“瑞鹤”、“翔鹤”,美方的“列克星<BR>敦”、“约克城”都是新式精锐的航空母舰,可以说,交战双方势均力敌。<BR><BR>    在珊瑚海海战中,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技术大大超过了美国。日方在战斗中丧失<BR>飞机38架据有关方面的资料记载,珊瑚海海战中日方实际损失77架飞机。;美国方<BR>面损失飞机66架( 美方公布的数字) 。日本的舰载机还击沉了美国主力航空母舰<BR>“列克星敦”号( 该舰与日本的“赤城”号相同,排水量为3.8 万吨) ,并击沉油<BR>船“尼奥肖”号和驱逐舰“西姆斯”号。此外,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也被炸伤。<BR>而日本失掉的只不过是驱逐舰“菊月”和3 艘小艇。改装的轻型航空母舰“祥凤”<BR>号在前一天担任护卫运输船时在退却中遭受袭击而沉没。综合上述战果,日本取得<BR>珊瑚海海战的胜利是不言而喻的。<BR><BR>    袭击“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的日本轰炸机共投下19枚炸弹,有10枚命中目标<BR>(命中率为53%) ,发射的14枚鱼雷中有9 枚中的( 命中率为64%)。顺便提一下,由<BR>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美国的“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才和“萨拉托加”号一起由<BR>战列舰改装成母舰,它完全可以与日本的“赤城”、“加贺”2 艘母舰相媲美,其<BR>甲板和防御钢板的坚韧程度几乎与战列舰不相上下。从激战状况来看,美机动部队<BR>的炮火之猛大大超过了印度洋上的英国战舰,从这一点来看,也足以证明日本海军<BR>航空兵威力之强大。<BR>    在海空激战中,假若日本机动部队再进行一次攻击,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BR>就完全有可能被送进海底,如果真如此,它就没有资格再参加即将开始的中途岛海<BR>战了。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1942年8 月8 日发生,又称萨沃岛海战中,当三川舰队<BR>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就匆忙撤兵( 如果再发起一次攻击,就可以击毁敌人的30余艘<BR>运输船) 的时候,将士们就曾为“没有坚持到胜利”而深感惋惜,这与珊瑚海海战<BR>情况类似。但是,激战结果,美航空母舰“列克星敦”被击沉,“约克城”号又处<BR>于举步维艰的状态中,面对这一胜利,日本舰队鸣金收兵也是不足为怪的。<BR><BR>    经此一战,日本进攻莫尔兹比的运输船团被迫中途返航,从而使日军不定期地<BR>中止了东南方向的海上进攻战。所以,美国方面认为,珊瑚海海战是美国取得了战<BR>略上的胜利。即战术上虽然失败了,而在战略上却取得了相反的结果。这种观点也<BR>是不无道理的。<BR>
<P><STRONG>第四章 中途岛海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
<P> (一)太平洋战争惨败的主要原因——舰队急于决战<BR><BR>    从整个战局进行分析,军事专家们早就对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持怀疑态度,对马<BR>里亚纳海战几乎也丧失了信心。事实果然如此,正是这两个规模宏大的航空母舰之<BR>间的大决战,使联合舰队的航空兵力丧失殆尽,也使得原寄以极大期望的“大和”、<BR>“武藏”的威力化为乌有,更何况还有那所罗门消耗战的溃败……。总之,导致战<BR>争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 此原因日本国民一无所知) 无疑与这两个大海战有密切的<BR>关系。尽管大本营接连不断地向日本国民发表辉煌战果,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可<BR>以说,亡国的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此。同时,这两个大海战的惨败也决定了联合舰队<BR>覆灭的命运。<BR><BR>    昭和17年春天的局势是这样的:日本国民仍旧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奇袭珍<BR>珠港的辉煌胜利大大地挫伤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力,因此,从菲律宾到印度洋,每一<BR>个大型战役都是以日本一帆风顺地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终的。日本舰队往往是威风<BR>凛凛地凯旋回归自己的港口,在激战中几乎无重大损伤。如果战争到此结束,那么,<BR>毫无疑问,日本一定会高呼“万岁!万万岁!”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对美英来说,<BR>战争不是已进入尾声,而是刚刚拉开了战幕。如同日本一样,美英两国也不是那种<BR>束手就擒、甘心失败的国家。可以说,美英日都是具有不获全胜决不罢休这种斗争<BR>精神的国家。以美国先驱者的英灵以及英国人坚韧不拔的毅力,两国在第一次世界<BR>大战中经过4 年苦战,终于击败了初战获胜、势力相当雄厚的德国,这一使人记忆<BR>犹新的历史事实,对于日本海军来说,仍然历历在目。<BR><BR>    关于这一点,凡熟悉美日两国国情的评论家们都十分清楚。日本海军只不过是<BR>屈从于压力而被迫同意对美作战,但一直抱有抵触情绪,其原因就在于此。日本军<BR>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大将在昭和16年9 月6 日的御前会议上( 决定和与战之会议) 针<BR>对对美作战能否取胜一事作了这样的回答:“对美作战看来能坚持2 年,2 年以后<BR>如何,则很难预料。”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于同年10月初也曾对近卫首相<BR>说过:对美作战如果只用1 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是满可以对付一阵子的,但是,1 <BR>年以后如何,尚无信心。<BR><BR>    这一番话充分表达了山本五十六具有知已知彼的战略家的眼光。山本所说的那<BR>个“1 年左右”的“上半年”,已经在胜利中过去了,决定命运的“后半年”已于<BR>昭和17年的5 月来到了,那么,山本五十六在这“后半年”里将决定如何行动呢?<BR>当时,在朝野都为一时的胜利而昏昏然的时候,远见卓识的山本五十六一直保持着<BR>清醒的头脑。他冷静地意识到,奇袭珍珠港时那些没有受到攻击的美航空母舰以及<BR>新服役的若干艘战列舰,对他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这一现实如同一块大石头一样压<BR>在他的心头。尤其是山本一贯重视以航空兵力克敌制胜,因而,美国的第一流航空<BR>母舰“萨拉托加”、“企业”、“约克城”、“大黄蜂”的存在确实是他的一块心<BR>病。鉴于美国海军引以为自豪的机动部队的核心仍然完美无缺地存在着,而且不久<BR>完全有可能切断日本从北到南蜿蜒3000海里的战线,因此,千方百计地设法歼灭美<BR>机动部队,已成为日本海军的当务之急。<BR><BR>    昭和17年4 月18日,美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载机空袭了东京。空袭机群突破<BR>了由海军保卫的日本的“前大门”,造成日本的“后院”惨遭战火破坏,致使东京<BR>市民惊恐万状,失魂落魄。此时,身为联合舰队司令的山本五十六,深为犯下了惊<BR>动天皇陛下之罪而诚惶诚恐,忧心忡忡。<BR><BR>    虽然为防止敌人空袭而预先设置了大量保卫日本海域的警戒船,但是,在敌人<BR>高速航空母舰( 速度30海里) 面前,这些小船上的官兵们除了发挥忠勇精神之外,<BR>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关于这一点,山本的心中是十分清楚的。<BR>日本雷达通讯技术落后,加之在领土正东600 余海里时太平洋海面上担任警戒<BR>的是些小舰艇,因而,只要遭到美高速航空母舰的攻击,随时都有被摧毁的危险。<BR>空袭事件说明,如果不给美快速航空母舰以沉重的打击,东京市民将不得安宁,对<BR>此,山本长官深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甚至有一丝绝望的感觉。但是,山本执意<BR>进行中途岛海战的理由并不完全于此,其主要理由是,从战略上看,开战后1 年内<BR>的用兵方法应该放在舰队作战方面。换言之,需要再挑起一次“珍珠港式”的海战,<BR>并以此取胜,稳操海上战争的胜券。具体地说,凭借珍珠港大获全胜的余威,以秋<BR>毫未损、威势显赫的舰队一举歼灭美海上残余兵力。从作战思想方面而言,若以我<BR>之长攻敌之短,必定百战不殆。问题就看准备如何。<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18:26:57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8 20:34:0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18:15:30编辑过]
<P>辛苦,辛苦,第二排沙发</P>
<P> (三)太平洋上的“旅顺口”——坚不可摧的瓜岛机场<BR><BR>    在瓜岛,美军建造飞机场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建造临时木板房的速度,因为建造<BR>机场是机械化施工,主要工具是推土机。这种大型机械在日本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BR>期间多次出现,曾一度使日本国民惊叹不已。其实,早在开战后不久,日本军队就<BR>见过推土机,当时他们为之惊讶万分。<BR><BR>    开战之初,日本军队向威克岛进击,并且顺利地占领了这个小岛,将美守岛部<BR>队全部缴械。攻占威克岛后,日军为了修复机场,指令敌军队长派300 名士兵参加<BR>劳动,当这位队长搞清楚交给的任务是修复机场时,他回答说:“仅用3 名士兵就<BR>足够了。”结果,只见他们使用一种安装在大型汽车上的机器,仅用了短短的1 天,<BR>就把机场修整完毕。当时用的就是推土机,它与铁锹、铁镐相比,工程效率提高了<BR>百余倍。<BR><BR>    仿造能力很强的日本人曾经为没有能够向国内运回一台推土机进行仿制而深感<BR>悔恨。而现在,当美军占领瓜岛一周之后便能够从瓜岛机场频频起落飞机的时候,<BR>日军官兵为美军修复机场的神奇速度而吃惊,深为忘掉威克岛那羞耻的一幕而追悔<BR>莫及。<BR><BR>    美国以其巨大的生产能力将大量飞机倾注瓜岛,连日来不断挑起空战,到8 月<BR>底,日本的航空兵基地一度陷入绝境,50架飞机全部报销了,日本海军急急忙忙派<BR>飞机前往增援,这样,著名的“所罗门消耗战”就此拉开了战幕。<BR><BR>    瓜岛被称为是太平洋上的“旅顺口”,而且终于成为无法攻陷的“旅顺口”。<BR>在此笔者不打算就时间和作战顺序去描写这一争夺战的全过程,只想对那些激烈的<BR>空战和舰队交锋的情节重点加以评述,把这一战斗的特殊性和“想象不到的重要性”<BR>告诉读者。<BR><BR>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在旅顺口浴血奋战的壮烈情景,在此就不再详述了,<BR>这里,仅三言两语地回顾一下有关的几点。<BR><BR>    日清战争时,山路将军指挥下的日本精锐部队在一日之内就攻克了要塞旅顺口。<BR>而在日俄战争中就不同了,原计划一、两天内拿下旅顺口,结果事与愿违。在发动<BR>第一次进攻的时候( 明治37年8 月24日) ,新闻记者们甚至通宵达旦地守在陆军省<BR>的院内,等待着播发诸如“旅顺口陷落”一类的特大号外。但是,战局的进展使得<BR>记者们失望了,日军的攻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历时4 个月的攻坚战中,指挥第<BR>三次总攻的乃木大将曾激昂地说:“若进攻失利,我将亲自持刀站在敢死队的前列。”<BR>在这次旅顺口攻坚战中,日军伤亡官兵达5.9 万余人,直到第二年1 月才历尽了千<BR>辛万苦攻入旅顺城。<BR><BR>    瓜岛并无坚不可摧的工事,但却拥有至关重要的机场和航空兵部队。8 月21日,<BR>一木支队信心十足地决心在一日之内拿下瓜岛,结果在进攻中一败涂地,他重蹈了<BR>陆军前辈藐视旅顺口攻坚战的覆辙。之后,日本陆军又厉兵秣马,扬言此次一定要<BR>拿下瓜岛,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川口少将率领4000人马,激战1 昼夜,结果<BR>又溃不成军,以失败告终。这同第二次进攻旅顺口时惨败的情形完全一样。<BR><BR>    日军连续两次进攻失利,使大本营陆军部终于改变了对瓜岛美军的看法。10月<BR>24日,由丸山中将率领的以仙台第二师团为骨干的一个半加强师,配备了重炮及其<BR>他武器,发动了第三次进攻,并发誓以决死之精神一举歼灭美军。日本海军也出动<BR>了第二、第三舰队,随时准备截击胆敢前来增援的美特混舰队。殊料瓜岛上的美军<BR>早已以10倍于日本的兵力严阵以待。激战结果,日军又遭惨败,这与旅顺口第三次<BR>总攻击的命运相同。<BR>战局至此,大本营内被一派忧闷的气氛笼罩着,甚至对能否在瓜岛与美军相抗<BR>争也产生了疑问。因为这一次担任主攻的仙台师团非同一般,它在日俄战争中曾一<BR>度夜袭弓张岭师团,大获全胜,可以说是具有世界水平的精锐部队,早已威名大振。<BR>但是,由于美军精良的装备和顽强的作战意识,一日之内将赫赫有名的仙台师团击<BR>溃了。为了避免类似的败局再次发生,日本陆军决定使用重型武器进行正面进攻,<BR>发动针锋相对的争夺战。10月底,组成了以今村中将为司令的第八方面军,并决定<BR>派遣第三十八、第五十九两个师参战。这次瓜岛进击与第四次进攻旅顺口一样,天<BR>皇也下达了诏书。然而,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日本的运输早已陷入绝境;<BR>再说,如果第四次进攻一旦失败,大日本陆军必将声誉扫地;何况,再加上有人认<BR>为,这一战役本来就不该打,于是,昭和18年1 月4 日,东京断然决定从瓜岛撤退。<BR>旅顺口要塞虽然历经艰难,最终还是攻陷了,但日军在瓜岛却落得了个一败涂地的<BR>下场。<BR><BR>    美国陆军少将安德森在总结这次战斗时曾说:“日军在发动第二次进攻时,如<BR>果能够投入象第三次进攻时所使用的兵力,美军便有可能吃败仗。通过日本的第二<BR>次进攻,美军摸清了日本夺回瓜岛的意图,于是,立即进行了大规模增兵,终于防<BR>御成功。<BR><BR>    然而,日本军队为争夺瓜岛所付出的巨大的血的代价已成现实,安德森事后所<BR>说的这一席话又有什么用呢?<BR><BR></P>


<P>(四)两败俱伤——南所罗门海面诸海战<BR><BR>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海战的情形吧。就在瓜岛陆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连<BR>日来,海面上也炮声隆隆,爆炸声此起彼伏。<BR><BR>    首先,大本营频频地指令海军要振作精神,军令部也十万火急地催促舰队重整<BR>军威,以便一举歼灭在中途岛海战中逃避打击的敌特混舰队,同时协助陆军夺占瓜<BR>岛。由于联合舰队预感到这一作战计划确实要冒几分风险,遂决定先由机动部队南<BR>下,到瓜岛近海发动截击作战。为避免盲目性,山本司令长官没有亲自下达作战命<BR>令,只是通知参谋们与军令部加强联系,并把决战之重任托付给南云和草鹿两位将<BR>军。鉴于瓜岛登陆作战的困境、大本营的阴郁气氛以及联合舰队的声誉等等,两位<BR>将军决心南下大干一场。<BR><BR>    由第三舰队的航空母舰“翔鹤”、“瑞鹤”、“瑞凤”、“隼鹰”,战舰“比<BR>睿”、“雾岛”,重型巡洋舰“熊野”、“铃谷”、“利根”、“筑摩”,轻型巡<BR>洋舰“长良”以及6 艘驱逐舰组成的机动部队,在尚未获悉敌舰队情报的情况下就<BR>拔锚启航了。这是多么令人心悸的冒险之举啊!<BR><BR>    10月24日晚11时左右,南云舰队被美侦察机发现,并于凌晨0 时30分遭到攻击。<BR>美侦察机一向是携带着炸弹外出执行任务的,而且往往是在返航的一瞬间实施高空<BR>轰炸。结果,有一颗炸弹落到了“瑞鹤”和“翔鹤”之间,掀起了高达百余尺的水<BR>柱。凌晨4 时许,美侦察机投掷的一枚炸弹击中航空母舰“瑞凤”号的甲板。美侦<BR>察机采用的战术是:进行投弹攻击,若击不中,也给对方制造恐慌,若击中目标,<BR>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总之,日本舰队意欲寻敌作战,不料却被敌机首先发现,惊<BR>慌之中,只好立即退到作战圈外。<BR><BR>    凌晨3 时30分,日机动部队开始了第二次侦察搜索,充分借鉴了中途岛失败的<BR>教训。<BR><BR>    凌晨4 时50分,日机终于在东南250 海里处发现了美特混舰队,南云立即派出<BR>了由67架飞机组成的第一攻击队,由関少佐率领,径直扑向美特混舰队所在海域。<BR>上午6 时,第二攻击队的48架飞机在村田少佐的指挥下也腾空而起。这两支攻击队<BR>的成员都是身经百战的空中勇士,他们抱着不获巨大战果决不轻易返航的信念踏上<BR>了征途。果然,不久便传来了胜利的消息——机队先后命中了美航空母舰3 艘、战<BR>列舰1 艘、重巡洋舰5 艘、驱逐舰4 艘。敌舰有的被击沉,有的受重伤。因为这一<BR>天正是美海军纪念日,所以,美国方面没有公布损失的确切数字,只报道说“在某<BR>种程度上”受到损失。其中,遭到猛烈轰炸的美国舰只中有大型航空母舰“大黄蜂”<BR>号(1942 年4 月18日曾载机空袭东京的航空母舰) ,当它拖着浓浓的黑色烟雾在海<BR>上漂流时,山本五十六曾下令将该舰“拖到特鲁克去”,但因该舰烈焰熊熊,无法<BR>靠近,不得已只好命令日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对日本来说,“大黄蜂”号的<BR>沉没总算报了空袭东京的一箭之仇,使日本官兵欢喜若狂。<BR><BR>    另一方面,日本舰队的损失也是不小的。旗舰“翔鹤”的飞行甲板被炸得残缺<BR>不全,母舰“瑞鹤”受中等程度的损伤,损失了70架飞机以及全部技术熟练的飞行<BR>员;而美方的损失除上述数字外,还有约80架飞机尸沉大海。从双方胜败的比例来<BR>看,可以说70% 的胜利在日本一方。<BR><BR>    与此相反,在随后爆发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70% 胜利则在美国一方。<BR>这时,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已经回到濑户内海,增援瓜达尔卡纳尔战斗的重任,已由<BR>近藤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承担。日本方面计划在瓜岛隆加泊地进行“舰队杀入”式<BR>的作战,以舰炮同美护航舰队进行一决雌雄的遭遇战。11月12日,战列舰“比睿”、<BR>“雾岛”率水雷战斗队在进入隆加泊地的途中同美舰队相遇,双方爆发了一场惊心<BR>动魄的夜海炮战,结果美方被击沉了4 艘舰只,日本方面损失了战列舰“比睿”号。<BR><BR>    11月14日,为补充瓜岛兵力而必须强行向该岛运输日本陆军第三十八师团的行<BR>动开始了。如要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海军必须派遣强有力的舰队进行护航。于是,<BR>近藤长官亲自指挥,率领由战列舰1 艘、重巡洋舰2 艘、轻型巡洋舰2 艘、驱逐舰<BR>9艘组成的护卫舰队迅速出动了。美军为阻止日本海军的这一行动,派出了以2艘新<BR>战舰( “爱达荷”级16英寸炮舰) 为骨干的特混编队北上迎击。经过数回合残酷激<BR>烈的夜战,3 艘美舰被炸沉,日本战列舰“雾岛”也被美舰击沉海底。三川率领的<BR>护航运输船队也未交上好运气,11艘之中有7 艘丧命,舰队的重型巡洋舰“衣笠”<BR>号也被敌舰击沉了。<BR> 在这场被称作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之中,就双方的损失来看,日方较大,约占60-70%<BR>左右。<BR><BR>    海战之后,美机动部队撤离了瓜岛海域,日本联合舰队的主要舰只也返回内海<BR>修整。这时,美军的飞机完全能够从瓜岛基地起飞,并以此实现空中增援。相反,<BR>日本的基地空军只能从遥远的布干维尔岛起飞( 仅拥有战机30架,而陆军飞机对越<BR>海飞行是无能为力的) 。在美军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日军无论如何也无<BR>法同美军相抗衡了,可以说,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BR><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18:24:5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18:22:4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18:29:1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9 18:31:57编辑过]
<P>(三)决战战场判断错误——美军乘虚而入,塞班岛失陷<BR><BR>    美军“反攻的主要矛头究竟指向何方”?换言之,捕捉实施主攻任务的美国舰<BR>队进行决死一战的战场到底在哪里?为了充分作好迎击作战的准备,必须要求对此<BR>进行正确的判断。然而,正确地进行判断,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作战的<BR>主导权在美国而不在日本一方。根据侦察能手千早少佐6 月1 日深入侦察的结果判<BR>明,美军首先从比亚克登陆,然后空袭塞班、提尼安、硫黄岛,大舰队集结于马绍<BR>尔群岛的马朱罗基地。从上述情报进行分析,美军主攻方向可能是澳大利亚北部,<BR>可能是塞班,也可能是帕劳。对于这3 个方面,日本军队即使搞清其中之一处,恐<BR>怕也难以确定应重点准备的重点海面。因此,“阿号作战”的指挥者不得不指示主<BR>要战场应该是“从中部太平洋起,直到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的海域”。<BR><BR>    不客气地说,上述这个关于主要战场的指示简直等于零。换句话说,这道指令<BR>就意味着要部队做好能够适应上述3 方面的各种作战准备,这实际上是根本无法做<BR>到的事情。未能向部队明确指出重点作战战场,这完全是联合舰队首脑们的责任。<BR><BR>    美舰队主攻海域究竟在哪里?舰队首脑们在旗舰“大淀”上曾进行了反复的研<BR>究,结果认为,帕劳方面有50% 的可能性,澳大利亚北部方面有40% 的可能性,塞<BR>班岛方面的可能性最小,只有10% 。当时,认为塞班方面的可能性最大的唯有情报<BR>参谋中岛亲孝中佐1 人。然而,从眼下的战局来看,美军已经登陆比亚克,这自然<BR>就成了争夺的重要地点,如果美军在这里建起飞机场,菲律宾岛南部、帕劳都将进<BR>入美B-24飞机的轰炸范围之内,作战区域便由2 个变成1 个,因而,日本应该首先<BR>投入比亚克争夺战,这样一来,美军的机动部队也有可能参与这一争夺战,如果作<BR>战成功,那么,帕劳方面和菲律宾方面就有可能从困境中解救出来。<BR><BR>    日方采取的具体步骤是:把小泽的航空母舰部队和栗田的战舰部队集结到婆罗<BR>洲北端的塔威塔威( 该点与帕劳、比亚克两岛等距离) ,然后进一步从提尼安方面<BR>抽调舰队的一部分和基地航空部队的飞机480 架,向哈马黑拉( 该岛也和帕劳、比<BR>亚克等距离) 前进,旨在挑起比亚克争夺战,这就是所谓的“浑作战”。此次作战<BR>于6 月3 日发动,13日截止,其间日军曾2 次出击,先后都以失败告终,遭到美军<BR>的耻笑。<BR><BR>    就在日本海军主力向比亚克岛发动“浑作战”的同时,美军机动部队主力从比<BR>亚克岛调转矛头,于6 月11日突然出现在关岛以东170 海里海域,对马里亚纳群岛<BR>中的塞班、提尼安、关岛、罗塔岛4 个基地同时发动了空袭。6 月12日,空袭进一<BR>步加剧,日本基地空军遭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损失飞机不下<BR>500 余架。角田基地空军势力大减、士气不振是与“对战场的误判”密切相联的。<BR>至此,可以说只有中岛中佐1 人的判断是正确的。<BR><BR>    6 月13日,美军向塞班实施猛烈的舰炮轰击,证明了敌人确实有在塞班岛登陆<BR>的意图,于是,指挥部立即命令尚在遥远的3000海里之外的小泽舰队北进出击。同<BR>时,指挥部也向提尼安基地航空部队下达了紧急动员令,可是,由于2 天前惨遭美<BR>机空袭,基地空军已支离破碎。目前,唯有塞班岛上的守备部队在顽强地进行抵抗。<BR>指望小泽舰队抵达战场以及基地空军再次转进,显然还需要有一段时间。<BR><BR>    然而,噩耗已经传来,位在日本生命线北端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塞班岛( 后<BR>来该岛成了美B-29超级轰炸机基地) ,由于受到舰炮长达7 个小时的轰击,第一道<BR>防线已被击溃,美军轻而易举地登陆成功,日本守备部队拼死抵抗也无力扭转败局。<BR>仅仅3 个星期,塞班就被美军完全占领了。面对这种惨局,纵然把抵抗不力等等罪<BR>名全部加在陆海军头上,又有什么用呢?<BR><BR>    如果“以参谋总长东条对坚守一事已下了绝对保证”为理由而把罪名加给日本<BR>陆军的话,那么海军判断主要战场在帕劳和比亚克,从而听任美舰队轻松自如地炮<BR>击塞班岛,不也是难逃罪责吗?<BR> 当然,陆军在塞班岛修建的防御工事也是相当敷衍的。原来,他们悲观地认为,<BR>无论是多么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敌舰炮火面前必将是不堪一击的,所以,防御工事<BR>仅仅使用了土堤和木材。有的陆军参谋曾经扬言说:“倘若敌人进攻塞班岛,定叫<BR>他有来无回。”从这点来看,日本陆军仍然相当轻视美陆军的进攻能力。至于战败<BR>的责任究竟应该由哪一方承担,在此,笔者就不加评述了。<BR><BR>    进攻塞班岛的设想早在1943年1 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 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BR>会议) 上就已经提出,在同年8 月的魁北克会议上对此作出了决定。1943年10月25<BR>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把反攻塞班的时间定在第二年7 月,并预定在占领塞<BR>班岛之后于10月1 日建成B-29式轰炸机基地。面对这些事实,日本大本营竟然象个<BR>聋哑人似的,一无所知。而实际上,美军的这次进攻可以说是按照1 年半以前就制<BR>定了的反攻方案进行的。<BR></P>


<P>(四)全力以赴,讨伐敌舰——实施“外围歼击”战术<BR><BR>    只要舰队决战能够取胜,即使塞班岛一时失陷,重新夺回来也是大有希望的,<BR>如果真能这样,或许还可以给日美战争的大局带来一线光明。小泽舰队在连夜装填<BR>重油10,800吨之后,在7 艘加油船伴随下,立即向北进发了。途中,小泽舰队的主<BR>力又同参加“浑作战”的“武藏”、“大和”等舰只会合。航行中,日舰编队2 次<BR>排除美潜艇的威胁,于6 月18日下午3 时到达塞班岛以西500 海里处,这对于因燃<BR>料不足而尽量控制其作战半径的舰队以及将塞班岛列为第三位的决战战场的日本海<BR>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之举。<BR><BR>    同中途岛海战时南云舰队的作法已大不相同,在马里亚纳海战开始之前,小泽<BR>毫不各啬地向广大海域慎重地派出了3 批侦察机,它们是:水上侦察机16架、舰载<BR>攻击机13架、舰载轰炸机13架。不久,日本侦察机回电报告说,美国舰队在海面上<BR>几乎集结了全部兵力,其兵力的分布是:<BR><BR>    第一舰群,大型航空母舰2 艘,战舰15艘。<BR><BR>    第二舰群,大型航空母舰3 艘,军舰20艘。<BR><BR>    第三舰群,大型航空母舰2 艘,军舰16艘。<BR><BR>    第四舰群第四舰群是日本基地航空兵在南方发现的。,航空母舰4 艘,各种军<BR>舰30艘。<BR><BR>    把上述侦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知美舰队除了7 艘大型航空母舰之外,还配<BR>备了轻型航空母舰8 艘以上,护卫航空母舰10艘以上,其他军舰总计达80艘。后来<BR>得知,当时美舰队的总兵力实际上是:大型航空母舰7 艘,轻型航空母舰8 艘,护<BR>航航空母舰14艘,战列舰14艘,重型巡洋舰10艘,轻型巡洋舰11艘,防空巡洋舰4 <BR>艘,驱逐舰86艘,合计154 艘——显然,这是一支势力相当庞大的舰队。美国海军<BR>在同一海域集结这么大的兵力,其目的是在马里亚纳群岛海面挑起一场日美海军的<BR>大决战。当时,美军全力以赴地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进行登陆作战,庞大的舰<BR>队担任海空护卫,配合登陆作战,并不是企图主动进行一次大规模海战<BR><BR>    当时,日本侦察机所发现的只是美军第一线兵力,另外,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兵<BR>力在100 海里以外的后方海域上待机,其用意是当两军厮杀之后各俱伤亡时,以此<BR>精锐的力量再发动第二次会战,以期最后歼灭日本舰队。由此可知,美舰队实力之<BR>雄厚是相当惊人的。日美之间的兵力为1:3 。<BR><BR>    美国企图以此强大的兵力彻底击溃日本军队,这简直可以称其为“美国式的中<BR>途岛决战”。其作战方案是:首先占领塞班要塞,并把日本舰队诱至塞班海面之后<BR>予以歼灭。如果美国不再重蹈日本海军在中途岛作战中的覆辙,彻底获胜恐怕是没<BR>有什么疑义的。正如同其他若干战役一样,日本传授给美国不少战术,而美国正是<BR>使用从日本学来的战术,再加上精锐的机械化装备,使其完善。一旦时机成熟,以<BR>其雄厚的物质力量作后盾,向日本发起致命的进攻。<BR><BR>    塞班作战和中途岛作战就其兵力而言,恰恰相反。这一战,美海军在马里亚纳<BR>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屏障——大小航空母舰方面,日本是9 艘,而美国是15<BR>艘( 加上护航航空母舰的数量,双方母舰数量是9:29) ;舰载机数量,日本是430 <BR>架( 实际只有380 架) ;美国则拥有1496架。面对如此强大的兵力,日本海军怎么<BR>能够取胜呢?这岂不是在拿着鸡蛋去碰石头吗?<BR><BR>    令人吃惊的是,小泽中将态度安然,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原来,在此次海战中,<BR>他计划以不损失日本航空母舰一根毫毛而将美航空母舰,尤其是大型航空母舰吃掉<BR>一半,从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真可谓胆量如斗,斗志如火,计谋周全。原来,小<BR>泽中将心中早有自以为万无一失的作战方法,那就是“外围歼击”战术。<BR> 按一般常规,等距离的相互厮杀,敌我双方的损失应该是相同的( 如果其他条<BR>件都相等的话) 。如果真如此,日本舰队不仅不能取胜,反而因势力逐渐减弱而最<BR>终导致失败。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须从对方火力达不到的位置上全力杀出,而<BR>且,日方还必须首先发现敌人。如果具备这两个前提的话,日本舰队取得海战的胜<BR>利也并不是不可能的。<BR><BR>    幸运的是,日本“五二型”战斗机和“彗星”、“天山”轰炸机以及鱼雷攻击<BR>机都已把战斗半径成功地扩大到400 海里。据推断,美国的各种类型的飞机由于<BR>“格拉曼”战斗机续航力的限制,往返行程仅达220-280 海里。因此,日本决定采<BR>取的战法是:从380 海里的距离上实施第一次进攻,给美舰以先发制人的打击。在<BR>敌人混乱之际,再发起200 乃至250 海里的相互攻击( 第二波进攻) 。<BR><BR></P>
<P> (五)举杯祝贺已成泡影——佳音来到,疑窦大起<BR><BR>    18日下午3 时30分,当空战专家、第三航空战队司令大林少将接获发现美3 群<BR>航空母舰编队的消息时,主张立即发起进攻,并下令航空母舰“千代田”号的舰载<BR>机迅速作好出击准备。此时,居然已有几架飞机迫不及待地起飞了。然而,小泽指<BR>挥官却非常镇静,并当即制止了这一行动。原来,他决定于19日凌晨再全力以赴地<BR>发起攻击。小泽长官认为:如果在下午3 时半发动攻势,那么,日机返航的时间恰<BR>好是夜晚,难以安全返回母舰,势必被迫在关岛着陆。这样一来,就会给第二天的<BR>战斗造成很大影响。<BR><BR>    小泽的这一从容不迫的镇静态度,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个统帅大军的指挥官所<BR>具有的胆识。他以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构想着如何进行第二天的总攻击。结果,一个<BR>完整的作战方案逐渐形成了,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外围歼击”战术。<BR><BR>    能够暂时稳住大有一触即发的勇士们激昂的求战情绪,一旦时机成熟,立即唤<BR>起军队官兵们的战斗热情,与敌人决一死战,这才是主帅非凡的指挥才能。可笑的<BR>是,美航空母舰部队长官估计日本机群可能于18日晚展开攻击( 按照以前的惯例,<BR>如果3 点半发现对方侦察机,那么,2 个小时以后,就会有攻击队出现) ,于是,<BR>做好了迎击准备,谁料事与愿违,空等一场。<BR><BR>    日本母舰上的飞机之所以没有立即出击,或许是慑于3:1 的兵力之差,尽量争<BR>取撤离到对方打击圈之外,然后寻找各个击破的机会这一缘故吧。而要达此目的,<BR>就必须向关岛方向移动,这样,第二天早晨即可派遣机队飞向关岛,在空袭关岛日<BR>军阵地的同时,搜索日舰编队,一旦发现目标,立即给予猛烈攻击,力争全歼之。<BR>为此,美舰队从容地驶向塞班岛以西200 海里海域待机。<BR><BR>    19日凌晨( 日出时间是5 时22分) ,决战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海空乌<BR>云低垂,海面时而风雨交加,作为攻击日,气候极不理想。凌晨3 时30分,小泽派<BR>出了第一批侦察机( 水上侦察机16架) ;4 时15分,又派出第二批侦察机( 舰载攻<BR>击机13架,水上侦察机1 架) ;4 时25分,第三批侦察机( 彗星机11架,水上侦察<BR>机2 架) 又腾空而起。战幕尚未拉开,日舰3 批侦察机已先后振翅向东方380 海里<BR>远的海空扑去。<BR><BR>    6 时34分,第一批搜索机在塞班264 度、160 海里处发现了由美大型航空母舰<BR>5艘、战列舰4艘、其他军舰10余艘组成的一支特混舰队。第二批侦察机也在其他海<BR>域发现了另一支美舰群。第三批侦察机的15号机在关岛以西70海里处又发现了美大<BR>型航空母舰3 艘、战列舰5 艘、其他军舰10余艘。这样,美军全部兵力的分布状况<BR>几乎全被日舰队掌握了。<BR><BR>    当时,已被发现的美第一舰群与日舰队前卫群( 第三航空母舰战队) 的距离约<BR>300 海里,与小泽的主力舰队( 第一航空战队) 的距离是400 海里,这真是极其理<BR>想的攻击距离。更令日军满意的是,日本方面首先发现了美舰队,而对方似乎还没<BR>有发现小泽舰队。<BR><BR>    战斗按照小泽中将的作战计划顺利地层开了。清晨7 时30分,经过一夜充分准<BR>备的第一攻击波机群的引擎发动了。这支攻击队是由战斗机48架、轰炸机54架、鱼<BR>雷攻击机27架,合计129 架战机组成的。当全部飞机成功地起飞完毕,旗舰上的小<BR>泽司令官、古村参谋长、大前首席参谋等,人人面带喜色,确信好久没有进行“举<BR>杯祝贺”的机会终于来到了。江幡大尉等各攻击队队长还特意跑到小泽司令官面前,<BR>信心百倍地说:“这次一定要报中途岛一箭之仇。”这时,设在木更津海面上的联<BR>合舰队司令部也同样在作着“举杯祝贺”的美梦,人人喜形于色,个个笑逐颜开。<BR><BR>    几乎与此同时,第二航空母舰战队的战斗机16架、轰炸机7 架、战斗轰炸机26<BR>架,第三航空母舰战队的战斗机14架、轰炸机8 架、战斗轰炸机46架,共117 架组<BR>成的机队又腾空而起,向美舰队扑去。此情此景,令人振奋!<BR><BR>    机队出击之后,日舰上的指挥官们焦急地看着手表。上午10时……10时半……<BR>11时……等啊等啊,简直是望眼欲穿,可是,一直没有接获攻击机队发回的战果报<BR>告。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按照原来的估计,此时此刻,诸如“我鱼雷正袭击敌航空<BR>母舰”,“我炸弹命中敌航空母舰”,“我鱼雷击中敌舰”等捷报应该雪片似地飞<BR>向指挥部。但是,11点钟过去了,仍旧音讯皆无。此时,参谋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BR>坐立不安。<BR><BR>    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呢?难道380 海里的出击距离对技术不过硬的飞行员来说<BR>太远了吗?奇袭珍珠港时出击的距离才230 海里,中途岛海战时也是230 海里,而<BR>且,那还是由技术熟练的飞行员实施的。这一次,派遣技术不过硬的飞行员飞越380<BR>海里进行远距离进攻,是否太勉强了呢?<BR>不!决不是!一方面,日机的性能与以前相比已经大大提高,其续航力已经延<BR>长了50% ,这一良好的性能是美机所望尘莫及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日机的这一<BR>特长,岂不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吗?只有利用这一性能优良的飞机才是日军以少胜多<BR>的唯一途径。再说,经过深思熟虑而制订的“外围歼击”战术也是极其高明、绝对<BR>有把握的。总之,最重要的是飞行距离,只要飞机性能能够耐得住这一距离的考验,<BR>即使飞行员的技术并不高超也能够马到成功。<BR><BR>    参谋们忧虑重重,焦急万分。有的想,是不是恶劣的气候在作祟?有的说,是<BR>不是美舰先进的雷控高射炮的密集火网阻挡了攻击机队前进的航线?总之,在如此<BR>有利的条件下作战,竟然得不到一点战果报告,简直令人不可思议。<BR><BR></P>


<P>  (六)作战上空乌云密布——若有雷达,能否取胜<BR><BR>    尽管指挥官心中忧虑重重,但战机仍继续频频出动。上午10时,小泽司令官又<BR>派出了第二航空母舰战队的第二攻击波机队( 护航机20架,轰炸机36架,战斗轰炸<BR>机26架) 。第一航空母舰战队的第二攻击波机队因旗舰“大凤”遭受鱼雷攻击而耽<BR>误了起飞时间,直到12时30分,这支由战斗轰炸机10架、鱼雷攻击机4 架、轰炸机<BR>4架组成的攻击队才向着第三支美航空母舰群飞去。就在这时,第一攻击波机队的少<BR>数飞机狼狈不堪地飞回来了。<BR><BR>    据报告,由于浓云低垂,很难发现敌人舰群,而且,在美舰群前方30海里处的<BR>海空中,美战斗机群已经张网待机,大部分日机成了它们的饵食。<BR><BR>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怀着必胜的信心出击的第一攻击披机队的246 架飞机岂<BR>不是在没有取得任何战果的情况下大部分被击落了吗?( 其中49架在进攻途中改变<BR>方向,把美第二航空母舰群作为进攻目标) 这难道不是空前的惨败吗?<BR><BR>    假如美军事先已经获悉日本发动空袭的情报,因而在自己舰队的前方30海里处<BR>布下空中防御的罗网进行迎击的话,这从战术上分析,正是把日本置于外围歼击战<BR>之中。面对这一高明的战术,日军只好甘败下风。那么,美舰队是否以此战术——<BR>首先待机迎击,然后再乘胜追击——来对付日本的呢?大本营是否事先估计到美军<BR>这一巧妙的战术呢?少数返航的飞机的报告是否正确呢?所有这一切暂时都是些问<BR>号。<BR><BR>    果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最初来自日本少数返航机的报告大部分是不正确的。<BR>美机击毁大批日机这是事实,但美机群并没有事先布下防御圈严阵以待,只是在空<BR>袭关岛后被紧急召回时,在返航途中与日本攻击机队遭遇。<BR><BR>    原来,美机依照前一天晚上制定的作战计划,于上午8 时许起飞前往关岛空袭。<BR>关岛与美航空母舰编队南端的那一舰群相距不过60海里,与其北端的一群也相距不<BR>到100 海里。美国舰队通过雷达得知日本空军正向他们袭来,于是,慌忙下令机队<BR>从关岛方向返回,就在返航途中日美双方机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空战,大约有半<BR>数日机尸沉大海。<BR><BR>    用战斗机在近空中迎击日本机队是美军早在中途岛战役中就想采取的战术。此<BR>次,美军一定数目的飞机在舰队前方警戒待机并不足为奇,美大型战斗机编队在舰<BR>队前方30海里处布下防御网,首先拦截日本的空中攻击队,然后反过来再袭击日本<BR>舰队,这是美海军预定的战斗计划。但是,美机在当天并没有这样干。看来,这似<BR>乎不是美军固定的战术设想。但是,不管怎样,现实情况却是十分严重的:美国舰<BR>队用先进的雷达在150 海里的远距离发现了日本空中攻击队,这确实令人大为惊讶。<BR>正因为这样,美舰队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出动舰载机实施拦截作战,也可以及时地调<BR>动在关岛上空作战的机群。因此,当日本空中攻击队在尚未达到美舰群上空时就被<BR>美机拖住,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使日机群面临着极其不利的局面。<BR><BR>    日机群在攻击中,还有一段十分令人痛惜的事情。一位美国航空母舰舰长曾回<BR>忆说:“当时,一部分日本攻击机在美舰队上空盘旋,是眼睁睁地等候挨炸呢,还<BR>是坐等鱼雷袭击?我们只好准备火炮,惊恐地等待厄运降临。然而,日本飞机只是<BR>投下少数几枚炸弹就返航了。这可能是由于浓云低垂,日机没有发现我们的缘故。<BR>根据这一事实判断,日本的飞机肯定没有装备雷达。”<BR><BR>    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了。浓云密布大大有利于美舰编队,而对日本舰队来说却<BR>极其不幸,日舰队虽然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并企图以鱼雷轰炸达到先发制人<BR>的目的,但是,由于浓云作祟,终于失掉了机翼下的绝好目标。必胜的大好时机被<BR>恶劣的气候葬送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BR><BR>    虽说浓云给日本机队带来严重的不利,但是,如果日本攻击队能够巧妙地加以<BR>利用,不能说没有取胜的希望。因为,日机完全可以利用密云作掩护,穿越缝隙,<BR>急剧下降,实现突袭。但是,遗憾的是,日机没有安装雷达,很难判明自己的攻击<BR>目标究竟在哪里。完全可以这样说,从战术上而言,日本达到了置美舰队于外围歼<BR>击战之中的目的,而从机械能力上看,则完全被敌军置自己于外围歼击战之中了。<BR><BR></P>